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
一、激发自学动机,提高自学兴趣
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
所以,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让学生战胜自我,投入进去,坚持到底,争取成功。
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
教师还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大力宣传倡导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
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
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二、进行自学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
并且教师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
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
1、培养课外预习习惯
课外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首要环节。
它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自己预先对有关内容进行自学,以掌握知识,了解重、难点,为上好新课作准备阶段本文介绍数学的几种课外预习方法: (1)读
读:就是阅读课文,从总体上作概要性把握。
(2)查
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查阅有关内容搞清楚,力争经过自查不留问题。
(3)思
预习的时候要多思考,要学会质疑,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总问号。
(4)记
若想不出答案的,也要把问题记下来,待老师讲课时,再听其所以然。
(5)练
在预习过程中,动手写一写,做一做,概念是否明白,方法是否掌握,可通过练习进行自我检测。
让学生自己根据具体的预习内容选择适当的课外预习方法,使学生“要自学”,“会自学”。
2、重视课内学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系列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示范引导,传授方法。
(2)提示规律,指点学法。
(3)凭借教材、设计学法。
(4)诱发内化,创造学习。
3、注重让学生质疑问难
(1)从低年级开始,鼓励诱导学生质疑问难。
(2)提示质疑问难的思路。
(3)教给释疑的方法
(4)教师对学生质疑问难处理
三、实行分层自学,增强自学信心
1、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差异较大,造成自学能力有很大差距。
2、教师的点拨、指导当然是主要的。
最后,学生在自学中,开始还不知道自己的自学方法是对是错,对于正确的做法必须坚持,欠佳的做法必须改正,通过练习和自检就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学方法,使自学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