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通讯》及其史料价值

合集下载

中学历史创造性教学探索

中学历史创造性教学探索

中学历史创造性教学探索作者:宁焕英来源:《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06期我认为历史课创造性教學的根本点就在于开掘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既是形成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动力,更是历史教学改革的核心。

而要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靠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教学可分为两个方面: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

二者紧密配合,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才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创造性的教,时时离不开教师的再创造。

我认为,创造性历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从教科书中挖掘教材行文中没有提供的新信息即新史料,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现行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应充分研究,帮助学生挖掘那些极具文物史料价值的图片的内在信息,如学习山顶洞人已会制造、使用骨器的知识(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可先引导学生看插图(骨器实物图),然后分析思考得出以下结论:①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钻孔技术;②有了骨针会缝制衣服;③有了装饰品懂得美;④可能已用钻木取火。

2.利用形象性和趣味性突破课本难点。

如学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实现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转变这一问题时,单靠教师讲解远远不够,可指导两个同学以形象的动作、手势展示给大家,其中一位同学伸开两个拳头并提示:两个拳头代表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甘宁,另一个同学用拳头直捣他的胸堂,代表刘邓大军直捣敌人力量薄弱的中间地带,这样非常形象地揭示出我军怎样由先前的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变被动为主动,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即打到外线去。

这样,使难理解的问题形象化,很轻松地突破了难点,激活了课堂;同时设置了一种特定的创造性情境,充分吸引同学积极参与,饶有趣味地探讨、思考,无疑是一种很新鲜的创造。

3.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创造性地教学。

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更广阔的领域,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土改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评程娟娟《土改文学叙事研究》

土改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评程娟娟《土改文学叙事研究》

H E32019.04 文学教育土改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评程娟娟《土改文学叙事研究》®田虼务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 个部分组成。

而在经济建设日新 月异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传 承革命文化,革命先驱者不畏艰 辛、勇于拼搏的精神为文化自信 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

土地改 革运动正是中国革命斗争的壮丽 篇章,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吹 响了新号角。

如何认识丰富驳杂 的土改书写,为中国现代文学研 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程娟 娟博士致力于土改文学的研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博士论文 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完成了 专著《土改文学叙事研究》。

该书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于20世 纪的土改文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 统的梳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体现了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

首先,自觉的政治意识。

研究 土改文学,首先面对的是就是如 何认识土改的问题。

针对新时期 以来出现的要否定土改的思想倾 向,作者充分肯定了土改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土地改革是中国现 代革命进程中的一次重大事件,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土地不均 的问题,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启发人们革命意 识的同时,改造了农民的价值观 念,颠覆了传统的乡村文化秩序,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国家想象 提供了新的图景。

安德森将民族 国家称为“想象的共同体”,传统文化资源也被吸收参与到现代性话语建构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来。

该书指出,“民间文化理想与现代革命话语在民族国家想象层面达成了契合。

”正是二者不谋而合的契合,才会燃起燎原之火,使得中国革命走向了最终的胜利。

作者明确指出,土改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农民广泛而有效发动起来,对于土改中的思想动员机制进行了深人的探析。

农民是安分守己的,他们忙于生存,不愿参与到政治事务中来,这是人们对于农民的普遍印象。

可是,在土改中,农民们群情激昂,积极地参与到革命过程中来,似乎又否定了人们认为农民保守麻木的先人之见。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单元测试)-【核心素养新教学】八年级历史下学期(部编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单元测试)-【核心素养新教学】八年级历史下学期(部编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考试范围:1-3课;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分)1.(本题1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A.新文化运动B.抗日战争胜利C.新中国成立D.土地改革运动2.(本题1分)流行语往往能够反映社会的变化,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1949年,“人民”成为流行词汇。

“人民解放军”“人民币”“人民广场”等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表明我国()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3.(本题1分)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

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

”他们的工作()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D.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4.(本题1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事件是()A.解放战争胜利B.西藏和平解放C.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D.中共八大5.(本题1分)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道:“……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

”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A.西藏和平解放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土地改革D.政治协商会议召开6.(本题1分)2022年,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1周年,人们可以参观“西藏和平解放史”展览并在寄语墙上留言。

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作品

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作品

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作品随着新我国的建立,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高潮。

这一时期,许多农业合作社相继成立,农民们纷纷加入到合作社中,这场运动对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产生的一些重要作品:1. 《合作化进行曲》这是一部描述农业合作化运动背景和影响的重要作品。

作者通过描述农村合作社的建立过程、农民的生活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揭示了合作化运动对我国农村的巨大影响。

