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赏析张镃《竹轩诗兴》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张镃《竹轩诗兴》阅读练习及答案
(分点作答,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酌情给分。整体作答作为一点呈现,视答题点的角度判断给分。)16.(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5.此诗“句句扣题,但并不拘泥”,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孔子在《论语》中强调既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参照别人的缺点来自我改 正的两句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 “变”与“不变”的道理,
综述:全诗描写竹轩之景,点面结合,先交代环境,后描写修竹;虚实结合,写 竹,实写夏季眼前情境,虚写冬季雪压修竹之状;主次分明,写冬季情状和梅花, 也是衬托手法,更加突出竹轩具有的情韵;各有侧重,同是写竹轩生活,颔联侧 重写竹本身带来的情致, 颈联侧重于竹林中的生活状态闲适雅致。 表现出诗人闲 适、洒脱、高雅的人生志趣。
A.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 为主。
B.颔联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显得自然 而洒脱。
C•颈联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对应地写竹,达到了水乳交融、情景俱妙 的程度。
D.尾联描写“此时”“墙下一株梅”的美好,烘托出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 更有幽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
竹轩诗兴
【宋】张镃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解析【原诗】南轩竹曾巩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一、译文:姿态柔美的密密的翠竹,有数十根竹子长起来,干旱的季节里也有潇洒的姿态和高雅的情趣,微风吹来,把我内心的烦躁全部送走,一场雨过后,远远看去,使得我的眼睛都清澈明亮起来。

那新生的竹笋,巧妙地穿过有青苔的石头,细碎的阴影映照在粉墙之上,仿佛要破开墙壁。

想来,在万物都覆盖冰霜的季节里,再来看翠竹的颜色一定更加鲜明。

二、诗意赏析这是一首歌颂竹子的咏物诗,诗人借轩中之竹表达了对竹子高雅情操的赞美。

古人对竹可谓十分敬重,静坐一室,放怀九春,怀若竹虚,风惠气清,因着追求“室有山林乐”,陈设往往无意,枯木野花,苍苔洞石,信手拈来,随意拾就。

竹怀古致,有高格,文人心头之爱。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

书房藏竹,自然极幽雅,能得山水清气涤净俗尘。

竹怀古致,有高格,文人心头之爱。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

书房藏竹,自然极幽雅,能得山水清气涤净俗尘。

竹趣味颇多。

陈毅儒将在《莫干山记游词》中咏道:“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

“风摇青玉技,依依君子。

”此乃翠竹之“形趣”。

倘若竹生在野外,“梢云耸百寻”“风触有声含六律,明箨时闻声籁籁”。

或是“月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

庭中栽得绿竹数丛,“疏竹虚窗时滴沥”“纱窗外风摇翠竹”,是为雨中风中之“声趣”。

修竹成林,浓阴如洗,炎夏盛署“为君成阴好蔽日”,顿生际《新竹》诗之意境:“清风扫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且“好风吹晚晴,斜照入疏竹”,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是竹林之“影趣”。

还有“楚山修竹如云”,“雨过斑竹千丝绿”“幸分苍翠拂波涛”,半山寒色与春争,这是修竹翠篁的“色趣”。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①广陵:今江苏扬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黄鹤楼和扬州的描绘,抒发了与友人惜别的深情。

B. 诗人通过描写孤帆远影和长江天际流,表现了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惆怅。

C. 诗人巧妙运用了“烟花三月”这一意象,渲染了送别时的离别氛围。

D. 诗歌结构紧凑,语言简练,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受。

2.诗中“烟花三月”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诗歌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诗人是如何表达与友人惜别的情感的?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以下文章:《春暖花开的日子》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季节。

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在这样的日子里,小村庄的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这春暖花开的美好时光。

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每天早晨都会和他的爷爷一起去村头的小溪边捉鱼。

小溪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着。

爷爷会耐心地教小明如何观察鱼儿,如何调整渔网的位置,让小明在实践中学习。

小明虽然年纪小,但学得有模有样,每次都能收获不少。

村子里还有一位老教师,李老师。

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人。

李老师不仅教孩子们学习知识,还经常带领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美好。

春天里,李老师带着学生们去山上看桃花,去田野里挖野菜,去果园里采摘水果。

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有一天,小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李老师。

