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11月阶段测评语文参考答案
2015安徽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页;第Ⅱ卷为综合题,共4页。
全卷共七大题.19小题.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用钢笔或黑色水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将自己的座位号、考试科目涂黑。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与该题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方为有效。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请注意保持答题卡整洁,不能折叠。
3.第Ⅰ卷共13小题,每小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不得分。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自诩份内事沧海一栗B.谛听点击率见机行事C.歌诵昧心财绿草如荫D.相貌水笼头义愤填赝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时值高考,出租车“爱心送考”活动再度启动,学生与家长无不拍手称快....。
B.噪音其实也是肥胖的诱因之一,这种最新的研究结果真让人觉得不可理喻....。
C.羊年的“羊”字在英语中到底翻译成山羊还是绵羊,让外国朋友无所适从....。
D.如果行人与司机都能够礼让三分,相敬如宾....,那么城市交通就会顺畅得多。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数据显示,春节联欢晚会上,“微信摇一摇”互动总次数超过110亿次以上。
B.对待不断涌现的网络热词,我们既要有开放的胸怀,也需要多点理性的鉴别。
C.由于作息时间不断变动,使得员工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不少人难以适应。
D.能否及时有效地奖励善行传递正能量,是推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重要环节。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①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②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③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④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A.②③①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④②D.②④③①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201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与评分标准
2015年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页;第Ⅱ卷为综合题,共4页。
全卷共七大题.19小题.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座位号用钢笔或黑色水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将自己的座位号、考试科目涂黑。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与该题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方为有效。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请注意保持答题卡整洁,不能折叠。
3.第Ⅰ卷共13小题,每小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不得分。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自诩份事沧海一栗B.谛听点击率见机行事C.歌诵昧心财绿草如荫D.相貌水笼头义愤填赝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时值高考,出租车“爱心送考”活动再度启动,学生与家长无不拍手称快。
B.噪音其实也是肥胖的诱因之一,这种最新的研究结果真让人觉得不可理喻。
C.羊年的“羊”字在英语中到底翻译成山羊还是绵羊,让外国朋友无所适从。
D.如果行人与司机都能够礼让三分,相敬如宾,那么城市交通就会顺畅得多。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数据显示,春节联欢晚会上,“微信摇一摇”互动总次数超过110亿次以上。
B.对待不断涌现的网络热词,我们既要有开放的胸怀,也需要多点理性的鉴别。
C.由于作息时间不断变动,使得员工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不少人难以适应。
D.能否及时有效地奖励善行传递正能量,是推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重要环节。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①解放军开始接管防务②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③中国从此恢复对行使主权④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A.②③①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④② D.②④③①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安徽省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2015·安徽省)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②,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③,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贺《雁门太守行》)⑦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苏轼《水调歌头》)⑧,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本题是对古诗文名句积累的考查。
第⑴题中的第①小题,只默写一个分句(“落英缤纷”),后面的“渔人甚异之”不写出。
【答案】(1)①落英缤纷②大漠孤烟直③会当凌绝顶④沉舟侧畔千帆过⑤夜泊秦淮近酒家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⑦将军白发征夫泪⑧庭下如积水空明(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或“君”)直到夜郎西。
(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015·安徽省)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参考标准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符号,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评物理试题(扫描版)
