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卫星发射、变轨和对接 双星模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卫星发射、变轨和对接 双星模型

第2讲 卫星发射、变轨和对接 双星模型目标要求 1.理解三种宇宙速度,并会求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2.会处理人造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3.掌握双星、多星系统,会解决相关问题.考点一 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 1=7.9 km/s ,是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 2=11.2 km/s ,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v 3=16.7 km/s ,是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1.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与地球质量有关.( √ ) 2.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也是7.9 km/s.( × )3.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小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 √ )4.若物体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则物体绕太阳运行.( √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方法一:由G m 地m R 2=m v 2R ,得v =Gm 地R= 6.67×10-11×5.98×10246.4×106m/s ≈7.9×103 m/s. 方法二:由mg =m v 2R得v =gR =9.8×6.4×106 m/s ≈7.9×103 m/s.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此时它的运行周期最短,T min =2πR g=2π 6.4×1069.8s ≈5 075 s ≈85 min.正是近地卫星的周期. 2.宇宙速度与运动轨迹的关系(1)v 发=7.9 km/s 时,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 (2)7.9 km/s<v 发<11.2 km/s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3)11.2 km/s ≤v 发<16.7 km/s ,卫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为椭圆.(4)v 发≥16.7 km/s ,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例1 宇航员在一星球上以速度v 0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物体,经2t 后落回手中,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忽略该星球自转,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为( ) A.v 0R t B.2v 0Rt C.v 0R 2tD.4v 0Rt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v 0t ,由万有引力定律知GMmR 2=mg =m v 12R ,解得v 1=gR =v 0Rt,故选A. 例2 (2023·湖北省联考)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后,沿地火转移轨道飞行七个多月,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要通过制动减速被火星引力俘获,才能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飞行.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地球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在火星上发射一颗绕火星运动的近地卫星,其速度至少需要7.9 km/sB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发射速度一定大于7.9 km/s ,小于11.2 km/sC .火星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1∶ 5D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 C解析 卫星在行星表面附近绕行的速度为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由G MmR 2=m v 2R ,可得v =GMR,故v 火∶v 地=1∶5,所以在火星上发射一颗绕火星运动的近地卫星,其速度至少需要v 火=7.95km/s ,故A 错误,C 正确;“天问一号”探测器挣脱了地球引力束缚,则它的发射速度大于等于11.2 km/s ,故B 错误;g 地=G M 地R 地2,g 火=G M 火R 火2,联立可得g 地>g 火,故D 错误.考点二 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1.变轨原理(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先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有G Mmr 12=m v 2r 1,如图所示.(2)在A 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所需向心力变大,G Mm r 12<m v A 2r 1,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3)在椭圆轨道B 点(远地点)将做近心运动,G Mm r 22>m v B 2r 2,再次点火加速,使G Mmr 22=m v ′2r 2,进入圆轨道Ⅲ. 2.变轨过程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轨道Ⅱ上过A 点和B 点时速率分别为v A 、v B .在A 点加速,则v A >v 1,在B 点加速,则v 3>v B ,又因v 1>v 3,故有v A >v 1>v 3>v B . (2)加速度:因为在A 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 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卫星在轨道Ⅱ或轨道Ⅲ上经过B 点的加速度也相同. (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 1、T 2、T 3,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半长轴)、r 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2=k 可知T 1<T 2<T 3.(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Ⅱ、Ⅲ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 1、E 2、E 3,从轨道Ⅰ到轨道Ⅱ和从轨道Ⅱ到轨道Ⅲ都需要点火加速,则E 1<E 2<E 3.考向1 卫星变轨问题中各物理量的比较例3 (202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模拟)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空间站.飞船的某段运动可近似看作如图所示的情境,圆形轨道Ⅰ为空间站运行轨道,设圆形轨道Ⅰ的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 ,椭圆轨道Ⅱ为载人飞船运行轨道,两轨道相切于A 点,椭圆轨道Ⅱ的半长轴为a ,已知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载人飞船若要进入轨道Ⅰ,需要在A 点减速B .根据题中信息,可求出地球的质量M =4π2r 3GT2C .载人飞船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Ⅱ上的机械能D .空间站在圆轨道Ⅰ上运行的周期与载人飞船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之比为r 3∶a 3 答案 D解析 载人飞船若要进入轨道Ⅰ,要做离心运动,需要在A 点点火加速,故机械能增加,则载人飞船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Ⅱ上的机械能,A 、C 错误;设空间站在轨道Ⅰ运行的周期为T 1,由此可得G Mm r 2=4π2mr T 12,解得M =4π2r 3GT 12,题中T 为地球自转的周期,并非在轨道Ⅰ上的周期,不能利用该数据计算地球质量,B 错误;设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为T 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3T 12=a 3T 22,解得T 1∶T 2=r 3∶a 3,D 正确.例4 嫦娥五号完美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任务后,于2020年12月17日成功返回,最终收获1 731克样本.图中椭圆轨道Ⅰ、100公里环月轨道Ⅱ及月地转移轨道Ⅲ分别为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地面过程中所经过的三个轨道示意图,下列关于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过程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行时的周期B .在轨道Ⅰ上运行时的加速度大小始终大于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C .在N 点时嫦娥五号经过点火加速才能从轨道Ⅱ进入轨道Ⅲ返回D .在月地转移轨道上飞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受万有引力的瞬间 答案 C解析 轨道Ⅱ的半径大于椭圆轨道Ⅰ的半长轴,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Ⅰ上运行时的周期,故A 错误;在轨道Ⅰ上的N 点和轨道Ⅱ上的N 点受到的万有引力相同,所以在两个轨道上经过N 点时的加速度相同,故B 错误;从轨道Ⅱ到月地转移轨道Ⅲ做离心运动,在N 点时嫦娥五号需要经过点火加速才能从轨道Ⅱ进入轨道Ⅲ 返回,故C 正确;在月地转移轨道上飞行的过程中,始终在地球的引力范围内,不存在不受万有引力的瞬间,故D 错误.考向2 飞船对接问题例5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在轨飞行的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径向自主交会对接,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为实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顺利对接,飞船安装有几十台微动力发动机,负责精确地控制它的各种转动和平动.对接前飞船要先到达和空间站很近的相对静止的某个停泊位置(距空间站200 m).为到达这个位置,飞船由惯性飞行状态转入发动机调控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船先到空间站同一圆周轨道上同方向运动,合适位置减速靠近即可 B .飞船先到与空间站圆周轨道垂直的同半径轨道上运动,合适位置减速靠近即可 C .飞船到空间站轨道下方圆周轨道上同方向运动,合适的位置减速即可 D .飞船先到空间站轨道上方圆周轨道上同方向运动,合适的位置减速即可 答案 D解析 根据卫星变轨时,由低轨道进入高轨道需要点火加速,反之要减速,所以飞船先到空间站下方的圆周轨道上同方向运动,合适位置加速靠近即可,或者飞船先到空间站轨道上方圆周轨道上同方向运动,合适的位置减速即可,故选D.考点三 双星或多星模型1.双星模型(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2)特点①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Gm 1m 2L 2=m 1ω12r 1,Gm 1m 2L 2=m 2ω22r 2. ②两星的周期、角速度相同,即T 1=T 2,ω1=ω2. ③两星的轨道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 1+r 2=L . ④两星到圆心的距离r 1、r 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 1m 2=r 2r 1.⑤双星的运动周期T =2πL 3G (m 1+m 2).⑥双星的总质量m 1+m 2=4π2L 3T 2G.2.多星模型所研究星体所受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常见的多星及规律:常见的三星模型①Gm 2(2R )2+GMm R 2=ma 向②Gm 2L2×cos 30°×2=ma 向 常见的四星模型①Gm 2L 2×cos 45°×2+Gm 2(2L )2=ma 向②Gm 2L 2×cos 30°×2+GmM ⎝⎛⎭⎫ L 3 2=ma 向例6 如图所示,“食双星”是两颗相距为d 的恒星A 、B ,只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彼此掩食(像月亮挡住太阳)而造成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两颗恒星.观察者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观察“食双星”,视线与双星轨道共面.观测发现每隔时间T 两颗恒星与望远镜共线一次,已知引力常量为G ,地球距A 、B 很远,可认为地球保持静止,则( )A .恒星A 、B 运动的周期为T B .恒星A 的质量小于B 的质量C .恒星A 、B 的总质量为π2d 3GT 2D .恒星A 的线速度大于B 的线速度 答案 C解析 每隔时间T 两颗恒星与望远镜共线一次,则两恒星的运动周期为T ′=2T ,故A 错误;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 A m B d 2=m A 4π2(2T )2r A =m B 4π2(2T )2r B ,由题图知r A <r B ,则m A >m B ,故B错误;由B 选项得,两恒星总质量为M =m A +m B =π2d 3GT2,故C 正确;根据v =ωr ,两恒星角速度相等,则v A <v B ,故D 错误.例7 (多选)2019年人类天文史上首张黑洞图片正式公布.在宇宙中当一颗恒星靠近黑洞时,黑洞和恒星可以相互绕行,从而组成双星系统.在相互绕行的过程中,质量较大的恒星上的物质会逐渐被吸入到质量较小的黑洞中,从而被吞噬掉,黑洞吞噬恒星的过程也被称为“潮汐瓦解事件”.天鹅座X -1就是一个由黑洞和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在刚开始吞噬的较短时间内,恒星和黑洞的距离不变,则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之间的万有引力变大B .黑洞的角速度变大C .恒星的线速度变大D .黑洞的线速度变大 答案 AC解析 假设恒星和黑洞的质量分别为M 、m ,环绕半径分别为R 、r ,且m <M ,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 ,则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G MmL 2=F 向,恒星和黑洞的距离不变,随着黑洞吞噬恒星,在刚开始吞噬的较短时间内,M 与m 的乘积变大,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变大,故A 正确;双星系统属于同轴转动的模型,角速度相等,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L 2=mω2r =Mω2R ,其中R +r =L ,解得恒星的角速度ω=G (M +m )L 3,双星的质量之和不变,则角速度不变,故B 错误;根据mω2r =Mω2R ,得M m =rR,因为M 减小,m 增大,所以R 增大,r 减小,由v恒=ωR ,v 黑=ωr ,可得v 恒变大,v 黑变小,故C 正确,D 错误.例8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三颗星体组成三星系统,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可忽略.设每颗星体的质量均为m ,三颗星体分别位于边长为r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它们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 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以相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颗星体所需向心力大小为2G m 2r 2B .每颗星体运行的周期均为2πr 33GmC .若r 不变,星体质量均变为2m ,则星体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D .若m 不变,星体间的距离变为4r ,则星体的线速度变为原来的14答案 BC解析 任意两颗星体间的万有引力大小F 0=G m 2r 2,每颗星体受到其他两个星体的引力的合力为F =2F 0cos 30°=3G m 2r 2,A 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 (2πT )2r ′,其中r ′=r 2cos 30°=3r3,解得每颗星体运行的周期均为T =2πr 33Gm ,B 正确;星体原来的角速度ω=2πT=3Gm r 3,若r 不变,星体质量均变为2m ,则星体的角速度ω′=2πT ′=6Gmr 3,则星体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C 正确;星体原来的线速度大小v =2πr ′T ,若m 不变,星体间的距离变为4r ,则星体的周期T ′=2π(4r )33Gm=16πr 33Gm =8T ,星体的线速度大小v ′=2πT ′×4r ′=πr ′T ,则星体的线速度变为原来的12,D 错误.考点四 星球“瓦解”问题 黑洞1.星球的瓦解问题当星球自转越来越快时,星球对“赤道”上的物体的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物体将会“飘起来”,进一步导致星球瓦解,瓦解的临界条件是赤道上的物体所受星球的引力恰好提供向心力,即GMmR 2=mω2R ,得ω=GMR 3.当ω>GMR 3时,星球瓦解,当ω<GMR 3时,星球稳定运行. 2.黑洞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引力极大的天体,以至于光都无法逃逸,科学家一般通过观测绕黑洞运行的天体的运动规律间接研究黑洞.当天体的逃逸速度(逃逸速度为其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超过光速时,该天体就是黑洞.考向1 星球的瓦解问题例9 (2018·全国卷Ⅱ·16)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N·m 2/kg 2.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5×109 kg/m 3B .5×1012 kg/m 3C .5×1015 kg/m 3D .5×1018 kg/m 3答案 C解析 脉冲星稳定自转,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 Mm r 2≥mr 4π2T 2,又知M =ρ·43πr 3,整理得密度ρ≥3πGT 2=3×3.146.67×10-11×(5.19×10-3)2 kg/m 3≈5.2×1015 kg/m 3,故选C.考向2 黑洞问题例10 科技日报北京2017年9月6日电,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称,某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的一团分子气体云中发现了一个黑洞.科学研究表明,当天体的逃逸速度(逃逸速度为其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超过光速时,该天体就是黑洞.已知某天体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k ,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的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为v 1, 光速为c ,则要使该天体成为黑洞,其半径应小于( ) A.2v 12R kc 2 B.2kc 2R v 12 C.k v 12R 2c 2 D.2k v 12R c2答案 D解析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GMR,则黑洞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2=GkMr,并且有2v 2>c ,联立解得r <2k v 12Rc2,所以D 正确,A 、B 、C 错误.课时精练1.(多选)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C.由于稀薄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D.卫星克服稀薄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答案BD解析在卫星轨道半径变小的过程中,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卫星轨道半径变小,动能增大,由于稀薄气体阻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选项A、C错误,B正确;卫星动能增大,卫星克服稀薄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地球引力做的正功,而地球引力做的正功等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所以卫星克服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选项D正确.2.(2023·浙江省强基联盟统测)2021年5月15日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如图为天问一号的降落器“祝融”运行的降低轨道示意图,由椭圆轨道1、椭圆轨道2、圆轨道3、最终经过轨道4落在火星表面附近,最后启动主发动机进行反冲,稳稳地落在火星表面,P点是它们的内切点.关于探测器在上述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探测器在轨道1和轨道2上运动时的机械能相等B.探测器在轨道2上由Q点向P点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增大,机械能减小C.探测器在轨道1上运行经过P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2上运行经过P点的速度D.轨道4可以看作平抛运动的轨迹答案 C解析探测器从轨道1变到轨道2上需要在P点减速,故机械能减小,所以探测器在轨道1和轨道2上运动时的机械能不相等,故C正确,A错误;探测器在同一轨道运行时,机械能不变,则探测器在轨道2上由Q点向P点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可得,械能不变,故B错误;探测器沿轨道4到落到火星表面上是在做近心运动,由a=G MR2在降落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增大,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发生改变,故轨道4不能看成平抛运动的轨迹,故D 错误.3.(多选)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互相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A 、B 绕其连线上的某固定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A 、B 两星球到O 点的距离之比为3∶1,则( )A .星球A 与星球B 所受引力大小之比为1∶1 B .星球A 与星球B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3C .星球A 与星球B 的质量之比为3∶1D .星球A 与星球B 的动能之比为3∶1 答案 AD解析 星球A 所受的引力与星球B 所受的引力均为二者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是相等的,故A 正确;双星系统中,星球A 与星球B 转动的角速度相等,根据v =ωr 可知,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1,故B 错误;A 、B 两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二者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可得G m A m BL 2=m A ω2r A =m B ω2r B ,则星球A 与星球B 的质量之比为m A ∶m B =r B ∶r A =1∶3,故C 错误;星球A 与星球B 的动能之比为E k A E k B =12m A v A 212m B v B2=m A (ωr A )2m B (ωr B )2=31,故D 正确.4.(2023·浙江诸暨市模拟)如图所示,“嫦娥一号”发射后绕地球椭圆轨道运行,多次调整后进入奔月轨道,接近月球后绕月球椭圆轨道运行,调整后进入月球表面轨道.已知a 是某一地球椭圆轨道的远地点,b 和c 是不同月球椭圆轨道的远月点,a 点到地球中心的距离等于b 点到月球中心的距离.则“嫦娥一号”( )A .在a 点速度小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B .在a 点和在b 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 .在b 点的机械能小于在c 点的机械能D .在奔月轨道上所受的万有引力一直减小 答案 A解析 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等于卫星在地球表面轨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是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故“嫦娥一号”在a 点速度小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A 正确;在a 点,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 地m r 2=ma a ,解得a a =GM 地r 2,在b 点,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 月m r 2=ma b ,解得a b =GM 月r 2,由于a 点到地球中心的距离等于b 点到月球中心的距离,且地球质量大于月球质量,可得a a >a b ,B 错误;卫星绕同一中心天体转动时,从低轨道变轨到高轨道,需要在变轨处点火加速,此过程卫星的机械能增加,可知同一卫星绕同一中心天体转动时,轨道越高,卫星机械能越大,故“嫦娥一号”在b 点的机械能大于在c 点的机械能,C 错误;在奔月轨道上,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越来越小,受到月球的引力越来越大,可知“嫦娥一号”受到的万有引力先减小后增大,D 错误.5.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 2与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是v 2=2v 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16.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忽略该星球的自转,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 A.gr 3B.gr 6C.gr 3D.gr答案 A解析 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满足G Mmr 2=m v 12r ,在该星球表面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有G Mm r 2=m g6,由以上两式得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1=gr 6,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 2=2×gr6=gr3,故A 正确. 6.(2023·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点火起飞,经过12次分离,“跳着芭蕾”将22颗卫星分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如图所示,假设其中两颗同轨道卫星A 、B 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轨道离地面的高度均为地球半径的1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A 和卫星B 的质量必须严格相等 B .卫星在轨道上飞行的速度大于7.9 km/sC .卫星B 在同轨道上加速就能与卫星A 对接D .卫星进入轨道后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约为它在地面时的(1617)2答案 D解析 人造卫星的环绕周期、环绕半径等参量与卫星自身质量无关,A 错误;第一宇宙速度为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卫星在轨道上飞行的速度小于7.9 km/s ,B 错误;卫星B 在同轨道上加速,会使卫星B 做离心运动,环绕半径变大,无法完成对接,C 错误;卫星在地球表面运动时,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F 1=G MmR 2,卫星进入轨道后,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F 2=G Mm(R +116R )2,因此卫星进入轨道后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约为它在地面时的(1617)2,D 正确.7.(2023·浙江省联考)2021年5月22日,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如图所示)开始巡视探测,已知地球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9.28倍,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火星第一宇宙速度的2.2倍.假设地球和火星均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不考虑地球和火星的自转,则“祝融号”在地球表面和火星表面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的比值约为( )A .0.4B .0.9C .2.5D .9 答案 C解析 设祝融号质量为m ,地球质量为M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地球的半径为R ,则GMm R 2=m v 2R ,得R =GM v 2,祝融号在地球表面所受万有引力大小为F =GMm R 2=GMm (GM v 2)2=m v 4GM,设火星质量为M 1,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火星的半径为R 1,同理可得祝融号在火星表面所受万有引力大小为F 1=m v 14GM 1,所以F F 1=v 4M 1v 14M =(2.2)4×19.28≈2.5,故A 、B 、D 错误,C 正确.8.(2023·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模拟)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正式踏上回家之路,分离过程简化如图所示,脱离前天和核心舱处于半径为r 1的圆轨道Ⅰ,运行周期为T 1,从P 点脱离后神舟十三号飞船沿轨道Ⅱ返回半径为r 2的近地圆轨道Ⅲ上,Q 点为轨道Ⅱ与轨道Ⅲ的切点,在轨道Ⅲ上运行周期为T 2,然后再多次调整轨道,绕行5圈多点顺利着落在东风着陆场,根据信息可知( )A .T 1∶T 2=r 1∶r 2B .可以估算地球的密度为ρ=3πGT 12C .飞船在轨道Ⅱ上Q 点的速率要大于在轨道Ⅱ上P 点的速率D .飞船从P 到Q 过程中与地心连线扫过的面积与天和核心舱与地心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答案 C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13T 12=r 23T 22,得T 1∶T 2=r 13∶r 23,故A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2=m 4π2T 22r 2,由于轨道Ⅲ为近地轨道,则地球体积为V =43πr 23,得ρ=M V =3πGT 22,故B 错误;飞船沿轨道Ⅱ运动过程中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Q 点的引力势能小于P 点的引力势能,故Q 点的动能大于P 点的动能,即Q 点的速度大于P 点的速度,故C 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同一环绕天体与地心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飞船与核心舱在不同轨道运动,故D 错误.9.(2023·浙江省十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如图所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对接后飞行轨道高度与“天宫二号”圆轨道高度相同.已知引力常量为G ,地球半径为R .对接前“天宫二号”的轨道半径为r 、运行周期为T .由此可知( )A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同一高度轨道上加速追上“天宫二号”完成对接的B .地球的质量为4π2r 2GT2C .对接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的运行周期等于TD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2πRT答案 C解析 根据GMmr 2=m v 2r ,卫星加速,则所需向心力大于万有引力,卫星做离心运动,则“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从比“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轨道低的轨道上加速追上“天宫二号”完成对接的,故A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 r 2=m 4π2T 2r ,可得M =4π2r 3GT 2,故B 错误;对接后“天舟一号”飞行轨道高度与“天宫二号”运行圆轨道高度相同,“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的运行周期等于T ,故C 正确;根据GMmR 2=m v 12R ,可得v 1=GMR,把M =4π2r 3GT 2代入解得v 1=2πTr 3R,故D 错误. 10.(2023·辽宁省模拟)我国成功地发射“天问一号”标志着我国成功地迈出了探测火星的第一步.已知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航天器贴近地球表面飞行一周所用时间为T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若未来在火星表面发射一颗人造卫星,最小发射速度约为( ) A.gT 2π B.5gT10πC.5gT5πD.25gT 5π答案 B解析 由G MmR 2=m v 2R,得第一宇宙速度v =GMR,设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由g =ωv 1=2πT v 1,得v 1=gT2π,设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则v 2v 1=M 2M 1·R 1R 2,代入数据解得v 2=55v 1=5gT10π,B 项正确.11.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引力极大的天体,以至于光都无法逃逸,科学家一般通过观测绕黑洞运行的天体的运动规律间接研究黑洞.已知某黑洞的逃逸速度为v =2GMR,其中引力常量为G ,M 是该黑洞的质量,R 是该黑洞的半径.若天文学家观测到与该黑洞相距为r 的天体以周期T 绕该黑洞做匀速圆周运动,光速为c ,则下列关于该黑洞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目标要求 1.掌握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2.理解教材基本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会进行误差分析.3.理解创新和拓展实验原理并会处理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分别用一个力F、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使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O,即伸长量相同,根据合力的定义,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及F1、F2的图示,分析F、F1和F2的关系.2.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小圆环,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3.实验步骤(1)装置安装:在方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张白纸,如图甲,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原长为GE.(2)两力拉:如图乙,在小圆环上系上两个细绳套,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处于O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用铅笔描下O点位置、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3)一力拉:如图丙,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记下细绳套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重复实验:改变拉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做几次实验.4.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点O沿两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F1、F2和F的图示.(2)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代表的力记为F′,如图丁.(3)分析多次实验得到的多组数据,比较F与F′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完全重合,从而总结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5.注意事项(1)弹簧相同: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指针不在零刻度处,要设法调整指针,使它指在零刻度处,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两个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方可使用.(2)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小圆环的位置一定要相同.(3)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20°之间为宜.(4)尽量减少误差:在合力不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5)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202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检测)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E为橡皮筋原长时小圆环的位置,O为实验时小圆环被拉至的位置.(1)图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 N;(2)在实验过程中,不必记录的有________;A.甲图中E的位置B.乙图中O的位置C.OB、OC的方向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下列选项中,与本实验要求相符的是________;A.两细绳OB、OC夹角越大越好B.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C.实验时,只需保证两次橡皮筋伸长量相同即可(4)某次实验记录纸如图戊所示,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拉力F的方向过P 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2.70 N、F2=2.30 N和F=4.00 N,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后,请根据实验结论和图中给出的标度:①在图中作出F1和F2的合力;②根据作图求出该合力大小为________ N.答案(1)2.35(2)A(3)B(4)①见解析图②3.99解析(1)弹簧测力计最小分度值为0.1 N,估读到0.01 N,题图丁中读数为2.35 N.(2)必须要记录的有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通过弹簧测力计读出,两次都要使小圆环被拉到O点位置,所以必须记录的有B、C、D;不需要记录的是题图甲中E的位置,故选A.(3)两个细绳OB、OC夹角要适当大一些,但不能太大,合力一定时,两分力夹角太大导致两分力太大,测量误差变大,A错误;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规范操作,B 正确;实验时,不仅需保证两次橡皮筋伸长量相同,还必须都是沿竖直方向伸长至O点才行,C错误.(4)①由于标度已经选定,作图时要保证表示F1、F2的线段长度分别为标度的2.7倍和2.3倍,作图如图所示;②量出作图法求出的合力长度约为标度的3.99倍,所以合力大小为3.99 N.例2(2023·浙江绍兴市模拟)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根完全相同的橡皮条(遵循胡克定律)、三角板、刻度尺、白纸、方木板、几枚图钉、细绳,并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三根橡皮条两端各拴接一根相同的细绳,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条的原长,记为L0.(2)将三根橡皮条一端的细绳拴在同一结点上,另一端的细绳分别拴在三个图钉上.(3)将白纸固定在方木板上,互成角度地拉伸三根橡皮条,并在白纸上分别固定三枚图钉,如图所示,记下结点位置O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测出三根橡皮条的长度,记为L1、L2、L3,则三根橡皮条的拉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下器材,用铅笔和刻度尺从O点沿着三根橡皮条的方向画直线,按照一定的标度作出三根橡皮条对结点O的拉力F1、F2、F3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1、F2的合力F.改变三枚图钉的位置重复实验.(5)若测量发现F与F3在同一直线上,大小接近相等,则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填“理想实验法”或“等效替代法”).答案(3)三根橡皮条伸长的方向(L1-L0)∶(L2-L0)∶(L3-L0)(5)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效替代法解析(3)要作出力的图示,需要记录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的同时,也要记录三根橡皮条伸长的方向;三根橡皮条的拉力大小之比等于三根橡皮条的伸长量之比,即为(L1-L0)∶(L2-L0)∶(L3-L0).(5)结点O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则实验结论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运用了合力的作用效果和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原理进行实验,故采用了等效替代法.考点二探索创新实验常见创新实验方案合力的改进:橡皮筋伸长到同一位置→钩码(重物)的重力不变分力的改进:弹簧测力计示数→⎩⎪⎨⎪⎧力传感器钩码的重力 力的大小创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橡皮筋长度的变化考向1 实验原理的改进例3 某同学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用器材有:轻弹簧一只,钩码一个,橡皮条一根,刻度尺及细绳若干.实验步骤:①用轻弹簧竖直悬挂钩码,静止时测得弹簧的伸长量为1.5 cm.②如图所示,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板上的A 点,用两根细绳连在橡皮条的另一端,其中一根细绳挂上钩码,另一根细绳与轻弹簧连接并用力拉弹簧使橡皮条伸长,让细绳和橡皮条的结点到达O 点,用铅笔在白纸上记下O 点的位置,并分别沿细绳的方向在适当位置标出点B 、C .③测得轻弹簧的伸长量为2.3 cm.④去掉钩码,只用轻弹簧仍将结点拉到O 点的位置,并标出了力F 作用线上的一点D ,测得此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2.5 cm.请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_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出钩码的重力;(2)在图中以O 为力的作用点,每一个小方格边长代表0.5 cm ,以0.5 cm 为标度作出各力的图示,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步骤②中的两个力的合力F ′的图示;(3)观察比较F 和F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需要(2)见解析图(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解析(1)由胡克定律可得,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有F=kΔx,故可以用弹簧的伸长量来代替重力的大小,无需测出钩码的重力;(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步骤②中的两个力的合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3)观察比较F和F′,由图示可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考向2测量物理量的创新例4某实验小组欲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某一设定值,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1.00 N,测出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F/N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7.00l/cm l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③找出步骤②中F=7.0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上端为O,下端为O′),此时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O′;④在挂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挂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地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挂钩的下端到达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 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⑤根据给出的标度,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如图丙所示.(1)利用表中数据可得l0=________ cm;(2)若测得OA=7.50 cm,OB=7.5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 N;(3)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10.00(2)5.00(3)F OO′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有ΔF=kΔx代入表格中第二组和第三组数据,有(2.00-1.00) N=k(12.00-11.00)×10-2 m解得k=100 N/m同理,再代入第一组和第二组数据,有(1.00-0) N=100 N/m×(11.00-l0)×10-2 m解得l0=10.00 cm.(2)根据OA、OB的长度可求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为F OA=kΔl=100×(7.50+7.50-10.00)×10-2 N=5.00 N(3)在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F′和F OO′的大小和方向,即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考向3实验器材的创新例5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圆弧形轨道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为0.3 m 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F1/N 1.0010.580… 1.002…(1)根据表格,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 kg(g 取10 m/s2,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____.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水平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3)实验中,让A传感器沿圆心为O的圆弧形(而不是其他形状)轨道移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A.方便改变A传感器的读数B.方便改变B传感器的读数C.保持杆右端O的位置不变D.方便改变细绳与杆的夹角θ答案(1)F10.05(2)C(3)C解析(1)A传感器中的力均为拉力,为正值,故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F1,平衡时,mg =F1sin θ当θ=30°时,F1=1.001 N,可求得m≈0.05 kg(2)在挂钩码之前,对传感器进行调零,是为了消除水平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C正确.(3)让A传感器沿圆心为O的圆弧形轨道移动的过程中,传感器与O点的距离保持不变,即O点位置保持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课时精练1.(2023·云南省模拟)如图甲所示,实验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先将白纸贴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橡皮筋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白纸上的O点,让橡皮筋处于原长.部分实验步骤如下:(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将橡皮筋的P端拉至O1点,此时拉力的大小F可由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 N;(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同时拉橡皮筋的P端,再次将P端拉到O1点.此时观察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2.50 N,F2=2.60 N,方向如图丙的虚线所示;(3)用图丙所示的标度,以O1点为作用点,在图丙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的图示,F合的大小为________ N(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4)通过比较________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4.30(3)见解析图 4.36(4.29 ~4.43)(4)F和F合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 N,则F的大小为4.30 N;(3)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如图:由图可知F合的大小为4.36 N(4.29~4.43 N);(4)通过比较F和F合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2.(2023·浙江省镇海中学模拟)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直边水平,橡皮筋一端固定于量角器圆心O的正上方A处,另一端系着绳套1和绳套2.(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②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此时绳套1沿0°方向,绳套2沿120°方向,记下拉绳套1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此时绳套1的拉力F1′=________ F;④比较F1和F1′,即可初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⑤改变绳套2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步骤.(2)保持绳套2的方向不变,绳套1从图示位置逆时针缓慢转动9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A.逐渐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1)③33(2)D解析(1)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1的拉力F1′=F tan 30°=3 3F(2)保持绳套2的方向不变,绳套1从图示位置向下缓慢转动9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说明两个细绳拉力的合力不变,作图如下,故绳套1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3.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部附近两侧,固定两个力传感器,同一高度放置两个可以移动的定滑轮,两根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两力传感器连接,在两细绳连接的结点O下方悬挂钩码,力传感器1、2的示数分别为F1、F2,调节两个定滑轮的位置可以改变两细绳间的夹角.实验中使用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 g,取g=9.8 m/s2.(1)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B.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位于O点C.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D.实验时还需要用一个力传感器单独测量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2)根据某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该同学已经按照力的图示的要求画出了F1、F2(如图乙),请你作图得到F1、F2的合力F(只作图,不求大小),并写出该合力不完全竖直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C(2)见解析图定滑轮有摩擦、木板未竖直放置等(回答出一项合理答案即可) 解析(1)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以保证钩码重力等于细绳的拉力,选项A正确;该装置不需要每次实验保证结点位于O点,选项B错误;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选项C正确;因为每个钩码的重力已知,所以不需要测钩码总重力,选项D错误.(2)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如图所示,该合力方向不完全在竖直方向的可能原因是定滑轮有摩擦、木板未竖直放置等.4.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力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可能完成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前的字母).A.钩码的个数N1=N2=2,N3=5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________(填“甲”或“乙”)是正确的.答案(1)BCD(2)A(3)甲解析(1)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必须满足:|F1-F2|≤F3≤F1+F2(等号在反向或同向时取得),因此B、C、D三项都是可以的.(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3)F3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由于测量误差,F1和F2的合力方向可能偏离竖直方向,所以甲是正确的.5.(2023·浙江省丽水第二高级中学模拟)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1)小王同学采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结点”应该选择________(填“O”或“O′”).某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显示如图乙所示,则读数是________ N.(2)小李同学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一瓶矿泉水、智能手机等器材做实验.先用一根弹簧静止悬挂一瓶矿泉水,如图丙所示;然后用两根弹簧互成角度的悬挂同一瓶矿泉水,静止时用智能手机的测角功能分别测出AO、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β,如图丁所示.对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结点O的位置必须固定B.弹簧的劲度系数必须要已知C.必须要测量弹簧的伸长量D.矿泉水的质量对实验误差没有影响答案(1)O′ 5.80(2)C解析(1)由题图可知,小王同学采用题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结点”应该选择O′.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1 N,其读数为5.80 N;(2)实验中矿泉水的重力是定值,所以不必保证结点O的位置必须固定,故A错误;实验中,题图丙用来测量合力,题图丁用来测量两个分力,根据胡克定律,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伸长量来表示,因此必须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不必知道弹簧的劲度系数,故C正确,B错误;矿泉水的质量影响重力的大小,会影响弹簧测力计读数的精确度,故D错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抛体运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抛体运动

