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儿童诗两首
人教版小学语文《儿童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儿童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
《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所见》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夏日小池景象。
首句“泉眼无声惜细流”,通过“无声”和“惜”字,形象地表现出泉水涓涓流淌的静谧之美。
接着,“树阴照水爱晴柔”一句,借助“照水”和“爱晴柔”,展现了树木倒影在水面上的喜爱阳光的柔和之态。
后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小荷”和“蜻蜓”为焦点,生动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生命活力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这首诗以牧童为主线,描绘了一幅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首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展示了牧童在田野间自由自在、快乐歌唱的场景,其歌声甚至能震动林木,体现了儿童的纯真和活力。
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描绘了牧童在听到蝉鸣后,瞬间从欢歌变为静默,准备捕捉蝉的情景。
这一转折既表现出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精神,也揭示了他们在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之心。
两首诗都是以儿童为主角,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儿童的纯真、好奇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这两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富有诗意,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和欣赏。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引导他们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9-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9.《儿童诗两首》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使学生感受童年的生活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
从习作上讲也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
《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这节课主要讲《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布置自学。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有丰富的想象力。
这两首儿童诗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所以学生兴趣浓厚,能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于写作之中。
三、说目标1.知识与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1)朗读儿童诗,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观念及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读书,边读边想象,同时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
儿童诗两首
儿童诗两首1. 《小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像钩钢,
装饰了我们的夜晚。
小星星闪烁不停,
带给我们温馨的梦。
让我们快乐入眠,
希望明天更加美好。
2. 《小草儿》
小草儿绿又嫩,
吹着微风摇来摇去。
逗得小鸟儿欢笑起,
在天空飞翔自在。
小草儿地下钻出头,
它们是大地的宝贝。
雨水滋润它们成长,
阳光照耀它们荣耀。
儿童诗歌展现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启发儿童的思维和情感发展。
以上两首儿童诗以简洁明
了的语言描述了小星星的美丽和小草儿的成长,给予儿童一种纯真、温馨、快乐的感受。
9儿童诗两首
9、儿童诗两首《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1.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1)像刚下水的鸭群,扇( shān)动翅膀拍水戏耍。
(2)夏天的傍晚,天气闷热,爷爷拿着扇( shàn)子在院中乘凉。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xuàn)风”水战“浪里白条”。
(4)一只雄鹰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盘旋(xuán)。
(5)长( zhǎng)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6)爷爷做的风筝真漂亮,还拖着两条长长(cháng)的尾巴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串)花苞(轻轻)地翻动(甜美)的营养一(座)篷帐(悄悄)地爬(遥远)的地方3.读课文,完成练习。
(1)脚丫“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绿色的篷帐”指的是什么?(柳树)(2)《我想》这首小诗中的孩子有着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跟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想把鼻子安在花苞中)(3)《童年的水墨画》为我们展现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街头》读书的孩子,那样(专注);《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快乐);《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调皮)。
1.选择正确的字,画“√”。
花(苞)、(篷)帐、(钓)竿、(拨)动、(喧)闹、戏(耍)2.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缩句:书页翻动。
(2)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改为“被”字句:溪水被垂柳当做梳妆的镜子。
(3)小树汲取营养。
扩句:一棵棵嫩绿的小树在阳光下贪婪地吸取周围的营养.。
《儿童诗两首》课文
生的个性特长,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使课堂成为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另
一方面,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在课堂上出现,也使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学到了
知识,更得到了美的享受。
在美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后,我抛出了本课的交流话题:“我”的
愿望是什幺?你最喜欢哪个愿望,为什幺?
