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合集下载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教学难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课题。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举例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举例、互动讨论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一些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和探索生活中现象之间的联系,写一篇小论文或心得体会。

3.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PPT:通过PPT演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内容。

2.教学视频:通过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知识。

4.网络资源: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让学生自主探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题。

5.教学卡片:通过制作教学卡片让学生随时记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重要知识点。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掌握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识记联系的概念;明确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道理;初步理解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能力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学会从具体事例入手;归纳基本原理,并能以此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教学重点】什么是联系?联系是普遍的。

【教学难点】联系是客观的。

【教学方法】“三自一导”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读书、自设疑、自求索。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复习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

那么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呢?这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共同学习的问题。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0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板书)师:学习这一框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联系?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注意听歌词。

(放录音:歌曲“说句心里话”,优美的旋律在教室里响起。

)师:“说句心里话”这首歌,词美、曲美,歌唱家唱得更美,因而深受我们的喜爱。

她唱出了当代军人的心声,赞颂了当代军人的情怀。

请问同学们,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用歌词回答。

生:因为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因为常思念梦中的她。

(学生笑)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因为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妈妈,还有梦中思念的她。

按说他该好好在家中孝敬父母,爱妻怜儿。

但他为什么还要出来当兵呢(用歌词回答)生:因为他更加懂得有国才有家,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

而没有了祖国也就没有家。

师:同学们回答得好。

没有了祖国便没有家。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作为军人的“我”正是有了对妈妈、对她,对家、对国的爱才来当兵的,反过来,也正是有了她们的支持“我”才能够出来当兵。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1.2 教学内容联系的概念联系的类型联系的实际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联系现象,如天气、人际关系等。

1.4.2 讲解联系的概念,解释联系的定义和特点。

1.4.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联系,如因果联系、并列联系等。

1.4.4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5 总结:强调联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联系的观点。

第二章:自然界的联系2.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2.2 教学内容自然界中的因果联系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生态系统中的联系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户外观察法等。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联系,如季节变化、动植物共生等。

2.4.2 讲解自然界中的因果联系,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大气氧气的关系。

2.4.3 分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如鸟类依赖树木生存。

2.4.4 户外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联系。

2.4.5 总结:强调自然界中联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联系3.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社会现象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社会制度与发展的联系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中的联系,如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等。

3.4.2 讲解社会现象的联系,如经济发展与教育水平的关系。

3.4.3 分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3.4.4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社会制度与发展的联系。

3.4.5 总结:强调人类社会中联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3 教学内容1.3.1 联系的概念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

1.3.2 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章:自然界的普遍联系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联系。

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其中的联系。

2.3 教学内容2.3.1 生物与非生物的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3.2 生态系统中的联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也普遍存在着联系。

3.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社会现象,发现其中的联系。

3.3 教学内容3.3.1 人与社会的联系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3.2 社会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社会各要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复杂的社会系统。

第四章:科技发展的联系与影响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世界普遍联系的影响。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发展对世界联系的影响。

4.3 教学内容4.3.1 科技发展的内在联系科技发展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

4.3.2 科技发展对世界联系的影响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剧了世界的联系。

第五章:全球化与联系的多样性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联系的多样性。

5.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全球化现象,理解世界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教案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教案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概念;
2. 掌握事物的普遍联系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3. 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教学内容:
1. 事物的普遍联系
a. 通过事物间的联系认识世界
b. 事物的关联性与综合性
2. 事物的变化发展
a.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 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教学步骤:
引入:
老师使用具体的例子,如树木、季节等,引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概念。

步骤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 展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如食物链、水循环等,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间的联系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3. 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做简短汇报。

步骤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1. 引导学生思考常见事物的变化,如植物的生长、人类社会的发展等。

2. 让学生理解事物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事物在变化中发展。

3.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

总结:
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对于了解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特点。

拓展练习:
作业:请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其中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报告。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识记联系的概念,正确理解联系的特征。

