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知识点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作业
1. 区别教育传播系统要素与教育传播过程要素的异同。
教育传播系统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四个要素构成。
而教育传播过程要素包括了教育传播系统的四个要素,除此之外,还有编码、译码、噪声、反馈和效果五个因素。
2. 阐释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教育传播过程分为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和调整再传送六个阶段。
确定信息:该过程的目的是确定教育传播的最初目的。
根据教育目的和课程教学目标来确定传送什么信息。
选择媒体:该过程实际上是教育传播的编码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是将选择不同的媒体去呈现传送的信息。
通道传送:该阶段是将教学信号传送出去,也称为施教阶段。
在该阶段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信号要传至多远,多大范围;二是信息内容的先后传送顺序问题。
接收解释:该过程也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译码阶段,在这一阶段,受教育者接收信号并将它解释为信息意义。
评价反馈:受教育者接收信号后、解释信息意义后,所形成的信息意义与教育者发送的信息含义是否一致,即是否达到了预订的教学目标,需要进行评价,而评价的结果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
调整再传送:通过掌握的反馈信息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比较,发现
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再次调整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教育传送通道,进行再次传播,以保证传收双方信息含义的一致性。
3. 设计一节课的教学传播结构。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第一章传播:信息在时空中的移动。
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的内在传播传播的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教育传播的功能:在沟通、协调、教育、娱乐的基础上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教育传播四要素: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教育传播学(15~18)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
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
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科学性是指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所依据的理论是正确的,必须科学的反映教育传播的规律,揭示教育传播各要素的关系。
2现实性模式要来源于现实,对现实的归纳,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反映现实情况。
3简明性模式是对现实的一种简化形式,要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是面面俱到。
4操作性构建的模式应思路清晰,符合逻辑,所需的条件应容易实现。
5创见性新的模式要比原有的模式更能反映现实,发现事物的新的联系;好的模式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图、评价)P32~391拉斯韦尔模式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这一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1 忽视了“反馈”的要素2 没有重视“为什么”或机动的研究问题。
3 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2香农—韦弗模式这一传播模式能解释人类的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
她系统考虑了“信号”与“信息”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
还分析了噪音等干扰因素的问题。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
(课件:引入传播单位
信息经过循环,双方所得信息不断膨胀.
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真正的传播
适用于人际传播)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P35)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克服了单项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其次,这个模式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这一点加深了我们对噪音作用的认识。再次,该模式也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反馈可以增加两者的一致性。不仅如此,这个模式的适用范围也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类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
(3)大众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的编辑、记者和节目的制作者。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
(4)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报刊、图书、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
2.远程教学传播模式(P41)
3.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育传播模式(P43)
4.协作互动传播模式(P44)
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信息的产生:(P56)
1.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2.相互作用的方式:
物质直接作用方式。
物质场的作用方式。
发射与接收方式。
语言运用的适当现象:僵化抽象、忽视差异、非此及彼、主观倾向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
媒体素养教育
媒体监测与评估
教育传播学为媒体监测与评估提供了 理论框架,帮助媒体机构更好地了解 受众反馈和媒体效果。
教育传播学为媒体素养教育提供了理 论基础,帮助公众提高对媒体信息的 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育传播学在企业培训领域的应用
培训需求分析
教育传播学为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 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目标。
