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构主义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_69

合集下载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启示
2 0 1 3 年 4月
安康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An k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A pr .2 01 3
第2 5 卷 第2 期
V0 1 . 2 5 N o . 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的启示
论课的两个转化 ( 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教学 要在主动建构新信息的同时 ,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 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与大学生 和重组。由于每个人都以 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意
的认知发展和教师 的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 们可以通过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究寻找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指导 ,确保思想政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主渠道 ,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最新成果武 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帮助 大学生正确认识我 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问题 、促 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 、培养 高素质人才 的重要职责【 l 】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
深入社 会 、 了解 社会 、服务 社会 …… 9 9
解释新现实 ,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
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便迥异。教学是要使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 学生超越 自己以往的认识 ,看到那些与 自己不同的 义 以后 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观十分关 注原 理解 ,看到事物的另外侧面。因此学习的过程应该 有 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对知识建构的作用 ,强 是学习者 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 调学习的主动性 、社会性和情境性 ,早期 的建构学 程中,需要引导教学的进行 ,帮助学生掌握 、建构 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 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 ,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 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由于思想政治理 的认知活动。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他们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意义建构的过程
过 程 。 本 文 阐述 了建构 主 义视 野 下的 高校 思 想政 治课教
知 识 不 是 客 观 的 东 西 , 不 是 主 观 的 东 西 , 是 个 体 在 与 也 而 环 境 交 互 作 用 的 过 程 中逐 渐 构 建 的 结 果 。 …而 学 习 是 在

定 的 情 境 即 社 会 背 景 下 ,借 助 其 他 人 的 帮 助 即 通 过 人
又 教 料 21# P 01- l  ̄r - 号中 - 7 , J
建 构 主 义 视 野 下 的 高 校 思 想 政 田 教 学 J 口
论 意 义建 构 的过 程
张 晓 洁
( 南 科 技 大学 管理 学 院 , 南 洛 阳 河 河 4 12 ) 7 0 3
摘 要 : 想政 治课 教 学是 高校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 主 思 渠道 和 主 阵地 。 统 的教 学有 显著 的成 绩 , 存在 着很 多 传 但 问 题 。, 构 主 义 视 野 下 的 高校 思 想 政 治 课 教 学 就 是 学 生 建 在 自身 的 自主 、 究 和 合 作 学 习 过 程 中 , 动 构 建 知 识 的 探 主
在 的问题 进一 步激 化 。 比如 班 上 出 现 了 上 课 随 便 说 话 的 情 况 . 多 教师 的 处理方 式 是在 全体 同学 面前 进 行集 体 的批 很 评 教 育 。 这 个 方 法 可 能 会 在 短 时 期 内取 得 一 定 效 果 , 最 但 终 结 果 通 常 很 糟 糕 。 为 仅 作 集 体 教 育 而 没 有 与 其 中有 问 因 题 的 同学进 行 个 体交 流 , 间一 长 , 问题 的几 位 同学 就 时 有 又会 活 跃起 来 .而且 继 续 的集 体 批 评教 育 将 难 以再 起 作 用 , 至会 影 响班 上其 他 同学 , 任 课 教师产 生 逆反 心理 。 甚 对 对 学 生 进 行 鼓 励 的 时 候 同 样 如 此 ,必 要 的 时 候 对 集 体 进 行鼓 励 , 当然 会 有 一 定 效 果 , 也 不 可 以 忽 略 对 学 生 但 பைடு நூலகம் 性 的鼓 励 。 如部 分 学 生对 学 习 和交 际 缺 乏信 心 , 们 比 他 往 往 比 较 自卑 却 又 有 较 强 的 自尊 心 ,如 果 仅 进 行 集 体 鼓 励 , 果 就 可 能会 适 得 其反 。 效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高中政治教学如何能够更好地渗透建构主义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建构主义的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思维、认知和知识的学说,也是一种哲学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与知识来自于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人通过学习和思考,对儿童与世界的感知认知逐渐深入和扩大,而世界、社会和文化背景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建构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思维和经验形成了特定的观点、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影响和塑造了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知识是通过建构而不是发现而获得的。

