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探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加入图片、诗词、视频等史料,丰
通过这段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贾思勰是怎样写成
富课程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增强 《齐民要术》的? 通过阅读材料,学生能够提炼有效信息,
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那就是参考文献、收集谚语歌谣、访问老农、通过实践来
史料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形式包括黑体字、 红体小字、 验证。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些信息一般
可以从材料的出处、注释、内容中获取;另一个是材料中所
反映的作者的观点、历史发展规律等,这就是进行资料处理
的过程。 在获取了资料的有效信息后,我们还需将资料中
反映的基本史实与客观历史的真实资料所反映的观点主
张,与历史发展规律、唯物史观进行比较,确定作者的阶级
越注意让学生从课程资源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获,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必须付出努力,无论做任何事情,
在讲授“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这节课时,针对贾 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生不仅对王
思勰这位历史人物,笔者采取了这样的方式,首先出示一 羲之这个人物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受到了品德教
个问题:为什么贾思勰能写成《齐民要术》这部世界农学史 育。
起,便能坚持勤学苦练。 相传他每天练习书法,即便在休息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涉及的知识广 的时候,也在揣摩字体的结构、间架和气势,一边手随心
泛,通过精选史料内容,能够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 动,在衣襟上勾勾划划,时间一久,把衣襟都划破了。 王羲
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激发 之常在一个水池边习字,从池里取水研墨、洗笔和刷砚。 长
容易找到原因是元朝的残暴统治, 才引发了元末农民起 你又获取了哪些信息? 使学生在觉得有意思的同时,也回
义。 教师顺势播放资料“元朝的暴政”,让这段内容的衔接 顾了元朝时期实行的人分四等政策,可以看出,朱元璋的
自然。 同时出示资料“红巾军起义”:1351 年,元政府强征 祖辈的的确确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但就是出身贫苦人
上的优秀著作? 然后为学生提供一段材料:首先,他注意吸
在讲授“明朝的统治”这课时,笔者充分利用史料的作
51 2022 . 1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研 究/探 索 荩 专题探索
YANJIU TANSUO
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出示一段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诗词《醉太平小令》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
军。 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出示两段资料:
通过这段资料,揭示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人民起义层
第一段:戚继光与特别军队。 大将军戚继光率兵驻守
出不穷,为引出红巾军的领袖朱元璋做准备。 讲到朱元璋 在福建福清县,这里面朝大海,山峦起伏,山上有许多猴
时,利用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引出朱元璋档案。 而说到此 子。 士兵们在山下操练时,常有猴子在山上好奇地观看,还
多难题,关于战争场面,教师不可能完全用语言真实展示 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农,注意收集农谚,书中共引用农谚 30
出来;讲发明创造,单纯的语言无法描述其中的原理…… 多条。 最后,他亲自参加生产实践,种庄稼、养羊,并耐心细
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教师 致地观察,这些使他的知 戚继光发现这一情况十分高兴,命令士
姓名:朱元璋
兵们从山上捉来数百只猴子, 将它们喂养起来并进行训
别名:朱重八
练。 经过一段时间,这些猴子竟会模仿人们的操练动作去
性别:男
施放真正的火器。 戚继光把它们组成一支听令行事的“特
民族:汉
别队伍”。 这天,倭寇向福清县进攻,戚继光乘敌人立足未
数据、表格等。 在课堂教学中,史料的应用关键在于如何让
这节课在书法方面介绍了王羲之, 用同样的处理方
史料辅助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研究史料,做 法,找到关于王羲之的小故事。 王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
到论从史出。
奇”,少年时才智并不出众。 但他自从七岁从卫夫人习书法
利用史料补充教学,增强趣味性,增大课堂容量
1347 年— ——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海警戒,为避免夜幕中敌我难辨,戚继光让警戒的士兵带
1352 年———1368 年起义
着竹哨,如果发现人影就喊一声“哨起! ”对方若是自己人,
1368 年— ——1398 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就要立刻喊“立正”而且原地站直。 在部队操练时,戚继光
通过这段材料,让学生对朱元璋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 不停的让士兵练习这两个动作, 后几经演变,“哨起”“立
上刻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几个字,埋在
在讲“明朝的对外关系”这节课时,笔者设计了“学习
黄河河底。 民工挖出石人,见刻的字同流传的民谣相符,群 与探究”环节,戚家军抗倭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呢? 首先让学
情激昂。 刘福通趁势领导农民起义,义军头裹红巾,称红巾 生阅读教材的小字部分,然后播放录像片《鸳鸯阵》,之后
千金之家。
— ——《史记·货殖列传》
通过这则史料分析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 (东京开封) 时, 实仰东南财
赋。 ……语:“苏湖熟,天下足。 ”
—— —《陆游集》
这则史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能够得出结论,南方
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再出示一个表格(见表 1),让学
生认真观察: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血型:?
