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6.2、频率的稳定性教案5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2第2课时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2第2课时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2第2课时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2第2课时频率的稳定性,主要让学生探究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通过大量实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性,并认识概率的意义。

教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上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础知识,对概率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频率稳定性以及如何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操作机会。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理解概率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概率的意义。

2.难点: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体验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讲解和分析。

2.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4.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频率稳定性和概率的概念。

例如,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硬币正反面出现的频率,引出频率稳定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事件发生的概率。

如,掷骰子实验,分析掷出每个数字的概率。

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频率稳定性。

如,让学生抛硬币100次,记录正反面出现的频率,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巩固频率稳定性及概率的意义。

如,让学生分析实验中正反面出现的频率是否稳定,并解释原因。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含解析):第六章概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含解析):第六章概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含解析):第六章概率初步2频率的稳定性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的第二节内容,主要介绍频率的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是概率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频率稳定性的一般规律,掌握利用频率稳定性估计概率的方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频率稳定性,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频率稳定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概率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频率稳定性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频率稳定性。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频率稳定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频率稳定性的概念,掌握频率稳定性的一般规律。

2.能够利用频率稳定性估计概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和一般规律。

2.难点:利用频率稳定性估计概率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频率稳定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频率稳定性。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过程。

2.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卡片、骰子等。

3.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频率稳定性。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在大量重复实验的情况下,硬币正反面出现的频率是否会趋向于稳定。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具体的实例,如抽签实验、骰子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频率稳定性。

引导学生发现,在大量重复实验的情况下,各种结果出现的频率会趋向于稳定,这个稳定的值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 频率的稳定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 频率的稳定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 频率的稳定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6.2 频率的稳定性》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频率的稳定性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探究频率的稳定性,从而加深对概率的理解。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数据分析频率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概率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频率的稳定性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利用数据分析频率的稳定性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频率的稳定性概念,知道频率在大量实验中趋于稳定。

2.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频率稳定性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频率的稳定性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数据分析频率的稳定性。

2.教学难点:频率稳定性的证明,如何利用数据分析频率的稳定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和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频率的变化,引发学生对频率稳定性的思考。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频率的稳定性。

3.讲解:教师讲解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频率在大量实验中趋于稳定。

4.练习:让学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频率的稳定性。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和应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和数据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频率的稳定性概念2.实验数据分析方法3.频率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对频率稳定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 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 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 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2 频率的稳定性》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频率的稳定性概念,学会通过大量实验来探究频率的稳定性,并能够运用频率稳定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概率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概率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频率稳定性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感受和理解频率稳定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频率的稳定性概念,理解频率稳定性原理。

2.培养学生通过大量实验来探究频率稳定性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频率稳定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频率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2.频率稳定性原理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讲解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频率稳定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频率稳定性原理,通过讲解法讲解频率稳定性概念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如骰子、卡片等。

2.准备案例材料,如抽奖活动、彩票等。

3.准备PPT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入频率稳定性概念。

例如,让学生掷骰子,统计掷出1、2、3、4、5、6的概率,然后连续掷多次骰子,观察各数字出现的频率是否稳定。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频率稳定性。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频率稳定性概念,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自己探究频率稳定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频率稳定性原理。

例如,分析抽奖活动中的频率稳定性,解释为什么中奖概率是固定的。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频率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讨论彩票的中奖概率、考试的及格率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频率稳定性概念和原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是统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频率的稳定性,掌握频率稳定性概念,并能够运用频率稳定性分析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频率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对统计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频率稳定性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频率的稳定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频率的稳定性概念,理解频率稳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频率稳定性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频率稳定性。

2.采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频率稳定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用于引导学生探究频率稳定性。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抛硬币、掷骰子等,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实验中,结果出现的频率是否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出频率稳定性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具体实例,如大量抛硬币实验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频率的稳定性。

学生通过观察数据,发现频率在大量实验中趋近于一个稳定的值。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频率的稳定性。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加深对频率稳定性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对频率稳定性的理解。

