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41条诸家解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第41条诸家解说
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一节就说明小青龙汤的应用,主要的证候是不渴。

那么伤寒没有汗,这类的表证太阳病病型上来讲,它是伤寒。

“心下有水气”,就是有水,古人把水呀也叫水气,咱们《金匮要略》里面的水肿,他就叫水气病。

水是这样,津液在仲景的书里常叫做阳气。

因为这个水它能化气,所以津液他也叫做阳气,后面有慢慢的讲到那再说吧,现在说多了让人更糊涂。

他说伤寒,心下有水气的病,咳而微喘,伤寒表不解呀,他有外邪里头再有饮,这个外邪冲动里饮,它咳逆微喘,这是很常见的病。

发热有表证了,里头有水饮它不渴。

“服汤已渴者”,服汤已就是吃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是外解表而内去饮,表解了饮去了,它就要渴了,因为小青龙汤是热药啊,饮没有了,他感觉胃中干他渴。

这个渴是服小青龙汤之后,一个效验的表现,就是有效了,他渴,所以它底下注解的几句话,“此寒去欲解也”。

这个“寒”指寒饮,这个水气去了,这个病要好了。

这个“小青龙汤主之”啊,应该在“发热不渴”之后。

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不是吃完药渴了寒去欲解再小青龙汤主之,这是一个叉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

服汤已,吃完小青龙汤了,这人渴了,这是服药有效之验了,那寒气欲解也,它是这么一个文章。

头前这几节是由麻黄汤开始,讲的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那个柴胡汤啊是讲麻黄汤传入半表半里的时候,它叉这么一节,它主要讲的是解表剂。

他由桂枝汤讲到葛根汤,然后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这都是解表剂。

你像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那也是解表。

那么在四十一条个以下,在解表两个主要方剂就是麻黄汤和桂枝汤,他主要要分析这两个方剂的应用。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咳而微喘者,水寒射肺也;发热不渴者,表证未罢也。

与小青龙
汤发表散水。

服汤已渴者,里气温,水气散,为欲解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小青龙汤主之」六字,当在发热不渴之下,始与服汤已渴者之文义相属。

岂有寒去欲解,而更服小青龙汤之理乎?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此为外伤寒邪,内停寒饮,宜以小青龙汤两解之。

服汤汗解已后渴者,乃已汗寒去内燥之渴,非未汗饮停不化之渴,故曰:寒去欲解也。

当少少与水饮之,以滋其燥,令胃和自可愈也。

方有执曰:发热不渴,寒胜也,故以服汤已而渴,为寒去欲解,大意与上条相彷,故治亦同。

程知曰:此明水寒未解,治宜小青龙也。

心下有水气,寒在膈上也。

故喘咳,发热不渴,服汤已而渴,则水寒解矣。

此解水气之法,当用小青龙,非谓解后仍用小青龙也。

张璐曰:风寒挟水饮,为病在表者,故不渴。

服汤后而渴者,是为寒去津伤欲解之征,所以虽渴而不必服药,但当静俟津回可也。

咳而微喘,为水饮上逆。

今水去而渴,与水逆而渴不同。

世本小青龙汤主之在寒去欲解也之下,错简也。

汪琥曰:上条云渴,是未服汤而渴,乃水停津液不化而渴;此条云渴,是服汤已而渴,乃汗后津液既亡而渴。

渴既不同,岂可仍用上药小青龙主之?当在服汤已之上可知。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水气在心下则咳,为必然之症。

喘为或然之症,亦如柴胡汤症。

但见一症即是,不必悉具。

咳与喘,皆水气射肺所致。

水气上升,是以不渴。

服汤已而反渴,水气内散,寒邪亦外散也。

此条正欲明服汤后渴者是解候。

恐人服止渴药,反滋水气,故先提不渴二字作眼,后提出渴者以明之。

服汤即小青龙汤。

若寒既欲解,而更服之,不惟不能止渴,且重亡津液,转属阳明而成胃实矣。

能化胸中之热气而为汗,故名大青龙,能化心下之水气而为汗,故名小青龙。

盖大青龙表症多,只烦躁是里症;小青龙里症多,只发热是表症。

故有大小发汗之殊耳。

发汗、利水,是治太阳两大法门。

发汗分形层之次第,利水定三焦之
浅深。

故发汗有五法∶麻黄汤汗在皮肤,乃外感之寒气;桂枝汤汗在经络,乃血脉之精气;葛根汤汗在肌肤,乃津液之清气;大青龙汗在胸中,乃内扰之阳气;小青龙汗在心下,乃内蓄之水气。

其治水有三法∶干呕而咳,是水在上焦,在上者发之,小青龙是也;心下痞满,是水在中焦,中满者泻之,十枣汤是也;小便不利,是水在下焦,在下者引而竭之,五苓散是也。

其他坏症、变症虽多,而大法不外是矣。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承上条,补述小青龙汤证的主证及药后寒去欲解的机转。

小青龙汤主之应该接在发热不渴之后,属于倒装句法。

伤寒,心下有水气与上一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的含义一样,也是讲了小青龙汤证的病机。

上一条所讲的主证是干呕,发热而咳,这一条补述咳而微喘也是适应证。

上一条或然证中的口渴是由水气不化,津液不滋所致,所以在治疗时去半夏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

这一条服用小青龙汤后出现口渴,是药后寒饮之邪已去,胃阳之气渐复,里气温,水气散的征象,所以张仲景说:此寒去欲解也。

虽然渴,但不甚,怎么办呢?可不治自愈,少少与饮水即可。

如果喝水喝得太多了,则有郁遏胃阳,导致水饮复聚之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