能力方面: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结合联系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事物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教育学生必须运用联系的观点正确理解事物,有效地改造世界;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发展、稳定与改革的关系。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教学方法:讲、读、议、练相结合五教学过程:大家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自从这个故事传开以后,人们对于狼可谓是深恶痛绝避而远之,可是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却提出要把狼请回来做客,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啊在美国的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该自然生态保护区本来存在着鹿群与狼群,可当发的人们为了保护鹿群而大量捕杀狼,然而失去天敌的鹿群在舒适的生活中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从而导致了鹿群的大量死亡,最后只得引狼入室。

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事物同周围其它事物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第二课的内容。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第一框的内容——普遍联系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也是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弄明白这个观点,对于理解和掌握辩证法的其他观点,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板书)一、事物是普通联系的(板书)问:在“桑——蚕——鱼”这个食物链内部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这一食物链的内部,桑树、蚕和鱼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问:在食物链的外部,它们又与哪些事物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在这一食物链的外部,这三者分别又与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事物之间存在着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桑蚕鱼塘只是众多食物链的一条,万事万物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动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事物的变化必然对另一事物发生影响,某种动植物的兴衰往往会使其他动植物呈现出相应的兴衰变化。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联系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和性质2. 联系的基本类型3.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5. 方法论要求三、教学重点1. 联系的定义和性质2. 联系的基本类型3.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四、教学难点1. 联系的实际运用2.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理论阐述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性质和基本类型,阐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联系的定义和性质1. 联系的定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联系的性质: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二、联系的基本类型1.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2.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3.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4.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三、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 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联系的角度出发,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2. 联系的观点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如社会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 世界的普遍联系: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 世界普遍联系的证据:自然界的内在联系、人类社会的相互依赖、思维与存在的相互作用等。

五、方法论要求1. 坚持联系的观点: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

2. 提高联系的认识水平: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对联系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防止联系的错误:避免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防止联系的误解和滥用。

六、联系的实际运用1. 联系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通过与他人、社会的联系,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教案:世界的普遍联系教学目标:1. 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了解不同领域和学科的普遍联系,以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介绍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概念解释:解释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阐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赖性。

3. 实例分析:以自然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领域为例,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4. 学科整合:介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如科学与数学、历史与地理等,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和学习。

5. 案例研究:分组完成一个案例研究任务,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某一问题的普遍联系,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6. 总结:回顾世界的普遍联系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个日常生活场景。

2. 概念解释:讲解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选择几个实例,如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等,分析其中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4. 学科整合:介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

5. 案例研究:将学生分组,给予一个案例研究任务,要求他们合作探究某个问题的普遍联系,并准备展示和讨论结果。

6. 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全班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其他可能的联系。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和讨论时的表现和贡献。

2. 课堂讨论时的积极参与程度。

3. 案例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4. 最终的课堂表现和个人反思。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2. 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例,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2. 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3.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1. 联系的含义;2.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难点:1. 联系的多样性;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2. PPT;3. 教学视频或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联系?2. 学生分享对联系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 阐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举例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的联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呈现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联系;3.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

四、联系的多样性(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2. 举例说明联系的多样性: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

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0分钟)1. 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练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六、联系的客观性(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 举例说明联系的客观性:如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3. 学生分享对联系客观性的理解。

七、联系的规律性(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规律性:联系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2. 举例说明联系的规律性:如季节变化的规律;3. 学生分享对联系规律性的理解。

八、改造世界与建立新的联系(10分钟)1. 讲解人类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建立新的联系;2. 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建立新的联系:如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3. 学生分享对改造世界与建立新联系的理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1.2 教学内容定义普遍联系解释普遍联系的概念探讨普遍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普遍联系的定义和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展示普遍联系的应用第二章:普遍联系的理论基础2.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的理论基础,包括辩证法和系统论。