个体通过感知、体验和反思,慢慢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现实情境中的交互与沟通实践来不断迭代、调整、扩展自己的认知。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协商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人通过自我决策所定下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育者需要从学生自身实践、经验和思考过程出发,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建构主义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渗透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法律意识和道德理念,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领导、沟通和合作能力,这与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完全契合的。

因此,建构主义可以被运用到高中的政治教育当中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科的知识。

1. 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设计在高中政治教育中,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互动的,教育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而不是仅仅将自身观点灌输给学生。

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出发,去学习政治知识和理论,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在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设计中,学生是教育者的合作方、参与者,而不是只是接受知识的被动接收者。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可以通过讨论、实验、仿真、故事、案例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展思考并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解水平。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作者:舒靖钧陈剑涛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02期【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下,提出了一些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的建议或措施。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5-01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主要观点客观主义是传统知识观发展的基本依据,一成不变、无需怀疑、客观性等客观主义心中的知识特征。

但在建构主义看来,持续变化发展是知识不变的状态,其属于相对可靠的解释不同现象,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持续动态性的升级变化,也就此产生各种新理论、新假设。

而非在所有环境内均存在准确无误的教条式答案,也并非绝对正确的体现现实世界表象。

建构主义者认为,在既往学习、生活方面,学生的丰富经验已经形成,比如在星体、宇宙运行规律以及衣食住行等生活、自然现象方面,学生个人观点已经有了事实基础。

而非脑中空空如也的步入校园。

展开个人知识体系建构时,学生既有信念、知识经验的功能极为关键,所以就算学生并无现成经验,也未接触到某种现象,不过如果相关现象摆在学生眼前,学生通常会以个人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以及个人的理智(认知能力),对有关现象产生对应的把握与理解。

这些理解更多的来源于学生依据自身知识与经验累积形成的假设,而非胡乱猜测。

建构主义同样以为,学习并非只是由老师把知识简单传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个体以个人经验背景来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

所以,他们并非只会接受被动刺激,更多是基于主动性来完成信息构建,学生必须自行加工、选择外来信息,S-R这个行为主义阐述的过程并非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

高水平思维属于学习时的关键认知行为,它要求学生必须可以灵活运用、评价、综合和分析相关知识,能对不确定的、复杂问题进行处理。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 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 “ ”给学生从而 实现教学 目标 的 教
教学 理论 。建 构主义 教学观认 为教学不是简单 地把知识 经 验装 到学生 的头脑 中 ,而是要通过 激发和挑 战其原有知 识 经 验 。提供 有效 的引 导 、支持 和环境 ,帮助学 生在原有 知 识经 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既 l 】
独立 思 考 、转化 为行 动 能力 的 教育 与 培养 。这 种 以教 师 “ 讲” 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有利 于教 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但却
有待 于教师激发 、引导和 帮助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 在于激
发 、引导学生 主体性 的发 挥 ,从而引起 和促进学生 的能动
无法很好 地培养学生 的创新性 与主动性 。因此在 我们 的教
高分 的学生 ,在提 出问题 、动手实践 的能力等 与创 造性 思
维有关 的能力表现方 面却技 不如人 。而建构 主义学 习理 论 强调 学生是学习过程 的主体 , 教师是教学 过程 的组织 者和 指 导者 , 是学生意义建构 的帮助者和促进 者。学生要通 过 “ 发
者和促进 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 、协作 、会 话等学习环境 要
技 与教
建构主 义教学檩 式 及其在高救思想 政治理 论课教学 巾硇 应用
王 朝 方
( 西安 外国语 大学 思想政 治理论教 学科研部 , 西安 7 0 2 ) 1 18
摘 要 : 构主义教 学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改革提供 了新 的视角 , 建 也为我们 在思想政治课教 学实践 中确立新 的教学模式提供 了理论依据。文章在 阐述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 学模 式的基 础上, 结合教 学实践 , 重点分析 论述 了建构 主义 的两种教学模式在 高校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 学 中的具体 应用, 旨在使 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 方法更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的意义构建。

相比传统教学理论更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建构主义理论有助于将枯燥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堂引向快乐课堂。

本文从教学策略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策略思想政治课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像是私塾教育在现代教育的运用,学生被动学习,有明显的教学缺陷,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高要求。