稳,动用这支“特别部队”。 他一面令士兵埋伏在敌营四周,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设个包围圈, 一面指令驯化的猴群操起火器一齐扑向敌
职业:皇帝
营,不一会儿,敌营内到处都布满了活蹦乱跳的猴子。 敌军
家庭出身:佃农
见这种情况还以为是猴子们的嬉戏呢! 突然,这支“特别部
生卒:1328-1398
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劳动力和农作物。 (3)南方 自然条件优越。(4)政府对南方的重视与支持。 并推导出我 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教学中的第一框题。
在讲“隋的统一与灭亡”一课时,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评 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采用诗词对比法,让学生 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队”在攻击的号令下,同时将各自操持的火器施放出来。 顷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
刻,大火四起,烈焰腾空,埋伏在四周的士兵们随即发起攻
主要经历:1328 年—— —1344 年放牛
击,倭寇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便被全部消灭了。
1344 年— ——1347 年做和尚,出去讨饭
第二段:口令的来历。 戚继光抗倭时,夜间派士兵在沿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 年累月下来,竟使一池清水为之变黑。 如今王羲之故宅仍
历史与现实的问题,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根据课标的要求, 有“墨池”遗迹,“临池”也成为习字的一个代称。
教师要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要越来
通过这段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一分辛苦,一分收
朱重八父亲名字:朱五四
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是因为在元
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
让学生通过这段资料,谈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很 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 继而追问:通过这段材料,
编辑 / 王 波
53 2022 . 1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 ——胡曾《咏史诗·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节选)》 通过对比两首古诗,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如何对大运 河进行唯物史观的评价。 既要看到它在沟通南北方经济文 化交流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开凿耗费了大 量的人力物力,以及隋炀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导致老 百姓怨声载道的消极作用。 这样的分析,比教材单纯地介 绍要容易理解得多,给人水到渠成之感。 再比如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节课时,介绍了红军 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结尾处引用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 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通过这首诗,借助形象思维,学 生不仅能够印象深刻地记住红军在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知识点,而且 借助诗词, 感受到了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 神;克服重重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 主义精神,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有利于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综上所述,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实际上 就是通过史料发现信息、判断信息和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 过程。 需要训练学生迅速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和问题,训 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的能力。 历史教学就像一部播不完的连续剧,它没有明确的终 结点,起始于学生的真实问题,结束于学生的新问题,在从 一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平 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史料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在历史的天空中自由遨游, 让学生们喜欢历史,爱上历史!
了解。 此时又出示了这样一段材料: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 正”就成为了军队队列练习的正规口令。
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 朱重
学生通过这两段资料获得重要信息,从而完成这道学
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习探究题:戚家军抗倭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呢? 那就是:(1)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专题探索 荨 研 究/探 索
YANJIU TANSUO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探索
哈尔滨市风华中学 杜艳芳
众所周知,历史是讲过去的事,历史事件不能重演,历 取前人的研究成果。 《齐民要术》引用古书达 156 种,引用
史人物也不能再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会遇到许 《诗经》有 30 多条。 其次,他注重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经
兴趣,更重要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学会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学会做人、得到智慧。
利用资料,学会从资料当中获取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是信息中能够支撑和加强沟通的有效内容,
历史资料中的有效信息指的是蕴含在文字中、 影视资料
中,对提问具有针对性,对解答问题具有实用性的信息,主
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料中所反映的基本史实,包括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3)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4)戚家军与其他
52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 . 1
专题探索 荨 研 究/探 索
YANJIU TANSUO
爱国军民联合作战。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
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好
史料,可以给课堂增添许多亮色,激发的不仅仅是学生的
立场和价值取向,判断材料中所反映史实的真伪,观点主张
的正确与否以及是否存在有悖历史发展规律等情况。
在讲“宋代经济的发展”这节课时,我出示了两段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
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
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
民工,治理黄河。 监督治河的官兵,鞭打民工,克扣口粮。 民 家的朱元璋,却最终建立了明朝。 播放录像片《明朝的建
工怨声载道,流传起“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 立》,四段材料共同作用,学生对于明朝建立的来龙去脉就
谣。 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刘福通等凿了一个一眼的石人,背 了解得清楚了,达到了教学目的。
表 1 三朝南北方人口情况
朝代
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唐代 3920415
43.2%
北宋 11224760 62.9%
北 人口户 9985785 5148529 6624296
方 占全国比例
80.2% 56.8% 37.1%
思考这个问题: 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 么? 最终得出结论:(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2)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