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 起。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北国之秋——南国之秋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比
黄酒 —— 白干
喻
喻 体
稀饭 —— 馍馍 鲈鱼 —— 大蟹
秋 味
黄犬 —— 骆驼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 烘托 凉的秋味浓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朗读课文,感知形象 .
作者选取了哪些有特点的景物
来表现北国秋的独特?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第七页,共28页页。
第二幅 秋槐落蕊
景:“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
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 觉”
情:给人寂静的感觉
景: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 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 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 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 儿落寞“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 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28页。
第二页,共28页。
故都的秋景图
清 晨 静 观
秋 雨
话
凉
落 蕊 映 秋
秋蝉残鸣
秋
日 胜 果
第三页,共28页。
清晨品秋图
第四页,共28页。
思考与探讨
在第一幅图画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鸟鸣山更幽。”
(清、静、悲凉)
第十二页,共28页。
秋雨话凉图
第十三页,共28页。
第四幅:闲话秋雨。
1、北方的秋雨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
样”,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灰沉沉的天空,凉风一起,便下起雨来;秋 雨过后,天气很快晴朗;秋雨过后,温度下降得快。 (秋雨来去匆匆,天气变化很快。) 2、作者借雨后都市闲人的__衣___着、___活__动__背__景、 动作、_神__态__、_对___话__语__调,来表明作者在谈到 寻常百姓生活时心情非常愉快,也很想像 “都市闲人”那样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根据课文内容,仿写画线句.
故都的秋在牵牛花的蓝朵里
在(
)
在(
)
在(
)
在(
)
……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天净沙 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仿写 天净沙
破屋 浓茶 小院
漏光 鸽声 碧天
秋草 蓝朵 残垣 槐蕊铺地
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十六页,共28页。
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又含蓄; 故都的秋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又苍凉。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谢谢大家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第十四页,共28页。
思考与探讨
为什么在“秋语图”里加入“都市闲人”?
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平民,他们的形
象更有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 答,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用这样的京腔京
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的风物,用这“落 寞和 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静、悲凉”
的北国的秋味。
第十五页,共28页。
意象: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破壁腰 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一丝一丝漏下来 的日光、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静、悲凉, 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第五页,共28页。
思考与探讨
说到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
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
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
(清、静、悲凉)
第十七页,共28页。
香山红叶
第十八页,共28页。
思考题: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 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主 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客观原因:
北京秋天的自 然色彩.
第十九页,共28页。
知人论世
郁达夫三岁丧父, 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 活使他饱受屈辱和岐
视,在个人的性格方 面,他抑郁善感;在
佳日秋果图
第十六页,共28页。
秋日胜果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 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淡黄的颜色的时候, 正是秋的全盛时期……成熟至八九分的七八月之
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分析:秋的全盛时期不在果实成熟红透,却在将 熟未熟的青涩日子。
3、秋果胜景中,为何又出现了北风黄尘?
用北风黄尘反衬秋果奇景,在对故都金秋的 热爱眷恋中还表达出一种悲凉感:因为红枣 之后,风来冬到,好景不长。
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 秋草,使作陪衬。
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蓝色、白色——冷色
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孤寂、落寞的情怀
第六页,共28页。
第一幅 小院秋晨
住 —— 一椽破屋(一座大厦);
泡 —— 一碗浓茶 (一杯香茗); 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火红的日出); 听——驯鸽的飞声(喜鹊的叫声);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的日光(一团团耀眼的光芒); 静对——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红朵); 长——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郁郁葱葱的春草)
情:突出了秋的清,给人清静
悠闲的感觉;“落寞”,抒发
了悲秋之感,紧扣了
“悲凉”。
第十页,共28页。
秋蝉残鸣图
第十一页,共28页。
秋蝉残鸣
“衰弱”
“残声”
“啼唱”
分析:蝉多是哀怨、忧伤的 象征,而蝉声更令人备感冷 清。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 动作者心魂,恰以表明孤独 者的冷落、悲凉。
以声衬静
“蝉躁林愈静,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 故都秋色 浑然一体 个人心情
客观现实 相互统一 主观感受
感
结合
悟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内容及写作特点
• 全文紧扣“清”、 • 秋中有情的眷念,情 “静”、“悲凉” ,将 中有秋的寂寞。 自然的“客观色彩”— • 以情驭景,以景显
—故都的秋色,与作家 情,信手写来,情 内心的“主观色彩”—— 景浑然一体。
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上,提倡静的文学, 写的也多是“静如止
水似文学。”
第二十页,共28页。
写作背景
此文写作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 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 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
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
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第二十一页,共28页。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北国之秋——南国之秋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比
黄酒 —— 白干
喻
喻 体
稀饭 —— 馍馍 鲈鱼 —— 大蟹
秋 味
黄犬 —— 骆驼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 烘托 凉的秋味浓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朗读课文,感知形象 .