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11月阶段测评 物理答案 一、简要答案:442T =-223mgLU=q12(1)hg μ=+二、详细解析:1.B 解析:物体连续两个t 的位移大小相等,即112()',,',22v v v x x x t x t +-=-==而得:速度大小之比为21:2:1v v =,B 正确。
2.C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2224Mm G m r r Tπ=,球体积公式343V R π=因为在天体表面附近,所以R r =,联立可得23T G πρ=,则'TT T n==,C 正确。
3.B 解析:作出v t -图像不难得出t t >乙甲,A 错误;设摩擦因数为μ图甲中斜面的倾角为θ,摩擦力做功为:cos sin hmg mgx μθμθ-=-底边,由于底边等长故可得图甲与图乙,摩擦力做功等大产生内能等大,而重力做功相等,由动能定理可得到达底端时动能等大,B 正确,C 、D 错误。
4.A 解析:从起点A 到最高点B 可看做平抛运动的逆过程,则有2tan 4α=,所以tan 2tan 1θα==,A 正确。
5.A 解析:根据向心力公式,刚好能过最高点,则最高点的速度gL ,设最低点时动能为0k E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gL gL m L mg E k 25)(21220=+⋅=, 从最低点转至与竖直方向成θ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cos 1(2120θ-+=mgL mv E k ,又因为Lm v m g F 2cos =-θ,化简可得θcos 33mg mg F +=,可见F 与cos θ是一次函数关系,因此θcos -F 图象应该是一条直线,选项A 错误。
6.D 解析:由题意知,小球A 受重力、库仑力及杆的拉力,由平衡条件可知杆对球A 的2,故A 、B 错误;对B 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摩擦力为零时,B 受mg 、F N 、F 库三力即2tan mgL Q qk α=,所以C 错误;当2tan mgL Q qkα>时B 受向下的静摩擦力,所以D 正确。
2015年高考安徽卷语文真题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论述类⽂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有⼈说到“经”,便有意⽆意地把它等同“经典”,⽽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样。
②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实在是东⽅的中国与西⽅的欧洲在⽂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之⼀,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特⾊,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道教治身”,绝不只用⼀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性理⽓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之类,比如⽂字学著作《说⽂解字》,甚⾄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③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觉得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还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创造性的转化”。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评地理试题(扫描版)
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11月阶段测评地理参考答案1.C 解析:我国某地该月12~20日昼长缩短但大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直射点南移;再加上昼夜差别较小,判断最接近秋分。
2.D 解析:一个月后的12~20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直射点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地球公转轨道位置靠近近日点;台北纬度较低,白昼变短但长于北京。
3.D 解析:伊斯奇瓜拉斯托气候干旱,风力作用为主。
圆石头的形成主要是受风力侵蚀。
4.B 解析: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抬升,伊斯奇瓜拉斯托/塔兰穆帕亚自然公园处于来自海洋气流的背风坡,气候趋于干燥。
5.B 解析: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6.C 解析:从台湾岛到夏威夷群岛的太平洋洋底经过一道海沟消亡边界,故洋底地壳年龄的大致变化趋势是先变老再变年轻。
7.D 解析:南渡江水沙输送量都呈减少趋势,尤其是输沙量减少趋势更加明显。
主要原因可能是中上游农田水利、水库堤坝等工程建设,水沙拦截作用明显;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明显,水土流失减轻。
8.C 解析:水沙输送量减少,河口洪涝灾害减小,河口沉积作用减弱,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破坏生物多样性。
9.B 解析:排露沟流域年内月均最高气温14.4℃,最热月山顶最低气温大于0℃,即没有冰川。
最大降水带在3300米,发育山地针叶林带;⑧海拔范围降水减少、气温降低,最可能发育灌丛草甸带。
10.A 解析:甲乙两地海拔相近,但甲地位于谷地南坡,为阴坡;乙地位于谷地北坡,为阳坡。
排露沟开口向西北,处于夏季风背风坡。
11.D 解析:根据“短板”原理,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是各测算方法的最小值。
12.B 解析:兰州市人口容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人口容量上,可见人口容量限制的主要因子不是水资源,而是土地资源。
超过土地资源人口容量,会阻滞经济发展速度,但临时不会使经济停滞甚至衰退;兰州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口迁移方向依然是乡村迁往城市。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符号,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
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11月阶段测评语文试题(word版首发)
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11月阶段测评语文试题(word版首发)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11月阶段测评语文试题(word版首发)程道流的一方蓝天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11月阶段测评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白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卷1~6题,第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卷7~14题,第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汉字是书法的载体。
