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_试验方法
电线电缆检测和试验方法

电源线的安全要求
➢e 插头: ➢插头插刀的标称厚度为1.2mm。查到的表
面应覆以防锈层,防锈层应光滑,无毛刺 及腐蚀痕迹。注塑表面应无气泡、裂纹、 缺料、膨胀、明显的变形、擦伤和毛刺等 缺陷,注塑层外表面应具有良好的光泽, 颜色应与电源线护套颜色一致。
4.保险丝
➢ 保险丝:又称为熔断体。 ➢保险丝是一种断路装置,当通过该装置的
沟通内、外导体可以不经任何固态介质。主要结构形式有螺
旋和垫片等。
➢ 外导体的结构除需保证必要的低电阻和高屏蔽之外,还应具 有一定的可挠性,其主要形式有铜丝编织套管、无缝金属管、 焊接皱纹铜管、金属箔卷包圆筒和铜膜等多种。延迟电缆的 外导体为一漆包线或裸铜线的密绕线圈;兼有天线和传输线 功能的泄漏电缆需要在外导体上开有规律性的“窗口”。
基本性能
➢对电线电缆总的性能要求是:在一定环境 条件下,电线电缆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接触可靠,接触电阻低而稳定。同时,还 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 和抗电强度,以及一定的寿命。此外,操 作方便,结构紧凑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因此,电线电缆必须具备规定的电性能, 耐环境性能和机械性能。
电流超过规定值持续足够时间,该装置中 的一个或多个经特殊设计、特殊配比的元 件熔断,断开其所接入的电路,从而切断 电流。
1)结构
➢熔断元件完全密封在玻璃或陶瓷封装管内, 熔断体的每一端应装有圆形金属端帽。
➢端帽用不会腐蚀的金属材料或经过适当防 腐蚀处理的金属材料制成,而且在其外表 面应有效地清除焊剂或其它非导电物质。 通常端帽用黄铜材料镀镍或镀银。
3)电缆
(续前篇)
➢ 绝缘层分下列三类,
➢ I. 密实绝缘:充满内、外导体之间的各向同性的介质圆 柱体。
电线电缆试验方法

绪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气化、自动化日益发达,近年来我国,发电量、高等级、容量,输送距离都有巨大增长。
各种特殊的用电要求不断提出,这不但对电线电缆的生产数量提出高的要求,而且对电线电缆的性能、品种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
但有很多种类的电缆只能理论上设计出来,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艺、原材料的选择等存在问题使得生产出来的线缆达不到其性能的要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敷设安装及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能满足性能要求的现象。
为了能进一步普及和提高电线电缆的生产和运行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满足经济发展对电线电缆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无论是科研单位还是生产厂家必须对电线电缆进行性能的检测,及时发现缺陷,进一步减少经济损失。
对电线电缆的检测国内外都有标准明确的规定:最具权威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委员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标(GB)、行业标准(JB、MT、SH等)、地方标准。
但实质是对电线电缆产品进行性能检验,生产出性能更好、更高运用到实际中。
电线电缆性能的检测主要是通过试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是否满足其性能的要求;试验包括: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和抽样试验。
电线电缆的检测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检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国外,六十年代末期英国首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缆故障闪测仪。
我国在七十年代初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和西安供电局联合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贮存示波管式电缆故障检测仪DGC—711,后来又相继推出了改进型仪器。
由于我国基础工业及电缆制造水平的滞后,使得电缆故障率普遍较高,反而促进了电缆测试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
国内检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上海电缆研究所和武汉高压研究所;电线电缆行业中对中低压电缆的性能检测方面相对较为完善,而在高压方面还存在不少空白,需要继续投入资金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填充这一空白。
展望未来,有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发展电线电缆性能检测做出贡献。
电线电缆的基本测试方法

电线电缆的基本测试方法二、电线电缆的基本测试方法基本结构(一)导线1、导体电阻:除TPT、TS和TST等锡芯电线外,UL不要求测量电线电缆产品的导体电阻。
