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主题演练一 社会转型——剧变的精彩时刻,文明演进的新起点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2 专题5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2 专题5

1.(视角:自然经济的影响)1844 年,米切尔先生曾将各种质 量的中国土布样品寄到英国去, 并且注明其价格。 有人告诉米切尔 先生,按照他所列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生产那种布匹,更 不能把它运往中国。这说明( A.英国生产的布种类单一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违背价值规律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然具有生命力 D.中国闭关政策没有质变 )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D____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1852 年”“‘无用的’曼彻斯
特上等棉布”。1852 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无 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 说明 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 故选 D 项;A、B、C 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知识线索]——————专题知识视点 线索引领把握 线索 1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 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逐步走向近代化。 线索 2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产生,经历了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 族工业的较快发展及后期的困境、萎缩历程。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A____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当时人们对于倡导洋务的人冷 嘲热讽,持鄙视的态度,这是因为清朝以来,国人长期以天朝上国 自居,盲目排外,故选 A 项。材料没有提及崇洋媚外、向西方学 习的具体内容和列强侵略的史实,故排除 B、C、D 三项。
[主干提炼] 1.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 产,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 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 步解体。 2.洋务运动的兴起: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洋务派以 “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1 专题1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1 专题1
新政的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对新政“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 保守派大商业 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 领袖 提到罗斯福的名字就反感 社会主义政党 激进的左派批评新政不彻底,攻击财富仍高 及其他激进组 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 织 制度产生怀疑 政治异见者(非 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给国家带来 左非右) 贫困,而且向整个社会实施专制 讴歌新政,认为新政提高了弱势群体的地 多数民众 位,视罗斯福为“救星”
史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②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 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 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史料三 “是胡佛政府③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 有活干;于是胡佛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 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 大规模的预算赤字。”1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 关税法》,大幅度提高887种商品的关税,1931年底对25个国家 采取报复性措施。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
3.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 (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 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 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 行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 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 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 点。
[研习一]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应对措施及教训 史料一 同1929年相比,1932年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 业生产下降了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 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 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 平。 ——《经济大萧条研究》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近代篇+第5讲 通史限时集训5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近代篇+第5讲 通史限时集训5

通史限时集训(五)(对应学生用书第153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

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B.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C.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B[材料侧重文艺复兴时期对传统的继承和利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重视继承和利用……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可知文艺复兴重视传统的世俗文化,就是利用西方早期人文主义来反封建神学,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文艺复兴”,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从文学艺术领域反对封建神学,并未彻底摧毁神学的世界观,故D项错误。

]2.“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

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

”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西班牙与葡萄牙自身的衰落B.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殖民扩张的影响C[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一方面是由于西、葡自身的衰落,但更重要的是处于大西洋航线上的荷兰、法国和英国自身的发展,故A项错误;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并不是因为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而是因为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大西洋沿岸的西北欧成为1600~1763年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故C项正确;西、葡两国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不能解释这种变化,故D项错误。

]3.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通史版)精讲课件:全方位关注6大热点主题 热点主题一 社会转型——剧变的精彩时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通史版)精讲课件:全方位关注6大热点主题 热点主题一 社会转型——剧变的精彩时

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 (1)政治上: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 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经济上: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使经济全球化真正具有了全球意义。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 化。东西方文明变迁中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 断,是人类文明绵延的新起点。这种转型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式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 要节点。
剧烈的社会变革,丰富的历史内容,很容易引起历史命题者的关 注,成为近年高考新的命题点。也正因为如此,在东西方文明发展演 进的进程中,每一个历史转型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在复习备考 中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3)思想文化上,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理 论诞生。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要形式,音乐、美术佳作不断,电影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竞争并存 (1)政治上: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确立,开始了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时代,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化进程启 动;同时经济大危机和法西斯主义的泛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受 到严重挑战,出现重大波折。 (2)经济上:苏联逐步探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创 了工业化新模式,逐步实现工业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经济大危 机重创西方,美国首开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国家 干预经济的新时期。 (3)思想上:凯恩斯主义兴起;基于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造成的 精神危机,现代派艺术兴起。
(4)思想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近现代世界的社会巨变: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到两种社会制 度竞争并存