作者选取了哪些有特点的景物
来表现北国秋的独特?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第七页,共28页页。
第二幅 秋槐落蕊
景:“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
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 觉”
情:给人寂静的感觉
景: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 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 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 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 儿落寞“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 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28页。
第二页,共28页。
故都的秋景图
清 晨 静 观
秋 雨
话
凉
落 蕊 映 秋
秋蝉残鸣
秋
日 胜 果
第三页,共28页。
清晨品秋图
第四页,共28页。
思考与探讨
在第一幅图画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鸟鸣山更幽。”
(清、静、悲凉)
第十二页,共28页。
秋雨话凉图
第十三页,共28页。
第四幅:闲话秋雨。
1、北方的秋雨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
样”,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灰沉沉的天空,凉风一起,便下起雨来;秋 雨过后,天气很快晴朗;秋雨过后,温度下降得快。 (秋雨来去匆匆,天气变化很快。) 2、作者借雨后都市闲人的__衣___着、___活__动__背__景、 动作、_神__态__、_对___话__语__调,来表明作者在谈到 寻常百姓生活时心情非常愉快,也很想像 “都市闲人”那样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根据课文内容,仿写画线句.
故都的秋在牵牛花的蓝朵里
在(
)
在(
)
在(
)
在(
)
……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天净沙 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仿写 天净沙
破屋 浓茶 小院
漏光 鸽声 碧天
秋草 蓝朵 残垣 槐蕊铺地
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十六页,共28页。
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又含蓄; 故都的秋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又苍凉。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谢谢大家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第十四页,共28页。
思考与探讨
为什么在“秋语图”里加入“都市闲人”?
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平民,他们的形
象更有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 答,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用这样的京腔京
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的风物,用这“落 寞和 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静、悲凉”
的北国的秋味。
第十五页,共28页。
意象: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破壁腰 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一丝一丝漏下来 的日光、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静、悲凉, 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第五页,共28页。
思考与探讨
说到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
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
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
(清、静、悲凉)
第十七页,共28页。
香山红叶
第十八页,共28页。
思考题: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 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主 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客观原因:
北京秋天的自 然色彩.
第十九页,共28页。
知人论世
郁达夫三岁丧父, 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 活使他饱受屈辱和岐
视,在个人的性格方 面,他抑郁善感;在
佳日秋果图
第十六页,共28页。
秋日胜果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 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淡黄的颜色的时候, 正是秋的全盛时期……成熟至八九分的七八月之
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分析:秋的全盛时期不在果实成熟红透,却在将 熟未熟的青涩日子。
3、秋果胜景中,为何又出现了北风黄尘?
用北风黄尘反衬秋果奇景,在对故都金秋的 热爱眷恋中还表达出一种悲凉感:因为红枣 之后,风来冬到,好景不长。
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 秋草,使作陪衬。
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蓝色、白色——冷色
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孤寂、落寞的情怀
第六页,共28页。
第一幅 小院秋晨
住 —— 一椽破屋(一座大厦);
泡 —— 一碗浓茶 (一杯香茗); 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火红的日出); 听——驯鸽的飞声(喜鹊的叫声);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的日光(一团团耀眼的光芒); 静对——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红朵); 长——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郁郁葱葱的春草)
情:突出了秋的清,给人清静
悠闲的感觉;“落寞”,抒发
了悲秋之感,紧扣了
“悲凉”。
第十页,共28页。
秋蝉残鸣图
第十一页,共28页。
秋蝉残鸣
“衰弱”
“残声”
“啼唱”
分析:蝉多是哀怨、忧伤的 象征,而蝉声更令人备感冷 清。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 动作者心魂,恰以表明孤独 者的冷落、悲凉。
以声衬静
“蝉躁林愈静,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 故都秋色 浑然一体 个人心情
客观现实 相互统一 主观感受
感
结合
悟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内容及写作特点
• 全文紧扣“清”、 • 秋中有情的眷念,情 “静”、“悲凉” ,将 中有秋的寂寞。 自然的“客观色彩”— • 以情驭景,以景显
—故都的秋色,与作家 情,信手写来,情 内心的“主观色彩”—— 景浑然一体。
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上,提倡静的文学, 写的也多是“静如止
水似文学。”
第二十页,共28页。
写作背景
此文写作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 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 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
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
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第二十一页,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