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芝先生论古仙长生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芝先生论古仙长生之道
前一阵子,先生说欲远游,想给好道者留几句话。
我就推荐该网站给他,他并不太懂上网,所以他的回帖都是他写好了,我以他的名义贴上去的。
我昨天上来一看,发现该贴还在。
我以前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过,我们科长是1968年生的,后来考了一个注册会计师资格证,就辞职了。
我好久没跟他联系。
有一次去他家玩,他正和他爱人谈笑,他爱人是一个大学教授。
那位科长说:他从来没佩服过其他人,但现在他佩服他的一个同事,佩服到五体投地。
他爱人问他为什么佩服,他说:此人似乎明长生之道,懂神仙之学。
他爱人说:保养有方她倒相信,神仙可不相信。
我那同事就说:哪天我清他来家里做客,让你看看。
我因为身体单薄,平时也好谈性命之学,听了同事的话,我十分感兴趣,迫切希望结识这位先生。
所以后来冒着鄙陋之见识,多次向其执弟子礼,始终未能如愿。
现在先生已走,所以说说往事也无妨。
我每次向先生请教,都作了一些笔记。
各位道友不用以先生称呼我,我也是初学者,受不起。
并且我并没有向那位叫“隐芝”的先生讨得半句口诀(是真话)。
我最初的目的只是把身体练好,虽然跟先生接触不是很多,又无福拜师,但看到效验,也渐渐对长生驻世蠢蠢欲动了,似乎有些得陇望蜀。
我的邮箱是jinjizi@/doc/cf5830687.html,(我为那位先生注册发贴时,曾随手敲上了我的邮箱,为避免混淆,不想再用了),十分希望能结识一些实修实证的功夫人,能够同臻道妙,共证真仙。
我取名金击子,是借用了西游记中的一种物品名称。
书中说要用金击子敲打“草还丹”(又叫人参果),这种长生果才会掉下来。
我希望众位能不吝赐教:怎么培育人参果树,把长生果敲下来享用。
我的实修经验不多,入道也不久。
那位先生只是教了我一招用64卦中的屯卦和蒙卦养生的方法,行持了两三年,只能达到强身健体而已,又不敢强求。
而我那位以前的科长,据信什么都没教。
我想再探
讨一些妙理,可惜才疏学浅,不能得。
“旗峰居士”若有高招,还望赐教呀
近几日到先生住所为其办理退租手续,冀有所得,故没有闲暇时间上网。
桌上有一幅先生写的对联:“静坐草庐饮清风推开长生之门,闲居密室赏明月把握阴阳之髓”。
徘徊良久,一无所得。
黄庭经云:“作道优游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羽翼已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岂非先生之谓乎?而如今:
玄室未赌长生草,俯首不闻玄妙语。
物是人非事事休,令人一览泪沾衣。
我的笔记,不如先生亲笔所写精妙,且数量有限,待改日整理一下,以飨读者,因本人不善仙道,不敢妄加评语。
若有人出恶口,我只能用“识真者稀,累见谤辱。
淮阴忘吝,况我仙属”告慰先生了。
我近三四年才接触到先生,和他谋面才数次,每次去都不在,好像经常外出,近来为他发了几篇帖子,接触稍微多了一点。
并且听我老科长说:他去到新单位后,发现此人也才来单位不久,并且是临时工作,猜想此人有可能经常变换工作,替私人做点事或做临时工作等。
他的岁数我不得而知,根据他让我发帖子的说法,他文革后期在西双版纳,读高中遇到卖药人,而我国是七十年代后期恢复高考的,因此我猜想先生可能有四五十岁左右。
至于他的家世,我也不得而知。
我曾问:先生容颜有别于常人,是天生的还是养生达到的?
