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萧县县域经济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萧县县域经济浅析
提要中国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近20年后,开始进入向县域经济侧重的阶段。

县域经济是带有行政区划分性质的区域经济,具有独立性,可以更好地从自身特色去发现发展的契机。

本文旨在以萧县为例,利用实证分析方法,掌握萧县的经济现状及其优劣势所在,验证有关中部县域经济理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以便在其他范围加以推广。

关键词:区域优势;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发展对策
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
一、县域经济的背景及特点
(一)县域经济的背景。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什么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它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潜力,特色也是竞争力。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善于抓住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打造特色经济,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县域经济是民生经济,就全国而言,我国现有的2,200多个县市,其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而我国GDP总量中的63.4%是由县域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

可见,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区域。

(二)县域经济的特点
1、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2、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一个县级财政,因此县域经济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

温家宝指出“农村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是关键。


(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

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

县域经济虽然是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但它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

县域经济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

二、萧县县域经济的优势
县委、县政府凭借四大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目前,全县已形成四大产业集群,广大名牌企业,新区开发联动正在崛起。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交通、人文四大优势,全力打造矿产开发、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城建旅游四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农产品生产供应、配套加工、休闲观光、劳务培训输出四大基地,经济工作、社会事业、人民生活等方面均获得了长足发展。

(一)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名优农产品基地众多。

萧县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具有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自然条件。

全县水果挂果面积50万亩,主要有葡萄、苹果、梨、黄白桃、巴斗杏、柿子、樱桃、山楂等。

孙圩子胡萝卜、闫集黑皮冬瓜、马井韭青韭黄、圣泉萧国圣桃、黄河故道水晶梨、龙城石榴、新庄黄牛、黄口三元杂交猪、丁里华英鸭等名优农产品种养基地闻名全国。

萧县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如葡萄,进行葡萄种植和利用葡萄酒品牌优势,大力吸引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入驻。

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葡萄12万吨。

该县依托这些优势,把葡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对外推介,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葡萄加工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已先后有古井双喜集团、萧县园艺总场、安徽纳瓦拉酒业等12家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年可加工葡萄6万吨,产葡萄酒4万吨,产值1.6亿元,利税1,600万元。

这些企业的入驻为“萧县葡萄酒”业再创新辉煌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旅游资源丰富。

自古有“文献之邦”之美誉,风骚人物荟萃,春秋三贤(闵子骞、颛孙子张、颜子柳)皆孔门高足;今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县擅长丹青者2万余人,其中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萧龙士、卓然、吴燃等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大师,各种风格的书画作品犹如繁星璀璨,县城书画艺术一条街集书画创作、装裱、展览、交易、鉴赏于一体,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国内外书画爱好者纷至沓来,投资近亿元的书画艺术博览城已完成规划设计。

突出的人文优势同时孕育了美食的醇厚和芳香,萧县饮食文化闻名大江南北,“萧县羊肉汤”、“皇藏峪蘑菇鸡”、“圣泉寺烧全羊”等各种风味小吃成了黄淮地区城乡人们的美味佳肴。

萧县古迹遍布,如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固水库、汉墓群、宋朝的古窖群遗迹、闵子骞鞭打芦花处等。

(三)旅游资源丰富。

三让徐州的贤人陶谦墓、南朝宋国开国皇帝刘裕故里、苏轼发现煤炭处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交相辉映;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审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称号,是皖北地区正在崛起的旅游热点,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余人次。

景区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20km2,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小气候明显,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

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汉高祖刘邦称帝前为躲避秦追兵藏身的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剑泉、苏轼祈雪处、闵子
祠等,山中瑞云寺于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佛教重点寺院;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遗址蔡洼、“萧泗铜灵”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

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

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小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

改革开放以来,萧县工业在调整和机制创新中快速发展,现有48个县属工业企业,近2万家乡镇企业,广东锦丰、江苏维维、山东新汶、安徽古井、深圳康达尔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来萧县投资。

200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亿元(1990年不变价),形成了煤炭开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造纸、酿酒、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

三、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应当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立足县、市、区情,制定切合县域特点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萧县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要按照市“一心三线”经济发展战略,认真研究县域资源、条件、产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制定近期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要扩大视野,冲破自我封闭的圈子,跳出县域抓县域经济发展。

应正确处理“壮大县域经济”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在壮大县域经济中统筹城乡发展。

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发挥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具有特色农产品优势的地区,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构建以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的专业市场和农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在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县,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可以建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环境的纪念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餐饮、宾馆服务业的产业链条,一方面可以吸纳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县域工艺品加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具有交通优势的县,可以构建商品集散、贸输业。

(二)切实改进招商引资工作。

安徽县域经济基础较弱,企业规模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都落后于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自身力量,很难赢得竞争主动权,必须在扩大开放中找出路,切实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要牢固树立“县外即外”的开放观念,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以对内开放促对外开放。

扩大开放最根本的是要搞好投资环境。

要把环境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但要加强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更要加强行政管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软环境建设。

通过优化环境促进开放,通过扩大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

(三)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竞争力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一个县域拥有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数量的多少是反映县域经济竞争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所以,要注重培育市场主体,以民营化为方向,全面引入民营机制,加快具有发展潜力和较强竞争力的民营化的中小企业发展,使企业成为适应县域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民营化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是最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元素,
是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推动县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四)因地制宜,尽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积极培育集群经济,通过集群经济体中各经济主体相互伴生、相互促进、形成产业链和集群优势,从而真正构筑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为此,湖北县域经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消除对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区别对待态度,积极推动各种经济主体,特别是大量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的小规模经济和小企业的发展;二是根据各地的特点,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发展适合自己特点的产业和经济。

(五)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必然要求我们在推进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进程中,必须要有新的发展观念。

特别是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是中西部地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发展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重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同时要在培育生态产业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