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日月山水,花鸟鱼虫,莫不如此。
汉字发展的独特路径,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
汉字是前人千百年的书写实践而成,集中体现了汉字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横平竖直,点画呼应,上下包容,左右礼让,以形成中正平和之体,就像人要端庄、树要挺拔一样,每个字都是独立不倚的自我平衡体。
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是汉字的美学原则。
谐调性是核心,只有谐调才能实现整体性与稳定性。
所谓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法规与法度。
书法成为艺术,恰恰是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完整版.doc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符号,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
2015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版本图文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
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11月阶段测评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B解析:糖类是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ATP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脂质中的脂肪、性激素等不是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DNA分子双链中碱基对之间以氢键连接,RNA中tRNA折叠区域也有氢键。
2.D解析: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DNA是裸露的,分布在细胞质中,只含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其主要的组成元素是C、H、O、N、P、S;幽门螺杆菌通过二分裂实现细胞增殖。
3.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钠离子进入细胞的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葡萄糖出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运输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葡萄糖及钠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都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4.A解析:性激素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
5.C解析:Ⅰ、Ⅱ、Ⅲ分别表示光反应、暗反应、细胞呼吸,①表示光反应产生ATP,②表示C3的还原,③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④⑤分别表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X为C3,是由CO2和C5结合形成的,此过程需要酶的催化;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粒,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过程⑤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⑤中,有水的消耗和生成,有二氧化碳的产生,但没有二氧化碳的消耗。
6.A解析: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是因为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使大量非活化分子迅速变成活化分子,并不是为反应分子提供能量;酶分子结构易受温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故酶活性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时,可用碘液而不能用斐林试剂对因变量进行检测,因为后者在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
7.C解析: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⑤和⑥是细胞分化产生的形态、结构及功能不同的细胞,故细胞⑤和⑥的基因组成相同,但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同;细胞①的全能性高于细胞⑤和⑥,细胞①的分化程度小于细胞⑤和⑥。
2015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II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14题,第II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绘出,确....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上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11月阶段测评历史参考答案
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11月阶段测评历史参考答案1.C 解析:从材料看,太宗要求官员为官清廉,不得虐民,但官员的做法适得其反,A项是现象而非原因,B、D两项不符合教材所述史实,均应否定。
“上天难欺,且待临期”是作出正面判断的重要依据,意思是不是不惧怕皇上,而是皇上不会轻易发现他们的贪腐行为,因为皇上不可能时刻盯着他们。
皇上不能盯着贪官,那就应想办法,这种办法就是长效监督体制,体制比权威更可靠、更有效。
2.B 解析:参观制瓷工厂,很自然地就会让人联想到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即使德国的制瓷技术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水平,但德国制瓷技术源于中国的事实也是无法改变的,这样的联想有助于拉近彼此距离。
此题容易错选C项,虽然中德之间可能开展制瓷技术的合作,但制瓷技术合作相对中德之间的其他合作项目,其重要程度也不会突出到引起两国总理重视,并亲自关照的程度。
显然参观制瓷工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3.B 解析:眼见英国侵略者与清军作战而无动于衷,说明百姓没有意识到清军与他们同属于一个主体——国家,即百姓没有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所以,B项正确。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就是民族意识逐步强化历史,民族意识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兴衰存亡起着重大作用,即使在和平时期民族意识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三元里抗英的事实,说明A项不正确。
