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优秀研说教材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优秀研说教材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就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及学段目标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特点和编写意图
本册教材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中间的一册教材。
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在内容的安排和编排方式上,除了继续体现前九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外,还具有这几个特点:1、素材选取内容丰富,所选取的素材包括建筑、体育、气象、消费等各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
2、采用多种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册教材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多种途径参与学习,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3、凸显数学文化价值,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
4、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5、解决问题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教材不受知识体系的束缚,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先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又把学到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内容分四个模块进行学习,分散在八个单元里,每个单元按内容又分为若干小节,在每个小节里有具体的课例。
各课例的设置包括主干系统和辅助系统,主干系统包括课题和例题,例题基本上由主题图、导入框和情景问题组成。
辅助系统内容丰富,包括:做一做、练习题、动脑筋、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
在每一单元结束后都有整理与复习,而且每一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都是对全册的整理与复习。
三、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标要求、教材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等方面分析教材
本册教材共安排8个单元。
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四个模块。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且离现实生活较远但学习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的性质,发展数学抽象思维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
《标准》中对这部分知识提出要求: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知道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根据课标要求,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意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
突出的特点就是分散编排。
具体做法是,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别编入第四单元约分和通分内容的前面。
这样一来分散了难点,二来在应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之前学习相应内容,强调了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
体现在本册中即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内容比较多,有六个小节(知识树):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有(知识树):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个小节。
《标准》中对这部分知识提出要求: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探索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与比较大小。
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
并会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根据课标要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
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
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即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图形的变换”的内容(知识树)包括三个小节: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
《标准》中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是在二年级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
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 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内容有(知识树)三个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标准》中对于这部分知识提出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表面的计算方法。
这一单元知识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
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本单元依据标准要求主要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教材安排了第六单元《统计》。
主要学习众数以及复式折线统计图。
《标准》中对于数据统计方面提出要求: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理解并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
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中位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
二是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本教材安排了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以及两个综合实践活动:粉刷围墙和打电话。
《数学广角》主要研究“找次品”的教学。
《标准》中对于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提出要求: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数学广角旨在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粉刷围墙”和“打电话”两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中,前七个单元为新知识的学习,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整理与复习。
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本册教材的难点。
四、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对教材提出了具体要求。
除了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方面对知识与技能提出要求外,对数学思考的基本要求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及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对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是:初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其他方法,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对情感与态度的基本要求是: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克服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对教材的处理建议
1、在教材中,不再把分解质因数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但是我们可以将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作为重要的一种方法和技能教给学生,这对学生求较大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非常大的帮助。
2、教材第83页的“你知道吗?”介绍了互质数的小知识。
教材不作重点强调,只是作为课后辅助掌握知识,我认为必须跟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互质数的概念。
我们可以调整一下教学的顺序,先让学生们阅读这部分知识,对互质数有所了解后再做相应的练习。
3、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中,例题和练习题的难度跨度比较大。
例题比较简单,而练习题难度大。
可以仿照习题的形式增加几道例题作为过渡。
如教学51页例6——“求不规则物体体积” 后,可以加入第52页做一做的第2题这样的例题,详细的讲解怎样利用容器的“长×宽×上升水高度”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在教学统计知识时,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认识比较模糊,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三个统计量的意义,能够正确选择适当的统计量。
5、数学广角中找次品的难度大,学生不好掌握。
这部分内容只要中等以上的学生掌握就可以,不要求全部学生掌握。
只要使学生经历了优化的过程就可以了。
6、教学顺序调整意见:将第一单元调至第二单元之后教学;“打电话”这一节内容调至“数学广角”之后教学。
六、我的教学建议
1、学生探索出的性质、法则、规律等应及时总结,并最好以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加以理解。
2、对“数学广角”、“实践活动”等教学内容要突出其数学性、生活性、实践性,但不要只顾了它的表面活动等而忽略了本质
3、总复习“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
重基础,再提高,全面反馈。
4、贴近实际,专题复习,加强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各个击破。
5、找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限性缺陷,综合提高,内化知识结构,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把数学思想和方法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教学中去。
数学思想和方法较数学知识有更大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长期渗透,就能达到把学生教活的目的。
七、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345优质高效课堂”中提出“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高效课堂需要从教师、学生、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来评价。
我认为“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量化指标,就我的理解来说,就是六个字:投入少,产出多。
这就是效益。
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只要我们本着和谐教学的理念,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并积极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
真正达到高效课堂,我的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