高考历史课件历史二轮主题一:社会转型30页PPT

高考历史课件历史二轮主题一:社会转型30页PPT
高考历史课件历史二轮主题一:社会转型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0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6 第1讲 3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6  第1讲 3
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 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 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 ①照搬苏联模式。 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 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 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 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 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 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 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 展,成就举世瞩目。
[整体感知] 一个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 今的改革开放时期。 三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95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四大重点:“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运 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八字”方针;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 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18年高考历史热点——社会转型(精品课件)

2018年高考历史热点——社会转型(精品课件)

(4)社会关系上:土地贵族的经济优势被两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摧 一 二 三 四 六 毁,日趋衰落。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各国的统治力量。 工人阶级日益贫困,他们掀起了社会主义运动,要求建立公平合理 的社会。 (5)国际格局上: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欧美国家迅速崛起,真正成 为世界的“中心”。除日本外,大部分亚洲国家成为殖民地或半殖 民地国家。 4.深远影响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欧美国家的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 开。人类社会不仅迈入了工业化的大门,而且推动了资产阶级代 议制的进一步扩展,科学技术在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同时,也 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尖锐等不利影响。
一 三 四 五 六
A
解析
答案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转型
一 二 四 五 六
-10-
1.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逐步建立 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转型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具体表现 (1)政治上: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 功运用。 (2)经济上: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 经济。
-17-
-18-
六、20世纪人类现代化的新趋势
一 二 三 四 五
1.总体特征: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和两种社会制度的相 互借鉴。 2.转型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更合理的 社会制度的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国际格局变动的 影响。 3.具体表现 (1)政治上: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与社 会主义共同竞争、共同发展。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通史融会贯通(二)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通史融会贯通(二)

(三)“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 1.林则徐、魏源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著《海 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 步。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并以此为指导掀起了洋务运动,但仍然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 层次上。
从横向上 把 脉 历 史 相 互 联 系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阶段特征] 1.历史时期:1840~1895年。 2.特征概述: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 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 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 征体现最明显。
[史实定位] (一)列强侵华加剧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 1.深重的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 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 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 理人。 2.义和团运动 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 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3.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剧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 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 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先后进 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与生活 1.外国资本入侵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 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并发展;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鼓舞了民 族资产阶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社会生活的变迁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 化方向发展,近代中国的交通、通讯事业也已起步。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1 专题2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1 专题2

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被称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结果: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 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二、新经济政策 1.实行的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国 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1)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 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2)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 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 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废除实物分配制。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 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 2.目的: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为了集中全国 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 列非常措施。 3.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 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 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上述做法( ) A.有利于苏联农业产品商品化 B.标志着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是苏联长期推行的税收制度 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解析:“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 币税”可以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 对苏联农业税的影响,故B项错误;这种税收政策仅在新经济 政策时期适用,实施农业集体化后该政策也被取消,故C项错 误;该政策出台时,苏联已经成立,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材料“统一分配市有住房”,这一政策强调政府主 导分配,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故A项正确;“所有居 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 劳动者的积极性与推动国民经济恢复,故B项错误;1921年苏 俄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故C项错误;这一政策是通过政府行政 手段解决住房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7 选考4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7  选考4