第2讲抛体运动目标要求 1.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学会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处理类平抛、斜抛运动问题.2.学会处理斜面或圆弧面约束下的平抛运动问题.3.会处理平抛运动中的临界、极值问题.考点一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平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3.研究方法:化曲为直(1)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2)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4.基本规律如图,以抛出点O为坐标原点,以初速度v0方向(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1.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总垂直.(×)2.相等时间内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量相同.(√)3.相等时间内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变化相同.(×)1.平抛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恒定的重力加速度g ,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 内的速度变化量Δv =g Δt 是相同的,方向恒为竖直向下,如图所示.2.两个推论(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处,有tan θ=2tan α .例1 (多选)a 、b 两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设它们抛出的初速度分别为v a 、v b ,从抛出至碰到台上的时间分别为t a 、t b ,则( )A .v a >v bB .v a <v bC .t a >t bD .t a <t b 答案 AD解析 由题图知,h b >h a ,因为h =12gt 2,所以t a <t b ,又因为x =v 0t ,且x a >x b ,所以v a >v b ,选项A 、D 正确.例2 (多选)(2023·浙江省金华十校模拟)如图是飞镖盘示意图,盘面画有多个同心圆用来表示环数,O 是圆心,盘竖直挂在墙上,A 是盘的最高点,B 是盘的最低点.某同学玩飞镖时,飞镖的出手点与A 等高,且每次飞镖的出手点相同,出手时飞镖速度与盘面垂直,第一支飞镖命中B 点,第二支飞镖命中O 点,若空气阻力不计,可知前、后两支飞镖( )A.空中飞行时间之比是2∶1B .空中飞行时间之比是2∶1C.出手时飞镖速度大小之比是1∶ 2 D.命中前瞬间速度大小之比是1∶ 2 答案BC解析飞镖飞出时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由y=12gt2,解得飞镖飞行时间为t=2y g,由题意可知,第一支飞镖和第二支飞镖飞行时间之比为t1∶t2=2∶1,A错误,B正确;飞镖飞出后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水平位移相同,由x=v0t可知,第一支飞镖和第二支飞镖出手速度大小之比为v01∶v02=1∶2,C正确;飞镖命中时的速度大小为v=v02+(gt)2=v02+g2x2v02可见,第一支飞镖和第二支飞镖命中时速度大小之比不可能为1∶2,D错误.考点二与斜面或圆弧面有关的平抛运动已知条件情景示例解题策略已知速度方向从斜面外平抛,垂直落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已知速度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分解速度tan θ=v0v y=v0gt从圆弧形轨道外平抛,恰好无碰撞地进入圆弧形轨道,如图所示,已知速度方向沿该点圆弧的切线方向分解速度tan θ=v yv0=gtv0已知位移方向从斜面上平抛又落到斜面上,如图所示,已知位移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分解位移tan θ=yx=12gt2v0t=gt2v0在斜面外平抛,落在斜面上位移最小,如图所示,已知位移方向垂直斜面分解位移tan θ=xy=v0t12gt2=2v0gt利用位移关系从圆心处水平抛出,落到半径为R 的圆弧上,如图所示,已知位移大小等于半径R⎩⎪⎨⎪⎧x=v0ty=12gt2x2+y2=R2从与圆心等高的圆弧上水平抛出,落到半径为R的圆弧上,如图所示,已知水平位移x与R的差的平方与竖直位移的平方之和等于半径的平方⎩⎪⎨⎪⎧x=R+R cos θx=v0ty=R sin θ=12gt2(x-R)2+y2=R2考向1与斜面有关的平抛运动例3(202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模拟)第24届冬季奥运会于2022年2月在北京成功举办,如图甲所示为运动员跳台滑雪运动瞬间,运动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运动员从助滑雪道AB上由静止滑下,到达C点后水平飞出,落到滑道上的D点,运动轨迹上的E点的速度方向与滑道CD平行,设运动员从C到E与从E到D的运动时间分别为t1与t2,忽略空气阻力,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B.t1>t2C.若运动员离开C点时的速度加倍,则落在滑道上的速度方向不变D.若运动员离开C点时的速度加倍,则落在滑道上到C的距离也加倍答案 C解析以C点为原点,以CD为x轴,以垂直CD向上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对运动员的运动进行分解,y 轴方向上的运动类似竖直上拋运动,x 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运动员速度方向与滑道平行时,在y 轴方向上到达最高点,根据竖直上拋运动的对称性,知t 1=t 2,A 、B 错误;设运动员落在滑道上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滑道的倾角为θ,则有tan α=v y v 0,tan θ=y x =v y2tv 0t =v y 2v 0,得tan α=2tan θ,θ一定,则α一定,可知运动员落在滑道上的速度方向与从C 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无关,C 正确.从抛出至落到滑道,tan θ=y x =gt2v 0,得t =2v 0tan θgx =v 0t =2v 02tan θg若运动员离开C 点时的速度v 0加倍,则水平位移变为原来的4倍, 又s =xcos θ,则s 也变为原来的4倍, D 错误.例4 (2023·福建宁德市高三月考)如图所示,1、2两个小球以相同的速度v 0水平抛出.球1从左侧斜面抛出,经过时间t 1落回斜面上,球2从某处抛出,经过时间t 2恰能垂直撞在右侧的斜面上.已知左、右两侧斜面的倾角分别为α=30°、β=60°,则( )A .t 1∶t 2=1∶2B .t 1∶t 2=1∶3C .t 1∶t 2=2∶1D .t 1∶t 2=3∶1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得,对球1,有tan α=12gt12v 0t 1=gt 12v 0,对球2,有tan β=v 0gt 2,又tan α·tan β=1,联立解得t 1∶t 2=2∶1,A 、B 、D 错误,C 正确.考向2 与圆弧面有关的平抛运动例5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 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小球可视为质点),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O 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 ,O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A.33gR2 B.3gR2 C.3gR2D.3gR3答案 A解析 小球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可知小球运动到B 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设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tan 30°2=36,由tan θ=y x =y 32R ,可得竖直方向的位移y =34R ,而v y 2=2gy ,tan 30°=v y v 0,联立解得v 0=33gR2,选项A 正确.考点三 平抛运动的临界和极值问题1.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有两种常见情形:(1)物体的最大位移、最小位移、最大初速度、最小初速度;(2)物体的速度方向恰好为某一方向.2.解题技巧:在题中找出有关临界问题的关键字,如“恰好不出界”“刚好飞过壕沟”“速度方向恰好与斜面平行”“速度方向与圆周相切”等,然后利用平抛运动对应的位移规律或速度规律进行解题.考向1 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例6 如图所示,一网球运动员将网球(可视为质点)从O 点水平向右击出,网球恰好擦网通过落在对方场地的A 点,A 点到球网的水平距离是击球点到球网的水平距离的2倍.已知球网的高度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则网球击出后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 )A.3h gB.32h gC.5h 2gD.322h g答案 B解析 设网球击出后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t ,因为A 点到球网的水平距离是击球点到球网的水平距离的2倍,所以网球从击球点运动到球网的时间为t 3,则H =12gt 2,H -h =12g (t3)2,联立解得t =32hg,故选B.考向2 平抛运动的极值问题例7 某科技比赛中,参赛者设计了一个轨道模型,如图所示.模型放到0.8 m 高的水平桌子上,最高点距离水平地面2 m ,右端出口水平.现让小球在最高点由静止释放,忽略阻力作用,为使小球飞得最远,右端出口距离桌面的高度应设计为( )A .0B .0.1 mC .0.2 mD .0.3 m答案 C解析 小球从最高点到右端出口,机械能守恒,有mg (H -h )=12m v 2,从右端出口飞出后,小球做平抛运动,有x =v t ,h =12gt 2,联立解得x =2(H -h )h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当H -h=h 时,x 最大,即h =1 m 时,小球飞得最远,此时右端出口距离桌面高度为Δh =1 m -0.8 m =0.2 m ,故C 正确.考点四 斜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初速度v 0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性质:斜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2)竖直方向:匀变速直线运动. 4.基本规律以斜抛运动的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 ,水平向右为x 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 初速度可以分解为v 0x =v 0cos θ,v 0y =v 0sin θ. 在水平方向,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分别为 x =v 0x t =(v 0cos θ)t ① v x =v 0x =v 0cos θ②在竖直方向,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分别为 y =v 0y t -12gt 2=(v 0sin θ)t -12gt 2③v y =v 0y -gt =v 0sin θ-gt ④1.斜抛运动中的极值在最高点,v y =0,由④式得到t =v 0sin θg ⑤将⑤式代入③式得物体的射高y m =v 02sin 2θ2g ⑥物体落回与抛出点同一高度时,有y =0, 由③式得总时间t 总=2v 0sin θg⑦将⑦式代入①式得物体的射程x m =v 02sin 2θg当θ=45°时,sin 2θ最大,射程最大.所以对于给定大小的初速度v 0,沿θ=45°方向斜向上抛出时,射程最大. 2.逆向思维法处理斜抛问题对斜上抛运动,从抛出点到最高点的运动可逆过程分析,看成平抛运动,分析完整的斜上抛运动,还可根据对称性求解某些问题.例8 (2021·江苏卷·9)如图所示,A 、B 两篮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抛出后直接落入篮筐,落入篮筐时的速度方向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比B 先落入篮筐 B .A 、B 运动的最大高度相同C .A 在最高点的速度比B 在最高点的速度小D .A 、B 上升到某一相同高度时的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 D解析 若研究两个过程的逆过程,可看成是从篮筐沿同方向斜向上的斜抛运动,落到同一高度上的两点,则A 上升的高度较大,高度决定时间,可知A 运动时间较长,即B 先落入篮筐中,A 、B 错误;因为两球抛射角相同,A 的射程较远,则A 球的水平速度较大,即A 在最高点的速度比B 在最高点的速度大,C 错误;由斜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当A 、B 上升到某一相同高度时的速度方向相同,D 正确.例9 (2023·浙江温州市模拟)如图甲所示是一种投弹式干粉消防车.如图乙,消防车从出弹口到高楼的水平距离为x ,在同一位置消防车先后向高层建筑发射2枚灭火弹,且灭火弹均恰好垂直射入建筑玻璃窗,假设发射初速度大小均为v 0,v 0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θ1、θ2,击中点离出弹口高度分别为h 1、h 2,空中飞行时间分别为t 1、t 2.灭火弹可视为质点,两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面内,且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度之比h 1h 2=cos θ1cos θ2B .时间之比t 1t 2=cos θ1cos θ2C .两枚灭火弹的发射角满足θ1+θ2=90°D .水平距离与两枚灭火弹飞行时间满足x =2gt 1t 2 答案 C解析 两灭火弹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分别为v y 1=v 0sin θ1,v y 2=v 0sin θ2,根据v y 2=2gh ,可得h 1h 2=sin 2 θ1sin 2 θ2,根据v y =gt ,可得t 1t 2=sin θ1sin θ2,故A 、B 错误;两灭火弹在水平方向有x =v 0cos θ1·v 0sin θ1g ,x =v 0cos θ2·v 0sin θ2g ,可得sin 2θ1=sin 2θ2=sin (180°-2θ2),结合数学关系可得θ1+θ2=90°,故C 正确;水平方向有x t 1=v 0cos θ1,竖直方向有gt 2=v 0sin θ2,又由θ1+θ2=90°得sin θ2=cos θ1,可得x =gt 1t 2,故D 错误.课时精练1.(2023·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联考)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中国选手徐梦桃以压倒性优势夺冠.空中技巧比赛中,运动员经跳台斜向上滑出后在空中运动时,若其重心轨迹与相同速度、不计阻力的斜抛小球轨迹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向上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受斜向上作用力和重力B .加速下落过程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 .在空中运动时,相等时间内运动员重心的速度变化相同D .运动员运动到最高点瞬间,竖直方向分速度为零,竖直方向合力为零 答案 C解析 斜向上运动过程中,斜向上作用力的施力物体不存在,所以运动员不受斜向上作用力,故A 错误;加速下落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因为水平方向有速度,故B 错误;在空中运动时,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为定值,则相等时间内运动员重心的速度变化相同,故C 正确;运动员运动到最高点瞬间,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合力不为零,故D 错误.2.(2022·广东卷·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截面为三角形的小积木悬挂在离地足够高处,一玩具枪的枪口与小积木上P 点等高且相距为L .当玩具子弹以水平速度v 从枪口向P 点射出时,小积木恰好由静止释放,子弹从射出至击中积木所用时间为t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于子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将击中P 点,t 大于Lv B .将击中P 点,t 等于Lv C .将击中P 点上方,t 大于Lv D .将击中P 点下方,t 等于Lv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枪口与P 点等高,子弹和小积木在竖直方向上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子弹击中积木时子弹和积木的运动时间相同,根据h =12gt 2,可知下落高度相同,所以将击中P 点;又由于初始状态子弹到P 点的水平距离为L ,子弹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有t =Lv ,故选B.3.(多选)如图所示,从某高度处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到达地面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gt tan θB .小球在t 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2C .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长D .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θ减小 答案 AD解析 由tan θ=gt v 0可得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v 0=gttan θ,A 正确;设小球在t 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由tan α=h x =12gt 2v 0t =gt 2v 0=12tan θ可知,α≠θ2,B 错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 =2h g ,与小球初速度无关,C 错误;由tan θ=gtv 0可知,v 0越大,θ越小,D 正确.4.如图所示,滑板爱好者先后两次从坡道A 点滑出,均落至B 点,第二次的滞空时间比第一次长,不计空气阻力,则( )A .两次滑出速度方向相同B .两次腾空最大高度相同C .第二次滑出速度一定大D .第二次在最高点速度小 答案 D解析 设滑板爱好者从A 点滑出后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v y ,则空中运动的时间t =2v yg ,第二次的滞空时间比第一次长,则第二次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大;两次水平方向的分位移大小相等,则第二次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 x 小,滑出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满足tan θ=v yv x ,所以两次滑出速度方向一定不相同,故A 错误;滑板爱好者从A 到B 做斜上抛运动,上升到的最大高度h =v y 22g ,第二次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则第二次腾空最大高度大,故B 错误;结合A的分析可知,第二次滑出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大,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小,所以不能判断出两次滑出速度的大小关系,故C 错误;滑板爱好者到达最高点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零,在最高点的速度等于水平方向的分速度;第二次滑出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小,则第二次滑出在最高点速度小,故D 正确.5.(2023·浙江瑞安市第六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在M 点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将两个小球水平抛出,两小球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 点和Q 点.已知O 点是M 点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OP ∶PQ =1∶3,且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3B .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4C .两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3D .两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 答案 D解析 依题意两小球下落高度相同,根据公式h =12gt 2,可知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1,故A 、B 错误;两小球的水平位移之比为x 1x 2=OP OP +PQ =14,又x =v 0t ,解得v 01v 02=14,故C错误,D 正确.6.(2023·山东烟台市高三模拟)如图所示,小球以v 0正对倾角为θ的斜面水平抛出,若小球到达斜面的位移最小,则飞行时间t 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t =v 0tan θB .t =2v 0tan θgC .t =v 0g tan θD .t =2v 0g tan θ答案 D解析 如图所示,要使小球到达斜面的位移最小,则要求落点与抛出点的连线与斜面垂直,所以有tan θ=x y ,而x =v 0t ,y =12gt 2,联立解得t =2v 0g tan θ,故选D.7.如图所示,一小球(视为质点)以速度v 从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斜向上抛出,落到斜面上的M 点且速度水平向右.现将该小球以2v 的速度从斜面底端朝同样方向抛出,落在斜面上的N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落到M 和N 两点的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大于1∶2B .小球落到M 和N 两点的速度之比大于1∶2C .小球落到N 点时速度方向水平向右D .M 和N 两点距离斜面底端的高度之比为1∶2 答案 C解析 由于落到斜面上M 点时小球速度水平向右,故可把小球在空中的运动逆向看成从M 点向左的平抛运动,设在M 点的速度大小为v x ,把小球在斜面底端的速度v 分解为水平速度v x 和竖直速度v y ,则x =v x t ,y =12gt 2,位移间的关系tan θ=yx ,联立解得在空中飞行时间t =2v x tan θg ,且v y =gt =2v x tan θ,v 和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 α=v yv x =2tan θ,为定值,即落到N 点时速度方向水平向右,故C 正确;速度大小为v =v x 2+v y 2=v x1+4tan 2θ,即v 与v x 成正比,故落到M 和N 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2,故B 错误;由t =2v x tan θg 知,落到M 和N 两点的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故A 错误;竖直高度为y =12gt 2=2v x 2tan 2θg ,y与v x 2成正比,则M 和N 两点距离斜面底端的高度之比为1∶4,故D 错误.8.(多选)(2023·辽宁省模拟)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θ且足够长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将小球A 从斜面顶端以速度v 1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击中了斜面上的C 点,将小球B 从空中与小球A 等高的某点以速度v 2水平向左抛出,小球恰好垂直斜面击中C 点,不计空气阻力,斜面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A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2v 1tan θgB .小球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v 2tan θgC .若将小球B 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从该点向各个方向抛出,则竖直下抛落到斜面上所用时间最短D .若将小球B 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从该点向各个方向抛出,则垂直斜面向上抛出落到斜面上所用时间最长答案 AD解析 设小球A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1,则x 1=v 1t 1,y 1=12gt 12,tan θ=y 1x 1,联立解得t 1=2v 1tan θg ,故A 正确;设小球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2,则tan θ=v 2gt 2,解得t 2=v 2g tan θ,故B 错误;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知,小球B 落到斜面上所用时间取决于其在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运动的情况,易知小球B 在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g cos θ,则当小球B 以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抛出时,其落到斜面上所用时间最短,当小球B 以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初速度抛出时,其落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最长,故C 错误,D 正确.9.套圈游戏是一项趣味活动,如图,某次游戏中,一小孩从距地面高0.45 m 处水平抛出半径为0.1 m 的圆环(圆环面始终水平),套住了距圆环前端水平距离为1.0 m 、高度为0.25 m 的竖直细圆筒.若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 =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则小孩抛出圆环的初速度可能是( )A .4.3 m/sB .5.6 m/sC .6.5 m/sD .7.5 m/s答案 B解析 根据h 1-h 2=12gt 2得t =2(h 1-h 2)g=2(0.45-0.25)10s =0.2 s ,则平抛运动的最大速度v 1=x +2R t =1.0+2×0.10.2 m/s =6.0 m/s ,最小速度v 2=x t =1.00.2 m/s =5.0 m/s ,则5.0 m/s <v <6.0 m/s ,故选B.10.为加大生态环保力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某工厂坚决落实有关节能减排政策,该工厂水平的排水管道满管径工作,减排前、后落水点距出水口的水平距离分别为x 0、x 1,则减排前、后相同时间内的排水量之比为( )A.x 1x 0B.x 0x 1C.x 1x 0D.x 0x 1答案 B解析 设水下落的高度为h ,与水下落的时间t 的关系为h =12gt 2,故下落高度相同,水流入下方的时间相同,根据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位移与时间关系x =v t ,减排前、后水的流速比就等于水平位移之比,所以减排前、后相同时间内的排水量之比就等于水平位移之比,即为x 0x 1,A 、C 、D 错误,B 正确.11.(2023·河北保定市高三检测)如图所示,某次跳台滑雪训练中,运动员(视为质点)从倾斜雪道上端的水平平台上以10 m/s 的速度飞出,最后落在倾角为37°的倾斜雪道上.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的落点距雪道上端的距离为18 mB .运动员飞出后到雪道的最远距离为1.25 mC .运动员飞出后距雪道最远时的速度大小为12.5 m/sD .若运动员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减小,则他落在雪道上的速度方向将改变 答案 C解析 根据平抛运动知识可知,x =v 0t ,y =12gt 2,tan 37°=y x ,联立解得t =1.5 s ,则运动员的落点距雪道上端的距离为s =v 0tcos 37°=18.75 m ,选项A 错误;当运动员速度方向与倾斜雪道方向平行时,距离倾斜雪道最远,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速度v =v 0cos 37°=12.5 m/s ,选项C 正确;运动员飞出后到雪道的最远距离为h =(v 0sin 37°)22g cos 37°=2.25 m ,选项B 错误;当运动员落在倾斜雪道上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 α=2tan 37°,即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一定值,可知若运动员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减小,则他落在雪道上的速度方向不变,选项D 错误.12.(2022·全国甲卷·24)将一小球水平抛出,使用频闪仪和照相机对运动的小球进行拍摄,频闪仪每隔0.05 s 发出一次闪光.某次拍摄时,小球在抛出瞬间频闪仪恰好闪光,拍摄的照片编辑后如图所示.图中的第一个小球为抛出瞬间的影像,每相邻两个球之间被删去了3个影像,所标出的两个线段的长度s 1和s 2之比为3∶7.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 =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求在抛出瞬间小球速度的大小.答案255m/s 解析 频闪仪每隔0.05 s 发出一次闪光,每相邻两个球之间被删去3个影像,故相邻两球的时间间隔为t =4T =4×0.05 s =0.2 s .设抛出瞬间小球的速度为v 0,每相邻两球间的水平方向上位移为x ,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y 1、y 2,根据平抛运动位移公式有x =v 0t ,y 1=12gt 2=12×10×0.22 m =0.2 m ,y 2=12g (2t )2-12gt 2=12×10×(0.42-0.22) m =0.6 m ,令y 1=y ,则有y 2=3y 1=3y已标注的线段s 1、s 2分别为s 1=x 2+y 2s 2=x 2+(3y )2=x 2+9y 2 则有x 2+y 2∶x 2+9y 2=3∶7整理得x =255y ,故在抛出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 0=x t =255m/s.13.(多选)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北京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图示为某滑雪运动员训练的场景,运动员以速度v 1=10 m/s 沿倾角α=37°、高H =15 m 的斜面甲飞出,并能无碰撞地落在倾角β=60°的斜面乙上,顺利完成飞越.把运动员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落至斜面乙时的速率为16 m/sB .斜面乙的高度为7.2 mC .运动员在空中飞行时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20 mD .两斜面间的水平距离约为11.1 m 答案 AB解析 运动员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速度大小为v x =v 1cos α=8 m/s ,落到斜面乙时,设速度大小为v 2,则满足v x =v 2cos β,解得v 2=16 m/s ,故A 正确;设斜面乙高度为h ,从斜面甲到斜面乙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H -h )=12m v 22-12m v 12,解得h =7.2 m ,故B 正确;从斜面甲飞出时,运动员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y =v 1sin α=6 m/s ,则运动员在空中飞行时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H max =H +v y 22g =16.8 m ,故C 错误;运动员到达斜面乙的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 y ′=v 2sin β=8 3 m/s ,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v y ′-(-v y )g =43+35s ,则水平距离为x =v x t ≈15.9 m ,故D 错误.。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含解析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含解析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主干梳理 对点激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若物体某时刻瞬时速度为v ,下落高度为h ,则重力势能的削减量为mgh ,动能的增加量为12mv 2,看它们在试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若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2.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之间的平均速度。