该作品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当时文艺作品中的一颗明珠。

2. 《大地》《大地》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之一,也是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重要作品。

该小说描绘了一个农村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小说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的农村生活场景,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对农民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巨大变革。

3. 《春雷》该作品是农村合作社建立初期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作者通过描述农民的生活、思想变化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展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小说以其真实的写实手法和鲜明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4. 《农村合作社画报》这是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部重要出版物,该画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成就和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通过该画报,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合作社建立后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合作化运动的伟大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和手法,展现了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伟大背景和深远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上的精品,更是对当时社会变革和农村生产发展的真实记录和生动表现。

通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从而更好地认识我国农村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

随着新我国的建立,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高潮。

《新闻学概论》自考教材课后复习与思考题 (全版)

《新闻学概论》自考教材课后复习与思考题 (全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自考《新闻学概论》课后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新闻学的定义?答: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

2、约翰弥尔顿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1、观点的自由市场;2、自我修正的过程。

详解:人的理性高于一切,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

主张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发表意见和传播思想,人们靠自己的理性辨别是非,通过意见的自由竞争修正错误,认识真理。

3、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史著作是什么?作者是谁?答:1845年出版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德国学者普尔兹。

4、标志着世界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两部代表作是什么?答:1922年李普曼《舆论学》;1924年约斯特《新闻学原理》。

5、试述新闻学“先有术,后有学”的发展过程?答:早期新闻学以报纸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因此早期新闻学又称作“报学”。

报学侧重于业务技术探讨,直接为培训从业人员服务。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新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6、《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1956年,美国施拉姆等人。

集权主义理论:指的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新闻思想和体制,希特勒式的法西斯主义也包括在内。

自由主义理论:指的是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思想和体制。

社会责任理论:垄断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理论和体制。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思想和管理体制。

7、什么是大众传播学?它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是谁?他们最主要的学术贡献是什么?答:大众传播学诞生于美国,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最初用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效果进行检测与研究。

大众传播学创立的四大先驱是: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五W模式”;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说”;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

集大成者是美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姆。

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

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

新入藏文献介绍 2017年第4期总第六十期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暨《阮章竞太行山笔记手稿四种》影印本首发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2017年11月27日,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暨中华书局《阮章竞太行山笔记手稿四种》影印本首发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阮章竞之女阮援朝代表家属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阮章竞《在太行山时期的一些材料》等笔记手稿共计87种178册件,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代表国家图书馆接受捐赠并向阮援朝女士颁发捐赠证书。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章百家,原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全国政协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东东、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李占领以及党史、军史、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图书馆界、出版界等业内人士50余人出席了捐赠仪式。

与会嘉宾围绕阮老的文学艺术成就、人生经历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阮章竞(1914—2000),广东中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戏剧家。

人们耳熟能详的长诗《漳河水》及歌剧《赤叶河》,奠定了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童话诗《金色的海螺》,是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

他描写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长诗《漫漫幽林路》和小说《山魂》三部曲,是他为同代人无悔青春所作的真实记录。

而《阮章竞绘画篆刻选》是其一生酷爱美术的心血结晶。

1937 年,阮章竞在冼星海的安排下,毅然北上太行山,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前线战斗。

在这雄伟群山中,他生活战斗了12 年,也由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古籍采访专号】新入藏文献介绍此次捐赠的笔记手稿,包括太行山相关笔记;1946 年太行第二届群英会时在武委会上做的会议记录;1950—1954 年在华北局宣传部时期的工作笔记;1956—1959 年在包钢建设中的工作笔记;1961 年访问墨西哥、古巴两个拉美国家,亲历“吉隆滩战役”的前线笔记等等,涉及文学、语言、民俗、讲话记录、工作采访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阮章竞有着自觉而强烈的“存史”意识,对亲自经历的社会变革,对在社会变革中做出牺牲的战友、乡亲,始终抱有一份“后死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自赋使命,要为这些人和事留下文字记录。

2023北京朝阳高三(上)期中历史(教师版)

2023北京朝阳高三(上)期中历史(教师版)

2023北京朝阳高三(上)期中历史1.《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

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材料反映出A. 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B. 商周原始民主的传统C. 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D. 重视宗法血缘的特征2.下图织锦出土于西域精绝古国遗址,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字以及凤凰、麒麟、白虎、祥云瑞草等纹样。

该织锦代表了当时世界丝织工艺的顶级水平,有学者考证为汉代皇家织造官府的蜀锦。

以下叙述可能作为该观点理由的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局部)A.3. 中国是茶的故乡。

