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用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上海专用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作文含解析
1.“心”是照亮美的光之源。
2.心灵与美请写一篇文章,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说的是掌控平衡好秩序和混乱的问题。
首先,人的内心深处追求一种叫做秩序的东西,那么我们不妨问自己——为什么要追求秩序?追求秩序的原因很多,你可以论证追求秩序能够让我们获得有序的结果,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增量,也可以说秩序本身能够让这个世界获得更加公平的跃迁机会,符合罗尔斯正义论中的“机会平等原则”,每个人都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获得平等的机会,从而对于自己的命运做到掌控。
写作时考生要阐述两种观点的内涵,可以分析其中的合理性,也可以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驳斥;然后将二者统一起来,论述客观之美对人的主观心灵的作用,以及人的心灵在审美过程中的重要性,二者的辩证关系要阐述清楚;最后主要论述如何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尤其要肯定人的心灵之美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人,尤其是青少年,应当注重心灵之美的修养,提升审美的敏感性和对美丑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客观存在的美,进而让心灵更美。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其实不妨在这个巨变的时代,暂时忘却经验主义,以一种坦然面对不确定性的心态来打理生活。这样或许我们不至于成为一个对结果与所谓“经验”孜孜以求的苦行僧,而是能在行动或生活的同时享受过程本身,找到生命本身更多的意义。而且生活中,“随性”经历往往会在我们暂时不能获取经验时,不至于过于沮丧,而是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失意,走出困境。
第二个“有人”否定了上述观点,也就是并不认为人的心灵决定美的存在。这个看法也有道理,美就在那里,你不能发现是你的问题,不能由此否定美的存在。这种观点承认美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这个角度说,人更应该善于发现早就存在的美,这样才能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
【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2023年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3 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积存运用1.依据提示填空。
(1),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2)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3)北宋诗人黄庭坚长于用典故,在《登快阁》中使用伯牙、子期、阮籍典故的诗句是,。
【答案】(1). 香雾云鬟湿(2). 白露未晞(3). 秦风(4). 朱弦已为佳人绝(5). 青眼聊因美酒横【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名句名篇默写力量和识记文学常识的力量,承受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和情景式默写相结合的题型,解答时既要留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留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
此题还要留意以下字的正确写法:雾、鬟、晞、弦、聊、横。
【点睛】此题考察“名篇名句”的默写力量。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察的内容根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察的倾始终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所考的名句,有肯定的迷惑性,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根底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开会背不会写的状况。
2.按要求选择。
(1)小强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你认为哪句话送给他最适宜?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填入以下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人类对记忆的关注和重视由来已久。
早在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诗人埃斯库罗斯就曾强调记忆乃才智之母,柏拉图甚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学问都只不过是记忆而已”。
然而,从来都没有自然而然的记忆,总是一种有意识的实践,但是却存在自然而然的遗忘,我们努力记忆就是为了“抵抗”遗忘,所以,。
遗忘本质上就是记忆,只不过是不在场的记忆,即没有进入我们当前生活,处于埋伏的状态,所以遗忘并不是一味的“恶”,在肯定的时间肯定的语境中,。
A.了解记忆就不能不理解遗忘遗忘也自有其乐观的价值B.人类总是在奋力的抗拒遗忘记忆也可能带着“恶”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C.记忆和遗忘就是天使和恶魔的化身遗忘能让苦痛的记忆埋伏起来D.记忆与遗忘是一对双胞胎记忆也可能转化为埋伏状态的遗忘【答案】〔1〕D〔2〕A【解析】【详解】〔1〕试题分析:此题问的是“小强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你认为哪句话送给他最适宜”,考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力量,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留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认真推断。
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解析)
2022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2022.12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题目要求填空。
(1)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___________,先治其国。
(《___________·大学》)。
(3)《短歌行》中,诗人想象贤才屈驾前来归附自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渌水荡漾清猿啼②.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③. 礼记④. 越陌度阡⑤. 枉用相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渌”“荡漾”“清猿”“礼”“度”“阡”“枉”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 按题目要求选择。
(1)以下体现横暴权力的一项是()A. 家长教训不懂规矩的孩子B. 合同违约时要求对方赔偿C. 封建君主对百姓提高赋税D. 在图书馆里禁止大声喧哗(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中国的科幻文学,。
,,。