小明兴奋地向李老师展示了他今天捉到的鱼,李老师微笑着夸奖了小明。

小明感到非常开心,他觉得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自己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第四单元17+宋词四首+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第四单元17+宋词四首+Word版含解析

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下列对《雨霖铃》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

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

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

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D.最后两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

“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

解析:选D。

D项,理解不正确。

如果说,这首词的情感从“寒蝉凄切”到“竟无语凝噎”,还是比较哀伤的话,那么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下,便是凄惨了。

因而最后两句抒发的愁情不是若有若无的。

2.下列对《雨霖铃》一词下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正面话别,下阕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B.“清秋节”一词,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C.“今宵”三句实写作者醒后所见之景,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D.“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解析:选C。

C项,“今宵”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

3.关于“离情”,有人说“别时容易见时难”,也有人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你认为《雨霖铃》一词应该属于哪一种?谈谈你的理解。

语文粤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单元17江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语文粤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单元17江魏晋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17汉魏晋诗三首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杨自芳心是什么?是理想、追求、抱负、胸襟、视野和境界。

有一等胸襟者,才能成就一等大业;有大境界者,才能建立丰功伟业。

很多时候,我们去做一件事,常常缺少的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胸襟、视野和境界。

心像针眼一样小的人,做起事来,常常挑三拣四、拈轻怕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他们整日忙忙碌碌,最终却碌碌无为;心像大海一样宽广的人,尽管有时从事的是最平凡的工作,但他们从来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不计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知识缺乏,可以去汲取、去丰富;能力低下,可以去训练、去强化。

唯有扩大胸襟、拓宽视野、升华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不断地学习、自省、淬火、修炼和砥砺。

做人、做事有了境界,就会成为仁者、智者。

既仁又智,当天下无敌。

当心变大时,我们就多了一对眼睛、一双手、一副耳朵。

眼望不到的景物,心可以感受到;手够不着的东西,心可以触摸到;耳听不见的声音,心可以聆听到。

用心做事,可以明辨是非、洞察秋毫;用心做事,可以匠心独运、巧生于内;用心做事,可以八面来风、生定慧根。

世上千事万事,唯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大做好、做精做妙。

我们很难成为伟人,但可以拥有伟人一样的胸襟。

我们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可以用大境界的心态去做平凡的小事。

不要把心放在手掌上、眼皮下,要把心放在高山之巅、大海之上。

置心于山巅,就会“山高我为峰”,“一览众山小”,饱览无数精彩迷人的风景;置心于大海,就会“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勇立潮头,尽显英雄本色。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学习是要吃苦的,是要能忍得住板凳上、台灯前的孤独的。

不管你的起点如何,最终到达终点的人一定是勤奋且有目标的人。

学习是通往以恒、一丝不苟的勤奋贯穿于学习生活的每一天、每一课;把高考的成功仅仅当作是积铢累寸、厚积薄发的一种回报,越是困难,越要坚持,才会看到希望,才有可能触到幸福。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赏析艺术效果(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赏析艺术效果(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赏析艺术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了南岭水多路难的情景,诗人迷路了,不知所处,心中一片茫然。

B.第三、四句中的毒雾、蛇虫,可以认为富有深意,也暗指迫害诗人的奸邪小人。

C.颈联叙述了“五月收米”“鸡鸣报潮”的异地特有风俗,诗人对此充满兴致。

D.这首诗描写了岭南风光,其中“暗”字表现了桄榔、椰叶长得枝叶稠密。

2.诗人在尾联先抒发思乡之情,然后转为景物描写。

这样写有怎样的艺术效果?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陟岵①《诗经魏风》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②慎旃③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注】①陟岵:登上有草木的山。

②上:通“尚”,希望。

③旃:语助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季”意为“我的小儿子”,从诗中另外两个称谓看,它并没有独特的价值。

