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四川大学914中国文学考研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在括号里填写诗句的作者(每题1分,共10分)
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4.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7.襄王云雨今何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
8.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9.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10.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八事”是胡适在__________一文中提出来的。
2.郁达夫属于__________社的成员。
3.袁可嘉是“__________派”的重要诗人和理论家。
4.曹禺《原野》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巴金的“人间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真像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选自__________的诗歌__________。
7.80年代,在市井文化的描绘与反思中,最能体现“京味”特色的作家是__________。
8.1961年,陈翔鹤发表了__________,被称为“空谷足音”并引发了一个小的历史小说的高潮。
9.1962年,__________在大连会议上提出了“写中间人物”的主张。
10.话剧《绝对信号》的作者除刘会远外,另一个是__________。
11.“一个对人民负责的人,一定会得到人民力量的支持,就会有大勇气;而一个能集中群众智慧的人,就会有大智慧。
”选自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5分)
1.《九歌》
2.《七发》
3.《世说新语》
4.《花间集》
5.商籁体
6.活报剧
7.《组织部来的青年人》
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论郭沫若的诗学主张及其意义。
2.简要评述辛弃疾词。
3.简要说明明元杂剧在体制方面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分析先秦两汉历史散文中的小说因素。
2.评述有关《红楼梦》主题的各种争论。
3.谈谈你对下列诗作的理解。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06年真题参考答案
一、在括号里填写诗句的作者。
一、张若虚
二、孟浩然
三、王维
四、王昌龄
五、岑参
六、王昌龄
七、李白
八、杜甫
九、白居易
十、刘禹锡
2、填空。
一、《文学改良刍议》
二、创造社
三、中国新诗派
四、仇虎花金子
五、《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六、卞之琳《鱼化石》
七、邓友梅
八、《陶渊明写挽歌》
九、邵荃粼
十、高行健
十一、《况钟的笔》
名词解释。
1,《九歌》——《楚辞》篇名。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七发》——是标志汉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为汉文景帝时期的枚乘所作,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展开,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文学的主题,成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出现“劝一讽百”的现象,
2,《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刘宋时代临川王刘义庆编著的一本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言行轶事的笔记小说,尤重于晋。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门,门自为卷。
书中所载均为实有的历史人物,
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事实,还有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3,《花间集》———后蜀赵崇祚所编,主要词人有韦庄,牛希济等.并形成花间词派,词作者被称为花间词人.,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所选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4,商籁体——又叫"十四行诗体",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全诗分为十四行,故得名.有英体和意体之别,十四行诗体在16世纪中叶在意大利传入英法等国以后,在世界多个国家流行,成为跨越众多国度与语种的诗体,20年代闻一多有论文中将其译为“商籁体”,30年代诸多后期新月派诗人尝试以中文写作十四行诗,成果可见,为汉语十四行诗的写作开辟了道路.尝试这种诗体的作家有闻一多,冯至,孙大雨,引进中国后未能获得很大的成功,因为音韵太过严格,会限制制作家诗情的发挥。
5,活报剧——以应时性、时事性为特征的戏剧类型。
这类剧目能及时反映时事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就像“活的报纸”。
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活报剧演出,在战争时期更为流行。
演出时,常常把人物漫画化,并插有宣传性的议论。
活报剧多在街头、广场演出,也可在剧场演出,重在用戏剧的形式来反映时事,达到宣传效果,艺术上粗糙,人物形象脸谱化.
6,《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王蒙在1958年发表于<人民文学>上的小说,小说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尤其是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干预生活"的文学主张.
四、简答题。
1、简论郭沫若的诗学主张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即建筑在泛神论思想上,郭沫若把“泛神”理解为无神,把一切自然都视为“我”的表现,因而在《女神》在大自然常常常被人化,人与自然合二为一。
郭沫若把“泛神”的内容概括为:“泛神便是无神。
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
鉴于这种思想,郭沫若:
,诗人把整个大自然都作为自己的抒写对象,并在这些形象上寄予了他的世界性的眼光。
展现了“五四”时期人们奋发向上,心胸开阔的精神状态。
,泛神论思想使诗人思绪飞腾,产生了大量的奇特想象,大自然常常被人化,人与自然合二为一:人把自然“作为友人,作为爱人,作为母亲”,甚至把人溶解在大自然里,人与自然合二为一。
,从泛神论的思想出发,诗人把宇宙世界看作一个不断进化,更新的过程,从宇宙万物看到动的精神和创造的力,由此构成《女神》形象的基本特色:壮阔性,奇异性与飞动性,正代表了“五四”那种狂傲突进的时代特征。
2、简要评述辛弃疾词。
参考答案:
一),辛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对词境的开拓。
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形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如《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二),意象的转换:(相对而言,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至柳永,张先,王安石,苏轼而一变,他们开始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苦难,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意象。
)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三),语言技巧上:
1)以文为词:其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
如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
”(《鹧鸪天》)
2)用史用经: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词的语汇。
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廉颇等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感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富,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
四),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写豪情,而以深婉之笔写出,抒柔情,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
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此词虽题为“怀古”,但处处针对现实而发,情怀悲愤激烈,却含蓄吐出,极尽沉郁跌宕之致。
再者,虽说其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见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也十分得心应手。
如《摸鱼儿。
淳熙已》,上缺写惜春,下缺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的心情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
3、简要说明元杂剧在体制方面的特点。
在体制方面,元杂剧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
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
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同时也是一个音乐单元,下见),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
“楔子”本是插入木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二),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
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所以说折也是音乐单元。
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元代流行的宫调有九种。
这些宫调的调性即音乐情绪各有不同,四折之中的变换,也是同剧情变化相对应的。
一般每本仅由一个男主角(即正末)或女主角(即正旦)独唱,由此形成所谓“末本”或“旦本”,其他将要演员(如净,外,杂,包括其下的分类如副末,贴旦)只有说白。
(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和正末两类角色中一类主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正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
)
三),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
其中又有散白与韵白之分。
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的韵文。
宾白既可以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带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
四),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五),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以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
每大类下又有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第五节论述题。
1.分析先秦两汉历史散文中的小说因素。
答题思路:
先秦两汉的历史散文,说白了就是《战国策》和<左传>哈,那么本题换种问法就是:分析<战国策>和<汉书>中的小说因素.然后可以就这两部散文的一些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如叙事手法方面,人物形象的塑方面等.大家可以参考章本上面关于对《左传》的解析
2.评述有关《红楼梦》主张的各种争论。
3.谈谈你对下列诗作的理解。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答题思路:
主要是从"相对主义"的角度对本诗进行分析,提示读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主体"和"客体"的对立和统一.
联系的普遍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等都可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