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十一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八
专题八精准掌握散文化小说的读法和答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狩猎师陀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时候是个大空想家。
在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那一年上,突然离开祖辈世居的果园城——他出发了,开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猎。
果园城里他的姨表妹,气恼加上悲痛,为他哭了,甚至为这个狠心人病了。
“你没良心。
走就走吧,谁拦着你了?可是总该、总该……”伤心的把脸埋在枕头上,她在床上想。
朱太太——那个姨母,“为他难过呢!什么好东西?……像他这种人,我们挤上眼也找得来!”她光火有充分理由。
两个小儿女在她眼中长大,正像两棵花儿。
所有看见过他们的人早就自然的把他们当作夫妇,全以为他们终有一天要结婚的,在这长久的期待中,她在他们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阵狂风,所有的美梦给吹散了。
说真话,她流的眼泪比她的女儿更多。
看看她的女儿——这个生了长长的黑脸蛋的美貌小姐,她的两只大眼看人时候从下面滚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闪;破颜一笑,小鼻子鼓动得多逗人爱;常常,她常常稳重的坐着,眉整起来,严密的闭着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顽固的小花骨朵。
从这种特别表情,谁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见。
她的样子仿佛说:“你瞧我多有本事?我准备好了,我在等待着了。
”她显著的倾向实际方面,最后两年母亲几乎把家务全交给她,很快就练成了能手。
她比母亲处治的更有条理。
可惜正为她处治的更有条理,孟安卿想起这是个爱用秤杆子教育姑娘,专门出产能干老婆的城市,幻梦才深深受了伤。
并不是他不爱她了;恰恰因为他仍旧爱她,她的每一个小动作仍旧能牵动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怎么能眼看着他的幻象破碎,看着他的偶像跌倒下来,将来看着她专门争斤论两,计算柴米和油盐哪?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没有给过果园城消息。
年轻人全有这种气度,青春跟雄心支持着他,幻象在他前面,他勇往直前,从不动摇。
最后他成了个肖像兼风景画家,他大狩猎的结果。
但是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来,回果园城来了。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
样安排有何用意?
题干中有“在文 结尾。
(2016年浙江卷)
局部段
中”“这样安排” 3.奠定基调
(3)简析第②段在文中
落类
“第X段”“片段”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文
的作用。(2015年山东
等字样。
奠定了感情基调。
卷)
4.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②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③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 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 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④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 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 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 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 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 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的经历,在文中有什
(二)中间句段作用“2思考”“1模式”
么作用?(2016年天津
1.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
卷)
或照应开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
(2)母亲和行人的对话
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
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
