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第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泉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主备人:叶瑞授课时间:第周星期 2017年月日
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又称昌黎。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任汴州、徐州幕府推官。
贞元十八年(802)入国子博士、监察御史,因议赈关中旱,贬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后入为国子博士,累官至中书舍、邢部侍郎。
819年,因上《论佛骨表》贬潮州刺史。
820年冬入长安,历任国子祭酒、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史部侍郎等。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骈为散的祭文。
2.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
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
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
合作探究问题:按祭
文的一般格
式,全文可
分为哪几部
分?
3文章从哪
些方面写了
韩愈的家境
身世?请从
文中找出有
关的句子。
理清思路,体味抒情色彩
1.问题:按祭文的一般格式,全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讨论后明确:全文除首尾两段是祭文的固定格式外,中间按“生
前——身死——死后”来组织文章。
第一部分交代祭奠时间、
祭奠对象,最后一段再抒悲情以祭文常用语结尾。
中间分为三
大部分:第一部分(2~3段)写侄儿生前与自己孤苦相依的至厚
亲情,为后文抒情作铺垫。
第二部分(4~9段)写侄儿身死情况
及自己的悲痛之情。
第三部分(10段)交代侄儿死后安排,包
括守丧、迁葬、抚养侄儿子女的情况,自责之情令人动容。
2集体朗读第5、10两个抒情段。
明确:第5自然段是作者得到侄儿猝死消息的一段,作者连用
三个“邪”字,三个“也”字,三个“乎”字和五个“矣”字
来抒发感慨,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的真的,又不得不信的
矛盾心情。
诵读时应读出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感情来。
(解说: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其中
抒情的段落为2、5、10、11自然段,有标志性的词语,即段首
的“呜呼”,叙述穿插于其间。
多郎读,体味抒情色彩,为鉴
赏作铺垫。
)
3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
句子。
指定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小组合
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