先生言:君不能审细查微言,不能承受我的学问。
医道通仙道,阴阳五行是指导中医实践的哲学,中医养生乃仙学的低级运用。
《黄帝内经》开篇就是《上古天真论》,描述四种异人的境界,其次才提中医。
两千多年来,这套哲学
体系一直在显示它的真实无妄。
仙学要阴阳反覆(金击子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五行颠倒。
学道当皆浅以涉深。
要善于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据五行理论,肝属木,魂藏于此,开窍于眼。
于五色对应五行,青对应于目。
若夫小童,眼珠黑亮,乃生生之气盛。
若年老之人,眼目浑浊,所谓“人老珠黄”,正谓此也,乃生生之气丧失殆尽。
由于
不懂仙术,不能还魂,行将就木也。
还年之士,培养生生之气,化生灵质,日复一日,则面返童颜,鬓畔永绝斑白之色。
表现于眼,则魂魄充盛,人老珠黄也将目如点漆、眼光逼人,比小童更觉超胜。
功夫再进一层,因肝开窍于目,肝属木,其色青,出现古仙所谓的“碧眼方瞳”,又何必大惊小怪。
黄庭经云:“肝部之中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
主诸关镜聪明始,青锦披裳佩玉铃,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清。
百疗所钟存无英,同用七日自充盈,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
”所言已明白无误。
先生曾说:
黄庭经的注解都不大尽人意。
一般都用后代丹经作注,失真较多,梁丘子、务成子所注,铺之过散,极为疏谬,完全无法掌握全书大旨。
又说:常人都谓黄庭经出自魏华存之手,乃睁眼说瞎话。
早在汉武帝以前,黄庭经就传于世,而世人不知也。
近人陈撄宁或疑黄庭经出自女真之笔,乃女真修真之总经。
其实非也,黄庭经出自男仙之笔,不用质疑。
陈氏《黄庭经讲义》有精妙之处,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禁欲”一节,但言理不言法,不省何故。
金击子曾问:古仙经要么不可得,要么术语和后世丹经迥异,先生对后世丹经有什么看法?
回答:我对后世丹经只是有所涉猎,并未深入其中,遇有可采则采之。
仙家和后世内丹家是有差别的。
深叹长生之方,乃玄门隐秘之事,乃仙家千古绝学,竟被异教夸诞之利口,诬为不究竟之法,将治生之客,诬为守尸之鬼。
人人以速死为荣,甘为下鬼,以为死后进了天国或极乐世界,良可哀也。
遂使堂堂七尺之躯,成为蚁蝼之口粮,而残躯却与粪壤同类。
古人有“死王乐为活鼠”之比喻,可不察乎?或昼夜诵读不要之书,数千百卷,到老无益。
用力虽尽,不得其所也。
依我眼光看来,后世出阳神的丹道修法,或采先性后命,或采先命后性。
而古仙贵行贱言,不欲广务浮巧之言,以崇玄虚之旨。
而是身心并炼,未尝一刻分离,一步有一步效验,且古仙未有出阳神这一说法。
古仙要肉身成圣,一般是用守身炼形之法,达到地仙阶段,然后炼服神圣药。
或采用别种方法,如采炼服饵各种仙药等等,一般不会出现危险,除非中医学得不扎实或迷信思想过于浓烈。
守身炼形,就是要炼去各种粗劣有限的生命赘疣和趋向死亡的因素,使生命跃迁到仙人形态,或可谓之超人状态,乃身心的双重否定。
正所谓“神宁气聚登仙成大道”。
而不是如宗教家所言:生命形态发生断裂后成为另类。
出阳神亦和古仙的尸解不同。
古仙之尸解,乃是长生驻世后,尸解时或留下衣冠;或尸体轻若无物,灵体蜕去;或尸体经太阴炼形回生,而后世言太阴炼形,往往指坤道修炼。
所以后世内丹家的那些繁琐步骤,在关键阶段必须要有明师指点,特别是出神时,极为凶险,往往会功亏一篑,导致神魂不知所在。
这些步骤,没有过来人留下的口诀,要成功似乎难于想象。
君问我后世丹经,但我不谙此道,未得此种口诀,岂非问道于盲乎?
金击子又曾问:请问先生,我们为什么要修道?