03 研究对象
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媒介、教育信息传递和 教育效果评估。
章节概述
本章将介绍教育传播学的 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 用领域。
重点讨论教育传播学的理 论基础和核心概念,如信 息、媒介、受众和效果等。
分析教育传播学的实践应 用,如在线教育、多媒体 教学和教育信息传播等。
总结教育传播学的未来发 展趋势和挑战。
教育传播的效果评估
认知层面
评估受众对教育内容 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包括知识、概念、原 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情感层面
评估受众对教育内容 的情感反应和态度变 化,包括兴趣、情感 认同等方面的表现。
行为层面
评估受众在接受教育 传播后行为的变化和 表现,包括实践操作、 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 力提升。
综合层面
综合评估教育传播在 认知、情感和行为等 方面的整体效果,全 面评价教育传播的价 值和影响。
04
教育传播的媒介与技术
教育传播的媒介
传统媒介
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 印刷媒介,以及广播、电 视等电子媒介。
混合媒介
结合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 如电子书、网设备、 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媒介。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
目录
• 引言 • 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 教育传播的媒介与技术 • 教育传播学的应用与实践 • 结论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期末复习汇总
1.教育传播学是什么?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人们之间的传播现象有几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师生在学习中发生交流,人们会收看电视节目是教育传播学研究的。
4.传播的功能有:教育,协调,沟通,娱乐。
5.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在于:媒体通道的多样性,明确的目的性,受者的特定性,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6.教育传播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7.“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有哪些?教学活动得到重塑,教学富媒体化和技术智能化,尊重学生个性需求,学习泛在化和移动化,教学生态更开放。
第二章1.传播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2.媒体的选择依据有哪些?是否符合经验,准确呈现,是否容易取得,付出的代价的大小。
3.贝罗的S-M-C-R模式中涉及的传播要素有:受播者,通道,信源,信息。
4.奥斯古德-施拉姆的传播模式解释了人们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的性质。
5.教师给学委发了一条消息“请通知同学们及时交作业”学习委员回复“好的,知道了”这个小小的现象中,包含着教育传播的哪个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受传者。
6.选择影响深刻的一节课,详细描写教学过程,并用本节课的教学传播模式说明和解释。
在家里上网课,老师直播授课。
老师授课过程中,会让我们把问题发在消息区,老师便可以随时了解我们的学习进度,对讲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
信源是学生,信息是学生的问题,通道是信息的方式,受传者是老师。
运用了奥斯古德-施拉姆的传播方式,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第三章1.八角形的停车标识属于非语言符号。
2.听到狗,人们会想到“狗腿子,狗奴才”等负面形象,有人则会想到“勇敢,朋友”等,这体现了“狗”这个符号的内涵意义。
3.符号的外延意义是符号与事物之间的代表性关系。
4.字典上所标明的,能为大家共同认可的意义,是该符号的外延意义。
5.字典上对狗的解释“一种家畜,听,嗅觉敏锐”这是“狗”这个概念符号的外延意义。
教育传播学复习要点
对传播过程的描述比5W更细致。
将信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
考虑到传播过程中存在干扰。
信息的编码和译码
(四)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引入传播单位
信息经过循环,双方所得信息不断膨胀.
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真正的传播
适用于人际传播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
克服单向线性传播的缺点
注重反馈环节,反馈增加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一致性.考虑噪声的影响
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特征:目的性、特定性、多样性
6.教育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不同
(1)大众传播的目的,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5)大众传播中的反馈过程,一般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的特点。教育传播能较快地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交流特点。
(6)在大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教育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
7.教育传播要素
教育者:存储和拥有教育信息;提供和发送信息
教育信息:主要指以知识形式构成的各种课程。
教育信息和受传者已有知识经验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传播开展的前提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信息与媒体的关系
根据不同的教育信Βιβλιοθήκη 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媒体,不同的媒体将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育者、受教育者与媒体的关系(人机关系)
9.教育传播的演进
