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4.4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4.4群落的演替](https://img.taocdn.com/s3/m/8e8faf0176eeaeaad0f33041.png)
内容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原来有群落环境,只 是失去了原有植被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
3.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 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4.在群落演替中,下列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
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 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火烧演替、弃耕演替、放牧演替等。
两种演替类型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 B.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生物物种的总量下降 D.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
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 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 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 2003 年1月起开始 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207d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b.png)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印尼火山爆发的文字资料,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通过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通过教师举例不同类型的顶级群落,明确顶极群落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难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群落的图片,提问:这是是什么群落?具有怎样的特点?(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追问: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群落的演替》。
(二)新课教学1.演替的概念多媒体展示印尼火山爆发后的群落变化示意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火山爆发后,在裸地上先长出的小草和出现的蜘蛛,能不能将他们统称为群落?如果是群落,那稳定性怎么样?(是群落;稳定性非常弱。
)(2)后面形成的小树林算一个群落吗?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为什么?(小树林应该是群落;不是,因为物种组成不一样,而且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都发生变化。
)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概念。
(上述群落演变的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的现象就叫做演替)教师补充讲解: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一样也要经历演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的演替都是像刚刚各位同学看的从裸岩演替过来的呢?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想日常生活中,农田被弃耕后演替的过程。
提问:这种演替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有什么异同之处?(起点不同,一个是从裸岩开始,而一个是从弃耕的草本植物开始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4节 群落的演替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4节 群落的演替 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6f00d4fbb68a98271fefa57.png)
替 类
物的种子或其他
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子:火烧演替、弃耕演替、放牧演替等。
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发生在裸岩上的 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
弃耕农田上的 演替过程
荒芜
地衣阶段
一年生杂草
思苔考藓阶段沙漠,海洋,内蒙古大草原为什么没有演替为树林?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212af7851e79b8969022640.png)
↓重点知识:一、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1)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下降的曲线代表被捕食者。
(2)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另外,被捕食者的个体一般也比捕食者的小,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相对较多。
右图曲线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捕食与种内斗争要区分开大鲈鱼吃小鲈鱼,这属于种内斗争。
捕食属于种间关系精品课件:教案: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群落的演替”从群落水平揭示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而演替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学生无法亲历完整的演替系列,又因城市学生对地衣、苔藓等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对演替的理解往往是静态而模糊的,阐明群落的演替也变得困难重重。
学生的概念学习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感性到理性、理性到实践的过程。
本节课以“退耕就能还林吗?”、“退耕还林背后的自然规律是什么?”等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弃耕农田中的物种取代过程,逐步建立现象与概念间的联系,最终抽象概括出演替的概念与机制,之后借助各种直观素材及学生活动突破思维障碍,分析归纳出两种演替类型的异同点,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最后,鼓励学生探讨演替理论在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深化核心概念,将新课程理念中的STS思想落到实处。
由图1可知,本节课增加了研究方法的教学。
当学生对演替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的时候,往往会提出一个新问题:“这么漫长的演替过程,人们是怎么研究的呢?”,而其方法早已蕴含在各种文字、图片素材中,将其提炼出来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明确了知识学习与研究方法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领悟到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凸显理科教学的特点。
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储备,优化组合了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桥梁和支架。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https://img.taocdn.com/s3/m/3b22e70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9.png)
植物群落的演替类型 原生演替
旱生演替系列 ①地衣植物阶段 ②苔藓植物阶段 ③草本植物阶段 ④灌木植物阶段 ⑤乔木植物阶段
1.最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边的杂草分布 中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 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 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 前草等处在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 止了,在路周边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 植物,逐步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 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 象。
群落的演替类型
按基质的性质划分(C.F.Cooper,1913)可分为:
(1)水生演替(hydrorarch succession)演替开始 于水生环境中,但普通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 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2)旱生演替(xerarch succession)演替从干旱缺 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生物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起开 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首先,湖泊中的浮游植物和动物死 后沉入水底,加上湖岸冲刷下来的 矿物质颗 粒,日积月累,湖底逐 步升高,湖水逐步变浅。此时某些 浮叶植物和浮叶根生植物,如莲、 荇莱等出现。这些植物的叶盖满水 面,阳光不能透入水底,因而水下 植物不能生存而逐步消失。浮叶根 生植物普通都是较大的。它们的根 埋在土中,它们死后沉入水底,这 些都促成湖底进一步升高。某些直 立扎根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 泽泻等也于此时逐步出现。湖底上 升之后,湖泊变成高低不平的沼泽, 于是多个耐湿的草本植物生长出来, 接着灌木、乔木陆续长出。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e359d3b4daa58da1114ab9.png)
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 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知识点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知识梳理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01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②过程(以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04地衣阶段→苔藓阶段→□05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特点:经历的时间□06长,速度□07缓慢。
④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⑤举例:沙丘、□08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②过程(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12小灌木→灌木丛→乔木→树林。
③特点a.经历的□13时间短,速度□14快。
b.具有一定方向性,预见性。
④影响因素:人为活动较为关键。
⑤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15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3.群落演替的结果(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16预见的或□17可测的。