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摆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抑制学生学习主动性,扼杀学生个性潜能,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减弱,很显然,这种模式培养不了创新型人才,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高效课堂模式势在必行。

建构主义理论是注重认知主体发展的理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要参加者,符合学习规律。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情境创设灵活组织教学,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的真正内化。

相较于传统模式,不再是教师单向传授,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高中思想政治课高效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学政治时不再觉得枯燥乏味。

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呢?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策略研究。

一、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师角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认为学生是认知的获得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认知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因此,学生的定位要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造出发挥学生长处的学习环境,提供给每个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是背景,学生是主题,教师是绿叶,学生是鲜花。

以学生为本。

一直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中起控制作用,要求学生绝对听从,就像工人对机器的操作一样,控制生产方方面面,而新课程则要求教师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在于促使学生学习发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拿捏得当,导入教学设计要敢于放开,指引学生探究,做到对课堂和学生收放自如,这才是教师真正应该扮演的角色。

建构主义思想政治教学

建构主义思想政治教学

建构主义与思想政治教学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其标志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日益扩大,正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的兴起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建构主义最基本的含义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本质分析,对学习的建构过程作出了更深入的解释。

他们十分重视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

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们自己建构来完成,他们不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而且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一)师生的角色地位及其作用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管理自己的机会,他们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

另外,他们还十分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

他们认为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看清事物的各个方面。

由于在讨论中学生不断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各种观念进行组织和重新组织,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二)倡导的几种教学方法1.认知灵活性理论和随机通达教学。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类。

初级学习,只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和反馈而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

高级学习则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能根据具体情况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知识经验。

传统教学混淆了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之间的界限,将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高级学习阶段,使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

建构主义教学论对政治课教学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论对政治课教学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论对政治课教学的启示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有其合理内核,我们如何采用其合理内核而非过于注重形式,是我们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变革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极具启发意义,但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偏颇,其内部也存在诸多分歧。

建构主义主要有六种倾向,一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激进建构主义,它有两条基本原则:(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识主体主动地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2)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二是社会性建构主义。

这是主要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

他们主张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三是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这种倾向与社会性建构主义有很大相似,着重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境下个体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的差别。

四是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

他们看到了学习中的双向建构,即新知识的获得以及原有知识的提取应用都是一个建构过程,针对”结构不良领域”他们提出了”高级知识获得”及”随机通达教学”等概念。

五是社会性建构论。

它认为知识根本不存在于个体内部,而是属于社会的,它以文本的形式存在,所有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解释文本的意义。

六是控制论的观点。

这种观点以循环控制思想为基础,它不仅关注人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与反馈,而且强调自我反省。

虽然这六种倾向不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全部,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观还没有形成稳定、清晰的体系。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发出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情境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教学等。

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究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基本上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影子,但我们在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采用过程中有些过于拘泥于现成的理论。

建构主义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新课改的运用初探

建构主义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新课改的运用初探

建构主义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新课改的运用初探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是源自于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种认知发展理论,它的兴起和发展是教育。

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新课改下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应全面关注学生已有经验的差异,为学生提供难度适宜的差异性学习任务,并建立一个能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切磋的学习共同体。

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新课改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一、建构主义的内涵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教育界。

21世纪初开始被我国引进外语教学研究中。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后来在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不断研究下,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奠定了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究其核心,可用一句话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大力倡导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原则,而建构主义就是这样一种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论。

二、建构主义与新课改下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契合从当前我国的教育情况看,目前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改变长期以来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作者:刘文霞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07期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多年来,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打破常规,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的教学方式的创新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相融性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符合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之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的关注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把学习看成是意义建构的过程,都用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知识建构的机制,都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决定性影响与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主观内部因素的调节交互作用过程中,内外部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主体内在矛盾运动转化。

这一规律强调主体的内在思想矛盾运动。

作为思想品德主体的人,是有着千差万别个性的社会成员,他们接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决不是消极被动的,主体因素在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能动的作用。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虽然离不开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是归根到底还要通过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才能实现。