①不断将人类抛入陌生化的世界中②它以丰富的想象力消解科学的枯燥与晦涩③以颠覆传统文学的方式赓续中国文学传统的使命④迫使读者从异于日常生活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世界A. ④②③①B. ③②①④C. ①②④③D. ②③④①【答案】(1)C (2)B【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阐述了四种权力结构: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
“横暴权力”,顾名思义,横暴权力即是指在社会冲突发生时,通过暴力手段取得胜利的一方,所拥有的对屈服者的支配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即是对横暴权力的形象阐述。
在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中,皇权,政府,国家组织,便是横暴权力的代表。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解析)
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运用1. 按要求填空。
(1)不失其所者久,_______________。
(老子《四章》)(2)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________》)(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宇宙浩大、万物丰盛的景象。
【答案】①. 死而不亡者寿②. 寄蜉蝣于天地③. 赤壁赋④. 仰观宇宙之大⑤. 俯察品类之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蜉、蝣、仰、俯、察。
2. 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人工智能依托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的代价,却是不可避免地扼杀了信息不对称的随机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固化了的信息不对称的经济体里,是没有公平可言的。
①毫无议价能力的数据提供方②信息优势自然集中到了政府和商业巨鳄等强势集团手里③公众和弱势群体就成了透明体④智能时代因为高端技术对人力、物力和政治力量的依赖A. ③④①②B. ④③②①C. ④②③①D. ③①④②(2)下列句子中最能体现“差序格局”的一项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C.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答案】(1)C (2)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根据“因为”“自然”这一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及②④句句意可知,④应在②前。
而③“公众和弱势群体就成了透明体”则是②“集中到了政府和商业巨鳄等强势集团手里”的对照和进一步结果,因此③应在②后。
而①“毫无议价能力的数据提供方”和③中“透明体”都是“公众和弱势群体”这一类人的共同特点,故应为③①。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一模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模试题诗歌鉴赏汇编一、(2023·山东烟台·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王维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眼农书。
上客摇芳输,中厨情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
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
【答案】1.C2.①开头两句用“深巷”“斜晖”“门”“柳”等寻常所见之景,写出赵叟远离尘嚣的静美生活环境;②“闲”“高”“疏”等平常之语,流露出主人恬淡闲适的人生追求,极富意趣,暗示出其隐者身份;③于平淡之语中表达出对主人隐居生活的欣赏之情,立意初现。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错,最后两句意思是,友们都只管在客厅里畅快痛饮,直到日暮时才离开乡野里门。
诗人赴赵叟家宴,很欣赏主人的隐居生活,主要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没有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写赵叟每日所见,深巷里的夕阳斜照之情景,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稀疏的柳枝,洒在小巷里,营造出了静美的氛围;“深”“静”“闭”“疏”这些描写景物状态的词语,让我们联想到赵叟日常生活,悠闲而舒适,极富田园情趣。
流露出主人高洁的品行与美好的生活情趣。
本句语言朴实平淡,但营造了幽美的意境,隐含了隐居生活的情趣,立意高雅。
二、(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2023-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己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四,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筑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还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展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4.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混合默写1.按要求填空。
(1)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
(杜甫《______》)(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3)《屈原列传》中“_________”和“______”两句都直接表明了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
二、选择题组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什么是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有人以“秤”来比喻和诠释“中”的内涵。
称量东西时,秤砣不能固定在某个地方,而应该随物之轻重来回移动,这才是“中”,才能“中”。
①“中”的标准不固定,更不拘泥,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中”不是简单数理意义上的“中间”,更不是“折中”③因此真正做到“中”是不容易的④此时“中”,换个时间未必“中”,此地“中”,换个场合未必“中”A.③②①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④①②③(2)小徐同学想探究《红楼梦》中贾探春这一人物形象,她列出了一些要细读的章回,你认为其中哪一回略读即可?()A.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B.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衡芜苑夜拟菊花题”C.第55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D.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①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曾提出著名的特修斯悖论:航行在地中海上的特修斯之船通过不断更换船体构件来保证其持续航行。
由于每个构件的寿命有限,最终船体所有的原构件必然被全部换掉。
