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胡旋女·天宝欲末胡欲乱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唐代审美观

唐代审美观

唐代盛行“以(肥)胖为美”来审视人物、特别是女性的说法,流传颇广。

该说主要来源于人们欣赏唐代宫廷绘画和仕女图后的感性认识。

从笔者所检索的文献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时人论述,并无“以胖为美”或类似观点,相反在唐代文献中保留着不少以细瘦为美的资料,且以安史之乱为界,唐人审美习俗是发展变化的。

安史之乱前,胡人和北方汉族人比较流行以壮硕、高大为美的习俗,这应该也是当时审美的主流观念。

从先秦开始,我国南北方就有诸多习俗观念不同,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先生的《南北学派不同论》对此有精彩阐述:“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

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

王国维先生也说:“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这些观点也适合分析唐安史之乱前生活在北方主要民族的审美习俗。

《诗经·卫风》最早描写贵族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该诗标题是《硕人》,首段写道“硕人其颀”,颀指高长;“领如蝤蛴”,指脖颈如蝤蛴,又白又长,可见庄姜是身材壮硕的高大美女。

正如童书业先生在《春秋左传研究》所说:“至当时‘美’之标准则似以健康为主。

”以壮硕、健康为美的审美观在北方汉族、特别是以游牧为主的胡人中,一直是主流。

我们仔细观察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可以发现,画中的宫女、仕女多为北方女子,北方女性多方脸或宽脸,故脸部有些宽的感觉;但脖颈较长、身材高,总体上不是肥胖而是壮硕、高大。

初盛唐时,由于李唐王室一直以“关中本位”政策为其立国方针,提倡胡人风俗。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胡风胡俗盛行一时:“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故有范阳羯胡之乱。

”(《旧唐书》卷45)李白、岑参、李欣写了不少赞赏胡人、胡姬的诗。

《全唐诗》中“胡姬”出现21次,“胡旋”出现16次,多在安史之乱前。

众所周知,玄宗宠妃杨贵妃长于胡旋舞。

李白任翰林期间写《清平调词》三首,其二专写贵妃之美:“……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夜游曲原文_翻译及赏析

