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课堂理解
【例题】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
石的密度。
(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
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互动课堂理解
(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6 g,则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4.小岩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酸奶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 是( A )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解析:在设计实验步骤的时候,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力求减 少实验的误差。因此,本题应该先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再测 量倒出酸奶后烧杯和剩余酸奶的质量,这样二者之差就是倒出酸奶 的质量,而此时量筒内酸奶的体积也就是倒出的酸奶的体积,有利 于减小实验误差,因而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二
快乐预习感知
一、量筒 1.作用:直接测定 液体 体积的仪器。 2.单位: 毫升(mL) 。1 mL= 1 cm3。 3.读数: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 底部
相平。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1.原理:ρ= ������

2.器材:天平、量筒、待测液体、待测固体、烧杯、细线。
的总质量m2。 。
互动课堂理解
对(“1测)原量理物:质ρ=的������������密。度用”的天理平解或其他工具测得质量m,用量筒直接或间
接测出体积V。 (2)测量固体的密度:难点在于体积的测量。用“排水法”间接测固
体体积时,先放入量筒内的水要适量,既能够将固体浸没,浸没后水 面又不能超出量筒量程。
。 。
一二
快乐预习感知
(2)测量液体的密度
①把天平放在 水平 工作台上,调节 横梁 平衡。
②在玻璃杯中倒入 适量被测液体
,称出它们的总质量
m1。
③把玻璃杯中的 被测液体
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其体
积V。
④称出 玻璃杯和剩余液体
⑤液体的密度 ρ=������������ =
������1-������2 ������
2
3
4
轻松尝试应用
2.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在用量筒测盐水的体积读数时的视线,其中正 确的是( D )
1
2
3
4
轻松尝试应用
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小丽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①用调 好的天平测量出矿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 体积V1;③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ρ;④将矿石浸没在量筒内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她应采取的实验步骤的顺序为 (B)
A.②④①③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解析: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先测质量 后测体积。如果用排水法先测体积,矿石上会沾有水,这样会使测 出的质量偏大,且不利于对天平的保护。
1
2
3
4
轻松尝试应用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2019/5/2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5/2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选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
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


A.向左调平衡螺母 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 D.向右移动游码
点拨:解答这类实验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图示含义,在图中寻找
答题线索。分析思路如下:
(3)测量液体的密度:关键是把“倒入量筒内的液体”作为测量对象。 难点在于用“补差法”来测质量。通常先称出烧杯(或其他容器)与 液体的总质量m1,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后,再称出剩余液体与烧杯 (或其他容器)的质量m2,m1-m2就是倒入量筒内液体的质量。
(4)设计的方案要遵循两个原则: ①有利于减小误差;②便于操作。
中加入的水的体积偏大,测得的石块体积偏大,所以求出的石块的
密度偏小。(3)使用已调节好的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再节
平衡螺母,只能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题中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
右边一点,说明所加砝码过大,应从右盘中减砝码,然后加更小一些
的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答案:(1)70 (2)2.5×103 偏小 (3)C
1
2
3
4
一、量筒的使用
轻松尝试应用
1.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如图所示,主要原因是
( C)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1
互动课堂理解
解析:(1)按题图所示方法测量时,矿石的体积等于从量筒中倒入
烧杯的水的体积,由题图可知,体积为70 cm3。(2)矿石的密度为
ρ=������������
=
175.6g 70cm3
≈2.5 g/cm3=2.5×103 kg/m3。从题图A到题图B的操作
中,将石块拿出时石块上沾有水,导致减少的水的体积偏大,从量筒
3.实验步骤:
(1)测量固体的密度
①用 天平 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
②在 量筒 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V1。 ③将被测物体 浸没 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
V2。
④被测物体的体积V= V2-V1
������
⑤固体密度 ρ=������������ =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