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眼里,老人应该是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
中国传统美德尊重长辈
中国传统美德尊重长辈中国是一个尊重长辈的传统社会,长期以来,尊重长辈的美德一直深入人心,贯穿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尊重长辈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尊重长辈体现了我们对长辈的尊重、孝敬和敬畏之情,也是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传统美德尊重长辈的重要意义。
首先,尊重长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项基本礼仪。
在中国社会,年长者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
因此,尊重长辈成为了我们与他人交往中的重要礼仪之一。
例如,在社交场合,我们常常要向长辈问好并行礼,这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尊重长辈能够加深人际关系,促进相互间的和谐与沟通,同时也传承了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
其次,尊重长辈是传递亲情的一种方式。
中国人注重家庭观念,家庭内部是感情的结合点。
尊重长辈体现了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
在家庭中,子女们对长辈的敬重、孝顺和倾听,传递出了一种深厚的亲情。
这种亲情不仅仅是在言语中表现出来,更是通过行动和细节来体现。
比如,孩子们给长辈请安、抚摸长辈的手、给长辈倒茶倒水等,都是对长辈深情的体现。
这种尊重长辈的行为,既能维系家庭的稳定和谐,也能够感染家庭中其他成员,传承家族的美德。
尊重长辈还体现了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尊师重教,提倡弟子尊师。
长辈不仅是亲人,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导师和引路人。
尊重长辈不仅仅是尊重个人,更是尊重他们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和先辈智慧的传承。
通过尊重长辈,我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后代能够了解、学习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尊重长辈还体现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传统的尊重长辈观念不仅限于家庭,更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尊重长辈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社会秩序的保证和推动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长者扮演着社会道德的标杆和榜样的角色。
尊重长辈,是对他们智慧、经验和见识的认可,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只有通过尊重长辈,社会秩序才能更加稳定有序,社会风气才能更加文明向上。
《孝敬》现代文阅读及其答案
《孝敬》现代文阅读及其答案《孝敬》现代文阅读及其答案篇一:孝敬阅读答案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
(12分)孝敬谢胜瑜①和火星文和网络语言相比,“孝敬”这个词显然有些老套,人们不常挂在嘴上,不少人甚至也没记在心里。
以至于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头一次把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案。
②“孝敬”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
③孝敬,词典里的解释简单而又浅显:一是孝顺、尊敬长辈;二是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
拆开字来看,“孝”是老人和儿子紧密相连,老人在上,儿子在下,是一种血脉相承;敬,是矮身抱拳,表达的是谦卑礼让在心,虔诚回报记怀。
④先说孝。
孝者,善之基石。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就算他在别人面前做出一副爱爱人、亲孩子、信朋友、帮别人的模样,也不一定是真心自愿的,或者说那也一定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其动机既让人觉得不可信,也无法赢得人们真正的敬意。
⑤再说敬。
敬老扶弱,应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敬老,需要时刻为老人着想,把老人视为自己眼里和心里的“座上宾”,明知道对方不像领导那样位尊,也不像漂亮女子那么貌美,自己一样恭敬迎候,弯腰送别;扶弱,需要随时为弱者助力,给弱者递上自己物质和精神的“拐杖”,冬天驱寒,夏天送爽。
对待老弱病残,眼里不斜视,心里不轻看,是“敬”的起始;面对庸人俗事,脚下不趋炎,嘴上不附势,则是“敬”的延续。
平等相待,才是最质朴的“敬”的姿态。
⑥孝为笑。
作为后辈,只有孝顺了,老人才会开心;家中尊者心欢了,一家人才会和和乐乐。
也只有懂得孝顺的人,才更懂得爱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开心。
正因如此,许多恋爱中的男孩女孩,都会把对方是否孝敬父母,作为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侦察”项目之一。
⑦敬为进。
敬人者,人也敬他。
功利点说,一个人只有得到旁人的敬重和认可,他的事业和人生,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锦上添花。
君不见,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把“孝敬老人”列入干部提拔的考察内容?⑧孝,让自己心安;敬,让自己进步。
家道
家道俗话说得好:老人无德,一家灾殃;子女不孝,没有福报;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1、老人道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
