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烯大环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对铀的促排
富勒烯C60-多芳胺类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理论研究
富勒烯C60-多芳胺类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理论研究王婷婷;曾和平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用1,3-偶极环加成反应对富勒烯C60与多芳胺化合物的选择性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获得了单加成和三加成产物,发现可以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以V(甲苯)∶V(甲醇)=1∶1为流动相对其进行分离. 并且利用半经验AM1理论方法研究了C60吡咯烷衍生物的优化构型,结果表明,目标分子的前沿轨道主要由C60部分决定,C60母体与有机功能化基团之间存在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C60部分是电子受体,吡咯环部分为电子给体.
【总页数】5页(P66-70)
【作者】王婷婷;曾和平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
【相关文献】
1.2-苯基[60]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J], 朱根华;周桂松;刘咏竹;仲峰;郭志林;彭汝芳;楚士晋
2.富勒烯C60-吡咯-硼嗪衍生物稠合体的结构和电子光谱的理论研究 [J], 蒋启军;
曾和平
3.含能[60]富勒烯衍生物--含硝基的吡咯烷富勒烯衍生物1的合成 [J], 彭汝芳;李玉钦;舒远杰;钟发春;楚士晋;石荣铭
4.含能[60]富勒烯衍生物——含硝基的吡咯烷富勒烯衍生物1的合成 [J], 彭汝芳;李玉钦;舒远杰;钟发春;楚士晋;石荣铭
5.三芳基咪唑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在CdSe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J], 赵爱婷;熊艳玲;曾和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富勒烯衍生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106458808A
(43)申请公布日 2017.02.22(21)申请号CN201580032066.1
(22)申请日2015.05.26
(71)申请人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纳米C公司
地址德国达姆施塔特
(72)发明人N·布劳因;S·博尼;E·A·杰克逊;H·里奇特
(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孙悦
(51)Int.CI
C07C35/44;
C07C69/157;
C07C69/16;
H01L51/54;
C09K11/06;
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幅图
(54)发明名称
富勒烯衍生物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式I的富勒烯衍生物,含有它
们的混合物和配制剂,富勒烯衍生物、混合物和
配制剂作为有机半导体而用于电子器件,尤其是
有机光伏(OPV)器件和有机光电探测器(OPD)的用
途或用于制备电子器件,尤其是有机光伏(OPV)器
件和有机光电探测器(OPD)的用途,以及包含这些
富勒烯衍生物、混合物或配制剂或由这些富勒烯
衍生物、混合物或配制剂所制得的电子器件。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法律状态信息法律状态
2017-02-22公开公开
2017-02-22公开公开
2017-07-11实质审查的生效实质审查的生效
权利要求说明书富勒烯衍生物的权利要求说明书内容是....请下载后查看
说明书富勒烯衍生物的说明书内容是....请下载后查看。
一种富勒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富勒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彭汝芳,金波,范利生,楚士晋,杜利成,梁华申请号:CN201210386255.7
申请日:20121012
公开号:CN102875377A
公开日:
201301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勒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即[6,6]-苯基-C-丁酸仲丁酯(PCBSB)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首先以4-苯甲酰基丁酸和仲丁醇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合成得到4-苯甲酰基丁酸仲丁酯,之后4-苯甲酰基丁酸仲丁酯与对甲苯磺酰肼溶于仲丁醇回流生成5-苯基-5-对甲苯磺酰肼基戊酸仲丁酯,5-苯基-5-对甲苯磺酰肼基戊酸仲丁酯在甲醇钠催化作用下与富勒烯(C)反应生成PCBSB(5,6)位物质,最后PCBSB(5,6)位物质溶于邻二氯苯回流得到高纯度PCBSB。
该富勒烯衍生物可作为电子受体材料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获得应用。