孩子们由于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体
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本课教学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孩子们反复诵
读,在诵读中理解内容,体味情感,品味语言。在朗读的过程中,面对优美
的文字,有些孩子愿意高声诵读,通过读表达来表达理解;有的孩子会用诗
一样的语言对文章进行再创造;有的孩子会默默凝思,在内心深处反复品味
此时,我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选择,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了学
生:数字零、字母 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
亮、红红的太阳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一幅幅画面,就可以作为儿童诗的“境,就是“意”。
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的“境”去体会诗中的“意”。
二、启发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让家园更加美好。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高易达::
我想把槐树籽
种在大地上,
伸进湿软的土层,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绿化我们的家园。
张永琪:
我想把眼睛
安在飞机上,
和太阳捉迷藏,
看星星和月亮玩耍,
望啊,望
生 4:我会让小鸟在我的枝条上筑巢、搭窝,让鸟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生 5:歌唱美好的生活
9.《儿童诗两首》
1.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 理解的地方打上“?”
2.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一个动词, 要求这个四字标题能准确地概括出每 组镜头的主要内容。
3.画出诗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 会,一起欣赏交流佳句。
• 比较两首儿童诗在表达上有什么 不同?
•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 画》是组诗。 •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 不押韵》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 情景。
儿童诗两首
• 花苞 脚丫 汲取 篷帐 • 风筝 柔软 柳絮 水墨画 • 喧闹 梳妆 扑腾 戏耍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 想,《我想》这首诗描写了“我”的 哪些愿望? 2.那么多的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 说说理由。 3.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节诗句, 想象画面。 4.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 上有什么特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词语盘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词语盘点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词语盘点汲取:吸取。
喧闹:喧哗热闹。
水葫芦: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
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课文《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童年的水墨画》街头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蜒。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句子赏析1、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
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
9.儿童诗两首
1.自由朗读《我想》,思考:诗中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2.品读《我想》
(1)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3.引导想象:作者分别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展开自己的想象?
引导学生体会是盎然的春意启发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节为例,想象画面,指导朗读,“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通过“悠啊,悠——”破折号中声音的延长,读出诗歌的趣。
4.方法迁移品读诗歌
(1)指导学生运用第一节诗的想象画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调动情感,体味诗境。
(2)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
(引导学生发现诗中“安、接、装、种”及“悠、长、望”等动词,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精妙。)
5.练习说话:如果是你,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你会想……
人教版五下第九课《儿童诗两首》教案
备课人
9.儿童诗两首
1课时
课型
略读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2、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学说学写。
教具
课件
多媒体课件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9.儿童诗两首》
9.儿童诗两首
《我想》
高洪波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呀,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呀,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呀,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童年的水墨画》
张继楼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9.儿童诗两首
写孩子在溪边钓鱼的欢乐。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 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 柳树,更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 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 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 家都怕鱼受惊了,而鱼上钩的那一 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 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 几句,勾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汲取——吸取 营养——养分 喧闹——喧哗 • 花苞——花蕾 戏耍——玩耍 漂亮——美丽 • 甜美——甜蜜 平静——安静 反义词: • 伸进——探出 甜美——苦涩 柔软——坚硬 遥远——附近 明亮——昏暗 喧闹——安静 湿软——干硬 漂亮——丑陋
•
自由朗读诗歌,想想《我想》这首诗描写了 “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这一节主要写:“我”想把小手安在 桃树枝上,把春天打扮得更美。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
随堂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诗两首。 2、读了《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 怎样的感觉?
作业: • 1.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 首儿童诗。 • 2.办一期儿童诗主题的 手抄报。
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 式上有什么不同?
(1)《我想》是一首诗歌,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 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 跃。《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 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 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场景。主要通过捕捉镜 头来记录童年生活,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 的故事情节性。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9.儿童诗两首【新版】
串珠问题:
1.《我想》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中“我”的愿望是把小手安在桃树枝 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 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2.《童年的水墨画》描绘了哪三个地方的什么情景?
《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街头,儿童在读书;溪 边,儿童在钓鱼;江上,儿童在戏水。
3.这两首儿童诗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特写镜头
什么是特写镜头? 就是在掌握大量写作素材的基础上,对其中可以构成特写
镜头的材料做出取舍、安排,以形成“特写镜头”的剪裁法。 《童年的水墨画》就是从孩子的生活中剪裁的三个特写镜头。 注意: (1)特写镜头是相对静止的画面。 (2)材料要进行加工,不要直接描写。 (3)要选取能充分表现人物、事物特征的画面作为特写镜头。 答题模式:
即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但 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水浒传》】 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
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 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 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此处通过对××这一特写镜头的描述,体现了××(人或事) 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 感受到了儿童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拿 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核心问题: 两首儿童诗分别表现或描写了什么?
