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儒林外史》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是我国清代
著名小说家吴敬梓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如科举制度的腐朽、官场的黑暗、士人的虚伪等。
通过阅读《儒林外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培养批判思维。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
阅读《儒林外史》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如古文词汇、封建礼教制度等。
此外,学生可能对讽刺手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掌握作品
中的讽刺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
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批判现实社会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讽刺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原因:讽刺手法是《儒林外史》的核心特点,学生需要掌握这一手法,
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讨论、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辅导资料等教学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
1.引入: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关注作品中的讽刺手法。
3.讨论分析: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讽刺案例,分析讽刺手法的运用。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深入剖析讽刺手法。
5.实践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讽刺手法,创作小作文。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批判现实社会的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
•背景:清代科举制度
•主题:讽刺封建社会的弊端
•手法:讽刺
八. 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讨论、分析、实践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
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作文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讽刺手法的
掌握程度和价值观的树立。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
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
知识点儿整理:
1.《儒林外史》的作者和背景知识:《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所著,它描绘了清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尤其是科举制度和士人阶层的生态。
小说通过对一系列士人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如科举制度的腐朽、官场的黑暗、士人的虚伪等。
2.讽刺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讽刺是《儒林外史》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
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夸张、对比、挖苦等手法,暴露和批判了社会的丑恶现象。
学生需要掌握讽刺的基本手法,并能分析小说中具体的讽刺案例。
3.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儒林外史》不仅仅是一部讽刺小说,它还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危机和人性的扭曲。
作品通过对儒林人士的描写,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的批判,以及对真正儒者品质的向往。
4.古代礼教制度和封建官场的理解:小说中的士人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到严格的礼教制度的束缚。
同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是小说另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行为。
5.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通过阅读《儒林外史》,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包括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风格、解读象征和隐喻等。
6.批判思维的培养:在阅读和讨论《儒林外史》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仅要理解作品表面的意义,还要深入分析作品背后的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
7.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儒林外史》虽然批判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但它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真正儒者品质的向往。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君子和儒者。
8.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分析和讨论《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案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同时,通过创作小作文尝试运用讽刺手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9.课后作业和小作文的布置与评价: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和小作文,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和小作文进行认真评价,提供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10.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驱动、分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辅导资料等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1.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讨论、分析、实践环节的表现,终结性评价则通过课后作业、小作文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讽刺手法的掌握程度和价值观的树立。
12.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
同步作业练习题:
1.《儒林外史》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
2.下列哪个作品不是讽刺小说?
A. 《儒林外史》
B. 《围城》
C. 《红楼梦》
D. 《官场现形记》
3.在《儒林外史》中,哪位人物代表了真正儒者的品质?
4.《儒林外史》通过对哪个人物的描写,揭示了封建官场的黑暗?
5.请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及其代表作。
答案:吴敬梓(1701-1754)是清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通过对士人阶层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2.请简要说明《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讽刺手法包括夸张、对比、挖苦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暴露和批判了社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的批判。
1.请结合《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案例,分析讽刺手法的运用。
答案:以范进中举为例,作者通过对比范进中举前后的巨大变化,暴露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2.请谈谈你对《儒林外史》中真正儒者品质的理解。
答案:真正儒者应具备坚定的道德信念、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小说中,杜少卿和王冕等人物形象代表了这种品质。
请运用讽刺手法,创作一个关于现代社会现象的小作文。
五、阅读与鉴赏题
请阅读《儒林外史》中的一段文字,分析其中的讽刺手法。
通过以上同步作业练习题,学生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对《儒林外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