(2)结构:一般生物种类□18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19越来越复杂。
(3)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20越来越高。
[问题思考] 1.初生演替为什么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长?提示:因为初生演替没有土壤条件,要经过漫长的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所以初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长。
2.所有群落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
群落演替主要受环境条件影响,还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可能演替为森林;如果在干旱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木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3.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提示:能。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典题分析题型一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分析[例1](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题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
高中生物 4.4《群落的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4《群落的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1eeefc5a1c7aa00b52acb99.png)
2013年7月10日星
4
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 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 (2)次生演替: 地方发生的演替 。 2、类型 例2: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 C )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2013年7月10日星
2013年7月10日星
3
2、类型
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 (1)初生演替: 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
例1: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 )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 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 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 B、草原的放牧演替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 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5
2、类型 3、群落演替的一般结果是生物种类会 关系 越来越复杂 。 越来越多 ,种间
例3: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D )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2013年7月10日星
6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 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 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 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 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 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 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 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 荒城”的景象。 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 势。
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课堂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0eb596ad51f01dc281f1bd.png)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
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 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11
❖ 两种演替类型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 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6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 原因之一?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 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 频繁发生。
17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 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 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 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 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 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22
小结: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
内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其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 催化剂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外因
自然因素 气温的大幅度变化、洪水、 干旱等
人为因素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 土地、建造水库等
23
1.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可 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A.2000
B.2001
C.2002
D.2003
29
20
退田还湖
1998年以来,为治理长江水患,国家实施了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5年来 的“退田还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 由3950 km2“长”到了5100 km2,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面积增长了35%,恢复到60年前的4 350 km2。 两大湖区为此搬迁的移民相当于三峡移民的1.4倍。 两大湖泊的扩容,改善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目前, 长江干流水面恢复了1 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积 1.3×1010 m3。这是历史上自唐宋以来第一次从围 湖造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 课件 (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 课件 (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e2a09baf1ffc4fff47acce.png)
37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 原因之一?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 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 频繁发生。
38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 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 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 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 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 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6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2:41:49 P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4.4群落的演替(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4.4群落的演替(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f8a9edae518964bce847c05.png)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
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
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2020/6/12
9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 思考与讨论
2020/6/12
10
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2020/6/12
11
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2020/6/12
12
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2020/6/12
13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020/6/12
14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 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003 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 还林——防止水土流失 • 还草——防止土地荒漠化 • 还湖——增加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
2020/6/12
15
2020/6/12
6
在光裸的岩石上……
地衣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森林阶段
裸岩阶段 2020/6/12
苔藓阶段
灌木阶段 7
农田弃耕之后……
多年生杂草
一年生杂草
2020/6/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灌木
乔木 灌木丛
树林
8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
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da319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3.png)
《群落的演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群落的演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 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动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等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类型。