回答:有各种目的,不一而足。
或欲“抛身入身”,如藏传佛教转世灵童;
或欲“抛身灭生”,如汉传佛教,正所谓“我生已灭。
梵行已立。
所做已做。
不受后有”;
或欲死后进天国或极乐世界,如基督教信徒和某些佛教、道教信徒;
或欲来生得福报或今生得神灵护佑,如佛教或道教信教群众;
或欲“抛身出阳神”,如后世内丹家。
阳神乃圣气凝结而成,长生不死,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正所谓“道本无相,仙贵有形”;
前述种种境界,多数乃生命形态断裂后方能得到验证,似属宗教范畴,我未尝深究也。
若夫仙家,酿造永生天上酒,勤栽不死洞中花。
逃移生死见功夫,不教性命属乾坤!乃今生成就,以达“生道合一”之地步,正所谓“不失凡身得仙身”是也。
盖修行境界不同,目的不一,不能一概而论也。
古人云:”诚合其意,虽小必为也;不合其神,虽大不学也”,人各有志,各随其志可矣。
百年都来三万日,其间寒暑互蹉跎,焉能一一涉猎?苟欲学仙,虽有清净之心,难敌愁烦之境。
万人中难有一人有所成就也。
"
上面这些文章于2005年6月在漏尽阁论坛发表以后,引起巨大反响,这个帖子很快成为漏尽阁论坛点击数和回复数最多的帖子。
一年以后,这个帖子仍被顶在论坛首页。
2006年5月,金击子看到这个帖子依旧被网友反复跟帖讨论,就发表了下面这段言论。
自从我上传先生的言论,收到海内外许多好道者的来信,包括和尚也来参访。
有人来信询问先生是不是“熊春锦”或其他人等等,当然都不是,先生的名字我也不得而知,只是发贴时问过他该用什么名字等等。
有道友来信说,贴子仍在被反复跟贴,也许希望我回复一下,故把我所知道的来做一回复。
先生的过去我不清楚。
我跟他认识只有两年左右,且见面的次数极少。
另外,我不认为他收过徒弟。
关于有道友来信询问听说先生做过门卫的说法是否属实,我认为是无稽之谈。
金击子以前已在帖中明言,我为先生传帖时,先生已明言:欲留数言给同志,那自然是留给真正希望达到长生不死的人了,“道不同,不相为谋”,欲达到另外果位的,嗤之以鼻可以了,也不必肆意诋毁。
先生不认为自己已成就仙道,他在帖中说:“恨才疏学浅,不足以款师友也”。
总之,赞扬者、诋毁者,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都十分理解。
金击子更是才疏学浅,所以没有义务鼓动人相信,也不想阻止别人不信,悉听尊便。
其实,各位不都是看了古人作的经书,认为很有理,按自己的理解起了大信,谁见过这些作书的古人呢?
世间流派功法,多如牛毛。
古书中充斥着许多神话,即使现代社会,80年代气功流行时,又有多少奇谈怪论?几百年后,后人看到这些气功流派时,说不定还在迷信这些大师多厉害呢,或者认为这些大师还活在人间。
这些著作就算写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我也只当哲学书或小说读,各种异端邪说太多了,但我看完后都能回到现实中,
对我而言,先生的炼养效果十分明显,我十分叹服;而南怀谨、胡海牙、胡孚琛等,虽然大作说的头头是道,但他们容貌与实际年龄接近;而严新、田瑞生等,外观更和常人无异,故我遵先生教诲,不予采信。
金击子知道,每个人发现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理想不符,为了自己的一厢情愿不致以“落空”,争论遂由此发生,赞扬者、反对者、诋毁者喧嚣成阵,无可厚非。
先生的帖子是我编辑整理传上来的。
大家信不信都无所谓。
知心话本来就是想说给知音听,弹琴需觅知音嘛。
世间宗教千奇百怪,都是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物创造出的一种学说。
大家认为同理也好,不同理也好,每个人都可以有各自的信仰。
本贴认为不同理。
但其他贴认为同理的多的是,只盯住本贴,认此帖为眼中钉、肉中刺者,就是自己折磨自己了。
对于主张各种宗教同源的说法,大家怎么看,怎么认为都是道友们的信仰问题。
对于金击子自身来说,也不想辩驳,也不想说明。
~ 金击子只想用一首诗来说明自己的看法:“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