如:频率稳定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频率会趋近于一个稳定的值?频率稳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2.2《频率的稳定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2.2《频率的稳定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章6.2.2《频率的稳定性》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统计》的6.2.2《频率的稳定性》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感受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材通过具体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发现频率的稳定性,从而引出概率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概率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频率的稳定性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频率的稳定性,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感受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2.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感受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2.难点: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频率的稳定性,从而引出概率的概念。

同时,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如抛硬币、抽奖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抛硬币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

让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其他相关的案例,如抽奖、掷骰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结果,观察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然后,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交流对频率稳定性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答练习题,运用频率估计概率。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2第2课时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2第2课时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2第2课时频率的稳定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2第2课时频率的稳定性教案主要讲述了频率的稳定性概念及其应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频率的稳定性,并能够运用频率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掌握频率稳定性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概率基础知识,如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对频率稳定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频率稳定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频率稳定性概念,理解频率稳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频率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概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频率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频率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频率稳定性。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频率稳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频率稳定性。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了解频率稳定性。

向学生介绍频率稳定性概念,并解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如某学校举行篮球比赛,让学生计算各个队伍获胜的概率。

引导学生运用频率稳定性解决此问题,并解释所得结果的意义。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频率稳定性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

4.巩固(10分钟)请各组学生汇报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教师总结频率稳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强调相关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是统计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大量实验,观察实验结果,探究实验结果的稳定性,理解频率的概念,掌握频率的稳定性特点。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频率的稳定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础知识,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关于频率的实例,对频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频率的稳定性概念尚不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角度去探究频率的稳定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频率的稳定性概念,掌握频率的稳定性特点。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频率的稳定性,并用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的稳定性概念的理解和频率的稳定性特点的掌握。

2.难点:通过实验观察频率的稳定性,并用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频率的稳定性。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频率稳定性实例。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如骰子、计数器等。

2.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硬币投掷实验、抽奖活动等。

3.准备PPT,展示实验过程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组实验结果稳定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骰子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次数和实验结果,并进行统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实验方法(如硬币投掷、抽奖活动等),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2第2课时频率的稳定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2第2课时频率的稳定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2第2课时频率的稳定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2第2课时频率的稳定性,主要讲述了频率的概念以及频率的稳定性。

频率是指某个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频率的稳定性是指在大量重复实验的情况下,频率会逐渐趋近于一个稳定的数值。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体会频率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事件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频率的稳定性和如何通过实验观察频率的稳定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频率的稳定性,并能够运用频率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率的稳定性,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频率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运用频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的稳定性。

2.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频率的稳定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数据分析,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频率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频率的稳定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频率的稳定性。

3.课堂讲解:讲解频率的稳定性,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频率的稳定性。

5.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频率的稳定性,并能够运用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频率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频率的稳定性1.频率的概念2.频率的稳定性3.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4.频率的运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 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 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 频率的稳定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6.2 频率的稳定性》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频率的概念,掌握频率的计算方法,并探究频率的稳定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并能够运用频率的稳定性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概率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频率的稳定性和如何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频率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让学生感受频率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频率的概念,掌握频率的计算方法。

2.探究频率的稳定性,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频率的稳定性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频率的稳定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频率的概念。

2.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频率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频率的概念。