《我想》表现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 与向往。《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儿童的童年生活是 幸福与美好的。
读了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童年的生活是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连绵不绝的水墨画, 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9 儿童诗两首
9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参考1)《儿童诗两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第一首诗充满了儿童神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浓郁的儿童诗特点。
而第二首诗则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于是,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感受诗歌的美好,让他们产生向往。
教学本课最大的目标想让学生也能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感悟生活,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也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儿童诗歌。
结果,也真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许多同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其中不乏意味深长的,著名儿童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
通过读诗、评诗、写诗,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可见,让学生尝试创造,真的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展示的空间。
(教学反思参考2)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
”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3.拓展延伸。
写写自己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
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教学反思参考3)本课的两首儿童诗一为《我想》,一为《童年的水墨画》,都是描述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纯真、细致的内心,与学生息息相通。
因此,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想》一诗行文跳跃,想象大胆奇丽,表达了一个孩童内心的美好愿望,极富韵律美,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
9儿童诗两首(完美版)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这一节主要写: 我”想把小手安在 桃树枝上,把春天打扮的更美。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 绿色的帐篷指什么? 指“大柳树”
这一节主要写什么?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枝上,并长成一棵大 树。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戏水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写江上戏水的孩子调皮可爱。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 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 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拨我溅地嬉 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 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 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 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 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写“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这一节主要写什么? 写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前四节的最后一句在表达上都有什 么特点?这样写好在哪里?
都带有破折号,而且破折号都 起解释、说明作用,这样写得好 处在于使句子更完整。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 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 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 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 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 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 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 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 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类文阅读-9 儿童诗两首
类文阅读-9* 儿童诗两首五个杈丫的小树邱易东我的两只手真像长着五个杈丫的小树阳光下我高高地举起这两颗小树伸开所有的杈丫希望能够看到真正的果子飞来的小鸟……可是,只是看到——远处蓝天、白云、大地和路于是我在手背和手掌上画上茂蜜的绿树叶画上孰透的红果子还画上我的追求和愿望1.在文中找到三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成()()改成()()改成()2.文中“五个杈丫的小树”运用了_______ ___的修辞手法,“小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杈丫”指的是________ __。
3.你如何理解诗中画线的句子?4.这首诗真的是在写树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参考答案】1.颗—棵蜜—密孰—熟2.比喻“我”的手手指3.示例:我觉得画线的句子是在告诉我们,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
4.这首诗不是写实物树,而是写精神树。
表达了诗人希望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风筝金波春天,在我敞开的窗子上,挂着一只断线的风筝。
那根闪光的尼龙丝,在春风里飘动、飘动。
(风筝,风筝,谁是你的小主人?)我猜想那放风筝的孩子,一定又欢喜又扫兴;他的风筝曾飞上这十二层楼,却又倒挂在这儿随风飘零。
(风筝,风筝,我要找到你的小主人。
)我摘下这只风筝,意外地发现了小主人的姓名;风筝是用一张考试卷糊成的,我还发现了那不及格的考分!(你别问,你别问,我不想说出他的姓名。
)他是我的一位小邻居,就住在对面楼的第三层。
明天,我要约他去春游,顺便送还他这只风筝。
(当然,还要谈谈别的事情……)(选自《有风吹过》,蓝天出版社)1.“我猜想那放风筝的孩子,一定又欢喜又扫兴。
”作者猜想放风筝的孩子“欢喜”是因为,“扫兴”是因为。
2.作者为何不愿说出风筝主人的姓名?我觉得是因为()A.作者不知道风筝主人的姓名。
B.风筝主人考试没及格,作者想保护他的自尊心。
C.风筝的主人不让作者说。
D.作者说出来,会让老师知道风筝的主人,老师会批评他。
3.“明天,我要约他去春游”,从这句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4.试着想象,小作者会和风筝的主人谈哪些“别的事情”呢?【参考答案】1.自己的风筝飞得很高坠落了挂在别人的窗口2.B3.无比快乐的心情。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9、儿童诗两首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这一节主要写:“我”想把小手安在 桃树枝上,把春天打扮的更美。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
绿色的帐篷指“大柳树”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前四节的最后一句在表达上都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好在哪里?
