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科技革命与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西方思潮是指在西方世界中出现和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文化运动。
这些思潮不仅在欧洲大陆的哲学、政治和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现当代西方思潮的一些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思潮于15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兴起,对欧洲文化和知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个体的自由,鼓励人们追求知识、艺术和科学。
这一思潮带来了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的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启蒙思潮启蒙思潮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潮主张推翻迷信和专制,提倡科学、理性和人权。
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
这一思潮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带来了重大变革。
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追求自然、热情和独特性,反对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机械性。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歌德、雪莱和拜伦。
浪漫主义影响了诗歌、绘画、音乐和哲学等艺术形式。
实用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强调实际经验和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重视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和杜威。
实用主义对教育、社会政策和科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思潮于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人对于生活的意义的思考,反对制度化和规范化。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索特、加缪和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影响了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于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世界兴起,抨击现代理性、线性思维和权力结构。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否定固有真理和客观现实。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福柯、达尔库和巴特。
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建筑等领域。
新科技革命 最终版
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名词解释:科学:1、科学是一种准确的判断。
2、科学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
3、科学是种种知识单元通过它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4、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武器和工具。
5、科学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一项社会事业,一种社会现象。
6、科学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气质。
科学的宏观结构:指的是科学体系中,各门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方式。
按照研究对象和方法来划分,科学大体可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交叉科学或综合科学等门类。
科学的微观结构:指的是任何一门学科必须包含的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方式。
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一般是由概念、定律、逻辑形式等构筑起来的。
技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技术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实验技术、基本技术、产业技术。
科学革命:新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所引起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变革,科学革命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进程中的质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飞跃。
首先,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理论成果及思维方式方面的根本性变革。
其次,科学革命本质上是科学思想的革命。
第三,科学革命是科学发展进程中的质变、飞跃,是科学发展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
技术革命:技术原理及其物化形态所引起的技术体系的根本变革,是技术发展进程中的质变,是人类改造世界的飞跃。
紫外灾难:在对黑体辐射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根据瑞利――金斯公式,介质内单位体积的能量会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以至趋向于无穷大,但实验结果却趋向于零。
然而瑞利――金斯公式是严格的经典表达式,这就说明经典物理学正在遭受严重的困难,人们把这一困难称为紫外灾难。
现代化学革命:化学的研究方式从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从物质的宏观结构向微观结构,使化学从原子时代发展到电子时代。
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带有横断性、综合性、行为功能性特点的新学科。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第一讲序言一、课程的性质和开课的目的⒈性质:流行于国外的关于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思想潮流的介绍和评价。
“当代”特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社会历史阶段。
“国外”主要指西方发达国家。
“社会”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人类社会。
“思潮”即思想理论所形成流行状况。
⒉目的:开阔视野,扩充知识,了解前沿,充实底蕴。
二、“思潮”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社会主义走向低潮,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
而资本主义在发展的同时又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高失业率与经济低增长率的并存、福利制度的危机、男女平等要求的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等等,这些都向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造成了西方各国种种的社会危机。