1、语言传播(教育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功能:语言传播具有表达思想、交流信息、传情达意的功能。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传播学概论一、传播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已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2、传播学主要考察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3、传播的内涵①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②传播是一种过程③传播是一种互动④传播必带信息⑤传播需以符号和信号为中介⑥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也可以通过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⑦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识,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⑧广义的传播,包括一种机器影响另一种机器程序的信息传播,即机器的传播,当然也包括自然界动物、植物之间的信息传播。
4、传播的类型传播一般分为四大类: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人的传播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5、传播的功能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第一个功能是沟通。
通过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沟通信息,使之互相了解,建立关系,发展友谊。
第二个功能是协调。
通过传播,可以协调个人或群体的行为。
第三个功能是教育。
教育主要是传递前人的思想、经验、知识与技能,这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系统的传播行为。
第四个功能是娱乐。
传播的娱乐功能十分明显。
二、教育传播1、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2、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①大众传播的目的一,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
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②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题的一般大众。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1.新闻学:20世纪初期兴起,重视业务研究,采用思辩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报刊、电视、广播,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
2.传播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重视理论研究,采用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公共关系、广告、图书等等,遍及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全过程。
3.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施拉姆的概括⏹政治功能:监视、协调、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递⏹经济功能:资源信息、指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市场、开创经济行为⏹一般社会功能:解释、行使、传递社会规范、娱乐4.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5.教学信息的来源:教师客观事物教学信息体(符号信息载体、机器信息载体)6.教育信息的特性:目的性. 科学性 系统性 已获取性可接受性 多媒体性 反馈性7.什么是符号?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
符号分为两大类: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8、拉斯威尔公式拉斯韦尔最先在《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 (1948)一文中提出了“五W 模式”: “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据此,引申出传播研究的五个参数或五个内容:控制分析(谁),内容分析(说什么),媒介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受众分析(对谁),效果分析(取得什么效果)。
2、教育传播过程模式图 (1)以教育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传播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教育者将教材中的信息转化为声音或文字、图像,向学习者传授,学习者通过视听接收信息。
谁(传播者) 说什么 (讯息)对谁说 (受传者) 有什么效果 (效果)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较有代表性的是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系、综合、应用。
教育传播学第一章
教育传播学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传播---传受信息的行为(过程)。
2.教育传播学-3.教育传播-二、填空题1.在研究传播的定义时,丹斯提出了观念族的概念。
2.共享说是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
3.交流说是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双向的活动。
4.影响说是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的行为。
5.符号说是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6.教育传播学是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
7.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
8.被称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的是施拉姆。
9.最早提出把关人的是卢因。
10.卢因最早提出把关人(守门人)的概念。
11.最早提出意见领袖和多级传播理论的是拉扎斯菲尔德。
三、单选题1.在研究传播的定义时,()提出了观念族的概念。
A.丹斯B、拉斯韦尔C、施拉姆 D、霍夫兰2.在研究传播的定义时,丹斯提出了()的概念。
A、把关人B、观念族C、多级传播D、意见领袖3.()在拉斯韦尔的三大传播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提供娱乐功能。
A、拉扎斯菲尔德B、卢因C、赖特D、霍夫兰4.赖特在拉斯韦尔的三大传播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
A、监视功能B、提供娱乐C、应付环境D、传递遗产5.不属于本书认为教育传播系统构成的要素有()。
A、教育者B、教育信息C、教育环境D、受教育者6.不属于本书认为教育传播系统构成的要素有()。
A、教育者B、教育信息C、教育信息D、教育效果7.教育传播学是属于交叉学科中的()。
A、边缘学科B、综合学科C、横断学科D、单一学科8.教育传播学是属于()中的边缘学科。
A、单一学科B、综合学科C、横断学科D、交叉学科9.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是由()命名的。
A、赖特B、亚里士多德C、香农D、施拉姆10.以下不属于四大先驱之一的是()。
A、卢因B、霍夫兰C、赖特D、拉扎斯菲尔德11.()开创了内容分析法。