那么,这艘船是否仍然是特修斯之船?如果不是,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不再是原先的船?许多哲学家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惊尘急雪满貂裘,泪洒 风别宛丘。
又向邯郸枕中见,却来云梦泽南州。
暌离动作三年计,牵挽当为十日留。
早晚青山映黄发,相看万事一时休[2]。
注:[1]元丰二年苏轼被贬黄州,十四日与苏辙相别陈州,先赴黄州。苏辙随后携苏轼家小至黄,再自赴筠州谪任。齐安:黄州古称。[2]苏轼自注:柳子厚《别刘梦得》诗云:“皇恩若许归田去,黄发相看万事休。”
【注释】①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后遂以“牛山悲”喻人生短暂之悲。②孟嘉落帽:东晋时桓温参军孟嘉,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这里指当时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
12. 下列作品与本词在意境上类似的一项是( )
A. 《短歌行》(曹操)B.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二句从眼前所见的秋风吹起,木叶纷落于黄河波上,暗暗照应诗歌标题,表明诗人所见是河北之景。结合注释“羁留北方至死”可知,此时诗人北渡黄河,羁留他乡,眼见落叶飘飞,河水滔滔,更加引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下句由实入虚,由眼前秋风木叶,即刻联想到有似昔日的南国风景,就径直领出旧土之思的发端,并且暗用屈子《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平添出一层烟雾般轻蒙柔曼的忧郁情味来,使之拥载了更丰厚的涵纳,更给人无限悲凉之感。
D. “鸿北去,日西匿”两句描写天际广漠之常见景物,以此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14. 刘克庄在《有感》中曾写道“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在本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忧时”情感的?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2. C 13. B
14. 答案示例:本词中“神州泪”表明词人为国破家亡而悲痛; “常恨世人”三句中词人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不恤国事,表达出词人对文坛的担忧;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饱含词人的无奈与悲怆。这些均表明词人自觉地将对时事的担忧融入词作之中。
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题带答案和解析(上海市虹口区)
名句名篇默写按要求填空。
(1)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2)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______)(作者)《劝学》)(3)杜甫《月夜》一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突出表现对妻子的思念、担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澄江一道月分明吾尝跂而望矣荀子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分”“跂”“遥”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本题还涉及诗词标题等,需要注意。
选择题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正值赵兄乔迁新居之际,小弟我无以为贺,唯有献上拙作一幅,聊供补壁。
B. 晚生垂念师恩,本该当面贺寿,无奈路途迢递,唯以贺卡一张,遥祝老师寿比南山!C. 老朽年近半百才得此千金,难免骄纵了些。
今后定当严加管教,再不唐突。
D. 听说朋友来访,王强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备下薄酒,恭候各位光临。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
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
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B项,“垂念”是敬辞,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这里应改为“感念”;C项,“千金”旧时用于称呼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D项,“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这里应用谦辞“寒舍”。
故选A。
选择题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对观众来说,看综艺、追偶像的目的除了放松、娱乐之外,汲取正能量也是一大需求。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建峰高中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铜仙人辞汉歌注李贺茂陵刘郎秋凤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注]金铜仙人,为汉武帝建造,舒掌捧着承露盘,矗立在神明台上。
魏明帝景初元年被拆离汉官,运往洛阳。
此诗为晚唐诗人李贺因病辞官由京赵洛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曾威风无比的汉武帝终究也随那飘零的秋风逝去,只留下这茂陵荒冢。
B.“画栏”两句写宫中桂花香气飘逸,苔藓碧绿。
描绘乐景是为抒发哀情作铺垫。
C.“忆君”二字一语双关,“清泪如铅水”比喻十分奇妙,切合铜人的身份特点。
D.“衰兰”两句凸显了金铜仙人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感情真挚而又深沉。
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从中可见诗人怎样的写作意图?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竹刻艺术①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朵淡雅的奇葩,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
竹刻艺术家以刀代笔,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印等艺术样式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
竹是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给人清新疏淡的美感,深受国人喜爱。
这也是竹刻艺术给人的第一感受。
②竹刻艺术,从古代文献记载和古代留存的文物可证。
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就已利用竹子来纪事。
西周时记载政事,已广泛使用竹简,而大臣朝会时手中所持的笏,也用竹子做成,其上刻有文饰。
上海专用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5古代诗词阅读训练含解析
重难点05古诗词鉴赏(建议用时:60分钟)1.鉴赏范围应以古诗词文学常识及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考查内容仍以语言风格、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以及观点评价出现。
2.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将成为一大热点。
3.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流行。