申请人:西南科技大学
地址:621010 四川省绵阳市青龙大道中段59号(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国籍:CN
代理机构: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刘克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金属富勒烯包合物衍生物的合成进展_俞海军
金属富勒烯包合物衍生物的合成进展*俞海军1,彭汝芳1,金 波1,王金刚1,朱根华1,杨文宁1,王 凯1,袁帮群1,楚士晋1,2(1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621000)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对合成金属富勒烯包合物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Diels -A lder 、1,3-偶极、硅烷化、羟基化、Bing e-l H ir sch 等是合成金属富勒烯包合物衍生物的主要方法,而碳笼内包合的簇的种类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化学反应过程和金属富勒烯包合物衍生物的性能,这些金属富勒烯包合物衍生物所具有的新性能,在医药、材料和电子器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展望了今后的工作。
关键词 金属富勒烯包合物 合成 性能Progress in Synthesis of Endohedral M et allofullerene DerivativesYU H aijun 1,PENG Rufang 1,JIN Bo 1,WANG Jingang 1,ZHU Genhua 1,YANG Wenning 1,WANG Kai 1,YU AN Bangqun 1,CHU Shijin1,2(1 Schoo l o f M 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 ing,So ut hw est U niver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 ,M iany ang 621010;2 China Academ y of Engineer ing P hy sics,M iany ang 621000)Abstract T he recent r esear ch pr og ress in t he synthesis of endohedr al metallofullerene deriv ativ es dur ing last decade is summar ized in this rev iew.Diels -A lder reaction,1,3-dipo les reactio n,silylat ion reactio n,Bing e-l H ir sch re -act ion,hydro xy lat ion reactio n etc are the main methods fo r the pr epar ation of endo hedral met allofullerene derivativ es.T he different types of cluster s inserted in carbon cag e ar e impor tant in deter mining the chemical reaction pr ocess of en -dohedral met allofullerenes and t he pro per ties of endo hedral metallofullerene der ivat ives in v ary ing degr ees.T hese de -riv ativ es have new pro per ties and have a much better a pplicat ion future in the domain o f medicine,mater ial and elec -tro nic apparatus.T he resear ch w or k in future is predicted.Key words endo hedr al metallofullerenes,synthesis,pro per tie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 o.10576026);国家863项目(N o.2007AA 03Z329)俞海军:男,1978年生,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富勒烯化学 E -mail:yu_hai_1978jj@ 彭汝芳:女,1967年生,教授,研究方向为富勒烯化学C 60[1]被发现后不久,科学家就预言富勒烯笼内可容纳1个或几个原子形成富勒烯包合物。
富勒烯C60及其衍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4 生物 医学应 用
离域大 盯电子共轭体 系、 较大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 数和高稳定性等特点 . 可以广泛应用在光计算 、 光记 忆和光信号处理及控制等方面。 目前 , 富勒烯非线性
光学材料在军事上的应用尤为突出 ,随着激光技术 的快速发展 ,一系列激光武器也在不断的被研发出 来, 如激光致盲 、 激光窃听 、 激光制导导弹等。 l - 3 光 电转 换性 能 薛鹏冲 等人l l 1 ] 利用有机凝 胶和 C ∞ C O O H相 互
实 际应 用中 , 根据 c ∞反饱和 吸收 的光 学限 制性 制造 光 学 限 幅器 , 用 来 保护 探 测 器 和 人 的 眼睛 ; 根据 c 椰
