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危重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

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危重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

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危重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作者:陈秀芹吴泳锐李梅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摘要】目的:对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危重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7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70例行持续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空针回抽法,每8小时对患者胃残余量进行监测并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观察组采取床边超声检测胃残余量,每日监测1次,对肠内营养进行实施指导。

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发生率、肠内营养中断情况、达到目标喂养、血浆总蛋白、调整肠内营养时间及住ICU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危重者;肠内营养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bedside ultrasound monitoring of gastric residual amount in enteral nutrition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 :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severe enteral nutrition were enroll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CU) from January 1, 2017 to June 30, 2018.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20) and observation group (n=20).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mpty needle withdrawal, and the patient's gastric residual was monitored every 8 hours and the enteral nutrition program was adjust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bedside ultrasound to detect the residual amount of the stomach, and was monitored once a day to gui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reflux and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interrup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target feeding, total plasma protein, adjustment of enteral nutrition time and time in ICU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bedside ultrasound to monitor gastric residual volume in enteral nutrition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as significant value, which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time of ICU, and establish a 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Keywords: Bedside ultrasound monitoring; Gastric residual volume; Critically ill; Enteral nutrition【中圖分类号】R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01危重症患者早期采取肠内营养对患者肠粘膜完整性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1]。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也越来越重视。

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肠内营养的监测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诊疗手段。

本文将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超声监测胃残余量的原理及意义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是利用超声波在胃腔内的传播情况来检测胃内食物残留量的一种方法。

胃内残余,也称为胃残余量,是指胃部进食后未经完全排空的物质。

这其中包括食物残渣、胃液等。

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胃残余量可能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胃肠道吸收不良等问题。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的意义在于可以及时、无创地监测危重症患者的胃内情况,从而为肠内营养的补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监测胃残余量,可以避免因胃内残留物过多而导致的胃肠道并发症,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输送和吸收。

二、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1. 监测胃肠蠕动功能通过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以了解危重症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情况。

胃肠蠕动功能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危重症患者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肠蠕动功能减弱,甚至完全丧失。

监测胃残余量可以及时发现胃肠蠕动功能的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保证肠内营养的输送和吸收。

2. 指导肠内营养的补充通过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以了解危重症患者肠内的营养吸收情况。

根据胃残余量的监测结果,可以合理地安排肠内营养的补充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胃残余量过多可能会导致胃排空功能障碍,易引起腹胀、胃潴留等并发症。

通过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以及时发现胃内残留物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1. 对象选择一定数量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肠内营养支持。

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2-05-31T03:36:06.281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7期作者:马寅[导读] 目的:对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应用床边超声监测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试验时间段选取2020.10-2021.10,马寅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13000【摘要】目的:对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应用床边超声监测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试验时间段选取2020.10-2021.10,试验内容:研究对象从在我院重症室收治的需要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中选择70例。

应用平均分组的方式,分35例常规组实施回抽胃液法检测胃残余量,35例研究组实施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

对比分析70例患者的(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在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比常规组低, P<0.05,可见2组之间差异;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低于常规组,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不但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对患者没有任何创伤、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而且可以使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得到改善,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让患者的营养得到更好改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临床上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床边超声监测;胃液法检测;肠内营养;胃残余量重症患者往往病情比较严重,大多是受过严重创伤,存在过感染、或者休克等情况。

患者的胃肠道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致使肠功能发生障碍。

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能够使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得到保护,预防患者肠道绒毛发生萎缩,使肠道减少渗出,有利于肠道灌注,使肠道的免疫功能得到保护,是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营养支持的一种方式[1-2]。

但是患者在肠内营养的实施种,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反流等并发症,为此需要合理有效的方式,保证患者对营养的摄入。

