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
跨越式发展
■ 崔艳 赵红贵
询、职能外包、猎头服务等中高端服务还比较薄弱。

激发创新的制度体系不完善,创新活动的活跃度不足,大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研发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提供个性化服务、复合型服务的能力不足,经常采取在低端市场比拼价格的方式进行竞争。

不少地方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界限不清、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的矛盾仍然突出。

二是产业集聚度不高。

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相对分散,缺乏龙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且各机构之间在技术关联、资源共享和行业互动方面联系不
够紧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体实力不强、规模不大,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高。

行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力度相对不足,距离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以广东省为例,全省30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87%以上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特别是经营性服务机构,90%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其中广州、深圳分别占比达46.84%和21.15%。


于人力资源服务区域性缺位,导致粤东西北地区技能型人才和“高精尖”人才难引进,成为推进省市产业共建、实现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短板。

四是尚未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

总体上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服务行为和服务标准的规范化仍有待提高,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规范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监管随意性较大;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规范行业发展的功能不足等。

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尽快实现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加快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其一,进一步放宽或取消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限制条件。

在新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行“先照后证”改革的基础上,探索进一步简化程序、放宽条件的具体办法,并为企业提供税收、金融、场地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服务业中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提高人力资源使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通过多种渠道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如放宽市场准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市场布局,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快市场立法,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监管,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发挥市场作用,提供有效供给等。

当前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创新性不足,产业结构雷同,行业总体质量偏低,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展规模偏小,服务层次和技术含量偏低,企业所提供的专业服务主要集中在人才招聘、派遣、行政事务代理等初级服务上,管理咨
编辑:邹桂(****************)
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
26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1年第6期
有机结合。

在部分条件成熟的省市可考虑成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联盟,加快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

结合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采取“一园多区”等方式,加快引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项目,吸纳专业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聚,形成有优势、有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其二,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成立园区运营公司,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各岗位的职责范围、任务、工作要求,并根据其承担的责任授予相应的权限。

园区领导小组对运营公司实行责任考核制,并建立层级目标管理、年度指标考核制度等。

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人力资源公共服务领域。

其三,积极招商引资,加强各类平台建设和应用。

制定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惠政策,主动吸引国内外品牌机构入驻园区;编制重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名录库,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确定拟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规模和主营业务类别;通过举办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业推介会、博览会、交易会等,提高园区知名度。

同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媒介作用,着力引进商会、行业协会、校友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催生行业集聚效应。

其四,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品牌推广和创新。

定期举办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人力资源论坛等活动,积极创新和培育本土品牌,大力支持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自主品牌创建,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力进行线上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

其五,引导建立基金,搭建和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

设立地方
其二,提升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制定人力资源服务标准,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改革发展。

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指数体系,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定期发布各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为各级政府决策、单位招聘、人才求职、人才培养提供科学指引。

创办湾区人力资源产业研究院,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理论、商业模式、新技术、新业态等研究和新服务产品研发。

其三,加强与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合作。

给予知名企业在部分省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的优惠待遇,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专业人才信息收集分析、人才测评推荐等专项业务,委托知名企业经办人力资源市场等。

借助知名企业的专业能力和资金实力,带动部分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和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供给质量。

其四,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

实施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吸引国际一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进行投资。

对新引进的跨国企业和国内上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给予适当奖励。

加快发展高端猎头、人才测评等新型服务业态,激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人才。

对不同所有制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采取优惠待遇,鼓励各类企业开展公平竞争,拓宽引进外来人才的途径,激活人力资源市场的流动性。

二是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和创新。

其一,科学规划,创建特色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

按照资源共享、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的要求,确定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编制园区总体规划、中短期规划和主体建设规划,将园区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委托运营的方式,由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和股权投资行业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团队管理;强化资金引导,吸引风险投资或天使基金投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

基金主要支持重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引进和企业的重组、兼并、上市,鼓励部分机构和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重视和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条的搭建工作,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外包、网络招聘、劳务派遣等基础服务,还应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驻园区,以拓展人才测评、猎头、培训、管理咨询等高端业务,同时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最终形成功能集成、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开发集中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价值链。

三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其一,降低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充分利用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信息平台,动态了解掌握和更新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经营状况,对出现违规苗头的行为及时予以警示和处理,并向社会公布,防止出现欺诈等损害市场公平和劳动者权益的事件。

其二,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建立信用体系、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

对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经营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在购买服务、提供信贷资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对于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予以谴责,情节或后果严重的,要纳入黑名单直至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令其退出市场,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的正常秩序。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人社部)
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
27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1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