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2.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 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 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 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 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 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 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精准训练十二 含答案
精准训练十二把握文学类文本中标题的意蕴和作用练前提示标题是文本的窗户,高考命题者很喜欢用标题来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审美能力;常考查的角度有意蕴和作用两种,所用题型是综合分析题或探究题。
无论是哪种角度哪类题型,答题前都要注意标题命名的方式,看看它是以“人物”“物象”命名还是以“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等命名的,因为标题的意蕴和作用与标题命名方式有很大关系。
对于标题意蕴题,应该从“标题的含义”“表达技巧”和“结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
“标题的含义”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指文本所渗透的情感和主旨,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如果标题运用了表达技巧,如双关、比喻、象征等,则要答出其指代义、双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
从结构上,标题通常是文本的线索。
对于标题作用题,应把握其常见作用:①点明时间地点,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文本内容,暗示比喻象征,揭示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分析时还要紧紧联系标题所用的艺术技巧及其特点。
答标题类题目,一般情况下都是靠自己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全面、深入的体悟,如果文中有点题文字,则必须牢牢抓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书匠陈人波我是在一个小书摊上认识他的。
他卖书,我买书;他是摊主,我是顾客。
那天,偶尔路过,忽见一处小书摊上堆着些旧书,便不禁心痒,大步过去,站到了书摊前。
眼睛扫描一番之后,便随手翻了几下《要面子的中国人》,觉得有些价值,便想买下。
但书上明码定价七元五角,他却抬到了十元,还声明一分不少。
我嫌他的书太贵,便转身走了。
他却从旁边伸过一只手来,把我紧紧拉住,并让我坐到他的一张小凳上,一双犀利的眼睛全方位地把我打量一阵之后,便涎沫四溅地把我“训”了起来。
他先毫不客气地问我,都读过些什么史书,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要面子、不要面子、讲面子、掉面子的故事吗?知道多少中国人为了顾面子而争权夺利、大动干戈的故事吗?知道多少中国人为了争面子护尊严而奋斗不息、视死如归的故事吗?又知道多少中国人在权力与屠刀面前屈膝受辱、掉尽了面子的故事吗?如果你想知道这些故事,就请买下这本书吧,花十元钱就知道中国历史上这么多事情,不值得吗?接着他又问我,知道现在纸张、印刷提价了多少吗?最后还问我,高就什么职业,月薪多少,常买书吗?我闭目养神,让六根清净,等他问完了,才开了口。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要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下围棋荡秋千抖空竹放风筝B.抖空竹荡秋千下围棋放风筝C.下围棋放风筝抖空竹荡秋千D.抖空竹放风筝下围棋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八-Word版含答案
精准训练八探究散文的主题(情感、意蕴)练前提示探究文本的主题,指从全文整体上去探究文本的内涵或意蕴,或从“言”,或从“形”,或从“意”,或从“技”。
典型提问:①请探究文章的深刻意蕴(情感取向)。
②文章写了……这给我们哪些启示?③作者(文章)为什么要写……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分析)。
要探究文本的主题,意味着探究文本背后的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以及民族心理、时代精神等深刻丰富的东西。
一般从分析标题、理解首尾重要语句、挖掘形象内涵等角度入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赛里木湖周涛应该让思想的水散漫成湖,特别是当你处在人生的秋天。
让溪流聚集起来,让河水交汇起来,让雨水或雪水贮蓄起来,根据地形自然的状态造成一个非人工的海子,那就是湖。
湖不是海——它没有那么伟大;湖也不是水库——它要柔和自然得多;一般说来,它躺在那儿。
它使周围变得潮湿了一些,滋润了一些;它使天空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蓝,使近处的山呈黛色,阴坡的松林幽静,使远处的山白发肃然。
一般来说,它躺到那儿。
它不像山那样远远地就跑过来迎接你,而是躺在那儿,等着你突然发现它。
它喜欢静静地微笑着看你吃惊。
这就是赛里木湖。
一个思想就应该是这样,经过无数条水系的源源不断的补充,经过地貌之下的颅骨加固合拢,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圆或椭圆的、深邃的内陆液体领域。