c ∞ 衍生物 ,该 c 印 衍生物 的微米级材料具有较好的 疏水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在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下 , 仍具 有较 好 的疏 水性 能 。该 c ∞衍 生物 的微米 级 材
电 子
1 . 1 富 勒烯太 阳 能 电池
聚合物/ 富勒烯太阳能电池( P F S C 。 ) 较传统电池
图 1 P F S C S m作原理示意图【 匐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一l l 基金项 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 业训练计划项 目( 2 0 1 4 1 0 3 7 5 0 0 3 ) ;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 业训练计 划项 目( A H2 0 1 3 1 0 3 7 5 0 2 7 ) 黄 山学院 自然科 学研究项 目( 2 0 1 2 x k j 0 0 6 ) 作者简介 : 黄 飞( 1 9 8 3 一 ) , 安徽砀山人 , 黄山学院化 学化工学院助教 , 硕 士, 研 究方向为有机功能材料。
《金属富勒烯多氨基加成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范文
《金属富勒烯多氨基加成衍生物的合成研究》篇一一、引言金属富勒烯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以及能源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金属富勒烯多氨基加成衍生物因其具有更多的功能性和应用潜力,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金属富勒烯多氨基加成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性能研究,为进一步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金属富勒烯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已有一定的历史。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富勒烯本身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的相互作用上。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通过引入氨基等官能团,可以进一步拓展金属富勒烯的应用范围。
多氨基加成衍生物的合成,不仅可以增强金属富勒烯的溶解性,还可以引入更多的反应活性点,从而拓宽其应用领域。
目前,关于金属富勒烯多氨基加成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富勒烯上引入氨基,然后与金属进行配位;另一种是先在富勒烯上引入活性基团,再通过多氨基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前者操作简便,但可能影响富勒烯本身的性质;后者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氨基的数量和位置,但操作较为复杂。
三、实验方法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先在富勒烯上引入活性基团,再通过多氨基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合成金属富勒烯多氨基加成衍生物。
具体步骤如下:1. 富勒烯的活化:采用适当的氧化剂对富勒烯进行活化,引入活性基团。
2. 多氨基化合物的制备:选择合适的氨基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多氨基化合物。
3. 加成反应:将活化后的富勒烯与多氨基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加成反应,生成金属富勒烯多氨基加成衍生物。
4. 产物表征: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确认其结构和性质。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产物表征: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合成得到的金属富勒烯多氨基加成衍生物进行表征,确认其结构和性质。
结果表明,产物中成功引入了氨基基团,且与金属成功配位。
2. 影响因素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种类等因素对产物产率和性质的影响。
一种富勒烯衍生物的用途[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富勒烯衍生物的用途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雷鸣,赵金浩,王欢欢,方劭伟,林周晨申请号:CN201811154717.6
申请日:20180929
公开号:CN109362726A
公开日:
201902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勒烯衍生物的用途。