“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
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
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
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
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
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
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2、父母道上要尊老,下要爱幼。
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
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阴为母,阳为父。
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者儿女缺乏。
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
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
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管”是父母任着自己的性子,找儿女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
中国人传统对待长辈与尊敬观念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传统对待长辈与尊敬观念的表达方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
在中国社会中,长辈的地位被视为至高无上,尊敬长辈的观念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种尊敬观念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上,还体现在礼仪、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人传统对待长辈与尊敬观念的表达方式。
首先,中国人对待长辈的态度体现在尊敬的言行举止中。
中国人常常用敬语来称呼长辈,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
这些称谓不仅仅是简单的称呼,更是对长辈地位的尊重和敬爱的表达。
在与长辈交谈时,中国人通常会保持恭敬的姿态,避免过于随意或粗鲁的言辞。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长辈的意见和建议,在做出决策之前会征求长辈的意见,并尊重他们的决定。
其次,中国人尊敬长辈的观念体现在家庭关系中。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长辈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他们通常是家庭的中心,拥有权威和决策权。
孝敬父母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中国人相信,孝敬父母会带来福报和幸福。
因此,中国人会尽力满足父母的需求,关心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在家庭聚会中,中国人会尽量安排长辈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以示尊重。
除了言行举止和家庭关系,中国人对待长辈的尊敬观念还体现在礼仪方面。
中国有着悠久的礼仪文化,其中尊敬长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中,新郎和新娘会向双方父母行三鞠躬的礼仪,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
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中国人会向长辈献上贺礼,以示尊敬和感恩之情。
此外,在参拜祖先的仪式中,中国人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祝福。
教育也是中国人传统对待长辈与尊敬观念的重要表达方式。
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尊重老师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国学生通常会对老师保持尊敬和敬意,称呼老师为“老师”或者“老师姓氏”。
在课堂上,学生会遵守纪律,不敢违反老师的规定。
此外,中国人还会给老师带来礼物或者写感谢信,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尊敬之情。
尊敬长辈的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
呵护大脑的10种方法
家庭医药 2019.0460健康生活·身边的医学编辑/侯叔霞 1732676093@当银发浪潮席卷中国大地时,养老问题日渐突出,随之带来的世纪顽疾——痴呆更是猝不及防。
迄今为止,痴呆仍然不能治愈,因此预防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
其实,痴呆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属于慢性疾病,如果我们注意呵护大脑,特别是践行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或者延迟痴呆的发病。
国际阿尔茨海默病网站发布了维持大脑健康的10种方法,我们结合实践,分享如下。
1.大汗淋漓规律而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提高心率,让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脑和身体,从而增加大脑和身体的供血量。
一些研究发现,进行身体活动对降低认知功能衰退是有好处的。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加锻炼,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2~3次阻抗运动,老年人还需要注意平衡训练。
2.坚持学习在生命的任何阶段接受正规教育都有助于降低认知能力衰退和痴呆的风险。