(3)描述群落演替的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群落演替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生态恢复工程,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群落演替的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演替的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等重要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和实例。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高中生物《群落演替》易考点总结
![高中生物《群落演替》易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ee489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4.png)
高中生物《群落演替》易考点总结_一、知识结构图二、重难点解析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结果(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2)群落演替的结果:群落演替到最后,形成稳定的、成熟的群落,也叫顶极群落。
2.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影响。
演替的类型: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原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从起点上判断:①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条件是初生演替。
②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条件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判断: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例1.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例1.【参考答案】能找到这些植物。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在的。
例2.通过演替最终一定会演替成森林吗?例2.【参考答案】并非所有的演替都能形成森林。
一般来说,在气候适宜的环境中,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可以形成森林,但在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由于受水分的限制,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森林,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 发生的原因之一?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 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 洪灾频繁发生。
内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其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 催化剂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外因
自然因素 气温的大幅度变化、洪水、 干旱等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 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 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 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 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 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 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 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 1970年以前开垦的。
1.(1)从图中可知率就较低。 (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2.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 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 优势,所以柳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 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三、技能应用 最有代表性的样方应该是最接近平均数的样方,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883,8,27 印 度尼西亚喀拉喀 托火山爆发
几年
小草
蜘蛛
1909年
202种动物
1919年
621种动物
1934年 小树林 880种动物
2.有可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 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
做演替。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上的演替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 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 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 过程是否相同?
农田
弃耕
树 林
比较弃耕农田 上的演替与裸岩上 的演替过程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树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 树林吗?
A.沼泽 B.湿地 C.草原 D.森林
下列哪一项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 )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D )
A.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 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 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 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下列4种群落类型中,哪些是以一年生植物占
优势的群落类型( B )
A.极地苔原
B.温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
练习P82~83 基础题
1.(1)×;(2)√。
2. D。
3.C。
4.水生演替系列实际上是湖沼池塘填平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从湖泊池塘的边沿向中央水面逐渐推进
的。因此有时我们可以在离岸不同距离的地方看到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⑤乔木(森林)
群落的演替类型
1、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
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 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 替。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污水排放,
导致森林破坏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生物入侵
加拿大一枝黄花
•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非常大,素 有“黄花开处百花杀”的说法
生物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生物入侵
福 寿 螺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 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 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 起新的关系;
可通过目测直接作出判断。取多个样方时,应兼顾 种群密度高、适中和低这三种情况,分别计数,然 后计算出平均值。
四、思维拓展 1.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药对环境造
成污染,人们的捕捉等。 2.害虫数量会增多,土壤生态环境破坏,土质
变差;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增强,生产成本 较高,收入降低。
3.按此趋势,30年后,稻田对人类活动的依赖 性(尤其是化肥、农药等)将越来越强,稻田群落 变得更为单一、脆弱。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 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 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拓展延伸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火星
让地衣 成为人 类移民 外星的 “先遣 部队”。
初生演替(原生演替)类型
(1)旱生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 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乔木 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 藓
•
阶 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请思考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 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 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4.这是人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创造,其目的 是借助于自然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类的活 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有益于环境。
处于同一演替系列中不同阶段的几个群落,这些群
落都围绕着湖中心呈环状分布,并随着时间的变化
改变起始位置。每一个群落在发展的同时都在改变
这环境条件并创造着新的环境条件。一个新的群落
迟早会在原有群落的基础上产生出来。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1)×;(2)×;(3)√;
(4)√;(5)×。 2.(1)D; (2)D; (3)C。 二、知识迁移
《乌鲁木齐发现鱼化石 证明两 亿年前这里是水域》
(2)水生演替:
湖底阶段→自由 漂浮植物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植物阶 段→挺水植物阶 段→湿生草本植 物阶段→木本植 物阶段
湖泊演替为森林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如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 荒城”的景象吗?
人为因素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 土地、建造水库等
• 什么是演替?
• 演替有哪些类型?
• 哪些因素导致群落发生演替?
• 人类活动与外来物种入侵对群落演替的影 响有什么区别?如何降低这两种因素对群 落的负面影响?
P824 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
可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
的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