夜游曲原文_翻译及赏析

夜游曲原文_翻译及赏析青天云去如平湖,银河界空月明孤。

百花飘香柳垂影,千金一刻谁能沽。

危城移更起琼箭,华屋向月开铜铺。

青丝绾结白玉壶,酒倾凿落金芙蕖。

瑶筝冰弦挂银雁,沉水翠缕飞金凫。

美人呼来歌鹧鸪,缠头匹锦三斛株。

凤皇叫月清可听,杨柳颤风娇欲扶。

戏挥樽前铁如意,击碎座上珊瑚珠。

梨花风动香玉肤,片片飞舞沾罗襦。

杜鹃啼血吻欲枯,青春屈指一半无。

井桐哑哑啼老乌,女垣欻见横星枢。

金篦插月夜莫徂,楼头画鼓停一枹。

相逢萍水皆尘途,忧愤暂变为欢娱。

此时不饮胡为乎,素发种种侵头颅。

龙铅虎汞总一炉,顾我凡质非仙徒。

牙筹在手身忽殂,白璧乌能润黄垆。

劝尔痛饮毋踟蹰,醉后笑语从卢胡。

更买五斗粉与朱,为我绘作宵游图。

——明代·袁宗《夜游曲》夜游曲青天云去如平湖,银河界空月明孤。

百花飘香柳垂影,千金一刻谁能沽。

危城移更起琼箭,华屋向月开铜铺。

青丝绾结白玉壶,酒倾凿落金芙蕖。

瑶筝冰弦挂银雁,沉水翠缕飞金凫。

美人呼来歌鹧鸪,缠头匹锦三斛株。

凤皇叫月清可听,杨柳颤风娇欲扶。

戏挥樽前铁如意,击碎座上珊瑚珠。

梨花风动香玉肤,片片飞舞沾罗襦。

杜鹃啼血吻欲枯,青春屈指一半无。

井桐哑哑啼老乌,女垣欻见横星枢。

金篦插月夜莫徂,楼头画鼓停一枹。

相逢萍水皆尘途,忧愤暂变为欢娱。

此时不饮胡为乎,素发种种侵头颅。

龙铅虎汞总一炉,顾我凡质非仙徒。

牙筹在手身忽殂,白璧乌能润黄垆。

劝尔痛饮毋踟蹰,醉后笑语从卢胡。

更买五斗粉与朱,为我绘作宵游图。

萍聚长乾兴未穷,劳劳亭外起寒风。

只今海内称兄弟,半在当筵气概中。

——明代·张献翼《纪游二首》纪游二首萍聚长乾兴未穷,劳劳亭外起寒风。

只今海内称兄弟,半在当筵气概中。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明代·岳岱《新笋歌》新笋歌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唐诗三百首赏析第37首《子夜吴歌》

唐诗三百首赏析第37首《子夜吴歌》

唐诗三百首赏析第37首《子夜吴歌》1.原文1.1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1.2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1.3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4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2.重点词汇解析罗敷(luó fū):指秦罗敷,古代美女,以采桑闻名。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特指未开的荷花。

若耶(ruò yē):若耶溪,与西施有关的地方。

玉关(yù guān):玉门关,古代边关,此处代指远方的边疆。

良人(lián grén):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驿使(yì shǐ):古代传递书信和物件的使者。

临洮(lín táo):古地名,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此处泛指边地。

3.直译3.1春歌直译秦地的罗敷女,在绿水边采桑。

她的手在桑枝间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她的红妆显得格外鲜艳。

她告诉太守,蚕儿饿了,她要赶紧回去,太守大人请不要在此逗留。

3.2夏歌直译镜湖宽广三百里,荷花处处盛开。

五月时西施来采莲,人们挤满了若耶溪观赏。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就被选进了宫中。

3.3秋歌直译长安城上月光皎洁,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远方征人的绵绵思念。

何时才能平定边疆的战事,让丈夫结束远征。

3.4冬歌直译明晨驿使即将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她们的手冻得连抽针都觉得冷,更不用说用冰冷的剪刀裁衣服了。

她们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往远方,不知何时才能到达临洮。

4.意译4.1春歌意译在秦地,有一位名叫罗敷的女子,她曾在绿水之畔采摘桑叶。

她的纤纤素手在桑枝间舞动,红妆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她婉转地拒绝了权贵的纠缠,告诉他们,蚕儿饿了,她必须回家,请不要耽误你们宝贵的时间。

关于胡人的25个诗句

关于胡人的25个诗句

关于胡人的25个诗句1.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2.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王昌龄《胡笳曲》3.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王昌龄《箜篌引》4.胡人争骑义州马,日日来牧长城下。

——周祚《嘉靖庚寅辽左有洪沟之败作悲洪沟》5.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李白《九日登山》6.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7.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8.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9.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杜甫《黄河二首》10.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11.白狗喫生姜,胡人夜渡关,若不得流水,还应过别山。

——释如净《偈颂三十八首·钟楼上念赞》12.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王昌龄《箜篌引·卢溪郡南夜泊舟》13.年年此地成边土,竟与胡人相间处。

——戴良《凉州行》14.一朝虏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

——刘商《胡笳十八拍》15.当轩赐与锦缠头,汉人喝采胡人喜。

——唐顺之《古北口观降夷步射复戏马驰射至夜》16.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17.代马流血死,胡人抱鞍泣。

——刘希夷《将军行》18.一朝胡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

——刘商《胡笳十八拍·第一拍》19.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胡旋女》20.蛮夷共事古来危,监军巧落胡人机。

——沈与求《山西行》21.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岑参《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22.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23.连营壮士心先服,并塞胡人胆已寒。

——刘学箕《宴吴侯致语口号》24.时世重古不重新,破图谁画四胡人。

唐代河朔被割据的胡人因素

唐代河朔被割据的胡人因素

唐代河朔被割据的胡人因素“一为其人之氏族本是胡族, 而非汉族;一为其人之氏族虽为汉族, 而久居河朔, 渐染胡化, 与胡人不异。

前者属于种族, 后者属于文化。

质言之, 唐代安史之乱后之世局, 凡河朔及其他藩镇与中央政府之问题, 其核心实属种族文化之关系也。

”————陈寅恪八年的安史之乱, 曾经繁盛一时的唐帝国从此日落西山, 虽有元和中兴的刹那回光, 但终究沉沦。

作为历史的分界线, 其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没落, 更是汉族从一个开放型的社会到内敛封闭社会的转折点。