A、卢因B、亚里士多德C、施拉姆D、拉斯韦尔12.最早提出守门人概念的是()。
A、拉斯韦尔B、施拉姆C、卢因D、霍夫兰13.卢因最早提出()概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第一章传播:信息在时空中得移动。
传播得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得内在传播传播得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教育传播得功能:在沟通、协调、教育、娱乐得基础上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教育传播四要素: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教育传播学(15~18)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与信宿译码,把接收到得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
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得过程叫信宿译码。
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得原则:1科学性科学性就是指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所依据得理论就是正确得,必须科学得反映教育传播得规律,揭示教育传播各要素得关系.2现实性模式要来源于现实,对现实得归纳,不就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得,要有一定得现实基础,反映现实情况。
3简明性模式就是对现实得一种简化形式,要突出事物得主要特征,而不就是面面俱到。
4操作性构建得模式应思路清晰,符合逻辑,所需得条件应容易实现。
5创见性新得模式要比原有得模式更能反映现实,发现事物得新得联系;好得模式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对实践得指导作用。
教育传播得基本模式(图、评价)P32~391拉斯韦尔模式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这一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1 忽视了“反馈”得要素2 没有重视“为什么”或机动得研究问题。
3 重视传播者得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得“主体参与”地位.2香农—韦弗模式这一传播模式能解释人类得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她许多传播模式得基础。
她系统考虑了“信号”与“信息"之间得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
教育传播学各章主要知识点及题型
《教育传播学》各章主要知识点题型可能有: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材料分析题,不同试卷题型有所不同。
(注:教学时补充了一些内容,显示为红色字部分,可参见PPT)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二、填空或问答:1、了解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2、阐述传播的类型和功能3、区分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4、陈述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5、阐述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一、名词解释:传播过程、传者、受者、信息、媒体、编码、译码、噪声、系统、系统的“结构”、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过程二、1、阐释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2、陈述系统的特征、类型3、陈述教育传播系统的特性,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教材在第一章)4、举例说明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会构成不同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5、模式的类型6、阐述拉斯威尔、贝罗、奥斯古德等传播模式的基本内容,并作简要评价7、陈述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8、阐释教育传播的四个典型模式9、陈述几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以下三、四章即对应于教材的第三章)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一、名词解释:信息二、1、了解信息的几种形态和特征2、说明狭义信息度量的条件和方法3、了解教育信息的概念及来源4、陈述教育信息的特性5、在教育、教学传播中要实现信息的优化可以有哪些途径?第四章教育传播符号一、符号(参见PPT “教育传播学4-1”)二、填空或问答:1、说明符号的本质意义2、阐述语言符号的特性3、阐述象征性理论、经验性理论、使用性理论、普通语义学等语言符号的意义理论,举例解释语言符号的误用现象4、说明教育传播中语言符号的运用原则5、陈述非语言符号的类型、教育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有哪些及运用原则6、分析非语言符号的特性7、说明非语言符号的功能8、阐述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第五章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一、通道、媒体、教育媒体1、阐述教育传播通道中可能存在的干扰2、麦克鲁汉的媒体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并能加以简单评述3、说明几种常见的教育媒体分类4、分辨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的不同特点5、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6、陈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7、陈述教育传播学者关于媒体选择利用的基本观点8、陈述常用的几种利用教学媒体教与学的策略第六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与学生一、把关人1、阐述教育传播中教师、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传播行为2、学生传播行为的特征及对学生的素质要求3、学生的传播心理中,约瑟夫提出的受者对传播内容的选择性因素指什么第七章教育传播效果1、知道各大众传播理论的主要观点2、说明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和表征3、知道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与评价4、能阐述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5、阐释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原理6、教育媒体制作与选择原则。
教育传播学第五章
、更活跃的因素。
在教育传播活动中,两者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师传播
活动。
动机会影响教育传播活动的性质;兴趣会影响到教