本文对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应用床边超声监测的效果进行分析。

超声测定胃残余量指导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分析

超声测定胃残余量指导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分析

2018,25(5):124126.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US监测 GRV方法在 [9] 商雄跃.超声引导胃内注水鼻肠管置入法在 ICU脑外伤患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效果较回抽胃液法监测 GRV
者肠内营养中的应 用 [J].川 北 医 学 院 学 报,2017,32(1):
恶液质病人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
3.2 US对 GRV进行监测的创新点及应用价值 随着医疗技
2018,25(1):4345,51.
术进步,医疗理念更新,现阶段采用 US对 GRV进行监测更为广 [6] 赵庆华,皮红英,周颖.超声检测与注射器抽吸肠内营养患
泛,该方法具有安全性高、耐受风险小等优点[7],可有效减低患
对照组
49
35(71.43)
10(20.41)
[2] 丁瑜,徐月,王丽媛,等.高龄长期鼻饲患者胃食管反流与
χ2 值
5.2886.ຫໍສະໝຸດ 78胃残余量的相关性及其 危 险 因 素 分 析 [J].解 放 军 医 学 院
P值
0.021
0.014
学报,2018,39(5):380383.
3 讨论
[3] 程伟鹤,刘华平,史冬雷,等.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与肠内
组别 例数
血清白蛋白(g/L)
治疗前
治疗后
操作耗费时间 (s)
观察组 49 25.92±3.51 33.69±4.86 61.73±4.34
监测 GRV方法属于非侵入性操作,更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患 者在 GRV监测的过程中配合度会更高,从而有助于缩短操作耗 费时间,提升监测效果。同时,与胃液回抽监测相比,US监测的
肠内营养具有方便、有效、经济等特点,早期恰当应用肠内 营养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1],减少患者 的住院费用,缩短患者的 ICU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 但由于胃残余量影响,单纯制定的肠内营养方案会导致肠内营 养量出现不足或过多的问题,引发反流现象。临床上,营养不良 的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率较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更高,究其原因 主要是其机体常处于应激状态,营养代谢出现相应变化。因此, 为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身体状态,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给予科 学、准确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超声检查能 够在无创、无辐射、便捷、简单的情况下对患者的胃残余量进行 评估 [2],有助于及时 调 整 肠 内 营 养 治 疗 方 案,降 低 患 者 肠 内 营 养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提供安全保障。本研 究以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9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系统研究并分析了超声(US)监测胃残余量(GRV)方法在机械 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样法选定 2019年 1月—5月本院 收诊的 9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 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已知情同意;②不能经口进食, 摄食不足,具有肠内营养指征者;③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 者。排除标准:① 肾 功 能 障 碍、肝 功 能 障 碍 或 免 疫 功 能 缺 陷 患 者。②行为障碍、视 听 障 碍、精 神 障 碍 患 者。 ③ 腹 腔 间 隙 综 合 征、腹泻、腹胀、肠梗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手术史患者。 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9 例。观察组中,女 21例,男 28例;年龄 22~79(57.93±4.72)岁。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随着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胃肠功能不全的危重症患者也越来越多。

胃肠功能不全是指患者口腔至肛门消化道的功能丧失或减弱,影响了消化吸收和代谢功能的正常运作,影响了危重症患者的康复,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

胃残余量监测是判断肠内营养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具有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定量化、安全性高等特点。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一、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127名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4)。

观察组中,男性34人,女性29人,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0.5岁。

病因包括创伤、感染、心脏衰竭、肝衰竭、重症肌无力等。

入组时,患者胃肠道功能不佳,不能耐受肠内营养,使用肠内营养前需进行超声监测胃残余量。

对照组中,男性37人,女性27人,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61.2岁。

病因同观察组。

采用前瞻性、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胃肠道评价方法,包括体温、心率、血液样本化验等进行评价,观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

观察组使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同时进行观察。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显著性水平为P<0.05。

二、结果2.1 营养支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肠内营养开始后,均进行相同的营养支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观察组用肠内营养后,胃肠道功能得到逐步恢复,肠内营养的依从性也逐渐增加。

2.2 肠内营养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肠内营养开始后,均进行相同的肠内营养方案。

但观察组使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后,肠内营养方案个性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营养方案。

观察组使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后,营养支持的正常比例为87.3%,对照组营养支持的正常比例为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观察组的静脉营养支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胃残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GRV)是指在胃内静止超过4小时后尚未排空的食物和胃液的容量。