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与建构主义的主体主动建构具有统一性。

2.建构主义的学生观与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内在一致性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教师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简单粗暴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产生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怎样有效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室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面对新信息,教师要激活学生先前的经验,通过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使新旧知识双向相互作用,来解释新信息,获得新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决不是消极被动的,主体因素在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能动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教师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简单粗暴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产生新的知识经验。

因此,建构主义非常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和需要出发,借鉴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一、情景性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要发生在近似于现实生活的情景中,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教学过程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解决问题的工具往往隐含在情景之中。

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情景中提供的工具(包括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进而解释新信息,获得新意义,体验成功。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关键是确定真实事件,真实问题。

确定真实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学生首先看到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理解情境中的现象和活动,然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和理解新知识。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知识技能,促使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维普资讯
智 育 广 角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 导思想政治课 的有效教 学
文/ 东莞 市虎 门 中 学 杨 志 坚
建构主 义既是 一种认 知理论 .
参 与教学 的主动性 ,是难 以实现有
效教学 的。
情况下解决 自己或他 人思 维和思想 上 的障碍 或困惑 。 ( )参 与教 学 5
更是一种学 习哲学 ,是对传统认识 论具有革命性挑 战的理论 ,被认 为
是 目前 最具 前 景 的 学 习理 论 。建 构 主 义 的 许 多理 论 与我 国新 课 程改 革
学生 主动参与思想 政治课 教学 表现为 以下几个 方面 。 ( )参 与 1 制定教学 目标 。建构 主义认 为 .学 生只有清 晰意识到 自己的学 习 目标 并形成成果预期时 。学 习才可能是 成功 的。当然 。思想政治课 所有课
官 。鼓励学 生动 口、动 手 、动脑 。
在 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中学 习 。 建 构 主
道上。教师上课讲 大道 理 、交待知 识要点 ,复习时学 生背要点 ,考试 时一字不差地作答 。我们往 往满 足
于 已经 全 面落 实 了知 识 点 、完 成 了
义鼓励学生先去傲 ,在 做中学 ,因 为在此过程 中要综合运用原 有的知 识经验 、查 阅有关 资料 ,做 出合理 的综合评价和推论 。分析解决 当前
与 质 疑 解 惑 。 教 学 中 的 质 疑 解 惑 不 只 是 教 师 的专 利 。学 生 完 全 有 可 能 向教 师 质 疑 ,向 教 材 质 疑 , 向 “ 标
问题 ,又能调动学生 的全部感 受力
及 已有 的认 知 经 验 去 探 讨 问 题 。形
课的效果 如何应 当首先关注学生学 得如何 ,教师教学 的有效性主要体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 引言1.1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活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和互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应该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建构主义理论也促使教师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风格,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将为高中政治教学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

2. 正文2.1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自我建构来获得知识。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政治知识体系。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的建构。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启发性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形成扎实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学习者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学习和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和思考来建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建构主义促进高中政治教学

建构主义促进高中政治教学

建构主义促进高中政治教学作者:王堂和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12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观把课堂视为一个由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的世界,是一个在发展智慧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重要基地。

构建思想政治课堂良好的情感环境,让学生情绪饱满地主动学习,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对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都具有实效性的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主动学习情感一、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和前提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充满自信,情绪饱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

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政治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它还受制于自身一种随机的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人人参与、互动互助的合作学习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营造了生动和谐的课堂生态情感环境。

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包括教师),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性化的,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个性感受与体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与推理,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互助。

这就是合作学习的互动互助性特征。

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参考、选择和学习。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并由此产生新的疑问。

构建高中政治新型课堂提升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兼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启示和运用

构建高中政治新型课堂提升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兼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启示和运用

【摘要】进入新时代,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都发生了变化。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如何发挥政治学科的作用,落实好立德树的人根本任务?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笔者结合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实践,就构建高中政治新型课堂作出思考和反思,阐述了通过构建活动课堂、和谐课堂和综合课堂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以优化知识图式并提升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型课堂;建构主义;高中政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笔者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主见有想法但是世界观还不成熟的青少年,如何引领他们树立科学的三观,如何提升他们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此情势下,催促着笔者进行一场教学的大反思。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是学习者在所处的周围各种外部环境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动构造的,而非被动接受”,并提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的外部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要素。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注重创设有效的情境,加强沟通,创造以生为本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地完成知识构建。