n‑型自掺杂富勒烯铵盐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活性测试表明,在光照下,该化合物对植物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较强抑制活性,因此是一种潜在的抗植物真菌药物,具有制备抗菌药物制剂的用途。
申请人:浙江大学
地址: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以单线态氧的产生和硝基苯的光催化降解为..
单位代码10635学号112015316001146硕士学位论文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以单线态氧的产生和硝基苯的光催化降解为例论文作者:田建蕾指导教师:甘利华(教授)学科专业:物理化学研究方向:计算化学提交论文日期:2018年5月12日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5月13日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中国 重庆2018年4月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I)第一章绪论 (1)1.1富勒烯 (1)1.1.1 富勒烯的发现 (1)1.1.2 富勒烯的制备与分离 (1)1.1.3 富勒烯的结构和几何规则 (4)1.2富勒烯衍生物 (6)1.2.1 富勒烯笼内化学修饰衍生物 (6)1.2.2 富勒烯笼外化学修饰衍生物 (8)1.3富勒烯衍生物的应用 (11)1.3.1 作为光敏剂的应用 (11)1.3.2 抗毒性、抗菌性和抗氧化性 (18)1.3.3 核磁共振造影剂(MRI) (19)1.3.4 光电材料的应用 (19)1.3.5 在纳米催化材料的应用 (20)1.4本论文思路 (22)参考文献: (24)第二章光敏剂C60-DA的合成和光敏化研究 (33)2.1引言 (33)2.2实验部分 (34)2.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34)2.2.3 试验过程 (34)2.3结果与讨论 (35)2.3.1 富勒烯衍生物的表征 (35)2.3.2 C60-DA产生1O2测试 (37)2.3.3 C60-DA在低氧下产生1O2测试 (39)2.4本章小结 (42)参考文献: (43)第三章富勒烯-二氧化钛-金属钛菁新型复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以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45 3.1引言 (45)3.2实验部分 (46)3.2.1 材料与试剂 (46)3.2.2 ZnPc / (C60(C(COOH)2)3) – TiO2制备 (46)3.2.3 样品表征 (48)3.2.4 光催化还原硝基苯 (48)3.2.5 自由基的测试 (48)3.2.6 光电化学的测试 (48)3.3结果与讨论 (48)3.3.1 C60(C(COOH)2)3的表征结果 (49)3.3.2 C60(C(COOH)2)3– TiO2复合材料结构表征以及性能测试 (50)3.3.3 PcZn / (C60(C(COOH)2)3) – TiO2复合材料的表征 (56)3.3.4 PcZn / (C60(C(COOH)2)3) – TiO2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测试 (58)3.3.5 PcZn / (C60(C(COOH)2)3) - TiO2纳米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催化活性增强机理. 59 3.4本章小结 (62)参考文献: (63)第四章总结 (67)硕士期间发表论 (69)致谢 (71)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以单线态氧的产生和硝基苯的光催化降解为例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田建蕾指导教师甘利华教授中文摘要富勒烯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为材料、医药等领域的研究重点,为了进一步改进富勒烯的功能,一些具有特殊功能团的富勒烯衍生物被合成和研究。
含能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含能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含能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研究背景:富勒烯是由六个五角形和许多六角形组成的球形分子,拥有优异的电、光、热等物理性质,因此在能源、催化、纳米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而含能材料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和高使用安全性,已经成为推动弹药、燃料和高能火箭发展的重要材料之一。
由此可想而知,含能富勒烯在领域上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合成具有含能性能的富勒烯衍生物,并对其电、热、爆炸等性能进行研究,探索其在能源、火箭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研究方案:1. 合成含有含能官能团的富勒烯衍生物采用插入反应、亲烷反应、环化反应等方法,将含有含能官能团(如氨基、硝基等)的化合物与富勒烯反应,合成含能富勒烯衍生物。
2. 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采用核磁共振(NMR)、红外吸收光谱(IR)、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并初步探索其含能性能。