GRV的监测可以作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一个指标,用于评估胃肠功能,指导肠内营养的给予和调整。

本次观察旨在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18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6例,年龄范围为18-70岁。

所有患者均患有严重的器官功能损伤,需要纠正和维持其营养状态,同时无明显胃肠道疾病。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

对照组在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的GRV监测方法,即通过胃管抽取胃内容物,称重衡量。

观察组在同样的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监测GRV方法,即通过超声检查胃的残留容量,没有直接干预消化道。

观察指标包括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内营养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肠内营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并发症发生率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GRV监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且易于操作。

结论: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显示,超声监测GRV方法较传统的GRV监测方法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它可以减少胃管和直肠插管的不适感和并发症,提高肠内营养满意度,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限制:本次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仅为单中心观察,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胃残余量是指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超过正常时间,不能迅速排空的现象。

危重症患者常常存在胃麻痹或胃肠道功能不全等问题,导致胃残余量增加。

而胃残余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呕吐、腹胀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会影响肠内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肠道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包括胃肠道内营养和肠外肠内联合营养。

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更多的优势,包括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感染发生等。

提高肠内营养的吸收效果对于危重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是一种实时、无创的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胃残余量的多少。

该方法通过超声波探头扫描患者腹部,观察胃内食物的存在情况,进而判断胃残余量的多少。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无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本研究旨在观察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

选取100例危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胃残余量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超声监测胃残余量。

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肠内营养的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胃残余量明显减少,发生呕吐、腹胀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等也有所提高,说明肠内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得到改善。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也相对减少。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显著。

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胃残余量的多少,有助于调整肠内营养的给予量和速度,提高患者的肠内营养吸收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胃肠道饲养已经成为了危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然而,胃肠道饲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是胃残余量的监测和控制。

胃残余量的过多可能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而过少则会导致营养不足。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100名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人,女性39人,平均年龄为49岁。

他们的治疗都包括肠内营养和胃肠道饲养。

在饲养过程中,其中50名患者采用经验性的胃残余量控制方法,另外50名患者则使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的控制方法。

这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和治疗方案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在采用经验性方法的组中,患者在进食前2小时必须保持良好的安静状态。

在进食过程中,由护士每小时检查1次胃残余量,如胃残余量超过200毫升,则放慢或者停止饲养。

在采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的组中,患者每小时进行一次超声检查,测量胃容量和残余量,当残余量超过200毫升后,同样放慢或者停止饲养。

结果显示,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的组中,胃肠道滞留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经验性组(23.1% vs 50%,p<0.01);此外,超声监测组的患者胃肠道饲养时间和总热量摄取量均显著高于经验性组(p<0.01);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不同。

在探究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时,本研究发现,超声监测胃残余量能够有效地监测胃肠道滞留现象,从而确保患者正常的饲养量和营养供应,这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改善其治疗效果和预后。

此外,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使用上简便、无创、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很大的潜力。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摘要】[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通过介绍背景信息、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了超声监测胃残余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研究发现,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以有效评估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提高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水平。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胃残余量与患者的肠内营养疗效密切相关。

研究结论提示,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对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康复速度有显著作用。

未来研究还可进一步探索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关键词】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疗效观察、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原理、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内容、数据分析、研究结论、临床意义、展望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的胃残余量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准确判断残余物的性质及分布情况,容易造成误诊误治。

而超声监测胃残余量通过使用超声技术对胃腔进行实时观察,能够直观地显示残余物的分布情况,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通过比较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和传统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其对肠内营养支持的指导作用,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提供更可靠的监测手段和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通过比较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和传统临床观察方法在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提供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观察和分析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更为客观和准确的评估指标。

本研究还将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的指导意义及其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价值进行深入探讨,为营养支持治疗的个性化及精准化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ICU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应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的Meta分析