师对于教育信息的选择与收集、处理、传递。
◆情感常常表示体验稳定的一面。 ◆情绪常常表示体验动态的一面。
●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教育传播内容等方
面的情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传播行为。
●教师对某一事件的情绪反应也会影响到教师的
教育传播活动。
教师的意志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完成教育传播任务的明确目的性和力求达到 这一目的的坚定性。 • 处理问题的果断性。 • 教师的沉着、自制和耐心。
影响教师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能力因素主要有 以下五个方面: •全面掌握和科学设计教育内容的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多方面的、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 •教育机智(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把握 分寸)。
教师的威信是指通过教师一贯的言行表现出 来的优秀品质,受到学生尊敬和信赖。 教师威信是影响其教育传播活动成效的重要因 素,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一种重要的推到力量。
第5章 教育传播中的师生
5-3 师生的传播心理
• 教师的传播心理 • 学生的传播心理
• 师生互动传播机制
1、教师的传播心理
• 动机与兴趣; • 情绪与情感; • 意志;
机与兴趣 ◆教师的动机是推动教师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原因
。
◆教师的兴趣是激励教师从事教育传播活动更积极
教育传播学1
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受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流意见、思想,感情,以到达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充满传播现象,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注意课本第三页)2、传播的类型: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细看下其中的每一条的内容)P33、传播的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P54、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严格规定性,受者的特定性,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
P75、教育传播的四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
P76、教育传播的演进:口语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P117、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教育传播的变革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育传播价值观。
学习者的主要需求是:(1)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既要全面发展,又要有个性特长,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完满结合。
(2)建立合理的知能结构:士字型知识结构和三层次能力结构。
(再细看一下)P13-148、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教育传播学是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
它是教育和传播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
它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
它属于社会科学。
P159、编码和译码: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的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化信号的叫信道编码。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
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
P2110、教育传播的过程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受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
P2211、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五段教学策略,九段教学策略,假设——推理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P2412、模式的表示形式:语词的形式,图解的形式,数学的形式。
P31(具体再看一下课本上的几种模式)13、信息含义:信息是指消息,知识和情况;信息是减少或消除某种情况不确定的东西;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教育传播学第一章(1)绪论;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等多个领域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而独立的学科。
教育中有传播,传播中教育,二者相互需要,相互扶持。
(2)传播的定义: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传播是受双方借助,媒体和符号,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达到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
(3)传播的类型:大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类的传播,机器的传播,(4)人类的传播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大众传播的核心特征:1它针对较大的数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
2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其特征是稍纵即逝。
(6)传播的功能:传播的心理功能(社交功能和内传功能)传播的社会功能探测,协调,娱乐(7)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长篇报告中以全球眼光归纳了八种传播功能:(获得信息情报:社会化;动力;辩论和讨论;教育;发展文化;娱乐;一体化)(8)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得目的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9)教育传播的演进:视动传播阶段;口语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电子视听传播阶段;多媒体互联网交互传播阶段。
(10)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形成的知识体系。
