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三 第二章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华北平原的西北部 地区,西邻黄土高原,北靠内蒙古高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 主,受季风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审其问——答什么
分析三个设问可知:第(1)问考查沙源丰富的原因。第(2)问 考查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都是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第(3)问是在(1)(2)问的基础上,从辩证的角度分析沙丘群规模的 变化,考查考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这一学科素养。
返回
[答案]
(1)(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 在
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 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 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 向基本一致;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 效应)。
返回
(3)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 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 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 M 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 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使河流 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 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 以向周围扩展。
(3)防治措施
①组织管理措施: 如颁布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宣传与 管理,提高保护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等。
②工程措施:因地制宜。
③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集 训 冲 关
返回
(2019· 河南适应性测试)策勒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 河上的 恰哈桥是 315 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该路段存在持续的过境 风沙流。2011 年,历时三年工期的恰哈新桥建成,自新桥投入 使用以来,受路基和护栏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桥面风沙堆积成 为困扰交通的一大问题。为减轻沙害,交通管理部门在桥面道 路北侧设置高立式芦苇沙障,结果路面积沙日趋严重,随后沙 障被拆除。据此完成 1~2 题。
(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 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 水机”,大力植树造林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 点?请说明理由。
返回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主要是由冬季风挟带的沙尘堆积而形 成的,冬季风的源地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越向东南方向, 风力越小,风的搬运能力越弱,故堆积物的粒径从西北向东南 逐渐减小。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对比不同年份粮食种植面积、 单产和总产量得出农业生产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森林覆盖率、 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等信息推测该地植被的变 化对水土流失、气候等要素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变化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表明观点,自圆其说 即可。
②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水资源减少、 产生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地荒漠化。
返回
(2)原因分析
①自然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降水特征、气温、 风力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植被覆盖率大小及地 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人为原因: 主要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 如过 度放牧、过度农垦、乱采滥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要注意材 料中的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等。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析考情 明方向
卷别 频次 考点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2014·T36 —— ——
2018·T9~11
卷Ⅰ
卷Ⅱ
卷Ⅲ —— ——
海南卷
2016·T16~18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2018·T37
2014·T7~9 ——
——
—— 2017·T36
返回
返回
地
知其
区域不同,地理条件不同,荒漠化的类型及成因也不同。
因此,在分析荒漠化问题时,要依据具体区域分析其成因,结 合成因针对性采取对应措施。
因
析其
返回
返回
害
评其
1.荒漠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
3.荒漠化使生物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引发饥荒。
策
想其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止滥开垦的“三禁”制度, 加大林草植被保护力度。 充分发挥生 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 依法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 促进 荒漠植被自然修复。 (2)推进工程治理:深入推进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进一
返回
[有什么]
内蒙古草原遍地是宝,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铜、铁、石油、 天然气以及稀土等矿藏。
[现如何]
返回
据内蒙古自治区沙草产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 内蒙古 现有大约 52 万平方千米土地存在荒漠化或荒漠化趋向,其中包 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 齐沙漠和四大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
返回
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荒漠化 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如荒漠化的产生与地表植被稀疏有 关,可通过植树造林减轻荒漠化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措施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例如:过度使用地下水 ——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放牧 ——轮 牧;人口激增——控制人口数量等。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工业需求与丰厚利益的驱动下,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重 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矿产开采和冶炼基地。据调查,一露天采 掘坑附近亩产鲜草由 200 多斤减至 170 多斤。露天开采破坏的 不仅是草原植被,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地下水资源。近年来,呼 伦贝尔 7 大河流全部出现断流。
返回 [怎发展] (1)强化植被保护:继续推行禁止滥樵采、禁止滥放牧、禁
答案:1.B 2.A
返回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
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 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返回
材料二
年份/年 1985 1995
下表示意图示地区土地结构及农业生产的变化。
森林覆 盖率/% 19 10 耕地面 积/km2 333 478 年降水 量/mm 520 450 气温年 河流含 粮食平均 较差/℃ 沙量/% 亩产量/kg 38 42 10 35 205 135 粮食总产 量/亿kg 1.025 0.975
返回
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原因: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 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的减 弱,风的搬运能力降低,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逐渐减小。 (2)变化:耕地面积增加,但单产和粮食总产量降低。 原因: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森林调节 气候的功能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 (3)观点一:应大力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 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 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不适宜大力植树造林。该地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 的过渡地带,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 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
返回
1.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 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 C.平面路基减弱风速 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 2.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
(
)
( B.百度文库大路面驾驶视野
)
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返回
解析:第 1 题,差异表现在新桥桥面风沙堆积严重,而旧桥不 明显。图示护栏、路基两桥明显不同;旧桥护栏透风而风速较 大,不易产生风沙堆积;而新桥为不透风护栏,沙粒容易在桥 面堆积;同时新桥为阶梯状路基,降低了风速,加剧了沙粒堆 积。第 2 题,由图示风向、沙障、桥梁位置,可看出高立的沙 障会减小桥面风速,加重沙粒在桥面的堆积,故拆除沙障的目 的是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返回
(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 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 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返回
答 题 策 略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分析思路
主要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多是由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导致的, 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合理, 以区域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次生盐碱化最为典型。 对其分析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问题判断
①湿润地区: 植被破坏→产生水土流失→诱发滑坡、 泥石流。
——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Contents
1 2 3 4
由个性到共性·系统建模 由所学到所用·知能升级 由考点到热点·预测押题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
1
由个性到共性
系统建模
(一)认识荒漠化
返回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自然因素 (1)深居大陆内部,气候 干旱 ,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 远远超过降水量,易于风蚀。 (2)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遇水崩解,易于侵蚀。 (3)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脆弱。
返回
3
由考点到热点
预测押题
返回
一、国内热点区域——内蒙古自治区
[在哪里]
内蒙古自治区,通称内蒙古,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 三大地区,是我国邻省较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是我国五个少 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内蒙古自 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 2 400 多千米,南北跨度 1 700 km,土地国境线长 4 200 km。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有 “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 全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草 原牧区。
把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荒漠化问 题。如针对荒漠化的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 强人工草场建设。
返回
思维流程
返回
2
由所学到所用
知能升级
典 题 例 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返回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 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 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 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 黄土高原地区。
返回
2.人为因素 (1)人口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2)生产活动不合理:①过度 放牧 ;②乱砍滥伐;③盲目开垦。
(三)荒漠化的危害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防治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 生产力。 2.防治原则 (1)坚持维护 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 问题。 (5)控制 人口增长。
返回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M 处沙源丰富,一方面来自河流的堆积,另一方 面来自风力的堆积。结合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流 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从位置上看,西北风在此受到 山地的阻挡,风沙沉积。第 (2)问,根据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可 以看出河流的流向与冬春季风向一致,另一方面 H 县城位于风 口,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大。第(3)问,这是一道开放式设问, 考生言之有理即可。观点 A 主要从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沉积两 方面分析,泥沙量不断增加,沙丘群会增多。观点 B 主要从气 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看,沙丘群不会增多。
2016·T36
—— 2016·T37
——
—— ——
流域的综合开发
区域农业发展
——
2017·T36 2016·T36 2015·T36 ——
2016·T36
2016·T1~2 2015·T2~3 ——
——
2017·T36 2018·T3~5 2016·T4~6
2013·T6~7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