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6%
28.9%
55678
2016.6 移动网民规模 超6.5亿
2007 2008 2009 中国网民规模(万人)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万人)
2015
中国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
来源:网民规模来源为2015年,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6.8 iResearch Inc.
粉丝模式
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上,被关注者 常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
社群模式
相对于粉丝经济,社群经济的传播模式更 加分散,群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核心参与者 活跃用 户 活跃用 户 社群领导者
偶像/名人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16.8 iResearch Inc.

来源:由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16.8 iResearch Inc.
11
中国网络社群发展阶段与形态分析
网络社群已进入移动时代,以连接为目的打造社群生态
中国网络社群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网络社区逐渐发展成以移动端为核心的、连接人、信息与一切的社群生态。 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发展历程与形态
6
中国网络社群发展环境分析
用户需求、社交方式的改变推动中国网络社群发展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随着用户的基本需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对中层与上层需求的欲望加强。网络社群的 发展满足了用户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也同时为用户搭建了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的平台。此外,根据2016年6月艾瑞最新 数据显示,通讯聊天作为重要的互联网应用, 月度覆盖人数比例为 92.2%,以 QQ 空间、微博、陌陌为代表的综合社交 应用的使用率为50.7%。 艾瑞分析认为,网络社交应用的普及为社群的广泛传播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用户对于人际交往、受到重视与自我价值 实现等需求共同推动了中国网络社群的发展。 马斯洛需求层次 自我 实现需求 社群价值
9
中国网络社群主要传播模式分析
从“一对多”到“多对多”的网状传播
网络社群的基本形态是由多个具有共同的认同感的网络用户,通过各种网络应用如社交网站、论坛等应用连结到一起而形 成的群体。与一对多的粉丝模式相比,网络社群的传播结构呈网状型,节点与节点之间不规则分布,不是传统的一对一传 播,而是跨级的、跳跃式的传播,具有强大影响力,更易形成多层级式的效果。 2016年中国粉丝传播模式与社群传播模式对比分析
29.9%
人口消费增长情况分析 (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
23.8% 21.4%
7%
上一代
13.1%
9%
中国平均水平
5.3% 2.7%
3.9%
14%
年轻一代
10岁以下
10-19岁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岁以上
百分比(%)
来源:2015年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6.8 iResearch Inc. 来源:人口消费增长情况来源为经济学人智库(EIU) ©2016.8 iResearch Inc.
可商业化网络社群
(狭义的网络社群,即报告范畴)
PC端&移动端
具有 商业化 潜力
具有商业化潜力、能够形成内容价值的网 络社群,不包括仅由于血缘关系及社会角 色而聚集的社群,如家人群、闺蜜群等.
网络社群
(广义的网络社群)
互联网为沟通 主要途径
互联网为社群沟通主要渠道,拥有线上线 下多种互动与运营方式,有较为固定的平 台或渠道便于成员进行交流分享
45.6% 14.4% 85.9% 102.5% 159.4% 202.6%
2016Q1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 规模市场份额
22.8%
18.6%
55.8%
33.4% 62011.3
46480.4 29831.4 财付通 38.3%
支付宝 51.8%
20490.6
25156.2
2015Q1 2015Q2 2015Q3 交易额规模(亿元) 环比增长率(%)
用户需求、社交方式的改变 推动中国网络社群发展 网络社交应用的普及为社群 的广泛传播搭建了良好的平 台,同时用户对于人际交往 的需求共同推动了中国网络 社群的发展。

4
中国网络社群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逐步成熟
根据艾瑞整理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近6.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超过全球平均 水平3.9个百分点。同时,移动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过去几年来,移动网民增速远超过整体网民 增速,中国整体网民的增长已经由PC网民增长转移到移动网民的增长。 艾瑞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互动,并借助通讯录绑定、身份验证、地理位置等技术手 段,将线上互动和线下生活融为一体,加上多元化的移动终端和应用服务,使社群功能得到延伸,社群价值得到放大。 2007-2015年中国整体网民及移动网民规模
(受到他人尊重)
mUserTracker-2016年6月中国移动App 细分领域月度覆盖人数占比
影音多媒体
实用工具 通讯聊天 便捷生活 电子商务 社交网络 游戏 新闻&资讯 金融服务 个人信息管理 18.8% 0% 20% 40% 60% 80% 100% 120% 50.7% 50.3% 41.5% 67.5% 56.4% 95.3% 95.3% 92.2%
2016年同道文化社群发展模式全媒体内容推荐及打赏多平台展示社交电商现商品快速完成购买细分群组将粉丝进一步分级形成社群间互动社群相关账号形成传播矩阵便于营销推广同道文化电商实体与授权商合作文化娱乐影视产业延伸线下星座主题嘉年华35中国明星网络社群经营模式总结品牌建设及优化图文音视频多种表现形式适应多渠道传播围绕内容培养用户习惯升级参与方式与玩法提升内容价值做产业或资源的连接器基于社群内容与资源优势尝试向其他产业链延伸尝试帮助成员或企业进行信息与资源对接孵化与众筹尝试跨界与新连接模式社群成员管理与价值挖掘随着社群规模扩大建立成员等级机制与社群内部交流与分享规则深度挖掘社群间资源价值核心内容产品优势资本运作全面布局从核心内容产品到连接器引入资本全面布局与整体网络社群现状相比明星网络社群在用户规模品牌认知与社群价值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也在发展中逐渐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更加完善的发展策略与经营模式同时也为整个产业开拓出了更多可以借鉴的参考范本
微博、微信助力 多元社群有效运营 论坛、BBS等 网络社区兴起 天涯论坛、猫扑、 豆瓣兴趣小组等 网络社区的出现, 助力相同兴趣的 网民聚集,形成 网络社群2.0的 新形式。 博客、微博等为网民提 供了公共表达空间,为 社群内部成员间的互动 提供了更多可能。微信 作为即时通讯平台,提 高了网络社群的沟通效 率,二者共同推动网络 社群2.0时代的不断成 长。网络社群开始出现 网状结构,社群经济逐 渐形成。
最大月活数量
平台型社群 明星社群 短热社群
中长尾社群
社群生命周期
注释:此网络社群分类具有周期性特征,不具有绝对性。 ©2016.8 iResearch Inc
8
中国网络社群发展环境分析
移动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的逐步完善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6Q1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40584.3亿元,同比增速67.0%。其 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62011.3亿元,环比增速33.4%。C端用户主动发起的虚拟账户间转账交易规模刷新纪录,达到 14783.8亿元。支付宝与财付通成为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核心平台。 艾瑞分析认为,在线支付系统,特别是移动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的完善,为社群商业化的逐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 基础。 2015Q1-2016Q1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尊重需求
(友谊和群体归属感)
社交需求
(包括心理和物质上的安全保障)
安全需求
37.2%
(如衣、食、住、行、健康)
来源:由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16.8 iResearch Inc.
生理需求Biblioteka 月度覆盖人数占比(%)来源:mUserTracker. 2016.6,基于对百万名iOS和Android系统的智能终端用户使用 行为长期监测获得。 ©2016.8 iResearch Inc.
知识型社群 兴趣类社群 行业垂直社群 其他社群 企业级社群
分类维度
以内容为维度划分的社 群围绕自身信息/产品/ 知识等为社群成员提供 服务,社群的内容类型 直接影响社群文化与价 值观的形成。
按成员属性划分
联盟社群 粉丝社群 女性/男性社群
以成员属性为维度划分 的社群更具有人群特征, 服务类型与商业化模式 也更具有差异化,社群 文化更基于社群成员之 间的情感联结。
中国网络社群研究报告
2016年