(11)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及其主要贡献:1拉斯韦尔:(5w 模式)2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3勒温;(把关人)4霍夫兰(将心理学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第一人)5施拉姆;(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大众传播学》)教育传播系统第二章传播过程的基本属性(1)教育传播是一个过程(2)教育传播是一个系统(3)教育传播过程互相联系又互为循环(4)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行为具有多种可能性1.有意图的传播者一未接收的受播者2.有意图的传播者一偶然的受播者3.有意图的传播者一有意图的受播者4.无意图的传播者一未接收的受播者5.无意图的传播者一偶然的受播者6.无疑图的传播者一有意图的受播者教育传播过程与要素分析传播过程是一种表示时间不断变化运动的信息传递的现象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1)确定教学信息(2)选择传播媒体(3)媒体传递信息(4)接受和解释信息(5)评价和反馈(6)调整和在传递教育和传播过程的要素分析(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2)教育信息与教育媒体(3)干扰(噪音)(4)反馈(5)教育传播环境(6)教育传播效果教育传播过程的模式(核心)模式的含义:模式是作为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模式的建立模式的功能(1)组织(2)启发(3)预测(4)测量传播过程的经典模式传播过程的经典模式(1)亚里士多德传播模式扼要地列出了五个最基本的传播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2)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是传播主体是传播内容是传播媒介是传播对象是传播效果教育传播过的经典模式(1)罗密佐斯基双向传播模式传播模式对教育传播活动的启发与应用(1)确定了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受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和在传送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结构性(3)功能性(4)层次性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系统的子系统(1)功能系统(2)控制系统(3)支持系统教育传播系统的基本特点(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皆为积极的主体(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皆借助符号进行信息交流(3)教育信息传递的三程性交流存在着三个方向:教一学(第一程)学一教(第二程)教一学(第三程)(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影响(5)教育传播现象的复杂性第三章(1)信息定义;‘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第2章教育传播学
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学习目标:说明传播过程、传播者、受播者、媒体、编码、解码、噪声、反馈、教育传播过程;阐述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阐明几种主要的传播模式和教育传播模式。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自学学习内容:第一节传播的过程与模式1. 模式1)模式的含义一个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动态过程系统,如果用“抽象”、“简化”的方法,将真实世界的复杂现象作理想性的代表或表示,这种理想性的表示就是人们称呼的“模式”。
这种“抽象”和“简化”了的模式着重表现事物和现象的各种的各种关系和变化原则。
所谓模式就是以一种简化的方式来表达真实、复杂事物的一种代表物,一般用文字、符号、图形、数学公式等来表达。
模式概括并提供了真实事物的结构和发展顺序。
它通常将不易直接观察或描述的复杂现象变成简化的、可描述的东西。
利用模式就可以降低事物的复杂性,抽取出主要因素和环节,在一个较为简化的框架上对该现象进行描述和探讨。
(举例物体的运动过程摩擦力质点)2) 如何建立一个复杂事物现象的模式?3)模式的功能●组合功能●启发功能●推断功能●测量功能2. 传播的基本过程(当我们说传播是一个过程时,主要指的是传播具有动态性、序列性和结构性)1)传播过程要素分析(举例说明)●传播者和受播者●信息和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信息内容、符号的处理均能影响媒体和通道的选择。
比如:何种信息用语言传送,何种信息用视觉的方式传送?何种信息用触觉、嗅觉、味觉的方式传送?总之媒体和通道的选择会影响信息的传送与接收效果。
(举例:甘肃山区煤、飞机,梵高高的画、非洲难民图片和文字描述的不同效果、历史课中纳粹的罪行、化学实验中的气味等)●编码和译码●噪声●反馈可以从自己的传播行为中也可以从受播者接收信息后的反应行为中去获得,传播者对反馈信息应有适当的反应能力,及时调整传播行为,就能收到好的传播效果。
●效果2)传播过程分析传播者把信息编码,通过某种媒体传播出去,受播者接收到受噪声干扰的信号,并经过译码了解信息的意义,并且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反馈。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
* 名词解释* 1、传播*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称;时时有传播,处处有传播。
* 2、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 3、最近发展区* 是指介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 4、先行组织者(P24)*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要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奥苏贝尔)* 5、信息的定义(P52)* 信息是指消息、情况和知识。
(日常生活中)*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哲学上☆)。
* 在信息论上,信息被定义为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论上)* 6、把关人(P114)* “把关人”(Gatekeeper)——在教育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处理、加工与传递信息的传播者。
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
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
把关人控制着信息的流量、流向,影响着对信息的理解。
* 7、教育传播环境(P138)* 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 8、编码: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这一过程我们称为“编码”;* 9、译码: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则称为“译码”。