因此,鼓呵护大脑的10种方法□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2021级8班 余欣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 段景喜励孩子接受高等教育。
对成年人和老年人而言,也可以接受适当的教育,如在当地的大学、社区中心上课或参加网络课程。
因为在学习时,大脑需要调动更多的机制来处理学习的内容,因此脑部较为活跃,供血也更为充足,通过不断学习,也就是不断地给大脑一定刺激,有助于预防痴呆,也认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科学道理。
一句话,任何时候都是需要学习和读书的,不能因为步入中老年就觉得该休闲,放弃学习。
3.远离吸烟研究表明,吸烟会增加认知功能衰退的风险。
而且吸烟的时间越长、量越大,对记忆的影响就更明显。
庆幸的是,戒烟可以将这种风险降低到与未吸烟者相当的水平。
因此,从现在开始,远离烟草,维护脑健康。
4.关注心脏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同时会对认知功能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照顾好你的心脏,你的大脑也会随之健康。
本分没有尽到又倚老卖老的老人,好比道德的贼一样
本分没有尽到又倚老卖老的老人,好比道德的贼一样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社会常报道,那些儿女不孝老人。
这次就讲老人道,老人要怎么做老人。
老人虽老,但在祖先面前,他也是儿子。
一般老人得不到儿子孝顺的,就是他没有做好祖先的儿子,在祖先面前没有尽到儿子的责任,所以他老了,儿子才会不孝。
老人在家,主要就代表德行,同时也代表沟通祖先的部分。
你看朱子家训就有写到,祖先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像清明节要扫墓,农历七月等一些节日的祭拜,都需要老人家做个表率。
人活着就有活着的本分,死了也算尽好本分。
所以老人也有老人的本分,就要祭祀祖先,给儿孙做个表率。
从历史上,中原地区因为战乱等原因,有好多次大迁移。
就是衣冠南渡。
像福建广东地区,都是从河南等地,因为战乱等原因,就迁移过来。
迁移时,就带着祖先的牌位。
告诉子孙后代,你的祖籍在哪里?这样就不会子孙飘零。
在南方地区,就形成很多宗祠,这就是根源。
这个时代的迁移比任何时代都严重,因为交通,科技发展,很多样式的迁移。
农村到城市,我们对祖先的信仰也慢慢的减少了。
现在人都感到很漂泊,不知道根在哪里。
加上很多人传播,祖先都在恶道,就每次做法会给祖先超度。
祖先和历代宗亲还是有区别的。
历代宗亲可能做不好,在恶道。
但我们远古的祖先一定是神仙。
所以家里一定要有个祖先牌位。
我们都是蒙着祖先的阴德。
也不说三皇五帝,就是每个朝代,我们的先祖都有去修行修成神仙的。
所以祖先是神仙,这个概念大家要记得。
老人最重要的,就是祭祀祖先。
老人在一家,是资格最老的。
凡是有祭祀祖先的,子孙都不会飘零。
倒是没有祭祀祖先的,子孙根本不知道根在哪里,就容易飘零。
人一飘零,就没有安全感。
道德经中,是不提倡迁徙的。
老子说,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人要落叶归根嘛,现在城市的年轻人就缺乏这种落叶归根的精神。
慢慢的民风就不纯朴了。
人失去了跟土地的沟通,不跟祖先的沟通,人就不单纯了。
尊敬老人——精选推荐
乌鸦反哺,永报春晖扶风初中七【3】班兰欣妮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
俗话说:“敬老光荣,忤逆可耻;家有老,是个宝;若要好,问二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这些话都说明了我们要尊敬老人。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
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
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
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我的外婆虽然已经60多岁了,可总是闲不住。
一有空就做一做鞋垫,或帮我妈妈择一择菜、做一做饭。
妈妈总是劝她:“您就别忙活了,我们干得过来,您就歇一会儿吧。
”我在心里却想:她愿意干,就让她干去呗!每当我在家写作业时,外婆就坐在一旁。
我口渴了,就让外婆给我倒一杯水;我热了,就让外婆给我扇扇子;我冷了,就让外婆给我拿衣服披上。
天天如此,外婆似乎习惯了为我“服务”;久而久之,我也心安理得地当起了“小公主”。
看到毛主席尊敬老人的故事,再看看我自己,我真是无地自容。
我发誓,再也不那样对待外婆了!从现在起,我要以我的实际行动来孝敬我的外婆。
外婆腰疼,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轻轻地为外婆捶腰,直到外婆满意为止;外婆做鞋垫,要穿针引线,外婆年老眼花穿不上,我就替她引线;外婆要洗衣服,我就替她洗……每当这时,外婆那长满皱纹的脸上就会泛起幸福的笑容:“欣妮长大了,懂事了……”老人,是我们的长者,是我们的前辈。
他们为国家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贡献和努力;他们为社会的进步奉献了自己的精力和体力。
在渐逝的一个过程。
老人最希望有一双温暖有力的手帮助扶持;老人最希望有一双温暖的眼睛抚慰。
关怀和尊敬老人,就是关怀和尊敬生命的圆满;关怀和尊敬老人,也是关注自己的明天。
中国传统美德之敬老尊重老人是社会的基本准则
中国传统美德之敬老尊重老人是社会的基本准则敬老尊重老人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奉为传统美德。
这一价值观源远流长,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准则。
尊重老人不仅是对长者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尊老敬老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一、尊重老人的道德和伦理意义在中华文化中,尊重老人被视为一种道德伦理的基础。
中国人相信,老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尊重老人体现了对前辈的感激和对传统的尊重。
尊敬老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信仰。
这种尊重老人的伦理意义体现了社会的道德进步和文明素养。