3. 对含能富勒烯衍生物进行性能研究采用电化学法(如循环伏安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对含能富勒烯衍生物的电、热、爆炸等性能进行研究,并比较其性能与传统的含能材料的性能差异。
预期成果:1. 成功合成出具有含能性能的富勒烯衍生物。
2. 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全面的表征,并初步探索其含能性能。
3. 对含能富勒烯衍生物进行性能研究,比较其性能差异,并为其在能源、火箭等领域的应用奠定科学基础。
研究意义:本研究不仅在化学合成和材料科学领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含能富勒烯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含能材料,在能源和火箭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对其性能的表征和实验研究具有极大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富勒烯衍生物的电化学合成与表征的开题报告
富勒烯衍生物的电化学合成与表征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富勒烯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碳基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富勒烯衍生物不仅具有富勒烯本身的优异性质,如高度对称性、热稳定性等,而且还拥有更加多样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富勒烯衍生物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电子学、能源领域、催化、生物医学等方面。
目前,化学合成法是制备富勒烯衍生物的主流方法之一,其中电化学合成方法由于其高效、环保、易于控制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研究将以电解液为反应介质,使用电化学合成法制备富勒烯衍生物,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
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富勒烯衍生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研究。
通过调节电解液种类、电位、电流密度等反应条件,最优化条件下合成出具有良好结晶性和高产率的富勒烯衍生物。
2.富勒烯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富勒烯衍生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确定其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等物理性质。
3.富勒烯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研究。
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富勒烯衍生物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进一步阐明其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进度安排1.初步了解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基本知识和电化学合成方法,搜集相关文献。
2.确定本次研究实验方案和研究内容。
3.通过实验反应条件调优,得到最优参数下的合成富勒烯衍生物实验方案。
4.进行富勒烯衍生物的表征分析,得到其结构和性质。
5.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并开始写作论文。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电化学合成方法合成出具有良好结晶性和高产率的富勒烯衍生物,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表征和分析,获得相关物性参数,为进一步研究其性质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同时,本次研究对于电化学合成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富勒烯对甲基苯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硝化棉安定性的影响
富勒烯对甲基苯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硝化棉安定性的影响熊杰;金致远;余雪梅;金波;彭汝芳【期刊名称】《火炸药学报》【年(卷),期】2022(45)1【摘要】以富勒烯(C_(60))、溴素(Br_(2))、八溴富勒烯(C_(60)Br_(8))及对甲基苯胺(C_(7)H_(9)N)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富勒烯对甲基苯胺衍生物C_(60)(NC_(6)H_(4)CH_(3))_(n);采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质谱(M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合成得到的富勒烯对甲基苯胺衍生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热分析(DTA)、真空安定性测试(VST)、热重分析(TGA)、甲基紫实验等热分析方法,并结合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了富勒烯对甲基苯胺衍生物与硝化棉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