10、教育传播模式:是再现教育传播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它是对教育传播现象的概括和简明表述,是对教育传播过程的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与关系的简化形式,它反映了教育传播现象的主要的、本质的特征。
* 11、课堂教学设计(补充)* 是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传播学第一章(1)绪论;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等多个领域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而独立的学科。
教育中有传播,传播中教育,二者相互需要,相互扶持。
(2)传播的定义: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传播是受双方借助,媒体和符号,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达到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
(3)传播的类型:大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类的传播,机器的传播,(4)人类的传播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大众传播的核心特征:1它针对较大的数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
2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其特征是稍纵即逝。
(6)传播的功能:传播的心理功能(社交功能和内传功能)传播的社会功能探测,协调,娱乐(7)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长篇报告中以全球眼光归纳了八种传播功能:(获得信息情报:社会化;动力;辩论和讨论;教育;发展文化;娱乐;一体化)(8)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得目的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9)教育传播的演进:视动传播阶段;口语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电子视听传播阶段;多媒体互联网交互传播阶段。
(10)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形成的知识体系。
(11)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及其主要贡献:1拉斯韦尔:(5w模式)2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3勒温;(把关人)4霍夫兰(将心理学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第一人)5施拉姆;(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大众传播学》)教育传播系统第二章传播过程的基本属性(1)教育传播是一个过程(2)教育传播是一个系统(3)教育传播过程互相联系又互为循环(4)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行为具有多种可能性1.有意图的传播者一未接收的受播者2.有意图的传播者一偶然的受播者3.有意图的传播者一有意图的受播者4.无意图的传播者一未接收的受播者5.无意图的传播者一偶然的受播者6.无疑图的传播者一有意图的受播者教育传播过程与要素分析传播过程是一种表示时间不断变化运动的信息传递的现象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1)确定教学信息(2)选择传播媒体(3)媒体传递信息(4)接受和解释信息(5)评价和反馈(6)调整和在传递教育和传播过程的要素分析(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2)教育信息与教育媒体(3)干扰(噪音)(4)反馈(5)教育传播环境(6)教育传播效果教育传播过程的模式(核心)模式的含义:模式是作为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模式的建立模式的功能(1)组织(2)启发(3)预测(4)测量传播过程的经典模式传播过程的经典模式(1)亚里士多德传播模式扼要地列出了五个最基本的传播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2)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是传播主体是传播内容是传播媒介是传播对象是传播效果教育传播过的经典模式(1)罗密佐斯基双向传播模式传播模式对教育传播活动的启发与应用(1)确定了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受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和在传送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结构性(3)功能性(4)层次性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系统的子系统(1)功能系统(2)控制系统(3)支持系统教育传播系统的基本特点(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皆为积极的主体(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皆借助符号进行信息交流(3)教育信息传递的三程性交流存在着三个方向:教一学(第一程)学一教(第二程)教一学(第三程)(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影响(5)教育传播现象的复杂性第三章(1)信息定义;‘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2)信息的本质:信息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他是客观的,绝对的;另一方面·它是主观的,相对的·。
(3)信息的特性:1信息的客观性 2信息的抽象性 3 信息的价值性 4信息的时效性 5信息的传递性 6 信息的储蓄性 7 信息的转换性 8 信息的公开性 9信息的知识性 10信息的共享性(4)狭义信息论:它是以数学方法研究通讯技术中关于信息的传输和变换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编码理论为中心,主要研究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信息容量,编码理论及噪声理论。
(5)广义信息论:广义信息论又称信息科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以计算机处理为中心的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评议,文字的处理,图像识别,学习理论及其各种应用。
(6)教育信息的含义;简单地说,教育信息是指涉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各种信息变换和逻辑的分布。
(7)教育信息的特点:多源性,模糊性,易得性,易变性,快速呈现性,(8)教育信息的处理:所谓处理是基于某种目的对信息所实施的操作,对给定的信息进行的某种运算,(9)教育信息处理的内容:1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问题的信息量计算。
2教材与学习资料中的信息分析与信息处理。
3学习者数据的分析和处理、4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分析与信息处理。