2、线径:通常电线电缆的线径都是偶数AWG,如18AWG、16AWG等,奇数AWG电线属于特殊例外。
3、决定导体截面积的方法有二种:A、测量每一根绞合芯线截面积之和,测量时至少要取7根苡线直径的平均值作为平均芯线直径。
D以Mils计算:导体截面积CMA=nd2(CMA:Circular Mil Area)以毫米计算:导体=0.7854*nd2其中n为导体结构中芯线的根数。
芯线直径的测量:根据UL1581第200节,每根芯线直径须使用精度达到0.01mm(0.001英寸),两个端面都是平面的千分尺进行测量。
B、称重法,见UL1581第210节。
测量过程中发现测量值小于要求值(UL1581,Table20.1),可用两种方法中的另一种加以证实。
(注:DC电阻测量法不能用来作为测量CMA的最终判断标准)。
导体绝缘厚度1、测量工具:千分尺常用的千分尺,测量端面均为平面,最小读数:0.01mm端面为1.98*9.5mm,荷重10g的荷重千分尺(导体绝缘厚度)平均绝缘厚度的测量:距端线10英寸开始,每10英寸为一个测量点,测量5个点处导线的外径,导体的直径。
绝缘厚度=(导线外径-导体直径)/2将5个点处的绝缘厚度平均即得到平均绝缘厚度。
最小绝缘厚度的测量:测量工具:pin-gauge千分尺,注意此方法适用于18AWG或更大线径的导线结构。
截取一段抽出芯线导体的绝缘体,将其放置在千分尺的pin上。
测量时先将荷重轻轻抬起,并缓慢转动绝缘体,读取最小值即视作导线绝缘体最小厚度。
对于小于18AWG的导线,可采用读数显微镜方法。
2、测量工具,读数显微镜取样时,小心抽取全部导体芯线,沿导线绝缘体方向垂直切片,在显微镜下测量最薄处的厚度,作为导体绝缘层的最小厚度。
通常将读数显微镜(精度为0.001mm)的测量结果作为最终的参考标准。
电线电缆试验方法

电线电缆试验方法电线电缆作为电力传输和信号传递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确保电线电缆的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需求,对其进行严格的试验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线电缆的试验方法,包括结构检查、电气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以及环境适应性测试等多个方面。
一、结构检查结构检查是对电线电缆的外观和内部构造进行的初步评估,主要目的是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1. 外观检查:检查电线电缆的表面是否光滑、无损伤、无裂纹、无污渍等。
同时,还需检查标识、印刷字迹是否清晰、耐久。
2. 尺寸测量:使用千分尺、显微镜等工具测量电线电缆的直径、绝缘厚度、导体直径等关键尺寸,确保其符合规格要求。
3. 剖面分析:通过切割、研磨、染色等手段,制备电线电缆的剖面样品,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如导体绞合、绝缘层、屏蔽层等的排列和组合情况。
二、电气性能测试电气性能测试是评估电线电缆传输电能和信号能力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导电性能、绝缘电阻、介电强度等方面。
1. 导电性能测试:通过测量电线电缆的直流电阻或交流阻抗,评估其导电能力。
测试时需注意样品的长度、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绝缘电阻测试: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测量电线电缆绝缘层的电阻值,以评估其绝缘性能。
绝缘电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线电缆的安全使用。
3. 介电强度测试:通过施加高压电场,测试电线电缆绝缘层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而不发生击穿现象。
这是评估电线电缆耐压能力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三、机械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旨在评估电线电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变形、断裂等机械行为,以确保其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 拉伸试验:在规定的速度和条件下,对电线电缆样品进行拉伸,直至断裂。
通过测量拉伸过程中的力-位移曲线,可以计算出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关键指标。
2. 弯曲试验:将电线电缆样品按照规定的弯曲半径和次数进行弯曲,然后观察其表面是否有开裂、断裂等现象。
电线电缆试验方法

电线电缆试验⽅法绪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化、⾃动化⽇益发达,近年来我国,发电量、⾼等级、容量,输送距离都有巨⼤增长。
各种特殊的⽤电要求不断提出,这不但对电线电缆的⽣产数量提出⾼的要求,⽽且对电线电缆的性能、品种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
但有很多种类的电缆只能理论上设计出来,在实际⽣产中由于⼯艺、原材料的选择等存在问题使得⽣产出来的线缆达不到其性能的要求;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敷设安装及长期的运⾏过程中也会出现⼀些不能满⾜性能要求的现象。
为了能进⼀步普及和提⾼电线电缆的⽣产和运⾏⽔平,保证产品质量,保证电⽹的安全运⾏,满⾜经济发展对电线电缆提出更⾼更新的要求,⽆论是科研单位还是⽣产⼚家必须对电线电缆进⾏性能的检测,及时发现缺陷,进⼀步减少经济损失。
