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太多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奋发图强。他们的名字化作
了天上的星辰,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比如尧、舜、禹,比
如孔子、屈原、诸葛亮、王安石和王阳明。他们勇敢地践
行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上古格言。日星交
替,四季轮转,这是生生不息的天道。天道刚健,激励人
们奋进有为,百折不挠。这种金声玉振的精神是我们祖国
• 点评: • 这是一篇忠实记录“我所认识的中国”的散文。 • 作者抓住“一带一路”和“高铁”两个关键词,以极具文学感染力
的“沙漠甘泉”和“钢铁巨龙”来类比,生动贴切地勾勒出自己眼 中的中国形象。作者对于两个关键词的理解是到位的,能透过 “新丝路”这样的中国战略,以及“高铁制造”这样的中国技术, 看到发展与和平的强国方向,看到担当与自信的大国精神。 • 全文语言流畅灵动,结构清晰紧凑。作者以“丝路驼铃”和“和 平高铁”统领标题、开头和结尾,同时,又以“我所认识的中国 ”一句贯穿文章主体,将关键词所体现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 有机融合,既有个人情感的融入,又有国际视野的解读,同时 兼顾时代特色和科技特征,显示了作者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文学 表现力。可以说,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作者的骄傲 和自信。诚如文中所言“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 所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是由无数个幸福个体构成,个 人骄傲和国家自信,从来都是密不可分。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徐珊
试题再现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 •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
•
祖国培养了我们,故乡期盼着我们,为了这份沉甸甸
的恩情,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无疑赶上了一个伟大的转折
时代,能否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能否赋予我们各
自的青春以深刻的价值,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严肃的人生课
题。我们将绳武前贤,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做出最大的努力。
•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昭示着全球旧秩序的岌 岌可危,特朗普的新政则拉开了新时代不确定性的帷幕。而就 在此时,远古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清脆的驼铃。中国携手沿 线伙伴,为干旱的大漠汇入一缕缕甘泉,各国积水成渊,汇聚 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为热浪侵蚀的沙漠送去清凉。一带一 路,是中国21世纪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我们背负着“复兴中华 ”这一沉重却坚定的理想,在国家棋局上走出“新丝路”这至关 重要的一子,这体现了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大国的和平崛起, 更是对“永不扩张”诺言的庄严履行。一带一路,惠及的不仅仅 是中国,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发展本国。兼顾他国,这 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2017全国卷(1)作文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 全国卷乙卷(I卷)作文题
•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 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 猫、
• 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 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 移动支付。
•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 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 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 扩而大之,对于炎黄子孙的我们而言,中国是我们共 同的故乡——国与家从来都是血肉一体的。我们绵绵不尽 的乡愁的落脚点不仅仅是生养我们的村庄,也可以是江南 塞北、黄河长江。江山壮丽,文明辉煌,每一个华夏儿女 都因为有如此伟大神奇的故乡而自豪不已。
•
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古往今来,为了让我们的祖国
和家乡愈加富强,为了使我们民族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
责任,担当
教你对策!
• 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 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
• 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 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 关系;
• 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 界,
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自强,坚持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年代:唐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亲情,思乡
•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 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 注与思索,
• 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 关系,等等。
高考优秀作文示例
兼济天下,不负青春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中国 人都很熟悉杜甫这两句诗。当年的诗圣饱经离乱之苦,兄 弟亲友星散四方,彼此音讯难通,故而思乡怀人之情愈发 显得浓烈。一流的诗歌总能引发很多人的共鸣,杜甫的忧 伤属于所有的游子。古今有别,月色依旧,千百年来漂泊 异乡的游子无不对自己的家乡牵肠挂肚。中国人历来安土 重迁,有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故乡的每一条河,每一朵 花,甚至每一片云,都那么使人魂牵梦绕。
三、确定立意 根据以上分析,自主选择角 度,向外国青年呈现你所认 识的中国。总之,考生要用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向外 国友人,讲中国的故事
二 丝路驼铃 驶向和平
• 漠北之雪带来朔方的问候,江南的风吹来南方的祝福,这是我 站立的黄土,这是我自信的中国。此刻,这个高速发展加速快 进的中国,在驼铃的轻响中,在高铁的轰鸣中,载着无数国人 的荣光和梦想,驶向和平远方。依我所认识的中国,让我为她 赋上21世纪的关键词——一带一路、高铁奔驰!