都带有破折号,而且破折号都 起解释、说明作用,这样写得好 处在于使句子更完整。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 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 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 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读了《童年的水墨画》这首
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
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暖一抹,冷一抹 浓一笔,淡一笔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汲取: 吸取。 喧闹: 喧哗热闹。 水葫芦: 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 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 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 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 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 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 的。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会找:
再读这两首儿童诗, 想一想儿童诗有什么特点?
儿童诗的特点
丰富而童稚的想象 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简单而优美的意境
• 想象延伸:
• 我想把________ __________上。 ……
老师想把手 装在风筝上。
摸一摸蔚蓝的天空,
采一缕金色的阳光。 飞啊,飞—— 尝一尝白云棉花糖。
你有什么愿望? 你想……
自读提示:
朗读这首小诗,边读边想:你
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给你 怎样的感觉?在适当的地方做一下
批注。
溪边
钓鱼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写孩子在溪边钓鱼的欢乐。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 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 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 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 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 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 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 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 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前四节的最后一句在表达上都有什 么特点?这样写好在哪里?
都带有破折号,而且破折号都 起解释、说明作用,这样写得好 处在于使句子更完整。
•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 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 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 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 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 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 “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 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 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 既准确又形象。
•
以跳跃的尽头捕捉了童 年生活的典型场景,如“街 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 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 乐场面,表现了孩子们童年 生活的快乐。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暖一抹,冷一抹 浓一笔,淡一笔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戏水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写江上戏水的孩子调皮可爱。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 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 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拨我溅地嬉 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 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 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 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 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我会说:
通过表演朗读你能想象出 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吗?你好
像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不过,飞到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我”的懂事。
①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 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 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 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 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 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 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 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 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街头读书溪边垂钓源自江上戏水街头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写了小孩子在干什么? 在阅读
写儿童不过街上的喧闹,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
街头阅读,你脑海里浮现什么画面? 《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 样的专注,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 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 不觉。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这一节主要写: 我”想把小手安在 桃树枝上,把春天打扮得更美。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 绿色的帐篷指什么? 指“大柳树”
这一节主要写什么?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枝上,并长成一棵大 树。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 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 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 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 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 《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 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 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爱之歌》
黑塞(德国) 我是一头鹿,你就是那小鹿, 小鸟是你,我就是那树, 太阳是你,我就是那白雪, 白天是你,我就是那梦。 夜晚,从我入睡的嘴飞出, 一只黄金鸟,飞向你, 歌声嘹亮,翅膀斑斓, 它对你唱一支爱之歌, 它唱着我给你的歌。
我们拥有更美妙的想象,我们经 历了更难忘的童年趣事。写一节小 诗把它记录下来吧!
《我想》《童年的水墨画》
高洪波
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开
鲁人。有儿童诗集《鹅鹅鹅》《喊泉的秘密》 《吃石头的鳄鱼》《种葡萄的狐狸》《我喜欢你, 狐狸》。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 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 文学优秀作品奖。
张继楼,1926年出生,著有《营帐边有一条
小河》、《夏天到来虫飞飞》、《种子坐飞机》、 《彩色的童年》、《张继楼儿歌》等作品27种。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写“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这一节主要写什么? 写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我会读
花苞 湿软 汲取
篷帐
喧闹 黑旋风
柔软
虎牙
柳絮
梳妆 水墨画
提示: 1.诗歌中的“我”有什么愿 望? 2.哪一个愿望最令你神往? 说说你的理由。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