唐代陆羽所撰《茶经》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并主张细致观察茶的烹煮过程以体会天地宇宙的造化之功,“沫饽……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①开放包容,交流互鉴②崇德向善,注重操守③革故鼎新,创新发展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4. 下列图片代表中国古代西藏与中央关系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册封八思巴唐卡②法王盔③长庆会盟碑④金瓶掣签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5. 明末清初出现“花部”与“雅部”之争。

“雅部”,仅指昆曲;“花部”,指昆曲之外的各种声腔剧种。

时人评价:昆戏者,以曲为主,其文词合于士夫之口;花部者,以戏为主,本无与于文学之事,惟在能刻画描摹,技尽于场上,然其感动妇孺,不与案头文章相侔(注:等同)也。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花雅之争”的结束。

“花雅之争”①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②折射了市民生活的发展③体现雅俗文化的对立与交融④突破了伦理道德的束缚A.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刊登《西学书目表》,著录近代以来译书约300种(见下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1. 仰望星空,观象授时,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一件大事。

考古材料证明,距今约4700年的陶寺古观象台,由十三根夯土柱组成,形成了十二条宽窄不一的观测缝,第二条对应冬至,第七条对应春秋分,第十二条对应夏至。

这可以用于研究()A.早期国家的初步形成B.黄河流域的领先地位C.农耕文明的多元一体D.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2. 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

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B.社会防疫经验丰富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D.北方流民大量南迁3. 有学者据《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较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远为普遍。

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A.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B.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D.正统观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4. 唐代出身贫寒的科举官员,由于“来自田间,多由寒峻,其见识迂陋”,也不会逢迎阿谀,故对上司“作奸犯科,类不当行”之事,往往引经据典,加以阻拦;若由其经办处理,也能坚持律条,加以严惩。

材料反映科举制()A.客观上有利于政治清明B.提高了官员的道德品质C.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D.加强对官员的思想控制5. 清代漠南蒙古地区的汇宗寺立有镌刻满、蒙、汉、藏四种文体的碑铭;避暑山庄丽正门上镶有汉、满、蒙、回、藏五种文字题写的匾额;清朝官修辞书——《五体清文鉴》,包括汉、满、蒙、藏、回五种文字对译分类。

这些现象表明,清代()A.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辩观念B.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C.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D.推行满汉分治的二元治理模式6. 关于丁汝昌在黄海湾战中负伤的原因,史料有不同的记载(见下表所示)。

讲土地革命的书

讲土地革命的书

讲土地革命的书
以下是几本关于土地革命的书籍:
1. 《中国土地革命史》(刘建涛著):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历史进程,介绍了土地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历史经验》(唐德刚著):该书对中国土地革命期间农民运动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总结。

3. 《土地革命与江西苏区农民运动》(曾燕著):本书通过对江西苏区农民运动的详细剖析,探讨了土地革命对农民群体的影响和变革。

4. 《中国土地革命史纲要》(朱宏才著):该书分析了土地革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揭示了土地革命的一些重要特点。

5. 《土地革命初探》(罗瑞卿著):本书探究了土地革命的原因、发展轨迹和影响,并提供了对于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重要观察和思考。

这些书籍对于了解土地革命的历史背景、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了丰富资料和详尽的研究。

阅读这些书籍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土地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讲土地革命的书

讲土地革命的书

讲土地革命的书《红岗日记》是一本描写土地革命的著名书籍。

作者刘全委实际上是一位中国共产党员,他记录了自己在1931年至1932年期间参加红军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写成,记录了他在红岗地区的生活和战斗。

通过实际的经历和细腻的描写,书中展示了当时土地革命的艰辛与残酷、军民团结的伟大和人性的光辉。

《红岗日记》从一个细微而渺小的个人角度出发,记录了革命斗争的复杂和残酷。

在他的眼中,人民对于土地的渴望和深思熟虑的决心是无法忽视的。

这本书并没有大义凛然的激情宣言,而是通过真实的细节,展现了人们面对暴政和剥削时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决心。

《红岗日记》还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来向读者展示土地革命的艰辛。

在这个书中,作者毫不掩饰战争的残酷性,无论是红军的战斗还是人民的生活,都没有被浪漫化。

书中的描写让我们更加清楚革命斗争不仅仅是英勇和决心,还需要坚持和忍耐。

《红岗日记》还展示了红军和人民的团结。

作为一本革命文学,它强调红军与人民的密切关系。

在战争中,人民不仅给予红军食物和支持,还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向人们传递出红军和人民团结、共同抗击敌人的精神。