从此之后, 汉唐恢弘气度渐失, 纤巧秾丽之态渐升。

文弱之余, 汉族之武运从此黯淡。

河朔割据是安史之乱造成的直接后果。

本文在此综合前辈史家之论述, 探讨河朔割据之所以存在的重要因素——即河北地区的胡化。

一、安史叛军的民族构成安史之乱的祸酋安禄山、史思明皆是胡人出身, 而其叛军之中的主力也以胡人为主。

天宝以后, 明皇英武已失, 昏悖渐长。

政事的腐坏以及内陆武备的空虚使得安禄山的野心渐渐滋长。

唐早期以府兵制为军事力量的支柱。

其后府兵渐坏, 募兵渐兴。

为防备少数民族的进犯, 设立九节度, 各拥重兵。

但帝国内部却十分虚空, 由于百年不习干戈, 武备已是十分废弛。

安禄山骗得明皇的信任, 得兼三镇节度, 成为东北边防集团的首领人物。

唐早期, 不乏建功立业的番将, 但多以文臣控御边事, 所谓入朝为相, 出朝为将是也。

自李林甫用事以来, 番将才开始专擅一方。

不过唐代番汉对立虽不明显, 但是民族界限仍在。

安禄山虽掌控三镇, 威名甚重。

但对于军事组织中的汉将并不完全信任。

史家一般认为: 天宝十四载五月, 安禄山遣副将何千年奏表陈事, 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以代汉将。

从而做好了叛变的组织准备。

据史载:参加安史乱军的少数民族主要有突厥、契丹、奚、回纥等族。

《资治通鉴》卷217称:天宝十四载(755), “禄山发所部兵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 号二十万, 反于范阳。

唐诗300首古诗大全

唐诗300首古诗大全

唐诗300首古诗大全1、送韦整尉长沙(唐代-张祜)远远长沙去,怜君利一官。

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

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丸。

莫言卑湿地,未必乏新欢。

2、从军行·吹角动行人(唐代-王维)吹角动行人,喧(xuān)喧行人起。

笳(jiā)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chuí),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3、江楼月(唐代-白居易)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4、胡旋女(唐代-白居易)胡旋(xuán)女,胡旋女。

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飖(yáo)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kāng)居(qú),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huán)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zhàng)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wéi)念更深。

从兹地轴(zhóu)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5、秋夜独坐(唐代-王维)独坐悲双鬓(bìn),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6、秋夕(唐代-白居易)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7、秋雨夜眠(唐代-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wēng)。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xiǔ)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8、秋夜喜遇王处士(唐代-王绩)北场芸(yún)藿(huò)罢,东皋(gāo)刈(yì)黍(shǔ)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yíng)飞。

唐代胡旋舞

唐代胡旋舞

白居易在诗中描绘了胡旋女生动传神的舞 姿,富于动态美。随着弦鼓合鸣的节奏,胡旋 女高举双袖,轻盈旋转,似雪飘鹞飞,其旋转 速度之快,连飞奔的车轮、骇人的旋风都难以 与之相比。接下来诗人怀着一种历史的伤感情 绪道出了胡旋舞的兴盛状貌,并从讽谏的角度 叙写了唐玄宗醉心歌舞,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 造成了生灵涂炭与人间悲情,使此诗具有了厚 重的历史沧桑感。
《胡旋女》 白居易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 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 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禄山胡旋迷君眼, 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 数唱此歌悟明主。
唐末安史之乱以后,社会动荡不安,胡旋舞逐 渐衰落。《乐府诗集》卷五十三舞曲歌辞二云:末 世兵乱,舞制多失。凡此,皆杂舞也。一些人将唐 王朝的衰败、安史之乱的发生都归咎于统治者迷恋 胡旋舞。 至宋元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断绝,程朱理 学的兴起以及戏曲艺术占据主流, 胡舞随着乐舞 文化的日渐式微而逐渐衰落下去,胡旋舞逐渐淡出 人们的视野,从而慢慢销声匿迹,以至于后代仅闻 其名,而不见其形。
参考文献:
解梅,陈红:《 唐代的胡旋舞略谈》,《 兰台世 界》,2010。 黄晓非:《“胡旋”考》,《社科纵横》 ,2003 年。 海滨:《文学与考古双重视野中的唐代西域乐舞 “胡旋舞”》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 耿 彬:《试论胡旋舞在唐代兴盛的原因及其在唐 代以后的发展形态》,《中州体育· 少林与太极》, 2013年。