对电线电缆的检测国内外都有标准明确的规定:最具权威是国际电⼯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委员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标(GB)、⾏业标准(JB、MT、SH等)、地⽅标准。
但实质是对电线电缆产品进⾏性能检验,⽣产出性能更好、更⾼运⽤到实际中。
电线电缆性能的检测主要是通过试验的⽅法进⾏验证是否满⾜其性能的要求;试验包括:型式试验、例⾏试验和抽样试验。
电线电缆的检测是⼀个世界性的课题,检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个漫长的过程;在国外,六⼗年代末期英国⾸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台电缆故障闪测仪。
我国在七⼗年代初期由西安电⼦科技⼤学(原西北电讯⼯程学院)和西安供电局联合研制出了我国第⼀台贮存⽰波管式电缆故障检测仪DGC—711,后来⼜相继推出了改进型仪器。
由于我国基础⼯业及电缆制造⽔平的滞后,使得电缆故障率普遍较⾼,反⽽促进了电缆测试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的发展和突破。
国内检测⽅⾯处于领先地位的上海电缆研究所和武汉⾼压研究所;电线电缆⾏业中对中低压电缆的性能检测⽅⾯相对较为完善,⽽在⾼压⽅⾯还存在不少空⽩,需要继续投⼊资⾦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填充这⼀空⽩。
展望未来,有许多⼯作等待我们去做,让我们携起⼿来,共同努⼒,为发展电线电缆性能检测做出贡献。
GBT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14
GB/T3048.1-2007 总则
§在3048.14 直流电压试验方法的“范围”中,将 “各种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的耐受直流电压试验, 通信电缆也可参照”的表述,修改统称为“电线 电缆产品”与.1的界定相一致,在“试样制备”中 删除了有关电缆附件的相关规定。因为电缆附 件已有GB/T 18889-2002“电力电缆附件试验方 法”。
GBT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18
GB/T3048.1-2007 总则
(2)该标准中对型式试验的线芯根数作出了 详细的要求。3.5条“除非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 型式试验和抽样试验时,三芯及以下的电缆每 芯均应取样,超过三芯的电缆应取三个芯的试 样,如多芯电缆各芯颜色不用时,应取不同颜 色的试样。”
GBT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24
GB/T3048.2-2007
c、在“试样制备”中,参照GB/T 3952-1998“电 工用铜线坯”第5.5.3条的规定,增加了“基准试 验”时的试样制备方法:“必要时,基准试验用 试样应按照下述方法制备:试样经酸洗并加工 至标称直径为2mm,去油污,经(500~550℃) 保护气氛中快速冷却或在空气中快速转移到水 中冷却。”
GBT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12
GB/T3048.1-2007 总则
§ 1、“范围”的界定 原标准中“范围”中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电力 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的电性能试验。”由于 GB/3048中还包括原材料和通信电缆的内容。因此 在3048.1的范围中将“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线 电缆”以及“其他电线电缆及材料的类似性能试验” 整合,统一表述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线电缆及 材料的电性能试验。”相应其各分标准也作出相应 的修改。
电线电缆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线电缆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电线电缆是指用来传送电力、信号以及其他特定用途的电源传输设备。
由于电线电缆直接关系到电力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对于保证其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电线电缆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质量:电线电缆应无明显的外观缺陷,如剥落、断裂、变形等。
2. 尺寸标准:电线电缆的外径、导体直径、绝缘厚度等尺寸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3. 绝缘电阻:电线电缆应具有足够的绝缘电阻,以防止电线之间或电线与地之间的漏电现象。
4. 耐压强度: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应具有足够的耐压强度,以保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击穿现象。
5. 导体电阻:电线电缆的导体电阻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导电材料导体电阻的上限值。