二、尊重老人的社会意义敬老尊重老人对社会秩序和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社会重视老年人时,会有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老人们的福利和权益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尊老爱幼的风气会凝聚人心,让社会营造出一种和谐互助的氛围,将关爱传递给每一个人。
这种社会意义体现了全社会的团结和发展。
三、尊重老人的家庭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尊敬老人的重要场所。
中国人常说“养儿防老”,将养育父母视为儿女的天职。
中国家庭尊重老人,尊敬和照顾父母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尊敬老人可以加强家庭的凝聚力,传承家族的美德和家风,培养下一代更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充满爱心的家庭关系也能给老人们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尊重老人的个人价值尊重老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老年人经历过生活的种种风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不可替代的财富。
尊重老人也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可,通过尊重老人,我们能够感悟到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温情,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尊重老人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的基本准则之一。
尊重老人体现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对社会和家庭的稳定与和谐起到重要作用。
尊老爱幼的价值观也能够传递给下一代,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敬和关爱老人,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明事理,辨是非,知荣辱主题的作文
明事理,辨是非,知荣辱主题的作文
得嘞,咱今儿个就聊聊这明事理、辨是非、知荣辱的主题吧。
咱们北京人啊,打小就讲究个明事理。
啥叫明事理呢?那就是心里头有杆秤,啥事儿都得拎得清。
比如咱在路上碰到老人跌倒,二话不说就上前搀扶,这既是人情味儿,也是咱心里那杆秤儿给咱指的道儿。
再比如,工作上遇到难题,咱得琢磨琢磨,不能稀里糊涂就应付过去,得把事儿给整明白了,这才叫明事理。
再来说说辨是非。
咱北京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啥是对啥是错,心里头门儿清。
咱们得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听风就是雨。
遇到事儿了,咱得好好琢磨琢磨,辨辨是非,别一股脑儿地跟着别人跑。
这样,咱才能站得住脚,立得住身。
最后咱说说知荣辱。
咱北京人讲究个面子,但咱的面子可不是自己给自己贴的,得靠咱自己挣。
做了好事儿,咱心里舒坦,脸上也有光;做了错事儿,咱得承认,得改,不能藏着掖着。
咱得知道啥是荣,啥是辱,这样才能活得堂堂正正,走得踏踏实实。
所以啊,咱北京人要想活出个样儿来,就得明事理、辨是非、知荣辱。
这样,咱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人家瞧得起咱。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中国传统美德敬老与尊师的传统
中国传统美德敬老与尊师的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的美德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其中,敬老与尊师作为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两种美德凝聚了人们对家庭、社会和文化的认同与尊重,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一、敬老的重要性及表达方式敬老,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尤其是对待年长的父母与祖辈,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敬老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敬老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敬老则是家庭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敬和孝顺父母被视为传统美德的典范,代代相传,使家族的凝聚力强化。
其次,敬老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在中国文化中,敬老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尊重和关爱老年人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践行。
只有构建起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敬老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家族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占据重要地位。
敬老不仅是一种对长辈的尊重,也是对家族传统的继承。
通过敬老,家族的亲情纽带得以传承,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与融洽。
表达敬老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1. 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需求,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2. 敬老院志愿者:定期参与敬老院的义工活动,为老人提供帮助和陪伴。
3. 社区互助活动:通过组织社区老年人的集体活动,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尊师的重要性及表达方式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美德,也是对教育与学问的一种高度尊重。