2.准备一些实例,用于说明频率的稳定性。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抛硬币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多次实验来估计抛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例如,通过掷骰子、抽卡片等实验,让学生收集数据,计算频率,并尝试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巩固频率的计算方法。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些实验的频率,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频率的含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巩固频率的概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六章《6.2频率的稳定性》优秀教学案例(2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六章《6.2频率的稳定性》优秀教学案例(2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六章《6.2频率的稳定性》优秀教学案例(2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6.2频率的稳定性》,这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六章的内容,共2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频率的稳定性概念,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频率稳定性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实验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频率稳定性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2.通过实际例题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享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情景创设,以生动的语言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我期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的发展。
1.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频率稳定性公式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2.结合实验和例题,让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频率稳定性的变化,并解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1.频率的稳定性是如何体现的?它与概率有什么关系?
2.你能举例说明频率稳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吗?
3.在实验中,如何判断频率已经趋于稳定?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频率稳定性的理解,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练习题包括:
4.通过对频率稳定性定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
在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频率的稳定性”的教学设计中,以上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概率估计中的应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5.总结反思题: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频率稳定性学习心得的短文,内容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以及解决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对于实践应用题,学生需要将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详细记录,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3.小组合作题要求各成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频率的统计方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频率稳定性定理来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频率的稳定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是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数据的规律性。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频率的稳定性,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关系,掌握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方法,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学生在频率的稳定性方面,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频率稳定性的概念理解不深;2. 无法将频数与频率的关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3. 缺乏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率稳定性的概念,掌握频数与频率的关系,能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稳定性的概念,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2.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例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猜硬币的游戏,引发学生对频率稳定性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3.实例分析:分析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频率的稳定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频率稳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频率与概率:引导学生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频率稳定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频率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频率稳定性:1.概念:频率在多次实验中稳定于一个固定数值。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频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频率稳定性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频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频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频率稳定性的理解,我会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频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某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抛硬币或掷骰子,收集数据并计算频率。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频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频率的稳定性》。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频率的定义: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频率的概念,明确频率是反映数据集中某一数值出现次数的指标。
2.频率的计算方法:学习如何根据数据计算频率,包括相对频率和绝对频率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6章频率初步6.2.1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6章频率初步6.2.1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6章频率初步6.2.1频率的稳定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6章频率初步6.2.1频率的稳定性教案主要讲述了频率的稳定性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频率稳定性的含义,掌握频率稳定性的判断方法,并能够运用频率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概率基础知识,对频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频率稳定性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对频率稳定性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频率稳定性的概念,掌握频率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运用频率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难点:频率稳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频率稳定性的概念。

2.实践教学法:通过练习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频率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3.互助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实例和练习题,以便进行教学分析和练习。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以便进行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在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和4个蓝球,随机取出一个球,取出红球的频率是否稳定?”引导学生思考频率稳定性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并用实例进行说明。

例如,抛硬币实验中,硬币正反面出现的频率在大量实验中趋于稳定。

引导学生理解频率稳定性的含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以加深对频率稳定性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频率,并判断频率是否稳定。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频率稳定性进行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2频率的稳定性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2.2频率的稳定性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本案例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和性质。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解释频率的概念,回顾之前学过的概率知识。接着,我会详细讲解频率稳定性的含义,通过抛硬币实验的例子,让学生明白频率稳定性是指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逐渐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上。在此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频率稳定性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会介绍频率稳定性定理,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同时,我会演示如何利用频率稳定性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频率稳定性概念,我将在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例如,引入一个关于抛硬币实验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体会频率的波动和稳定性。在情境中,我会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频率的稳定性,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动手实验,观察与分析数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频率稳定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设计小组讨论、分享环节,促使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如:“抛硬币的频率是否稳定?”“如何判断频率的稳定性?”“频率稳定性与概率有什么关系?”等问题,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和性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1.教学重点
-理解频率的概念:重点讲解频率的定义,使学生明白频率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种指标。
-掌握频率稳定性的原理:强调大量重复实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该常数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学会运用频率稳定性分析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频率稳定性进行概率估计。
-例题解析:详细讲解教材P123页的例题,突出频率稳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和引导。
-突破难点的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直观演示、逐步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攻克难点。
举例:在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掷硬币实验的图示,展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逐渐稳定到0.5,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频率可以估计概率的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频率稳定性进行概率估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们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频率与概率关系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这个概念本身较为抽象,需要更多具体实例来辅助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这一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攻克这个难点。
此外,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对学生们理解频率稳定性有很大帮助。他们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感受到了频率随实验次数增加逐渐稳定的过程,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频率稳定性原理。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个别学生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记录不准确、实验过程不规范等。针)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教案:6.2频率的稳定性