ICU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应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的Meta分析
相关肺炎(
VAP)等 ,故需要对肠内营养的实施
进行科学的监测。目前,临床评估患者胃肠功能及
[
3
4]
肠内营养耐受情况的重要指标为间歇性监测胃残余
量(
GRVs) 。监测肠内营养患者的胃残余量传统
上采用注射器回抽法,但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
5]
有研究
[
6
7]
表明,抽吸法导致热量摄入减少,但在减
少呕吐发生率或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面没有任
第三方协商解决。
1.
5 统计分析
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
me
and
i
f
f
e
r
e
n
c
e,MD)
合并效应量并计算95%CI,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
险度(
r
e
l
a
t
i
v
er
i
s
k,
RR)合并效应量并计算 95%CI。
通过I2 检验分析各研究间异质性是否存在统计学
意义。若 P ≥ 0.
1且I2 ≤50% ,认为具有同质性,
h
ei
n
c
i
d
e
n
c
eo
fb
l
o
a
t
i
ngo
rs
t
oma
c
h
p
r
e
t
e
n
t
i
on RR = 052 95%CI= 041~068 a
ndt
h
ei
n
c
i
d
e
n
c
eo
fI
CUv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2-2020.2收治的88例进行机械通气并且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将所有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44例,采用床旁超声来监测患者的胃残余量),对照组患者(44例,采用回抽胃液法来监测胃残余量),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可以指导营养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减轻护士的操作时间,值得大范围推广于临床中。

【关键字】床旁超声;胃残余量;机械通气;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早期肠内营养(EN)保护胃肠道生理功能,防治肠道绒毛萎缩,减少肠道渗出及促进肠道灌注,阻止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肠道免疫功能。

机械通气患者因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功能障碍,由于气管插管导致无法正常进食,正压通气可增加腹腔压力,降低胸腔负压,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胃肠道正常蠕动。

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可显著抑制胃肠道蠕动,导致胃残余量过多,从而影响EN的治疗效果。

为了不让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受到相应的损伤,可以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保护患者的肠道免疫功能[1],临床中可以应用床旁超声对患者的胃残余量进行有效监测,有利于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方案的调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此,本文分析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具体分析如下: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我院于2019.2-2020.2收治的88例进行机械通气并且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将所有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44例,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7.35±2.65岁),对照组(44例,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7.53±2.14岁)。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摘要: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的吸收率、感染率、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肠内营养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提高营养的吸收率,降低感染率和住院时间,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危重症;肠内营养;吸收率;感染率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ultrasound monitoring of gastric residual volume on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120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ultrasound monitoring of gastric residual volum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enteral nutrition by traditional methods. The absorption rate of enteral nutrition, infection rat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reatment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超声评估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研究

超声评估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研究

超声评估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评估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

方法选取2018年1月- 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实施研究。

根据入院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回抽胃液评估胃残余量指导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超声评估胃残余量指导肠内营养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各项营养指标及耐受肠内营养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较结果行统计学检验,显示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与调整肠内营养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血浆总蛋白水平显著比对照组高,对比较结果行统计学检验,显示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耐受肠内营养率显著比对照组高,且中断喂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较结果行统计学检验,显示有意义(P<0.05)。

结论重症患者应用超声评估胃残余量指导肠内营养,效果理想,安全无创、操作简便,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肠内营养治疗时间及达标时间,有效改善肠内营养指标及肠内营养耐受,减少中断喂养情况发生,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患者;超声评估胃残余量;肠内营养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其中,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

有研究指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减少肺炎等并发症出现。

不过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复杂,危急等特点,通常患者在历经休克、感染或重创等应激后,会出现胃肠道黏膜结构功能改变,造成肠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因而可能会出现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胃内容物潴留及反流等情况,影响肠内营养的实施。

监测重症患者胃残余量监测可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动态地了解患者胃内液体量及胃肠运动情况,是临床评估胃动力障碍和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最常用的方法。

