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故选A.
考点:空气的成分
2.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CO2B.SO2C.N2D.H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故选B.
考点:酸雨
3.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加油站内的汽油具有可燃性,所以必须张贴的标志是严禁烟火。
故选B.考点:化学标识
4.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沉淀 B.煮沸 C.消毒 D.蒸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净化水的操作中,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故选D.
考点:水的净化
5.高钙牛奶中的“钙”一般是指
A.分子B.原子 C.元素 D.离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高钙牛奶中的“钙”一般是指表示宏观概念的元素,而不是表示微观的粒子,更不是单质。
故选C.
考点:基本概念
6.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所以A错误;倾倒液体是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同时标签要知道手心,所以B错误;加热试管的液体是,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
故选C.考点:实验操作
7.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并充分搅拌,溶液温度明显降低,这种物质可能是
A.NaCl B.CaO C.NH4NO3 D.NaO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并充分搅拌,溶液温度明显降低,该物质硝酸铵。
故选C.
考点:溶解的能量变化
8.下图所示的粒子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粒子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要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即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如果只含有一个电子层的2个就稳定。
故选B.
考点:电子的排布
9.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的原理属于乳化作用的是
A.水B.酒精C.汽油D.洗涤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洗涤剂去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是溶解的作用。
故选D.
考点:乳化作用
10.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节约用电
B.焚烧落叶
C.骑自行车出行
D.使用太阳能路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符号“低碳生活”理念的是:节约用电、骑自行车出行、使用太阳能路灯等。
故选B.
考点:低碳生活
11.下列有关干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是H2O B.可用于人工降雨 C.升华时分子体积变大D.升华时放出大量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升华吸收热量,常用作人工降雨。
故选B.
考点:干冰的认识
12.潜艇中船员呼吸所需氧气是通过化学反应2Na2O2 + 2CO2 = 2X + O2得到,X的化学式是A.NaOH B.Na2C C.Na2CO D.Na2C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会改变的原则,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为Na2CO3。
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13.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
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爆炸”的是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B.面粉厂发生粉尘爆炸
C.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D.节日鞭炮在空气中爆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考点:物质的变化
14.目前我国许多省份在汽油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制成乙醇汽油。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醇汽油是一种化合物B.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大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
故选A.
考点:乙醇汽油
15.鉴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测定密度B.分别通入水中
C.观察颜色并闻气味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鉴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常用燃着的木条,因为木条遇到氧气会燃烧的更旺,遇到二氧化碳
会立刻熄灭,遇到氢气会将氢气点燃,现象各不相同。
故选D.
考点:物质的鉴别
16.按下图迚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及分析正确的是
A .试管内红色固体逐渐变黑色
B .反应生成气体一定没有CO
C .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D .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秱出水面
16题 17题
(4)露天烧烤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烧烤结束时,用水将燃着的木炭浇灭,原理是 。
【答案】(1)热能,提供更多的氧气,使得燃烧更旺(2)20:1;该物质只含有两种元素(3)分子的变大运动;C 2H 5OH +3 O 2=点燃
=2CO 2 + 3H 2O (4)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降温到木炭的着火点以下。
考点: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环境保护
25.(9分)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
其中A 为气体单质,B 、C 为氧化物,且B 为有毒气
体,D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 为黑色固体。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秳式是,该反应可用于;
(3)D燃烧的现象是;
(4)A与E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秳式是,基本反应类型是;A和E反应也可生成C,对比这两个反应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CH4(2)CO+CuO Cu+CO2↑;冶炼金属(3)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4)2C + O2
2CO ;化合反应;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就不同。
【解析】
试题分析:B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说明B是一氧化碳,A为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 E为黑色固体,说明E是碳,C是二氧化碳,反应①的化学方秳式是CO+CuO Cu+CO2↑;该反应可用于冶炼金属; 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说明D是甲烷, D燃烧的现象是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A与E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秳式是2C + O2 2CO ;,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A和E反应也可生成C,对比这两个反应可得出的结论是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就不同。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26.(10分)实验室部分仪器戒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秳式是,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填序号),向其中加入固体药品的方法是;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
(3)用G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化学性质,其中的液体可以是;
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秳式。
【答案】(1)长颈漏斗(2)CaCO3 + 2HCl==CaCl2 + CO2↑ + H2O;ACDE或ADF;先将试管横放,然后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口处,然后慢慢讲试管竖直;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立刻熄灭说明满了。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H2O+CaCO3↓。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秳式是CaCO3 + 2HCl==CaCl2 + CO2↑ + H2O,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ACDE或ADF;向其中加入固体药品的方法是先将试管横放,然后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口处,然后慢慢讲试管竖直;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立刻熄灭说明满了;用G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化学性质,其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现象是变浑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秳式Ca(OH)2+CO2===H2O+CaCO3↓。
考点:气体的制取和验证
27.(7分)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
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慢慢直立试管观察现象。
然后振荡并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红墨水的作用是,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Ⅳ中振荡的目的是,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由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乙醇能否溶于水中(2)显色;液体分层,下层红色;乙醇的密度小于水(3)让乙醇和水成分混合;液体不再分层,全是红色(4)乙醇能够溶于水中。
考点:实验探究及其过程
五、计算题(共6分,从A、B两题中仸选一题作答)
28A.小明在实验室里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完全反应后,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是将固体溶解、、洗涤、烘干,溶解时必须使用的玱璃仪器是;(查阅资料可知:含钾的化合物均可溶于水。
)
(2)从上述固体中回收了二氧化锰17.4g,请计算该反应中制得的氧气质量。
【答案】(1)过滤,烧杯、玻璃棒(2)6.4克
【解析】
试题分析:完全反应后,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是将固体溶解、过滤、洗涤、烘干,溶解时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该题数据没有无法继续解析)
考点:实验过程及其简单计算
28B.小天用47.4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生成二氧化锰8.7g。
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我选择作答。
【答案】(1)3.2克(2)36.2%
【解析】
试题分析:设生成二氧化锰8.7g时,同时生产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87 32
8.7克 X
列比例式得:87:8.7克=32:X 解的X=3.2克
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47.4克*64/158*100%=19.2克,剩余氧元素的质量=19.2克-3.2克=16克
剩余固体的质量=47.4克-3.2克=44.2克,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克/44.2克*100%=36.2克。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质量分数
高考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