尊师不仅仅是对个体老师的敬重,更是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推崇。
尊师的重要性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首先,尊师是对知识的尊重。
在中国古代,师者尊也是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之一。
尊师是对教育活动和学问传承的价值认同,是对知识的推崇和尊重。
其次,尊师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尊重老师、尊重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老人,理应成为下一代的榜样美文欣赏
老人,理应成为下一代的榜样美文欣赏老人,理应成为下一代的榜样美文欣赏常常听到这么一句俗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意思大抵是说听从老人的教导、劝规能够减少很多麻烦,让自己长记性,能进步,老人言行举止就好像是年轻一代的镜子。
诚然,老人谆谆教诲我们应该听之从之,因为那是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从中得来的总结。
但是,世风日下的今天,很多老人的这面镜子却变得混浊不堪,映出的东西走了样。
一日在小餐馆吃饭。
一位面目慈善的老太太拿张百元大钞让老板给她拿三个烧饼。
老板接过钱,迅速装好烧饼,准备找零。
只见老板迟疑了一下,把手中的百元大钞放在眼前仔细瞅了瞅,旋即又把钱丢给了老太太:老人家,这个你收好,别在去骗人了,几个馍你拿去吃吧。
老人的脸“腾”地红了大半,赶紧放下手里的馍走了。
老板说:因为是老人,就没在意,多亏用手搓了搓,太假了。
现在的一些老人太坏了,看来要多长点心眼了。
一桩未成功的交易就这样结束了。
老板又忙着收拾碗筷,招呼客人。
那个老太太身上有多少假钱,是不是还在一家一家的买“馍”,我不得而知,只是老人的不良之举让我的心情沉重。
网络报道:公交车上,一位残疾青年因无法给一老头让座,挨了巴掌;一女生因为没给老者让座,老者竟冠冕堂皇地坐在人家姑娘大腿上;还有碰瓷的人群中,大部分不乏是老者;一些心地善良的.人因为扶了倒地的老人,成了罪魁祸首,有的几近倾家荡产。
我们还经常在超市、菜市场看到,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老人仗着年轻人不敢动自己半根毫发,常常对营业员泼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
有些老人因为贪图小便宜,给不法份子大开方便之门等等。
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于是,常常扪心自问: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孟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尊老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传承。
同时,从老人身上勤俭、博爱,笃信、敦厚、自律、宽容等诸多美好品质,更是我们一代年青人的一种行为自觉。
那么,老人无疑成了一面镜子。
对尊老的理解和看法
对尊老的理解和看法尊老,这可不是个陌生的词儿啊!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特别讲究这个。
你想想看,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可都是咱最亲的人呐!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心血呀!他们脸上的每一道皱纹,不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不都是他们对我们爱的证明吗?尊老,其实就是尊重他们的过去,尊重他们的经验。
他们经历过的事儿,可比我们吃的盐都多呢!他们能给我们讲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能教给我们好多好多生活的智慧。
咱得好好听着,别不耐烦,这可都是宝贝呀!就好像一棵大树,他们是那粗壮的树干,我们就是那嫩嫩的小芽儿,没有他们的支撑,我们能长得好吗?再说说,老人有时候就像小孩子一样,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我们得有耐心,就像他们当年对我们一样。
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给他们做一顿好吃的,这能有多难呢?这可比我们在外面疯玩有意思多啦!他们开心了,我们心里不也美滋滋的嘛。
咱身边也有不少尊老的例子呀。
就说隔壁的李大爷吧,他的儿女们那叫一个孝顺,经常回来看他,给他带好多好吃的好用的。
每次看到李大爷脸上那幸福的笑容,我就知道,这就是尊老带来的快乐呀!这不比什么都珍贵吗?尊老也是一种美德呀,这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呢!要是大家都不尊老,那这个世界不就乱套啦?想想都觉得可怕呢!咱可不能光嘴上说着尊老,得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别总是找借口说忙呀没时间呀,时间就像牙膏,挤一挤总会有的嘛!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也能让老人心里暖暖的呀。
尊老这件事儿,真的太重要啦!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对待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心。
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幸福呀!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把尊老这个美德传承下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暖!。
我们中国人有这样一个习惯,在看到那个中老年人身体比较好时就会说瞧谁谁谁,这么
我们中国人有这样一个习惯,在看到那个中老年人身体比较好时就会说瞧谁谁谁,这么
讲这个故事
瞧谁谁谁,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传统习俗,表示对老年人们身体健康的赞赏。
每当看到一位中老年人身体比较好时,我们就会称誉一句:“瞧谁谁谁,气势活力!”。
那么,这传统习俗从何而来?它深植于我们心中的意义又是什么?相信每个人
都会认同:鼓励老年人,是我们应有的道义行为。