4.C 解析: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作用,在教材中有明确的表述,C项与之相符合。
5.D 解析:洋布取代土布,促使“织”“耕”分离,这在教材中有明确表述。
6.D 解析:由外部条件可知,D项正确。
7.B 解析:A、C、D三项虽都与“时装”的出现有关,但是都是单方面因素,“社会变迁”涵盖了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时装”的出现正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8.C 解析:邮政信函是相对原始的通讯方式,但它却是各种表达方式中最正规严谨的,所以②不正确。
电话、网络通讯受到电、通讯信号及设备本身的制约,较原始通讯方式受到的客观限制更多些,网络只能说明比以前的沟通更便捷、迅速,但非受限制更少,所以④不正确。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评语文试题(扫描版)
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11月阶段测评语文参考答案1.D(A.原文“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是汉字的美学原则”,并非书法的美学原则。
B.“汉字”概念偷换成“书法”。
C.“到魏晋才真正成为一种艺术”错,无中有生,原文意为“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
)2.C(C.④段与②③段属于并列关系,均证明第②段开头的“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这一论点句。
)3.C(A.“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错,原文只是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B.“与魏晋时代闲适放达的社会特点关系密切”错,“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是魏晋士人的个体追求,并非魏晋时代的社会特点。
D.“这时期书法缺少一种力量和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并不是原因,而是元明清时期书法的特点,原因应是元明清时期是“精神被桎梏的时代”,答非所问。
)4.B(B.寇:进犯。
)5.C(C.均为介词,因为。
A.助词,……的人/助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B.代词,他的/语气副词,加强揣测语气,恐怕;D.动词,担任/介词,被。
)6.C(C.“作为深得太祖倚重的军队最高统帅”错,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一直辅佐耿炳文,并不是军队最高统帅。
)7.(1)太祖尽力急切请求出行,偕同费聚骑马前往,步兵九人一起随行。
(关键词:“疾”“俱”各1分,语意通顺1分)(2)当时各位将领在边境屯田募军,每年都有固定的考核。
(关键词:“岁”“常”“课”各1分,语意通顺1分)(3)案情审讯完毕,法官认为李善长是元勋国戚,知道逆谋不揭发,犹豫观望,脚踩两只船,大逆不道。
(关键词:“狱具”“发举”各1分,语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费聚,字子英,五河人。
父亲费德兴,凭借才能勇气成为游徼兵。
费聚年少时学习武术。
太祖在濠州遇到他,因为他的容貌壮伟,与他深深结交。
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归属,郭子兴想招纳他们,思虑没有可出使的人。
太祖尽力急切请求出行,偕同费聚骑马前往,步兵九人一起随行。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答案解析第Ⅰ卷一、1.【答案】C【解析】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无中生有。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错,原文是“‘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D.“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曲解文意,原文是“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2.【答案】B【解析】“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错,原文是“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3.【答案】C【解析】A.曲解文意,原文是“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
B.“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中生有。
D.“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错,原文是“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二、4.【答案】D【解析】矩度:规矩法度5.【答案】C【解析】都是动词,给。
A.代词,他的/语气词,还是。
B.承接连词,就/假设连词,如果、假设。
D.结构助词/介词,被。
6.【答案】B【解析】“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无中生有。
7.【答案】(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
(3)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8.【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9.【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在作者的眼中,伊豆是诗的故乡、日本历史
的缩影、南国的楷模、画廊、花园和游乐场。 (2分)作者把对伊豆的这些不同感受,排比 并列,互相映衬,突出了伊豆的美和非凡的气 韵。(2分)
12.(1)修善寺历史悠久,是日本历史的缩影,
是伊豆由可怕的流放地变为旅游胜地的见证; 热海是伊豆四大温泉之一,是美丽伊豆的要素 之一。(3分) (2)伊豆是人格化的,有着男性的威力,是 伊豆美的一种独特展现,是日本这个火山之国 的典例。(3分)
案情审讯完毕,法官认为李善长是元勋国戚, 知道逆谋不揭发,犹豫观望,脚踩两只船,大逆不 道。刚好有人说上天有星宿的异变,占卜应处置大 臣,于是连同他的妻女弟侄家人七十余人处死。吉 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荥阳侯郑遇春等人,都 同时因朋党之罪被处死。太祖亲自写诏书罗列李善 长的罪过,写成《昭示奸党三录》,告知天下。李 善长之子李祺和临安公主被流放到江浦,不久就死 了。李祺的儿子李芳和李茂,因为临安公主的恩顾 没有获罪。李芳做留守中卫指挥,李茂做旗手卫镇 抚,被免除了世袭的爵位。 (选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七》)
15.B(B.ɡù,suì ,lánɡ。A.
sè∕qiánɡ,ɡuī∕bǎn,zhēn∕jiān。 C.qī∕shěn,kuì ,yì∕sì。 D.zhěn∕chēn,ɡǔ∕hù,tā∕jí。)
16.C(A.分庭抗理—分庭抗礼;B.