计算打第n 点速度的方法:测出第n 点与相邻前后点间的距离x n 和x n +1,由公式v n =x n +x n +12T 计算,或测出第n -1点和第n +1点与起始点的距离h n -1和h n +1,由公式v n =h n +1-h n -12T算出,如图所示。

铁架台(含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重物(带纸带夹)。

1.安装置:如图所示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路。

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更换纸带重复做3~5次试验。

3.选纸带:分两种状况说明(1)用12mv 2n =mgh n 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楚,且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 的纸带。

若第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 ,则可能是由于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造成的。

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2)用12mv 2B -12mv 2A =mg Δh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不必从起始点起先计算势能的大小,这样,纸带上打出的起始点O 后的第一个0.02 s 内的位移是否接近2 mm ,以及第一个点是否清楚也就无关紧要了,试验打出的任何一条纸带,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楚,都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测量计算在起始点标上0,在以后各计数点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 1、h 2、h 3…。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6章 实验7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6章 实验7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目标要求 1.熟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2.会验证创新实验的机械能守恒.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对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交变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导线. 3.实验过程(1)安装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电源相连. (2)打纸带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3)选纸带: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 (4)进行数据处理并验证. 4.数据处理 (1)求瞬时速度由公式v n =h n +1-h n -12T 可以计算出重物下落h 1、h 2、h 3、…的高度时对应的瞬时速度v 1、v 2、v 3、…. (2)验证守恒方案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代入mgh n 和12m v n 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gh n 和12m v n 2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注意:应选取最初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 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 Hz). 方案二:任取两点计算①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mgh AB . ②算出12m v B 2-12m v A 2的值.③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mgh AB =12m v B 2-12m v A 2,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案三:图像法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对应速度v ,然后以12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作出12v 2-h 图像.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像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5.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 n =h n +1-h n -12T ,不能用v n =2gh n 或v n=gt 来计算.(5)此实验中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考向1 实验原理与操作例1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可输出交流电和直流电.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在重锤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图中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下列几个操作步骤中: A .按照图示,安装好实验装置B .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C .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D .先释放重锤,后接通电源,纸带随着重锤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E .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F .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没有必要的是________,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填步骤前相应的字母)(2)若重锤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在选定的纸带上依次取计数点如图所示,纸带上所打的点记录了重锤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那么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重锤相连.设任意相邻计数点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且“0”为打下的第一个点,当打点计时器打点“3”时,重锤的动能表达式为E k =________________,若以重锤的运动起点“0”为参考点,当打点“3”时重锤的机械能表达式为E =________________.答案 (1)C D (2)左 m (x 4-x 2)28T 2-mgx 3+m (x 4-x 2)28T 2解析 (1)在此实验中不需要测出重锤的质量,所以选项C 没必要;在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锤,所以选项D 错误.(2)因为是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速度应该是越来越快,相邻两点间距也越来越大,所以纸带左端与重锤相连.打点“3”时的瞬时速度v 3=x 4-x 22T, 重锤动能的表达式E k =12m v 32=12m (x 4-x 22T )2=m (x 4-x 2)28T 2重锤的重力势能表达式E p =-mgx 3,重锤机械能的表达式E =E p +E k =-mgx 3+m (x 4-x 2)28T 2.考向2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例2 (2021·浙江6月选考·17(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小王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让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打出一条清晰的纸带,其中的一部分如图乙所示.O 点是打下的第一个点,A 、B 、C 和D 为另外4个连续打下的点.(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对体积和形状相同的重物,实验时选择密度大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 Hz ,重物质量为200 g ,当地重力加速度g =9.80 m/s 2,则从O 点到C 点,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的绝对值|ΔE p |=______ J 、C 点的动能E k C =________ J(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比较E k C 与|ΔE p |的大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 .工作电压偏高 B .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力 C .接通电源前释放了纸带答案 (1)阻力与重力之比更小(或其他合理解释) (2)0.547 0.588 C解析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阻力越小越好,体积和形状相同的重物,密度大的阻力与重力之比更小.(2)由题图乙可知OC 之间的距离为x OC =27.90 cm ,因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ΔE p |=mgx OC =0.2×9.8×0.279 0 J ≈0.547 J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因此 v C =x BD 2T =0.330-0.2332×0.02 m/s =2.425 m/s因此动能的增加量为E k C =12m v C 2=12×0.2×2.4252 J ≈0.588 J工作电压偏高不会影响实验的误差,存在摩擦力会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只有提前释放了纸带,纸带的初速度不为零,下落到同一位置的速度偏大才会导致动能的增加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考向1 实验目的的创新例3 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b)中M 和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选填“M ”或“L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答案 (1)④①③② (2)1.29 M解析 (1)根据该实验操作过程,正确步骤应为④①③②.(2)物块脱离弹簧时速度最大,则有v =Δx Δt =2.58×10-20.02 m/s =1.29 m/s ;由动能定理可知E p=ΔE k =12m v 2,根据纸带中打点的疏密知M 纸带获得的最大速度较大,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较大.考向2 实验器材的创新例4 (2023·山东青岛市质检)为了消除空气阻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牛顿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光电门固定在牛顿管的外侧,紧贴牛顿管外侧再固定刻度尺(0刻度线与管口齐平,图中未画出),启动抽气泵,将牛顿管内的空气抽出,已知橡胶球的质量为m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先用游标卡尺测量橡胶球直径d ,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直径d =________ mm ; (2)从刻度尺上读取橡胶球球心和光电门中心对应的刻度值l 1、l 2.将橡胶球由静止释放,记录橡胶球第一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 1;(3)要验证橡胶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只需比较________与________是否相等即可;(用上面测得数据符号表示)(4)该小组要利用该装置进一步探究橡胶球与管底第一次碰撞前后球的机械能损失情况,他们记录了橡胶球第二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 2,则碰撞过程中橡胶球损失的机械能为________.答案 (1)6.60 (3)d 22(Δt 1)2 g (l 2-l 1)(4)md 22(Δt 1)2-md 22(Δt 2)2解析 (1)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有6 mm +12×0.05 mm = 6.60 mm (3)要验证橡胶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则只需验证v 22=gh 是否成立代入上面测得数据符号有d 22(Δt 1)2=g (l 2-l 1)(4)第二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v ′=d Δt 2,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ΔE k =12m v 2-12m v ′2=md 22(Δt 1)2-md 22(Δt 2)2.考向3 实验方案的创新例5 (2023·湖北省模拟)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 ,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 点处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 ,用d 表示A 点到光电门B 处的距离,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1)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滑块从A 处到达B 处时m 和M 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 k =________,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 p =__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 k =ΔE p ,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2)某同学改变A 、B 间的距离,作出的v 2-d 图像如图乙所示,并测得M =m ,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m +M )b 22t 2 (m -M2)gd (2)9.6解析 (1)滑块通过B 点的速度为v B =bt滑块从A 处到B 处时m 和M 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为ΔE k =12(m +M )(b t )2=(m +M )b22t 2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 p =mgd -Mgd sin 30°=(m -M2)gd(2)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有12(M +m )v 2=(m -M2)gd ,则v 2=2×m -M 2M +m gd ,又由m =M ,可得图像的斜率k =2×m -M 2M +m g =g2由图像可知k =2.40.5 m/s 2联立解得g =9.6 m/s 2.课时精练1.(2023·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检测)做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时,学生按照图甲组装好装置,把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反复做了很多次,最终仅选出4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测量纸带起始两点距离时,学生用手机正对纸带与测量的刻度尺拍照,把照片放大到正常尺寸的10倍,测出了精度更高的数据,分别是:①1.50 mm ,②2.00 mm ,③1.92 mm ,④2.49 mm ,为了选出最理想的一条纸带,学生查询得到当地重力加速度g =9.80 m/s 2,通过推算,他们选择了编号为______________的纸带进行研究.在选出的纸带上,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在后面选取了3个连续的点,标上n -1、n 、n +1,测得它们与0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则从打下“0”点到打下第“n ”点的过程中质量m =1 kg 的重锤动能的增加量ΔE k =________ J ,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________ J ,重锤下落的实际加速度a =__________ m/s 2,a ≠g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③ 7.61 7.64 9.75 存在空气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阻力解析 做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时,让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则起始两点距离为x =12gt 2=0.001 96 m =1.96 mm ,故选③;打下第“n ”点时,重锤的速度为v n =x n +1-x n -12T ≈3.90 m/s ,从打下“0”点到打下第“n ”点的过程中质量m =1 kg 的重锤动能的增加量ΔE k =12m v n 2-0=7.61 J ,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mgx n =7.64 J ,由逐差法可得重锤下落的实际加速度a =(x n +1-x n )-(x n -x n -1)T 2=9.75 m/s 2,重锤下落过程受到空气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阻力.2.(2023·江苏南通市通州区联考)图甲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气垫导轨上A 处安装有一光电门,B 处放置一滑块,滑块中央位置上固定一遮光条,气垫导轨的右端用若干块厚度相同的小木板垫起,重力加速度为g .(1)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则遮光条的宽度d 为________ mm ;(2)某次实验,滑块由静止释放,下落高度为h 时遮光条经过光电门,光电门测得遮光时间为t ,若要验证滑块在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即需要验证等式__________成立(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实验中,控制滑块由静止释放且运动到光电门的距离L 1不变,测量气垫导轨的总长度L 0、每块小木板的厚度D 和距离L 1,记录所垫小木板的个数n 及光电门对应测量的时间t ,并计算出1t2,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数据在图丙中描点作图;实验12345次数 小木板 块数n 1 2 3 4 5 1t 2(s -2) 2.02 ×1044.03 ×1046.04 ×1048.04 ×10410.06 ×104(4)根据实验中得到的1t 2-n 图像,判断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依据是__________;(5)某小组在实验中,控制所垫小木板的个数n 不变,改变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L ,测量滑块左端到光电门中心的距离L 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 ,经过计算发现滑块每次减小的势能均总比增加的动能略小点,该小组认为是气垫导轨倾斜的角度偏大造成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的.你认为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05 (2)gh =d 22t 2 (3)见解析图 (4)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且图线的斜率k =2gL 1DL 0d 2(5)否 实验中应该测量遮光条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距离,而不是滑块左端到光电门中心的距离;实验时测量滑块下滑的距离偏小了,故出现滑块每次减小的势能均总比增加的动能略小的现象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主尺读数为2 mm ,游标尺读数为1×0.05 mm =0.05 mm 则游标卡尺读数为2 mm +0.05 mm =2.05 mm(2)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因此可以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其瞬时速度,因此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v =d t ,实验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mgh =12m v 2,联立得gh=d 22t 2. (3)如图(4)由gh =d 22t 2,即1t 2=2g d 2h ,由几何关系可得h =nDL 1L 0,可知1t 2与n 成正比关系,1t2-n 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且图线的斜率k =2gL 1D L 0d 2; (5)实验中应该测量遮光条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距离,而不是滑块左端到光电门中心的距离;实验时测量滑块下滑的距离偏小了,故出现滑块每次减小的势能均总比增加的动能略小的现象.他们的分析不正确.3.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红外线发射器、接收器可记录小球的挡光时间.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1)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_ mm.(2)该小球质量为m 、直径为d .现使小球从红外线的正上方的高度h 处自由下落,记录小球挡光时间t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量的表达式ΔE p =________;重力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ΔE p =________(均用所给字母表示).(3)改变小球下落高度h ,多次重复实验,发现小球动能的增加量总是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条).答案 (1)18.305 (2)12m (d t)2 mgh (3)阻力做负功 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18.0 mm ,可动刻度为30.5×0.01 mm =0.305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18.0 mm +0.305 mm =18.305 mm.(2)已知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和小球的直径,因为时间很短,则可以由小球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小球在红外线处的瞬时速度,所以v =d t,则小球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量的表达式ΔE k =12m (d t)2;重力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为ΔE p =mgh .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往往大于动能的增加量ΔE k 的原因是阻力做负功.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AB ︵是四分之一圆弧轨道,O点为圆心,半径为L ,圆弧的最低点A 与水平面之间的高度为H .实验时将一可看作质点的小球从圆弧上某点由静止释放,量出此时小球与圆心连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θ.当小球滑到圆弧最低点A 时将水平抛出,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平抛的水平距离s .忽略所有摩擦及阻力,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试分析下列问题:(1)小球在A 点时的水平速度为v =________(用题给字母表示).(2)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θ角,得到不同的s 值,以s 2为纵坐标,以cos θ为横坐标作图,如图乙中的图线a 所示.另一同学重复此实验,得到的s 2-cos θ图线如图乙中的图线b 所示,两图线不重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A .两同学选择的小球质量不同B .圆弧轨道的半径L 不同C .圆弧的最低点A 与水平面之间的高度H 不同答案 (1)s g 2H(2)BC 解析 (1)小球从A 点抛出后做平抛运动,设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由H =12gt 2,s =v t ,得v =s g 2H. (2)设小球的质量为m ,若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则有12m (s g 2H )2=mgL (1-cos θ),整理得s 2=4HL -4HL ·cos θ,由题图乙可知,图线a 、b 的斜率不同,在纵轴上的截距不同,可得A 点与水平面之间的高度H 或圆弧轨道的半径L 不同,故选项B 、C 正确.5.(2022·广东卷·11)某实验小组为测量小球从某一高度释放,与某种橡胶材料碰撞导致的机械能损失,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实验过程如下:(1)让小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与水平放置的橡胶材料碰撞后竖直反弹.调节光电门位置,使小球从光电门正上方释放后,在下落和反弹过程中均可通过光电门.(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b)所示,小球直径d =______________ mm.(3)测量时,应__________(选填“A ”或“B ”,其中A 为“先释放小球,后接通数字计时器”,B 为“先接通数字计时器,后释放小球”).记录小球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 1和t 2.(4)计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 ,可得小球与橡胶材料碰撞导致的机械能损失ΔE =____________(用字母m 、d 、t 1和t 2表示).(5)若适当调高光电门的高度,将会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因空气阻力引起的测量误差.答案 (2)7.883或7.884 (3)B (4)12m (d t 1)2-12m (d t 2)2 (5)增大 解析 (2)根据题图(b)示数,小球的直径为d =7.5 mm +38.4×0.01 mm =7.884 mm考虑到偶然误差,7.883 mm 也可以.(3)在测量时,因小球下落时间很短,如果先释放小球,有可能会出现时间记录不完整,所以应先接通数字计时器,再释放小球,故选B.(4)依题意,小球向下、向上先后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则有v 1=d t 1,v 2=d t 2则小球与橡胶材料碰撞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量为ΔE =12m v 12-12m v 22=12m (d t 1)2-12m (d t 2)2. (5)若调高光电门的高度,较调整之前小球会经历较大的空中距离,所以将会增大因空气阻力引起的测量误差.6.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 1、m 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 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 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已知m 1=50 g 、m 2=150 g .则:(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 5=______ m/s ;(2)在打下0点到打下计数点5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 k =________ J ,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________ J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3)若某同学作出12v 2-h 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 m/s 2. 答案 (1)2.4 (2)0.58 0.60 (3)9.7解析 (1)由题知相邻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 s ,v 5=(21.60+26.40)×10-20.1×2m/s =2.4 m/s. (2)ΔE k =12(m 1+m 2)v 52-0≈0.58 J ,ΔE p =m 2gh 5-m 1gh 5=0.60 J. (3)由(m 2-m 1)gh =12(m 1+m 2)v 2,知v 22=(m 2-m 1)gh m 1+m 2,则图线的斜率k =(m 2-m 1)g m 1+m 2=5.821.20 m/s 2,代入数据解得g =9.7 m/s 2.7.某实验小组利用铁架台、弹簧、钩码、打点计时器、刻度尺等器材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原长为L 0,钩码的质量为m .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 =12kx 2,其中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形变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在弹性限度内将钩码缓慢下拉至某一位置,测得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从静止释放钩码,弹簧收缩,得到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钩码加速上升阶段的部分纸带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认为释放钩码的同时打出A 点).从打出A 点到打出F 点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量为________,钩码的动能增加量为________,钩码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________________.(2)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弹簧弹性势能减少量、钩码的机械能增加量分别与钩码上升高度h 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随着h 增加,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逐渐变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k (L -L 0)h 5-12kh 52 m (h 6-h 4)28T 2mgh 5 (2)见解析 解析 (1)从打出A 点到打出F 点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量为ΔE p 弹=12k (L -L 0)2-12k (L -L 0-h 5)2,整理有ΔE p 弹=k (L -L 0)h 5-12kh 52,打F 点时钩码的速度为v F =h 6-h 42T,由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认为释放钩码的同时打出A 点,则钩码动能的增加量为ΔE k =12m v F 2-0=m (h 6-h 4)28T 2,钩码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ΔE p 重=mgh 5.(2)钩码机械能的增加量,即钩码动能和重力势能增加量的总和,若无阻力做功则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钩码机械能的增加量.现在随着h增加,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逐渐变大,而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即阻力做的功,则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钩码和纸带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大,导致空气阻力逐渐增大,以至于空气阻力做的功也逐渐增大.。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2)意义: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时,系统增加(或者者减少)的动能等于系统减少(或者者增加)的势能.
3.转移观点
(1)表达式:ΔEA增=ΔEB减.
(2)意义:假设系统由A、B两部分组成,当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时,那么A部分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部分机械能的减少量.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让学生回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时
3
授课班级
考点、知识点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Ⅱ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
学习目的
1.掌握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并能计算
.2.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3.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形式,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纯熟应用
(2)用做功判断:假设物体或者者系统只有重力(或者者弹簧的弹力)做功,虽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3)用能量转化来判断:假设物体或者者系统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互相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那么物体或者者系统机械能守恒.
(4)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除考虑种外力是否只有重力做功外,还要考虑系统内力做功,如有滑动摩擦力做功时,因摩擦生热,系统机械能将有损失.
2、例题P74例2
学生练习第4题
五、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
例题:P75例3
学生练习P75第5题、6题;P76第2题、第4题
附:机械能守恒定律小专题练习
教学反思
重、难点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一、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考虑、回忆、倾听、勾画。
归纳和练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碰撞模型的拓展、动量守恒在板块模型中的应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碰撞模型的拓展、动量守恒在板块模型中的应用