每一个中老年人,平平淡淡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在这段历程中,收获和担当更
是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
在他们老去的这段时光里,最希望看到的,其实只有看到家人们身体健康,尽情的追寻自己的理想,才是他们一生的骄傲。
因此,每当看到我们亲人的时候,我们就要把最真诚的祝福赠予他们,就像
“瞧谁谁谁,气势活力!”一般,展现出我们敬佩他们的心情,传达我们最贴心的祝愿。
我们熟悉的典故,也让这个表达变得更加浪漫,有一位老人曾有所励精图治,
常常直声大喝:“瞧谁谁谁!你看你改多少!” 传说他因此、经过艰苦的锻炼,
终于变得壮实精神,让他身体安康的转变,更让我们这个表达深入人心。
可以说,“瞧谁谁谁!气势活力!”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习俗,不仅表达了我
们对老年人健康的赞美,也是对他们青春片刻、平凡活力以及一生经历的一种认领。
最重要的是,它让老年人们自豪自信,增加他们身体的锻炼,活力更不减。
说到这里,“瞧谁谁谁!气势活力!”不仅是一句问候,更是一份美好而令人
动容的祝福,也让老年人们晶莹剔透的笑容,只能说:“幸福每个人!每个人都幸福!” 。
中国传统美德尊敬长辈与敬畏祖先的传统
中国传统美德尊敬长辈与敬畏祖先的传统中国传统美德:尊敬长辈与敬畏祖先的传统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赋予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这些传统美德中,尊敬长辈与敬畏祖先被视为核心价值之一。
这种传统不仅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中,也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灵深处。
在中国文化中,尊敬长辈被视为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
这种尊敬并不仅仅是年龄大小的尊重,还包括对长辈的尊严和关爱。
中国人相信,尊重长辈可以带来好运和福祉。
因此,他们常常以恭敬的态度对待长辈,尽可能从长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遵循长辈的意见和建议。
尊敬长辈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尤其是在父母眼中,子女尊重长辈是培养子女品德和家教的重要一环。
父母通过教育和言传身教,让子女明白尊敬长辈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价值观。
这种家庭教育的影响会延伸到子女与其他长辈的交往中,使他们始终保持谦逊、恭敬的态度。
尊敬长辈也表现在中国人的言谈举止中。
在与长辈交流时,他们会使用尊敬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在交谈中会主动表现出对长辈的关心和尊重;并且关注长辈的需求和意见,虚心接受长辈的教诲。
这种言行表现不仅仅是一种礼貌,更是中国人对长辈的深深敬意的体现。
敬畏祖先同样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相信祖先是他们生活的起源和灵魂的寄托。
因此,他们对祖先怀有一种敬畏和尊崇的心情。
在中国传统的祭祀活动中,人们会恭敬地献上鲜花、食物和香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祭祀活动不仅是一种怀念祖先的方式,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和凝聚家族情感的重要仪式。
敬畏祖先的传统还体现在中国人对家族和家谱的重视上。
中国人认为家族是一种血脉相连的关系,家谱记录了家族的兴衰和传承。
因此,他们会尽力维护家族的荣誉,传承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对祖先的敬畏让中国人始终保持着对根源的追溯和对传统的尊重,这也成为了维系中国社会稳定和道德秩序的一种重要力量。
尊敬长辈与敬畏祖先的传统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老人道
【老人道】(凡年满6o岁者以及未满60岁但已有孙子孙女的均为老人。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要以德为根。
“德”是担当一家的过。
即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应该自己生惭愧心,认为自己当老人没有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有把家人教育好,才发生这些不如意的事。
因为家庭有问题,首先是老人有漏了。
老人要性如灰,温和无火气。
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家互相看好处。
老人要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带好孙子孙女就行了。
要向孙辈宣扬父母和祖先的功德,教育他们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听父母的话。
老人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
家庭条件不够好的不能责怪子女,更不能怨媳妇,相反要赞叹他们,鼓励他们。
子女的事不要干涉,让他们自己做主,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要摆老资格。
老人应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
老人听是非、说是非、造是非是缺德。
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
如果老人缺德,则家道不兴,子孙不旺,香火衰败,甚至断子绝孙。
如果子孙比你强说明你有德,否则就是无德。
德如房基,基础不牢固,房架再好也没用。
老人如房基,老人无德,一家遭殃。
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
不要千方百计留更多的财产给子孙,而应留阴德给子孙,子孙会一代比一代强。
如何积阴德?最根本的是不说家人和邻居的是非,而应赞叹他们的功德,讲他们的好处。
如果讲人家的是非,就是把是非和灾难招进自己家来了。
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
老人的胸怀宽广,家财就大。
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