考点四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改革背景 (1)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尖锐,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2)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新思潮的涌动,社会各阶层展开激烈争论。 (4)克里米亚战争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二一九法令” (1)内容 ①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享有一系列公民权利。 ②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交付赎金购买份地。 ③组织: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2)进步性: ①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使农奴成为自由人,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3)局限性:不彻底性;掠夺性;欺骗性。
4.影响 (1)进步性: ①对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对后世: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对中 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 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②存在旧制度、文化和习俗的残余。
考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 (1)必要性: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2)可能性:北魏的崛起与黄河流域的统一,出现民族大融 合的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
2.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大 日本帝国宪法》 ,建立近代天皇制。 (2)经济上,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兴业” 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倡导 西化。 (4)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考点三 王安石变法 1.变法背景 (1)土地兼并严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形成了“三冗”局面,北宋积贫积弱;军费开支高涨。 (3)庆历新政失败,统治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初步改变了“积贫”的局 面。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初步扭转了“积弱”的局面。 (2)局限性: ①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免役法对穷人来说成为沉重的负担。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通史融会贯通(一)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通史融会贯通(一)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1.政治 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三省体制逐渐形成;选官采用九 品中正制。 2.经济 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烧出 白瓷;出现“草市”。
3.文化 (1)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田园诗和北方 的民歌。 (2)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王羲之(书圣)、王献之;钟繇、王羲 之对楷书的贡献;出现突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不仅擅长丹 青,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3)佛道传播,三教汇流;儒学危机。
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华文明的发展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 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 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 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 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 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文化 (1)开创了文化专制主义的先河: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开始 了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历史,结束了文化开放的历 史。 (2)开创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新时代:造纸术发明并得到改进,地 动仪发明、《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氾胜之 书》问世等。 (3)汉赋的繁荣:汉赋华丽的词藻描绘了气势恢宏的时代。 (4)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一方面,借助丝绸之路 的开辟,中华文化开始传播到西方,对西方影响深远;另一方面, 外来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如佛教文化的引进和传播。
2.经济 (1)农业: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 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兴修水利,耕作技术进步(代田法);土地 兼并现象严重;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 (2)手工业: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西汉政府在长安设东西织室 (官办);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南 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东汉烧出成熟青瓷;开辟丝绸之路,产品外 销。 (3)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坊市制。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主题演练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 4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主题演练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 4

主题演练四体制创新——生产模式发展演变,经济模式各具特色(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6·东北三校模拟)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

这表明( )A.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B.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C.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D.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末,欧洲人无论在印度、中东、非洲,还是在拉丁美洲,其称谓都比当地人高贵,这表明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故选C项。

A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欧洲殖民扩张,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D项。

答案: C2.1963年,陈云提出著名的“鸟笼经济论”,即“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

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

这一理论实际上是( )A.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B.主张市场和计划不应有主次之分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解析:“鸟笼经济论”强调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故A项正确;“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实际上寓意计划为主,故B项错误;C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故C项错误;“八字方针”与体制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7·湖北省六校高三联考)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概况。

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B.中收入国家经济干预八十年代最强C.高收入国家已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D.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解析:低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不断提高,并不能说明低收入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高收入国家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中收入国家也在逐渐向知识经济转型,低收入国家则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由此说明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故D项正确。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主题演练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 1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主题演练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 1

主题演练一社会转型——剧变的精彩时刻,文明演进的新起点(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 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期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

”材料所述现象表明( )A.国家观念的兴起B.官僚政治的完善C.宗法制度的衰落D.中央集权的成熟解析:注意材料信息“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可知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的衰落,故C项正确;国家观念的兴起是宗法制度衰落的原因,而非材料的核心思想,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但也不能说完善,故B项错误;D项“成熟”表述错误。

答案: C2.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

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

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解析:材料中的“多变”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是中国社会剧烈变迁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答案: B3.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洋务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也与实业救国无关,故B、D两项错误;提倡民主、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出现的时代背景都是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主题演练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 2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主题演练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 2

主题演练二民主法制——公平与正义的体现,人类的永恒追求(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

”这种现象是指( )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解析:从材料信息“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看,这是科举制的作用。

答案: C2.(2017·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调研)下面是古代雅典公民告发将军的案件统计表(部分)。

材料反映了古代雅典( )C.公民有依法审判的权利D.公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解析:古代雅典民主政体之下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而非陪审法庭,故A项错误;有关案件的具体情况及审查状况在材料中都没有相关的体现,故B项错误;公民的审判究竟是否依法,这在材料中并没有相关的体现,故C项错误;在材料的五起案件中,死刑的缺席审判足有三次之多,而这些审判的司法主体都是公民集体所组成的公民大会,这就可以凸显公民较大的监督和问责权,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7·洛阳市高三联考)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

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A.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B.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解析: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是一个最高的阶段,应该指的是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故C项错误;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妙,故D项错误。

答案: B4.(2017·贵州省黔东南州高三模拟)梁启超先生曾说:“吾以为国体与政体本绝不相蒙,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主题演练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 3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主题演练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 3

主题演练三大国崛起——敢问路在何方,世界大国谁主沉浮(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中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

”“欧洲梦”的含义是(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解析:材料强调群体关系、多元文化、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表现,故选C项。