资本主义将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将走向何方?成了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各政治力量及其代表人物纷纷提出新的理论,以求解决各自面临的社会问题,并进而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领域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
本课程介绍和评析的思潮就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材⒈基本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9种比较有影响的思潮,具体如下:⑴未来主义。
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对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进行研究和预测的社会思潮。
⑵新自由主义。
是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走向国家垄断,于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在70年代复兴的一种公开为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思潮。
⑶后现代主义。
是产生于60年代的、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
⑷后殖民主义。
是产生于70年代末、以反思欧洲殖民主义历史事实及其后果为内容的一种理论批判话语和社会思潮。
⑸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一 1 华盛顿共识:1989年为应对拉美国家债务危机,。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会上对拉美国家的国内经济改革提出了10条政策措施,称作华盛顿共识。
2 华盛顿共识所提出的十条政策措施与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基本原则具有一致性,都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因此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二 1 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如设立经济特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如处理台湾问题)以及循序渐进(如“摸着石头过河”)、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积累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等特点。
2 1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2加快政治改革步伐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努力打造有责任心.高效率有能力的阳光政府更好的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三1罗默是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一书中重点对剥削理论进行了论述。
①罗默运用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即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包括数理分析的方法和博弈理论研究剥削问题。
这使得他的剥削理论可以与主流经济学进行对话。
主流经济学家即使不同意其结论,却必须认真加以对待。
②罗默否认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他的剥削理论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这是他与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最大区别。
③罗默运用博弈理论对“剥削”下了个明确的定义,即剥削的“财产关系定义”。
根据这个定义,“剥削”不是发生在生产领域,而是产生于劳动产品的不平等交换,是与财产(包括可让渡的财产如生产资料和不可让渡的财产如个人技能)不平等相联系的“一般剥削”。
在罗默看来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已经过时,无法解释当代社会一些新的经济情况,因此罗默自认为他所重构的剥削理论把握住了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精神实质,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剥削中的核心作用,但罗默恰恰犯了马克思所批评的错误,即只在交换领域做文章。
浅谈当今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谈当今社会思潮对青年官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当今国外社会思潮对青年官兵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其中进步的因素给青年官兵论熏、促进青年社会化的进程、激励青年官兵为实现社会理想和个人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但其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因素则会严重影响青年官兵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
一、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简介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学派林立、容庞杂、流动变迁迅速。
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众多领域,出现了未来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全球化思潮和消费主义等各种思想。
这些思潮既有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有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既有如何使其走向社会主义的探讨,也有如何通过改良使其得以继续维持的研究。
这些思潮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二、对当代青年官兵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的几种社会思潮(一)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
它在西方面临滞胀危机而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之际应时而起,并逐渐由理论、学术跃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世界围产生了广泛影响。
虽然新自由主义倡导的宪政法治、平等自由等对青年官兵思想观念具有积极意义,但其主要影响还是消极的,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第一,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一种西方经济学理论,其推崇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强调公有制会使经济变得更糟,主推行以超级大国方式主导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
近年来,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影响呈上升之势,少数人以“自私经济人”为假设,笼统地主“国退民进”、“国有企业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等思想。