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
先生曾说:古人质朴,若遇意见相左,但嘿然而已,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金击子认为:后世许多主张佛道同源的文章都写得很好,主张佛优于仙的文章也辩论得头头是道,“君子择其所好”乃明智的做法,主张佛道一体的道友和佛优于仙的道友可以专门选择这类符合自己口味的经书来参悟,使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
而不必找“仙佛不同,仙优于佛”的帖子来折磨自己,否则,读起来“满目荆棘”,对自己的心性修炼也不好,走好自己的路,不要老是拉别人和自己一起走,从众心理也是一种不自信和怯懦啊。
有一句俗语说:“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愿和佛友和仙佛同源的道友共勉。
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金击子是要去北京,不是罗马,所以研究的路径和方法自然和去罗马不同;若说修行好比攀登山峰,到了山顶都一样。
但金击子认为,世界上的山峰很多,“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只想攀仙家的山峰,更符合金击子的口味,不
想攀佛教死后的须弥山,因为不符合金击子的口味。
金击子认为:曾经得识先生是我的缘分,我完全赞同先生的观点。
众人认为我盲从也好,执着于小道也好,我都愿“敝帚自珍”,专心研习先生传我的小术。
“佛优于仙”“仙佛合修最优”“上帝优于仙佛”,这些观点都有它们的道理,我也不想去扰乱别人心中自认为最美的东西。
众人可以说金击子是法执和我执,其实,主张上述观点的人又何尝不是“两执”呢?
金击子认为:“两执”不过是一学派要求其他学派屈从自己的“遁词”而已,并没有多少意义。
我偶尔也看“佛优于仙”的经文,也看“仙佛同源”的经书,我看了都感觉很好,我择其对“修生”有用的东西。
并且我可以站在作者的立场上看问题。
例如金击子认为:站在佛教涅磐学说的基础上,从佛家的“苦谛”和“灭谛”出发,自然可以理解佛教为什么执着地认为“佛优于一切外道”,从佛的立场出发,这种说法并非一味胡说嘛。
金击子对现代知识的了解比先生强多了,我认为他修炼能取得不俗的成就,是因为他的长生真诀符合了客观规律,在他看来,修仙就是“修生”,这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总原则,丝毫不许改变的;一切以出现身心炼养效验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不谈死后,所以他得出他的妙术比死后成就者高,我认为站在他的角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嘛,众位道友又何必难为他呢。
佛不也认为自己的学说最透彻吗?金击子也很理解佛的说法。
另外,先生去年已去了宁夏某山,其踪迹我现在也不得而知,众位不用等着他发言了,他也不会再来开陈他那神奇的“金华出世术”了,并且他的言论还是金击子选择论坛传上来的,他连漏尽阁也不知道。
从先生的言论确实可以看出,他高度赞扬罗公远、吕仙这两位肉体成圣、颜复少年的神仙,因为这符合他的口味。
至于南宗,先生也没有贬低。
先生说张先生是梦授,博学的道友,若看到五祖白玉蟾给张先生的文,自然明白先生的这种说法。
至于张
先生遭到三次天谴,四祖陈楠先生曾说:天若谴人,天岂不天乎?又批评张先生:“彼自无眼力。
”如果真正的明人,是能看出先生对张先生的评价,不但没有贬低,而是用种种措辞来遮掩“天谴”,金击子对这个话题就不多说了。
另外,先生两次引用西游记。
第一次引用了五庄观的典故:
“太乙玄门”四字有何怪哉?吕仙曾说:“太乙含真法最强”,乃仙家最上乘之学问。
西游记中清风明月笑对镇元大仙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等乃太乙玄门,与那和尚做甚相识!”
