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一)
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深入某一区域,利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田野调查,是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长期以来的重要学术研究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呈现出独特复杂样态,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学科也在研究中引入了田野调查方法,围绕乡村政治制度、农村集体产权、乡村传播结构等产出了大量研究成果,并创建了田野政治学、民族志传播学等学术流派。
相较而言,伦理学研究特别是中国乡。
村伦理研究,对田野调查方法的运用仍显不足。
探索乡村伦理研究的“田野”路径,是建构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乡村伦理研究的“田野”路径,体现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道德生活史的基本视角。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历史的,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所决定,其起源、内容和作用范围受到社会经济关系和作为经济关系表现的利益及利益关系的制约。
在前现代社会,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和相对封闭的生活方式相适应,中国乡村社会形成了以封闭、保守、稳固和平衡为基本特征的乡村伦理关系和道德生活样态,具有独特的“乡土性”。
伴随中国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转型进程的加速,中国乡村伦理关系和农民道德观念发生明显变化。
准确发现和总结这些变化,离不开对不同区域典型村庄的实证研究,离不开在对乡村的细致观察和与农民“亲密接触”基础上,真切感知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乡村伦理关系和农民道德观念的内在发展规律。
在此意义上,乡村伦理研究的“田野”路径,意指通过规范的田野调查,描述和还原当代中国乡村伦理关系和农民道德生活的真实图景,从而为乡村伦理理论研究和乡村道德建设实践提供基础。
乡村伦理研究开展田野调查的初衷,是希望从现实的乡村生活中发现和验证问题,或为分析相关问题寻找论据,从而发现面向乡村的“真问题”。
事实上,大量的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既有“证实”亦有“证伪”;既是在提供某种论据,更是在验证问题本身。
例如,围绕“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乡村道德发展变化”,在近年来的学术讨论和媒体报道中,“乡村凋敝”“伦理失序”“道德滑坡”等关键词时常出现。
然而,不少有关田野调查的问卷数据和访谈记录都清晰呈现了农民对村庄环境改善、道德进步、人际关系和谐的总体肯定和高认同度。
又如,关于如何有效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有调研者发现,通过“送书下乡”“农家书屋”等方式“送”到某些村庄的图书久未拆封,而一些地方的“乡村春晚”“农民写金句”“妈妈学堂”等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受村民喜爱。
二者之间的对比反映出,充分激发村民作为乡村伦理文化建设主体的内生动力,是乡村伦理文化建设的根基。
如何运用乡村伦理研究的“田野”路径?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区域的典型村庄,结合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和深度
访谈的定性研究,辅之以直接观察和阅读村庄志等文献。
早在1939年,费孝通就指出,村庄是一个既能“提供人
们社会生活的较完整的切片”,又方便调查者密切观察被调查者的社会单位,在乡村研究中“把一个村子作为单
位最为合适”。
迄今为止,村庄依然是中国乡村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自然也是乡村伦理研究“田野”
路径的基本切入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村庄居民的日常生活入手,以轻松的对话交流方式展开的半结构式深
度访谈,既能以口述史方法获得大量有关村庄道德发展变化的一手资料,又能通过农民“讲述自己的故事”凸显