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教案:6.2频率的稳定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践活动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频率计算,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提高他们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逻辑推理能力:在探讨频率稳定性与数据稳定性的关系中,锻炼学生逻辑推理和思维论证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合理解释频数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3.数学抽象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频率的概念,理解其在统计中的重要性,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频率的计算方法和频率稳定性的重要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频率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频率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频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频率的稳定性分析:讲解如何通过频率的变化来分析数据的稳定性,以及频率稳定性的重要性。
-实际数据的应用: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将频率的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调查问卷、实验数据等。
2.教学难点
-频率与频数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频率与频数之间的区别,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解释,如频数是具体数值,而频率是相对比例。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对频率稳定性概念的理解程度。我发现,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们能够更快地抓住频率的概念,这让我意识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性。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word教案 (5)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word教案 (5)

定是星期六;D.小明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 40 千米;
2、 口袋中有 9 个球,其中 4 个红球,3 个蓝球,2 个白球,在下列事件
中,发生的可能性为 1 的是(

A.从口袋中拿一个球恰为红球 B.从口袋中拿出 2 个球都是白球
C.拿出 6 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球是红球 D.从口袋中拿出的球恰为 3 红 2 白
2、小明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 1 ,那么,抛掷 100 次硬 2
币,你能保证恰好 50 次正面朝上吗? 3、把标有号码 1,2,3,……,10 的 10 个乒乓球放在一个箱子中,摇匀 后,从中任意取一个,号码为小于 7 的奇数的概率是______. 设计说明: (一)结合新旧知识发现重要结论。 (二)应用所学新知解决典型概率问题,解决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 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主观问题。培养学生的有条理表达能力,是
14994
0.4998
罗曼诺夫
8 0640
39699
0.4923
斯基
表中的数据支持你发现的规律吗?
4.总结新知:
(1)、 在实验次数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都会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
这个性质称为 :频率的稳定性。
(2)、我们把这个刻画事件 A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事件 A 的概
率,记为 P(A)。
第三环节 合作交流,获取数据
活动内容:参照教材提供的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朝上和正面
朝下两种结果,让同学猜想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可能性是否相同的情
境,让学生来做做试验。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币:
(1)同桌两人做 20 次掷硬币的游戏,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频率的稳定性第六章:6.2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频率的稳定性第六章:6.2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频率的稳定性第六章:6.2频率的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了解频率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学会使用简易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研究频率稳定性;4.培养愿意思考、勇于实践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实验仪器:简易振动电路,振荡器,示波器,万用表等。

三、教学过程1. 案例引入:将一只兔子固定在一只乌龟的背上,想象一下他们两者的生活状态。

乌龟行动缓慢,频率较低,容易被兔子所干扰;而兔子行动迅速,频率较高,容易超过乌龟。

类比电子设备,频率稳定性即为设备在工作时所保持的稳定频率值。

2. 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概念:频率稳定性是指指定的频率不随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变化的能力。

•影响因素:品质因数(Q值)、主振荡电路、温度与电源电压等。

3. 实验操作:•实验第一步(逐步振荡):通过振幅增加器对电路进行振荡;通过示波器测定振荡频率,依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第二步(变量分析):改变电容器大小、改变电位器大小、改变电路电源电压,观察对频率的影响并记录。

•实验第三步(稳态频率测定):记录实验中振荡器的频率,并进行数据处理。

4. 思考与讨论•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电路设计中应该如何做出支持频率稳定性的选型。

•探究振荡电路中品质因数(Q值)的作用,理解其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讲解振动的频率,以及频率的简单计算方法。

四、教学总结通过此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掌握了使用简易实验仪器测量频率的方法。