对此现象,部分青年官兵感到困惑不解,表面上看这是对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正常反映,实质上是新自由主义思潮长期泛滥的结果。
第二,新自由主义中个人主义方法论助长了部分青年官兵的个人本位和反集体主义倾向。
新自由主义剔除了人的社会性,把人视为原子式的单个的人,正是从这一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出发,新自由主义者把个人与社群、社会孤立甚至对立起来,全盘否定集体主义价值观。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 PPT
1、古代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 2、近代指的是资本主义出现开始(世界史中的近代指的是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中国的是鸦片战争开始使中国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 3、现代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世界现代史主要是十月 革命后,中国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 4、当代史,指的是与现代社会较近的历史。(世界当代史应 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中国是改革开放后)。
社会思潮的形成还与一定的思想文化环境有关。任何社会思潮都必须依托一定的理 论渊源和当下的思想文化环境而产生与传播;
社会思潮的形成也离不开思想家的作用。社会思潮代表一定范围、一定数量群众 的意愿,但光有群众心理基础还不能导致思潮的发生,还要有思想家对群众心理进行 理论概括。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家基于对社会规律的深刻了解,凭借敏锐的洞察力, 往往比常人更早地觉察到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他们围绕回答和解决时代的重大 问题,从而引起群众的共鸣,掀起一阵阵的思想浪潮。来自2、社会思潮的发展阶段
社会思潮从产生到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启蒙阶段、兴起阶段、全盛阶段、衰落 阶段。
启蒙阶段:各种思想观点初学术理论相互竞争比较,逐步地位人们接受其中能够 反映阶层心声的观点和主张。思潮的理论体系在群体和社会成员中初步传播开采,并 为其成员所知觉、所认知。
兴起阶段:新的社会思潮的具体信息和情报逐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更多的人所 察觉、接触、了解和确认。人们对其态度由观望走向评价,并参照一定标准与价值观 对其进行选择和追随,其认可和认同程度不断提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概述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主要特点 三、学习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意义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
(一)社会思潮概念
第一讲社会思潮概论
第一讲社会思潮概论一、社会思潮的含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曾出现过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思潮,并在思想文化史上留下轨迹,对不同时期的人们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此,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我国清代学者梁启超,曾对社会思潮作过专门论述,他说:“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
此其语最妙于形容。
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
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
”①他还将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演变过程分为“启蒙”、“全盛”、“蜕分”、“衰落”四个阶段。
梁启超对社会思潮的认识虽非完善,但他所强调的社会思潮是时代的产物,是人们思想与社会心理的共鸣,其发生、发展、消亡,总是循着一定规律等认识,对我们考察社会思潮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人类社会中的社会思潮这一特定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并由此作出了各种阐释。
根据人们对社会思潮的已有解释,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方面的基本思想,从本质意义上来看,社会思潮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中,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动态形式反映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理想、愿望、利益、要求并在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社会心理要上升为社会理论的展现形态,其实质是社会新型价值观念的懵懂萌动和蓬勃而起。
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诉求(寓于社会潜意识中)向意识形态转化和意识形态沉淀为社会心理的双向流动的中介环节。
既区别于相对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又高于形式隐逸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中最活跃的成分。
具体地考察起来,社会思潮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含义:首先,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就是以群体为意识主体的社会意识,是一定的人群集合体本身的构成、活动及其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的反映。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笔记
(3)倡导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将他人和社会看成是个人发展的障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成地狱的关系。
(4)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自己做自己的上帝(尼采)
具有反对陈旧落后传统,唤醒人的主体性激励人自强不息的积极作用,但是又使个人主义在一些人头脑中膨胀。
1、西方社会机械化生产的非人道化,将人变成了机器;
2、社会政治生活的官僚主义化以及文化精神生活的标准化和同步化,造成了一切生活事务的平均化和人性的异化,同时也带来了人的孤独化和“与世隔绝”——《百年孤独》
存在主义、现象学、人格主义、哲学人类学等人本主义流派认为,思想家们不应只关注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而应更多关心现代人的困境、痛苦、恐惧、迷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笔记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导论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
(一)社会思潮: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
(三)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应:
1、辩明其政治方向,明确其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本质;
