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卷)河南省2017年高考语文诊断卷(B)(含解析)

合集下载

河南省2017年高考全国1卷诊断卷B文综试题 含答案 精品

河南省2017年高考全国1卷诊断卷B文综试题 含答案 精品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诊断卷文科综合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很早就开始了海水淡化的实践,有效保障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为加快我国海水淡化发展,国家出台《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将达到220万吨/日以上。

表1示意部分海湾国家水价情况,图1示意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随时间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3题。

1.波斯湾地区的海水淡化水主要用于A.工业用水 B.农业用水 C.市政用水 D.生活用水2.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A.呈持续增长趋势 B.2008-2009年增幅最大C.始终有增有减 D.2010-2011年规模稳定3.促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有①国家从战略高度和水资源安全层面重视海水淡化②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③加大对自主创新海水淡化技术研发投入④建立较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16年12月28日,我国东西向最长、速度等级最高、途经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沪昆高铁正武开通运营。

沪昆高铁串起了沿线美丽的风景线,被誉为中国最有旅游价值的高铁旅游线。

该高铁通过横跨云贵两省的北盘江大桥仅用8秒,而我国建设者在大山奋战了6年。

图2为沪昆高铁示意图及北盘江大桥景观图。

据此完成4~5题。

4.沪昆高铁途经地区A.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以平原、丘陵为主C.地形崎岖,桥隧众多 D.经济都很发达5.沪昆高铁建成后有利于A.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B.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C.促进上海房价下降 D.提高西部的科技水平凯拉库姆水库周边是棉花种植业和葡萄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解析,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解析,推荐文档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精选公文范文2017 年全国卷 1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17年全国卷1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启用前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精选公文范文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 精选公文范文----------------------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原卷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原卷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无中生有;B项把国际国内公平问题,粗暴地归纳为“限制排放”不当。

C项“为后代设定义务”不当,原文说的是“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不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与原文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不符。

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题。

B项,“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误。

5.【答案】(1)作为线索贯穿情节始终。

全文情节围绕“渴”这一中心,从队员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展开故事。

(2)塑造人物形象。

学科@网通过队员受困受渴这一事件,塑造出不畏艰险,认真负责,热心救人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全国卷)河南省高考语文诊断卷(B)(含解析)

(全国卷)河南省高考语文诊断卷(B)(含解析)

河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诊断卷本试卷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老学回顾与展望熊铁基黄老学是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学问之一。

“黄老”相连的起源应在秦汉时期,战国时期盛行的黄帝,尚未见与老子相连,汉代的记载中才有“黄老”连称的出现,如《史记》《汉书》中之“黄老之术“”黄老之言“”黄老道德之术”等等,或简称“黄老”。

事实上,战国时期黄老已成为一门学问,具体表现就是出现了一批相关的学术著作。

那就是一些以黄帝或黄帝君臣命名的著作,如《汉书·艺文志》所记述的那样:《黄帝君臣》下注云:“起六国时,与《老子》相似也”。

黄老学早已存在,它在历史上的发展也是客观存在的。

但对于黄老学的研究,是20世纪以来的事。

1944年郭沫若发表的《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应该是最早最明确(至少是影响较大的)提出“黄老学派’:的研究论文。

1961年蒙文通先生根据原来的《黄老考》发表的《略论黄老学》可称作是黄老学研究的延续。

蒙先生在文中有南北学派之分,应为其首创。

唐兰等学者认为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等几篇即是《汉书·艺文志》中的《黄帝四经》。

后来,比较一致的称为“黄老帛书”。

于是引起了黄老学研究的一个热潮。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陆续有相关论文发表,例如钟肇鹏的《论黄老之学》,对黄老之学的产生、发展、演变情况作了较为系统的考查。

论文中有两部分讨论“黄老帛书”,显然是因马王堆出土帛书而引发的研究。

同时,相应的学术会议和研究著作也在酝酿之中。

1982年在山东淄博开了一次“稷下学讨论会”,这在黄老学研究思潮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如郭沫若所说:“黄老之术,值得我们注意的,事实上是培植于齐,发育于齐,而昌盛于齐的。

2017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诊断试卷(B)(全国Ⅰ)(J)

2017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诊断试卷(B)(全国Ⅰ)(J)

2017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诊断试卷(B)(全国Ⅰ)(J)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①在国家危急、民族危难之际,总有一些人勇敢地站出来,毁家纾难....、百折不挠、宁死不屈,为民族付出了最大的牺牲,为国家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②于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便随着这首歌的流传径情直遂....,说是克装芒在战斗到最后时刻,望着路易丝那纯洁秀美的面庞,绝望的心头重新燃起爱情的火花。

③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打着“还原真相”等旗号大行抹黑、诋毁英雄之实,或者凭空杜撰,或者抽离时代背景孤立评价,或者以支流代替主流得出哗众取宠....的结论。

④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怀元可无不可....,但是如何使情怀落地?乡村主体本身怎样能不被代表?告别不接地气的、城市精英主义的书写方式或许是方法之一。