浅析唐代胡旋舞的传承和发展

浅析唐代胡旋舞的传承和发展

浅析唐代胡旋舞的传承和发展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是胡旋舞,胡旋舞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丝绸之路对胡旋舞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过程。

胡旋舞的特征、形式和技巧并且结合唐代的时代背景,论述了胡旋舞随着安史之乱的衰败。

之后探讨现代的舞蹈对胡旋舞的继承和发展。

本文加深了我们对胡旋舞的认识,这对于中华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

让我们对唐代胡旋舞的了解更进一步,有利于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掘。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之后,在新疆、敦煌及长安这些地方进行了商业贸易和进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此同时胡旋舞从境外传入中国的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胡旋舞是中国古代众多舞蹈中最具有特色的舞蹈之一,胡旋舞流传至今已经演变为现在的民族舞新疆舞还有一些演艺团体将古代胡旋舞的壁画以及历史研究探索将胡旋舞进行多个舞蹈的融合与改编从而形成现代的新胡旋舞。

关键词:胡旋舞丝绸之路现代舞引言胡旋,音译自粟特族语的“XWYCYY”,有“漂亮”“优美”的意思。

传自现乌兹别克撒马尔罕,是一种十分具有民族特民间舞蹈。

胡旋舞早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传入了中国,且流行于中原地区。

在唐朝,我们熟知的杨贵妃就是表演胡旋舞的最负盛名者。

这种舞蹈左旋右转,速急如风,十分赏心悦目,很快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现在,随着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指引,它的传承和变化值得我们重新注意这种古老的舞蹈。

但唐代诗歌对这两种舞蹈的记录不多,且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和后世人们对胡旋舞关注的减少以及相关记载不明确的史料,导致我们需要对胡旋舞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通过对唐代胡旋舞的调研,在文中阐述胡旋舞在古代传入中国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以及舞蹈服装、动作、乐器特点。

再通过对比现代的舞蹈,论述我国现代舞蹈对胡旋舞的传承和发展。

1 中原地区胡旋舞的由来1.1 中原地区胡旋舞的历史背景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后演变为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

白居易《胡旋女》鉴赏《胡旋女》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胡旋女》鉴赏《胡旋女》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胡旋女》鉴赏《胡旋女》译文及赏析《胡旋女》是由白居易所创作的,这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即探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原因,批判当年曾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沉溺于胡旋舞导致安史之乱。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胡旋女》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胡旋女》唐代:白居易胡旋女,胡旋女。

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胡旋女》译文跳胡旋舞的舞女,心随着曲调的旋律,手随着鼓点舞动。