思想之所以称为思想,就因为它是圆的。
从它的任何一点出发,走完全程终点都复合在起点上。
瞧,被称为思想的这个东西有多么深邃,同时又有多么清澈透明!它深邃到使人不敢轻率地去游泳,仅只挽起裤腿在岸边浅涉一番,就足以使人领略到它的内涵,它强大而令人畏惧的吸力;而它的清澈透明,则让人一望见底却倒吸一口凉气,那见底的明澈里,反射着无数层游动的光影、光环、光斑,造成无法分辨的幻象,使真实与虚幻浑然一体,因而更加捉摸不清。
这是那种比浑浊更深奥百倍的明澈!赛里木湖——多美的名字!这名字本身就有一种清澈的深邃,有一种高雅的韵味,有一种特殊的蓝,令人心醉。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六 含答案
专题六精准把握散文中重要词句的内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横八字巷的人们黄蓓佳①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
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
②横八字巷长仅有50米,窄到至多两人并行,还得是两个瘦子,巷子阴暗潮湿,青苔漫地,碎砖嵯峨。
外婆家就在横八字巷里。
③外婆家曾是小城里的富裕家族,可惜好景不长,外公50岁上染病离世,儿女们一个接一个夭折,亲戚们觊觎外公的遗产,之后是日本人来了……可怜我的孤寡外婆,半个世纪风雨飘摇,拐着一双半大的“解放脚”,养大了我母亲,顺带养大了小叔子遗下的孤女,还为她寡苦的妯娌和小叔子送了终。
外婆最后落下横八字巷里一套宽敞院落,以为能终老在此,谁料“文革”中被扫地出门,带着我和弟弟蜗居在曾是门房的两间小屋中。
④家中斑驳潮湿的墙壁,墙缝里手一抠便簌簌掉落的石灰,梅雨天满天井的积水,睡一觉起来鞋子里的粘粘虫,冬天屋顶瓦楞上瑟瑟抖缩的草,屋檐下细溜溜的晶莹剔透的冰凌,满脚满手的冻疮……⑤即便如此,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糖芝麻糖。
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
端午包粽子,熏艾草。
中秋吃月饼。
重阳买一块枣泥糕。
立冬要吃汤圆。
腊八肯定煮腊八粥。
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
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有板有眼,纹丝不乱。
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
⑥我有个四叔公,膝下无子,解放后摆小人书摊为生。
“文革”开始,书摊不让摆了,靠一点微薄积蓄过日子;母亲隔三差五给他们十块八块钱。
叔公家也住横八字巷,春节去拜年,两位老人穿戴得格格正正,裤缝都用搪瓷缸子盛了热水熨得笔挺。
桌上一碟糕一碟糖是再也少不了的,甭管是不是做个样子。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七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七精准赏析散文表达特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隆兴寺铁凝少年时听父亲讲过正定。
建国前后正定曾是培养革命知识分子的摇篮,著名的华大、建设学校校址都曾设在那里。
成年之后,每逢我乘火车路过正定,望见那一带灰黄的宽厚城墙,便立刻想到父亲讲过的那教堂、那钟声和月季。
不知为什么,父亲讲正定却很少讲那里的其他:那壮观的佛教建筑群“九楼四塔八大寺”,那俯拾即是的民族文化古迹。
我认识的第一位正定人是作家贾大山。
几年前他做了县文化局长,曾几次约我去正定走走。
我只是答应着。
直到今年夏天大山正式约我,我才真的动了心,却仍旧想着那教堂。
但大山约我不是为了这些,那座“洋寺庙”的文化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什么痕迹。
相反,他那忠厚与温良、质朴与幽默并存的北方知识分子气质,像是与这座古常山郡的民族文化紧紧联系着。
一个深秋绵绵细雨的日子,我来到正定。
果然,大山陪我走进的首先就是那座始建于隋的隆兴寺。
人所共知,隆兴寺以寺里的大佛而闻名。
一座大悲阁突立在这片具有北方气质的建筑群中,那铜铸的大佛便伫立在阁内,同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被誉“河北四宝”。
隆兴寺既是以大佛而闻名,游人似乎也皆为那大佛而来。
大佛高20余米,浑身攀错着四十二臂,游人在这个只有高度、没有纵深的空间里,须竭力仰视才可窥见这个大悲菩萨的全貌。
而他的面容靠了这仰视的角度,则更显出了居高临下、悲天悯人,既威慑着人心、又疏远着人心的气度。
它是自信的,这自信似渗透到它那四十二臂上二百一十根手指的每一根指尖。
人在它那四十二条手臂的感召之下,有时虽然也感到自身一刹那的空洞,空洞到你就要拜倒在它的脚下。
然而一旦压抑感涌上心境,距离感便接踵而来。
人对它还是敬而远之的居多。
这也许就是大悲菩萨自身的悲剧。
距大悲阁不远是摩尼殿,在摩尼殿内,在释迦牟尼金装坐像的背面,泥塑的五彩悬山之中,有一躯明代成化年间塑绘的五彩倒坐观音像。
和大悲菩萨比较,她虽不具他那悲天悯人的气度,却表现出了对人类的亲近,她那十足的女相,那被人格化了的仪表,一扫佛教殿堂的外在威严,因而使殿堂弥漫起温馨的人性精神。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五 含答案
专题五精准分析散文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火靳以对于火的喜爱几乎成为自己的癖好,虽然时常被父母警诫着,说火是最无情的,会把什么都毁掉的,但是每次看到了那跳动着的红红的火焰,还有那圆圆的光晕,好像那点温暖舔着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忘记了一切。
