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 起。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北国之秋——南国之秋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

黄酒 —— 白干

喻 体
稀饭 —— 馍馍 鲈鱼 —— 大蟹
秋 味
黄犬 —— 骆驼
对比 北国之秋:清、静、悲 烘托 凉的秋味浓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朗读课文,感知形象 .
作者选取了哪些有特点的景物
来表现北国秋的独特?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第七页,共28页页。
第二幅 秋槐落蕊
景:“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
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 觉”
情:给人寂静的感觉
景: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 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 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 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 儿落寞“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课 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28页。
第二页,共28页。
故都的秋景图
清 晨 静 观
秋 雨


落 蕊 映 秋
秋蝉残鸣

日 胜 果
第三页,共28页。
清晨品秋图
第四页,共28页。
思考与探讨
在第一幅图画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鸟鸣山更幽。”
(清、静、悲凉)
第十二页,共28页。
秋雨话凉图
第十三页,共28页。
第四幅:闲话秋雨。
1、北方的秋雨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
样”,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灰沉沉的天空,凉风一起,便下起雨来;秋 雨过后,天气很快晴朗;秋雨过后,温度下降得快。 (秋雨来去匆匆,天气变化很快。) 2、作者借雨后都市闲人的__衣___着、___活__动__背__景、 动作、_神__态__、_对___话__语__调,来表明作者在谈到 寻常百姓生活时心情非常愉快,也很想像 “都市闲人”那样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根据课文内容,仿写画线句.
故都的秋在牵牛花的蓝朵里
在(

在(

在(

在(

……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天净沙 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仿写 天净沙
破屋 浓茶 小院
漏光 鸽声 碧天
秋草 蓝朵 残垣 槐蕊铺地
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十六页,共28页。
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又含蓄; 故都的秋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又苍凉。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谢谢大家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第十四页,共28页。
思考与探讨
为什么在“秋语图”里加入“都市闲人”?
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平民,他们的形
象更有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 答,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用这样的京腔京
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的风物,用这“落 寞和 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静、悲凉”
的北国的秋味。
第十五页,共28页。
意象: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破壁腰 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一丝一丝漏下来 的日光、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静、悲凉, 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第五页,共28页。
思考与探讨
说到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
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
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
(清、静、悲凉)
第十七页,共28页。
香山红叶
第十八页,共28页。
思考题: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 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主 客观原因加以评析。
客观原因:
北京秋天的自 然色彩.
第十九页,共28页。
知人论世
郁达夫三岁丧父, 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 活使他饱受屈辱和岐
视,在个人的性格方 面,他抑郁善感;在
佳日秋果图
第十六页,共28页。
秋日胜果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 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淡黄的颜色的时候, 正是秋的全盛时期……成熟至八九分的七八月之
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分析:秋的全盛时期不在果实成熟红透,却在将 熟未熟的青涩日子。
3、秋果胜景中,为何又出现了北风黄尘?
用北风黄尘反衬秋果奇景,在对故都金秋的 热爱眷恋中还表达出一种悲凉感:因为红枣 之后,风来冬到,好景不长。
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 秋草,使作陪衬。
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蓝色、白色——冷色
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孤寂、落寞的情怀
第六页,共28页。
第一幅 小院秋晨
住 —— 一椽破屋(一座大厦);
泡 —— 一碗浓茶 (一杯香茗); 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火红的日出); 听——驯鸽的飞声(喜鹊的叫声);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的日光(一团团耀眼的光芒); 静对——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红朵); 长——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郁郁葱葱的春草)
情:突出了秋的清,给人清静
悠闲的感觉;“落寞”,抒发
了悲秋之感,紧扣了
“悲凉”。
第十页,共28页。
秋蝉残鸣图
第十一页,共28页。
秋蝉残鸣
“衰弱”
“残声”
“啼唱”
分析:蝉多是哀怨、忧伤的 象征,而蝉声更令人备感冷 清。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 动作者心魂,恰以表明孤独 者的冷落、悲凉。
以声衬静
“蝉躁林愈静,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 故都秋色 浑然一体 个人心情
客观现实 相互统一 主观感受

结合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内容及写作特点
• 全文紧扣“清”、 • 秋中有情的眷念,情 “静”、“悲凉” ,将 中有秋的寂寞。 自然的“客观色彩”— • 以情驭景,以景显
—故都的秋色,与作家 情,信手写来,情 内心的“主观色彩”—— 景浑然一体。
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上,提倡静的文学, 写的也多是“静如止
水似文学。”
第二十页,共28页。
写作背景
此文写作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 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 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
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
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第二十一页,共2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