鼓乐声中舞动双袖,象雪花空中飘摇,象蓬草迎风飞舞,连飞奔的车轮都觉得比她缓慢,连急速的旋风也逊色了。

左旋右转不知疲倦,千圈万周还在转个不停。

世上万物都无可比拟,她的旋转比飞转的车轮和疾风还要快。

一曲终了拜谢天子,天子开口褒奖。

胡旋女出自西域的康居国,千辛万苦从千万里外来到中原。

从此中原有了胡旋舞,中原舞者争奇斗艳甚至超过胡旋女。

天宝末年纲纪败坏大臣和女子都学这种飞快旋转的胡旋舞。

其中宫中的杨贵妃和外镇安禄山,两人的胡旋舞跳得最出色。

杨贵妃因善歌舞受宠,在宫中乐部梨园内册封为贵妃。

安禄山则在宫中画金鸡为饰的坐障前被杨贵妃收为义子。

安禄山用胡旋舞迷惑了玄宗的眼睛,让他分不清是非。

以至叛军度过了黄河他还不信安禄山已反叛。

杨玉环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玄宗无奈,只得下令38岁的杨贵妃自缢。

“念更深”,玄宗迫于无奈赐死杨贵妃后对她思念更深。

从这以后国家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五十年来胡旋舞却一直延续下去。

胡旋女,请不要一味地跳胡旋舞,把我这首歌唱给贤明的君主听让他领悟。

胡旋舞的基本介绍

胡旋舞的基本介绍

胡旋舞的基本介绍胡旋舞是由西域康居传来的民间舞,据清代学者魏源在《圣武记》中考证:“哈萨克左部游牧逐水草,为古康居”。

胡旋舞的特点是动作轻盈、急速旋转、节奏鲜明。

胡旋舞是因为在跳舞时须快速不停地旋转而得名的。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胡旋舞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胡旋舞唐朝歌舞西域歌舞名胡旋,传入宫掖靡长安。

吹奏何必琼林宴,市间到处闻管弦。

隋唐时期,西域文化包括宗教(如景教、祆教)、服饰(如胡服翻领窄袖)、饮食(如胡饼、烧饼)、绘画、歌舞、音乐及乐器等一起传入长安。

音乐主要有龟兹乐、天竺乐、疏勒乐、安国乐等。

乐器舞蹈也随之而流行。

著名的『胡腾舞』出自石国; 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胡腾》诗:『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

』李端《胡腾儿》诗:『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又有『胡旋舞』,出自康国; 白居易《新乐府; 胡旋女》:『胡旋女,出康居。

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出土唐三彩中有穿舞服的舞伎俑,唐墓壁画中也有舞女张臂作舞形象。

《胡旋舞》是著名的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唐代曾在西域康国(今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一带)设置康居都督府。

白居易《胡旋女》;诗中曾提到“胡旋女出康居”《新唐书;西域传》也记载厂当时西域康国、史国、米国等,都曾向宫里送胡旋女的事。

长安城里,一时舞胡旋成风,成为当时最为流行、最为时髦的胡舞。

所以《胡旋舞》最初是由康国等地传来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

《新唐书;西域传》云:“康者,一日萨末鞬,亦曰飒秣建,元魏所谓悉万斤者。

其南距史百五十里,西北距西曹百余里,东南属米百里,北中曹五十里。

在那密水南,大城三十,小堡三百。

君姓温,本月氏人。

始居祁连北昭武,为突厥所破,稍南依葱岭,即有其地。

”据载,康国“人嗜酒,好歌舞于道。

”对胡旋舞尤为醉心。

白居易写长诗《胡旋舞》,将胡旋女的姿态神情跃然纸上: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胡旋女-天宝欲末胡欲乱翻译赏析

胡旋女-天宝欲末胡欲乱翻译赏析

胡旋女-天宝欲末胡欲乱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第 1 页共2 页胡旋女-天宝欲末胡欲乱翻译赏析《胡旋女·天宝欲末胡欲乱》作者为唐朝诗人元稹。

描写胡旋舞的唐代古诗

描写胡旋舞的唐代古诗

描写胡旋舞的唐代古诗
题目:婉约之美:唐代古诗描绘的胡旋舞
胡旋舞是唐代盛行的一种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舞姿和优雅的动作而闻名。

唐代古诗中,许多诗人以精湛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将胡旋舞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通过几首唐代古诗,带领读者进入那个恢弘壮丽而又繁华灿烂的唐代,感受胡旋舞所带来的美妙。

首先,杜牧的《秋夕》中描绘了胡旋舞的场景。

诗人将舞者的动作与夜空中的明月进行比拟,形容舞姿如水中月般轻盈。

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样的描写令人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那个风华绝代的时代中。

