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置换术
血浆置换术即从患者静脉抽取血液,经离心分离出血浆与血细胞,弃去血浆,而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适当的替代液(胶体和晶体)输回患者体内。
其目的是去除血液循环中致病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或其他有害因子,已达到缓解症状或控制致病过程。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
2、观察血管通路的状态或插管处皮肤有无红肿、渗血、渗液。
二、操作要点
1、血浆置换术前准备
(1)用物准备。
(2)核对患者姓名、血浆分离器、透析管路的型号及有效期。
(3)工作人员自身准备,洗手戴口罩、帽、手套。
2、血浆置换术操作一级膜血浆分离法
(1)开机,调试机器至准备状态,选择临床治疗方式为一级膜分离法,按照机器指令进行连接与操作。
(2)连接血浆分离器及管路,用 4mg/ml 肝素盐水 1000 毫升预充分离器。
(3)将与除去血浆量等量的置换液连接到血管回路的补充液管路上。
(4)设定血浆置换参数,包括置换血浆目标量、温度、血浆分
离流量/血流量的比率(FP/BP)不超过 30%、返浆流量/血液分离流量的比率(RP/FP)一般为 100%、肝素用量、静脉压、动脉压、跨膜压(50mmHg 左右)、血浆分离器(根据滤器说明书设定)。
(5)建立血管通路。
(6)连接血管通路动脉端,将血液引入血浆分离器,推注适量肝素,分离血细胞与血浆,去除分离出来的血浆成分,将血细胞与置换液(除去血浆量等同量)一起经静脉端输回体内。
(7)严格掌握血流速度,通常血浆分离器的血流速为
80-150ml/min。
(8)血浆置换值达目标量后,停止血液泵,进入回收程序,分离动脉端,连接生理盐水。
血泵速度不宜过快(30-50 ml / min)。
测血压并记录。
二级膜血浆分离法
(1)开机,调试机器至准备状态,选择临床治疗方式为二级膜分离法,按照机器指令进行连接与操作。
(2)连接血浆分离器,血浆成分分离器及管路,用生理盐水2000ml 自动预充排尽空气,最后用 4mg/ml 肝素盐水 1000ml 预充分离器。
(3)安装置换液,将选择的置换液连接到血管回路的补充液线上。
(4)设定各种报警及血浆置换的目标量等参数。
包括置换血浆目标量、温度、血浆分离流量/血流量的比率(FP/BP)不超过 30%,
弃浆量/分离血浆量(DP/FP)不超过 17%,返浆流量/血液分离流量的比率(RP/FP)一般为 100%、还有肝素用量、静脉压、动脉压、跨膜压(50mmHg 左右)、滤器压等(根据滤器说明书设定)。
(5)建立血管通路。
(6)连接血管通路,推注适量肝素,将血液引入血浆分离器,分离血细胞与血浆,将分离出来的血浆成分引入血浆成分分离器,然后将白细胞、净化的血浆和置换液一起经静脉端输回体内。
(7)严格掌握血流速度,通常流经血浆分离器的血流速为
80-150ml/min,流经血浆成分分离器的血流速为 30-40ml/min,每小
时分离血浆 1000ml 左右。
(8)血浆置换值达目标量后,停止血液泵,进入回收程序,分离动脉端,连接生理盐水。
将体外循环血液及血浆以 30ml/min 的速度全部输回体内。
测血压并记录。
三、护理要点
(1)术前护理:血浆置换术患者的前 1 天和当天进少量清淡饮食,不可食用油腻的食物,以免血清中脂肪过多,饮水 500-1000ml,排空尿及大便。
(2)术中护理:①密切观察各管道是否通畅,严格无菌操作②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口唇及四肢麻木等,立即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钙剂等对症处理。
③给予心电监护,观察血压及心率情况,患者如有心慌,胸闷等情况,立即停止操作进行处理。
④操作中注意保暖,随时根据患者情
况调节各种参数,以患者可耐受为主,出现报警及时处理。
操作中应随时恢复血容量和维持胶体渗透压的平衡,以避免低血压、肺水肿等心血管反应,还应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和免疫球蛋白。
(3)术后护理:操作完毕拔除穿刺时,局部用无菌棉球覆盖胶布固定按压5 分钟以上,以免出血。
插管患者护理同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四、注意事项
1、不同疾病应选用不同的血浆置换治疗方式、血浆分离器以及治疗剂量。
2、预充分离器时注意不要用血管钳敲打排气,防止血浆分离器、血浆成分分离器破膜的发生,如发生破膜,应及时更换分离器。
3、观察血浆分离器有无凝血现象。
4、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5、严格掌握血浆出入量,防止低血压发生。
6、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有无寒战、发热等过敏反应,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