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融崇礼 瞭望冬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融崇礼瞭望冬奥
作者:单洁靳磊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9年第9期
“刷脸”进站、行程规划、WiFi覆盖……无论在场馆建设、交通运输,还是赛事保障、观
赛模式,科技创新都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滑雪是崇礼最闪亮的标签。
一年中,崇礼有长达5个月的时间都被皑皑白雪覆盖。
作为赛
事的重要承办方和50块冬奥会金牌的产生地,崇礼已进入冬奥会“北京时间”,吸引着众多关注的目光。
冬奥各项筹办工作正进入加速推进期,崇礼城区的“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
奥运因科技更精彩,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将是一场科技含量极高的智慧冬奥,“科技”“智慧”将成为主旋律。
智慧小镇筑梦冬奥
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崇礼太子城小镇由于冬奥赛事举办地和冰
雪主题小镇的双重IP,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明星项目。
中赫集团长期专注于高端物业开发和运营,同时也在布局文化体育旅游产业。
此次联合具
备丰富滑雪度假小镇开发经验的太舞旅游度假有限公司以及龙头旅游企业首旅集团共同开发这
一项目,也是企业服务奥运、为后奥运时代产业发展做好规划与实施的具体实践。
除了要让太子城冰雪小镇服务好冬奥,拉动崇礼当地经济与产业发展,更要在太子城冰雪
小镇的建设过程中,贯彻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奥运理念,而随处可见的智能科技让冰雪
小镇更具国际范儿。
无人驾驶、人脸识别智能向导、大数据等,将应用于小镇的交通组织、会
务服务与互动体验。
工程最大程度地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同时为保证冬奥安全与小镇持续经营,规划着重关注防灾系统的设计,并在水、电、暖系统工程中应用大量绿色技术,无障碍标准达
到奥运级别,力争得到中国绿色生态城区三星级、美国LEED金级等国内外专业组织的相关认证。
站在观景台上,遥望施工中的建设工地,项目方负责人于博介绍:“太子城小镇项目建筑
体量大、施工环境艰苦,有效施工周期短。
在过去不到一年的可施工时间中,小镇已经完成了
所有地下主体结构工程,逸衡酒店F1区、市政连廊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2019年9月30日前,
小镇各单体建筑将全部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2020年9月30日,小镇一期将正式开放营业。
”
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从南到北距离为1.6公里,考虑到寒冷的气候条件,结合绿色生态健
康的小镇全新山地度假生活方式,项目方引入了途经6个车站的有轨电车,方便出行。
电车采
用低地板设计,方便乘客上下车。
游客从太子城高铁站下来后,拿着雪具和行李,可直接乘坐
有轨电车,直达酒店、民宿或小镇的任何区域。
数据交通畅行冬奥
未来不止是在冰雪小镇内可以畅快出行。
建设一条便捷的滑雪之路,雪友们也盼了很多年。
记忆中,去崇礼滑雪的路,曾经显得那么漫长……
为了使京张之间形成快速通道,近几年两地间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工程。
即将于今年年底竣工通车的延(庆)崇(礼)高速公路全长约116公里,将重点实施基础
设施数字化、路运一体化车路协同、北斗高精度定位综合应用等技术。
按照河北省高速公路管
理局等部门初步编制的方案,延崇高速将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高精度定位、路况信息感知、车路信息交互等方面开展智慧公路试点,并针对山高、桥多、隧道多的线路特征,开展智能化
路况感知预测系统的研究,在沿线布设针对性的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和监测路况信息,并对信
息进行分析、预测,为车辆通行提供智能服务,最终打造成省内首条科技示范智慧高速路。
为实现高速公路、高铁与域内公交的无缝隙转乘,在崇礼南、崇礼北、太子城新建的三大
交通枢纽,将支持高铁与公交车、摆渡车、出租车、私家车之间一站式换乘。
工程将全面建设
P+R停车换乘系统,预留轨道交通系统,构建以电动公交为主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并配建地
下停车场,方便游客观赛和出行。
京张高铁及崇礼铁路的建设,则会为崇礼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崇礼铁路将与延崇高速一
起形成北京至崇礼最便捷客运通道,实现参赛运动员40分钟转场。
这条通道不仅可以使更多人走进崇礼,还会通过更大的路网,辐射整个京津冀区域,甚至更远;不仅会吸引滑雪发烧友,
也会通过设施的完善让更多的人走上雪道、爱上滑雪。
气象医疗助力冬奥
冰雪之上,精彩不断上演。
精准气象预报是历届冬奥会成功举办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作为
近20年唯一一次在大陆性季风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北京冬奥会气象预报服务的关注重点也有所不同,需要提供更为精细、准确的气象观测、预报信息。
冬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已于2016年9月开工,目前完成了崇礼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赛事核心区29套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赛区周边70套七要素自动气象站和12套高速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崇礼GNSS/MET站、微波辐射计、云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天气监测、地面观测和垂直探测不同用途的系统建设。
到今年底,冬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将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形成从地面到高空的全要素三维
立体观测网,实现对赛区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降水量、雪深、能见度等要素
的综合采集。
与历届冬奥会雪上项目赛场相比,张家口赛区的气象观测站点布设最多、观测要
素最全。
在冬奥会赛场上,要让运动员能“无后顾之忧”地拿出最好的表现,更需要提升整体医疗
服务质量。
2018年12月2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在崇礼区人民医院正式挂牌,采取“人财物全部托管”的合作模式,打造国际知名运动诊疗创伤中心。
崇礼院区将借助北京大学
第三医院的品牌、技术、人才优势和先进管理经验,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全面覆盖运
动场、奥运村和定点医院的无缝急救服务和合作机制,构建平稳快速的空中和地面急救医疗服务,合力解决冬奥会和体育运动医疗保障问题。
5G打造视觉冬奥
5G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无论是组织者还是运动员、媒体、观众,都将感受到冬奥智慧
园区带来的超强体验。
作为全球将要全面落地的首个5G奥运会,“智慧冬奥”概念背后有着巅覆原有人们认知的应用“黑科技”。
崇礼区在省内率先探索建设5G试商用网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在赛事核心区进行模牌规划、5G规模组网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利用统一云平台、大数据中心打造形
成开放、共享、安全的城市信息综合集成环境;有计划、分步骤统筹推进绿色智慧奥运村和智
慧城市建设。
往届的奥运观赛体验中,在家里看电视直播是最佳选择。
而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高清观赛的方式将不局限于客厅,在手机、Pad等各移动终端都可以随时随地体验到8K高清直播。
NGBW(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无线交互技术的应用,将为冬奥场馆提供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和
数据信息移动接入服务,满足新闻媒体及观众的不同需求。
走进冬奥现场,感受火热氛围,看到精彩场景怎样第一时间分享给亲友呢?有了5G网络,观众拍下的精彩画面可以轻松传播出去,分享现场的精彩和喜悦,通过社交工具发文字、图片、视频更加流畅,可以让更多亲友快速看到现场实况,可轻松地实现场外、场内互动,观赛体验
更佳。
据了解,赛事核心区在引入离子显示器、专业影像设备、音响设备、AV设备及导航系统
等最尖端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也将进一步探究可穿戴摄像机、移动终端设备等最新科技产品
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