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职业技术学校《汽车构造与维修》短期培训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构造与维修》
短期培训教学计划
(一)培训的性质与任务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和消费市场,这既给我们带来了销售市场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足够重视汽车维修这一新型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构造及基本原理、电控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原理、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汽车故障的分析与诊断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做事严谨,有极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应达到的要求
1.掌握现代汽车的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了解国内外汽车的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初步掌握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的方法。

(三)编写的原则
1.本计划主要适用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上岗前的短期培训,其他专业采用时,应作适当调整。

2.在课程总课时的范围之内,各单元学时分配,任课老师可作调整,执行时以编制的教学计划为准。

(四)建议
1. 在学习了《汽车机械基础》、《电工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

2.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参观汽车维修现场。

2. 本计划实践性较强,各单元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五)学时计划
1、培训总学时112课时
2、汽车构造22课时(理论课)
3、汽车维修操作90课时(操作)
(六)、教学内容
总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汽车的整车构造;
2.了解汽车的类型;掌握汽车的识别代码;
3.了解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4.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一、汽车的整车构造(0.5学时)
二、汽车的类型(0.25学时)
三、汽车的代号(0.25学时)
四、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0.5学时)
五、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0.5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汽车的整体构造、主要技术参数;难点是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单元一汽车发动机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发动机总体结构,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2.理解四冲程、二冲程发动机的机工作原理,掌握各个行程的工作特点;
3.掌握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
4.了解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的总体构造(0.25学时)
二、发动机常用术语(0.25学时)
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学时)
三、发动机型号编制规则(0.25学时)
四、发动机的性能指标(0.25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术语、型号;难点是四冲程和二冲程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单元二曲轴连杆机构(6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和受力情况;
2.掌握机体组的构造特点;
3.掌握连杆组的构造特点;
4.掌握曲轴飞轮组结构特点;了解曲轴减振器工作原理;
5.熟悉曲柄连杆机构总成的拆装方法。

教学内容:
一、曲柄连杆机构概述(0.5学时)
二、机体组(1学时)
三、活塞连杆组(1学时)
四、曲轴飞轮组(1学时)
五、平衡机构(0.5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汽缸套、汽缸盖、活塞、活塞环、曲轴的构造;
难点是平衡机构。

单元三配气机构(6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充气效率及配气相位的概念;
2.理解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
3.掌握配气机构的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
4.了解可变进气系统的工作特点;
5.熟悉配气机构总成的拆装方法。

教学内容:
一、配气机构概述(0.5学时)
二、气门的布置位置及排列方式(0.5学时)
三、凸轮轴的布置位置及传动方式(0.5学时)
四、配气相位(0.5学时)
五、气门间隙(0.5学时)
六、四冲程气门式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1学时)
七、可变式气门机构(0.5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和结构特点,配气相位;难点是几种型式配气机构的比较,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的主要机件和工作过程,可变式气门机构。

单元四汽油机供给系统(6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汽油机可燃混合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2.掌握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概念、分类、组成、工作原理;
3.掌握燃油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
4.掌握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油压的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
一、汽油机供给系统概述(1学时)
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0.5学时)
三、燃油供给系统(1学时)
四、空气供给系统(0.5学时)
五、电子控制系统(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汽油机的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难点是发动机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各传感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单元五柴油机供给系统(6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2.掌握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3.掌握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4.掌握喷油器的检测要领。

教学内容:
一、柴油机供给系统概述(1学时)
二、柴油机供给系统的主要零部件(2学时)
三、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供给系统的组成,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的构造特点;难点是混合的形成及燃烧过程、
喷油泵的工作原理、调速器的工作原理。

单元六冷却系(4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冷却系的作用、发动机的冷却方式、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2.掌握水、风冷却系的组成;主要部件的结构;
3.掌握水冷却系统主要元件的检测。

教学内容:
一、冷却系统概述(0.25学时)
二、风冷系统(0.25学时)
三、水冷系统(1.5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强制式水冷却系统的组成,冷却强度的调节装置,水冷却系的主要零部件构造形式;难点是水泵构造和冷却强度的调节装置。

单元七发动机润滑系(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润滑系统的功能及润滑剂;
2.掌握润滑系统的组成;主要部件的结构;
3.掌握机油泵的检修。

教学内容:
一、润滑系统概述(0.5学时)
二、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润滑油路(0.5学时)
三、润滑系统的主要部件(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典型润滑系组成及主要机件结构形式;难点是发动机润滑油路和齿轮油泵工作原理。

单元八汽油机点火系统(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点火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2.掌握各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霍尔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点火系统概述(0.1学时)
二、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0.4学时)
三、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5学时)
四、电子点火系统(1学时)
五、微机控制点火系统(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点火系各组成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难点是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单元九发动机新技术与新能源汽车(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汽油机缸内直喷及涡轮增压技术;
2.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代用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技术。

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新技术(2学时)
二、新能源汽车(4学时)
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的组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类型;难点是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的工作原理。

单元十汽车传动系统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了解各总成的作用。

2.掌握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一、汽车传动系统的功用(0.5学时)
二、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0.5学时)
三、汽车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1学时)
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传动系的布置型式及其比较。

单元十一离合器(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离合器的功能;
2.掌握摩擦式离合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离合器操纵机构的类型;
4.熟悉离合器总成的拆装要领。

教学内容:
一、离合器的功用和分类(0.5学时)
二、离合器的性能要求(0.5学时)
三、摩擦式离合器(1学时)
四、膜片弹簧离合器(0.75学时)
五、离合器自由间隙与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0.25学时)
六、离合器操纵机构(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离合器的功用及分类,摩擦式离合器组成及工作原理,膜片弹簧的结构;难点是摩擦式离合器组成及工作原理。