结果表明,富勒烯对甲基苯胺衍生物将甲基紫试纸的变色时间由56min延长至95min;将单位质量硝化棉热分解释放的气体量由2.67mL/g降至1.46mL/g;将硝化棉的热失重率由17.17%降至5.46%;当富勒烯对甲基苯胺衍生物的质量浓度为0.76g/L时,其对氮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0%。
表明富勒烯对甲基苯胺衍生物提高了硝化棉的安定性,且安定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安定剂DPA和C2。
【总页数】7页(P53-59)【作者】熊杰;金致远;余雪梅;金波;彭汝芳【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55;O64【相关文献】1.N-甲基-2-(4-羟基苯基)[60]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研究2.含能[60]富勒烯衍生物--含硝基的吡咯烷富勒烯衍生物1的合成3.含能[60]富勒烯衍生物——含硝基的吡咯烷富勒烯衍生物1的合成4.N-甲基-2-(3,4-二羟基苯基)[60]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5.富勒烯-C_(60)衍生物与2-溴甲基-3-(二溴甲基)喹喔啉的合成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富勒烯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杀菌研究
富勒烯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杀菌研究姚姗姗;杨卫海;林修光;高建国;李炳海;陈滇宝【期刊名称】《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6(027)001【摘要】根据富勒烯材料特有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将普通的氧气通过载有氯化富勒烯-银胺络合物的Al2O3多孔陶瓷,在Xe灯照射下3O2可能转变成单线态活性氧分子1Oz.实验表明,这样的活性氧分子具有直接杀灭气单胞菌、金黄葡萄球菌、孤菌等细菌的功效.同时,对氧的活化机理及活性氧对细胞凋亡的可能影响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总页数】5页(P31-34,39)【作者】姚姗姗;杨卫海;林修光;高建国;李炳海;陈滇宝【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42;青岛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山东,青岛,266002;青岛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山东,青岛,266002;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34【相关文献】1.强悬浮性纳米TiO2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研究(Ⅱ)光催化活性研究 [J], 赵金伟;袁敏;刘孝恒2.Cu_2O纳米阵列的铜阳极氧化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杀菌性能研究 [J], 闫丽丽;王艳;熊良斌;李家麟;某浩然;王保强;余颖3.纳米光催化剂TiO2的结构表征及光催化杀菌性能 [J], 杨岳;张敏;关成立;刘冬梅4.复合纳米光催化环保涂料制备及其超临界CO_2喷涂研究Ⅰ.纳米SO_4^(2-)/TiO_2-(Ag,Fe)光催化剂制备及其表征 [J], 李喜载;张于弛5.复合纳米光催化环保涂料制备及其超临界CO_2喷涂研究Ⅱ——复合纳米光催化剂-氟碳树脂涂料制备及超临界CO_2喷涂 [J], 李喜载;张于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防基础项目(B1520110007)资助
此使用含有上述基团的化合物,通过与铀形成稳定 螯合物与体内的配体竞争,最终使铀由尿液、粪便 等排出体外,是解决铀中毒最可行的办法,也是目 前促排研究最主要的方向。 富勒烯自 1985 年发现以来,其独特的形状和 良好的性质已经广泛影响到化学、电子学、光学、 磁学及材料科学等领域[14]。在化学方面,富勒烯极 易与游离基反应,被称为“吸收自由基的海绵”;与 此同时,cyclen (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图 1)中 间体也持续地引起研究人员的兴趣,是因它们对金 属离子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本项目拟对富勒烯进 行修饰,将 cyclen 连接在富勒烯上,希望在改善富 勒烯水溶性的同时拓展 cyclen 对重金属、镧系和锕 系金属的螯合,成为一种潜在的促排剂。
120301-1
核): 120301