6. 火焰延燃性:电线电缆在受到明火燃烧时,应具有一定的抗燃烧能力,以防止火势蔓延。
电线电缆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验:通过肉眼观察外观是否有明显的缺陷,如剥落、断裂等。
2. 尺寸检验:通过测量电线电缆的外径、导体直径等尺寸,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3. 绝缘电阻测量:使用电阻测量仪器测量电线电缆的绝缘电阻。
4. 耐压试验:使用高压测试仪器对电线电缆进行耐压测试,检测其是否能够承受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压。
5. 导体电阻测量:使用电阻测量仪器测量电线电缆的导体电阻。
6. 火焰延燃性测试:使用专用的火焰试验设备对电线电缆进行火焰延燃性测试,判断其抗燃烧能力。
对于电线电缆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国家和行业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在进行电线电缆质量检验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检测方法,确保电线电缆的性能符合要求。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才能保证电线电缆的安全可靠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也可以推动电线电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
另外,为了确保电线电缆的质量和可靠性,相关部门和机构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中国国家标准(GB)等。
GBT2951电线电缆物理机械性能试验

GBT 2951 电线电缆物理机械性能试验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物理机械性能
▪ 2) 对于内径不超过12.5mm的试样,只要绝 缘内不粘附半导电层,可以用管状试件代 替哑铃试件。如有任何残留隔离层,应用 适当的方法除去,而不能用溶剂法除去。
▪ 3) 哑铃试件两个表面应平行,其厚度为 (1.0±0.2)mm,不要求加标记线。
电线电缆产品,测量塑料绝缘和PE护套在 高温作用下的收缩率。
GBT 2951 电线电缆物理机械性能试验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物理机械性能
▪ (3)取样 ▪ 绝缘取样:从每个被试绝缘线芯上,在距离端部
至少0.5m处,截取一根1.5L长的试样。 ▪ L由相应的电缆产品标准规定。如果电缆产品标
验,取样时电缆端部的一段应去除,不应用来作为热收 缩的试样。
GBT 2951 电线电缆物理机械性能试验
GB/T 12706.1
表17 各种热固性绝缘混合料的特殊性能试验要求
试验项目 (混合料代号见4.2)
单位
EPR
HEPR
XLPE
4
收缩试验(GB/T 2951.3-
1997中第10章)
4.1 标志间长度L
中呈悬浮状态的原理进行测量的。 ▪ 选一种与被试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合适试液,调
整试液密度,使被试材料悬浮在试液中,这时试液 密度等于材料密度,测得的试液密度即为材料密度。 ▪ ①试验设备 ▪ 密度小于1g/cm3的分析级乙醇(酒精)或其它合适的 试液; ▪ 密度大于等于1g/cm3的氯化锌溶液; ▪ 蒸馏水; 混合量筒; 恒温器; ▪ 在23℃校正过的比重计; 0.1℃刻度的温度计。
GBT 2951 电线电缆物理机械性能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气化、自动化日益发达,近年来我国,发电量、高等级、容量,输送距离都有巨大增长。
各种特殊的用电要求不断提出,这不但对电线电缆的生产数量提出高的要求,而且对电线电缆的性能、品种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
但有很多种类的电缆只能理论上设计出来,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艺、原材料的选择等存在问题使得生产出来的线缆达不到其性能的要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敷设安装及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能满足性能要求的现象。
为了能进一步普及和提高电线电缆的生产和运行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满足经济发展对电线电缆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无论是科研单位还是生产厂家必须对电线电缆进行性能的检测,及时发现缺陷,进一步减少经济损失。
对电线电缆的检测国外都有标准明确的规定:最具权威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委员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标(GB)、行业标准(JB、MT、SH等)、地方标准。
但实质是对电线电缆产品进行性能检验,生产出性能更好、更高运用到实际中。
电线电缆性能的检测主要是通过试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是否满足其性能的要求;试验包括: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和抽样试验。