其作为乡村生活亲历者和乡村道德建设者的主体意义与价值。
访谈内容看似杂乱,但研究者可以在不同受访者话
语里反复出现的共性表述及评价中,获得村庄共同体的道德传统和伦理认同,也可以从反常的“少数”中捕捉不
同伦理观念之间的紧张与冲突,进而发现村庄共同体的伦理演进规律。
(摘编自王露璐、王璐《乡村伦理研究的“田野”路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伦理关系和道德生活样态具有独特的“乡土性”,即封闭、保守、稳固和平衡,与自给自
足的小农生产方式和相对封闭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B.乡村伦理研究的任务,是通过田野调查如实描述和还原当代中国乡村伦理关系和农民道德生活状况,在此基
础上开展乡村伦理理论研究和乡村道德建设实践。
C. 问卷数据和访谈记录呈现农民对村庄环境改善、道德进步、人际关系和谐的总体肯定和高认同度,是对“乡村
凋敝”“伦理失序”“道德滑坡”等问题的证伪。
D. 费孝通认为乡村研究中“把一个村子作为单位最为合适”,理由是村庄是中国乡村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
位,而且方便调查者对被调查者进行密切观察。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
A. 与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学科相比,伦理学在中国起步较晚,因此田野调查法还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
重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
B. 要对中国向“现代”转型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伦理进行研究,必须开展田野调查,而对前现代社会
乡村伦理的研究就不必。
C. 只有让村民将通过“送书下乡”“农家书屋”等方式“送”到村庄的图书拆封阅读,才能激发村民作为乡村伦理文
化建设主体的内生动力。
D. 通过深度访谈凸显农民作为乡村生活亲历者和乡村道德建设者的主体意义与价值,比获得有关村庄道德发展
变化的一手资料更加重要。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涂尔干认为,伴随着近代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和信仰差异日益增大,生产和消费上也更依赖于
他人。
因此,近代社会既是一种差异性社会,同时也是一种有机团结的社会。
B. 对于“您是否认为打麻将不好”这一问题,即使那些喜欢打麻将的农民也知道社会主流对于打麻将持负面看法,
因此,当直接用这种表述询问时,那些喜欢打麻将的农民将可能揣测调查员心理,并给出策略性回答。
C. 对于“您在多大程度上信任本村人”这一问题,受访对象中 45.02%的村民选择了“一般”;对于“您在多大程度
上信任同事”这一问题,受访对象中选择“完全信任”和“比较信任”的比重达到42.51%。
D. 我们的调查不能完全依靠一个人的访谈,但有了这个关键明白人,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全面
“重现”村庄形态后,我们再去找其他老人访谈时,对其只言片语中的关键词,亦能迅速捕捉和深挖。
4. 请根据文本说说在学术研究中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4分)
5. 对“探索乡村伦理研究的‘田野’路径,是建构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着力点”这一观点,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 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良心
(意大利) 卡尔维诺
来了一场战争,一个叫吕基的小伙子去问他是否能作为一个志愿者参战。
人人都对他赞扬有加。
吕基走到他们发步枪的地方,领了一把枪说:“现在我要出发了,去杀一个叫阿尔伯托的家伙。
”
他们问他阿尔伯托是谁。
“一个敌人。
”他回答,“我的一个敌人。
”
他们跟他解释说他应该去杀某一类敌人,而不是他自己随便想杀就杀谁。
“怎么?” 吕基说: “你们以为我是笨蛋吗? 这个阿尔伯托正是那类敌人,是他们中的一个。
当我听说你们要和那么多人打仗,我就想我也得去,这样我就能把阿尔伯托杀了。
这就是我来这儿的原因。
我了解这个阿尔
伯托,他是个恶棍。
他背叛了我,几乎没个由头,他让我在一个女人那儿成了小丑。
这是旧话了。
如果你们不相
信我,那我可以把整个经过跟你们讲一下“
他们说行了,这已经够了,
“那么,”吕基说:“告诉我阿尔伯托在哪儿,我这就去那儿和他干一场。
”
他们说他们不知道。
“不要紧。
”吕基说,“我会找到人告诉我的。