中国网络社群基本概况 中国网络社群产业链发展现状 中国网络社群运营现状洞察 中国网络社群典型发展案例分析 中国网络社群服务平台分析 中国网络社群未来发展趋势
1 2 3 4 5
6
2
中国网络社群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
社群是有共同爱好、需求的人组成的群体,有内容、有互动,由多种形式组成。社群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提升 了营销和服务的深度,建立起了高效的会员体系,增强了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归属感,为企业发展赋予新的驱动力。 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概念及特征
10
中国网络社群的类型与特征分析
网络社群类型多元,社群结构与社群内容影响社群文化
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类型与特征
全地域社群
按地域划分 本地社群
周边社群
海外社群 产品型社群
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社群 在成员结构上较为扁平, 社会关系相对复杂,社 群运营以地域性生活服 务为主,社群文化与地 方文化相契合。
按内容划分
在线支付系统逐步完善 在线支付系统,特别是移动支 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的完善, 为社群商业化的逐步发展奠定 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16.8 iResearch Inc.
网络社群长尾市场价值被挖掘 明星社群的优质资源受到哄抢的同 时,长尾垂直型社群的用户有效注 意力也成为当前移动端商业化探索 主要的发展趋势。
社群
形成传播网络 经常性的社会互动
群组内不再呈现1对多的传播模式,各成 员之间产生更多互动,群组内部形成网状 传播形态
活跃群组
用户活跃度是群组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 人之间经常性的互动沟通是群组文化形成 的基础
具有共同兴趣与目标
注释:本报告中艾瑞报告界定范畴为网络社群。 ©2016.8 iResearch Inc.
2015Q4 2016Q1 同比增长率(%)
来源: 综合企业财报及专家访谈,根据艾瑞统计模型核算,仅供参考。 ©2016.8 iResearch Inc.
来源: 综合企业财报及专家访谈,根据艾瑞统计模型核算,仅供参考。 ©2016.8 iResearch Inc.
60.8% 24.0% 16.0% 39.5% 34.3% 45730 38400 29800 21000 5040 11760 30274 23344 38.3% 51310 35558 42.1% 56400 41997 45.8% 61758 50006 47.9% 64875 50.3% 68826 61981 66.2% 69.3% 74.5% 81.0% 85.8% 90.1%
7
中国网络社群发展环境分析
明星社群与长尾社群差异化发展,移动端价值被进一步挖掘
当前中国网络社群发展中,移动端已经成为主要发力点。当前发展特征为:整体流量巨大,明星社群的资源与成员活跃度 高,平台型社群不断扩展自身业务,此外有丰富的长尾社群在垂直领域的流量变现尚待挖掘。明星社群,甚至是平台型社 群的优质资源受到哄抢的同时,长尾社群中的用户有效注意力也成为当前移动端商业化探索主要的发展趋势。 2016年中国移动社群分类情况
群组
以具有共同的兴趣与目标为基本要素,成 员聚集形成群组形态.

3
中国网络社群发展环境分析
多方助力推动中国网络社群发展
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逐步成熟 基础设施与多元化的移动终端和应用 服务,使社群功能得到延伸,社群价 值得到放大。 年轻一代中国人成为网民主力军 且消费能力更强 相对于生于50、60、70年代的 “上一代”中国人,80年代后出 生的“年轻一代” 已成为中国网 民主力军且其消费能力比上一代 消费能力更强。
5
中国网络社群发展环境分析
年轻一代中国人成为网民主力军且消费能力更强
根据艾瑞整理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以 10-39 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 75.1%,成为网民的主 力军。同时,相对于生于50、60、70年代的 “上一代”中国人,80年代后出生的的“年轻一代” 消费能力比上一代消费 能力更强。这为中国网络社群的商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