传统回抽胃液法是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肠内营养监测手段,通过回抽胃液的情况对患者胃排空状况进行评估,进而调整肠内营养方案[1]。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钟莉陆文明董朝晖唐坎凯▲杨卿徐巍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浙江湖州313000[摘要]目的观察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持续行肠内营养的60例危重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采取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每天监测2次,指导肠内营养实施;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回抽法,每4小时监测胃残余量进而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等营养相关指标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出现的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1周后血红蛋白、血清前清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18.23±11.58)g/L、(280.56±16.88)mg/L和(33.83±7.42)g/L,同时期对照组三项营养指标分别为(108.98±11.64)g/L、(274.53±15.28)mg/L和(30.57±5.62)g/L,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出现呕吐3例、腹泻6例、胃潴留5例;对照组出现呕吐5例、腹泻9例、胃潴留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肠内营养达到目标喂养量时间为(3.05±0.68)d,对照组为(5.02±0.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为(9.52±1.26)d,对照组为(11.47±1.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以更科学地指导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方案,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更快地达到目标喂养量,提高营养指标,缩短ICU住院时间。

[关键词]危重症;肠内营养;超声检查;胃残余量[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20)01-0116-05Effect of ultrasound monitoring of gastric residual volume on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ZHONG Li LU Wenming DONG Zhaohui TANG Kankai YANG Qing XU Wei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Hu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Huzhou31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 monitoring of gastric residual volume(GRV)on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Methods60ICU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2016to March2017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bedside ultrasound to moni⁃tor GRV,twice a day,to guide the implement of enteral nutrition.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monitored by sy⁃ringe retraction method every4hours.The levels of nutritionally relevant indicators such as hemoglobin,serum preal⁃bumin,transferrin and albumin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The complications during enteral nutrition were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1week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levels of hemoglobin, serum prealbumin and albumin were(118.23±11.58)g/L,(280.56±16.88)mg/L and(33.83±7.42)g/L,respectively.The three nutritional indicator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108.98±11.64)g/L,(274.53±15.28)mg/L and(30.57±5.62)g/L, 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s of hemoglobin and albumi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ere3cases of vomiting,6cases of diarrhea and5cases of gastric ret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re were5cases of vomit⁃ing,9cases of diarrhea and9cases of gastric reten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ime of reaching the volume goal by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3.05±0.68)d,and was (5.02±0.65)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ICU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9.52±1.26)d,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was(11.47±1.57)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Bedside ultrasound monitoring of gastric residuals can more scientifically guide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reduce enteral nutrition complications,achieve target feeding volume faster,improve nutritional indicators, and shorten ICU stay.[Key words]Critical illness;Enteral nutrition;Ultrasonography;Gastric residual[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9PY015);浙江省湖州市科技局项目(2017GYB08)▲通讯作者重症患者通常经历严重创伤、感染以及休克等应激,伴有胃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肠功能障碍乃至衰竭。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背景:危重症患者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特殊性,常常不能通过口服来获得足够的营养,而需要通过肠内营养来满足其能量和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的实施需要注意满足个体化营养需求,避免发生过度喂养或者不足喂养的情况。

过度喂养可能会增加肠道负担,导致肠道功能异常;而不足喂养则会导致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康复进程。

准确监测胃残余量,调整肠内营养的输注速度和量,是保证患者接受合理营养支持的关键。

方法:本观察选取了20名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即开始肠内营养,通过胃管或肠管输入高能量、高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液。

在肠内营养开始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胃残余量的超声监测。

超声仪器设置为8MHz的线性探头,进行胃横切面和胃底长切面观察,记录胃内容物的体积。

观察指标包括胃残余量、输注速度和量、肠内营养的相关并发症等。

胃残余量的监测是通过每天定时监测胃液的体积来进行的。

输注速度和量是根据每次监测的胃残余量来进行调整的,以确保胃液的排空和营养的吸收。

并发症包括肠道梗阻、直肠刺激等。

结果:观察期内,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肠内营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胃残余量的监测结果显示,初始胃残余量为80-150ml,经过调整后,患者的胃残余量在50-100ml之间波动。

输注速度和量根据胃残余量的变化进行调整,初步设置为每日输注1200ml,经过调整后,输注量在1000-1500ml之间。

观察期间,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改善,临床症状也有所减轻。

结论: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价值。

通过观察胃残余量,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消化吸收情况,调整肠内营养的输注速度和量,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喂养的问题。

超声监测还能帮助早期发现营养相关的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以提高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危重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本观察的样本量较小,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观察结果。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观察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观察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应用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的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86例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和对照组(回抽胃液法)。