迟早我要逮住他。
”
他们说他不能那样做,他得去他们叫他去的地方打仗,杀恰好在那里的人。
关于阿尔伯托,他们是一无所知,
“你们看,”吕基坚持说:“我真是应该跟你们讲一下那件事。
因为这个家伙是个真正的恶棍,你们去打他
是完全应该的。
”
但是其他人不想知道。
吕基看不出这是什么原因:“抱歉,也许我杀这个或那个敌人对你们而言是一样的,可是如果我杀了一个种
阿尔伯托没关系的人,我会难受的。
”
其他人不耐烦了。
其中一个人颇费了番口舌,跟他解释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不可以认定自己要
杀的某人是敌人。
吕基耸了耸肩。
“如果事情是这样的话,”他说,“你们就别把我算上了。
”
“你已经来了,你就得呆下去。
”他们吼道。
“向前走,一、二,一、二!”这样他们就把他送上战场了。
吕基闷闷不乐。
他可以随手杀人,但那不过是为了看看他是否可以找到阿尔伯托,或者阿尔伯托的家
人。
他每杀一个人,他们就给他一个奖章,但他闷闷不乐。
“如果我杀不了阿尔伯托,”他想, “那我
杀那么一大堆人是一点都不值得的。
”他感觉很糟。
同时他们仍在不断地给他颁发奖章,银的,金的,各种各样的。
吕基想:“今天杀一点,明天杀一点,他们就会越来越少,然后就会轮到那恶棍了。
”
但是在吕基可以找到阿尔伯托前,敌人投降了。
他感觉糟透了,自己杀了那么多的人,却毫无意义。
现在,因为和平了,他就把他的奖章都装在一个袋子里,去敌国到处转悠,把奖章分给死者的妻子和孩子。
这样转悠的时候,他遇上了阿尔伯托。
“好,”他说,“迟来总比不来好.”他就把他杀了。
那样他就被捕了,被指控为谋杀并判处绞刑。
在审判中,他不停地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良心,但
没人听他的。
文本二: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法国) 哈巴特·霍利
战争结束了。
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
他匆匆忙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
一个女人
捉住他的手,用吃醉了酒似的口气和他讲: “到哪儿去? 是不是上我那里?”
他笑笑,说: “不。
不上你那里——我找我的情人。
”他回看了女人一下。
他们两人走到路灯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来: “啊!”
他也不由得抓住了女人的肩头,迎着灯光。
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
他们的眼睛闪着光。
他喊着
“约安!”把女人抱了起来。
文本三:
十、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
上下的书。
这样一个定义,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关于那本无所不包的书的想法,马拉梅梦寐以求的那种书。
但是一
部经典作品也同样可以建立一种不是认同而是反对或对立的强有力关系。
卢梭的所有思想和行动对我来说
都十分亲切,但是它们在我身上催发一种要抗拒他、要批评他、要与他辩论的无可抑制的迫切感。
当然,
这跟我觉得他的人格与我的性情难以相容这一事实有关,但是,如果这么简单的话,则我避免读他就行了;
事实是,我不能不把他看成我的作者之一。
所以,我要说:
十一、“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
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我不相信需要为我使用“经典”这个名称辩解,我这里不用古代、风格和权威等字眼来区分。
基于我这个看法,一部经典作品的不同之处,也许仅仅是我们从一部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但在一种文化延续性之中有它自己
的位置的作品那里所感到的某种共鸣。
我们可以说:
十二、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早于其他经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读过其他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认出它
在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图中的位置。
至此,我再也不能搁置一个关键问题,也即如何协调阅读经典与阅读其他一切不是经典的文本之间的关系。
(节选自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吕基不是作为百姓去杀阿尔伯托,而是选择参战去复仇,他狡黠地把泄私愤合法化了。
B “他们”对吕基的诉求“不想知道”甚至“不耐烦”,反映了战争群体对个体的漠视。