糊涂帐—糊涂账;D.搏弈—博弈。)
17.D(D.下不为例:下次不能援例,表示只通
洪武二年,恰逢大军夺取西安,改任西安卫指挥使,晋升 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洪武三年,被封为平凉侯,每年俸禄 一千五百石,赐予世券。当时各位将领在边境屯田募军,每年 都有固定的考核。费聚十分沉迷酒色,没有什么作为。又因他 招降无功,召他还京,严厉责备他。第二年,费聚跟从傅友德 征伐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获达里麻。云南平定后,又进攻夺 取大理。不久,各少数民族又叛乱,命他作为安陆侯吴复副手, 任总兵。授予他谋略,分军攻打关索岭及阿咱等寨,全部攻下。 蛮地才平定。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让费聚署理司事。洪武十 八年,费聚被任命为总兵官,率领指挥丁忠等征伐广东云南, 擒获火立达,俘获士兵达万人。返回后镇守云南。洪武二十三 年被召还京城。李善长谋反之事败露,话语牵连到费聚。皇帝 说:“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 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 (选自《明史•卷一百三十一》)
4.B(B.寇:进犯。)
5.C(C.均为介词,因为。A.助
词,……的人/助词,放在主语 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B. 代词,他的/语气副词,加强揣 测语气,恐怕;D.动词,担任/ 介词,被。)
6.C(C.“作为深得太祖倚重的军
队最高统帅”错,在与张士诚的 战斗中,费聚一直辅佐耿炳文, 并不是军队最高克长兴,让费聚辅佐耿炳文, 担任元帅。张士诚进犯,费聚击败了他。奉诏统领 宿卫。援救安丰,两次平定江西,攻克武昌,都跟 从太祖。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然 辅佐耿炳文而任指挥同知。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 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张士 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随太祖征战淮安、 湖州、平江,都立有战功,晋升为指挥使。汤和讨 伐方国珍,费聚率领水军从海道拦击。浙东平定后, 又从海道夺取福州,攻破延平。回来在昌国驻扎, 在兰秀山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到此时,费聚才 独自率军。
处得2分,全部答对得3分) (2)甲:来源于汉画像砖(1分) 乙: 较多出现的是狮子图案(1分) (甲处只要有“汉画象砖”,乙处只要有 “狮子图案”即可酌情给分)
21.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鹰可谓理想远大, 并为实现理想苦练飞翔本领,可是结果却是饿死, 因为它忘记了觅食的本领;马贪图安逸,不停“跳 槽”,最终被剥了皮。这提醒我们,不要像饿死的 鹰那样,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一定要学会劳动和 谋生的本领;也不要像被剥皮的马一样,贪图享乐, 害怕艰苦,这山望着那山高。只有不怕吃苦,踏踏 实实地干,认识到真正能把人们从饥饿、贫困和痛 苦中解救出来的,是生存和劳动的知识与技能,而 不是不切实际的理想和知识,才是在社会上立足的 根本。 最后一句中的“实用性人才”是个关键词, 审题立意时要高度关注。 参考立意:①先学会生存,再实现理想。②逸豫亡 身。③固本务实,方能成功。
8.由于心情不好而无情绪添香,致使
香消炉“寒”;(2分)一个“寒” 字,深化了对内心情绪的刻画,突 出了环境的凄冷(炉寒)与心境之 痛苦(心寒)。(2分)
9.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一
边是小风疏雨,一边是泪下千 行,痛苦之深,使泪水多于雨 水;(2分)表达了词人对丈夫 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2分)
7.(1)太祖尽力急切请求出行,偕同费聚骑马
前往,步兵九人一起随行。(关键词: “疾”“俱”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当时各位将领在边境屯田募军,每年都 有固定的考核。(关键词:“岁”“常”“课” 各1分,语意通顺1分) (3)案情审讯完毕,法官认为李善长是元勋 国戚,知道逆谋不揭发,犹豫观望,脚踩两只 船,大逆不道。(关键词:“狱具”“发举” 各1分,语意通顺1分)