单元十二变速器(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变速器的功用和分类;
2.掌握两轴式和三轴式变速器的主要差别;
3.掌握两轴式变速器的结构和传动路线的分析方法;
4.掌握变速器及操纵机构、同步器和分动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
类型;
5.掌握两轴式变速器的拆装要领。

教学内容:
一、变速器的功用和分类(0.5学时)
二、普通齿轮式变速器的工作原理(0.5学时)
三、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1学时)
四、同步器(1学时)
五、变速器操纵机构(0.75学时)
六、分动器(0.25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变速器工作原理,同步器工作原理,变速器操纵机构;难点是同步器工作原理。

单元十三自动变速器(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液力变矩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自动变速器齿轮传动机构结构与工作原理;
3.掌握常见行星齿轮机构动力传递路线;
4.了解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5.了解无级变速器变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一、自动变速器概述(1学时)
二、液力耦合器与液力变矩器(1学时)
三、行星齿轮变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2学时)
四、自动变速器的自动控制系统简介(1学时)
五、无极变速器简介(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自动变速器的组成,电控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及行星齿轮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难点是液力变矩器及行星齿轮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单元十四万向传动装置(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及组成;
2.了解传动轴和中间支承的基本结构;
3.掌握传动轴的拆装要领。

教学内容:
一、万向传动装置概述(0.5学时)
二、万向节(1学时)
三、传动轴及中间支承(0.5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万向传动装置的组成及布置型式;难点是万向节的结构和速度特性。

单元十五驱动桥(6学时)
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了解驱动桥的作用及类型;
2.掌握主减速器、差速器的结构与原理;
3.掌握驱动桥的拆装要领。

教学内容:
一、驱动桥概述(0.5学时)
二、主减速矩器(1学时)
三、差速器(1.5学时)
四、半轴与桥壳(0.5学时)
五、变速驱动桥(0.5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主减速器的分类和差速器工作原理,主减速器的调整方法;难点是差速器工作原理,主减速器的调整方法。

单元十六车架与车桥(4学时)
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掌握车架的功用及类型;
2.了解转向桥的相关知识;
3.掌握车辆定位的基础知识;
4.掌握前轮定位的调整方法。

教学内容:
一、行驶系统概述(0.25学时)
二、车架(0.25学时)
三、车桥(1学时)
四、转向轮定位参数(0.5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边梁式车架的结构,转向驱动桥、转向轮定位的
工作原理及结构保证;难点是转向轮定位参数。

单元十七车轮与轮胎(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汽车的车轮和轮胎的功用;
2.掌握汽车的车轮和轮胎的种类、结构形式和特点;
3.掌握轮胎动平衡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
一、车轮(1学时)
二、轮胎(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车轮的组成,轮胎的构造。

单元十八悬架(6学时)
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掌握悬架的组成、作用和工作原理;
2.掌握弹性元件、减振器的结构、功用和工作原理;
3.掌握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的类型、组成和工作原理;
4.了解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5.掌握前悬架的拆装要领。

教学内容:
一、悬架概述(0.5学时)
二、悬架的主要部件(1学时)
三、非独立悬架(0.5学时)
四、独立悬架(1学时)
五、电子控制悬架系统(0.5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重点是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螺旋弹簧独立悬架,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构造形式;难点是独立悬架的结构。

单元十九转向系统(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转向系统类型、组成及工作原理、汽车转向基本特性;
2.掌握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3.了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四轮转向系统的基本知识;
4.掌握动力转向器的拆装及其调整要领。

教学内容:
一、汽车转向基本特性(0.5学时)
二、机械转向系统(1.5学时)
三、动力转向系统(1学时)
四、四轮转向系统(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常用转向器的构造,转向传动机构构造形式及调整点;难点是常用转向器的构造和转向助力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单元二十汽车制动系(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制动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鼓式、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各自的应用;
3.掌握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结构;
4.了解制动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防抱死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6.掌握制动器的拆装、检查、调整要领。

教学内容:
一、制动系统概述(1学时)
二、行车制动器(1.5学时)
三、驻车制动器(0.5学时)
四、液压制动系统(1学时)
五、制动力调节装置(1学时)
六、防抱死制动系统(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制动系统的组成,行车制动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防抱死制动系统组成;难点是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制动力调节装置、气压增压式液力制动传动装置。

单元二十一汽车车身与附属装置(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车身的分类、总体组成与作用;
2.了解车身安全防护装置;
3.掌握电动刮水器与风窗玻璃洗涤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4.掌握汽车空调的作用、类型和基本组成;
5.掌握前照灯的基本结构;
6.掌握汽车信号装置的组成及各自作用。

教学内容:
一、车身总体结构(1学时)
二、车门、车窗和座椅(0.25学时)
三、车身安全防护装置(0.25学时)
四、风窗刮水器与风窗洗涤器(0.5学时)
五、空气调节装置(1学时)
六、汽车仪表(0.5学时)
七、照明及信号装置(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汽车车身的结构,电动刮水器组成,汽车空调的工作特点,前照灯及转向信号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难点是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前照灯的结构。

单元二十二汽车安全与防盗(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汽车座椅安全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了解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类型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一、汽车的安全带(0.5学时)
二、安全气囊系统(1.5学时)
三、汽车防盗报警系统(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安全带、安全气囊的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难点是遥控、网络防盗报警系统的组成。

单元二十三汽车安全与防盗(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作用和工作原理;
3.了解汽车导航的方法及定位原理;
4.了解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教学内容:
一、汽车巡航控制系统(1学时)
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0.5学时)
三、汽车导航系统(0.5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巡航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难点是巡航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导航系统的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