B.此诗写登高念亲,却从对面设想,写父母兄长对自己的挂念与叮嘱,深切动人。

C.全诗一共三章,都使用了赋的手法,叙写了抒情主人公登上高山的行为与心理。

D.本诗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写出了父亲的旷达、母亲的牵挂和兄弟的手足深情等。

4.本诗的章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琴[唐]孙氏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琴音由嘈杂到纯净的过程,弹出来的曲调就像湘妃对舜的思念一般哀怨婉转。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轩松》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轩松》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轩松》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轩①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②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释】①南轩:指当南的窗外。

②柯叶:枝叶。

20.“何当凌云霄”中“凌”字的意思是。

21.本诗首联中的一个“”字,突出了松树的不同凡俗;颈联中的一个“”字,化静为动,将景物着上了迷人的色彩。

2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答案】20.直上21. 孤染22.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数千尺”三字不仅表现出松树的高,同时流露出诗人直上云霄,力争上游的凌云之志。

【详解】20.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何当凌云霄”句意:何时才能枝叶参天长到云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凌:直上。

21.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首联“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松树苍劲挺拔、松树枝叶稠密昂首天外的景致。

作者写“松”用“孤”加以修饰,突出了它的孤独高耸,不同凡俗。

颈联“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意思是:阴凉处长满了颜色深绿的青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

其中又运用一个“染”字,化静为动,描绘了半空中松树茂密的枝叶与地上的古苔也呈现出一片绿色,上下辉映,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要染绿了似的。

据此可选“孤”和“染”两个词填写作答。

2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意思是:何时才能枝叶参天长到云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这里以夸张的口吻极言其高,正是抒写诗人见孤松而生的感叹,诗人借“孤松”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那是一种因不满足于当下的内心写照,也是体现出诗人不满足于“孤松”的潇洒自得,向往着“直上数千尺”的凌云之势。

从而表现出了诗人怀有凌云壮志,渴望一展抱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竹轩诗兴》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竹轩诗兴》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竹轩诗兴》含答案
(2013·辽宁卷·T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解析】阅读诗歌,可以分析出第二联的内容写的应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既有视觉描写,又有听觉描写,还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格,表现了诗人所住环境的清幽以及表现了诗人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答: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作为一首写景诗,从“竹轩”“柴门”“狭径”“倦卧”“闲吟”“竹”“雪”“梅”等词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情趣,从而可以分析出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曾巩 南轩竹 诗歌赏析

曾巩 南轩竹 诗歌赏析

曾巩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

南轩竹是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意为有几十根生长茂盛又繁密的竹子,在天干之年,仍然生长得潇洒有生机。

天干之年使竹子面临生存的困境,但竹子却生长得仍然很茂盛,可见竹子无惧艰难。

颔联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它的意思是,风吹过时,竹子飒飒作响,诗人听到后,烦心事随之消散,一场雨将竹子濯洗得干净,诗人看到被清洗得明亮干净竹子后,放眼望去,心情清朗。

这一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运用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颈联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新长出的竹笋顶起长满苔藓的石头,盎然生长,竹子斑驳的影子投在粉墙之上,摇曳生姿,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尾联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翠竹的美称)色转明。

意思为应该要等到万物历经霜雪之后,再来看这几株翠竹,它们应该更加晴明动人吧。

尾联单纯想象历经风霜雨雪后的南轩竹的姿态,属于描写手法中虚写范畴,没有实写的成分。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郑燮,清代书画家诗人,人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咬定:咬紧。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广州市中大附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广州市中大附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广州市中大附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两小题。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一、二句写出“雨”怎样的特点?(2)诗歌的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这个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客怀宋·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1)诗中“客怀处处不宜秋”中的“不宜秋”的原因是。

(从诗中找句子回答)(2)诗的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木芙蓉(南宋)吕本中①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②。

【注】①吕本中:南宋诗人,曾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遭降职,此后闲居从事著作和讲学。

②东风:春风。

(1)“雨后霜前着意红”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芙蓉________的自然属性。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一中中考四模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这座桥。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③王东真是,制作出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④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