10.甲:①静躁不同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暂得 于己 ④快然自足 ⑤不知老之将至 ⑥及其所 之既倦 乙: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羁鸟恋旧林 ③响穷彭 蠡之滨 ④石破天惊逗秋雨 ⑤皓腕凝霜雪 ⑥ 断鸿声里(6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每句1分;有 错别字、漏字、添字的,该句不得分)
融这一次。此处使用正确。A.叹为观止:指赞 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望文生义。B.洞 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此处应为“隔岸 观火”。C.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 说个不休。含贬义,与前面的“似乎理由很充 分”重复。)
18.(4分)
序
号 修 改 ①“中国诗歌之城”后加“的称 号” ②“望天门山”的引号改为书名 号④“提高”改为“陶冶” ⑤“创新和传承”改为“传承和 创新”
列关系,均证明第②段开头的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传 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 着时代的精神气象”这一论点 句。)
3.C(A.“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错,
原文只是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B.“与魏晋时代闲适放达的社会特点关系密切” 错,“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是魏晋士人的 个体追求,并非魏晋时代的社会特点。D.“这 时期书法缺少一种力量和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 气象”并不是原因,而是元明清时期书法的特 点,原因应是元明清时期是“精神被桎梏的时 代”,答非所问。)
【参考译文】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亲费德兴,凭借才能 勇气成为游徼兵。费聚年少时学习武术。太祖在濠州 遇到他,因为他的容貌壮伟,与他深深结交。定远张 家堡有民兵无所归属,郭子兴想招纳他们,思虑没有 可出使的人。太祖尽力急切请求出行,偕同费聚骑马 前往,步兵九人一起随行。到了宝公河,望见对方军 营甚是整齐有序,弓箭都向外。步兵恐惧,想逃走。 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于 是向前抵达军营。招抚告谕已定,约定三天。太祖先 返回,留下费聚等候。他们的将领想归属其他人,费 聚回去报告。太祖又偕同费聚率三百人前往,设计捕 获他们的将领,收降士兵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 百多人,费聚又招降了他。于是跟从太祖夺取灵璧, 攻克泗、滁、和州。被授予承信校尉一职。
19.示例:如果你是输家,下一轮换用能打败
对手的出手;如果你是赢家,下一轮不要再 使用原来的出手。(6分,分析如下:你是输 家,根据规律,赢家会出原来的,那么你就 要出能打败对手原来的,才能获胜;你是赢 家,根据规律,对手会出打败你原来的出手, 那么你就不能使用原来的,才有机会获胜。)
20.(1)③①④②(答对两处得1分,答对三
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11月阶段测评 语文参考答案
1.D(A.原文“谐调性、整体性、 稳定性,是汉字的美学原则”,并 非书法的美学原则。B.“汉字”概念 偷换成“书法”。C.“到魏晋才真正 成为一种艺术”错,无中有生,原 文意为“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 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
2.C ( C.④段与②③段属于并
13.①从历史角度切入,使读者对伊豆的认识更
加全面,伊豆的形象更加丰厚、真实,增加了 伊豆的历史底蕴,丰富了文章的内涵;(3分) ②与前文描写的当下的伊豆形成鲜明的对比, 历经沧桑的伊豆成为现在的旅游胜地殊为不易, 作者暗示人们应该更加珍爱美丽的伊豆。(3 分)
14.示例一:不同意。(2分)作者已经从多个角度 立体介绍了伊豆,写尽了伊豆个性诗意的美,行文 到此戛然而止,令读者沉浸在对伊豆厚重历史的体 味中结束全文,看似平淡却意犹未尽,更得行文之 妙。(6分) 示例二:同意。(2分)此处应该添加一个总括性的 结尾,既达到照应开篇的目的,又能形成一个 “总—分—总”的圆形结构,更能体现行文的严谨, 如此结尾,让人顿生突兀之感。(6分) (本题为探究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满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