《红岗日记》也着重展示了人性在战争中的光辉。

尽管战争有时会让人们丧失人性,但作者通过一些温情的描写来展示每个人背后的人性之光。

在贫苦和艰难的环境下,人们仍然保持着对友爱、关怀和帮助的热情,这让人们看到了革命精神中的人性光辉。

总的来说,《红岗日记》这本书以真实的日记形式,描绘了作者参加土地革命的经历和见闻。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场景,这本书向读者展现了土地革命的艰辛与残酷、军民团结的伟大和人性的光辉。

它是了解土地革命时期历史和社会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

写新中国史上的土地革命的书

写新中国史上的土地革命的书

写新中国史上的土地革命的书引言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中国史上的土地革命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背景1.农村土地问题严重: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土地分配不公、农民贫困等问题。

2.农民反抗运动: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农民开始进行反抗运动,要求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的发展1. 阳明思想对土地革命的影响1.张宗昌的阳明思想思想:主张大家族制度,反对对土地进行改革。

2.吴玉章的阳明思想:主张民主分田制,支持土地改革运动。

2. 资产阶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联系1.辛亥革命对土地革命的促进作用:资产阶级革命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2.土地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土地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延续。

3. 农民革命和土地革命的联系1.中国农民运动的兴起:农民运动为土地革命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2.土地革命的农民革命性质:土地革命是农民革命的具体表现。

4. 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作用1.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起到了领导和组织的重要作用。

2.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共产党制定了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政策,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

土地革命的影响1.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革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革命使得大批农民从贫困中解放出来,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3.新中国的建立:土地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对土地革命的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我们要继续推进土地问题的改革,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推动中国农村的发展。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出版发行政策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出版发行政策

On the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on poli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作者: 刘新利[1];孙菲[2]
作者机构: [1]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出版发行研究
页码: 100-105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8期
主题词: 土地革命战争;出版发行政策;国统区;苏区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重建党报系统,在秘密状态下出版发行党报,但后来在"左"倾错误影响下,冒险公开发行党报,结果党报工作人员、报贩及读者遭到逮捕甚至杀害,上海的党报全部被查封,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在苏区,中国共产党因地制宜,从出版壁报、墙报、简报开始到出版正式报纸,并运用灵活方式发行党报,使得苏区的新闻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在国统区的出版发行政策存在失误,对党报的出版发行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同时,实践证明党在苏区的出版发行政策是正确的,对苏区党报的出版发行产生了积极影响.。

论毛泽东土地革命时期的新闻思想

论毛泽东土地革命时期的新闻思想

On Mao Zedong's News Thoughts 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作者: 徐新平[1]
作者机构: [1]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出版物刊名: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0-115页
主题词: 毛泽东;新闻思想;土地革命战争;宣传
摘要: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根据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对党和红军的新闻宣传提出了具有现实指导性和理论创新性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有:武装斗争与新闻宣传并重的思想;报纸是一切工作之武器的思想;在新闻业务上,密切联系群众生活、增强内容的吸引力、维护真实严禁扯谎、消息中不排除议论,语言文字浅白通俗等等.这些思想在当时对党和红军报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今天的新闻事业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绥远省土地改革史料《土改通讯》的史料价值

绥远省土地改革史料《土改通讯》的史料价值

绥远省土地改革史料《土改通讯》的史料价值
仁钦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土改通讯》是绥远省农民协会编印、在绥远省实行土地改革的1951-1952年间发至土地改革工作组的内部刊物.《土改通讯》具有其他史料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本文对《土改通讯》作了初步评介.
【总页数】3页(P122-124)
【作者】仁钦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0.6
【相关文献】
1.土地改革政策的文学化演绎——论解放区长篇土改小说与土地改革政策之间的互文性 [J], 张根柱
2.《土改通讯》及其史料价值 [J], 红霞;
3.绥远省土地改革史料《土改通讯》的史料价值 [J], 仁钦;
4.《内蒙古城市社教通讯》的史料价值探析 [J], 仁钦
5.《内蒙古城市社教通讯》的史料价值探析 [J], 仁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中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 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知识,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下列与原始农业兴起无关的是()A. 家畜的饲养B. 聚落的出现C. 骨耜的应用D. 国家的出现2. 若要为隋炀帝题写墓碑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A. 任用奸臣引发安史之乱B. 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C. 统治期间爆发农民起义D. 正式创立了科举选官制度3.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描述:十七世纪末,俄国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请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帮他搞维新……甚至迁都到滨海的涅瓦河旁,以方便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