如果老人贪得,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
这就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父母道】生了孩子后,就成了父母。
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中年人上有父母,下有子女。
故上要尊老,下要爱幼,即上孝下慈。
用知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尊敬父母长辈礼仪
尊敬父母长辈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尊敬父母和长辈是一种传统的礼仪。
这是我们从小就要受到教导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尊敬父母和长辈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礼仪规范,更是一种中华民族固有的美德。
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今天,我们仍然应该坚守尊重父母长辈的传统价值观,尊敬父母长辈的行为举止应该深植于我们的内心。
首先,尊敬父母和长辈体现在言行举止上。
当我们与父母和长辈交谈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观点,不打断他们的发言,并且要注意用语言表达出我们的恭敬和尊重之情。
同时,我们应该遵从他们的建议和规定。
即便在我们成年以后,我们也应该听取父母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指导和建议。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以示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
其次,尊敬父母和长辈还体现在行为举止上。
我们要对父母和长辈的观念、习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并尽量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
我们应该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不仅要尽力养家糊口,还要积极参与家庭事务,关心家庭成员的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
此外,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守时守约,不给父母和长辈添麻烦或担心。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要严谨正派,为父母和长辈争光。
此外,我们还应该尊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见和决策。
虽然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我们应该尊重父母和长辈的决策,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决策上,我们应该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包括父母和长辈的意见,让他们参与进来,共同商讨决策。
我们应该相信父母和长辈的智慧和能力,虽然他们可能不如我们年轻人熟悉新的科技和信息,但他们拥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和智慧,值得我们尊重和借鉴。
最后,我们应该尊敬父母和长辈,并将其作为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进行传承。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重视和坚守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对父母和长辈的尊敬。
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和关爱。
通过我们的言行举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尊敬父母和长辈的传统美德。
宜宾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宜宾高三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2021高三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份。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进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
咱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
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
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长的历史和丰硕的伦理思想资源。
“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大体的要求。
这首先指“能养之孝”。
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
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那么,怎么才算敬养,怎么才算孝子之行呢?《孝经》中提出来了“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也,然后能事其亲。
”此刻社会的深刻转变,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
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转变。
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大体生产方式,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处置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