2.2 教学内容辩证法:介绍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系统论:介绍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辩证法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例,运用辩证法和系统论进行分析第三章:普遍联系在自然界的应用3.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在自然界中的应用,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3.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气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实例实验法:进行简单的生态实验,观察和体验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第四章:普遍联系在人类社会的应用4.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认识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4.2 教学内容社会关系:介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经济全球化:探讨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社会和个人的影响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的实例调查研究法: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和分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第五章:普遍联系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5.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5.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介绍心理健康与身体、情感、社交等方面的联系生活习惯:探讨生活习惯对个人健康和生活的影响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的实例自我反思法: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第六章:普遍联系与可持续发展6.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普遍联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条件性。

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教学难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举例法、图示法等。

【设计思路】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置场景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课前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思考有关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有关的素材,做好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通过联系概念的学习,体会哲学概念的形成和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收集、分析、筛选、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分析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在与生生、师生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得合作、交往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哲学观点去分析和解决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在情感上相信,在行动上愿用、会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难点: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高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范文

高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水平。

3. 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普遍性:一切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概念及内涵。

2. 教学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介绍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概念及内涵,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体会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联系实际生活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六、教学环节1. 联系与孤立:分析联系与孤立的概念,理解联系对于事物发展的重要性。

2.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探讨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的区别和作用,认识内外因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3.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区分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了解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七、教学案例1. 社会案例:分析社会现象,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解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联系存在于世界的各个方面。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探讨联系的种类和表现形式。

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联系的种类和实例。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学生提交关于联系种类和实例的简报。

第二章:自然界的联系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联系。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联系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探讨自然界中的联系,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

分析自然界联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现象中的联系。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界联系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

学生提交关于自然界联系重要性的报告。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联系3.1 课程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联系。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联系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探讨人类社会中的联系,如家庭、社会组织、经济体系等。

分析社会联系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社会联系的实例和影响。

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社会联系的场景。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情况。

学生提交关于社会联系对个人和集体影响的报告。

第四章:全球联系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联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全球联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探讨全球联系,如国际贸易、环境问题、文化交流等。

分析全球联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全球联系的实例和影响。

项目研究法:学生进行关于全球联系的项目研究。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的情况。

学生提交关于全球联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重要性的报告。

第五章:联系与和谐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与和谐的关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江苏省江都市宜陵中学周兴广教案目标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识记联系的概念,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能力方面: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结合联系普遍性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事物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事物的客观联系与人的实践的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教育学生必须运用联系的观点正确理解事物,有效地改造世界;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发展、稳定与改革的关系。

教案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教案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实践的关系教案方法:讲、读、议、练结合法学法指导:教会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地认识事物以及辨证地认识联系与人的关系的方法。

教案准备:①布置学生搜集“‘恐怖事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资料,②录像带、投影胶片教案过程:序言导入:通过上一课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

那么这一物质世界又是怎样存在和发展的呢这是我们今后所要学习的核心问题。

请看第一节第一框。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板书)引题:通过本框标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而存在、发展的。

①那什么叫联系呢先请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搜集资料,并回答“”恐怖事件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②这一后果说明了什么学生甲:根据联合国的报告,“”事件不仅破坏了美国的航空、保险、旅游和金融领域的经济活动,而且这种破坏正在向制造业、零售业、技术产业蔓延。

这说明这一事件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学生乙:“”恐怖事件不仅打击了美国经济,也给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同时这一事件还给政治、军事安全提出了新挑战。

这充分说明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讲解:从这一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国家与国家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经济与政治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哲学上,我们把事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二、自主学习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联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1)含义:(2)主要表现: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客观性(1)含义:是指事物的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所强加的。

(2)表现:第一,人们不能凭空创造联系。

第二,人们不能任意消灭固有的联系。

4、联系的条件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核心探究1、美英联军入侵伊拉克已经9年多,结果是什么呢?伊拉克国内政局持续动荡,流血冲突不止,部落斗争不断。

对伊拉克的邻国约旦、土耳其、科威特等也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甚至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这体现了什么?结论:联系具有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国内)。