2、认清理论实质——都是唯心主义、反唯物主义的、反辨证法的。
3、形形色色的现代西方社会思潮通过反映西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经验。
(1)认识现代科技的革命意义——“科教兴国”
(2)凯恩斯主义、经济自由主义
是为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但它对缓和资本主义危机和社会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理论从客观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关系,以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有启发意义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PPT
7
2、社会思潮的发展阶段
社会思潮从产生到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启蒙阶段、兴起阶段、全盛阶段、衰 落阶段。
启蒙阶段:各种思想观点初学术理论相互竞争比较,逐步地位人们接受其中能 够反映阶层心声的观点和主张。思潮的理论体系在群体和社会成员中初步传播开采, 并为其成员所知觉、所认知。
兴起阶段:新的社会思潮的具体信息和情报逐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更多的人 所察觉、接触、了解和确认。人们对其态度由观望走向评价,并参照一定标准与价值 观对其进行选择和追随,其认可和认同程度不断提高。
(4)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自己做自己的 上帝(尼采)
18
(二)相对主义倾向
20世纪以后,占主导地位的绝对主义(传统的理性主义哲学表现 为绝对主义)开始让位给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思潮目前正深层次地影响 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各个流派,逐渐地改变着并创造着西方人的一代新观 念。
绝对主义的科学传统主要以牛顿为代表,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 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 量子力学;绝对主义的哲学根源以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为代表。
13
(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叔本华、 尼采为代表人物) (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海德格尔、萨特) (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 领”为主要内容。(波普、库恩、拉卡托斯)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 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13)市场社会主义: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 想理论,
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终极版01
第一章科技哲学视野中的科技与科技革命1.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是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伦理观、审美观、科学观等的总和。
2 科技哲学:是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合称,是一门以科技为研究对象的哲学。
大体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逻辑实证主义为标志。
3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哲学:在我国又称为自然辩证法,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1893年,康有为首先引进并使用“科学”这个词。
4 科学的基本含义:(1)科学是一种准确的判断;(2)科学是事实和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3)科学是种种知识单元通过它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是知识单元的综合化和系统化;(4)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武器和工具;(5)科学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6)科学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气质(求真、创新、务实)。
5.完整的科学概念既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又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者的关系是什么?答:科学知识是科学的基础,科学方法是生产工具,科学精神是一种精神气质和人格力量,是科学内在于心、外在于形的最高体现。
6 科学的判据:(1)科学注重实践理性原则(2))科学注重可重复性原则(3))科学注重逻辑完备性原则(4)理论的简单性原则。
7.科学的体系结构:指的是科学知识单元构成科学体系的结合方式。
科学的宏观结构,指的是科学体系中各门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方式。
科学大体可以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交叉科学或综合科学。
科学的微观结构,值得是任何一门学科必须包含的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方式。
科学概念、定律、逻辑形式构成了科学理论的微观结构。
8 技术的概念: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综合。
当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社会思潮,西方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ABSTRACT
ABSTRACT
Witll the appearance of globalization,market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the social thoughts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would definitely have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t brings challenges,as well as some opportunities.However, no matter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ory system,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ubject,or in its innovation and change of educational mod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uld always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u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westem social thoughts in 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this thesis aims to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impact the western social thoughts giv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学院:学号:姓名:摘要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也使社会各方面、各层次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这种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是好或坏,复杂而又深远的影响也使社会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保护等层面上螺旋上升式发展。