记得幼小的时节,常常喜欢把纸捻浸了油来点燃,把灯烛都熄灭,只是看着自己手中的火亮,那总是在没有人的时候,若是有别人在我的面前,定然会看到在闪闪火亮的后面有一张多么刻满喜悦的脸。
可是,一个闯入者如果走进来,是会惊倒我的,我便会向地下一掷,积极地用脚踩灭了它,也许还有斥责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来,我听得出那是父亲或是母亲,要不就是其他的人,说着要去告诉我的父母的话。
真就有一次,惹出过一场灾害来。
我和弟弟在一间房里点起一些柴草来,点着了,又扑灭它,然后再点起来。
渐渐地胆子大起来了,每次要更费力才扑灭它。
终于,我们是再也不能扑灭它了,它还燃着了这屋里堆积着的书纸。
弟弟吓慌了,我的心却没有什么扰动。
我领了他的手走出来,同时那扑上窗纸的火焰也被人看见了。
惊慌的叫喊,引出了其余的人们,还有我的父亲;这时弟弟哭起来了。
我就站在那里望着,看着父亲和人们手忙脚乱地把水泼上去,于是,火连屋顶也不曾烧穿就熄止了。
我还好像有点遗憾似的呆呆瞩视,火熄了,心中像突然失去些什么,一直到父亲铁一样的手掌打到身上,才因为疼痛哭了出来。
这一次母亲也不来说情,也不给我抚慰,一任我哭得疲乏了独自悄悄地睡到床上。
岁月把我从幼年带到成人,永远我只是一个陌生人。
我不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我,只有火对我来说还是那么亲切熟稔。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友人的家中,我消磨了大半夜。
我自如地坐在壁炉的前面,我像是呆了,望着友人把树枝投进去,看着火烧得旺起来。
它烤热了我的脸,我的心,带走了我的疲劳和寂寞。
友人夫妇曾在孤苦的日子不知劝说我多少回,但都没有说动我。
他们尽自默默地坐在一旁,一直到我为一声小小的爆裂所震动,把头转向友人时,他才说:“你很喜欢壁炉吧?”“不,不,我是爱火的。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专题十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共230张PPT)
意思的正确把握上。一些转折性的词语如“而”“但”,与标点符号如“、”“;”“:”,都应 高度关注。 3.答案 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 “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小狗奎尼的离世,映 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解析 本题考查次要角色的作用。解答此题要关注题干,要找出奎尼“多次出现”的段落,并明 确与人物刻画之间的联系。“映衬”,是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文 中提到奎尼的有五段:第3、4、8、9、12段。根据这几段中写奎尼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其映衬作 用即可。 知识归纳 此题考查次要形象的作用。作者在创造和选择次要形象时,其本身就具有特定的符 合作往往对主要形象起补充 作用、衬托作用,使主要形象更加丰满立体、鲜明突出。
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 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 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膊子咬着烟管看 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 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 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 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 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 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 一个人明白的。 (有删改) 1.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3.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 4.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2018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8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含答案和解析2016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精准训练六 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精准训练六分析概括散文的思想内容练前提示作为散文阅读考查常见的题型之一,要分析概括文本内容,其要点全从文中来。
但获取要点不是照抄原句,而是加以整合。