专题强化六碰撞模型的拓展动量守恒在板块模型中的应用目标要求 1.会分析、计算“滑块—弹簧”模型有关问题.2.理解“滑块—斜(曲)面”模型与碰撞的相似性,会解决相关问题.3.会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分析计算“滑块—木板”模型.题型一“滑块—弹簧”模型1.模型图示2.模型特点(1)动量守恒:两个物体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若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2)机械能守恒:系统所受的外力为零或除弹簧弹力以外的内力不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3)弹簧处于最长(最短)状态时两物体速度相同,弹性势能最大,系统动能通常最小(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物体减少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4)弹簧恢复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系统动能最大(相当于刚完成弹性碰撞).例1(2023·江西南昌市模拟)如图所示,一个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体甲、乙连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在使甲瞬间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v0=4 m/s,当甲物体的速度减小到1 m/s时,弹簧最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乙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 m/sB.紧接着甲物体将开始做加速运动C.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1∶m2=1∶4D.当弹簧恢复原长时,乙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 m/s答案 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两物体速度相同,所以此时乙物体的速度大小也是1 m/s,A正确;因为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甲受力向左,甲继续减速,B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1v0=(m1+m2)v,解得m1∶m2=1∶3,C错误;当弹簧恢复原长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1v0=m1v1′+m2v2′,12=12m1v1′2+12m2v2′2,联立2m1v0解得v 2′=2 m/s ,D 错误.例2 (多选)如图甲所示,一个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物块A 、B 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使A 以3 m/s 的速度向B 运动压缩弹簧,A 、B 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则有( )A .在t 1、t 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 m/s ,且弹簧都处于压缩状态B .从t 3到t 4过程中,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原长C .两物块的质量之比m 1∶m 2=1∶2D .在t 2时刻A 与B 的动能之比E k1∶E k2=1∶8答案 CD解析 开始时A 逐渐减速,B 逐渐加速,弹簧被压缩,t 1时刻二者速度相同,系统动能最小,势能最大,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然后弹簧逐渐恢复原长,B 仍然加速,A 先减速为零,然后反向加速,t 2时刻,弹簧恢复原长,由于此时两物块速度方向相反,因此弹簧的长度将逐渐增大,两物块均减速,A 减为零后又向B 运动的方向加速,在t 3时刻,两物块速度相同,系统动能最小,弹簧最长,因此从t 3到t 4过程中,弹簧由伸长状态恢复原长,故A 、B 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t =0时刻和t =t 1时刻系统总动量相等,有m 1v 1=(m 1+m 2)v 2,其中v 1=3 m/s ,v 2=1 m/s ,解得m 1∶m 2=1∶2,故C 正确;在t 2时刻A 的速度为v A =-1 m/s ,B 的速度为v B =2 m/s ,根据E k =12m v 2,且m 1∶m 2=1∶2,求出E k1∶E k2=1∶8,故D 正确. 例3 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质量为2m 、3m 的B 、C 两物块固定连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物块C 被锁定.另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以速度v 0与B 发生弹性正碰(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的损失,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当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物块C 的锁定被解除,所有过程都在弹簧弹性限度范围内(A 与B 不会发生第二次碰撞).求:(1)弹簧第一次被压缩至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2)弹簧第一次伸长到最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答案 (1)49m v 02 (2)415m v 02解析 (1)由于A 与B 发生弹性碰撞,有m v 0=m v A +2m v B 12m v 02=12m v A 2+12×2m v B 2 解得 v A =-13v 0,v B =23v 0 可知A 与B 碰后A 被弹回,B 向左运动压缩弹簧.物块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在弹簧压缩到最短时,有E p1=12×2m v B 2,可得E p1=49m v 02 (2)对物块B 、C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当B 、C 第一次共速时弹簧第一次伸长到最长,则有:2m v B =(2m +3m )v ,12×2m v B 2=12×(2m +3m )v 2+E p2,解得 E p2=415m v 02. 题型二 “滑块—斜(曲)面”模型1.模型图示2.模型特点(1)上升到最大高度:m 与M 具有共同水平速度v 共,此时m 的竖直速度v y =0.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 v 0=(M +m )v 共;系统机械能守恒,12m v 02=12(M +m )v 共2+mgh ,其中h 为滑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不一定等于弧形轨道的高度(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减少的动能转化为m 的重力势能).(2)返回最低点:m 与M 分离点.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 v 0=m v 1+M v 2;系统机械能守恒,12m v 02=12m v 12+12M v 22(相当于完成了弹性碰撞). 例4 (多选)质量为M 的带有14光滑圆弧轨道的小车静止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质量也为M 的小球以速度v 0水平冲上小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小车的左端,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小球以后将向左做平抛运动B .小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C .此过程小球对小车做的功为12M v 02D .小球在圆弧轨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v 022g答案 BC解析 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与小车相对静止,有相同的速度v ′,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v 0=2M v ′,12M v 02=12×2M v ′2+Mgh ,联立解得h =v 024g,故D 错误;从小球滚上小车到滚下并离开小车过程,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由于无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此过程类似于弹性碰撞,作用后两者交换速度,即小球返回小车左端时速度变为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小车速度变为v 0,动能为12M v 02,即此过程小球对小车做的功为12M v 02,故B 、C 正确,A 错误.例5 如图所示,一质量M =2 kg 的带有弧形轨道的平台置于足够长的水平轨道上,弧形轨道与水平轨道平滑连接,水平轨道上静置一小球B .从弧形轨道上距离水平轨道高h =0.3 m 处由静止释放一质量m A =1 kg 的小球A ,小球A 沿轨道下滑后与小球B 发生弹性正碰,碰后小球A 被弹回,且恰好追不上平台.已知所有接触面均光滑,重力加速度为g =10 m/s 2.求小球B 的质量.答案 3 kg解析 设小球A 下滑到水平轨道上时的速度大小为v 1,平台水平速度大小为v ,小球A 与平台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m A v 1-M v由能量守恒定律有m A gh =12m A v 12+12M v 2 联立解得v 1=2 m/s ,v =1 m/s小球A 、B 碰后运动方向相反,设小球A 、B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和v 2,由于碰后小球A 被弹回,且恰好追不上平台,则此时小球A 的速度等于平台的速度,有v 1′=1 m/s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1=-m A v 1′+m B v 2由能量守恒定律有12m A v 12=12m A v 1′2+12m B v 22,联立解得m B=3 kg.题型三滑块—木板模型1.模型图示2.模型特点(1)系统的动量守恒,但机械能不守恒,摩擦力与两者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系统减少的机械能.(2)若滑块未从木板上滑下,当两者速度相同时,木板速度最大,相对位移最大.3.求解方法(1)求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2)求时间:根据动量定理求解,研究对象为一个物体;(3)求系统产生的内能或相对位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Q=F fΔx或Q=E初-E末,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例6如图所示,质量m1=0.3 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 m,现有质量m2=0.2 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 m/s2,则()A.物块滑上小车后,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增大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摩擦生热变大C.若v0=2.5 m/s,则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为0.24 sD.若要保证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则v0不得大于5 m/s答案 D解析物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物块滑上小车后在小车上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系统机械能不守恒,A错误;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系统产生的热量Q=12m2v02-12(m1+m2)v 2=m1m2v022(m1+m2),则增大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摩擦生热不变,B错误;若v0=2.5 m/s,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解得v=1 m/s,对物块,由动量定理得-μm2gt=m2v-m2v0,解得t=0.3 s,C错误;要使物块恰好不从小车右端滑出,需物块到车面右端时与小车有共同的速度v′,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12(m1+m2)v′2+μm2gL,解得v0′=5 m/s,D正确.2m2v0′例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木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 A=2 kg、m B=1 kg、m C=2 kg.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v0=5 m/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答案 2 m/s解析因碰撞时间极短,A与C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A的速度为v A,C的速度为v C,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0=m A v A+m C v C①碰撞后A与B在摩擦力作用下再次达到共同速度,设共同速度为v AB,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m B v0=(m A+m B)v AB②A与B达到共同速度后恰好不再与C碰撞,应满足v AB=v C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v A=2 m/s.课时精练1.如图所示,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向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和木块一起运动.在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子弹对木块的冲量一定大于木块对子弹的冲量B.子弹对木块的冲量和木块对子弹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C.子弹速度的减小量一定等于木块速度的增加量D.子弹动量变化的大小一定大于木块动量变化的大小答案 B解析水平方向上,子弹所受合外力与木块受到的合外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时间t相等,根据I=Ft,可知子弹对木块的冲量与木块对子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 错误,B 正确;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子弹动量变化量大小等于木块动量变化量大小,由于子弹与木块的质量不一定相同,子弹速度的减小量不一定等于木块速度的增加量,故C 、D 错误.2.质量为m 1、m 2的滑块A 、B 分别以速度v 1和v 2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足够长,如图所示,已知v 2>v 1,有一轻弹簧固定在滑块B 上,则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滑块A 的速度为( )A.m 1v 1m 1+m 2B.m 2v 2-m 1v 1m 1+m 2C.m 1v 1+m 2v 2m 1+m 2D.m 1v 1+m 2v 2m 1答案 C解析 两滑块匀速下滑,则沿斜面方向所受外力为零,相互作用时沿斜面方向合外力仍为零,沿斜面方向动量守恒.当弹簧被压缩时,A 加速,B 减速,当压缩至最短时,A 、B 速度相等.设两滑块速度相等时速度为v ,则有m 1v 1+m 2v 2=(m 1+m 2)v ,解得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滑块A的速度v =m 1v 1+m 2v 2m 1+m 2,所以选项C 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A 、B 两物体,质量都为m ,B 左端固定一个处在压缩状态的轻弹簧,轻弹簧被装置锁定,当弹簧再受到压缩时锁定装置会失效.A 以速率v 向右运动,当A 撞上弹簧后,设弹簧始终不超过弹性限度,关于它们后续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体最终会静止,B 物体最终会以速率v 向右运动B .A 、B 系统的总动量最终将大于m vC .A 、B 系统的总动能最终将大于12m v 2 D .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 、B 的总动能为14m v 2 答案 CD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矩形长木板,木板左端放一小物块,已知木板质量大于物块质量,t =0时两者从图中位置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 0向右运动,碰到右面的竖直挡板后木板以与原来等大反向的速度被反弹回来,运动过程中物块一直未离开木板,则关于物块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 A解析 木板碰到挡板前,物块与木板一直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 0;木板碰到挡板后,物块向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至零后向左做匀加速运动,木板向左做匀减速运动,最终两者速度相同,设为v 1.设木板的质量为M ,物块的质量为m ,取向左为正方向,则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0-m v 0=(M +m )v 1,得v 1=M -m M +mv 0<v 0,故A 正确,B 、C 、D 错误. 5.(2023·山西运城市高三模拟)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的质量为M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滑块,圆弧的半径为R ,最低点处刚好与水平地面相切.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v 0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不计小球冲上圆弧滑块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如果圆弧滑块固定,则小球恰能冲到圆弧面上与圆心等高处;如果圆弧滑块不固定,则小球在圆弧面上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R 3.则小球与滑块质量之比m ∶M 为( )A .1∶2B .1∶3C .2∶1D .3∶1答案 C解析 当圆弧滑块固定时,有12m v 02=mgR ;当圆弧滑块不固定时,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 v 0=(m +M )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v 02=mg R 3+12(m +M )v 2,联立解得m ∶M =2∶1,故选C.6.如图所示,光滑弧形滑块P 锁定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弧形底端切线水平,小球Q (视为质点)的质量为滑块P 质量的一半,小球Q 从滑块P 顶端由静止释放,Q 离开P 时的动能为E k1.现解除锁定,仍让Q 从滑块P 顶端由静止释放,Q 离开P 时的动能为E k2,E k1和E k2的比值为( )A.12B.34C.32D.43答案 C解析 设滑块P 的质量为2m ,则Q 的质量为m ,弧形滑块顶端与底端的竖直距离为h ;P 锁定时,Q 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E k1;P 解除锁定,Q 下滑过程中,P 、Q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Q-2m v P =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12m v Q 2+12×2m v P 2,Q 离开P 时的动能E k2=12m v Q 2,联立解得E k1E k2=32,故C 正确.7.(多选)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物体A 以速度v 0向右运动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现让弹簧一端连接另一质量为m 的物体B (如图乙所示),物体A 以2v 0的速度向右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仍为x ,则( )A .A 物体的质量为3mB .A 物体的质量为2mC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32m v 02 D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m v 02答案 AC解析 对题图甲,设物体A 的质量为M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弹簧压缩量为x 时弹性势能E p =12M v 02;对题图乙,物体A 以2v 0的速度向右压缩弹簧,A 、B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弹簧达到最大压缩量时,A 、B 二者速度相同,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2v 0=(M +m )v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E p =12M ·(2v 0)2-12(M +m )v 2,联立解得M =3m ,E p =32m v 02,选项A 、C 正确,B 、D 错误.8.(多选)(2023·江西吉安市高三模拟)如图所示,质量m =2 kg 的物块A 以初速度v 0=2 m/s 滑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 ,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 =1 s ,物块A 、长木板B 达到共同速度v =1 m/s 之后又开始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由此可求出( )A .长木板B 的质量为2 kgB .物块A 与长木板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 .长木板B 的长度至少为2 mD .物块A 与长木板B 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 J答案 ABD解析 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最后一起做匀速运动,共同速度v =1 m/s ,取向右为正方向,设B 的质量为M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M )v ,解得M =2 kg ,故A正确;木板B 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B =Δv Δt=1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 有μmg =Ma B ,解得μ=0.1,故B 正确;前1 s 内B 的位移x B =0+v 2·t =0+12×1 m =0.5 m ,A 的位移x A =2+12×1 m =1.5 m ,所以木板B 的最小长度L =x A -x B =1 m ,故C 错误;A 、B 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 =12m v 02-12(m +M )v 2=2 J ,故D 正确. 9.(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M =8.0 kg 的长木板B 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个质量m =2.0 kg 的小木块 A .给A 和B 大小均为5.0 m/s 、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A 始终没有滑离B 板,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在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木块A 的速度减为零时,长木板B 的速度大小为3.75 m/sB .小木块A 的速度方向一直向左,不可能为零C .小木块A 与长木板B 共速时速度大小为3 m/sD .长木板的长度可能为10 m答案 ACD解析木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于初速度大小均为v0=5.0 m/s,所以木板的动量大于小木块的动量,系统合动量方向向右,所以木块A先向左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最后木块与木板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当木块A的速度减为零时,有M v0-m v0=M v B,代入数据解得v B=3.75 m/s,故A正确,B错误;最终木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v0-m v0=(M+m)v,代入数据解得v=3 m/s,故C正确;最终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对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12+12m v02-12(M+m)v2=μmgx,代入数据解得x=8 m,木板的最2M v0小长度为8 m,则长度可能为10 m,故D正确.10.如图所示,一质量m1=0.45 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车顶右端放一质量m2=0.5 kg的小物块,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小物块与小车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有一质量m0=0.05 kg的子弹以v0=100 m/s的水平速度射中小车左端,并留在小车中,子弹与小车相互作用时间很短.g取10 m/s2,求:(1)子弹刚射入小车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1;(2)要使小物块不脱离小车,小车的长度至少为多少.答案(1)10 m/s(2)5 m解析(1)子弹射入小车的过程中,子弹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0v0=(m0+m1)v1,代入数据解得v1=10 m/s.(2)子弹、小车、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当小物块与小车共速时,共同速度为v2,两者相对位移大小为L,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m0+m1)v1=(m0+m1+m2)v2,μm2gL =12-12(m0+m1+m2)v22,联立解得L=5 m,故要使小物块不脱离小车,小车的长2(m0+m1)v1度至少为5 m.11.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块B上,另一端与滑块C接触但未连接,B、C 与弹簧整体静止放在离地面高为H=5 m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现有一滑块A从光滑曲面上离桌面高h=1.8 m处由静止开始滑下,与滑块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压缩弹簧推动滑块C向前运动,经过一段时间,滑块C 脱离弹簧,继续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一段距离后从桌面边缘飞出.已知m A =1 kg ,m B =2 kg ,m C =3 kg ,滑块A 、B 、C 均可看作质点,取g =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求:(1)滑块A 与滑块B 碰撞结束瞬间的速度大小;(2)被压缩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3)滑块C 落地点与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答案 (1)2 m/s (2)3 J (3)2 m解析 (1)滑块A 从光滑曲面上高h 处由静止开始滑下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其滑到水平桌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A gh =12m A v 12,解得v 1=6 m/s 滑块A 与B 碰撞的过程,A 、B 系统的动量守恒,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碰撞结束瞬间具有共同速度,设为v 2,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1=(m A +m B )v 2,代入数据解得v 2=13v 1=2 m/s (2)滑块A 、B 发生碰撞后与滑块C 一起压缩弹簧,压缩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滑块A 、B 、C 速度相同,设为v 3,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1=(m A +m B +m C )v 3,解得v 3=16v 1=1 m/s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p =12(m A +m B )v 22-12(m A +m B +m C )v 32 代入数据解得E p =3 J(3)被压缩弹簧再次恢复自然长度时,滑块C 脱离弹簧,设此时滑块A 、B 的速度为v 4,滑块C 的速度为v 5,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A +m B )v 2=(m A +m B )v 4+m C v 512(m A +m B )v 22=12(m A +m B )v 42+12m C v 52 联立解得v 4=0,v 5=2 m/s滑块C 从桌面边缘飞出后做平抛运动x =v 5t ,H =12gt 2 联立解得x =2 m.。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第2讲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目标要求 1.理解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2.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基本问题.3.会用动量守恒观点分析爆炸、反冲运动和人船模型.4.理解碰撞的种类及其遵循的规律.考点一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基本应用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表达式(1)p=p′或m1v1+m2v2=m1v1′+m2v2′.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2)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大反向.1.只要系统所受合外力做功为0,系统动量就守恒.(×)2.系统的动量不变是指系统的动量大小和方向都不变.(√)3.若物体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则机械能一定守恒.(×)4.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一定是矢量式,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且其中的速度必须相对同一个参考系.(√)1.适用条件(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2)近似守恒: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2.动量守恒定律的五个特性矢量性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矢量方程,解题应选取统一的正方向相对性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一般是相对于地面)同时性动量是一个瞬时量,表达式中的p1、p2、…应是系统中各物体在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动量,p1′、p2′、…应是系统中各物体在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动量系统性研究的对象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普适性动量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组成的系统,还适用于接近光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考向1系统动量守恒的判断例1(2021·全国乙卷·14)如图,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小车,一轻弹簧的一端与车厢的挡板相连,另一端与滑块相连,滑块与车厢的水平底板间有摩擦.用力向右推动车厢使弹簧压缩,撤去推力时滑块在车厢底板上有相对滑动.在地面参考系(可视为惯性系)中,从撤去推力开始,小车、弹簧和滑块组成的系统()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答案 B解析因为滑块与车厢水平底板间有摩擦,且撤去推力后滑块在车厢底板上有相对滑动,即摩擦力做功,而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对小车、弹簧和滑块组成的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可知撤去推力后该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故选B.考向2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应用例2(2023·浙江温州市模拟)如图所示,光滑平面上有一辆质量为2m的小车,车上左右两端分别站着甲、乙两人,他们的质量都是m,开始两个人和车一起以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某一时刻,站在车右端的乙先以相对地面向右的速度v跳离小车,然后站在车左端的甲以相对于地面向左的速度v跳离小车.两人都离开小车后,小车的速度将是()A.v0B.2v0C.大于v0,小于2v0D.