据“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可知新的欧洲注重群体关系,A项错误;“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说明欧洲反对文化同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欧洲与美国霸权相悖的问题,D项错误。

答案: C2.(2017·滨州市高三模拟考试)1906年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规定:“整个俄罗斯国家的行政权全部归属沙皇”,“任何新的法律,未经国务会议和国家杜马的批准不得产生,未经沙皇批准不得生效”,同时删去“全俄罗斯皇帝是无限专制的君主”条文中的“无限”一词。

这说明俄罗斯( )A.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衡B.逐步走上宪政道路C.封建统治秩序进一步强化D.实行绝对君主专制解析:材料“未经国务会议和国家杜马的批准不得产生,未经沙皇批准不得生效”与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衡无关,故A项错误;据材料“‘任何新的法律,未经国务会议和国家杜马的批准不得产生,未经沙皇批准不得生效’,同时删去‘全俄罗斯皇帝是无限专制的君主’条文中的‘无限’一词”体现出俄罗斯逐步走上宪政道路,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删去‘全俄罗斯皇帝是无限专制的君主’条文中的‘无限’一词”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任何新的法律,未经国务会议和国家杜马的批准不得产生,未经沙皇批准不得生效’,同时删去‘全俄罗斯皇帝是无限专制的君主’条文中的‘无限’一词”不符,故D项错误。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主题演练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6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主题演练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6

主题演练六“一带一路”——承载“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

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 )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C.推动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解析:新航路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最大的受益者是欧洲,因此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受益最大的是欧洲的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以后,通过早期的殖民扩张,欧洲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故C项正确;中国在新航路开辟时还没有融入欧洲市场,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故D项错误。

答案: C2.清政府在收复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华通商。

材料说明( )A.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没有依据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解析:清政府运用政策转变使对外贸易发生改变,故选B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B3.(2017·湖北省六校高三联考)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材料反映出( ) A.司马迁肯定求利的正当性B.司马迁肯定“重农抑商”的合理性C.《史记》开创经济史叙事D.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环境逐步恶化解析:“……,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反映了司马迁肯定求利(追求财富)的正当性的观点,故A项正确;“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说明司马迁赞扬重农思想,肯定以工商致富者,指出工商业同样重要,并不是肯定“重农抑商”的合理性,故B项错误;在史记之前的历史典籍中也有关于经济史的论述,如《左传》,故C项错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反映了西汉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话题1社会转型教师用书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话题1社会转型教师用书

话题 1 社会转型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大动乱、大改革、大发展期间,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间。

这一期间,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屡次,民族交融不停;井田制日趋崩溃,封建生产关系渐渐产生;宗法制、分封制趋于崩溃,大国兼并小国,奴隶社会日趋崩溃,封建社会渐渐确定,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期间。

品主题纵横——知能提高一、春秋战国期间的“大动乱”1.王权体系面对的挑战(1) “礼乐讨伐自诸侯出”:跟着地方诸侯国权力的渐渐强盛,周王失掉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成为诸侯的附庸。

诸侯不再遵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按期向天子进贡、朝觐和述职,西周期间“礼乐讨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至此变成“礼乐讨伐自诸侯出”。

(2) 诸侯国内部权力的变化:诸侯国中卿医生强宗的兴起和国君公室的衰微,出现“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和“鲁三桓执政”。

春秋早期“礼乐讨伐自诸侯出”至此再变成“礼乐讨伐自医生出”,甚至“陪臣执国命”。

2.国家分裂,诸侯争霸(1)造成诸侯争霸场面的原由①井田制的崩溃致使分封制的崩溃,是争霸场面出现的本源。

②周王室衰微,没法克制诸侯。

诸侯权力发展,不尊天子。

③战国期间新兴地主阶级向旧贵族夺权。

(2)春秋期间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类型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性质奴隶主大国的争霸战争拥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不一样点促使了民族交融,有益于封建要素战国兼并战争转变成封建一致战影响的成长争,为秦实现大一统确定了基础目的扩大地盘、打劫人口同样点大国兼并小国,强国欺辱弱国,减少了诸侯国的数量,加快了奴隶制的影响崩溃和封建制的形成;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损坏二、春秋战国期间的“大改革”1.经济基础的改革春秋战国期间,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标记着社会生产力的明显提高。