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邻国)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世界)2、一女大学生求职总被拒之门外,并非因其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她姓“裴”,与“赔”同音,老板纷纷敬而远之。

《古人吃饼的故事》,只吃第7张饼,不吃前6张饼。

结论:联系具有客观性。

第一,人们不能凭空创造联系。

第二,人们不能任意消灭固有的联系。

3、十年前,异地人们之间进行交往主要是靠彼此通信,而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住宅电话的普及,手机用户的增多,人们之间的联系就显得比原来方便和快捷得多了。

特别是近些年,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距离进一步缩短。

通过上网发信、发贺卡、聊天、娱乐、采购、看病、学习、工作等,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难怪有人惊叹:“地球村”的时代来到了!结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决不是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

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只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教案(详案)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教案(详案)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教案(精选详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事物联系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事物联系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探讨事物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利用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4.2 讲解介绍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通过举例说明事物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事物联系的例子。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并解释他们发现的事物联系。

1.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强调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事物联系的普遍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事物联系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事物联系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介绍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概念。

探讨事物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利用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4.2 讲解介绍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概念。

通过举例说明事物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4.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事物联系的例子。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并解释他们发现的事物联系。

2.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强调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事物联系的多样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事物联系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事物联系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介绍事物联系的多样性的概念。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教案(详案)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教案(详案)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教案(精选详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而多样的。

1.2 教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解释普遍性的含义:事物之间的联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解释多样性的含义: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举例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自然界的联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联系,如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表现。

2.3 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界的联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自然界中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联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中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人类社会中的一些基本联系,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中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表现。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人类社会中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人类社会联系的认识。

第四章:科技与生活的联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科技与生活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科技与生活之间的一些基本联系,如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科技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生活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表现。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科技产品和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科技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理解。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概念,并认识到这一观点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定义和含义联系的类型和表现形式联系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事物普遍联系的定义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联系的表现形式和应用。

第二章:事物之间联系的类型和表现形式2.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联系的类型和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对事物联系多样性的认识。

2.2 教学内容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具体联系和抽象联系联系的表现形式:因果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等2.3 教学方法分类法:对联系的类型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联系特点。

举例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联系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第三章:联系的重要性3.1 课程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联系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提高思维能力、促进知识整合等联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人际关系等联系在学科中的应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联系在具体学科问题解决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联系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4.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联系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联系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理解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习惯、时间管理、消费观念等联系在工作中的应用: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4.3 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场景,让学生学会运用联系观点处理问题。

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高一政治教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学法指导】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正确处理人与事物间的关系。

【导学检测】常考考点: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①、相互②的关系。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1)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③是互相联系(2) 任何事物都与④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3)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⑤整体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而不是人们强加的。

人们⑥联系、消灭联系,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⑦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其体联系。

⑧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具体联系中去把握事物, 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 要注意分析一事物向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分析一事物前后相继的因果联系;分析事物整体与局部的联系。

【考点达标】:常考考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1、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xx同志指出:“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排斥、孤立中国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

”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b.离开了历史联系的分析,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c.联系是客观的,人不可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看到这一点就能正确认识事物3、“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模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文档★课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目的: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重点:联系的普遍性难点:联系的客观性教程: 【导入】引导学生学习前言:唯物论回答了这个世界”是什么”--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本质是物质。

唯物辩证法回答这个世界”怎么样”--认为这个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观点,按客观规律办事。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

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

【导学检测】常考考点: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阅读教材第一段至第五段回答:联系的含义是什么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①、相互②的关系。

阅读教材第六段至第十六段回答:联系的特征: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20XX全新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 / 7★文档★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③是互相联系任何事物都与④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⑤整体阅读教材第十七段至第二十段回答:联系的特征还有哪些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而不是人们强加的。

人们⑥联系、消灭联系,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⑦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其体联系。

⑧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具体联系中去把握事物, 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 要注意分析一事物向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分析一事物前后相继的因果联系;分析事物整体与局部的联系。