二、读懂材料
:来华留学生关注中国的关 键词,有十二组。
:这十二组关键词的关系— —指向对中国的认识。
(1)是什么:这些关键词呈现出对中国怎样
的认识?
“一带一路”:开放自信包容的中国
“长城”“京剧”“城”“京剧”: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
国
“高铁”“移动支付”:科技进步、快速发展的现
的品质,民族的魂魄,历史的骄傲。
• 日月不淹,历史老人抖擞精神,将发展图强的使命放 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我们有青春,有热血,我们有理 由为脚下这片热土奉献一份力量。志存高远,方可不负韶 华。“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的 这句话同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源同一理,都在提醒我们要建立宏大的人生格局,有了大 格局才能有大胸襟,有了大胸襟才能有大作为。视野若限 于一隅则只能做个自了汉,唯有放眼四方,才能做兼济天 下的大豪杰。
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 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句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两句意谓:天
(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 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 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 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 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 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
• 一带一路是中国战略,而高铁则是承载一带一路计划的载体。 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世界名片。极高的 速度、可靠的安全性、尖端的高新技术,都彰显了中国不再 受困于“国际流水线”的决心,以及为国攀登“微笑曲线”上游 的斗志。一带一路的基本办法是通过扶持周边及沿线国家, 大力兴办基础设施来促进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高铁正是 兴办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于是,一条条钢铁巨龙在非洲、 亚洲的版图中飞驰,在新丝路上行驶……这一条条高铁,带 动的不仅是各国经济的飞跃,更是各国文化的交流、政治的 互信。一支支铁轨,让远在天边的人们握手拥抱,一个个“ 子弹头”列车,划过黎明的曙光,为沿线的人们带来新的机 遇。新丝路上飞驰的高铁、华夏版图内交错的高铁,是我所 认识的中国。
代中国
“高铁”“共享单车”“中华美食”“
”“广场
舞”:衣食住行的中国
“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新生事物 不断涌现的中国 “京剧”“广场舞”:传统与流行并 放异彩的中国 “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现实严 峻的中国 “美丽乡村”“空气污染”:美好蓝 图与现实挑战并存的生态中国 “共享单车”“美丽乡村”“移动支 付”:低碳、绿色的生态中国……
胸襟 远见
•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 做,敢当。(鲁迅)
•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 君》
正视人生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雕。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我所认识的中国,是拥有千年文明的华夏古国,而这个古老 的国家,正躬逢着属于她的大时代。这是她艰难转型的困难 时期,却也是她高速发展的飞跃时期。我所认识的中国,由 每一个国民个体所构成,我们为高铁经过的每一段路程而骄 傲,为新丝路上每一次中国担当而倍感荣光。这是自信的中 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 和平高铁,驶向发展未来;丝路驼铃,摇响自信中国。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外表与内在
•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
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 • 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
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 之法。”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 • 代表作《海国图志》名句:师夷长技以制夷 •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意思就 是说理想与志向,放眼世界,胸怀天下。
一、读懂要求
• 任何写作都面临着以什么角色、 对谁、为什么、写什么、用什 么方式写等交际语境问题。
(1)话题要求:请从中选择 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 识的中国。 (2)角色要求:“你”——高 中毕业生、中国青年。 (3)读者要求:显性读者— —外国青年;隐形读者—— 阅卷教师。
(4)目的要求:写一篇文章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5)角度要求:要求选好关 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不是 随机的、凌乱的。考生要从选 择的关键词中,提炼出各个关 键词的最大公约数,提炼出可 以一以贯之的中心。
(2)为什么
1.来华留学生为什么关注这些“中国关 键词”? 2.来华留学生为什么关注这么多“中国 关键词”? 3.这些关键词为什么受到来华留学生的 关注?……
(3)怎么做
如何借助这些关键词,建设一个更美好的 中国?
如何通过这些关键词,认识一个更真实的 中国?
4.审出道理
中国的繁荣发展,引起了来华留学生 的关注。 中国的繁荣发展,表现在传统文化在 现代中国焕发出生机,表现在自信、 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表现在衣食 住行诸方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 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