量:3%);DMF:天津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 纯),其他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U3O8 光谱纯,西安鼎天化工有限公司;昆明种 小白鼠 100 只,(20±2) g,雌雄各半,四川大学华西 实验动物中心。 MUA 型 微 量 铀 分 析 仪 , 灵 敏 度 为 −11 10 mg·mL−1,北京羽纶科技公司产品;BS210S 型 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生产,d=0.1 mg;马弗炉, 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标准铀溶液的制备:参照 GB11223.2-89,配制 成 1 mg·U·mL−1 的溶液备用。 2
实验方法
2.1 多取代富勒烯大环多胺衍生物(CB)的合成
图 2 为多取代富勒烯大环多胺衍生物(CB)的合 成路线。通过改良寇氏法计算配体的 LD50 值[15]。
图 2 多取代富勒烯大环多胺衍生物(CB)的合成路线 Fig.2 Synthesis route of fullerene macrocyclic derivatives.
120301-2
何佳恒等:富勒烯大环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对铀的促排
2.1.1 N,O,O′-三对甲苯磺酰基双(2-羟乙基)胺(1)的 合成 冰浴条件下,将 300 mL 溶有 126 g (0.66 mol) 对甲苯磺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到含有 21.0 g (0.2 mol)二乙醇胺和 100 mL (0.72 mol)三乙胺的反 应瓶中,控制滴加时间约 3 h,滴加完毕后,室温反 应 4 h。而后将反应物倒入冰水中,分液,水洗 3 次,有机相经无水 Na2SO4 干燥后,过滤,蒸干滤 液得黄色油状物,经甲醇重结晶后,真空干燥得 N,O,O′-三对甲苯磺酰基双(2-羟乙基)胺(1)的白色固 体 99.7 g,产率 88%。 2.1.2 N,N′,N″-三对甲苯磺酰基二亚乙基三胺(2)的 合成 冰浴条件下, 同时将 300 mL 溶有 126 g 对甲苯 磺酰氯的丙酮溶液和 200 mL 溶有 91.2 g 无水碳酸 钾的水溶液滴加到 20.6 g (0.20 mol)二乙烯三胺中, 滴加时间约 1.5 h。滴加完毕后,再在室温条件下搅 拌 4 h。 而后将反应物倒入冰水中, 然后在搅拌下倒 入水中,过滤,滤饼用甲醇洗涤后抽滤,真空烘干 得 N,N′,N″-三对甲苯磺酰基二亚乙基三胺(2)的白色 固体 103.2 g,产率 91%。 2.1.3 1,4,7,10- 四对甲苯磺酰基 -1,4,7,10- 四氮杂环 十二烷(3)的合成 将 34.4 g (0.06 mol)化合物 1 和 34.0 g (0.06 mol) 2 和 25.0 g 无水碳酸钾加入到 300 mL 干燥的 DMF 中,100 °C 反应 3 h。反应完毕,冷却,抽滤得滤 液,蒸出大部分 DMF 至溶液较混浊后,滴入约 150 mL 甲醇洗涤,冷却,抽滤,滤饼水洗 3 次,然 后烘干得 1,4,7,10-四(对甲苯磺酰基)-1,4,7,10-四氮 杂环十二烷(3) 30.1 g,产率 63.7%。 2.1.4 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4)的合成 将 30.0 g 化合物 3 加入到 60 mL 浓 H2SO4 中, 加热待其溶解,而后 110 °C 反应 48 h。反应完毕, 在剧烈搅拌下,倒入到 200 mL 无水乙醇中,搅拌 0.5 h,抽滤,滤饼溶于适量水中,用活性碳脱色, 加入 40 mL 浓盐酸中煮沸, 静置, 过滤得白色固体。 将此固体溶于少量水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 至强碱性,而后用氯仿(热)萃取多次,滤液经无水 硫酸钠干燥后,蒸除溶剂,干燥得 1,4,7,10-四氮杂 环十二烷(4)的白色固体 2.62 g,产率 40%。 2.1.5 N,N′,N″- 三叔丁氧甲酰基 -1,4,7,10- 四氮杂环 十二烷(5)的合成 化合物 4 (5.0 g, 29.0 mmol)和三乙胺(12.4 mL, 89.3 mmol)溶于二氯甲烷(150 mL), 常温下缓慢滴加 (Boc)2O (17.72 g,81.2 mmol)的二氯甲烷(120 mL) 溶液,3 h 以内滴加完。再于室温下搅拌 24 h。减压
本工作对富勒烯进行修饰,将 cyclen 连接在富勒烯上,成功合成了一种潜在的促排化合物——多取代
富勒烯大环多胺衍生物(CB),运用改良寇氏法得到了化合物的半致死剂量,在完成其毒性实验的基础上,建 立了染铀的小鼠模型,探究该化合物对小鼠体内铀的促排效果。结果表明,多取代富勒烯大环多胺衍生物的 半致死剂量为 1.767 mg; CB 进入小鼠体内并不会改变铀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 与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 阳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CB 对小鼠肝脏和骨骼中的铀有较明显的促排效果。CB 可作为一种潜在的铀促排 化合物。 关键词 铀,富勒烯大环多胺衍生物,促排剂 O615,R811.3 中图分类号