如何整合呢?一是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并且要突出它;二是避免疏漏要点,对此,一定要找准答题的区间(答案所在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别提取;三是防止过度概括,有的考生答题唯恐要点不全,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要点不明确,答案不简明,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强因分赋点意识。
一般而言,4分题大致有4个答题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药飘香杨忠①闻着煎药时四溢而出香气弥漫的中药,心又回到儿时多病的日子,回到比汤药更浓烈的亲情氛围之中。
②在我蹒跚学步的那段日子,母亲带我到乡下外公家小住。
母亲为外公煎药,冒出香气,当我最近距离地闻到从一只被炉火熏黑的砂锅里散发的草药味时,心里存有一种神秘和敬畏。
那药是母亲冒着冬雪走了几十里山路,叩开一家早已打烊了的药铺抓来的。
外公病歪歪地喝着母亲连夜煎熬冒着热气的汤药,竟然神奇般地好了。
也许是母亲的孝心和精神感动了上苍,才有如此神力。
从此,我们全家尤其是母亲对中药敬若神灵。
外公风烛残年与药锅为伴直到去世,享年89岁。
③我是家中宝贝,病灾不断:小时候出麻疹、痄腮,稍大患肾炎、肝炎,还曾被滚沸的汤药烫伤。
因此,外公用过的那个有年头的黑乎乎、脏兮兮的药砂锅,又被母亲找了回来,母亲用清水一洗并念道:“外公保佑小孙孙,那药砂锅熬出来的中药有神力呢。
”我的命几乎是泡在“苦水”中熬过来的,能喝水的时候就开始与汤药结缘,那是又令人惧怕又让人感觉亲切的苦味。
“良药苦口”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双关语。
虽不懂其意,但我知道对我一定有好处。
④记得我成人之前母亲一直为我煎药。
煎药很有讲究。
她说:“煎药如同进庙上香,要心诚,不能乱说话,身子也要干净,否则,这药效就不好。
药渣更不能随意乱倒,要倒在人气旺的岔路口,让众人把病带走,吃药的人病才能好。
2018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2018江苏卷,13-1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
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
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
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
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
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
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一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十一精准把握小说中物象的意蕴和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素姑师陀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
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正是坐在院子里绣花。
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
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
于是一年,十年……唉!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少女也出嫁了。
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时光无声地过去。
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妈,几点钟啦?”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
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的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
“瞧瞧看。
”这是她照例的回答。
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
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地望着永远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
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
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
“老王,老王!”她转过头去喊。
“嗯!”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
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果园里的果子卸光了吗?”她高声问。
“卸光了,小姐;早就卸光了。
”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
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的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
“早就卸光了。