我用此语,用语明显,希望玄门羽士以最上乘的仙术为旨归。
上述言语,表面上看似乎是说明“佛家求涅磐,仙家求长生,道不同,不相为谋”,但
联系以后的发言:明显还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1.西游记中的万寿山,此山看不劲那巍巍道德之风,此观展不尽那漠漠神仙之宅。
一副对联更是增加了几分神圣:
“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行者笑道:“这道士说大话唬人。
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
”八戒道:“且莫管他,进去进去,或者这道士有些德行,未可知也。
”
金击子的理解:连太上老君门首,都不说“长生不老、与天同寿”这些“肉身成圣”的话,借用白居易的话,老子的道“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上青天”,我认为,如果从“肉身成圣”的观点来看待神仙,那神仙家和道家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吕仙说:“老子语中犹未决”,但先生的言论中,并没有贬低道德经,他将道德经奉为现存最珍贵的三经之一。
2.西游记中,三星道:“我们的道,不及他(指镇元子)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知费多少工夫。
你怎么说他的能值甚紧?天下只有此种灵根!”
又说:“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
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
金击子的理解:观先生后文,他似乎用非常隐晦的口吻说明他学会了金华出世术这种服食法,这种方法达到了“根到九泉无曲处”的地步,证明长生实有。
(因为西游记中的人参果,栽种的土地和天地一样长久,孙行者用铁棒都不能损伤一豪。
故服食这种灵根,能跟天地一样长久)而镇元子得道,也是服食,那东西,是“天地的灵根”,先生栽培“灵根”服食,又如此推崇“吕仙”的诗,“服了还同天地齐”。
3、镇元子的“草还丹”十分神奇,连孙悟空这种见多识广的天仙都不知道。
唐僧更是肉眼凡胎,看了都害怕,最后,见观音也有幸吃了一个,才打消了和尚“一切无常”的陈词滥调。
先生敢向"一切无常"的定律挑战,也就是向现代科学认为人类无法逾越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挑战,所以自然认为“太乙玄门”的金华出世术十分高明了.南宗和北宗不主张肉体成仙,所以先生评论了一下,但没有贬低,大家可以仔细看先生的发言。
金击子认为,先生也没有贬低佛教,他借用佛祖传出来的原汁原味的佛法——《杂阿含经》来说明佛教修行的目的——“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我认为这也是先生实事求是的作风。
因为佛祖涅磐后,他的学术思想的继承者是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从来不认为佛祖是什么神功异能的大法师,而是智慧深湛,品质纯正的人,传出了让人解脱的学问。
后来佛教经历了几次大的分裂,已经面目全非了。
例如分裂出的大众部、大乘佛教、密宗等等,把佛祖的学问篡改得不像样。
例如,上座部认为大众部和大乘佛教神话佛祖,将他说成无所不能、佛法无边的怪物,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十分痛恨大乘佛教。
佛祖当年出家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老病死苦,但印度向来盛行轮回思想。
轮回这种思想是印度的特产,其他文明没有这种思想。
例如世界上的许多大宗教,都把这种说法视为异端,严厉禁止。
佛祖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所以他就以这种思想为出发点,去探讨解决生老
病死的问题。
他通过禅定认为:一切无常。
所以,要想不死,只有来世不生。
关于如何灭掉来世,他就从十二因缘入手,于是得出了他的修行目标———“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
这样的学问,是以轮回思想为基础来立论的。
我尊重佛祖,但金击子不效法他的做法。
金击子认为人体易伤难养,所以长生是最难修的。
佛教昙鸾大师曾随陶弘景演习神仙术,发誓要以长寿仙修佛法,因为他怕几十年的寿命不够。
后来印度菩提流支给他《观无量寿经》,说这就是大仙方,结果他六十多岁也死了。
对金击子来说,若肉体不起显著变化,只是修道者自己的心理发生变化,强说示现也
好,死后也好,慧而不用也好,能而不为也好,唯彼自知。
大家专心修吧。
再过80年,也不知道论坛中的道友是不是还都在人世?对金击子来说,谨遵先生教诲——“修仙就是修生!”。
若大家有幸学会了长生法,也许也会象吕仙那样感叹:今日重来沽美酒,故人多半丧荒丘。
为了回复众位道友,看完了这么长的帖子,耗费了金击子大量的时间和脑力。
以后我也不能再来回复了,因为我说完了我知道的,我只能抱歉地说:我无可奉告了。
最后,谨以此诗献给先生:
异哉先生,靡究其术。
天爱犹缠,授予秘录。
纳炁玄根,服食养真。
荧荧神砂,飘飘玉霜。
琅膏内润,体逸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