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PDS型)32例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PDS型)
32例观察
陈彬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PDS型)
的临床疗效。
方法:64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2例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
汤加减口服,对照组32例给予莫沙必利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63%,对照组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PDS型)临床疗效显著。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2页(P491-492)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功能性消化不良(PDS型)
【作者】陈彬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广东潮州 5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42.2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下简称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灼感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按照罗马Ⅲ标准[1]将
FD分为两个亚型,即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
功能性
消化不良(PDS型)属中医“痞满”范畴。
笔者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
疗功能性消化不良(PDS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共64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本院门诊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PDS 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治疗组男11例,女21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0.23±11.85)岁;病程1~10年,平均
(5.71±3.34)年。
对照组男10例,女22例;年龄28~68岁,平均
(38.57±10.49)岁;病程1~11年,平均(6.10±3.84)年。
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罗马Ⅲ诊断标准[1]制定。
FD诊断标准必须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无可以解释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
PDS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1项或2项:①发生在进食平常餐量后的餐
后饱胀、每周发作数次;②早饱感使其不能完成平常餐量的进食、每周发作数次。
支持PDS诊断的条件有①上腹胀或餐后恶心或过度嗳气,②可同时存在上腹痛综
合征。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中痞满辨证分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纳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PDS型)选取符合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者。
肝胃不和:脘腹
痞闷,胸胁胀满,心烦善太息,呕恶嗳气,脉弦。
脾胃虚弱:脘腹满闷,时轻时重,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属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者,男女不限,年龄18~70岁,知情并同意参加研究。
排除标准:年龄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合并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如消化道溃疡、
急忙性胃炎、消化系肿瘤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的重叠综合征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肿瘤、内分泌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对所用药物过敏者或
正在服用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严重焦虑抑郁,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陈皮
10g,党参10g,茯苓15g,白术10g,炙甘草5g,佛手10g,厚朴10g,法夏10g,郁金10g,丹参10g。
每日1剂,常规水煎2次,混均后分2次温服。
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58)5mg,每天3次,餐前口服。
两组疗程均为4周。
疗程中均嘱合理饮食、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
临床治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大于90%。
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
疗效指数60%~90%。
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30%~60%。
无效:主要症状改善不明显,疗效指数小于30%。
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100%。
主要症状评估:准确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并予量化
评分,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症状积分的变化[4]。
以餐后饱胀、早饱感、嗳气、恶心及胁满,善太息,纳呆,少气等为观察项目。
其中主症“餐后饱胀、早饱感、嗳气、恶心”分别按严重程度计0~3分:无症状0分,轻度1分(症状轻微,需注意力集中时才能感觉到),中度2分(自觉症状明显,但不影响工作生活),
重度3分(自觉症状明显,影响工作生活)。
次症“胁满,善太息,纳呆,少气”分别按严重程度计0~1.5分:无症状0分,轻度0.5分(症状轻微,需注意力集
中时才能感觉到),中度1分(自觉症状明显,但不影响工作生活),重度1.5分(自觉症状明显,影响工作生活)。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目前对FD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精神心理环境有关。
西医多采用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是临床上常用药,但其长时间服药可引起腹泻腹痛皮疹、对肝功能也有一定影响,而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
功能性消化不良(PDS型)其病位在胃,
涉及肝脾两脏,与肝胃不和、饮食内停、痰湿中阻、脾胃虚弱等相关[2]。
《杂病源流犀烛》云:“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运化,心下痞塞满”。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受纳运化无力;土虚木乘肝气横逆犯胃,致气机不利、升降失宜,而出现上部腹胀满尤其餐后、早饱、嗳气、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故治疗宜调理脾胃、疏肝理气消痞。
古方柴胡疏肝散中柴胡功善条达肝气而疏郁结,陈皮、枳壳理气行滞和胃,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疏肝中兼以养肝,理气中兼以调血,调肝兼行和胃,为疏肝理气之良方。
四君子汤为补气的基本方,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有健运之功。
现代研究表明,四君子汤有利于食物的化学消化和营养吸收。
治痞应重视醒脾健脾,方中加入厚朴、法半夏、佛手等芳香辛散药,有醒脾运脾之功,用之助胃而进饮食;痞满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滞,方中加入郁金、丹参以行气活血。
中药药理学实验也证实党参、厚朴、法半夏等都对上消化道有促动作用。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能调理脾胃、疏肝理气消痞,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PDS 型)临床疗效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834.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07-212.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4]郭天伟,葛文津,夏立营.脾胃舒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0例[J].中国老年性杂志,2012,21: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