”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还不该烧饭吗,刘嫂?”素姑抬起头来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精准把握小说中物象的意蕴和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素姑师陀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
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正是坐在院子里绣花。
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
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
于是一年,十年……唉!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少女也出嫁了。
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时光无声地过去。
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妈,几点钟啦?”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
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的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
“瞧瞧看。
”这是她照例的回答。
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
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地望着永远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
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
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
“老王,老王!”她转过头去喊。
“嗯!”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
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果园里的果子卸光了吗?”她高声问。
“卸光了,小姐;早就卸光了。
”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
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的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
“早就卸光了。
”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还不该烧饭吗,刘嫂?”素姑抬起头来问。
刘嫂——孟林太太家的女仆,这天下午到河上洗衣裳去了,也许正在大门口和果园城的兴致永远很好的娘儿们闲谈。
那个老座钟,我们说过它早就停了。
正在这时走进来一个卖绒线的。
她走进来的时候并不曾呼喊,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以前她是每天都来的。
“买点什么吧,小姐?”素姑并不要买什么,然而她仍旧想看看。
于是在天井里,就在泥地上,卖绒线的坐下去,随后打开篮子,一些红的绿的绫绢露出来。
素姑拣块杏红绫子,接着她又看中一种羽毛辫条。
忽然间,仅仅是忽然间,当她想到这些东西该配到哪里最合适时——“不要了。
”她说。
她什么都不要了。
她把卖绒线的货篮推开。
“你明天出嫁时候用得着的,小姐。
”卖绒线的发慌的喊。
素姑感到受了一下更重的打击。
她站起来,不,她什么都不要了,卖绒线的从后面望着她走进寂静的又深又大的上房。
“外面是什么人?”孟林太太大声问。
这时候她已经起来,在床上坐着,她的耳朵近几年有点聋。
素姑没有回答就走进自己的闺房。
她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一本展开着的不知几时忘记收起来的《漱玉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接着,她的手又废然垂下去,她的眼睛移到面前的镜子上去了。
在镜子里,一个长长的鹅蛋形脸蛋儿;一绺散乱的头发从额上挂下来;一双浅浅的眉在上面画了两条弧线;眼的周围有一道淡黄的灰晕;她的嘴唇仍旧是好看的有韵致的,却是褪了色的。
素姑正是这样望着,右手支着头。
在窗外,雁嘹唳着从将晚的果园城上空飞过,晚风萧索地在庭院里凋零的丝瓜棚上发出轻微的响声。
于是书从她手里落下去,渐渐的连镜子也在她眼里消失了,一颗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接着又是一颗。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表现素姑对过去温馨恬静、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的怀念;②反衬今天小城封闭、死寂、刻板的生活状态;③表明素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2.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素姑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说明。
(1)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早就卸光了。