其次,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关于胡旋舞的描写。

他用“房中少妇吹竹笛,邻家女子弹铜琴”来形容胡旋舞的音乐伴奏,将读者带入欢快的舞蹈氛围中。

他写道:“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
还来”,生动地描绘了舞者们翩翩起舞的情景,令人感受到舞动的节奏和活力。

最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也融入了对胡旋舞的描绘。

他将舞者的舞姿比喻为飞翔的鸟儿,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样既表达了舞者的高雅和灵动,又与胡旋舞所展现的豪华繁盛气息相得益彰。

总之,唐代古诗中对胡旋舞的描绘,以其美妙的诗意和细腻的描写方式,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充满繁荣与文化的时代。

通过描绘舞者的舞姿、音乐伴奏和整个胡旋舞的场景,这些古诗向我们展示了胡旋舞的壮丽和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通过杜牧的《秋夕》,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些优美的古诗都为我们揭示了胡旋舞的美丽面貌,让我们在诗歌的世界中感受到这一古老舞蹈的魅力。

《胡旋女-戒近习也(天宝末,康居国献之)》鉴赏

《胡旋女-戒近习也(天宝末,康居国献之)》鉴赏

《胡旋女-戒近习也天宝末,康居国献之》鉴赏《胡旋女-戒近习也(天宝末,康居国献之)》鉴赏《胡旋女-戒近习也(天宝末,康居国献之)》作品介绍《胡旋女-戒近习也(天宝末,康居国献之)》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6卷。

《胡旋女-戒近习也(天宝末,康居国献之)》原文胡旋女-戒近习也(天宝末,康居国献之)作者:唐·白居易胡旋女,胡旋女。

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馀。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胡旋女-戒近习也(天宝末,康居国献之)》注释①胡旋:舞名。

源自中亚康国。

唐玄宗时传入。

《乐府杂录·徘优》:“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一小圆球子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于球子上,其妙如此也。

”②双:全诗校:“一作两。

”③康居:国名。

在今哈萨克共和国境内。

唐称康国,见《旧唐书·西戎传》。

④中有二句:太真,杨贵妃。

其能胡旋舞未见记载。

《安禄山事迹》卷上:“禄山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

玄宗每令作胡旋舞,其疾如风。

”⑤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天宝四载七月,“于凤凰园册太真宫女道士杨氏为贵妃”。

梨花园即梨园,在宜春北苑。

⑥金鸡障:画有金鸡的屏风。

《安禄山事迹》卷上:“玄宗尝御勤政楼,于御座东间为设一大金鸡帐,前置一榻,坐之,卷去其帘,以示荣宠。

”又:“时贵妃太真宠冠六宫,禄山遂请为养儿。

每对见,先拜太真,玄宗间之,奏曰:‘蕃人先母后父耳。

’”⑦《安禄山事迹》卷中:“东受降城奏禄山反,玄宗犹疑以仇嫌毁谮,尚不之信。

民族舞的优美诗句

民族舞的优美诗句

民族舞的优美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民族舞的美丽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描写舞蹈美丽的古诗或句子1、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

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2、水龙吟吕同老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

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

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

甚依旧、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

欲唤凌波仙子。

泛扁舟、浩波千里。

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

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

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3、采莲舞蕊宫阆苑。

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

争似人间,1曲采莲新传。

柳腰轻,莺舌啭。

逍遥烟浪谁羁绊。

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

却驾彩鸾,芙蓉斜盼。

愿年年,陪此宴。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杜甫大历2年10月109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102娘舞剑器,壮其蔚岐;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5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锉,独出冠时。

自高头宜春、梨园2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1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

今兹弟子,亦匪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2。

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进步,豪荡感谢,即公孙可知矣。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稳妥的梳妆;忽而挺身矗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1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记了观众,也忘记了自己。

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敏捷娴熟的4肢5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美丽的诗歌故事!1段1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协作,她是1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行限量的),我们发觉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1阵1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1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粑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1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白居易新乐府诗五十首

白居易新乐府诗五十首

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原文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

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

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

《七德舞》美拔乱,陈王业也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徵梦见天子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勣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疮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余庆。