秉承这一教育理论,笔者就构建政治学科新型课堂进行了教学实践的探究。

一、课堂内外联动,创设学习情境,构建活动课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这意味着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重视学习情境的设计,而且是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要将学科知识融入情境,将情境与学习内容联结起来,将理论与生活串联起来,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动形成相关学习内容的意义构建,并在学习过程中让知识转化为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启发式与建构的运用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启发式与建构的运用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启发式与建构的运用内容提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功效在于指明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知识结构的建立,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和一系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训练发散思维,造就创新型人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

”意即教射箭的人拉满弓,搭上箭,摆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但箭并不射出,以便让学箭的人体会要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每个问题都阐释清楚,教师的功效在于指明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连古人都懂得的浅显道理,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在与传统教法相互碰撞、整合过程中,启发式的优点日益突出。

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知识结构的建立,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和一系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如果把启发式与建构相结合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有利于培养能力、训练发散思维,造就创新型人才启发式教法一改传统教法的弊端,通过协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能力,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如:在讲完经济常识第十课后,我针对我国GDP 以9.8%的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同期4.2%的水平,呈现出一枝独秀的现象,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阐释,基本找出了宏观调控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增强了学生对改革的成就感、使命感、责任感,明确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2019年教育文档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2019年教育文档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一、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过程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知识的过程,而是个体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应以学生经验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三个方面。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培根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深刻影响人们的认知,使我们习惯于把知识当成是真理、标准的代名词。

而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无法像真理一样提供对任何问题或活动的最终答案,它的本质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者假说。

尽管某种知识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获得大多人的普遍认同,但不同的学习者对此的理解不一定相同。

知识若未被接受,对个体而言就毫无意义。

获得知识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物品”传递,而要靠个体自己构建,学习者理应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因此,教学不是教师把“真理的金子”简单地移交给学生,更不能把教师自己的理解作为唯一标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以学生的自身经验为基础,让其分析、体验、批判新知识,进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接收、构建。

2.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非常强调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性,认为学习过程本质上就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

构建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学习者以自己现有的经验知识为基础,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

另一方面,进行重新认知和编码,实现对知识的重新建构。

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输入和输出,而是新旧经验知识互相排斥交融并由此引发认知结构重组,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互相作用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概况来说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个体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依靠他人的帮助,通过自身意义建构而得到的。

3.建构主义学生观。

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年(包括学前教育)的受教育或学习经历,在他们走进教室之前,就积累了一些自然社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经验,而且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构主义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
学的启示
浅谈建构主义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浅谈建构主义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郭颖慧
(吉林省桦甸市第四中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建构主义理论对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获得的启示。

一、教学思想方面的启示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认为教师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形成“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只关心可以观察到的反应行为,忽略了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反应。

认知主义形成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互动”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由行为主义者转变为认知主义者,即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可塑性和蕴藏的巨大潜能,大胆让学生去想、去做,同时,要摒弃“师道尊严”、自以为是、不思进取等落后思想。

要不断学习、
不断创新,要与时俱进。

二、教学实践方面的启示
1.高中思想政治课适宜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由以上所述可知,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从这一角度讲,高中政治课教材内容的设置,每一框,即每一课时都适用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适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1)情景设置,每一课时我们都可以根据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时政要闻找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资料;(2)根据学生所关注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形成问题;(3)学生根据聚焦的问题,分组协作,组内通过交流对话共同探究,达成对问题的共识;(4)探究结果共享,完成意义建构。

2.“探究式”教育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中,常见到几种不当现象:(1)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整个课堂由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总结,从头至尾
不见教师发言;(2)教师有所参与,但只是开头,结尾,不参与中间环节;(3)教师参与其中,但相当于主持人,只负责串联词,让学生尽情表演,而不去及时纠正学生“表演”过程中的错误或不当,只重形式,忽视内容。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

这个建构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要起到组织者、引领者、促进者的作用。

只有正确的组织、引导才能对学生建构知识、培养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浅谈建构主义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相关文章:1.浅谈音乐课教学 2.浅谈音乐课教学 3.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课大赛启示录4.沈从文写作课教学的启示5.浅谈美术欣赏课教学6.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7.建构主义课程理论8.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