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利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不免会“边缘化”。
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忠孝”也成为那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
谈尊敬长辈的小学生议论文
谈尊敬长辈的小学生议论文一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为社会做了一辈子的贡献,同时积攒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我们不仅仅要尊重他们,也要虚心向他们学习。
敬老尊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现在,许多社区都已经开展尊老敬贤的活动,比如帮老人洗被子,陪伴老人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甚至还做到了节日看望孤独老人的事例,这些都能体现出我们对老人的关爱。
其实,想要关爱老人不一定要那么费尽周折,只要我们有关爱老人的行动,哪怕是给予老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温暖老人的心。
就像我们万人瞻仰的毛泽东主席一样是个尊老敬贤的楷模。
1959年,毛泽东主席回到了就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
在短暂逗留的时间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
在他向一个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老人却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主席说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这件事一举传为佳话。
我的奶奶虽然已经60多岁了,可总是闲不住,每天早起晚睡。
当我回到老家时,我刚醒,奶奶却早已出门干活了,我吃早饭,也是奶奶早早起来煮的。
爸爸总是让她好好休息,不要那么辛苦,我们自己会做。
我却毫不领情,依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每次我做作业的时候,渴了,就只要叫一声:“奶奶,我渴了,帮我倒一杯水。
”不一会儿,水就来了,久而久之,我也就如愿以偿的当起了“小皇帝”。
看到毛主席尊老敬贤的故事,再看看我自己,这可真是天壤之别,云泥之差!我的心中暗暗想到:决不能成为那种不尊敬老人,而要被老人服侍的那种人。
于是,我便开始帮助奶奶做事。
奶奶缝衣服时,眼睛不好,穿针难,我帮她穿;奶奶洗衣服,水冷,我就帮奶奶洗;奶奶常常干活,累的背疼,我就学爸爸一样轻轻地帮奶奶捶背……每当我为奶奶做事的时候,她便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还说我长大了,懂事了。
是啊,每个人一样,都会有年老的时候,老人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不尊敬老人,那么明天我们又怎么受到晚辈的尊敬呢?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现在新一代,要让它永远的流转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眼里,老人应该是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
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谈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着处事讲规矩,待人有礼貌,把品行看得很重。
年长的人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高声喧哗,他们理直气壮地制止小孩子们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灯,更不准打架骂街;他们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喝有喝相,因此也以身作则地说,吃饭不该趴着歪着,吃东西不能出声,夹菜更不要如鸡头啄米,立时挺胸抬头,坐时身板端正。
在农村亦是如此,不少受传统社会环境熏陶过的老人,无论“成分”如何,也不管识不识字,对读书、对文化,从眼神里都透出一股敬仰之意。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良言三冬暖,恶语六月寒”,这都是很多农村老人直至一生的信条。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蛮不讲理
然而,到了最近两三年,情形又大不相同了。
吐痰、吵架、骂街、打赤膊、不排队、高声喧哗、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横道,长者的数量在增多;将救人诬为撞人的,也是一把年纪;在城市里的小区门口,总看见有人白发皤然,却双手抓住树干来回晃悠,自称锻炼。
在公交车上遇见经常会的一幕,一排4人的座椅,有一对老夫妇占了2个半,请他们挪动一下,不料被老太太骂了15分钟。
很多中国人在美国和欧洲旅游,多次看到同行的小孩在不断提示爷爷奶奶,过街要走人行横道啊、说话不要那么大声啊、吃自助餐别浪费啊!而这些,原本应该反过来提醒才合乎情理。
于是,很多人把老人变“坏”归咎于社会发展
于是,不少人开始怀念过去,怀念过去的老年人是多么有教养,多么讲道理,怀念过去的社会是多么的“平静与安详”,不似现在这般“赤裸裸”。
而老年人不讲道理、“变坏”的原因也被归咎于社会的发展,认为正是因为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复杂甚至浮躁,才造成以前那么纯朴的老年人现在变得如此这般的不讲道理。
可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教化并不差,现在的困境不能赖账到老祖宗;这也不能怪西方文化的传入,不能说改革开放让大家学坏了。
随着越来越多人出国,大家都知道了西方社会的道德水准社会风气并不低。
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变“坏”呢?
这些老人家的缺陷从何而来?
老人变“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时期他们的生活、经历已经所接受的教育,而把责任推给他们成年后的社会开放,显然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