在后续教学中,我们会将这一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拓展,以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率的稳定性
1.理解频率和概率的意义;
2.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能够用频率估计某一事件的概率.(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养鱼专业户为了估计他承包的鱼塘里有多少条鱼(假设这个鱼塘里养的是同一种鱼),先捕上100条做上标记,然后放回塘里,过了一段时间,待带标记的鱼完全和塘里的鱼混合后,再捕上100条,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有10条,塘里大约有鱼多少条?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频率的稳定性
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红色、白色玻璃球共60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小明通过多次摸球
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球的频率稳定在25%左右,则口袋中红色球可能有( )
A.5个 B.10个 C.15个 D.45个
解析:∵摸到红色球的频率稳定在25%左右,∴口袋中红色球的频率为25%,故红球的个数为60×25%=15(个).故选C.
方法总结: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条件下才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解题时由“频数=数据总数×频率”计算即可.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探究点二:用频率估计概率
【类型一】用频率估计概率
为了看图钉落地后钉尖着地的概率有多大,小明做了大量重复试验,发现钉尖着地的次数是实验总
次数的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钉尖着地的频率是0.4
B.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钉尖着地的频率稳定在0.4附近
C.钉尖着地的概率约为0.4
D.前20次试验结束后,钉尖着地的次数一定是8次
解析:A.钉尖着地的频率是0.4,故此选项说法正确;B.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钉尖着地的频率稳定在0.4,故此选项说法正确;C.∵钉尖着地的频率是0.4,∴钉尖着地的概率大约是0.4,故此选项说法正确;D.前20次试验结束后,钉尖着地的次数应该在8次左右,故此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
【类型二】利用频率估计球的个数
王老师将1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口袋并搅匀,让若干学生进行摸球实验,每次摸出一个球
(1)补全上表中的有关数据,根据上表数据估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是________; (2)估算袋中白球的个数.
解析:(1)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到某个常数来表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即可;(2)根据概率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1)251÷1000≈0.25.∵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0.25附近,∴估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是0.25;
(2)设袋中白球为x 个,1
1+x
=0.25,x =3.
答:估计袋中有3个白球.
方法总结:如果一个事件有n 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 出现m 种结果,那么事件
A 的概率P (A )=m
n
.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三】 利用频率折线图估计概率
一粒木质中国象棋棋子“車”,它的正面雕刻一个“車”字,它的反面是平的,将棋子从一定高度
下抛,落地反弹后可能是“車”字面朝上,也可能是“車”字朝下.由于棋子的两面不均匀,为了估计
(1)请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并画出折线统计图中剩余部分;
(2)如果实验继续进行下去,根据上表数据,这个实验的频率将接近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请估计这个概率约是多少?
解析:(1)根据表中信息,用频数除以实验次数,得到频率,由于试验次数较多,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描点连线,可得折线图;(2)根据表中数据,试验频率为0.70,0.45,0.63,0.59,0.52,0.55,0.56,0.55稳定在0.55左右,即可估计概率的大小.
解:(1)120×0.55=66,88÷160=0.55,故所填数字为66,0.55;补全折线图如下;
(2)如果实验继续进行下去,根据上表数据,这个实验的频率将接近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个概率约是
0.55.
方法总结:用频率估计概率时,一般观察所计算的各频率数值的变化趋势,即观察各数值主要接近在哪个数附近,这个常数就是所求概率的估计值.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 【类型四】 利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某批篮球质量检验结果如下:
(1)填写表中优等品的频率;
(2)这批篮球优等品的概率估计值是多少? 解析:(1)根据表中信息,用优等品频数m 除以抽取的篮球数n 即可;(2)根据表中数据,优等品频率为0.94,0.95,0.93,0.94,0.94,稳定在0.94左右,即可估计这批篮球优等品的概率.
解:(1)570600=0.95,744800=0.93,9401000=0.94,1128
1200=0.94,故表中依次填0.95,0.93,0.94,0.94; (2)
这批篮球优等品的概率估计值是0.94.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三、板书设计
1.频率及其稳定性:
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事件的频率会呈现稳定性,即频率会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摆动的幅度有越来越小的趋势. 2.用频率估计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实验下,随机事件A 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到某一个常数p ,于是,我们用p 这个常数表示随机事件A 发生的概率,即P (A )=p .
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体会到两者间的联系,从而运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