材料主要强调()A. 彼得大帝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 B.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民族英雄C. 彼得大帝改革促使俄国历史发生转折D. 彼得大帝改革强化了农奴制4.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为()A. 快速奠定工业化基础B. 保证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C. 开拓新中国外交新局面D. 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环境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有企业全面实施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进入21世纪,国有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发展。

这表明()A. 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B. 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实现C.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D.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化6. 如图是1956年发行的《农业合作化是让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宣传画,该画最有可能反映了()A. 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已得到恢复B. 全国农村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 人民公社化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开始实施7. 早期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 善 司 司


詈、 . 五 宇 耄 古 . . f 、
口 、 , 宇 口 、 , 末 又 口 、 , q 口 . f 口 、 , 乏 蔓 6 I . 6 I 垂 、 要 ;㈦ { 至 。 J 子 宇童 . 毛_ ] 口 、 , ;㈤ 习 、 之o 习乎、

6 I

重 要 . 】 差
6 I

习 习

q 口



。:

( 1 习 :
乏 。 垂

6 I 量






季 垦 季 乏 盘. 目 2爿 j t墨

麦 蔓 疋 霎 a 乏 灵 习 )n ∞ u . 一 才 g I 之 q 口 口 、 , ( 1 } t 黑 善 3 掌 善 司 乏 妻 2萎 妻 u 差 金 蓦 委 蔓 乏 。 . 萋 委 . c 蔓一 量 重 要 母 金 : 季 乏 6 I 善 司 6 I q 口 % 萋 : 9 芝 习 6 I 薹唔 6 I 垂 ’ , n 才 . 妻 萋 董 : 耄 ¨ . 6 乏 I 6 I 蔓 6 I 耋 菱 . 日 之.㈦ 习 g 、 善 詈 雹 重 ) [ 4 ] ㈩ 6 I 之 之 乏 爿f h , 季 s I 善 6 I 乏 £ 手 : ㈦ 黑 善 习 百 6 I 口 、 , 毛 耄 6 I 善 百 宇 、 6 I 器 一 。
l 9 年 ~月 】 日。 _
口 、 ,
’ 啊 :
乏 妻
6 I 夏





。 乏
6 I
u新 民 主 主 义 青年 团兴 和县 五六 七个 土
( 蔓
2萋 萎J 重
妻 戈 乏
八期 , ] _ ∽ 年 月 】 _ 日。


}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乏 6 I
。 芝 差
爿 戈 :毒
. 芰
r 曼 一
一 目g

善 于龛 2 萋 真 - 1 芟
牙受 霍
、 1
l 3 6


手 :
£}
6 l


6 l



『 2 u 陶 林 县九 个 行 政 村 的 土 改 工作 总 结 报
{ f

n j o

( I


之 要

㈦. c 更
蔓亍 茔
蔓亍 彳
夏 :
. 乏
n ∞ u省农 协 专 区 办 事 处关 于 萨 县 朱 麻 子 自

五一
黄 宇

才|

.( (
口 、 , q 口 6 I
6 I
q 口 、 口 ,
^ 、
乏 重
6 I )n u . ㈩ 萋 q 可 ;㈦ 文 . ( 量
. 乏 6 I
6 I 、 口 、 ,
身 。 r 可 . (重
件 的 指示 n .土 改 通 讯 , 第 八期

㈤ . ( 委
6 l 量 .





毒乏


u清 水 河 县 樊 山 村 土 改 中的 蒙 汉 团结 的
年 H月 ∞ 】 _ 日。
墨重 萎
6 l

[ 5 u准格 尔 旗 第 十 区 土 地 改 革 满 足蒙 古 群
。 委 u 毫 至
( I
m ’ 口 芝 乏 .
’ 口 ’ 叮 孑 口  ̄ ,


日 q
. (

未 J 之
、 6 I
之 .差






’ 口 n

、 6 I
6 I 垂
. 司


s I

6 I 妻
6 I 孑 善 司 q 口 乏 、 ’ 乏 口 马 。 彳 } . 、’ 口 ( I 6 I }


6 之 £ I


委 耋 垂
J 乏
u 萋

: 习 . 耋
乏 。 . 耆


口 、 ,
q 口 乏 g I

口 、 ,
6 I 蚕 ’ 口 量
。 受乏 习 。 重 :
口 、 , 口 、 , i菱 :㈦ ^ 委
.支 亍


善 之. ]
萋 习 习 q 口


s I
口 、 , 宇牙
6 I

[ 6 u .

6 I ∽
n H u 中共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委党 史 编 著 . 内蒙
出版社, 。 。 ∞ 年。
口 、 , 差 乏
了 o q 口 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