大于2v0答案 B解析两人和车所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初动量为4m v0,方向向右.当甲、乙两人先后以相对地面相等的速度向两个方向跳离时,甲、乙两人的动量和为零,则有4m v0=2m v车,可得v车=2v0,选项B正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考向3动量守恒定律的临界问题例3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匀速相向行驶,速度大小均为v0=6 m/s,甲车上有质量为m=1 kg的小球若干个,甲和他的小车及小车上小球的总质量为M1=50 kg,乙和他的小车的总质量为M2=30 kg.为避免相撞,甲不断地将小球以相对地面为v′=16.5 m/s的水平速度抛向乙,且被乙接住,假如某一次甲将小球抛出且被乙接住后,刚好可保证两车不相撞.则甲总共抛出的小球个数是()A.12 B.13 C.14 D.15答案 D解析规定甲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两车刚好不相撞,则两车速度相等,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0-M2v0=(M1+M2)v,解得v=1.5 m/s,对甲、小车及从甲车上抛出的小球,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0=(M1-n·m)v+n·m v′,解得n=15,D正确.考点二爆炸、反冲运动和人船模型1.爆炸现象的三个规律动量守恒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受到的外力,所以在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动能增加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增加位置不变爆炸的时间极短,因而作用过程中物体产生的位移很小,可以认为爆炸后各部分仍然从爆炸前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2.反冲运动的三点说明作用原理反冲运动是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动量守恒反冲运动中系统不受外力或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反冲运动遵循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增加反冲运动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系统的总机械能增加1.发射炮弹,炮身后退;园林喷灌装置一边喷水一边旋转均属于反冲现象.(√)2.爆炸过程中机械能增加,反冲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考向1爆炸问题例4(2021·浙江1月选考·12)在爆炸实验基地有一发射塔,发射塔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安装有声音记录仪.爆炸物自发射塔竖直向上发射,上升到空中最高点时炸裂成质量之比为2∶1、初速度均沿水平方向的两个碎块.遥控器引爆瞬间开始计时,在5 s末和6 s末先后记录到从空气中传来的碎块撞击地面的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碎块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2B.爆炸物的爆炸点离地面高度为80 mC.爆炸后的质量大的碎块的初速度为68 m/sD.爆炸后两碎块落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40 m答案 B解析设碎块落地的时间为t,质量大的碎块水平初速度为v,则由动量守恒定律知质量小的碎块水平初速度为2v,爆炸后的碎块做平抛运动,下落的高度相同,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由水平方向x=v0t知落地水平位移之比为1∶2,碎块位移s=x2+y2,可见两碎块的位移大小之比不是1∶2,故A项错误;据题意知,v t=(5-t)×340 (m/s),又2v t=(6-t)×340 (m/s),联立解得t =4 s ,v =85 m/s ,故爆炸点离地面高度为h =12gt 2=80 m ,故B 项正确,C 项错误;两碎块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Δx =3v t =1 020 m ,故D 项错误.考向2 反冲运动例5 (2023·河南省模拟)发射导弹过程可以简化为:将静止的质量为M (含燃料)的导弹点火升空,在极短时间内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 0竖直向下喷出质量为m 的炽热气体,忽略喷气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喷气结束时导弹获得的速度大小是( ) A.mMv 0 B.M m v 0 C.M M -m v 0 D.m M -m v 0答案 D解析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m )v ,导弹获得的速度v =mM -m v 0,故选D.考向3 人船模型1.模型图示2.模型特点(1)两物体满足动量守恒定律:m v 人-M v 船=0 (2)两物体的位移大小满足:m x 人t -M x 船t =0,x 人+x 船=L ,得x 人=M M +m L ,x 船=mM +m L3.运动特点(1)人动则船动,人静则船静,人快船快,人慢船慢,人左船右;(2)人船位移比等于它们质量的反比;人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比等于它们质量的反比,即x 人x 船=v 人v 船=M m. 例6 (多选)如图所示,绳长为l ,小球质量为m ,小车质量为M ,将小球向右拉至水平后放手,则(水平面光滑)( )A .系统的总动量守恒B .水平方向任意时刻小球与小车的动量等大反向或都为零C .小球不能向左摆到原高度D .小车向右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mlM +m答案 BD解析 系统只是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为零,竖直方向的合力不为零,故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而总动量不守恒,A 错误,B 正确;根据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及机械能守恒得,小球仍能向左摆到原高度,C 错误;小球相对于小车的最大位移为2l ,根据“人船模型”,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小球水平方向的平均速度为v m ,小车水平方向的平均速度为v M ,m v m -M v M =0,两边同时乘以运动时间t ,m v m t -M v M t =0,即mx m =Mx M ,又x m +x M =2l ,解得小车向右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mlM +m,D 正确.考点三 碰撞问题1.碰撞碰撞是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 2.特点在碰撞现象中,一般都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可认为相互碰撞的系统动量守恒. 3.分类动量是否守恒机械能是否守恒弹性碰撞 守恒 守恒 非弹性碰撞守恒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守恒 损失最大1.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 )2.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球相向运动,碰撞后均变为静止,则两球碰撞前的动量大小一定相同.( √ )3.两球发生非弹性碰撞时,既不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也不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 )1.弹性碰撞的重要结论以质量为m 1、速度为v 1的小球与质量为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碰撞为例,则有 m 1v 1=m 1v 1′+m 2v 2′ 12m 1v 12=12m 1v 1′2+12m 2v 2′2 联立解得: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m 1+m 2v 1讨论:①若m 1=m 2,则v 1′=0,v 2′=v 1(速度交换);②若m 1>m 2,则v 1′>0,v 2′>0(碰后两小球沿同一方向运动);当m 1≫m 2时,v 1′≈v 1,v 2′≈2v 1;③若m 1<m 2,则v 1′<0,v 2′>0(碰后两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当m 1≪m 2时,v 1′≈-v 1,v 2′≈0.2.静止物体被撞后的速度范围物体A 与静止的物体B 发生碰撞,当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损失的机械能最多,物体B 的速度最小,v B =m A m A +m B v 0,当发生弹性碰撞时,物体B 速度最大,v B =2m Am A +m B v 0.则碰后物体B的速度范围为:m A m A +m B v 0≤v B ≤2m Am A +m B v 0.考向1 碰撞的可能性例7 A 、B 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 A =1 kg ,m B =2 kg ,v A =6 m/s ,v B =2 m/s ,当A 追上B 并发生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的可能值是( ) A .v A ′=5 m/s ,v B ′=2.5 m/s B .v A ′=2 m/s ,v B ′=4 m/sC.v A′=-4 m/s,v B′=7 m/sD.v A′=7 m/s,v B′=1.5 m/s答案 B解析虽然题给四个选项均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但A、D两项中,碰后A的速度v A′大于B 的速度v B′,不符合实际,即A、D项错误;C项中,两球碰后的总动能E k后=122m A v A′+12=57 J,大于碰前的总动能E k前=12m A v A2+12m B v B2=22 J,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2m B v B′所以C项错误;而B项既符合实际情况,也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所以B项正确.碰撞问题遵守的三条原则(1)动量守恒:p1+p2=p1′+p2′.(2)动能不增加:E k1+E k2≥E k1′+E k2′.(3)速度要符合实际情况①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若要发生碰撞,则应有v后>v前,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若碰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前′≥v后′.②碰前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至少有一个改变.考向2弹性碰撞例8(2023·浙江省杭州二中月考)如图所示,B、C、D、E、F五个小球并排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C、D、E四个球质量相等,而F球质量小于B球质量,A球质量等于F球质量.A球以速度v0向B球运动,所发生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则碰撞之后()A.3个小球静止,3个小球运动B.4个小球静止,2个小球运动C.5个小球静止,1个小球运动D.6个小球都运动答案 A解析A、B质量不等,m A<m B,A、B相碰后,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B、C、D、E质量相等,弹性碰撞后,不断交换速度,最终E有向右的速度,B、C、D静止;E、F质量不等,m E >m F ,则碰后E 、F 都向右运动,所以B 、C 、D 静止,A 向左运动,E 、F 向右运动,故A 正确.考向3 非弹性碰撞例9 (2023·浙江嘉兴市模拟)如图所示,小球A 和小球B 质量相同,小球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小球A 从高为h 处由静止摆下,到达最低点恰好与B 相撞,并粘合在一起继续摆动,若不计空气阻力,两球均可视为质点,则它们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A .h B.12h C.14h D.18h答案 C解析 小球A 由释放到摆到最低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A gh =12m A v 12,则v 1=2gh .A 、B 的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则m A v 1=(m A +m B )v 2,又m A =m B ,得v 2=2gh 2,对A 、B 粘在一起共同上摆的过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A +m B )v 22=(m A +m B )gh ′,则h ′=h4,故C 正确. 课时精练1.北京冬奥会2 000米短道速滑接力赛上,“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完成“交接棒”.忽略地面的摩擦力,在这个过程中( )A .两运动员的总动量守恒B.甲、乙运动员的动量变化量相同C.两运动员的总机械能守恒D.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答案 A解析两运动员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矢量和为0,系统动量守恒,A正确;系统动量守恒,两运动员的动量变化量等大反向,变化量不相同,B错误;在光滑冰面上“交接棒”时,后方运动员用力推前方运动员,导致机械能增加,C错误;在乙推甲的过程中,消耗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系统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甲的动能增加量不等于乙的动能减小量,D错误.2.如图所示,小木块m与长木板M之间光滑,M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M的左端,右端与m连接,开始时m和M都静止,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同时对m、M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F2,两物体开始运动后,对m、M、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整个过程中弹簧不超过其弹性限度)()A.整个运动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B.整个运动过程中,当木块速度为零时,系统机械能一定最大C.M、m分别向左、右运行过程中,均一直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D.M、m分别向左、右运行过程中,当弹簧弹力与F1、F2的大小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大答案 D解析由于F1与F2等大反向,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由于水平恒力F1、F2对系统做功代数和不为零,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从开始到弹簧伸长到最长的过程,F1与F2分别对m、M做正功,弹簧伸长最长时,m、M的速度为零,之后弹簧收缩,F1与F2分别对m、M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减小,因此,当弹簧有最大伸长量时,m、M的速度为零,系统机械能最大;当弹簧收缩到最短时,m、M的速度为零,系统机械能最小,故B错误;在水平方向上,M、m受到水平恒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水平恒力先大于弹力,后小于弹力,随着弹力增大,两个物体的合力先逐渐减小,后反向增大,则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则M、m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拉力F1、F2的大小相等时,m、M的速度最大,系统动能最大,故C错误,D正确.3.如图所示,气球下面有一根长绳,一个质量为m 1=50 kg 的人抓在气球下方,气球和长绳的总质量为m 2=20 kg ,长绳的下端刚好和水平面接触,当静止时人离地面的高度为h =5 m .如果这个人开始沿绳向下滑,当滑到绳下端时,他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可以把人看成质点)( )A .5 mB .3.6 mC .2.6 mD .8 m答案 B解析 当人滑到下端时,设人相对地面下滑的位移大小为h 1,气球相对地面上升的位移大小为h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h 1t =m 2h 2t,且h 1+h 2=h ,解得h 2≈3.6 m ,所以他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6 m ,故选项B 正确.4.(多选)(2023·浙江丽水市模拟)质量为M 的物块以速度v 运动,与质量为m 的静止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之比M m可能为( ) A .2 B .3 C .4 D .5答案 AB解析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设碰撞后两者的动量都为p ,则总动量为2p ,根据动量和动能的关系有:p 2=2mE k ,根据能量的关系,由于动能不增加,则有:4p 22M ≥p 22m +p 22M ,解得M m≤3,故A 、B 正确,C 、D 错误. 5.冰壶运动深受观众喜爱,在某次投掷中,冰壶甲运动一段时间后与静止的冰壶乙发生正碰,如图所示.若两冰壶质量相等,则碰后两冰壶最终停止的位置,可能是选项图中的哪幅图( )答案 B解析 两冰壶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两冰壶发生正碰,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撞前后系统动量不变,两冰壶的动量方向即速度方向,不会偏离甲原来的方向,可知,A 图情况是不可能的,故A 错误;如果两冰壶发生弹性碰撞,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两冰壶质量相等,碰撞后两冰壶交换速度,甲静止,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碰后乙做减速运动,最后停止,最终两冰壶的位置可能如选项B 所示,故B 正确;两冰壶碰撞后,乙在前,甲在后,选项C 所示是不可能的,故C 错误;碰撞过程机械能不可能增大,两冰壶质量相等,碰撞后甲的速度不可能大于乙的速度,碰撞后甲的位移不可能大于乙的位移,故D 错误.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它们排成一条直线,小球2、3静止,并靠在一起,球1以速度v 0撞向它们,设碰撞过程中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A .v 1=v 2=v 3=33v 0B .v 1=0,v 2=v 3=22v 0 C .v 1=0,v 2=v 3=12v 0 D .v 1=v 2=0,v 3=v 0答案 D解析 由题设条件,三球在碰撞过程中总动量和总动能守恒.设三球质量均为m ,则碰撞前系统总动量为m v 0,总动能为12m v 02.选项A 、B 中的数据都违反了动量守恒定律,故不可能.对选项C ,碰后总动量为m v 0,但总动能为14m v 02,这显然违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故不可能.对选项D ,既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也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故选D.7.(2023·北京市第五中学检测)A 、B 物块沿光滑水平面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为两物块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像,其中a 、b 分别为A 、B 两物块碰前的位移-时间图像,c 为碰撞后两物块共同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若A 物块质量m =2 kg ,则由图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碰撞前后A 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4 kg·m/sB .B 物块的质量为0.75 kgC .碰撞过程A 对B 所施冲量大小为4 N·sD .碰撞过程A 、B 两物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10 J答案 B解析 以A 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图像可知碰撞前A 的速度为v A =10-42m/s =3 m/s ,碰撞后A 、B 的共同速度为v AB =4-22m/s =1 m/s ,则碰撞前A 的动量为m v A =2×3 kg·m/s =6 kg·m/s ,碰撞后A 的动量为m v AB =2 kg·m/s ,碰撞前后A 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4 kg·m/s ,A 正确,不符合题意;碰撞前B 的速度为v B =-42m/s =-2 m/s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A +m B v B =(m +m B )v AB ,解得m B =43 kg ,B 错误,符合题意;由动量定理得I =m B v AB -m B v B =43×1 kg·m/s -43×(-2) kg·m/s =4 N·s ,即碰撞过程A 对B 所施冲量大小为4 N·s ,C 正确,不符合题意;碰撞过程A 、B 两物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ΔE k =12m v A 2+12m B v B 2-12(m +m B )v AB 2=12×2×32 J +12×43×(-2)2 J -12×(2+43)×12 J =10 J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8.(2023·浙江宁波市月考)“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是喜庆心情的流露.有一个质量为3m 的爆竹从地面斜向上抛出,上升h 后到达最高点,此时速度大小为v 0、方向水平向东,在最高点爆炸成质量不等的两块,其中一块质量为2m ,速度大小为v ,方向水平向东;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爆竹在最高点爆炸过程中,整体的动量守恒B .质量为m 的一块,其速度为3v 0-2vC .质量为m 的一块,其速度为2v -3v 0D.质量为m的一块,在落地过程中重力冲量的大小为mg 2hg,方向水平向西答案 B解析爆竹在最高点爆炸过程中,整体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故A错误;规定向东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得3m v0=2m v+m v′,解得质量为m的一块的速度v′=3v0-2v,故B正确,C错误;质量为m的一块爆炸后,做平抛运动,由h=12gt2,得运动的时间t=2hg ,则在落地过程中重力冲量的大小为mg2hg,方向竖直向下,故D错误.9.在发射地球卫星时需要运载火箭多次点火,以提高最终的发射速度.某次地球近地卫星发射的过程中,火箭喷气发动机每次喷出质量为m=800 g的气体,气体离开发动机时的对地速度v=1 000 m/s,假设火箭(含燃料在内)的总质量为M=600 kg,发动机每秒喷气20次,忽略地球引力的影响,则()A.第三次气体喷出后火箭的速度大小约为4 m/sB.地球卫星要能成功发射,速度大小至少达到11.2 km/sC.要使火箭能成功发射至少要喷气500次D.要使火箭能成功发射至少要持续喷气17 s答案 A解析设喷出三次气体后火箭的速度为v3,以火箭和喷出的三次气体为研究对象,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3m)v3-3m v=0,解得:v3≈4 m/s,故A正确;地球卫星要能成功发射,喷气n次后至少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即:v n=7.9 km/s,故B错误;以火箭和喷出的n次气体为研究对象,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nm)v n -nm v=0,代入数据解得:n≈666,故C错误;至少持续喷气时间为:t=n20=33.3 s,故D 错误.10.(2023·浙江绍兴市调研)如图为“子母球”表演的示意图,弹性小球A和B叠放在一起,从距地面高度为h处自由落下,h远大于两小球直径,小球B的质量是A质量的3倍,假设所有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且都发生在下落的竖直方向上,不考虑空气阻力.则()A.下落过程中两个小球之间有相互挤压B.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B的速度不为零C.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A弹起的最大高度是2hD.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A弹起的最大高度是4h答案 D解析不考虑空气阻力,下落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两个小球之间没有力的作用,A错误;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2=2gh,解得小球B触地时两球速度相同,为v=2gh,小球B碰撞地之后,速度瞬间反向,大小相等,选小球A与小球B碰撞过程为研究过程,碰撞前后动量守恒,设碰后小球A、小球B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选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B v-m A v=m A v1+m B v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12m A v12+12m B v22,解得v2=0,v1=2v,B错误;碰后小球A 2(m A+m B)v弹起的最大高度H=(2v)2=4h,C错误,D正确.2g11.(多选)(2023·浙江宁波市高三检测)如图所示,某超市两辆相同的购物车质量均为m,相距L沿直线排列,静置于水平地面上.为节省收纳空间,工人猛推一下第一辆车并立即松手,第一辆车运动距离L后与第二辆车相碰并相互嵌套结为一体,两辆车一起运动了L距离后恰好停靠在墙边.若购物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恒为车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为g,则()A.两购物车在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之和为2kmgLB.两购物车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为gLC.两购物车碰撞时的能量损失为2kmgLD.工人给第一辆购物车的水平冲量大小为m10kgL答案CD解析由题意可知,两购物车在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之和为W克f=kmgL+2kmgL=3kmgL ,A 错误;工人猛推一下第一辆车并立即松手,设此时第一辆车的速度为v 0,运动L距离后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可得-kmgL =12m v 12-12m v 02,得v 1=v 02-2kgL ,设与第二辆车碰后瞬间的共同速度为v ,取第一辆车的初速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v 1=2m v ,得v =12v 1,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3kmgL +ΔE =12m v 02,两购物车在碰撞中系统减少的能量ΔE =12m v 12-12×2m v 2=12m v 12-12×2m (12v 1)2=14m v 12=14m (v 02-2kgL ),联立解得v 0=10kgL ,ΔE =2kmgL ,v =12v 1=12v 02-2kgL =2kgL ,B 错误,C 正确;由动量定理可知,工人给第一辆购物车的水平冲量大小为I =m v 0-0=m 10kgL ,D 正确.12.(2023·浙江台州市模拟)如图所示,光滑导轨的末端放有一个质量为m 1=1 kg 的小球A ,导轨的末端与竖直墙上的O 点等高,导轨末端到竖直墙壁的水平距离为d =0.3 m .一个质量为m 2的小球B 沿导轨从距导轨末端高h =0.2 m 处由静止释放,在末端与小球A 碰撞后,两球直接从轨道末端飞出,A 、B 两球分别击中竖直墙壁上的P 、Q 两点.已知P 到O 的距离h 1=0.05 m ,Q 到O 的距离h 2=0.45 m ,小球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1)求A 、B 两球从轨道末端飞出时的速度大小v 1、v 2;(2)求小球B 的质量m 2,并通过计算分析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3)在A 、B 发生弹性碰撞的条件下,能否选择一个合适的小球B ,质量为m 2,使得两球碰后即以共同速度做抛体运动?如果能,求出m 2;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小球在空中做平抛运动,有d =v 1t 1,h 1=12gt 12,d =v 2t 2,h 2=12gt 22, 解得v 1=3 m/s ,v 2=1 m/s(2)设B 运动到轨道末端的速度为v 0,由机械能守恒得m 2gh =12m 2v 02, 解得v 0=2 m/s在A、B碰撞前后,两球的动量守恒,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有m2v0=m2v2+m1v1,解得m2=3 kg碰前总动能E k=12m2v02=6 J,碰后两球总动能E k′=12m2v22+12m1v12=6 J即该碰撞为弹性碰撞.(3)不能.假设此情形下的m2存在,则由动量守恒得m2v0=(m1+m2)v求得v=m2v0m1+m2碰前总动能E k=12m2v02,碰后两球总动能E k′=12(m1+m2)v2=m22v022(m1+m2)<E k这说明碰撞前后有能量损失,与题设矛盾,故这样的m2不存在.13.(多选)(2020·全国卷Ⅱ·21)水平冰面上有一固定的竖直挡板,一滑冰运动员面对挡板静止在冰面上,他把一质量为4.0 kg的静止物块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沿与挡板垂直的方向推向挡板,运动员获得退行速度;物块与挡板弹性碰撞,速度反向,追上运动员时,运动员又把物块推向挡板,使其再一次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与挡板弹性碰撞.总共经过8次这样推物块后,运动员退行速度的大小大于5.0 m/s,反弹的物块不能再追上运动员.不计冰面的摩擦力,该运动员的质量可能为()A.48 kg B.53 kg C.58 kg D.63 kg答案BC解析设运动员的质量为M,第一次推物块后,运动员速度大小为v1,第二次推物块后,运动员速度大小为v2……第八次推物块后,运动员速度大小为v8,第一次推物块后,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 v1=m v0;第二次推物块后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v2-v1)=m[v0-(-v0)]=2m v0,……,第n次推物块后,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v n-v n-1)=2m v0,各式相加可得v n=(2n-1)m v0M,则v7=260 kg·m/sM,v8=300 kg·m/sM.由题意知,v7<5 m/s,则M>52 kg,又知v8>5 m/s,则M<60 kg,故选B、C.。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全文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全文
√A.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其最大加速度一定大于
重力加速度g B.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小球的重力势能和弹簧的
如图所示,设小环下降的高度为 h,大圆环的半径为 R,小环到 P 点的距离为 L,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12mv2,由几何关系可得 h=Lsin θ,sin θ=2LR, 联立可得 h=2LR2 ,则 v=L Rg,故 C 正确,A、B、 D 错误.
例5 (2021·浙江1月选考·20改编)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由倾角α=60°的 斜面轨道AB、半径均为R的半圆形细圆管轨道BCDE和 圆16 周细圆管轨道 EFG构成一游戏装置固定于地面,B、E两处轨道平滑连接,轨道所在平 面与竖直墙面垂直.轨道出口处G和圆心O2的连线,以及O2、E、O1和B等 四点连成的直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均为θ=30°,G点与竖直墙面的距
考向4 含弹簧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
例9 (多选)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个带有孔 的小球,小球套在固定的竖直光滑杆上,小球位于图中的A点时,弹簧处于原 长,现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向下运动,经过与A点关于B点对称的C 点后,小球能运动到最低点D点,OB垂直于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3 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目标 1.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单个物体或系统的机械能 要求 守恒问题.
内容索引
考点一 机械能守恒的判断 考点二 单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 考点三 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
机械能守恒的判断
梳理 必备知识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1)重力做功的特点 ①重力做功与 路径 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 高度差 有关. ②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 机械能 的变化. (2)重力势能 ①表达式:Ep= mgh . ②重力势能的特点 重力势能是物体和 地球 所共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 取 有关 ,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 无关 .

