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课件《财政与金融》同步教学(高教版·202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实施减税和增加财 政支出,利用财政杠杆调节产业结构和 产品结构。适用的经济背景是通胀与经 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 治理滞胀,刺激经济增长成为主要目标。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时间 1978年12月
1979年
1985年 1989年 1991年 1993年 1997年 2005年 2009年 2011年至今
协调配合历史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启改革开放
重大事件
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以行政手段调整经济,压缩财政支出,控制投资规模,加强银行信贷管理, 控制信贷投放
开始尝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信贷投放和货币供给量,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
主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信贷和货币投放,紧缩的财政政策控制基本建设规模和国民收入超额分 配
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松”的政策组合
开始实施“适度从紧”的“双紧”政策,进行分税制改革,控制财政赤字,提高存贷款利率,控制信贷规模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稳”中“从紧”,“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协调配合展望
加强协调配合的举措 (一)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稳定器作用 (二)推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质增效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小结
01
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02
协调配合的原理
03
我国政策配合的历史进程
04
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配合实践
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协调配合实践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共同发力 (一)确保对国家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二)把好货币供应量的总闸门 (三)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四)实现一系列宏观调控目标
第十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3节 货币政策
财政与金融
第3节 货币政策
本节内容概览
01
货币政策目标
02
货币政策工具
第3节 货币政策
什么是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请思考: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什么?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什么?
第3节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 (二)非经济性
• 财政政策不完全由经济因素决定,容易 受到非经济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军 事稳定、国际关系等。当受到政治或者 其他因素干扰时,财政政策会被动采用 紧缩或扩张政策,从而偏离宏观经济的 要求。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Thanks
感谢您的欣赏与支持
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 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在此处输入内容.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三)非独立性
• 一方面,货币政策制定会受到其他部门 政策的影响,需要组合配套来共同实现 宏观经济目标;另一方面,处在国际金 融市场中,国家的货币政策会和其他国 家的政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容易受 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从而影响政策实施 效果。
协调配合的原理
➢ (三)紧缩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削减政府支出,提高税率;同 时放松货币政策。适用的经济背景是政 府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 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旺盛,促进经济 较快增长成为主要目标。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协调配合的原理
➢ (四)宽松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
第3节 货币政策
选择性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 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 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 券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 缴进口保证金五项。
第3节 货币政策
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
主要有直接信用控制,包括信用配额、直 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和利率最高限额;间接信 用指导,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为什么要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体系框架的两大工具,对宏观经济运行,特 别是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能 对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发挥调节作用,各自发挥作用,两者不可替代但又 存在紧密联系。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 (一)法律性
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 (三)矛盾性
• 财政政策短期作用与长期作用存在不一 致的情况。财政政策可以从收入和支出 两方面影响社会需求,增加或减少税收, 加大或减少支出,都会较快地产生经济 效果,但会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 费,产生挤出效应。频繁使用财政政策 会抑制民间投资积极性,降低社会总投 资效率。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财政与金融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本节内容概览
01
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02
协调配合的原理
03
我国政策配合的历史进程
04
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配合实践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为什么要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一)非对称性
• 当经济处在高涨时期,采用紧缩性货币 政策给经济降温,减少货币供给量,提 高利率,调控效果比较好;当经济处于 衰退的状态,即使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 策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人们的投资意愿 还是很低,银行也不愿意放款,对总需 求的刺激有限,调控效果比较差。货币 政策给经济降温效果明显,给经济升温 效果较差。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二)非对称性
• 经济繁荣时,央行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抑制经 济过热,但是经济繁荣时,人们的经济活动会 比较活跃,货币的流通速度会增加时,导致真 实的货币的流通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 了央行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作用。因此,当货币 流通速度加快或放慢时,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 币供给量来影响利率、投资、国民收入的效果 就会被减弱,从而增加了调控效果的不确定性。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协调配合的原理
➢ (二)紧缩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削减政府支出,提高税率;央 行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调高 利率。适用的经济背景是社会总需求极 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物价大 幅攀升,抑制通胀成为首要目标。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 (四)民主性
• 政府预算的民主性是指政府预算收支计划的制定、执行及 决算的形成过程应该向公众公开说明,而且其收支计划的 内容及执行结果应方便社会公众的理解和监督。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 (一)时滞性
• 财政政策是行政手段,政策的制定决策 需要符合法律程序,从需要采取相应政 策的经济情况出现,经过政策制定过程, 直至影响各经济变量使政策部分乃至全 部发挥效力的时间较长。财政政策时滞 过长,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越大, 导致财政政策可能无法达到最终目标, 很难调控目标。
第3节 货币政策
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除了“三大法宝”外,还有 非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我国中央银 行使用的非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常备 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定 向中期借贷便利等。
第3节 货币政策
01 02
小结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政府预算的法律性是指政府预算的成立和执行结果都要经 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
➢ (二)预测性
• 国家预算的预测性是指政府通过未来年度预算的编制,对 预算规模、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去向作出的事前计划。
➢ (三)集中性
• 政府预算的集中性是指对预算的规模、收入来源、收支结 构和财政平衡等情况,从国家整体利益角度进行统筹安排。
第4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践
协调配合的原理
➢ (一)宽松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扩大支出,降低税率;同时, 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 供应,降低市场利率,以抵消财政政策 的挤出效应。适用的经济背景是社会需 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 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首要 目标。
01
02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03
04
国际收支平衡
第3节 货币政策
货币中介目标
第3节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 选择性政策工具 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 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第3节 货币政策
一般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用以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信用总量和 一般利率水平的经常性手段。一般性政策工具 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 市场业务三大工具,也被称为货币政策工具 “三大法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