1、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分析意境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分析技巧(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分析语言特色(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分析单字技巧(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5)该词对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6、分析情感、主旨(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7、评价题(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8、比较评价题(1)通读诗词,分别把握各自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掌握诗歌体裁知识的能力。
本诗共8句,每句5个字,但不是五言律诗,因为该诗的写作时间是南北朝,而近体诗指的是隋唐以后的律诗和绝句,不是汉乐府诗,也不是词,因此本诗属于五言古诗,可以收录在《古诗源》中。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剑客
(唐)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面对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翻①嫌易水②上 ②轻仇不足论 ③细碎动离魂 ④勇死寻常事
上海专用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含解析 :
上海市各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பைடு நூலகம்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渡河北
(南北朝)王褒①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②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③,肠断陇头歌④。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⑤。
参考示例二:我不认可这一观点。诗歌后四句以“勇死”“轻仇”的议论,深化了剑客有胆有识、意气风发的形象。同时,以荆轲刺秦离别之时细腻缠绵的悲情与剑客对比,使剑客形象更进一层。与前四句刻画的典型形象相得益彰,体现了律诗在情感结构上起承转合的流转变化特点。如果改为简短绝句,则会把作者逐步深化的意脉隔断,不能够充分地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律诗写作规则及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律诗必须押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这首诗的韵脚“门、恩”,由此可知“轻仇不足论”“细碎动离魂”应是颈联或尾联的下句。
律诗颈联必须要对仗,只有“勇死寻常事”与“轻仇不足论”是对仗的,应是颈联,强调了剑客有胆有识、襟怀开阔的特点。“翻嫌易水上”与“细碎动离魂”共同赞扬了此剑客的英勇高于荆轲刺秦王的荆轲。因此顺序是④②①③。
诗歌次二句一转至现实的北方黄河之景;五、六两句进一步写“心悲”“肠断”的内在感受——听到北方的音乐,令人心伤,听到陇头的歌曲,令人肠断。最后二句以薄暮失道来描写诗人内心迷茫怅惘、恍惚痛苦的心理。从中可以看出,诗歌的开头两句就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可谓“起调甚高”。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注释】①翻:表反而。②易水:水名,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饯别于此,好友高渐离击筑以表离别之情。
A. ①③④② B. ④②①③ C. ④③①② D. ①②④③
13. 下列关于本诗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景物烘托人物 B. 风格直率奔放C. 对比凸显人物D. 咏史寄托缅怀
14. 清代黄白山认为删除本诗后四句,作为绝句更好,前四句“写剑客行径风生。赘后四语,其妙顿减。”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以及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2. B 13. D
14. 参考示例一:我赞同这一观点。前四句通过典型的连贯的动作行为的刻画以及独特的风雪背景烘托映衬,展示了一位痛饮狂歌后出门报恩的剑客形象,把剑客的英勇神态、轻仇报恩的心事表露无遗。充分地体现了绝句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后四句中对剑客“勇死”“轻仇”的议论以及意在以荆轲对比凸显剑客的内容,并没有超出前四句的意蕴之外,同时表达也显得过于直白,缺乏蕴藉。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咏史寄托缅怀”有误,诗歌涉及荆轲刺秦王的典故,但也是为了突出诗中剑客的英勇无畏,并没有“咏史寄托缅怀”。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本题的解答比较灵活,如果认同题干观点,前四句“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拔剑绕残樽”“便出门”等展现出连贯的动作,表达出剑客的英勇无畏;“西风满天雪”是诗歌的背景,“何处报人恩”表达了剑客轻仇报恩的心态。动作与背景一起展示了一位痛饮狂歌后出门报恩的剑客形象。这四句符合绝句言简意赅的特点,内容表述完整,富有艺术特色。后四句主要是对剑客“勇死”“轻仇”的议论,最后一句用典,通过荆轲来凸显剑客的英勇,表意与前四句无异,表述直白,并未超越前四句的意境。
C. 《唐宋近体诗选》D. 《历代长短句》
13. 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
A. 恬淡悠远B. 明丽清新
C. 雄伟壮阔D. 苍劲悲凉
14. 有人认为诗歌起首两句“起调甚高”,结合全诗,赏析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
【答案】12. A 13. D
14. 示例:开头暗扣题目,表明所写之景为渡河所见。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借景抒情,以秋风落叶,河水滔滔,表现自己漂泊零落、起伏不定的心理。且“还似”一词由眼前的黄河自然地联想到江南故国的洞庭波涛(虚实结合也可),充满了思乡之情,去国之悲。起首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气氛,接下来的所见、所闻都笼罩了悲凉之情,结尾的“失道”与开头的“还似”相呼应,进一步抒发了迷茫惆怅之情。起首两句蕴蓄着丰富的情感,所以说“起调甚高”。
【注释】①王褒出生于南朝世家大族,梁战败后被押送至长安。从此羁留北方至死。这首诗是他北渡黄河时所作。②亭障:指北朝筑构的防御工事。③异方乐:异域音乐。④陇头歌:北朝乐府曲名,内容多写征人的艰辛。⑤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弯处。
12. 以下古代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
A. 《古诗源》B. 《汉乐府》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二句从眼前所见的秋风吹起,木叶纷落于黄河波上,暗暗照应诗歌标题,表明诗人所见是河北之景。结合注释“羁留北方至死”可知,此时诗人北渡黄河,羁留他乡,眼见落叶飘飞,河水滔滔,更加引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下句由实入虚,由眼前秋风木叶,即刻联想到有似昔日的南国风景,就径直领出旧土之思的发端,并且暗用屈子《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平添出一层烟雾般轻蒙柔曼的忧郁情味来,使之拥载了更丰厚的涵纳,更给人无限悲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