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七章第三节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 度优越性的需要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 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 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 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 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 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江泽民
“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 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 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 然结果。”
《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发展》[N],北 京:人民日报,2000-09-08。 《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N],北京:人民日报,2000-11-17。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生产和资本 的国际化
工业经济
经济全球化
经济内容 存在基础 交往纽带 联连方式 交往规模
信息经济 新型的国际分工 发达的世界市场体系
传统的国际分工
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 线型,单向化 规模小节奏慢
全方位,立体化
规模大节奏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分工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加速, 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对外开放政策和理论提出的依据 1、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 的结果。 2、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 锐观察的结果。 3、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 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邓小平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 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 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 苦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 是不能成功的,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 甚至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邓小平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 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 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984年10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 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流,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 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1985年4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对外开放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 开放的前提和基础。 对外开放是增强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有效途径。 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是相辅 相成的,对外开放能提高自力更 生的能力,而自力更生则又是进 一步对外开放的基础。
4.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 的一切优秀成果。
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发达 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管理等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 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作为崭新的社会制度,必须 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 出来的文明成果,根据国情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 的创造,这样才能加快发展,赢得同资本主义相 比较的优势。
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 的表述。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 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 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 年10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
与世界的分离: 联苏抗美“一边倒”; 冷战封锁; 苏联从中国撤出; 毛泽东:1972年2月21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 与世界的差距: 1955年中国GNP占世界4.7%,1980年占2.5%。 1960年中国与日本的GNP相等,1980是日本的25%。 1959年中国出口占世界的1.95%,居第12位; 1980年下降到0.75%,居第32位。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创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 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 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 “老旧” 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 度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 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于是人们发现,一味 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 能是牙牙学语。 针对30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 “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 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 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 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 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很多人知道鲁迅 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 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说: 中国闭关锁 国一个半世 纪,落后了, 吃了大亏。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我国的历史经验 证明,闭关自守就会 落后挨打。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历史经验的总结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任何国家要发达起 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 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 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 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 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 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 能说是开放。闭关自守, 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 昧无知。”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 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 点,把立足国内、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 长期战略方针。但同时又需要开拓国际市场、利 用国外资源,为此,要打开国门搞建设,把开拓 国内市场、利用国内资源同开拓国际市场、利用 国外资源结合起来,把对内搞活同对外开放结合 起来。
(借鉴当今世界各
国先进的经营管理
方法、20世纪初的
“泰罗制” )
30多年来,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 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 大踏步“走出去”,形成了开放型经济。中国已经越来越 多地融入世界,在促进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的繁 荣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 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过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从当今时代和世界发展趋势看,全球 化的加速使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面临的共同问题、共 同利益和相互依存度增加,这更要求实行开放式发展战略, 共同应对挑战,在合作共赢中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 打开就不会关上,不但不会关上,而且会在更大范围、更 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放。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0页。
“不要给自己设臵障碍, 不要把自己孤立于世界 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 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 是不利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3,第202页
背景回顾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郑和7次下西洋,目的宣扬大明帝国国威;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政府向中国派出第一个外交使
2.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 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式世界经济 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技术革 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联系越发紧密,经济全球 化趋势快速推进,各国政府为在国际分工中和国 际竞争中获取最大利益,纷纷实行开放的政策。 在开放的世界中,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 来,闭关自守都是不可能的。
速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国 际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 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在经济上形成一 个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密切结合的发展趋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报告中指出:全球化 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 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 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 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 形成相互依赖关系。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全球化是难以阻挡的历史趋势。 全球化进程由资本主义开创并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 融入全球体系是任何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体系的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
必然要求,是生产社会化
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
要求。国际分工和协作不 断深化;国际贸易向广深 拓展;资本在国际间的流 动速度加快;跨国公司迅
团,无果而归。
被动开放
主动开放
1971年后 1840-1949
主动开放
明中叶150,英明有为,但是面对 世界范围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 却茫然无知,毫无准备,甚至采取错误的对 策,把门关上,最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
被动封闭
1949-1971前
“所请多与天朝体制不合,断 不可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信息经济新型的国际分工发达的世界市场体系全方位立体化规模大节奏快生产和资本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经济内容经济内容存在基础存在基础交往纽带交往纽带联连方式联连方式交往规模交往规模工业经济传统的国际分工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线型单向化规模小节奏慢经济全球化的特点经济全球化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分工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分工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加速出现了许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 中国不是孤立的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 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
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
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于发展生产和繁荣 经济。
但由于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敌视、封锁和禁
运等政策,以及我们自己的“左”倾错误,这 些正确思想并未得到实施。
第七章第三节
毫不动摇的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主讲人:苏丽敏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一)提出过程 1、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 放”的表述。 2、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
改革也是开放,改革和开放是密不可分的、 相辅相成,一起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 色,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的 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并逐步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取决 于四点:
生产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 金融国际化
各国之间的经济存在互 相依存的关系,中国经 济发展的成败,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外 开放的程度,取决于中 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交通与信息的 国际化
..\录像\国际竞争力.mpg
环境、资源和人口问题全球化。 经济生活全球化、一体化。 科技开发和应用国际化。
3.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