综合以上内容得出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分析归纳]: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相互影响20XX全新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 / 7★文档★1. 联系是指╳的╳的关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例1:在桑基鱼塘中,”桑--蚕--鱼”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在食物链内部,”桑--蚕--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同时又与外部阳光,空气,水分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例2:学校例3:非典的流行,影响了交通运输,商业,旅游,教学,但有利于药材的生产和销售。

思考:哲学上讲的联系与我们生活中具体的联系是什么关系2.联系的性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可变性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四性”⑴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①任何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例1:社会生产的总过程细胞人的一生例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

20XX全新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 / 7★文档★分析: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例:杀狼保鹿鲶鱼效应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例:非典流行的影响;”“恐怖事件影响了整个世界;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波及到整个东南亚,而且影响到中国,俄罗斯,美国,巴西等。

每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着横向联系;自身存在着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

例:孟母三迁例:人类社会: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是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是错误的。

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脱离具体条件孤20XX全新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 / 7★文档★立地考察事物,一切都无法理解。

因此,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⑵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例:⑶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因此,我们要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例1: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之间存在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这种客观联系,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必然受到惩罚。

漫画:原始森林--狩猎中心--木材超市--根雕艺苑--沙漠公园例2:”918”犯罪率最高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例3:一个女大学生才华横溢,但难以找到工作,原因是她姓”裴”与”赔”同音,老板敬而远之。

例4:”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个观点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不是说联系是不可改变的。

⑷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联系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0XX全新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 / 7★文档★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

这并没有改变联系的客观性,只是改变了联系的具体形式。

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例1:教师--学生北京非典期间,通过网络教学。

例2:朋友之间的联系:走访--信件--电话,网络例3: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

京九铁路的建设,加强了北京与九龙的联系;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例4: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

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总结]:如果联系发生变化,建立中国--东盟自贸易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珠三角加强联系,中法文化年两国联系加强。

⑸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因此,对各种不同的联系要作具体的分析。

3、【常用原理】原理名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20XX全新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 / 7★文档★原理内20XX全新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 / 7★文档★课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目的: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重点:联系的普遍性难点:联系的客观性教程: 【导入】引导学生学习前言:唯物论回答了这个世界”是什么”--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本质是物质。

唯物辩证法回答这个世界”怎么样”--认为这个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观点,按客观规律办事。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

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

【导学检测】常考考点: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阅读教材第一段至第五段回答:联系的含义是什么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①、相互②的关系。

阅读教材第六段至第十六段回答:联系的特征: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20XX全新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 / 7★文档★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③是互相联系任何事物都与④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⑤整体阅读教材第十七段至第二十段回答:联系的特征还有哪些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而不是人们强加的。

人们⑥联系、消灭联系,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⑦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其体联系。

⑧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具体联系中去把握事物, 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 要注意分析一事物向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分析一事物前后相继的因果联系;分析事物整体与局部的联系。

综合以上内容得出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分析归纳]: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相互影响20XX全新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 / 7★文档★1. 联系是指╳的╳的关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例1:在桑基鱼塘中,”桑--蚕--鱼”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在食物链内部,”桑--蚕--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同时又与外部阳光,空气,水分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例2:学校例3:非典的流行,影响了交通运输,商业,旅游,教学,但有利于药材的生产和销售。

思考:哲学上讲的联系与我们生活中具体的联系是什么关系2.联系的性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可变性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四性”⑴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①任何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例1:社会生产的总过程细胞人的一生例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

20XX全新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 / 7★文档★分析: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例:杀狼保鹿鲶鱼效应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例:非典流行的影响;”“恐怖事件影响了整个世界;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波及到整个东南亚,而且影响到中国,俄罗斯,美国,巴西等。

每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着横向联系;自身存在着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

例:孟母三迁例:人类社会: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是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是错误的。

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脱离具体条件孤20XX全新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 / 7★文档★立地考察事物,一切都无法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