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六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训练题+学

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六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训练题+学

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六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训练题+学生用书)(3份)(共33张PPT)实验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素养目标】1.熟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2.会验证创新实验的机械能守恒.必备知识·自主落实关键能力·精准突破必备知识·自主落实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1.数据处理(1)方案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点计算:验证ghn=.(2)方案二:任取较远两点A、B:验证ghAB=.(3)方案三:图像法,描绘出v2 -h图线.2.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减少摩擦阻力.(2)重物密度要大: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物体.(3)一先一后: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n=,不能用vn =或vn=gt来计算.(5)减小测量误差: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0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6)误差来源: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k=必定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n,改进办法是调整器材的安装,尽可能地减小阻力.关键能力·精准突破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 某实验小组“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中测出重物自由下落的高度h及对应的瞬时速度v,计算出重物减小的重力势能mgh和增加的动能mv2,然后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或近似相等,即可验证重物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完成下列问题:(1)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重物最好选择密度较小的木块B.重物的质量可以不测量C.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D.可以利用公式v=来求解瞬时速度BC解析:重物最好选择密度较大的铁块,受到的阻力影响较小,A错误;本题是用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验证的方程是mgh=mv2,因为我们是比较mgh与mv2的大小关系,故m可约去,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B正确;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C正确;不能利用公式v=来求解瞬时速度,否则体现不了实验验证,而变成了理论推导,D错误.(2)如图乙是该实验小组打出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纸带上的O点是起始点,选取纸带上连续的点A、B、C、D、E、F作为计数点,并测出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依次为27.94 cm、32.78 cm、38.02 cm、43.65 cm、49.66 cm、56.07 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 的交流电,重物的质量为0.5 kg,则从计时器打下点O到打下点D的过程中,重物减小的重力势能ΔEp=________ J;重物增加的动能ΔEk =________ J,两者不完全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142.12阻力做负功解析:重力势能减小量ΔEp=mgh=0.5×9.8×0.436 5 J≈2.14 J.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vD==m/s=2.91 m/s,EkD==×0.5×(2.91)2 J≈2.12 J,动能增加量ΔEk=EkD-0=2.12 J.由于存在阻力作用,所以减小的重力势能大于动能的增加量.(3)实验小组的同学正确计算出了图乙中打下计数点A、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v,以各计数点到A点的距离h为横轴,v2为纵轴作出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作出的图线,能粗略验证自由下落的重物机械能守恒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根据表达式mgh=mv2,则有v2=2gh;当图像的斜率为重力加速度的2倍时,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而图像的斜率k=m·s-2=19.52 m·s-2,则g=9.76 m/s2,因此能粗略验证自由下落的重物机械能守恒.针对训练1.[2023·广东惠州模拟]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两实验小组分别采用了如图甲、图乙所示的装置,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设重力加速度为g.(1)在图甲中,下落重物应选择密度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重物;在图乙中,两个重物的质量关系是m1____m2(选填“>”“=”或“天平0.780甲解析:(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中下落重物均应选择密度大的重物,用图乙的方案验证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时,m1向下运动,m2向上运动,所以m1>m2.(2)采用图乙的方案验证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可以通过验证系统动能的增加量和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否相等实现,本实验中动能的增加量为ΔEk=(m1+m2)v2,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p=(m1-m2)gh,由此可知需要测量两个重物的质量,所以实验器材还需要天平.(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C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大小vC==m/s=0.780 m/s. (4)图甲的方案更合理,因为在图乙方案中还受到细线与滑轮之间阻力的影响.考点二探索创新实验考向1实验器材的创新例2 [2022·河北卷]某实验小组利用铁架台、弹簧、钩码、打点计时器、刻度尺等器材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钩码的质量为m.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kx2,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在弹性限度内将钩码缓慢下拉至某一位置,测得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从静止释放钩码,弹簧收缩,得到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钩码加速上升阶段的部分纸带如图2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认为释放钩码的同时打出A点).从打出A点到打出F点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钩码的动能增加量为________________,钩码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________.mgh4解析:(1)从打出A点到打出F点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量为ΔEp 弹=k(L-L0)2-k(L-L0-h5)2整理有ΔEp弹=打出F点时速度v=,打出F点时钩码动能Ek=mv2=m()2=,由于从静止释放钩码,所以钩码动能增加量ΔEk=;(2)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弹簧弹性势能减少量、钩码的机械能增加量分别与钩码上升高度h的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随着h增加,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逐渐变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钩码和纸带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大,导致空气阻力逐渐增大,以至于空气阻力做的功也逐渐增大解析:钩码机械能的增加量,即钩码动能和重力势能增加量的总和,若无阻力做功则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钩码机械能的增加量.现在随着h增加,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逐渐变大,而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即阻力做的功,则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钩码和纸带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大,导致空气阻力逐渐增大,以至于空气阻力做的功也逐渐增大.考向2实验目的的创新例3 [2022·广东卷]某实验小组为测量小球从某一高度释放,与某种橡胶材料碰撞导致的机械能损失,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实验过程如下:(1)让小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与水平放置的橡胶材料碰撞后竖直反弹.调节光电门位置,使小球从光电门正上方释放后,在下落和反弹过程中均可通过光电门.(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b)所示,小球直径d=________ mm.(3)测量时,应________(选填“A”或“B”,其中A为“先释放小球,后接通数字计时器”,B为“先接通数字计时器,后释放小球”).记录小球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1和t2.(4)计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可得小球与橡胶材料碰撞导致的机械能损失ΔE=__________(用字母m、d、t1和t2表示).(5)若适当调高光电门的高度,将会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因空气阻力引起的测量误差.7.885B()增大解析:(2)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可知,小球直径d=7.5 mm+0.385 mm=7.885 mm.(3)由于小球自由落体运动时间很短,所以测量时,应该先接通数字计时器,后释放小球.(4)小球第1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1=,第2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2=,小球与橡胶材料碰撞导致的机械能损失ΔE==()(5)若适当调高光电门高度,将会增大因空气阻力引起的测量误差.针对训练2.[2022·湖北卷]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拉力传感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一根轻绳一端连接固定的拉力传感器,另一端连接小钢球,如图甲所示.拉起小钢球至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小钢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记录钢球摆动过程中拉力传感器示数的最大值Tmax和最小值Tmin.改变小钢球的初始释放位置,重复上述过程.根据测量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的Tmax-Tmin图像是一条直线,如图乙所示.(1)若小钢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图乙中直线斜率的理论值为________.(2)由图乙得:直线的斜率为________,小钢球的重力为________N.(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3)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单选,填正确答案标号).A.小钢球摆动角度偏大B.小钢球初始释放位置不同C.小钢球摆动过程中有空气阻力-2-2.10.59C解析:(1)设初始位置时,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细线拉力最小值为Tmin=mg cos θ到最低点时细线拉力最大,则mgl(1-cos θ)=mv2Tmax-mg=m,联立可得Tmax=3mg-2Tmin即若小钢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图乙中直线斜率的理论值为-2.(2)由图乙得直线的斜率为k==-2.13mg=1.77,则小钢球的重力为mg=0.59.(3)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钢球摆动过程中有空气阻力,使得机械能减小,故选C.3.[2023·山东泰安模拟]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长为L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钢球,在悬点O固定一力传感器.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1)如图乙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出小钢球的直径D=________cm;(2)保持细绳绷直,将小钢球拉至偏离竖直方向的某位置,用工具测出该位置处的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由静止释放小钢球,读出小钢球第一次经过最低点Q时力传感器上拉力值Fm;(4)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Fm与cos θ的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已知量、测量量的符号表示)时,可验证小钢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0.697 0Fm=3mg-2mg cos θ解析:(1)由图乙螺旋测微器可知,小钢球直径为D=6.5 mm +47.0×0.01 mm=6.970 mm=0.697 0 cm.(4)小钢球从释放到最低点的过程,若机械能守恒,则有mg(L+)(1-cos θ)=mv2,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mg=,联立解得Fm =3mg-2mg cos θ.(5)多次从不同夹角θ处释放小钢球,得到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以cos θ为横轴,以Fm为纵轴,得到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如图丙所示;组别θ cos θ Fm1 0° 1.000 0.1372 20° 0.940 0.1503 30° 0.866 0.1714 40° 0.766 0.1995 50° 0.643 0.2306 60° 0.500 0.2697 70° 0.342 0.3378 80° 0.174 0.356(6)在绘制图线过程中发现第7组数据存在较大误差,则造成该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单选)A.小钢球下摆过程所受阻力过大B.小钢球释放时具有一定的初速度C.绳长L的测量值偏大B解析:该点较正常情况往上偏,说明小钢球到达最低点的速度偏大,若是阻力过大则小钢球到达最低点速度会偏小,此点应该往下偏,选项A错误;由步骤(4)的推导发现Fm与绳长无关,选项C错误;若是初速度不为零,会导致末速度偏大,该点往上偏,选项B正确.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五)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2023·全国冲刺卷]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倾角为θ的气垫导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连接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气垫导轨左端固定一原长为l0的弹簧,通过细线与带有遮光条的滑块相连.设计了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测出气垫导轨的倾角为θ、弹簧劲度系数k、弹簧原长l0、滑块质量m、遮光条宽度d、重力加速度g,按照图甲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B.将滑块拉至气垫导轨某一位置固定,要求从此位置释放滑块,可使小车运动到光电门时细线已经弯曲.测出此时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以及弹簧长度l;C.由静止释放滑块,滑块在拉力作用下运动,测出滑块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D.将滑块拉至不同的位置,重复B、C步骤多次,并记录每次对应实验数据.根据所测物理量可以得到每次实验中滑块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1)根据实验中测出的物理量,可得到滑块从静止释放运动到光电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量为________.(2)根据实验中测出的物理量也可得到滑块到达光电门时的动能,若“在弹性限度内,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形变量为Δx时弹性势能为Ep =k(Δx)2”的说法正确,不考虑空气阻力影响.要说明整个运动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需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3)若考虑到空气阻力影响,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小车重力势能减小量与弹簧弹性势能减小量总和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动能增量.2.[2023·北京十一中6月模拟]两位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1)小红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①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B.打点计时器、天平和刻度尺是实验中必须使用的仪器C.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要在同一竖直线上D.重物的密度大小不影响实验结果②在一次实验中,质量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乙所示.纸带相邻两个点之间时间间隔为0.02s,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物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J(保留2位有效数字);若这一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ΔEp,则应该有大小关系ΔEp________ΔEk(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采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前,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测出挡光条的宽度为d,并将滑块移到图示位置,测出挡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为l.释放滑块,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为t.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开始滑动,测量相应的l与t值,结果如下表所示:1 2 3 4 5l(m) 0.600 0.800 1.000 1.200 1.400t(ms) 8.22 7.17 6.44 5.85 5.431/t2(104s-2) 1.48 1.95 2.41 2.92 3.39①在图丁所示的l图像中添加未标注的数据点,并根据数据点画出l 关系图线;②小明同学进一步观察到l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于是就判断实验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若同意,说明理由,若不同意,请补充必要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轻杆两端固定两个大小相等但质量不相等的小球P、Q,杆的正上都有一光滑的水平转轴O,使杆能在竖直面内自由转动.O点正下方有一光电门,小球通过轨迹最低点时,球心恰好通过光电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_______cm.(2)PQ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P通过最低点时,与光电门连接的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为Δt,则小球P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v=________(用物理量符号表示).(3)小球P通过最低点时,测得两小球P、Q球心间距离为L,小球P 的质量是2m,Q的质量为m,则PQ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p=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为ΔEk.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总满足ΔEp________(选填“”)ΔEk,则可证得系统机械能守恒.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五)1.解析:(1)滑块从静止释放运动到光电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量ΔEp=mgh=mgxsinθ(2)要说明整个运动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需满足k(Δx)2+mgh =mv2即mgxsinθ+k(l-l0)2=m(3)若考虑到空气阻力影响,实验过程中会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小车重力势能减小量与弹簧弹性势能减小量总会大于小车获得的动能即大于小车动能增量.答案:(1)mgxsinθ(2)mg(xsinθ)+k(l-l0)2=m(3)大于2.解析:(1)①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故选项A正确;打点计时器、刻度尺是实验中必须使用的仪器,天平不需要,重力势能和动能表达式中都有质量,可约掉,故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不需要天平,故选项B错误;为减小摩擦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要在同一竖直线上,故选项C正确;为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重物的密度要大,体积要小,故选项D错误.②打下计数点B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vB==m/s=0.98m/s,重物动能的增加量为ΔEk=mv-0=0.48J,重力势能减小量为ΔEp=mghOB=1×9.8×5.01×10-2J=0.49J,故大小关系为ΔEp大于ΔEk.因为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做负功,使得机械能减小,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应大于动能的增加量.(2)①如图所示,用“×”号描点,为减小误差,用一条直线拟合这些点.②不同意.设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为M,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m0,挡光条的宽度为d,若机械能守恒,有(M+m0)()2=m0gl,可得=l,需要验证图丁中图线的斜率是否等于,还需要测量M、m0、d.答案:(1)①AC②0.48大于重物下落过程要克服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2)①见解析图②见解析3.解析:(1)2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05mm;其读数为10mm +0.05×10mm=10.50mm=1.050cm.(2)小球通过最低点的速度为v=;(3)小球P通过最低点时,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ΔEp=2mg-mg=,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当系统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时,即可验证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答案:(1)1.050(2)(3)mgL=实验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素养目标】 1.熟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2.会验证创新实验的机械能守恒.必备知识·自主落实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1.安装:打点计时器竖直安装;纸带沿竖直方向拉直.2.重物:选密度大、质量大的金属块,且靠近计时器处释放.3.打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4.选纸带:点迹清晰,且所选用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5.速度:应用vn=,不能用vn=或vn=gt计算.1.数据处理(1)方案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点计算:验证ghn=.(2)方案二:任取较远两点A、B:验证ghAB=.(3)方案三:图像法,描绘出v2 -h图线.2.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减少摩擦阻力.(2)重物密度要大: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物体.(3)一先一后: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n=,不能用vn =或vn=gt来计算.(5)减小测量误差: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0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6)误差来源: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k=必定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n,改进办法是调整器材的安装,尽可能地减小阻力.关键能力·精准突破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 某实验小组“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中测出重物自由下落的高度h及对应的瞬时速度v,计算出重物减小的重力势能mgh和增加的动能mv2,然后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或近似相等,即可验证重物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完成下列问题:(1)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重物最好选择密度较小的木块B.重物的质量可以不测量C.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D.可以利用公式v=来求解瞬时速度(2)如图乙是该实验小组打出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纸带上的O点是起始点,选取纸带上连续的点A、B、C、D、E、F作为计数点,并测出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依次为27.94 cm、32.78 cm、38.02 cm、43.65 cm、49.66 cm、56.07 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 的交流电,重物的质量为0.5 kg,则从计时器打下点O到打下点D的过程中,重物减小的重力势能ΔEp=________ J;重物增加的动能ΔEk =________ J,两者不完全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实验小组的同学正确计算出了图乙中打下计数点A、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v,以各计数点到A点的距离h为横轴,v2为纵轴作出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作出的图线,能粗略验证自由下落的重物机械能守恒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心得]针对训练1.[2023·广东惠州模拟]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两实验小组分别采用了如图甲、图乙所示的装置,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设重力加速度为g.(1)在图甲中,下落重物应选择密度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重物;在图乙中,两个重物的质量关系是m1____m2(选填“>”“=”或“m2. (2)采用图乙的方案验证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可以通过验证系统动能的增加量和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否相等实现,本实验中动能的增加量为ΔEk=(m1+m2)v2,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p=(m1-m2)gh,由此可知需要测量两个重物的质量,所以实验器材还需要天平.(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C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大小vC==m/s=0.780 m/s. (4)图甲的方案更合理,因为在图乙方案中还受到细线与滑轮之间阻力的影响.答案:(1)大>(2)天平(3)0.780(4)甲例2解析:(1)从打出A点到打出F点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量为ΔEp弹=k(L-L0)2-k(L-L0-h5)2整理有ΔEp弹=打出F点时速度v=,打出F点时钩码动能Ek=mv2=m()2=,由于从静止释放钩码,所以钩码动能增加量ΔEk=;(2)钩码机械能的增加量,即钩码动能和重力势能增加量的总和,若无阻力做功则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钩码机械能的增加量.现在随着h增加,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逐渐变大,而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即阻力做的功,则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钩码和纸带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大,导致空气阻力逐渐增大,以至于空气阻力做的功也逐渐增大.答案:mgh4(2)钩码和纸带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大,导致空气阻力逐渐增大,以至于空气阻力做的功也逐渐增大例3解析:(2)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可知,小球直径d=7.5 mm +0.385 mm=7.885 mm.(3)由于小球自由落体运动时间很短,所以测量时,应该先接通数字计时器,后释放小球.(4)小球第1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1=,第2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2=,小球与橡胶材料碰撞导致的机械能损失ΔE==()(5)若适当调高光电门高度,将会增大因空气阻力引起的测量误差.答案:(2)7.885(3)B() (5)增大2.解析:(1)设初始位置时,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细线拉力最小值为Tmin=mg cos θ到最低点时细线拉力最大,则mgl(1-cos θ)=mv2Tmax-mg=m,联立可得Tmax=3mg-2Tmin即若小钢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图乙中直线斜率的理论值为-2.(2)由图乙得直线的斜率为k==-2.13mg=1.77,则小钢球的重力为mg=0.59.(3)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钢球摆动过程中有空气阻力,使得机械能减小,故选C.答案:(1)-2(2)-2.10.59(3)C3.解析:(1)由图乙螺旋测微器可知,小钢球直径为D=6.5 mm +47.0×0.01 mm=6.970 mm=0.697 0 cm.(4)小钢球从释放到最低点的过程,若机械能守恒,则有mg(L+)(1-cos θ)=mv2,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mg=,联立解得Fm =3mg-2mg cos θ.(6)该点较正常情况往上偏,说明小钢球到达最低点的速度偏大,若是阻力过大则小钢球到达最低点速度会偏小,此点应该往下偏,选项A 错误;由步骤(4)的推导发现Fm与绳长无关,选项C错误;若是初速度不为零,会导致末速度偏大,该点往上偏,选项B正确.答案:(1)0.697 0(4)Fm=3mg-2mg cos θ(6)B第21页共21页。

2024届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第三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2024届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第三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第五章机械能第三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1#)班别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驾驭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并能计算.2.驾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推断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3.驾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形式,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娴熟应用.二、学问梳理考点一机械能守恒的推断【典例1】在如图所示的物理过程示意图中,甲图中一端固定有小球的轻杆从右偏上30°角释放后绕光滑支点摇摆;乙图为末端固定有小球的轻质直角架,释放后绕通过直角顶点的固定轴O无摩擦转动:丙图为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A、B两小车,B静止,A获得一向右的初速度后向右运动,某时刻连接两车的细绳绷紧,然后带动B车运动;丁图为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带有竖直支架的小车,把用细绳悬挂的小球从图示位置释放,小球起先摇摆.关于这几个物理过程(空气阻力忽视不计),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小球机械能守恒B.乙图中小球A的机械能守恒C.丙图中两车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丁图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即时训练1】如图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圆环与一橡皮绳相连,橡皮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点,橡皮绳竖直时处于原长h.让圆环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为零.则在圆环下滑过程中()A.圆环机械能守恒B.橡皮绳的弹性势能始终增大C.橡皮绳的弹性势能增加了mghD.橡皮绳再次达到原长时圆环动能最大考点二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典例2】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A.v216g B.v28gC.v24g D.v22g【即时训练2】.(2024·课标卷Ⅱ,15)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π6B .π4 C.π3 D .5π12【典例3】(2024 全国)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有由14圆弧AB 和12圆弧BC 组成的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低点B 平滑连接.AB 弧的半径为R ,BC 弧的半径为R 2.一小球在A 点正上方与A 相距R 4处由静止起先自由下落,经A 点沿圆弧轨道运动. (1)求小球在B 、A 两点的动能之比;(2)通过计算推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C 点.【即时训练3】.(2024·山东泰安高三上学期期中)如图,在竖直平面内由14圆弧AB 和12圆弧BC 组成的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低点B 平滑连接.AB 弧的半径为R ,BC 弧的半径为R 2.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在A 点正上方与A 相距R 2处由静止起先自由下落,经A 点沿圆弧轨道运动.求:(1)小球经B 点前后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之比;(2)小球离开C 点后,再经多长时间落在AB 弧上?考点三 多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的解题思路(1)首先分析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是否只有 做功,内力是否造成了 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从而推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2)转移观点:若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ΔE 1=-ΔE 2,一个物体机械能增加,则肯定有另一个物体机械能 .【典例 4 】.(2024·课标卷Ⅱ,21)如图,滑块a 、b 的质量均为m ,a 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 ,b 放在地面上.a 、b 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起先运动.不计摩擦,a 、b 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 )A .a 落地前,轻杆对b 始终做正功B .a 落地时速度大小为2ghC .a 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 .a 落地前,当a 的机械能最小时,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即时训练 4】.(2024·江苏卷,9)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 、B 、C 的质量均为m ,A 与B 、C 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 . B 、C 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A 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α由60°变为120°.A 、B 、C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视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则此下降过程中( )A .A 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32mg B .A 的动能最大时,B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32mg C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 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D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32mgL 三、巩固训练A 组1.(2024·天津卷,5)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m 的小圆环,圆环与水平状态的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墙上,且处于原长状态.现让圆环由静止起先下滑,已知弹簧原长为L ,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 (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的过程中( )A .圆环的机械能守恒B .弹簧弹性势能改变了3mgLC .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所受合力为零D .圆环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2.如图所示,光滑圆柱被固定在水平平台上,用轻绳跨过圆柱体与两小球m 1,m 2相连(m 1,m 2分别为它们的质量),起先时让m 1放在平台上,两边绳绷直,两球从静止起先m 1上升,m 2下降,当m 1上升到圆柱的最高点时,绳子突然断裂,发觉m 1恰能做平抛运动抛出,求m 2应为m 1的多少倍?第五章 机械能 第三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案(2#)班别 姓名学号3.(多选)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 的重物绕过轻定滑轮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的轻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杆上的A 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B 点在A 点下方距离为d 处.现将环从A 处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到达B 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h=B.环到达B 处时,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相等C.环从A 到B,环削减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D.环能下降的最大高度为 43d 4.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其半径为R .小球A 、B 质量分别为m A 、m B ,A 和B 之间用一根长为l (l <R )的轻杆相连,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球和杆只能在同一竖直面内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m A <mB ,B 在右侧上升的最大高度与A 的起始高度相同B .若m A >m B ,B 在右侧上升的最大高度与A 的起始高度相同C .在A 下滑过程中轻杆对A 做负功,对B 做正功D .A 在下滑过程中削减的重力势能等于A 与B 增加的动能5.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 、质量为m 、粗细匀称、质量分布匀称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A .物块的机械能渐渐增加B .软绳的重力势能削减了14mgl C .物块重力势能的削减量等于软绳机械能的增加量D .软绳重力势能削减量小于其动能的增加量6.如图所示,粗细匀称,两端开口的U 形管内装有同种液体,起先时两边液面高度差为h ,管中液柱总长度为4h ,后来让液体自由流淌,当两液面高度相等时,右侧液面下降的速度为( )A. 18gh B . 16gh C. 14gh D . 12gh 7.如图所示,一条长为L 的松软匀质链条,起先时静止在光滑梯形平台上,斜面上的链条长为x 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L <BC ,∠BCE =α,试用x 0、x 、L 、g 、α表示斜面上链条长为x 时链条的速度大小(链条尚有一部分在平台上且x >x 0).8..(2024·山东泰安高三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一轻绳通过无摩擦的小定滑轮O 与质量为m B 的小球B 连接,另一端与套在光滑竖直杆上质量为m A 的小物块A 连接,杆两端固定且足够长,物块A 由静止从图示位置释放后,先沿杆向上运动.设某时刻物块A 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A ,加速度大小为a A ,小球B 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B ,轻绳与杆的夹角为θ.则( )A .vB =v A cos θB .a A =m B g cos θm A-g C .小球B 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物块A 增加的动能D .当物块A 上升到与滑轮等高时,它的机械能最大B 组1.如图所示,长度为l 的细线,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拴一小球,先将细线拉直呈水平状态,使小球位于P 点,然后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线遇到在O 点正下方水平固定着的钉子K ,不计任何阻力,若要求小球能绕钉子在竖直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K 与O 点的距离可能是( )A.45l B .34l C.12l D .13l 2.(2024·陕西西安七十中高三期中)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A 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 、C 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C 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限制住A ,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 的质量为4m ,B 、C 的质量均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起先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A 后,A 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C 恰好离开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倾角α=60°B .A 获得最大速度为2g m 5kC .C 刚离开地面时, B 的加速度最大D .从释放A 到C 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 、B 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始终守恒3.由光滑细管组成的轨道如图所示,其中AB 段和BC 段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距离水平地面高为H 的管口D 处静止释放,最终能够从A 端水平抛出落到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 点的水平位移为 2RH -2R 2B .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 点的水平位移为 22RH -4R 2C .小球能从细管A 端水平抛出的条件是H >2RD .小球能从细管A 端水平抛出的最小高度H min =52R 4.轻质弹簧原长为2l ,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 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 。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6章 第4讲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6章 第4讲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DILIUZHANG 第六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目标要求1.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并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一对摩擦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3.会应用能量守恒观点解决综合问题.第4讲内容索引考点一 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考点二 摩擦力做功与能量转化考点三 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课时精练考点一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1.对功能关系的理解(1)做功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相互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2)功是能量转化的 ,功和能的关系,一是体现在不同的力做功,对应不同形式的能转化,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二是做功的多少与能量转化的多少在数值上相等.梳理必备知识能量转化量度2.常见的功能关系能量功能关系表达式势能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减少量W=E p1-E p2=-ΔE p 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减少量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减少量分子力做的功等于分子势能减少量动能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变化量机械能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变化量W其他=E2-E1=ΔE摩擦产生的内能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之和的绝对值等于产生的内能Q=F f·x相对电能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电能增加量W电能=E2-E1=ΔE判断正误1.一个物体的能量增加,必定有别的物体的能量减少.( )2.合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改变量.( )3.克服与势能有关的力(重力、弹簧弹力、静电力等)做的功等于对应势能的增加量.( )4.滑动摩擦力做功时,一定会引起机械能的转化.( )√×√√提升关键能力功的正负与能量增减的对应关系(1)物体动能的增加与减少要看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2)势能的增加与减少要看对应的作用力(如重力、弹簧弹力、静电力等)做负功还是做正功.(3)机械能的增加与减少要看重力和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例1 (多选)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 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光滑斜面bc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顶角b 处安装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 、m (M >m )的两滑块A 和B ,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A 、B 不会与定滑轮碰撞.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A.轻绳对滑轮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下B.拉力和重力对M 做功之和大于M 动能的增加量C.拉力对M 做的功等于M 机械能的增加量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考向1 功能关系的理解√√根据题意可知,两段轻绳的夹角为90°,轻绳拉力的大小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方向与轻绳方向的夹角为45°,所以轻绳对滑轮作用力的方向不是竖直向下的,故A错误;对M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轻绳的拉力以及滑动摩擦力作用,根据动能定理可知,M动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重力以及摩擦力做功之和,而摩擦力做负功,则拉力和重力对M做功之和大于M动能的增加量,故B正确;由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可知,拉力和摩擦力对M做的功之和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量,故C错误;对两滑块组成系统分析可知,除了重力之外只有摩擦力对M做功,所以两滑块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故D 正确.例2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此物体在斜面上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物体在斜面上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所以重力势能增加了mgh,故A项正确;例3 (多选)(2020·全国卷Ⅰ·20)一物块在高3.0 m 、长5.0 m 的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其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 的变化如图中直线Ⅰ、Ⅱ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则A.物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B.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C.物块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6.0 m/s 2D.当物块下滑2.0 m 时机械能损失了12 J 考向2 功能关系与图像的结合√√由E-s图像知,物块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和减小,则物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故A正确;物块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a=g sin α-μg cos α=2.0 m/s2,故C错误;物块下滑2.0 m时损失的机械能为ΔE′=μmg cos α·s′=8 J,故D错误.考点二摩擦力做功与能量转化梳理必备知识两种摩擦力做功特点的比较类型比较静摩擦力做功滑动摩擦力做功不同点能量的转化只有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1)一部分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2)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此部分能量就是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不同点一对摩擦力的总功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是负值,总功W=-F f s相对,即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热量相同点做功情况两种摩擦力对物体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例4 (多选)如图所示,一个长为L ,质量为M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v 0,从木板的左端滑向另一端,设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物块仍在长木板上,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d ,木板相对地面的位移为s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在此过程中A.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μmg (s +d )B.摩擦力对木板做的功为μmgsC.木板动能的增量为μmgdD.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μmgs √√根据功的定义W=Fl cos θ,其中l指物体的位移,而θ指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可知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W1=-μmg(s+d),摩擦力对木板做的功W2=μmgs,A、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可知木板动能的增量ΔE k=W2=μmgs,C错误;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F f·Δx=μmgd,D错误.例5 (多选)(2019·江苏卷·8)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并处于自然状态.小物块的质量为m,从A点向左沿水平地面运动,压缩弹簧后被弹回,运动到A点恰好静止.物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在上述过程中A.弹簧的最大弹力为μmgB.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μmgs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μmgsD.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为√√物块处于最左端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然后物块先向右加速运动再减速运动,可知弹簧的最大弹力大于滑动摩擦力μmg,选项A错误;物块从开始运动至最后回到A点过程,由功的定义可得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μmgs,选项B正确;物块从最左侧运动至A点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E p=μmgs,选项C正确;考点三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2.理解(1)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例6 (多选)(2023·广东省金山中学高三检测)如图所示,轻弹簧放在倾角为37°的斜面体上,轻弹簧的下端与斜面底端的挡板连接,上端与斜面上b点对齐,质量为m的物块在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物块下滑后,压缩弹簧至c点时速度刚好为零,物块被反弹后返回b点时速度刚好为零,已知ab长为L,bc长为,重力加速度为g,sin 37°=0.6,cos 37°=0.8.则A.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B.物块接触弹簧后,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0.5mgLD.物块在上述过程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0.6mgL√√物块接触弹簧后,向下运动时,开始由于mg sin θ>μmg cos θ+F弹,物块继续向下加速,F弹继续变大,当mg sin θ<μmg cos θ+F弹时,物块将向下减速,则物块向下运动时先加速后减速,向上运动时,由于在c点和b点的速度都为零,则物块先加速后减速,故B错误;例7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的倾角θ=30°,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弹簧处于原长时上端位于C 点,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光滑的定滑轮连接物体A和B,滑轮右侧绳子始终与斜面平行,A的质量为2m=4 kg,B的质量为m=2 kg,初始时物体A到C点的距离L=1 m,现给A、B一初速度v0=3 m/s,使A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B向上运动,物体A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又恰好能弹回到C点.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整个过程中轻绳始终处于伸直状态.求在此过程中:(1)物体A向下运动刚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答案 2 m/s在物体A向下运动刚到C点的过程中,对A、B组成的系统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可得(2)弹簧的最大压缩量;答案 0.4 m对A、B组成的系统分析,在物体A从C点压缩弹簧至最短后恰好返回到C点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即×3m v2-0=μ·2mg cos θ·2x其中x为弹簧的最大压缩量,解得x=0.4 m.(3)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答案 6 J设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m,从C点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方法点拨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1.首先确定初、末状态,分清有几种形式的能在变化,如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内能等.2.明确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少,并且列出减少的能量ΔE减和增加的能量ΔE增的表达式.例8 如图所示,一自然长度小于R的轻弹簧左端固定,在水平面的右侧,有一底端开口的光滑圆环,圆环半径为R,圆环的最低点与水平轨道相切,用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看作质点)压缩弹簧右端至P点,P点到圆环最低点距离为2R,小物块释放后,刚好过圆环的最高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弹簧的弹性势能为多大?(2)改变小物块的质量,仍从P点释放,要使小物块在运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小物块质量满足的条件是什么?要使小物块在运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有两种情况:①小物块能够通过最高点;②小物块在运动过程中最高到达与圆心等高处.四课时精练基础落实练1.(多选)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通过轻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不计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B.物块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若小球匀速下降,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物块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 热量D.若小球加速下降,小球减少的机械能大于物块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轻绳的拉力对小球做负功,小球的机械能减少,故A错误;由于物块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物块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若小球匀速下降,系统的动能不变,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物块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故C正确;若小球加速下降,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球减少的机械能等于物块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及物块增加的动能之和,所以小球减少的机械能大于物块与桌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故D正确.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一个凹形木块的质量m,弹簧的左端固定,木块在水平面上紧靠弹簧(不连接)并将其压缩,记下木块右端位置A 点,静止释放后,木块右端恰能运动到B1点.在木块槽中加入一个质量m0=800 g的砝码,再将木块左端紧靠弹簧,木块右端位置仍然在A点,静止释放后木块离开弹簧,右端恰能运动到B2点,测得AB1、AB2长分别为27.0 cm和9.0 cm,则木块的质量m为A.100 gB.200 g√C.300 gD.400 g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μmg·AB1=E p,μ(m0+m)g·AB2=E p,联立解得m=400 g,D正确.3.风力发电机是由风力带动叶片转动,叶片再带动转子(磁极)转动,使定子(线圈,不计电阻)中产生电流,实现风能向电能的转化.若叶片长为l,设定的额定风速为v,空气的密度为ρ,额定风速下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则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4.(多选)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点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小球从P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WG=mg(2R-R)=mgR,故A错误;。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4机械能守恒定律(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4机械能守恒定律(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能力层面:经过前期的物理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仍存在分析不够深入、逻辑推理不严密等问题。此外,学生在数学运算和图形处理能力方面有所不同,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证明和计算可能感到吃力。
3.素质层面:学生在团队合作、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表现各异。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而部分学生则较为内向,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此外,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对课程学习影响较大。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物理学史: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发现历程,如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的贡献。了解物理学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实际案例分析
②关键词:
-势能
-动能
-能量守恒
-自由落体
-斜面滑动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浙江选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5章机械能第3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学案