C.“他们的眼睛闪着光”这一细节表现了昔日恋人重逢忘我的激动,侧面反映战争残酷。
D.文本一、二都以战争为主题,前者反映战争本身的荒诞性;而后者反映战争的悲剧性。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情节设计荒谬而又严谨,有现代主义风格,文本二细节刻画丰富而动人,有传统的现实未又风格。
B. 文本一、二都是小故事大主题,文本一将严肃思考放到轻灵诙谐的故事中,而文本二则将宏太主题放到细节
里。
C. 文本一是关于杀人的悲剧,文本二是关于爱人的悲剧,无论杀人还是爱人,都因错位而使故事产生强大张力。
D. 文本一、二都为主人公设置了双重身份,双重身份的冲突与转换,深化了主题,表现人无法主宰命运的悲剧。
8. 文本一、二反映的都是战争主题,两位作家对战争有哪些相同的思考?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4分)
9. 根据文本三中卡尔维诺对经典作品的理解,你认为文本一和二是否算经典作品? 请结合三个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经侯往适魏太子,左带羽玉具剑,右带环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坐有顷,太子不视也,又不问也。
经侯曰: “魏国亦有宝乎? ”太子曰:“有。
”经侯曰: “其宝何如? ”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之宝也。
”经候曰: “吾所问者,非是之谓也,乃问其器而已。
”太子曰:“有。
徒师沼治魏而市无豫贾,都辛治阳而道不拾遗,芒卯在朝而四邻贤士无不相因而见。
此三大夫乃魏国之大宝。
”于是经侯默然不应,左解玉具,右解环佩,委之坐,愆然而起,默然不谢,趋而出,上车驱去。
魏太子使骑操剑佩逐与经侯,使告经侯曰: “吾无德所宝,不能为珠玉所守;此寒不可衣,饥不可食,无为遗我贼。
”于是经侯杜门不出,愧死。
晋平公为驰逐之车,龙旌众色,挂之以犀象,错之以羽芝,车成题金千镒,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观焉。
田差三过而不一顾,平公作色大怒,问田差: “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田差对曰: “臣闻说天子者以天下,说诸侯者以国,说大夫者以官,说士者以事,说农夫者以食,说妇姑者以织。
桀以奢亡,纣以淫败,是以
不敢顾也。
”平公曰:“善。
”乃命左右曰:“去车!”
魏文侯御廪灾文侯素服辟正殿五日群臣皆素服而吊公子成父独不吊。
文侯复殿,公子成父趋而入贺,曰:“甚大善矣,夫御廪之灾也?”文候作色不悦,曰: “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不吊。
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公子成父曰: “臣闻之,天子藏于四海
之内,诸侯藏于境内,大夫藏于其家,士庶人藏于箧椟。
非其所藏者必有天灾,必有人患。
今幸无人患,乃有天灾,不亦善乎!”文侯喟然叹曰: “善!”
(节选自《说苑·反质》) 10.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
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魏文侯御A廪灾B文侯素服C辟正殿D五日E群臣皆素服F而吊G公子成父H独不吊。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愆然,自责的样子,此处“愆”本是“罪”的意思,但与“罪愆”的“愆”用法不同
B. 贼,祸害, “遗我贼”即给我留下祸害,与“盗贼”“窃贼”中的“贼”意思不同。
C. 犀象,指犀角和象牙,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犀象之器”的“犀象”意思相同.
D. 复辟,指失位的君主复位,后来也可指恢复帝制,如“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等。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魏太子故意偷换概念,将经侯所问的“宝”“器”理解为美德和人才,显示出对国家实力的不同理解和追求,让
经侯无地自容,甚至因此羞愧而死
B. 晋平公打造了一辆超级赛车,装饰极尽奢华,号称耗费千金,此举招致田差批评,他认为人各有职分,国
君应以治国为务,不能为其他事浪费精力。
C. 藏宝库发生火灾,魏文候穿上白衣并避离正殿以示自我贬责,群臣也穿着白衣前来慰问,可是公子成父却前
来向他表示祝贺,这让魏文侯很不高兴。
D. 三则故事都紧扣“反质”这个话题,意思是说,治国要回到本质,防止过分讲究排场,力戒奢侈淫靡,这与