随着核能与核技术的发展,放射性物质被广泛 应用于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反应堆、 辐射育种、医学影像疾病诊治等[1−3]。与此同时,发 生核辐射事故的几率也逐渐增大[4]。为有效应对并 及时控制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做好核突发事件的核 辐射损伤防护工作势在必行,其中防治内照射的根 本措施主要是通过减少吸收和加速放射性核素在体 内的排除,即寻找合适的核素阻吸剂或促排剂。除 体外直接照射外,核辐射的危害更在于放射性物质 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体内,当核素在体内 的蓄积量较大时,将给核从业人员和公众造成内照 以铀为代表的工业锕 射的同时也带来化学毒性[5−6]。 系核素,具有放射性与重金属化学毒性,其潜在的 远期辐射损伤和急慢性化学毒性不容忽视[7]。 目前急性铀中毒都是化学损伤引起的以急性中 毒性肾病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在以往的内照射医学 防护实践中, 对体内污染者的医学处理措施有两类: 其一是应用相应的药物,以减少放射性核素在进入 部位的吸收或加速体内沉积核素的排出;其二是用 局部清洗、灌洗或手术的方法,除去沉积于某部位 的核素[8−11]。但核辐射事故一旦发生,其实际情况 往往涉及的地域大、人员多、伤情复杂,后者不能 满足实际要求。因此,防治内照射的根本措施主要 是通过减少吸收和加速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排除, 即寻找合适的核素阻吸剂或促排剂。鉴于 UO22+能 与体内多种无机和有机的配体形成螯合物[12−13],因
第 36 卷 第 12 期 2013 年 12 月
核 技 术 NUCLEAR TECHNIQUES
Vol. 36, No.12 December 2013
富勒烯大环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对铀的促排
何佳恒 1 刘国平 1 张华明 1 陈琪萍 1 刘晓清 2 杨远友 2
成都 610064) 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绵阳 621900) 2(四川大学 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 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移除溶剂,柱层析(PE:EA=1:1)得 N,N′,N″-三叔丁氧 甲 酰 基 -1,4,7,10- 四 氮 杂 环 十 二 烷 (5) 的 白 色 固 体 10.50 g,产率 76.5 %。1H NMR (400 MHz, CDCl3): 3.36×10−6 (s, 4H), 3.28×10−6 (s, δ = 3.61×10−6 (s, 4H), 1.46×10−6 (s, 9H), 1.44×10−6 4H), 2.86×10−6 (s, 4H), (s, 18H)。 2.1.6 化合物(6)的合成 在 500 mL 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 5 (10.74 g, 55.86 mmol), KI (9.29 g, 22.8 mmol), K2CO3 (7.74 g, 55.86 mmol), 再加入 190 mL 乙腈, 氯乙腈(2.05 mL, 250.80 mmol) ,回流反应 70 h 。移去溶剂,加入 CH2Cl2,抽滤,除去无机盐。滤液减压移走溶剂, 柱层析(PE:EA=3:2)得化合物(6)的白色固体 10.55g, 1 H NMR (400 MHz, CDCl3): δ = 3.82×10−6 产率 91%。 −6 (s, 2H) , 3.47×10 (s, 4H) , 3.37×10−6 (s, 8H) , 2.83×10−6 (s, 4H),1.46×10−6 (s, 9H),1.44×10−6 (s, 18H)。 3.1.7 化合物(7)的合成 在 300 mL 高压釜中,将 7.15 g 化合物 6 溶于 120 mL 事先制备的氨气乙醇饱和溶液中, 然后加入 0.78 g 雷尼镍, 置换釜内氢气后充入氢气至 1.5MPa, 25 °C 下反应 48 h。反应完毕后,滤除催化剂,减 压移除溶剂, 干燥得化合物(7)的白色固体 6.9 g。 产 品无需分离,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2.1.8 化合物(8)的合成 将 6.9 g 化合物 7 (13.4 mmol)和 2.8 mL TEA (20 mmol)加入到 180 mL 二氯甲烷中, 而后 0 °C 搅 拌条件下,滴加 2.5 mL 溴乙酸苄酯(16 mmol)的 10 mL 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完毕,室温反应 48 h。 反应完毕,减压移走溶剂,然后以乙酸乙酯为洗脱 剂, 柱层析得化合物(8)的无色粘稠状液体 3.8 g, 产 率 41.1% (7 与 8 两步产率) 。1H NMR (400 MHz, CDCl3):δ = 7.29×10−6 (s, 5H),5.10×10−6 (s, 2H), (3.42−3.21)×10−6 (m, 14H) , (2.71−2.60)×10−6 (m, 13 1.37×10−6 (s, 18H); C NMR 8H), 1.40×10−6 (s, 9H), (100 MHz, CDCl3) : δ =1.719×10−4 ,1.559×10−4 , 1.555×10−4,1.552×10−4,1.355×10−4,1.284×10−4, 1.282×10−4 , 1.282×10−4 , 7.92×10−5 , 7.90×10−5 , 7.77×10−5 , 7.73×10−5 , 7.70×10−5 , 6.63×10−5 , 5.46×10−5 , 4.99×10−5 , 4.78×10−5 , 4.51×10−5 , 2.86×10−5,2.84×10−5。 2.1.9 化合物(9)的合成 将 3.6 g 原料 8 和 1.05 g 3%的 Pd/C 加入到反应 瓶中,加入 50 mL 甲醇,在 1.5 MPa H2 下室温反应 3 h,反应后 TLC 检测,原料反应完全,抽滤后除 去溶剂,得到化合物(9)白色固体 2.6 g,产率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