新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形成;加速了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的变更。
本文从历史到现代分析了科技革命的效应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并对未来科技变革与社会人类发展的关系做出展望。
表明人始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整个自然界相互作用,时刻对世界有敬畏之心。
关键字:现代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一、历史中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在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由于中国的国情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性,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当时的清王朝闭关自守,愚昧无知,与西方的差距日益明显。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的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把古老的中国当作掠夺的对象,从而率先开启了迈入中国文明的大门。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政府却推行闭关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强化君主专治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八股取士,大搞文化专制,中国的生机与进取精神被扼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无从成长。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统治,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国门已被打开,清政府内外交困,于是对科技革命的态度由排斥到只引进技术。
如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只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是为了根本上促进社会发展,很快就失败了,“中体西用”式的仿效西方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也并不希望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变成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科技治国思潮
第一章科技治国思潮科技治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治国方略中最强劲的一种理念。
西方学者伽达默尔认为,“20世纪是第一个以技术起决定作用的方式重新确定的时代”。
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则把20世纪看作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也是最血腥的世纪”。
所谓“辉煌”,是说影响人类命运和历史发展的许多重大发明、发现都是在20世纪产生的;所谓“血腥”,是说这些重大发明、发现应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
所以,在当今的社会思潮中,科学主义思潮是非常广泛而有影响的。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科技治国论”。
它是以世界新科技革命为背景,以科学主义作为其理论来源,以强调科学技术的决定作用、把科学技术作为立国之本为特征的。
一、科技治国思潮产生的背景在世界范围内,科技治国论最早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7世纪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
后来,被称为“科技治国之父”的圣西门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思想。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治国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而日益兴盛。
经过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这股思潮在大多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都以某种方式得到传播,其中最典型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
美国可以说是科技治国论思想的发源地和全球传播者。
1919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威廉·史密斯正式创造了“科技治国论”一词。
4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美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美国迅速成为世界性“技术统治热”的震中,科技治国论经过工业社会论,后工业社会论的充实和发展而达到成熟,贝尔70年代初所写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被看作是科技治国论的当代表现形式。
与此同时,日本用“科技立国”这样简练而醒目的概念来表达国家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不仅如此,这股思潮还越过了一、两个国家的范围,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命题。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考虑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时,经过比较和选择,都把“科技立国”确定为最佳的强国之策。
有些国家,如“二战”时期的德、日、意,曾选择了“军事立国”即军国主义道路,结果惨遭失败;有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西亚盛产石油的海湾诸国,想通过“资源立国”使自己富裕起来,结果生活虽然富裕了,但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乃至风俗习惯仍然落后,光凭资源买不来现代化;有些国家或地区,如亚洲“四小龙”,主要靠贸易实行“经济起飞”,即所谓“贸易立国”,但这只能适用于较小的国家或地区,作为大国,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之二 二十世纪是科学技术革命的世纪
量子力学对机械决定论的冲击
经典物理学严格确定的因果决定论
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曾写道:“智慧, 如果能在某一瞬间知道鼓动着自然的一 切力量,知道大自然所有组成部分的相 对位置;再者,如果它是如此浩瀚,足 以分析这些材料,并能把上至庞大的天 体,下至微小的原子的所有运动,统统 包括在一个公式中,那么,对于它来说, 就再也没有什么是不可靠的了。在它的 面前,无论是过去或是将来,一切都将 会昭然若揭。”
这两条假说都有各自的实验事实为根据,但在牛顿绝对时空 的观念下彼此产生矛盾。爱因斯坦认为问题出在绝对时空的 观念上。他从这两个假说出发,以逻辑的推理得出以下的结 论:
时空与运动不是彼此独立的绝对的概念,在作相对运动的两个参考
坐标系中,时间的度量不同。在—个参考系中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在另—相对作等速运动的参考系中不是同时发生。由此可以导出不 同惯性参考系的时空尺度空间的变换关系,即洛伦兹变换。 物质和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质量和能量等价,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加时,它的惯性质量和能量 也随之增加。在静止时有质量的粒子,其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质 量和能量两者都接近无穷大。因此光速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只 有静止质量为零的粒子,如光子,在任何以等速作相对运动的惯性 参考系中都将始终以光速运动。由于静止物体的质量也等价于能量, 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参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减少静止质量可以获 得其他形式的能量。
量子力学的建立 (1)海森伯(堡)创立矩阵力学 (2)薛定谔创立波动力学 波函数统计解释
海森伯的测不准关系
量子力学的发展
(1)量子力学的相对论推广 狄拉克方程 (2)量子场论
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
(1)微观世界的量子性 (2)微观客体的波动-粒子二象性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后殖民主义学号:110112004 姓名:李顺开班级:11政治本一班“后殖民主义”是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之后的冷战和后冷战时期对“落后”民族和国家进行文化围剿和文化渗透的一种侵略政策,因而在理论上常常表现为一种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
依照后殖民主义的观点,只有西方先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和楷模,而非西方的“落后”民族的文化则常被贬称为边缘文化、愚昧文化。
正是在这个所谓“落后”文化被不断沦为他者化的时代,西方文化霸权逐渐代替了西方以往对第三世界经济和政治的直接控制,因而,与西方文化霸权的对抗就成了“后殖民时期长期政治冲突”的主要内容。
后殖民主义也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主要是一种着眼于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
后殖民主义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一种铁板一块的僵化的理论;自诞生之初它就常常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治境况、从属关系以及阅读实践。
按照德里克等人的解释,后殖民(postcolonial)一词意指当今世界的三个层次的社会状况:一是指先前的殖民地社会的当代状况,即先前的一些殖民地社会在结束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等统治之后仍然存在的甚至日益严重的殖民文化统治状况;二是指准“第三世界”的当代社会状况,即以先前第三世界为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其中既有先前的殖民地社会,也有非殖民地社会)遭受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统治的状况;三是指一种全球状态,亦即在西方殖民主义结束之后,在全球普遍存在的文化殖民主义或文化帝国主义状况。
所以,后殖民主义主要就是以先前的殖民地和第三世界知识分子以及生活在第一世界的殖民地和第三世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话语,是他们的一种文化关怀和文化倾向。
其实质是要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反对当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些发展中国家所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力图使自己的民族文化从世界文化的边缘状态回归到应有的位置,甚至成为新的文化中心。
西方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科学发展模式
西方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科学发展模式
西方科学社会主义思潮是指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思潮。
它主要是为了解决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和政治腐败等问题,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中,科学发展模式是指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在西方科学社会主义思潮中,科学发展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西方科学社会主义思潮中,科学技术被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科技进步可以带来更高的生产力、更高的劳动效率和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同时,科技进步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收入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技术进步来支持,而科技进步也需要有经济上的支持。
因此,在西方科学社会主义思潮中,强调要实行以科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西方科学社会主义思潮中,还强调了人民的参与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和长期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德里达的解构主义(1930---2004) 1)从语言入手,拆解 “逻各斯中心主义”, 否认本体、本质的存在。
在古希腊哲学中是一种隐秘的智慧,是世 间万物变化的一种微妙的尺度和准则。 内在的逻各斯是理性和本质(上帝的智慧) 外在的逻各斯是语言(上帝的言辞)
2)从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出发,消解 中心与本原。 3)反对语言中心主义 言说对文字不存在权威性、中心性。
1)承认以理性为标志的现代性成了问题, 但又认为现代性并未结束。 2)主张建立后现代性是不可能的,强调交 往和共识,建立“新理性”。
四、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基本理论
1.在本体论层面,反对 一元论,主张多元论。 2.在事物层次结构上,反基础主义。 3. 在叙事层面,反对主体性,反对中心 4.在生活态度层面,反对理性,追求非理性。 5.在创作实践层面,追求差异性、怪诞性。 6.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问题上,反对整体性、 统一性。 7.在知识论层面,反对真理符合论,反对本质 主义。
3.利奥塔的知识合法化?(1924-1998)
1)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中, 知识可分为叙事知识和科学知识。 2)在后现代的情况下, 知识成了商品,是数字化的、 可操作的。 3)追求知识不是寻求共识,不是获得普遍 性和法定标准,而是寻求差异和不确定性。 4)知识的合法化与知识分子的地位发生危 机。
4.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救助(1929---)
三个层面:
器物层面上的自由流动;
体制上的相互借鉴;
精神(文化)上的全球共享
矛盾表现:
