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唇亡齿寒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
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微生物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另外微生物还为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如疫病的传播。
并且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引起疫病传播的新微生物种类总不断出现。
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
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
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但是,一味的杀死所有微生物,人类的健康也将受到威胁,所谓唇亡齿寒,微生物与人类染上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超级病菌就是由于变异产生的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
超级病菌是对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
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
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超级细菌更为科学的称谓应该是“产NDM-1耐药细菌引”,即携带有NDM-1基因,能够编码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对绝大多数抗生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除外)不再敏感的细菌。
临床上多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造成的感染。
超级细菌泛指临床上出现的多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多药肺炎链球菌(MDRSP)、多重抗药性结核杆菌(MDR-TB),以及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KPC)等。
此次发现的“产NDM-1耐药细菌”与传统“超级细菌”相比,其耐药性已经不再是仅仅针对数种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而是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这被称为“泛耐药性”(pan- drug resistance,PDR)。
“超级细菌”更为科学的称谓应该是“产NDM-1耐药细菌”,即携带有NDM-1基因,能够编码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对绝大多数抗生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除外)不再敏感的细菌。
临床上多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菌造成的感染。
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
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
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人们致力寻求一种战胜超级病菌的新药物,但一直没有奏效。
不仅如此,随着全世界对抗生素滥用逐渐达成共识,抗生素的地位和作用受到怀疑的同时,也遭到了严格的管理。
在病菌蔓延的同时,抗生素的研究和发展却渐渐停滞下来。
失去抗生素这个曾经有力的武器,人们开始从过去简陋的治病方式重新寻找对抗疾病灵感。
找到一种健康和自然的疗法,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超级病菌的进攻,成为许多人对疾病的新共识。
超级细菌的产生完全是一种基因进入了这个细菌体内。
研究人员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
抗生素诞生之初曾是杀菌的神奇武器,但细菌也逐渐进化出抗药性,近年来屡屡出现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由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相对较慢,对付超级细菌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
有一种叫脱脂物质脂质的东西把细菌分成两个社会。
这个东西在细胞壁中的含量决定了细菌能否被苯胺
颜料着色。
能被染色的被称为革兰阳性细菌,另一种被称为革兰阴性细菌。
MRSA属于其中的革兰阳性细菌。
起初,青霉素对革兰阴性细菌并不起作用,而少量MRSA 菌株迅速获得了革兰阴性细菌的抗青霉素基因。
而青霉素的广泛滥用,使人体环境对所有细菌变得恶劣。
这给那些仅存的耐药细菌造成了巨大的进化压力,迫使它们调整所有的基因程式再生繁殖,最终MRSA这个原本稀少的品种变成了物竞天择后活下来的优势品种。
目前能够摧毁MRSA感染的药物正在不断加多,除了传统的糖肽类药物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还有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达托霉素。
但一种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也产生了抗体。
而在医院里,这种肠球菌和MRSA经常是寄生在病人伤口绷带上的邻居,我们有理由担心肠球菌会无私地将这件武器转交给MRSA。
与“超级病菌”的超级感染做斗争的代价像火箭发射一样猛升。
细菌的致病力和耐药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患者面临的直接威胁,后者是临床上的潜在隐患。
“超级细菌”所携带的NDM-1基因是编码能够分解碳青霉烯抗生素的“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该基因本身没有致病能力,但临床上的病原菌若携带这种基因,则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其所引起的重症感染也就几乎无药可治。
所以说,“超级细菌”的真正威胁在于其耐药性的传播,而非致病力的强弱。
虽然我国发现的“超级细菌”属于不具致病力的正常菌群,或致病力较低的条件致病菌,但这不能说明我国“超级细菌”疫情并不严重。
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
但在自然状况下,变异菌在不同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未必处于优势地位,较易被淘汰。
抗生素的滥用则是这类细菌今日如此盛行的导火线!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使得原平衡中的优势种被淘汰,而这种“抗抗生素”的细菌则树立成长的成为了优势种,取得了生存斗争的优势地位,从而得以大量繁衍、传播。
综上所诉,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抗生素的滥用对微生物进行了定向选择,导致了超级细菌的盛行。
微生物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目前所使用的抗生素药物,绝大多数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以微生物为劳动者的发酵工业,为工、农、医等领域提供各种产品。
特别是微生物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即微生物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
面对临床上不断出现的“超级耐药菌”,抗生素的研发进度显然已经滞后于微生物的进化速度。
即使是利用最新的基因组学技术,想在耐药菌身上发现“破绽”也非易事。
此外,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不断应用,尤其是普通抗生素做成“纳米级”颗粒后,药效增强,并可以成功避开细菌的耐药机制。
这种类似抗生素剂型改变的研究思路,倒不失为新型抗生素开发的一条捷径。
所以,唇亡齿寒。
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又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要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以便更规范地利用微生物,才能杜绝类似“超级细菌”的出现,以及更多的变异有害微生物的出现,才能更好地使用微生物为人类造福,让微生物成为人类更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