A.推崇稳固别有用心淋漓尽致B.崇拜顽固别出心裁惟妙惟肖C.崇拜稳固别有用心惟妙惟肖D.推崇顽固别出心裁淋漓尽致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娱乐圈的“阴阳合同”事件遭到曝光,某些明星偷逃税款的手段让人叹为观止....。

B.纯净的自然山水、古朴的建筑、青石的街道,小镇上沿途风景络绎不绝....。

C.如何在鳞次栉比....的书架上选择优秀的读物,这是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D.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取得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B.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取得近45.6亿元左右的票房,原因是影片将亲情、希望、家园完美地融合在一个科幻的故事里,强烈冲击观众的心。

C.优异成绩的获得,必须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而取得,学到了什么,取决于做了什么,不是老师教了什么。

D.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这类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节目,让人赞口不绝。

《南轩竹》阅读答案

《南轩竹》阅读答案

• 颈联“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新长出的竹笋顶起长满苔藓的石头,盎然生长,竹 子斑驳的影子投在粉墙之上摇曳生姿,形象地描 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 姿态,意趣盎然。
• 尾联“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意思为应该要等到万物历经霜雪之后,再来看这 几株翠竹,它们应该更加晴明动人吧。尾联单纯 想象历经风霜雨雪后的南轩竹的姿态,属于描写 手法中虚写范畴,没有实写的成分。
• 答案:D “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 忆、想象中的竹子”错,尾联写的是自然界的南 轩竹,“虚实相生”错,尾联想象历经风霜雨雪 后的南轩竹的姿态,属于虚写。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 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 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 象的异同。(6分)
• 颔联“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它的意思是,风吹过时,竹子飒飒作响,诗人听到后, 烦心事随之消散,一场雨将竹子濯洗得干净,诗人 看到被清洗得明亮干净的竹子后,放眼望去,心情 清朗。这一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 多种感官,运用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从 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于一体,使 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蕴丰富。
• B.颔联表面写风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 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 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 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 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 酷。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 从容自信的神态,使我们感受到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 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沙头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沙头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沙头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广州市中大附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广州市中大附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广州市中大附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

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推开门。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为什么?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孤”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处境?(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
试题解析
广州一模诗歌《南轩竹》赏析及诗歌阅读试题
解析
【原诗】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一、译文:
姿态柔美的密密的翠竹,有数十根竹子长起来,干旱的季节里也有潇洒的姿态和高雅的情趣,微风吹来,把我内心的烦躁全部送走,一场雨过后,远远看去,使得我的眼睛都清澈明亮起来。

那新生的竹笋,巧妙地穿过有青苔的石头,细碎的阴影映照在粉墙之上,仿佛要破开墙壁。

想来,在万物都覆盖冰霜的季节里,再来看翠竹的颜色一定更加鲜明。

二、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歌颂竹子的咏物诗,诗人借轩中之竹表达了对竹子高雅情操的赞美。

古人对竹可谓十分敬重,静坐一室,放怀九春,怀若竹虚,风惠气清,因着追求“室有山林乐”,陈设往往无意,枯木野花,苍苔洞石,信手拈来,随意拾就。

竹怀古致,有高格,文人心头之爱。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

书房藏竹,自然极幽雅,能得山水清气涤净俗尘。

竹怀古致,有高格,文人心头之爱。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

书房藏竹,自然极幽雅,能得山水清气涤净俗尘。

竹趣味颇多。

陈毅儒将在《莫干山记游词》中咏道:“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

“风摇青玉技,依依君子。

”此乃翠竹之“形趣”。

倘若竹生在野外,“梢云耸百寻”“风触有声含六律,明箨时闻声籁籁”。

或是“月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

庭中栽得绿竹数丛,“疏竹虚窗时滴沥”“纱窗外风摇翠竹”,是为雨中风中之“声趣”。

修竹成林,浓阴如洗,炎夏盛署“为君成阴好蔽日”,顿生际《新竹》诗之意境:“清风扫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且“好风吹晚晴,斜照入疏竹”,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是竹林之“影趣”。