电线电缆的检测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检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国外,六十年代末期英国首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缆故障闪测仪。
我国在七十年代初期由电子科技大学(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和供电局联合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贮存示波管式电缆故障检测仪DGC—711,后来又相继推出了改进型仪器。
由于我国基础工业及电缆制造水平的滞后,使得电缆故障率普遍较高,反而促进了电缆测试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
国检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电缆研究所和高压研究所;电线电缆行业中对中低压电缆的性能检测方面相对较为完善,而在高压方面还存在不少空白,需要继续投入资金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填充这一空白。
展望未来,有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发展电线电缆性能检测做出贡献。
本论文主要论述35kV及以下塑力缆的性能检测,检测的试验项目包括: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和抽样试验。
由于电压等级不同,故所做的试验及要求也不尽相同;本文采用对比论述,把35kV及以下塑力缆的性能检测分为:1~3kV,6kV~35kV两部分。
论述的主要容包括下列几方面:型式试验:试验所引用的标准、试验项目、试验条件、试验原理和试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试验注意事项;侧重点在电气性能试验。
例行试验和抽样试验:试验所引用的标准、和验项目。
不同电压等级试验的异同点。
卤低烟阻燃电缆试验进行专题探讨。
在做本次论文过程中要求掌握35kV及以下塑力缆中的型式试验、例行试验、抽样试验包括那些方面,及其所引用的标准;能够熟练的掌握所做型式试验中的电气性能试验的试验原理,条件,试验项目,样品的处理;对于非电性能实验了解其实验容。
掌握不同电压等级电线电缆试验的异同点,低烟无卤阻燃电缆试验的特殊性。
第1章型式试验1.1引言型式试验: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标准所包含的一种类型电缆在供货之前所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能满足预期使用条件的良好性能。
该试验的特点是:除非电缆材料或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电缆的特性,试验做过以后就不需要重做。
本章主要论述35kV及以下塑力缆检测中所做型式试验的试验所引用的标准、试验项目、试验条件、试验步骤、测量原理和试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试验注意事项。
1.2所引用的标准GB/T 2951.1~8—199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T 3048.13—2007 电线电缆冲击电压试验方法。
GB/T 7354-2003 局部放电测量。
GB/T 3048.12—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局部放电的测量。
IEC 60885.2—1991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1.3试验条件1.3.1环境温度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环境温度(20±15)℃下进行。
1.3.2 工频试验电压的频率和波形工频试验电压的频率应在49Hz~61Hz;波形基本上为正弦波,引用值为有效值。
1.3.3 冲击试验电压的波形按GB/T 3048.13 规定,冲击波的波前时间为1μs~5μs,半峰值时间在40μs~60μs 之间,其他方面与GB/T 16927.1 规定一致。
1.4电气型式试验1.4.1 电气型式试验的试验项目取成品电缆试样长度10m到15m,对于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按规定的试验顺序依次进行下列试验:1.环境温度下的绝缘电阻测量;2.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下绝缘电阻测量;3.4 h电压试验;4.局部放电试验;5.弯曲试验及随后的局部放电试验;6.tanδ测量;7.加热循环试验及随后的局部放电试验;8.冲击电压试验及随后的工频电压试验。
1.4.2 环境温度下的绝缘电阻测量本试验适用于额定电压1kV(Um=1.2kV)、3kV及3.6/6(7.2kV)无绝缘屏蔽的电缆。
1.步骤:(1) 该试验可在任何其他电气试验之前的试验样品上进行。
试样的有效长度不下于10米,试样两端绝缘外的覆盖物应小心地剥出除。
注意不得损伤绝缘表面,尽可能成圈,试样端部分露出护套的长度不小于100mm,露出的绝缘表面应保持干燥和洁净。
(2) 所有外护层应去掉,测试前绝缘线芯应在环境温度下的水中浸泡至少1h 。
(3)直流测试电压应该80V 到500V 并施加足够长的时间,以达到合理稳定的测量,但不少于1min也不超过5min。