《谏太宗十思疏》“戒奢以俭”的主张一致。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 吾所问者,非是之谓也,乃问其器而已。
译文: (2) 平公作色大怒,问田差:“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
译文: 14. 田差劝谏晋平公和公子成父劝谏魏文侯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回答。
(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点明了诗人看山的立足点以及直观感受,赋予了眼前之景以动态感。
B.“数百群”用语贴切,既呼应上联的“走马”,又写出了江岸群山连绵。
C.颔联将前山与后岭的不同形态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山形的千姿百态。
D. 因船行速度之快,诗人想要招呼山上行人而不得,留下了无穷回味空间。
16. 前人论此诗,认为“起势雄悍,后四句撑不起”,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倘若国君能采纳十条谏议,弘扬美好品德,从而“ , ” ,
那么天下的有才能的人便能竭忠尽智,为其所用。
(2) 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善于飞越或攀爬的鸟兽,尚难以越过蜀道,表现了
蜀道的高峻险拔。
(3)古诗词中,鸥鸟是常见的意象,诗人常以之寄情抒怀。
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体育和音乐,可以说是在人民群众中最为普及、广受欢迎的两项活动。
当两者相遇,往往会迸发出格外耀眼,的火花,如歌曲《亚洲雄风》《我和你》《一起向未来》等,都是为一场体育盛会而作,其影响和传播却远远超越了一次赛事的时空范畴。
它们被反复传唱,即使完全没有看过比赛的人也( ① ),最终成为社会集体记忆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
在近期的杭州亚运会上,这样的盛况得以重现。
杭州亚组委先后推出数十首推广曲,通过变幻的音乐旋律,
展现青春活力风来,传递对亚运盛会的祝福和期待。
被广泛传唱的《爱达未来》就是从几十首推广曲中( ② ),成为杭州亚运会最具人气的歌曲之一。
《爱达未来》充满个性,由于曲作者根据歌词创意,反复思考,选择了电
子音乐和舞曲风格相糅合,谱写出情感交融的旋律,节奏欢快、激情四射。
歌手的演唱更是达到了让音乐“声入
人心”的效果,在场听众( ③ )地跟着节拍舞动。
清澈的噪音唱出了未来的精彩,更唱响了自信开放的中国风。
18.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0. 杭州亚运会推广曲《爱达未来》的歌词中有如下一段内容:“朵朵朵朵浪花朵朵朵朵浪花,相聚一个家;朵朵
朵朵浪花朵朵朵朵浪花,相爱一幅画;浪花朵朵朵朵浪花动情的节拍,携手星月共精彩;浪花朵朵朵朵浪花燃
梦的舞台,掀起山海的澎湃……”请结合歌词的语言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 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临窗看汉江,四季不一样。
春从河溪生,绿从江边长。
岸边的水草、田里的菜薹子、坡地上的豌豆尖儿、香
椿的芽儿、枸杞的苗儿,争先恐后报告春的讯息。
窗里汉江清凌凌、瓦蓝蓝活泛起来,绿浪轻波唱着欢快的歌儿,绕山峰涉险滩,带着无限希望一路奔来。
岸上碧草如茵,绿荫满道,树下蝶舞蜂飞,花香诱人。
一江春水漫涨着、充盈着、奔腾着,水形、水势、水容不停变换着花样,水滴精灵一般跳动着。
汉江的夏天,花开满窗,绿植葱茏,禾苗旺盛。
“三夏”大忙时节,稻秧青青,麦浪翻滚,瓜蔓匍匐,果满
枝头,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抢收抢种的劳动者身影。
清晨,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冉冉升起,在宽阔江面投射出耀眼的金光,目之所及,水面上忽闪忽闪,碧波有节奏、有起伏、有韵律地涌动向前,江边的杨树、槐树、香樟等,撑起浓浓绿荫、山冈田园生机一片。
“天气炎热、五谷生成”,时令的乐章里,万物在蓬勃生长。
……
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A. 绿浪轻波唱着欢快的歌儿,绕山峰涉险滩。
B. 树下蝶舞蜂飞,花香诱人。
C. 水形、水势、水容不停变换着花样,水滴精灵一般跳动着。
D. 时令的乐章里,万物在蓬勃生长。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坡地上的豌豆尖、香椿的芽、枸杞的苗,争先恐后报告春的讯息”,表达效
果有什么不同? (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