生产力的飞跃必定惹起生产关系的革命。

春秋战国期间,跟着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行,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并最后经过各国变法确定下来。

2.变法运动的盛行- 1 -春秋战国期间各国统治者都希望经过变法改革,来适应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要求,追求富国强兵的道路,从而达成古代文明向中世纪文明的历史性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演练一社会转型——剧变的精彩时刻,文明演进的新起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7·荆州市高三4月调研考试·24)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

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

这一现象() A.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B.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C.开始打破“学在官府”D.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
【解析】“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可知战国时期是贵族走向没落的时期,故A项错误;士的兴起与当时的“养士”之风有关,与百家争鸣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一些没落贵族开始在平民中传授文化,学在官府被打破,不是“士”的影响形成的,故C项错误;通过“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可见士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7·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27)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入侵中国。

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

”上述变化说明()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
C.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
D.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
【解析】材料中“欲入侵中国”,反映出西方人的入侵还未完全变成现实,民族矛盾还未成为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国人对“夷”的看法出现变化,但仍然坚持华夏的中心地位,天朝上国观念并未改变,故B项错误;中国人认为“夷”用来指西方人更为适切,“夷”对象的变化反映出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故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出林则徐、魏源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它并没有遭到时代淘汰,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7·自贡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27)公元前44年,罗马共和贵族共谋刺杀军功卓著的恺撒,狂欢后人们开始悼念恺撒;公元1649年,专制君主查理一世被处以绞刑,英国走上共和道路,人们狂欢,很多却黯然神伤;1912年清末代皇帝退位,民主共和建立,不久人们开始怀念有君主的时代。

反映了当时()
A.变革要考虑时代性B.流露出自然的感性
C.对统治者都很崇敬D.抉择前的合理表现
【解析】据材料“公元前44年,狂欢后人们开始悼念恺撒”、“公元1649年,人们狂欢,很多却黯然神伤”和“1912年,不久人们开始怀念有君主的时代”可知变革与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故A 项正确;材料所表述的不能说是自然的感性,故B项错误;材料信
息无法体现对统治者很崇敬,故C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变革后的表现并非抉择前的表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
4.“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

”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实行了()
A.土地改革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据材料中“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可知,其是1953-1956年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正确。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A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制形式都是公有制,C、D两项错误。

【答案】 B
5.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

”其主要观点是()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
B.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
C.“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
D.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
【解析】“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反映的是殖民扩张对工业化革命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A项“开始于美洲”的说法错误;题干要说明的是欧洲工业化革命的原因,故C、D两项排除。

【答案】 B
6.“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喜欢从宏伟、邈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

”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解析】据“喜欢从宏伟、邈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的自我”判断材料所示的创作风格应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对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王国的失望,A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就是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B项正确;反映“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的应该是现代主义文学,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浪漫主义,不是批判现实主义,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12分)
7.(2017·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
要求。

材料历史是条长江大河,永远向前流动。

在历史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

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经历两次大转型,从封建转变到帝制,从帝制转变到民治。

“第一次大转型”自公元前4世纪中叶开始,前后“转”了二三百年之久才安定下来!政治社会的转型是一转百转的。

自此这一模式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一成不变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到鸦片战争期间这一模式逐渐维持不下去了。

在西方文明的挑战下,我们传统制度被迫作有史以来“第二次政治社会制度的大转型”。

——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解读材料,选择其中一个转型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
【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

材料中关于转型的一种观点,运用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论证转型的原因和表现,并从史实中得出“社会转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结论即可。

【答案】示例一
观点:第一次转型由封建转变到帝制(2分)
史实:铁犁牛耕,井田瓦解,土地私有,小农经济;(3分)礼崩乐坏、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分)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思想基础;(3分)
结论:社会转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或历史过程中一
切社会历史因素是相互作用的)(1分)
或史实部分以汉朝为例:
汉武帝统治时期,盐铁官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库充实;(3分)
推恩令、设刺史、酹金夺爵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3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3分) 示例二
观点:第二次转型由帝制转变到民治,(2分)
史实:晚清政治腐败,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3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3分)
“民主”“科学”思想进一步传播,动摇了儒家正统思想;(3分)
结论:社会转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或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是相互作用的)(1分)或史实部分以新中国相关史实为例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