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测定两组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血浆总蛋白水平、调整肠内营养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血浆总蛋白水平、调整肠内营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下的肠内营养治疗能够使重症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得到大幅度降低,同时还能够使其营养状况得以显著改善。

关键词:床旁超声;胃残余量;肠内营养;应用效果急性胰腺炎、严重创伤或者接受大型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属于危急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的话会刺激患者的胃肠黏膜,导致其消化功能下降,主要表现形式是胃肠动力障碍。

重症患者机体多项功能失衡,甚至某些器官功能出现衰竭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胃肠功能障碍对重症患者疾病产生的影响。

如果危重症患者治疗不及时将有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应尽早准确的监测重症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辅助作用。

大多数重症患者都需接受营养支持治疗,旨在改善其预后[1]。

现揭示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应用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 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86例重症患者,并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3开患者中有29例男性和14例女性,平均年龄范围为(61.50±9.15)岁,平均首次血浆总蛋白为(55.82±5.25)g/L;对照组43例患者中有23例男性和20例女性,平均年龄范围为(62.70±9.09)岁,平均首次血浆总蛋白为(55.39±5.12)g/L。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ICU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2-15T07:32:30.84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19期作者:张成云[导读]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ICU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张成云(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3-2021.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色球随机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为50例。

应用不同方法监测两组患者胃残余量,对比两组最终的肠内营养达标情况、营养状况、喂养情况等。

结果对比肠内营养第5天的情况,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肠内营养第7天,两组肠内营养达标率均有显著提升,但观察组仍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肠内营养14天后,观察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为ICU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管理中应用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更能显著提升患者群体的肠内营养达标率,有助于改善ICU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可巩固临床治疗的成效,值得在ICU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超声监测;胃残余量;ICU重症;肠内营养危重患者通常都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接受系统的监护与治疗。

从临床治疗的情况来看,ICU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其营养代谢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比如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等都是常见的临床表现,而蛋白质则是ICU重症患者代谢应激阶段能量底物的重要来源,碳水化合物则是首选的能量底物。

医学研究发现,即便是普通住院患者,都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而ICU重症患者则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若不及时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与干预,营养不良必将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及生活质量,因此为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3],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住院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节省患者住院的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背景和目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疗效观察是临床常规操作,然而目前对于胃残余量
的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出现了争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
养的疗效,并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ICU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0例患者。

根据入组时的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胃残余量监测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即每4小时测定胃内容物,胃
残量>150mL停止下一次进食。

观察组采用超声监测胃残量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即每2小时测定胃内容物,胃残量>200mL停止下一次进食。

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并发症
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内营养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营养不良情况发生率较低
(P<0.05),并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
显短于对照组(P<0.01)。

观察组中未发现逆行性进食导致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比传统监测方法,超声监测能更准确地评估胃内容物的残留情况,避免逆行性进食导致的并发症。

超声监测
胃残余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

胃残余量是指胃肠内放置胃管或鼻饲管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后通过管道内抽出的胃内
容物余量。

其监测对于评估胃肠功能以及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而超
声监测胃残余量是利用超声技术对胃内容物进行定量测量,具有快速、无创、准确的特点,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特别是在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中,超声监测
胃残余量被认为是一种更加可靠和合理的监测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超声监测胃残余
量与传统胶囊式胃残测定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证
据支持。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ICU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0例患者。

符合以下条件者可入选:1. 年龄在18-75岁之间,男女不限;2. 符
合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标准,包括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多脏器功能损害综合征等;3.
首次进入ICU并需行肠内营养治疗者。

排除以下情况者:1. 胃肠道解剖结构异常者;2.
已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3. 存在严重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的患者;4. 心肺功能不全或无法
耐受胃肠道喂养的患者。

观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

其中营养情况包括患者每日总热量和营养成分的摄入量,以及相关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逆行性进食导致的肺炎等)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实际出院日期计。

结果:
限制与展望: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仅为单中心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差;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未能充分评估胃残量监测方法的长期疗效。

未来的研究中,可扩大研究样本并进行多中心合作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为胃残量监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证据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