(4) 接线方式:对于单芯样品:如果有金属护套,隔离层或铠装层,导体接测量极,其金属接高压极,如无金属,可采用附加电极(试样表面缠绕金属丝或在金属棒上进行测量);对于多芯试样:每根试样都应进行测量,接线方式为每个导体对其余线芯与金属护套或屏蔽层或铠装层,被测线芯接测量极,其它芯与金属层接高压极。
如有要求,测量可在(20±1)℃下进一步证实。
2.测量原理:体积电阻率由所测得的绝缘电阻通过下式求得:2ln L R D dπρ⨯⨯⨯= (1-4-1) 式中: ρ——体积电阻率,Ω·cm ;R ——测量得到的绝缘电阻,Ω;L ——电缆长度,cm ;D ——绝缘外径,mm ;d —绝缘径,mm 。
“绝缘电阻常数K i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以M Ω·km 表示:111110100.367lg i L R K D dρ--⨯⨯==⨯ (1-4-2) 注:对于成型导体的绝缘线芯,比值 D/d 是绝缘表面周长与导体表面周长之比。
3.要求:从测量值计算出的数值对于额定电压1kV 和3kV 应不小于附录表1的规定值;对于3.6/6(7.2kV )无绝缘屏蔽的电缆应不小于附录表2的规定值。
4.绝缘电阻测试中注意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 材料本身的原因;(2 )材料储存的原因(部含有杂质时,使绝缘部增加导电离子使其下降);(3) 结构偏离要求造成的原因(偏心使绝缘电阻下降);(4) 测试技术造成的原因:① 保护电极的使用,测量时保护电极与测量系统的屏蔽相连接;② 极化电荷的影响;③ 温度的影响;④ 充电时间的影响。
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率与温度和测量时所用的强度有关: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率随温度和场强的上升而下降;含杂质较多材料,绝缘电阻率较低的材料,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较多。
绝缘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至今未见到可作为标准依据的规定,只有根据经验值进行换算,得到电阻值。
1.4.3 导体最高温度下绝缘电阻测量本试验适用于额定电压1kV (U m =1.2kV )、3kV 及3.6/6(7.2kV )无绝缘屏蔽的电缆。
1.步骤:电缆试样的绝缘线芯在试验前应浸在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2℃的水中至少1h。
直流测试电压应。
80V到500V,应施加足够长的时间,以达到合理稳定的测量,但不少于1min,也不超过5min。
测量应在每相导体与水之间进行。
2.测量原理:体积电阻率和(或)绝缘电阻常数,由绝缘电阻通过 1.51 所给公式计算求得。
从测量值计算出的数值对于额定电压1kV和3kV应不小于附录表1的规定值;对于3.6/6(7.2kV)无绝缘屏蔽的电缆应不小于附录表2的规定值。
3.试验设备及原理:(1)摇表(兆欧表)测量:测量成品电缆的绝缘电阻,电流表的读数可以直接刻成电阻值。
灵敏度不高,最高只能测量到100兆欧;电压等级有500、1000、2500V。
在测量中应注意电压的选择,电压太低可能暴露不出绝缘的弱点,电压太高可能发生绝缘击穿。
用不同的电压等级测得的绝缘电阻往往是不可比的。
(2)采用检流计比较法原理而设计的检测设备:测量围105~1011Ω,测量电压为100~500V。
(3)采用电压—电流法原理而设计的检测设备:测量围104~1016Ω,测量电压为100V、250V、500V。
对于测量产品电线电缆的绝缘电阻,不需要特殊的电极,对于测量绝缘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则可以采用三电极系统。
1.4.4 4 h电压试验1.步骤:对于额定电压1kV、3kV及3.6/6(7.2kV)无绝缘屏蔽的电缆,试验用绝缘线芯应在试验前浸入环境温度的水中至少1h。
在水与导体之间施加4U0的工频电压,电压应逐渐升高并持续4h。
对于6~35kV中除3.6/6(7.2kV)无绝缘屏蔽的电缆外,试验应在室温下进行,并应在试样的导体与屏蔽间施加工频电压4h;试验电压为4U0,对应于标准额定的试验电压值见下表:表1.1 标准额定电压的试验电压2.要求:绝缘应不击穿。
1.4.5 局部放电试验本试验适用于额定电压6~35kV具有导体屏蔽和绝缘的电缆。
1.局部放电的定义及过程:在电场的作用下,电缆绝缘的部分区域中发生短路现象称为局部方放电。
局部放电发生在绝缘结构部气隙、导体屏蔽与绝缘的交界面、导体(电极)的边缘(毛刺)或绝缘与绝缘屏蔽交界面的上,但在电极之间不形成通道。
局部放电发生的过程:在电压作用下,如果绝缘部气隙中电场强度达到气体的击穿场强,气隙就开始放电。
放电结果产生大量的正负离子,这些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各自向气隙上下移动,建立反向电场,使气隙中的总电场强度下降,放电熄灭。
这样的放电持续时间很短,大约为10~15秒。
因此放电时气隙上的电压下降几乎瞬间的。
局部放电试验应按IEC 60885-2 规定的方法进行。
应在1.73U o电压下测量局部放电量,其数值应不高于附录表2规定。
试验电源的频率取接近±7%。
正弦波形的工频交流49~61Hz峰值与有效值之比等于2.实验步骤: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连线,装上试验终端(30kV以下不需要终端)和终端介质,然后根据检测回路和标定进行检测回路的标定,然后进行加压测量;果是在高压下标定,先加压到规定值,然后标定,再进行局部放电测量。
试验回路必须达到所需要的灵敏度,试验回路的度是指存在干扰背景下仪器能检测出的最小放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