(浙江选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5章机械能第3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学案

第3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职基过关::...■紧孤教材自主潘實知识排查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 重力做功的特点(1)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⑵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2. 重力势能(1) 表达式:E p = mgh (2) 重力势能的特点① 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

② 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_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_ 关。

3.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 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小;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增大。

_ (2) 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即W=— &—曰)=-A E p o'1 2 3 L ,J ri弹性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_ 加,即 W= — A E 。

'厂止"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1.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其中势能包括弹性势能和重力势 ________2. 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合外力做功为零,物体机械能- 定守恒( )(5)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其机械能- 手r ()1 被举高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不为零( )2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零势能参考面的选取无关 ( )3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其机械能一定守恒()3.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

小题速练(2)表达式:1.思考判断Bl iR 点一1 2 1 2 mgh + 尹^= mgh + ?mv 。

定守(6)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 定增加()答案⑴X(2) V ⑶X⑷X X⑹X2.将质量为100 kg的物体从地面提升到10m 咼处,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取2g= 10 m/s )()A.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1.0 X104JB.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1.0 X104JC.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1.0X104JD.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 1.0X104J解析W G=— mgh= — 1.0 x 10 J ,△ E p= —W G= 1.0 x 10 J,选项C正确。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四章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第3讲圆周运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四章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第3讲圆周运动

