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词,用于 句首,表示 发端。
操守、品德。
诫子书
内心恬 淡,不 慕名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明确志向。 这里指安静,集中
达到远大目标。
明,明确、 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达到。
坚定。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增长才干。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精读文本
过度懈怠。淫, 放纵。慢,懈怠。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读准字音
1、夫君子之行
fú
2、淫慢则不能励精 yín
3、险躁则不能治性 zào 4、遂成枯落
5、悲守穷庐
suì
lú
初读文章
播放范读,学生听读,并完成下列任 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读出节奏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精读文本
翻译字词
品德高尚的人。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 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 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 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典故、故事 称颂他的诗句
❖ 三顾茅庐 ❖ 隆中对策 ❖ 草船借箭 ❖ 舌战群儒 ❖ 七擒孟获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振奋精神。 励,振奋。
轻薄浮躁。与上 文“宁静”相对 而言。险,轻薄。
修养性情。 治,修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疾行,指迅速 逝去。
岁月。
凋落,衰残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穷困潦倒之人住 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精读文本
翻译句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精读文本
❖ 古今异义
❖ (1)静以修身 ❖ (2)夫君子之行 ❖ (3)意与日去 ❖ (4) 淫慢则不能
励精
古义:修养身心; 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古义:操守,品行; 今义:行走。
古义:日子,岁月; 今义:太阳。
古义:懈怠 今义:迟缓
精读文本
❖ 一词多义
❖
❖ 行 夫君子之行 (操守)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走)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 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做到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做不到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精读文本
增长才干
成就学业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 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 就。
❖
与友期行 (同行)
❖ 去 意与日去
(消失)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 以 静以修身
(连词,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
可以为师矣
(凭借)
课后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诫子书》作者 诸葛亮 ,字孔明 , 三国时期的政治 家,军事 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
A、非淡薄无以明志 B、非宁静无以至 远 C、淫慢则不能厉精 D、险躁则不能治 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 不能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 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 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 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 为空虚的心灵。)
合作探究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 论点)是那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合作探究
3.合作探讨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存高远”的座右铭, 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什么?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 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 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 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 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
合作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诫子
劝勉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勤学励志。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 达了对后代的厚望。
) 课后练习
3、解释下面红色的词。
(1)夫君子之行( (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俭以养德( (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 的目的
(3)非学无以广才( (3) 增长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4)放纵
)
(5)年与时驰( (5)疾行,指迅速逝去)
(6)意与日去( (6)岁月 消失 )
) 课后练习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杜甫《蜀相》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八阵图》
代表作: 《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题
❖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书信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 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54岁病逝五丈 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 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 《诫子书》中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 望,文章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 理名言,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合作探究
3.合作探讨
(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 不好影响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遭则不能治性
(5)在敦敦教导过程中,作者是从什么和什么 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修身 治学
合作探究
4.文本作者抓住了一个“静”字,围绕学习 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 分别找出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