永徽之人舞而咏,法曲法曲舞霓裳。

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

中宗肃宗复鸿业,唐祚中兴万万叶。

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

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

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

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为国宾,周武隋文之子孙。

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周亡天下传于隋,隋人失之唐得之。

唐兴十叶岁二百,介公酅公世为客。

明堂太庙朝享时,引居宾位备威仪。

备威仪,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遗制。

不独兴灭国,不独继绝世。

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国之孙取为戒。

《海漫漫》戒求仙也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

山上多生不死药,服之羽化为天仙。

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

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

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转)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史思明起家的营州一带,在开元时就已成为粟特人的新家园。

经过安禄山的经营,河北地区成为粟特商胡的向往之地,加上突厥部落内的胡人南下,在天宝末年以前,河北已成为胡化之区。

安史乱后,一方面,唐朝出现排斥胡人的情绪,许多粟特人蒙受打击,纷纷向河北三镇转移,寻求新的生存之地。

大量粟特胡人迁居河北,加重了河北的胡化倾向,也增加了河北藩镇的力量。

最后,加入到晚唐强劲的北方民族沙陀部的粟特人,又成为五代王朝的中坚,甚至像石敬瑭那样当上了皇帝。

另一方面,安史之乱虽然造成唐人对“胡化”的反感,但并没有影响粟特人在长安的继续存在,他们用改换姓氏、郡望等方法来转胡为汉,如武威安氏改姓李氏,康姓附会出自会稽,何氏自称望在庐江,而且同属伊朗系胡人的波斯人则在长安继续存在,仍然声称自己是“西国波斯人也”,并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信仰,使唐朝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精神一直保持到晚唐[1]。

在本文中,笔者试就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问题,略做申论。

一、安史之乱后唐朝境内对胡化的排斥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的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多种民族共存的大国。

不论在安史叛军当中,还是在平定安史叛军的唐朝军队当中,都有大量的外族民众,包括西域胡人。

因此,我们把安史之乱定性为争夺统治权利的斗争,而不把它看作是一场不同民族间的民族斗争。

然而,安史之乱的领导者安禄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在唐朝人眼中是地道的“杂种胡”,即昭武九姓出身的粟特人,他们发动了这场叛乱,给唐朝社会造成了巨大创伤。

因此,在安史之乱的平定过程中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唐朝境内出现了对胡人的攻击和对“胡化”的排斥。

这首先表现在唐朝对安禄山的痛恨上。

《旧唐书》卷一○《肃宗本纪》记:至德二载(757)十一月,肃宗进入刚刚收复的长安后,“宫省门带‘安’字者改之。

”[2]《唐会要》卷八六《城郭》记载略详:“至德二(三)载正月二十七日,改丹凤门为明凤门,安化门为达礼门,安上门为先天门,及坊名有‘安’者悉改之,寻并却如故。

关于杨贵妃旳诗

关于杨贵妃旳诗

关于杨贵妃旳诗1.《长恨歌》唐朝·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温泉水滑洗凝脂,温泉水滑洗凝脂。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骊宫高处入青云。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玉楼宴罢醉和春,玉楼宴罢醉和春。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渔阳鼙鼓动地来,渔阳鼙鼓动地来。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君王掩面救不得,君王掩面救不得。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宛转蛾眉马前死,宛转蛾眉马前死。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胡无人》译文注释及赏析

《胡无人》译文注释及赏析

《胡无人》译文注释及赏析诗人站在中原汉族的立场上,希望汉军战胜胡兵,清除中原汉族疆域边境上北方游牧民族贵族武装的侵扰,让边疆人民过上宁静的生活。

此诗的主题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胡无人唐代:李白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霜风凌厉、大漠草凋之际,胡人又背着精坚的弓箭,骑着骄悍的战马入侵了。