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传统产业与新兴
产业的矛盾;
生产的无限扩大的趋势与严重的资源、
能源短缺的矛盾;
福利国家自身的矛盾;
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的矛盾
产生三大危机:
第一,普遍的人类解放的观念 (对科技的怀疑) 第二,获得永恒真理的知识观 (游戏文化) 第三,主体中心观念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对后现代主义的评价
1.后现代主义中的合理因素 1)后现代主义坚持了哲学的批判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为我们审 视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冲击了 传统的思维方式,打击了构建绝对的 永恒真理的企图。
2)关注时代,关注现实。 3)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 有助于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4)强调主体性,为校园文化增添活 力。 5)浓厚的批判精神和解构色彩有可 能会引导人们不盲目崇拜的群体意 识。
“唯人主义把人类置于中心的位置,按照 人的要求来安排世界,表面上看是最大限度地 实现了人的自由。但事实上,人与世界之自由 关系的损害最终必将损害人自身的自由发展, 因为自我创造的过程总是受制于人与世界的关 系。”
3)全球化加剧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矛盾
全球化:资本、原材料、商品、以及人
才、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趋势。
2.理论来源:现代西方哲学
1)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倾向 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
“主体哲学”(philosophy of the subject)
2)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 3)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和非道德主义; 4)海德格尔的“存在”学说; 5)解释学对传统哲学的冲击
三、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第一讲 后现代主义思潮
一、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1.现代主义 开始于文艺复兴,是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 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核心是人道主义 和理性主义。(与黑暗的中世纪相对) 提倡人道,反对神道; 相信实现人类解放的基础力量是理性
知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后现代主义 源自现代主义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 本身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而是以批 判现代性为特征的一种思想倾向。
2.后现代主义的消极因素
1)后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相对主义倾向。 必然走向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 2)后现代主义具有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
倾向。
3)藐视社会规则伦理,推脱社会道德责任
4)强化了部分人非理性的标新立异意识
2.后现代主义的消极因素
1)后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相对主义倾向。 2)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具有形而上学倾 向。 3)后现代主义必然走向虚无主义和怀疑主 义。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授课方式:课程组(林美卿 孙彦泉 宋明爽) 上课时间:每人三讲 考 试:开卷,三个题目(分值30、35、35)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1.社会思潮的内涵: 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 层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 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
社会历史性 ;阶级或阶层性;社 会意识性 ;传播的广泛性。
物的花期(10天)、基因 的类型也在变化(南北果 大自然: 蝇)等
全球变暖;特大水(雪)灾;泥石流;沙尘 暴;海啸;生态恶化;物种灭绝等。 人为:毒奶粉、毒胶囊、毒茶叶等
从1970年到1995年,全球环境指数下 降了约30%,全球森林面积减少了10%,海 水动物的数量减少约35%,淡水动物和哺乳 动物的数量则减少了45%。 2003年,北冰洋冰层由1980年的4.88 米下降到2.75米,南极臭氧层空洞扩大到空 前的2700万平方公里,这些严重的生态安 全问题威胁到了人类自身命与种的存续。
3.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
现代主义是纵向思维、城邦思维 后现代主义是横向思维、流荡思维。
二、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条件
1.历史背景:
1)科技和理性极端发展 知识就是(美德)力量—科技发展—追
求利润—两次世界大战—科技发展(双刃
剑)
实践层面上:生物技术…..生物武器;
化学技术….化学武器。
20世纪白领阶层最痛恨的四大发明 打卡机、方便面、床垫、手机 可透视墙壁手机; 让人变成僵尸的枪(意识)等
理论层面上: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 理、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等新的科学理论的 提出,使传统理性主义对理性的绝对性、先
验性的信念受到巨大冲击。这些新的科学理
论为强调“不确定性”、“非中心性”、
“非整体性”、“非连续性”等
2)对自然的破坏,导致自然失衡,人
改变动植物的繁殖期、植 类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
2.社会思潮的特点
1)多元性 ( 强调世界的多样性) 2)开放性(传播的越广越好) 3)宽泛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 4)思想导向性 (思想先导)
3.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来 空间:中国以外
未来主义思潮; 后殖民主义思潮;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 市场社会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思潮;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女权社会主义思潮; 第三条道路; 全球化思潮等
1.罗蒂的《后哲学文化》(1931---)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
1)主张后哲学文化—— 没有核心、深刻、 崇拜、样板和标准的多元文化 2)提出科学、文学、政治都不可能代替哲 学成为文化至尊 3)反对真理符合论,认为真理是人们相信 为真的东西。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知识分子经历了 三个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是宗教阶段,希望从上帝 那里得到救赎; 第二阶段是哲学、科学阶段,希望 通过理性获得救赎; 第三个阶段是文学阶段,处于这个 阶段的知识分子不再追求绝对真理, 而关注如何启发人们的想像,关注人 类生活中新奇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