第3讲圆周运动目标要求 1.熟练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由周期性引起的多解问题的分析方法.3.会分析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掌握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掌握圆锥摆模型.考点一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问题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2.匀速圆周运动(1)定义:如果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这种运动叫作匀速圆周运动.(2)特点: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速运动.(3)条件: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1.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2.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线速度是不变的.(×)3.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是变力.(√)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1.对公式v=ωr的理解当ω一定时,v与r成正比.当v一定时,ω与r成反比.2.对a n =v 2r =ω2r的理解在v一定时,a n与r成反比;在ω一定时,a n与r 成正比.3.常见的传动方式及特点同轴转动皮带传动齿轮传动装置A、B两点在同轴的一个圆盘上两个轮子用皮带连接,A、B两点分别是两个轮子边缘的点两个齿轮轮齿啮合,A、B两点分别是两个齿轮边缘上的点特点角速度、周期相同线速度大小相等线速度大小相等转向相同相同相反规律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v Av B=rR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a Aa B=rR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ωAωB=rR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a Aa B=rR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ωAωB=r2r1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a Aa B=r2r1考向1圆周运动物理量的分析和计算例1如图,A、B两艘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则它们()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4∶3B.角速度之比为3∶4C.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答案A解析时间相同,路程之比即线速度大小之比,为4∶3,A项正确;由于时间相同,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即对应扫过的圆心角之比,等于角速度之比,为3∶2,B项错误;线速度之比除以角速度之比等于半径之比,为8∶9,C项错误;由向心加速度a n=v2知,线速度平r方之比除以半径之比即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D项错误.考向2圆周传动问题例2(2023·浙江宁波市模拟)如图所示为“行星减速机”的工作原理图.“行星架”为固定件,中心“太阳轮”为从动件,其半径为R A,周围四个“行星轮”的半径为R B,“齿圈”为主动件,其中R A=2R B.A、B、C分别是“太阳轮”“行星轮”和“齿圈”边缘上的点.则在该状态下()A.A点与B点的角速度相同B.A点与C点的转速相同C.B点与C点的周期相同D.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A、B、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根据v=ωr,结合A、B、C三点的半径大小关系R C>R A>R B,可知A、B、C三点的角速度关系为ωC<ωA<ωB,根据转速与角速度,关系ω=2πn,可知A、B、C三点的转速关系为n C<n A<n B,根据周期与角速度关系T=2πω可知A、B、C三点的周期关系为T C>T A>T B,选项A、B、C错误,D正确.考点二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1)作用效果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2)大小F n =m v 2r =mrω2=m 4π2T 2r =mωv .(3)方向始终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时刻在改变,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2.离心运动和近心运动(1)离心运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2)受力特点(如图)①当F =0时,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当0<F <mrω2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做离心运动. ③当F >mrω2时,物体逐渐向圆心靠近,做近心运动.(3)本质:离心运动的本质并不是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是提供的力小于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3.匀速圆周运动与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力、向心力的特点 (1)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2)变速圆周运动的合力(如图)①与圆周相切的分力F t 产生切向加速度a t ,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当a t 与v 同向时,速度增大,做加速圆周运动,反向时做减速圆周运动.②指向圆心的分力F n 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a n ,改变线速度的方向.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所受合外力突然减小时,物体将沿切线方向飞出.( × ) 2.摩托车转弯时速度过大就会向外发生滑动,这是摩托车受沿转弯半径向外的离心力作用的缘故.( × )3.向心力可以由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物体受到的合力提供.( √ ) 4.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不指向圆心.( × )1.向心力来源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可以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提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提供,因此在受力分析中要避免再另外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来源运动模型向心力的来源图示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水平转台(光滑)圆锥摆飞车走壁飞机水平转弯火车转弯3.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来源如图所示,当小球在竖直面内摆动时,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F n =F T -mg cos θ=m v 2R ,如图所示.4.圆周运动中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思路考向1 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例3 (多选)(2021·河北卷·9)如图,矩形金属框MNQP 竖直放置,其中MN 、PQ 足够长,且PQ 杆光滑,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M 点,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穿过PQ 杆,金属框绕MN 轴分别以角速度ω和ω′匀速转动时,小球均相对PQ 杆静止,若ω′>ω,则与以ω匀速转动时相比,以ω′匀速转动时( )A .小球的高度一定降低B .弹簧弹力的大小一定不变C .小球对杆压力的大小一定变大D .小球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一定变大 答案 BD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设弹簧弹力为F T ,弹簧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对小球竖直方向有F T sin θ=mg ,而F T =k ⎝⎛⎭⎫MPcos θ-l 0 可知θ为定值,F T 不变,则当转速增大后,小球的高度不变,弹簧的弹力不变,A 错误,B正确;水平方向当转速较小,杆对小球的弹力F N 背离转轴时,则F T cos θ-F N =mω2r 即F N =F T cos θ-mω2r 当转速较大,F N 指向转轴时, 则F T cos θ+F N ′=mω′2r 即F N ′=mω′2r -F T cos θ因ω′>ω,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杆的压力不一定变大,C 错误; 根据F 合=mω2r 可知,因角速度变大,则小球所受合外力变大,则D 正确.例4 (2022·全国甲卷·14)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局部示意图如图所示.运动员从a 处由静止自由滑下,到b 处起跳,c 点为a 、b 之间的最低点,a 、c 两处的高度差为h .要求运动员经过c 点时对滑雪板的压力不大于自身所受重力的k 倍,运动过程中将运动员视为质点并忽略所有阻力,则c 点处这一段圆弧雪道的半径不应小于( )A.h k +1B.h kC.2h kD.2h k -1答案 D解析 运动员从a 到c 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12m v c 2,在c 点有F N c -mg =m v c 2R c ,F N c ≤ kmg ,联立有R c ≥2hk -1,故选D.考向2 圆锥摆模型例5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小球,在光滑玻璃漏斗内壁做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甲在乙的上方.则( )A .球甲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乙的角速度B .球甲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球乙的线速度C .球甲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乙的运动周期D .甲对内壁的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内壁的压力 答案 B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它们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设支持力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tan θ=m v 2R=mRω2,解得v =gR tan θ ,ω=g tan θR,由题图可知,球甲的轨迹半径大,则球甲的角速度一定小于球乙的角速度,球甲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球乙的线速度,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T =2πω,因为球甲的角速度一定小于球乙的角速度,则球甲的运动周期一定大于球乙的运动周期,故C 错误;因为支持力F N =mgcos θ,结合牛顿第三定律,球甲对内壁的压力一定等于球乙对内壁的压力,故D 错误.例6 (2023·浙江舟山市舟山中学检测)如图所示,“L ”形杆倒置,横杆端固定有定滑轮,竖直杆光滑且粗细均匀,绕过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连接着小球B 及套在竖直杆上的滑块A ,让整个装置绕竖直杆的轴以一定的角速度ω匀速转动,稳定时,滑轮两边的线长相等且两边的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7°.已知细线总长为l ,滑块的质量为M ,小球的质量为m ,不计滑块和球的大小,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cos 37°=0.8.则( )A .M >mB .M <mC .ω=5g 4lD .ω=3g 2l答案 C解析 设细线的拉力大小为F T ,则F T cos 37°=mg =Mg ,因此M =m ,A 、B 错误;由题知,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 ,则有mg tan 37°=m ×lω2,解得ω=5g4l,D 错误,C 正确.圆锥摆模型1.如图所示,向心力F 向=mg tan θ=m v 2r=mω2r ,且r =L sin θ,联立解得v =gL tan θsin θ,ω=gL cos θ.2.稳定状态下,θ角越大,对应的角速度ω和线速度v 就越大,小球受到的拉力F =mgcos θ和运动所需的向心力也越大.考向3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例7 列车转弯时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铁路转弯处的圆弧半径为R ,两铁轨之间的距离为d ,内外轨的高度差为h ,铁轨平面和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α(α很小,可近似认为tan α≈sin α),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列车转弯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的作用B .列车过转弯处的速度v =gRhd时,列车轮缘不会挤压内轨和外轨 C .列车过转弯处的速度v <gRhd时,列车轮缘会挤压外轨 D .若减小α角,可提高列车安全过转弯处的速度 答案 B解析 列车以规定速度转弯时受到重力、支持力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A 错误;当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时,有m v 2R =mg tan α=mg hd ,解得v =gRhd,故当列车过转弯处的速度v =gRhd时,列车轮缘不会挤压内轨和外轨,B 正确;列车过转弯处的速度v <gRhd时,转弯所需的向心力F <mg tan α,故此时列车内轨受挤压,C 错误;若要提高列车过转弯处的速度,则列车所需的向心力增大,故需要增大α,D 错误.考点三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1.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两类模型对比轻绳模型(最高点无支撑) 轻杆模型(最高点有支撑) 实例球与绳连接、水流星、沿内轨道运动的“过山车”等球与杆连接、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等图示受力示意图F 弹向下或等于零F 弹向下、等于零或向上动力学方程mg +F 弹=m v 2Rmg ±F 弹=m v 2R临界特征F 弹=0mg =mv min 2R即v min =gRv =0 即F 向=0 F 弹=mg讨论分析(1)最高点,若v ≥gR ,F 弹+mg =m v 2R,绳或轨道对球产生弹力F 弹 (2)若v <gR ,则不能到达最高点,即到达最高点前小球已经脱离了圆轨道(1)当v =0时,F 弹=mg ,F 弹背离圆心(2)当0<v <gR 时,mg -F 弹=m v 2R,F弹背离圆心并随v 的增大而减小(3)当v =gR 时,F 弹=0 (4)当v >gR 时,mg +F 弹=m v 2R ,F 弹指向圆心并随v 的增大而增大2.斜面上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物体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时,设斜面的倾角为θ,重力垂直斜面的分力与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相等,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按以下操作,把问题简化.物体在转动过程中,转动越快,最容易滑动的位置是最低点,恰好滑动时:μmg cos θ-mg sin θ=mω2R . 3.解题技巧(1)物体通过圆周运动最低点、最高点(或等效最低、最高点)时,利用合力提供向心力列方程; (2)物体从某一位置到另一位置的过程中,用动能定理找出两处速度关系;(3)注意:求对轨道的压力时,转换研究对象,先求物体所受支持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压力.例8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 kg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用长为 m 的轻绳拴着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g =10 m/s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小球要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最高点的速度至少为2 m/sB .当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为4 m/s ,轻绳拉力大小为15 NC .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45 N ,小球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 2 m/sD .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45 N ,小球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 m/s 答案 D解析 设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v 0,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 v 02R ,解得v 0=2 m/s ,故A 正确;当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 1=4 m/s 时,设轻绳拉力大小为F 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mg =m v 12R ,解得F T =15 N ,故B 正确;小球在最低点处速度最大,此时轻绳的拉力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m -mg =m v m 2R ,解得v m =4 2 m/s ,故C 正确,D 错误.例9 (2023·山东枣庄市八中月考)如图,轻杆长2l ,中点固定在水平轴O 上,两端分别固定着小球A 和B (均可视为质点),A 球质量为m ,B 球质量为2m ,重力加速度为g ,两者一起在竖直平面内绕O 轴做圆周运动.(1)若A 球在最高点时,杆的A 端恰好不受力,求此时B 球的速度大小;(2)若B 球到最高点时的速度等于第(1)问中的速度,求此时O 轴的受力大小和方向; (3)在杆的转速逐渐变化的过程中,能否出现O 轴不受力的情况?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求出此时A 、B 球的速度大小. 答案 (1)gl (2)2mg 竖直向下 (3)能3gl解析 (1)A 在最高点时,对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v A 2l ,解得v A =gl ,因为A 、B 两球的角速度相等,半径相等,则v B =v A =gl ;(2)B 在最高点时,对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mg +F T OB ′=2m v B 2l代入(1)中的v B ,可得F T OB ′=0 对A 有F T OA ′-mg =m v A 2l可得F T OA ′=2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O 轴所受力的大小为2mg ,方向竖直向下;(3)要使O 轴不受力,根据B 的质量大于A 的质量,设A 、B 的速度为v ,可判断B 球应在最高点,对B 有F T OB ″+2mg =2m v 2l对A 有F T OA ″-mg =m v 2lO 轴不受力时有F T OA ″=F T OB ″ 联立可得v =3gl所以当A 、B 球的速度大小为3gl 时,O 轴不受力.例10 (多选)如图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离转轴 m 处有一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g取10 m/s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物体随圆盘以不同的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时,ω越大时,小物体在最高点处受到的摩擦力一定越大B.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背离圆心C.若小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2,则ω的最大值是rad/sD.若小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2,则ω的最大值是 3 rad/s答案BC解析当物体在最高点时,也可能受到重力、支持力与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即背离圆心),也可能沿斜面向下(即指向圆心),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时,ω越大时,小物体在最高点处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故A错误,B正确;当物体转到圆盘的最低点恰好不滑动时,圆盘的角速度最大,此时小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沿斜面指向圆心的摩擦力,由沿斜面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支持力F N=mg cos 30°,摩擦力F f=μF N=μmg cos 30°,又μmg cos 30°-mg sin 30°=mω2R,解得ω=rad/s,故C正确,D错误.课时精练1.(2023·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借亚运会契机,绍兴市着力打造高效交通网,9条高架及多条快速路同时开工建设.图中为某段快速环线公路的一个大圆弧形弯道,公路外侧路基比内侧路基高.当汽车在此路段以理论时速v c转弯时,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A.汽车质量越大,对应理论时速v c越大B.汽车转弯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的作用C.汽车转弯时超过时速v c,就会立即向外侧公路侧滑D.当冬天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 c值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设公路弯道处的倾角为θ,半径为r,当汽车以理论时速v c转弯时,汽车受重力和弯道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恰好提供向心力,根据力的合成以及牛顿第二定律有mg tan θ,解得v c=gr tan θ,即理论时速v c与汽车质量m无关,同时与路面是否结冰也无关,=m v c2r故A、B错误,D正确.若汽车转弯时超过时速v c,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但若此时路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支持力和汽车重力三个力的合力恰好可以提供向心力,汽车不会向外侧公路侧滑,故C错误.2.(2023·浙江七彩阳光联考)如图甲为某小区出入口采用的栅栏道闸.如图乙所示,OP为栅栏道闸的转动杆,PQ为竖杆.P为两杆的交点,Q为竖杆上的点.在道闸抬起过程中,杆PQ始终保持竖直,当杆OP绕O点从与水平方向成30°角匀速转动到60°角的过程中()A.P点的线速度大于Q点的线速度B.P点的角速度大于Q点的角速度C.P点的加速度大于Q点的加速度D.P、Q两点的路程相同答案D解析由于P、Q两点在同一杆上,而且杆运动时始终保持竖直,所以在30°匀速转动到60°的过程中,两点都做半径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故两点的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加速度大小和路程都相等,故选D.3.(2021·全国甲卷·15)“旋转纽扣”是一种传统游戏.如图,先将纽扣绕几圈,使穿过纽扣的两股细绳拧在一起,然后用力反复拉绳的两端,纽扣正转和反转会交替出现.拉动多次后,纽扣绕其中心的转速可达50 r/s,此时纽扣上距离中心1 cm处的点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A.10 m/s2B.100 m/s2C.1 000 m/s2D.10 000 m/s2解析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此时ω=2πn=100π rad/s,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ω2r≈1 000 m/s2,故选C.4.如图,一直角斜劈ABC绕其竖直边BC做圆周运动,斜面上小物块始终与斜劈保持相对静止.若斜劈转动的角速度ω缓慢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劈对物块的作用力逐渐增大B.斜劈对物块的支持力保持不变C.斜劈对物块的支持力逐渐增大D.斜劈对物块的摩擦力逐渐减小答案A解析物块的向心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加速度大小为a=ω2r,设斜劈倾角为θ,对物块分析,沿AB方向有F f-mg sin θ=ma cos θ,垂直AB方向有mg cos θ-F N=ma sin θ,可得F f=mg sin θ+ma cos θ,F N=mg cos θ-ma sin θ,斜劈转动的角速度ω缓慢增大,加速度a增大,故摩擦力增大,支持力减小,故B、C、D错误;斜劈对物块的作用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F y=mg 保持不变,在水平方向分力为F x=ma,当角速度ω增大,加速度a增大,可得水平方向分力增大,则合力增大,故A正确.5.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线悬于B点,在水平面内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保持圆心O到悬点B的距离h不变,改变细线长度l.下列关于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与细线长度l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解析 设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已知小球在水平面内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则有F T cos θ=mg ,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T sin θ=mω2r ,其中r =l sin θ,cos θ=hl,联立可得ω=gh,由题意知圆心O 到悬点B 的距离h 不变,故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保持不变,C 正确,A 、B 、D 错误.6.(多选)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 ′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木块与圆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B .a 、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C .ω=kg2l是b 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D .当ω=2kg3l时,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答案 AC解析 小木块a 、b 做圆周运动时,由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即F f =mω2R .当角速度增大时,静摩擦力增大,当增大到最大静摩擦力时,发生相对滑动,对木块a 有F f a =mωa 2l ,当F f a =kmg 时,kmg =mωa 2l ,ωa =kg l;对木块b 有F f b =mωb 2·2l ,当F f b =kmg 时,kmg =mωb 2·2l ,ωb =kg2l,则ω=kg2l是b 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所以b 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即b 比a 先开始滑动,选项A 、C 正确;两木块滑动前转动的角速度相同,则F f a =mω2l ,则F f b =mω2·2l ,F f a <F f b ,选项B 错误;ω=2kg3l<ωa =kg l ,a 没有滑动,则F f a ′=mω2l =23kmg ,选项D 错误.7.如图所示为一个半径为5 m 的圆盘,正绕其圆心匀速转动,当圆盘边缘上的一点A 处在如图所示位置的时候,在其圆心正上方20 m 的高度有一个小球正在向边缘的A 点以一定的速度水平抛出,取g =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要使得小球正好落在A 点,则( )A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一定是 m/sB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可能是 m/sC .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一定是π rad/sD .圆盘转动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π2 m/s 2 答案 A解析 根据h =12gt 2可得t =2h g =2 s ,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 0=rt= m/s ,A 正确,B 错误;根据ωt =2n π(n =1,2,3,…),解得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2n πt =n π rad/s(n =1,2,3,…),圆盘转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ω2r =5n 2π2 m/s 2(n =1,2,3,…),C 、D 错误.8.(多选)(2023·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联考)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 的光滑固定细管(忽略管的内径),半径OB 水平、OA 竖直,一个直径略小于管内径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由B 点以某一初速度v 0进入细管,之后从管内的A 点以大小为v A 的水平速度飞出.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使小球能从A 点飞出,小球在B 点的初速度必须满足v 0>3gR B .为使小球能从A 点飞出,小球在B 点的初速度必须满足v 0>2gRC .为使小球从A 点水平飞出后再返回B 点,小球在B 点的初速度应为v 0=5gR2D .小球从A 点飞出的水平初速度必须满足v A >gR ,因而不可能使小球从A 点水平飞出后再返回B 点 答案 BC解析 小球能从A 点飞出,则在A 点的最小速度大于零,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v 02>mgR ,则小球在B 点的初速度必须满足v 0>2gR ,选项A 错误,B 正确;为使小球从A 点水平飞出后再返回B 点,则R =v A t ,R =12gt 2,联立解得v A =gR 2,12m v 02=mgR +12m v A 2,小球在B 点的初速度应为v 0=5gR2,选项C 正确;要使小球从A 点飞出,则小球在A 点的速度大于零即可,由选项C 的分析可知,只要小球在A 点的速度为gR2,小球就能从A 点水平飞出后再返回B 点,选项D 错误.9.(2023·浙江“山水联盟”联考)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空心圆柱体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圆柱体的内径为R .沿着水平切向给贴在内壁左侧O 点的小滑块(未画出)一个初速度v 0,小滑块将沿着圆柱体的内壁旋转向下运动,最终落在圆柱体的底面上.已知小滑块可看成质点,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O 点到圆柱体底面的距离为h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v 0越大,小滑块在圆柱体中运动时间越短B .小滑块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越来越大C .小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圆柱体内表面的压力越来越大D .小滑块落至底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02+2gh 答案 D解析 小滑块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根据h =12gt 2,可得t =2h g,可知小滑块在圆柱体中运动时间与v 0无关,小滑块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大小也不变,则小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故A 、B 错误;小滑块沿着圆柱体表面方向的速度大小不变,所需向心力大小不变,则小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圆柱体内表面的压力大小不变,故C 错误;小滑块落至底面时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v y =2gh ,小滑块落至底面时的速度大小v =v 02+v y 2=v 02+2gh ,故D 正确.10.(2023·内蒙古包头市模拟)如图所示,两等长轻绳一端打结,记为O 点,并系在小球上.两轻绳的另一端分别系在同一水平杆上的A 、B 两点,两轻绳与固定的水平杆夹角均为53°.给小球垂直纸面的速度,使小球在垂直纸面的竖直面内做往复运动.某次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轻绳OB 从O 点断开,小球恰好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sin 53°=,cos 53°=,则轻绳OB 断开前后瞬间,轻绳OA 的张力大小之比为( )A .1∶1B .25∶32C .25∶24D .3∶4答案 B解析 轻绳OB 断开前,小球以A 、B 中点为圆心的圆弧做往复运动,设小球经过最低点的速度大小为v ,绳长为L ,小球质量为m ,轻绳的张力大小为F 1,由向心力公式有2F 1sin 53°-mg =m v 2L sin 53°,轻绳OB 断开后,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圆心在A 点的正下方,设轻绳的张力大小为F 2,有F 2cos 53°=m v 2L cos 53°,F 2sin 53°=mg ,联立解得F 1F 2=2532,故B 正确.11.如图所示,质量为 kg 、半径为 m 的光滑细圆管用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小球A 和B (均可视为质点)的直径略小于细圆管的内径(内径远小于细圆管半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1 kg 、m B =2 kg.某时刻,小球A 、B 分别位于圆管最低点和最高点,且A 的速度大小为v A =3 m/s ,此时杆对圆管的弹力为零.则B 球的速度大小v B 为(取g =10 m/s 2)( )A .2 m/sB .4 m/sC .6 m/sD .8 m/s答案 B解析 对A 球,合力提供向心力,设圆管对A 的支持力大小为F 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A -m A g =m A v A 2R ,代入数据解得F A =28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A 球对圆管的力竖直向下,且大小为28 N ,设B 球对圆管的力为F B ′,由管受力平衡可得F B ′+28 N +m 管g =0,解得F B ′=-44 N ,负号表示和重力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圆管对B 球的力F B 为44 N ,方向竖直向下,对B 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B +m B g =m B v B 2R,解得v B =4 m/s ,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目标要求 1.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单个物体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问题.考点一 机械能守恒的判断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1)重力做功的特点①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②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2)重力势能 ①表达式:E p =mgh . ②重力势能的特点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即W G =E p1-E p2=-ΔE p . 2.弹性势能(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 (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大.即W =-ΔE p . 3.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表达式:mgh 1+12m v 12=mgh 2+12m v 22.1.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 )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机械能一定守恒.( × )3.物体的速度增大时,其机械能可能减小.(√)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三种判断方法(1)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若物体动能、势能之和不变,则机械能守恒.(2)利用做功判断:若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虽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代数和为0),则机械能守恒.(3)利用能量转化判断:若物体或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物体或系统内也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则机械能守恒.例1忽略空气阻力,下列物体运动过程中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是()A.电梯匀速下降B.物体由光滑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C.物体沿着斜面匀速下滑D.拉着物体沿光滑斜面匀速上升答案 B解析电梯匀速下降,说明电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并不是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所以A错误;物体在光滑斜面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但是支持力的方向和物体位移的方向垂直,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所以B正确;物体沿着斜面匀速下滑,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摩擦力和重力都要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所以C错误;拉着物体沿光滑斜面匀速上升,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拉力和重力都要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所以D错误.例2(多选)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答案ABC解析在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运动员一直向下运动,根据重力势能的定义可知重力势能始终减小,故选项A正确;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方向向上,而运动员向下运动,所以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故选项B正确;对于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蹦极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所以系统机械能守恒,故选项C正确;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转化的量度,即W G=-ΔE p,而蹦极过程中重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无关,所以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无关,故选项D错误.例3(多选)如图所示,将一个内外侧均光滑的半圆形槽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固定的竖直墙壁(不与槽粘连).现让一小球自左端槽口A点的正上方由静止开始下落,从A点与半圆形槽相切进入槽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半圆形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B.小球从A点向半圆形槽的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C.小球从A点经最低点向右侧最高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半圆形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小球从下落到从右侧离开半圆形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答案BC解析当小球从半圆形槽的最低点运动到半圆形槽右侧的过程中,小球对半圆形槽的力使半圆形槽向右运动,半圆形槽对小球的支持力对小球做负功,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A、D错误;小球从A点向半圆形槽的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半圆形槽静止,则只有重力做功,小球的机械能守恒,B正确;小球从A点经最低点向右侧最高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半圆形槽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C正确.考点二单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1.表达式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例4(2022·全国乙卷·16)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大圆环上套有一个小环,小环从大圆环顶端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小环的速率正比于()A.它滑过的弧长B.它下降的高度C.它到P点的距离D.它与P点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答案 C解析如图所示,设小环下降的高度为h,大圆环的半径为R,小环到P点的距离为L,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12m v 2,由几何关系可得h=L sin θ,sin θ=L2R,联立可得h=L22R,则v=L gR,故C正确,A、B、D错误.例5(2021·浙江1月选考·20改编)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由倾角α=60°的斜面轨道AB、半径均为R 的半圆形细圆管轨道BCDE 和16圆周细圆管轨道EFG 构成一游戏装置固定于地面,B 、E 两处轨道平滑连接,轨道所在平面与竖直墙面垂直.轨道出口处G 和圆心O 2的连线,以及O 2、E 、O 1和B 等四点连成的直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均为θ=30°,G 点与竖直墙面的距离d =3R .现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从斜面的某高度h 处静止释放.小球只有与竖直墙面间的碰撞可视为弹性碰撞,不计小球大小和所受阻力.(1)若释放处高度h =h 0,当小球第一次运动到圆管最低点C 时,求速度大小v C ; (2)求小球在圆管内与圆心O 1点等高的D 点所受弹力F N 与h 的关系式; (3)若小球释放后能从原路返回到出发点,高度h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从A 到C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有 mgh 0=12m v C 2,可得v C =2gh 0(2)小球从A 到D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 (h -R )=12m v D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 v D 2R联立可得F N =2mg (hR -1)满足的条件h ≥R(3)第1种情况:不滑离轨道原路返回,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此时h 需满足的条件是 h ≤R +3R sin θ=52R第2种情况:小球与墙面垂直碰撞后原路返回, 小球与墙面碰撞后,进入G 前做平抛运动,则 v x t =v x v yg =d ,其中v x =v G sin θ,v y =v G cos θ故有v G sin θ·v G cos θg=d ,可得v G =2gR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 (h -52R )=12m v G 2可得h =92R .考点三 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1.解决多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注意点(1)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要注意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一般情况为:不计空气阻力和一切摩擦,系统的机械能守恒.(2)注意寻找用绳或杆相连接的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3)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时,一般选用ΔE k =-ΔE p 或ΔE A =-ΔE B 的形式. 2.几种实际情景的分析 (1)速率相等情景注意分析各个物体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变化. (2)角速度相等情景①杆对物体的作用力并不总是沿杆的方向,杆能对物体做功,单个物体机械能不守恒. ②由v =ωr 知,v 与r 成正比.(3)某一方向分速度相等情景(关联速度情景)两物体速度的关联实质:沿绳(或沿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4)含弹簧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①由于弹簧发生形变时会具有弹性势能,系统的总动能将发生变化,若系统除重力、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不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②弹簧两端物体把弹簧拉伸至最长(或压缩至最短)时,两端的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弹性势能最大.③对同一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由弹簧的形变量决定,弹簧的伸长量和压缩量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考向1 速率相等情景例6 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 、B 用不可伸长的细软轻线连接,跨过固定在地面上、半径为R 的光滑圆柱,A 的质量为B 的两倍.当B 位于地面上时,A 恰与圆柱轴心等高.将A 由静止释放,B 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A .2R B.5R3 C.4R 3 D.2R 3答案 C解析 设B 球的质量为m ,则A 球的质量为2m ,A 球刚落地时,两球速度大小都为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mgR =12×(2m +m )v 2+mgR ,B 球继续上升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mgh=0-12m v 2,联立解得h =R 3,B 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R =43R ,故选C.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应用机械能守恒时,先确定系统中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再用ΔE 增=ΔE 减(系统内一部分增加的机械能和另一部分减少的机械能相等)解决问题.考向2 角速度相等情景例7 (多选)(2023·安徽滁州市定远县第三中学模拟)轮轴机械是中国古代制陶的主要工具.如图所示,轮轴可绕共同轴线O 自由转动,其轮半径R =20 cm ,轴半径r =10 cm ,用轻质绳缠绕在轮和轴上,分别在绳的下端吊起质量为2 kg 、1 kg 的物块P 和Q ,将两物块由静止释放,释放后两物块均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轮轴的质量及轴线O 处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在P 从静止下降1.2 m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Q 速度大小始终相等B .Q 上升的距离为0.6 mC .P 下降1.2 m 时Q 的速度大小为2 3 m/sD .P 下降1.2 m 时的速度大小为4 m/s 答案 BD解析 由题意知轮半径R =20 cm ,轴半径r =10 cm ,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可知v P v Q =ωRωr =21,故A 项错误;在P 从静止下降1.2 m 的过程中,由题意得h P h Q =v P t v Q t =21,解得h Q =0.6 m ,故B 项正确;根据机械能守恒得m P gh P =12m P v P 2+12m Q v Q 2+m Q gh Q ,由A 项和B 项知v P v Q =21,h Q =0.6 m ,解得v Q =2 m/s ,v P =4 m/s ,故C 项错误,D 项正确.考向3 关联速度情景例8 有一竖直放置的“T ”形架,表面光滑,滑块A 、B 分别套在水平杆与竖直杆上,A 、B 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A 、B 质量相等,均可看作质点,如图所示,开始时细绳水平伸直,A 、B 静止.由静止释放B 后,已知当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时,滑块B 沿着竖直杆下滑的速度为v ,重力加速度为g ,则连接A 、B 的绳长为( )A.4v 2g B.3v 2g C.2v 23g D.4v 23g答案 D解析 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知滑块A 和B 在绳长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有v A sin 60°=v cos 60°,解得v A =33v ,将滑块A 、B 看成一个系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设滑块B 下滑的高度为h ,有mgh =12m v A 2+12m v 2,解得h =2v 23g ,由几何关系可知绳子的长度为L =2h =4v 23g,故选项D 正确.考向4含弹簧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例9(多选)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个带有孔的小球,小球套在固定的竖直光滑杆上,小球位于图中的A点时,弹簧处于原长,现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向下运动,经过与A点关于B点对称的C点后,小球能运动到最低点D点,OB垂直于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其最大加速度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gB.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小球的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可能增大C.小球运动到C点时,重力对其做功的功率最大D.小球在D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最大答案AD解析在B点时,小球的加速度为g,在BC间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小球在竖直方向除受重力外还有弹簧弹力沿竖直方向向下的分力,所以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其最大加速度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g,故A正确;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小球做加速运动,即动能增大,所以小球的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一定减小,故B错误;小球运动到C点时,由于弹簧的弹力为零,合力为重力G,所以小球从C点往下还会加速一段,所以小球在C点的速度不是最大,即重力的功率不是最大,故C错误;D点为小球运动的最低点,速度为零,小球机械能最小,由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小球在D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故D正确.例10如图所示,A、B两小球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A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C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C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的质量为4m,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A后,A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C恰好离开地面.求:(1)斜面的倾角α;(2)A球获得的最大速度v m的大小.答案(1)30°(2)2g m 5k解析(1)由题意可知,当A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C恰好离开地面,A的加速度此时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4mg sin α-2mg=0则sin α=12,α=30°.(2)初始时系统静止且细线无拉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设弹簧压缩量为Δx,对B:kΔx=mg 因α=30°,则C球离开地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Δx,故弹簧弹性势能变化量为零,A、B、C三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4mg·2Δx·sin α-mg·2Δx=12(5m)v m2联立解得v m=2g m5k.课时精练1.如图所示,斜劈劈尖顶着竖直墙壁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将一小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则在小球从释放到落至地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斜劈对小球的弹力不做功B.斜劈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斜劈的机械能守恒D.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斜劈动能的增加量答案 B解析不计一切摩擦,小球下滑时,小球和斜劈组成的系统只有小球的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B正确;斜劈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故斜劈的机械能增加,C错误;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可知,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斜劈动能的增加量和小球动能的增加量之和,D 错误;斜劈对小球的弹力与小球位移的夹角大于90°,故弹力做负功,A错误.2.(2023·浙江台州市模拟)如图所示是“抓娃娃机”的照片,使用者可凭自己的技术操控机械爪抓住透明箱内的玩具,提升至一定高度后水平移动到出口就可取得玩具.关于这一操作过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爪抓到玩具匀速上升时,玩具的机械能守恒B.玩具从机械爪中掉下,玩具的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C.机械爪抓到玩具水平匀速移动时,重力对玩具不做功D.机械爪抓到玩具匀速上升时,机械爪对玩具做的功等于零答案 C解析机械爪抓到玩具匀速上升时,机械爪对玩具做正功,玩具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所以玩具的机械能增加,选项A、D错误;玩具掉落过程中,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守恒,选项B错误;玩具水平匀速移动时,重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重力对玩具不做功,选项C正确.3.(多选)(2023·浙江省宁波五校联考)轮滑等极限运动深受青少年喜爱,轮滑少年利用场地可以进行各种炫酷的动作表演.为了研究方便,把半球形下沉式场地简化成半圆形轨道,两轮滑少年可以看作完全相同的光滑小球A和B,如图所示.两小球分别从半圆形轨道边缘无初速度滑下,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小球在最低点速度大小相等B.A、B两小球在最低点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小相等C.A、B两小球在最低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若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两小球分别滑到各自最低点时,A小球的机械能小于B小球的机械能 答案 BC解析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R =12m v 2,可得v =2gR ,可知A 、B 两小球在最低点速度大小不相等,A 错误;在最低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 ,可得F N =3mg ,则与半径无关,又因两小球质量相等,则两小球在各自轨道最低点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相等,B 正确;A 、B 两小球在最低点的加速度大小a =v 2R =2g ,即加速度大小相等,C 正确;两球下滑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若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则开始时的机械能相同,则两小球分别滑到各自最低点时机械能相等,D 错误.4.(2021·浙江6月选考·10)空间站在地球外层的稀薄大气中绕行,因气体阻力的影响,轨道高度会发生变化.空间站安装有发动机,可对轨道进行修正.图中给出了国际空间站在2020.02~2020.08期间离地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空间站( )A .绕地运行速度约为2.0 km/sB .绕地运行速度约为8.0 km/sC .在4月份绕行的任意两小时内机械能可视为守恒D .在5月份绕行的任意两小时内机械能可视为守恒 答案 D解析 卫星贴近地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设为v 1,此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即v 1=7.9 km/s ;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 ,空间站离地高度在418 km ~421 km 之间.由GMmR 2=mg ,GMm(R +h )2=m v 2R +h ,解得v =gR 2R +h,空间站距离地面的最小高度约为h =418 km <R =6 400 km ,则v 2>v 12=7.92km/s ,故A 、B 错误;在4月份轨道半径出现明显的变大,可推知发动机做功,则机械能不守恒,故C 错误;在5月份任意两小时内轨道半径基本不变,故可视为机械能守恒,故D 正确.5.(2021·海南卷·2)水上乐园有一末段水平的滑梯,人从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后落入水中.如图所示,滑梯顶端到末端的高度H =4.0 m ,末端到水面的高度h =1.0 m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将人视为质点,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则人的落水点到滑梯末端的水平距离为( )A .4.0 mB .4.5 mC .5.0 mD .5.5 m答案 A解析 设人从滑梯由静止滑到滑梯末端速度为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H =12m v 2,解得v =4 5 m/s ,从滑梯末端水平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 =12gt 2可知t =2h g=2×1.010s =15s ,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人的落水点距离滑梯末端的水平距离为x =v t =45×15m =4.0 m ,故选A. 6.质量为m 的小球从距离水平地面高H 处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取水平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的动能等于重力势能的2倍时,经历的时间为( ) A.6H g B .2H 3g C.2H 3gD.2H g答案 B解析 设下降h 时,动能等于重力势能的2倍,根据机械能守恒:mgH =mg (H -h )+E k 即:mgH =3mg (H -h ),解得h =23H ,根据h =12gt 2解得t =2H3g,故选B. 7.(2023·浙江衢州市模拟)如图所示,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图示位置进入光滑的轨道,小球先进入圆轨道1,再进入圆轨道2,圆轨道1的半径为R ,圆轨道2的半径是轨道1的1.8倍,小球的质量为m ,若小球恰好能通过轨道2的最高点B ,则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其最高点A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2mgB .3mgC .4mgD .5mg答案 C解析 小球恰好能通过轨道2的最高点B 时,有mg =m v B 21.8R ,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其最高点A时,有F N +mg =m v A 2R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6mgR =12m v A 2-12m v B 2,联立解得F N =4mg ,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其最高点A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4mg ,C 正确.8.(多选)如图,一个质量为0.9 kg 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 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 的A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 =0.3 m ,θ=60°,小球到达A 点时的速度v A =4 m/s.(取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2 3 m/sB .P 点和C 点等高C .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2 ND .P 点与A 点的竖直高度h =0.6 m 答案 CD解析 小球恰好从光滑圆弧ABC 的A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则小球到A 点时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所以v 0=v x =v A cos θ=2 m/s ,选项A 错误;小球到A 点时的竖直分速度v y =v A sin θ=2 3 m/s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v y 2=2gh ,解得h =0.6 m ,而AC 的竖直距离为R +R cos θ=0.45 m ,可知P 点高于C 点,选项B 错误,D 正确;取A 点的重力势能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A 2=12m v C 2+mg (R +R cos θ),代入数据得v C =7 m/s ,在C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C +mg =m v C 2R ,代入数据得F N C =12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 N C ′=F N C =12 N ,选项C 正确.9.(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固定倾斜的光滑杆上,原长为l0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弹簧与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图中AO水平,BO间连线长度恰好与弹簧原长相等,且与杆垂直,O′在O的正下方,C是AO′段的中点,θ=30°.现让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下滑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B.小球滑到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 2gC.小球下滑到B点时速度最大D.小球下滑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gl0答案BD解析下滑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会与弹簧的弹性势能相互转化,因此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因为在B点,弹簧恢复原长,因此重力沿杆的分力提供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cos 30°=ma,解得a=32g,故B正确;到达B点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因此小球还会加速,故C错误;因为C是AO′段的中点,θ=30°,由几何关系知当小球到C点时,弹簧的长度与在A点时相同,故在A、C两位置弹簧弹性势能相等,小球重力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小球的动能,有mgl0=12m v C2,解得v C=2gl0,故D正确.10.(2023·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三联考)如图所示,一根长为3L的轻杆可绕水平转轴O转动,两端固定质量均为m的小球A和B, A到O的距离为L,现使杆在竖直平面内转动,B运动到最高点时,恰好对杆无作用力,两球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当B由最高点第一次转至与O点等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杆对B 球做正功 B .B 球的机械能守恒C .轻杆转至水平时,A 球速度大小为10gL5D .轻杆转至水平时,B 球速度大小为310gL5答案 D解析 由题知B 运动到最高点时,恰好对杆无作用力,有mg =m v 22L ,B 在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v =2gL ,因为A 、B 角速度相同,A 的转动半径只有B 的一半,所以A 的速度大小为v2,当B 由最高点转至与O 点等高时,取O 点所在水平面的重力势能为零,根据A 、B 机械能守恒,mg ·2L -mgL +12m ⎝⎛⎭⎫v 22+12m v 2=12m v A 2+12m v B 2,2v A =v B ,解得v A =310gL 10,v B =310gL5,故C 错误,D 正确;设杆对B 做的功为W ,对B 由动能定理得mg ·2L +W =12m v B 2-12m v 2,解得W =-65mgL ,所以杆对B 做负功,B 机械能不守恒,故A 、B 错误.1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一劲度系数为k =200 N/m 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挡板C 上,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m =4 kg 的物体A ,一轻细绳通过定滑轮,一端系在物体A 上,另一端与质量也为m 的物体B 相连,细绳与斜面平行,斜面足够长,B 距地面足够高.用手托住物体B 使绳子刚好伸直且没有拉力,然后由静止释放.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弹簧恢复原长时细绳上的拉力大小;(2)物体A 沿斜面向上运动多远时获得最大速度; (3)物体A 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答案 (1)30 N (2)20 cm (3)1 m/s 解析 (1)弹簧恢复原长时,对B :mg -F T =ma 对A :F T -mg sin 30°=ma 代入数据可求得:F T =30 N.(2)初态弹簧压缩量x 1=mg sin 30°k =10 cm当A 速度最大时有F T ′=mg =kx 2+mg sin 30° 弹簧伸长量x 2=mg -mg sin 30°k=10 cm所以A 沿斜面向上运动x 1+x 2=20 cm 时获得最大速度. (3)因x 1=x 2,故弹簧弹性势能的改变量ΔE p =0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 (x 1+x 2)-mg (x 1+x 2)sin 30°=12×2m v 2解得v =1 m/s.12.(2023·浙江温州市模拟)如图为一游戏装置的示意图,在水平轨道的左侧有一竖直墙面P ,P A 、AC 段均为光滑的水平面,在水平面上有一半径R =0.4 m 的光滑圆轨道,圆轨道与水平轨道相切于A 点,倾角为θ=30°的倾斜轨道CD 与水平轨道平滑连接于C 点.现有一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 =2 kg 的滑块放置于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墙面上,弹射时让滑块由静止释放,弹簧的弹性势能与滑块动能相互转化时无能量损耗,由于受弹簧限制,弹性势能最大值不能超过120 J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1)若滑块第一次恰好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B ,求滑块在A 点的速度的大小; (2)求在第(1)问的前提下,滑块在圆轨道最右端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3)已知CD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35,且CD 段的长度为15 m ,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并且不从D 点飞离,求首次弹射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取值范围. 答案 (1)2 5 m/s (2)60 N (3)E p ≤8 J 或20 J ≤E p ≤120 J解析 (1)滑块第一次恰好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B ,则有mg =m v B 2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