”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表现素姑心中忽然有点不安于刻板、重复、沉寂的生活。
(答出“不安、单调、乏味、平淡、机械、枯燥”之类的词语即可)②有一点青春的骚动、一点生活的期盼。
(答出“期待”“向往”即可) (2)①表现素姑由“卸光的果子”想到自己凋谢的青春而产生的伤感、失落、无可奈何。
②“早”体现上述情感程度之深。
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写“雁嘹唳”“晚风萧索的响声”,以动衬静,写出果园城的沉寂、萧索。
②以沉寂、萧索、凋零之景衬托素姑悲伤、寂寞的心情。
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意味悠长。
4.文中两处写到早就停摆的“老座钟”,请探究这一细节的深刻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早就停摆的老座钟,失去了“活力”,完全静止。
②徒留形式的老座钟,成了纯粹的摆设,象征素姑的悲剧人生。
③老座钟早就停摆,果园城的日子一成不变,暗示了果园城人生活的因循守旧。
④寓示社会的动荡没有对小城封闭的生活产生丝毫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落日光师陀夕阳落向山岗后面去了,丘陵间已尽入黄昏,荒寂的田庄还浴着残晖。
构成这田庄的是几座古屋,一带老柳掩映的残缺的围墙,屋后野草丛杂的废园。
庄门前密植着洋槐的林子。
林外溶溶流着一条小河,水面反映着云光,油似的微起涡漩。
晚鸦悄悄飞过天空,一只两只归林来了;那歇脚枝头拍着翅的懒倦景况,使人联想到是在打寂寞的呵欠。
总之,这田庄,主人遗弃了它。
据熟悉它历史的人说,原来老主人有两个儿子,年幼的不知何故,年纪轻轻的便不声不响离开了家乡,年长的死了,不久老主人也相继去世。
子孙们为着享受繁华同安全,便同箱笼一起迁入城市。
留下大好的田庄,守着这该叹息的命运,包围在自然的野的气息中——夜晚星斗窥探它黝暗的林子,冷露打湿它荒凉的旷野,朝霞同暮云照耀它苍苔斑斑的屋瓦——沉浸在落寞的古老情调里,已经睡溜了多年的时光。
然而,垂暮的丘陵间忽然响来辚辚的车声。
这时,一个孩子挥动手里的鞭慌张地驱着几只绵羊,穿过林下,径向田庄奔去。
他立在那槽栏空空、阴暗而又悲哀的马房门边,畏瑟地喊道:“大爷,人来了,——城里来的人。
”这孩子倾听着。
一切又都归于静寂,只有呼噜呼噜的鼾声。
“人来了呀,坐着车的。
”“唔,唔……”这样应着,那正呼噜得香甜的鼾声,吃惊地在喉咙里打一个结,猛地断掉。
“哪来的车呀!尽有你扯的谎!”被呼作大爷的人翻了翻身,懵里懵怔骂道。
孩子低头鞭打着地面,倒霉的咕噜着——“谁扯谎哩,有眼你不会看去吗。
”四外瞧瞧,对准羊就是一鞭,吓得它们四散。
随后低声骂道:“酒鬼!”这大爷是田庄上有历史的长工。
他的名字叫作山虬。
他抱怨着,从床上挣扎起来。
这时马车已驶过桥,在庄门前的林子边停住。
从上面跳下一个边幅不整、满面风尘的中年人来。
这人瘦生的脸作枣栗色,黑胡子,眼睛乌亮,深沉,阴郁而又含蓄。
他不安地打量着四周,神色很激动,一双眼贼似的不住地探索,而且用鼻子嗅。
整整睡够一个下午的山虬,好容易赶走沾在脑膜上的梦,强打起精神,嘴里不住地咕噜着,还以为是城里来的主人。
然而当大门前的情形看到眼里的时候,他出了冷汗。
“找哪个呀,客官?”客官却不曾留意到他,正向树林下望来望去,又从林隙窥探着残缺的墙。
两眼窥探着田庄,精细的连瓦片都不肯放过:门墙、小河,倒还熟稔,丘网、小山、开着花朵的路,甚至于斩伐了的老树的位置,回想起来也还清清楚楚,只有树林却使他迷惑。
他的眼终于落到老长工的脸上,而且停在那里。
那脸被苍灰的络腮胡子围绕着,有点浮肿,如同生长在蛮横、杂乱、肮脏的草丛中的蘑菇。
“山虬!”忍耐不住,他突然以不确定的口气喊着。
他走过去。
“是你吗,山虬?”“你,你——”老长工狼狈得说不成话,因为想也想不出是怎样的蹊跷。
但当他讲明自己的来历时,山虬战栗着,惊喜的呼声,闷闷地撕破静寂。
“呵!是你吗?”山虬迷乱地叫喊着,“真的是你?你活着还是死了呢!”于是他抓住老长工宽厚的肩膀,摇着道:“自然是活着回来的。
那么还怎样呢,你以为见了鬼吗?”“不啊,”山虬笑着说,“那时人家都叫你‘吃闲饭的’,说是有福分;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正是一转眼,一场梦,什么全过去了……没有人想到还能活着见你的。
”老人快活到极点,大珠的泪沿着多须而坎坷的面颊滚下,一珠珠抛到灰色的胡子上。
一闪工夫,他回想到过去,那时他们都还年青,名分上虽是主仆,而中间,实际倒存在着朋友的情义……山虬心里充满了暖融融的喜悦。
“你老了啊,吃闲饭的,”老人用数十年前的声调喊着,“你跑了怎样大的一圈野马呀!”“是的,山虬;要不是眼梢的伤疤,我要不认识你了。
”而他则又一遍地打量着田庄,以流浪者共有的淡漠的神色。
天黑下来,田庄门前一片模糊的静寂,轻轻地吹过清新的夜风。
车夫同牧羊的孩子错愕地望着他们。
马疲乏地垂着头,时时顿一下蹄脚。
狗则在树林中跑来跑去。
(有删改) 5.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守候庄园,城里来客,彼此相识,主仆互诉。
6.(1)指出第二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赏析小说最后一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和描写。
叙述内容交代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景物描写渲染了田庄寂寥落寞的氛围,为后文主仆重逢做了铺垫。
(2)最后一段动静结合,突出细节,营造了一种静寂的氛围,与开头形成照应,增强了荒寂、悲凉的抒情色彩,故事的结尾戛然而止,留下空白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