这时,朝廷派出威猛如霍嫖姚一样的将军,率领三十万战士出征迎敌。

将士们腰插着速如流星一样的白羽箭,手持闪耀着秋莲寒光的利剑。

向着战场进发。

朝廷大军在玉门关与胡兵雪中交战,敌人的箭簇像沙石一样的射在我军战士的衣甲上。

双万龙争虎斗,经过多次回合的激战,战士们奋勇杀敌,又有太白入月,胡虏必灭的吉兆,大家都坚信一定能够打败敌人。

敌虏可摧,胡星将灭,要将胡虏彻底消灭。

将胡虏之首悬挂在空中,将羽虏之尸埋在边塞上,看他们可敢再来兴兵浸犯?胡无兵将可侵,中国自然和平昌盛。

陛下圣寿三干岁,稳坐庙堂之上,但须高歌汉高祖的大风歌:“安用猛士兮守四方!”注释胡无人:乐府旧题。

《乐府诗集》卷四十列于《相和歌辞》,题为”胡无人行“。

南朝梁王僧虔《技录》中有《胡无人行》,乃李白此诗所本。

“严风”句:谓冬天的寒风将雪刮起,塞外湖沼边的水草凋零。

严风,冬天的风。

海,胡地沙漠中的湖沼,即所谓“海子”。

“筋干”句:意谓胡人的弓强马壮。

筋干,谓弓箭精良坚固。

筋,弓弦也。

干,即竿,箭杆也。

《周礼·考工记·弓人》: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浸渍)角,夏治筋,秋合三材。

骄,马强壮的样子。

“汉家”二句:谓汉家派猛将与胡兵交战。

《史记·匈奴传》:(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87年)汉伏兵三十余万马邑旁。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春分唐诗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春分唐诗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春分唐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春分唐诗篇11、《春风》【唐】白居易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2、《何处难忘酒七首》【唐】白居易何處難忘酒,長安喜氣新。

初登高第後,乍作好官人。

省壁明張榜,朝衣穩稱身。

此時無一醆,爭奈帝城春。

何處難忘酒,天涯話舊情。

青雲俱不達,白發遞相驚。

二十年前彆,三千裡外行。

此時無一醆,何以敘平生。

何處難忘酒,朱門羨少年。

春分花發後,寒食月明前。

小院回羅綺,深房理管弦。

此時無一醆,爭過豔陽天。

何處難忘酒,霜庭老病翁。

暗聲啼蟋蟀,乾葉落梧桐。

鬢為愁先白,顏因醉暫紅。

此時無一醆,何計奈秋風。

何處難忘酒,軍功第一高。

還鄉隨露布,半路授旌旄。

玉柱剝蔥手,金章爛椹袍。

此時無一醆,何以騁雄豪。

何處難忘酒,青門送彆多。

斂襟收涕淚,簇馬聽笙歌。

煙樹灞陵岸,風塵長樂坡。

此時無一醆,爭奈去留何。

何處難忘酒,逐臣歸故園。

赦書逢驛騎,賀客出都門。

半麵瘴煙色,滿衫鄉淚痕。

此時無一醆,何物可招魂。

3、《郡中春宴,因赠诸客》【唐】白居易仆本儒家子,待诏金马门。

尘忝亲近地,孤负圣明恩。

一旦奉优诏,万里牧远人。

可怜岛夷帅,自称为使君。

身骑牂牁马,口食涂江鳞。

暗澹绯衫故,斓斑白发新。

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

颁条示皇泽,命宴及良辰。

冉冉趋府吏,蚩蚩聚州民。

有如蛰虫鸟,亦应天地春。

薰草席铺坐,藤枝酒注樽。

中庭无平地,高下随所陈。

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

使君居上头,掩口语众宾。

勿笑风俗陋,勿欺官府贫。

蜂巢与蚁穴,随分有君臣。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春分唐诗篇21、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白居易《潜别离》2、老来多忘事,唯不忘相思。

——白居易《偶作寄朗之》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4、我心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白居易《初出城留别》5、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6、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胡旋女·天宝欲末胡欲乱翻译赏析
《胡旋女·天宝欲末胡欲乱》作者为唐朝诗人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

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

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

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

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

潜鲸暗吸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

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

才人观者相为言,承奉君恩在圆变。

是非好恶随君口,南北东西逐君眄,柔软依身着佩带,裴回绕指同环钏。

佞臣闻此心计回,荧惑君心君眼眩。

君言似曲屈为钩,君言好直舒为箭。

巧随清影触处行,妙学春莺百般啭。

倾天侧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见。

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

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