还有“楚山修竹如云”,“雨过斑竹千丝绿”“幸分苍翠拂波涛”,半山寒色与春争,这是修竹翠篁的“色趣”。

东晋名士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有人不解,不过暂住,何苦劳烦?然子猷直指竹道:“何可一日无此君!”后世东坡先生“不可居无竹”正承袭此道。

以竹为友,与竹为邻,竟能带来高质量的生命体验。

风雅之士从不敢小觑竹,正直、坚贞、虚心、清雅,君子品格。

观竹可悟古今,气清观宇宙,怀畅叙幽情,再含蓄地托物自况,恰如本色。

“密竹娟娟数十茎”这首诗的首联就赞美竹子优美的姿态,“密竹”实写竹子的茂盛繁密,“娟娟”是写竹子亭亭玉立的柔美姿态,别有一番神韵。

“数十茎”,虽然不多,但是很繁茂旺盛,这是一片小小的竹林,郁郁葱葱,重重叠叠;那绿竹的枝叶犹如一顶碧绿色的华盖,遮住了太阳、白云、蓝天,给大地投下了一片阴凉。

“旱天萧洒有高情”,诗人选取“旱天”来写,表明竹子在这样的季节里都有一种高尚的情趣。

首联借物抒情,饱含诗人对轩竹的赞美。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颔联直抒对翠竹赞美的原因,驱除烦心事,养眼怡情,在“风吹”和“雨洗”过后,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感觉和视觉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赞赏南轩竹的作用,使得轩竹的形象与众不同。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颈联以拟人手法,写出了“新笋”的生命力强劲和竹影斑驳映照粉墙的摇曳姿态,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一个“破”字,把竹影的境界衬托出来,夸张地显示了竹影的力量。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因为“远眼清”,因为“烦心醒”,因为“粉墙生”,诗人写到这里,突然神思飞扬,轩竹的形象就深植于诗人的心中,想来,轩竹最美的姿态应该是在“万物冰霜后”的“色转明”,那才是轩竹最高品质的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抒发也到了最高潮。

前三联都是实写,这一联是虚写,写想象的轩竹姿态和品格,这也是诗人感情抒发的重点。

竹子在“万物冰霜”的精神气质,历来为文人称道,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竹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

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竹子不被严寒击败,勇敢地与风霜雨雪搏斗。

它被大雪压低了,却不曾倒下;它被大风吹弯了,却不肯放弃信念。

这也照应了前文的“烦心”,喻指不被政治上的艰难困苦击倒,反而更加的坚韧,气冲霄汉。

尾联是诗人情感抒发的重心所在,诗人由眼前轩竹写到想象的轩竹,由眼前轩竹的柔美,想到轩竹的坚韧不屈,轩竹的形象更加丰富完美,那就是轩竹柔中有刚,柔中带韧,不折不挠,意志品质尤为坚韧。

三、试题解析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答案:D(解析:“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错,尾联都是虚写,写想象的季节里轩竹的形象品格,“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只
有“想象”没有“回忆”,“虚实相生”错,手法判断错误,应该是整首诗歌“虚实相生”。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

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

(6 分)
答案:
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

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

①答案不够完美:①曾诗中的竹子柔美多姿,高雅脱俗,无论是旱天、雨后都呈现出其多姿多彩的形态,霜后又柔中带刚,柔中带韧。

四、关于竹子的意象
1、象征高风亮节的品德
朱淑真《咏直竹》
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

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

刘孝先《赋竹》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2、表现谦虚的品格
薛涛《酬人雨后玩竹》
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3、赞扬坚忍不拔的毅力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吴镇《野竹》
虚心报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4、表现气冲云霄的志气
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

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

曾巩《南轩竹》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5、表现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概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三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郑板桥《题画》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6、颂扬顽强的生命力
刘禹锡《庭竹》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7、表现闲适隐逸的君子之风
杜牧《题刘秀才新竹》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罗隐《竹》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8、象征爱情忠贞的湘妃竹
李商隐《湘江竹》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刘长卿《斑竹》
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

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