5学习者应答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6学习结果的分析与评价7学习者生理信息的分析与处理。
8有关学习环境的教育信息。
第四章(1)符号的基本概念: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它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
(2)符号的类型:语言符号(自然语言,人工语言)自然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非语言符号(动作符号,音响符号,图像符号)(3)人工语言: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人为编制的,具有词汇形式,语法规则,语句结构和语义内容的符号系统。
(4)动作符号:包括人的身体动作,人所使用的物件,人所处的空间,以及时间观念。
(5)音响符号:包括拟似语言,事物音响和音乐等作用于听觉器官的符号。
(6)图像符号: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动态图像包括了电影,电视放映出来的活动图像:静态的图像符号则包括图画,照片以及地图,图解,标志等象征图形。
(7)符号的意义:1课题对象是符号的成因。
(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都只是某种事物的代表,表示一种抽象的概念,而不再是真是事物本身。
2解释项是符号的意义。
(解释项是解释者対符号加以认知,解释,感知,反映的过程和结果. 即符号所指的对象区别开来,符号的对象的客体是有限的,但对这一客体的解释是无限的.)3 符号的动态意义(就是符号的意义会因环境而异,因人而异,以及符号的实际意义远远比字典上所罗列的意义多得多的原因所在,我们因此也就找到了符号多义性的根源。
)(8)语言符号的结构特征:系统性,线条性,二层多级性,开放性。
(9)语言的一般特性:静态得语言描绘动态的事实。
有限的语言描绘无限的事实。
抽象的语言面描绘具体的事实。
(10)语言运用的一般原则:表达的可领会性,陈述的真实性。
表达的真诚性。
言说的正确性。
(11)语言的运用原则: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增强性灵活性整体性(12)非语符号的特点:普遍性重要性丰富性形象性多维性隐含性可靠性(13)非语言符号的功能:直接传播辅助传播调节传播核实词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1仪态(指人在行为中的姿态和风度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2 拟似语言3 空间4传播环境(14)拟似语言:语言符号中的非语言成分,又被称作副语言,包括音色,音量,语速,语调等。
(15)非语言运用原则:真诚原则搭配原则理解原则适度原则第五章(1)传播通道定义:传播通道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传递的途径。
(2)传播通道:编码译码信道(3)教育传播通道: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4)教育传播通道的类型:单向型传播(单向直接传播,单向间接传播)双向型传播(双向直接传播,双向间接传播)混合型传播(5)媒体概念: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指从信息源到传授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具体有报纸,书刊,广播,电影,电视等。
(6)媒体的共性: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
(7)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体观:媒介即讯息媒体是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8)媒体的延伸:每一项新的媒体的出现,每一项新的延伸,都会使人的各种感官的平衡产生变动,使某一感官凌驾于其他感官之上造成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影响。
这个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指导意义,但他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9)冷热媒介:热媒介能够高清晰度呈现信息,不需要人的思维做过多的补充,即受传者参与程度低的媒介。
相对而言,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10)教育传播媒体的特性:表现性重现性接触性参与性可控性(11)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认知教育(12)教育传播媒体的认知功能:媒体可以提供具体的经验媒体是交互工具,认知工具没提示连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知识的桥梁。
媒体可以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13)教育传播媒体的教育功能:改进教学方法管理教学实施特殊教育潜在的教学功能和实际教学功能(14)教育传播媒体选择的基本功能:教学目标控制原则教学内容统一原则教学对象适应原则教学方法协调原则教学条件符合原则(15)现代教学媒体的教育模式:辅助式(演播法插播法)直接式(直线式程序法分支式程序法循环法)(16)干扰的概念:干扰可能发生在教育传播中的各个环节。
对教育传播的影响很大,克服干扰可以使接受者接受信息的效率很高。
克服干扰还可以使接受者得到真实的信息,不只是接受者信以为真造成后患。
(17)干扰的特点:必然性普遍性多样性(18)干扰的分类:信源质量干扰编码准确性干扰环境干扰技术干扰受者心理和生理干扰(19)干扰的避免: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优化信息质量。
注意传播环境的建设注重教学过程的进行利用多余信息抵消传播过程中的干扰(20)干扰的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利用教学测试中的利用传播效率中的利用第六章环境定义:人类环境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俩大类传播与环境的关系(1)传播对环境具有依赖性(2)环境对传播具有影响性(3)传播和环境具有互制性传播环境的类型: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1)地理环境(2)物理环境:现实性物理环境历史性物理环境软环境(1)文化环境(2)心理环境(3)传播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体系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综合学校环境体系学校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内核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微观环境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主要条件它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环境也可以由硬环境与软环境俩大类构成(1)学校环境体系的硬环境:校园物质环境教室物质环境物理因素(2)学校环境体系的软环境:校园社会心理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教室文化环境人际关系(3)家庭环境体系:家庭物质环境家庭精神氛围家庭教养方式网络教育传播环境网络传播环境: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探讨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