⑤重庆知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前市长尽管在重庆多年,但浙江口音丝毫未变,其最显著的特色是讲话的时候语调轻重相间,各种经济数据能够信手拈来....。

A. ①④B. ②④C. ⑤①D. ③⑤【答案】B【解析】①毁家纾难:指不惜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大义行为。

②径情直遂:随着意愿,顺利地得到成功。

句子说的是爱情故事使得歌曲流传顺利,而成语则是说的意愿,使用错误。

③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④元可无不可:指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死规矩。

句子说的是对家乡的情怀要保持一种思念,句子说的是明显使用错误。

⑤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故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145年光阴流转,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运动已随着那逝水年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这首低回婉转的《樱桃时节》,穿越了漫长时光,依然打动人心.B. 正是这些“中国的脊梁”,守卫了我们的家园,铸就了民族的魂魄,夯实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并引领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和胜利.C. 一些西方人认为,“国强必霸”是普适的历史逻辑,他们一直有一种担心:中国不会成为唯一的例外,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界威胁最大的.D. 学会在一个感情上彼此牵绊,精神和生活方式上却相距甚远的庞大集体中磨砺韧性和从容,是每一个“返乡书写者”应该具有的品质.【答案】A【解析】A.表述正确;B.不合逻辑,“并引领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和胜利”中“了”表示已经完成,句子应该是正在进行时,将“引领了”中的“了”删去;C.语序不当,“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界威胁最大的”语序不当,改为“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界最大的威胁”;D.搭配不当,“磨砺”和“韧性和从容”不搭配,可以把“磨砺”改为“保持”。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与答案全国卷1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与答案全国卷1

2017 年高考新课标 I 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姓名: 学号: - - - - 密封线 - - - - - - - - -绝密★启用前注意事项: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全国 I 卷,2017.06)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2017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全国新课标Ⅰ)

2017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全国新课标Ⅰ)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2)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形象。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A.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B.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Ⅰ卷) 解析版 (参考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Ⅰ卷) 解析版 (参考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诊断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老学回顾与展望熊铁基黄老学是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学问之一。

“黄老”相连的起源应在秦汉时期,战国时期盛行的黄帝,尚未见与老子相连,汉代的记载中才有“黄老”连称的出现,如《史记》《汉书》中之“黄老之术“”黄老之言“”黄老道德之术”等等,或简称“黄老”。

事实上,战国时期黄老已成为一门学问,具体表现就是出现了一批相关的学术著作。

那就是一些以黄帝或黄帝君臣命名的著作,如《汉书·艺文志》所记述的那样:《黄帝君臣》下注云:“起六国时,与《老子》相似也”。

黄老学早已存在,它在历史上的发展也是客观存在的。

但对于黄老学的研究,是20世纪以来的事。

1944年郭沫若发表的《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应该是最早最明确(至少是影响较大的)提出“黄老学派’:的研究论文。

1961年蒙文通先生根据原来的《黄老考》发表的《略论黄老学》可称作是黄老学研究的延续。

蒙先生在文中有南北学派之分,应为其首创。

唐兰等学者认为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等几篇即是《汉书·艺文志》中的《黄帝四经》。

后来,比较一致的称为“黄老帛书”。

于是引起了黄老学研究的一个热潮。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陆续有相关论文发表,例如钟肇鹏的《论黄老之学》,对黄老之学的产生、发展、演变情况作了较为系统的考查。

论文中有两部分讨论“黄老帛书”,显然是因马王堆出土帛书而引发的研究。

同时,相应的学术会议和研究著作也在酝酿之中。

1982年在山东淄博开了一次“稷下学讨论会”,这在黄老学研究思潮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如郭沫若所说:“黄老之术,值得我们注意的,事实上是培植于齐,发育于齐,而昌盛于齐的。

”研究深入展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末,出版了不少研究专著。

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是比较突出的,其酝酿时间也在80年代初。

2015年曹峰发表《近年出土黄老思想文献研究》并且表示:“最终目标是要写一本《黄老道家思想史》。

”这是一个很好也是很有必要的愿望。

但是也有很多基本问题需要进一步确定。

首先,黄老学究竟如何界定?它包括哪些内容?最近淄博的学术会上,吴光先生明确提出:“稷下道家非黄老学派”,否认郭沫若“稷下黄老学派”之说。

人们所说的《管子》《心术》等四篇,“也不能定其为黄老”。

可见,进一步研究、界定黄老学仍是一个问题。

讨论黄老学有哪些著作也是一个问题。

其次,黄老学汉代以后发展如何,郭沫若说“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这话有点武断,但又值得深思。

我们可否理解,他这里的“道家”应该说是黄老道家,因为他全文是批判黄老学派的。

事实上,黄老思想的影响是存在的,汉以后,主要从政治和养生两个方面发生影响。

政治影响。

朱元璋读《老子》的“民不畏死”而思罢极刑,顺治帝认为《老子》乃治心治国之道,这些与黄老学的发展和影响有一定关系。

这些是黄老学政治思想的正面、理想的一面。

养生,也是黄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黄老学著作《老子·河上公章句》中的“养生论”与此精神一致,“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

黄老学早期的养生论就有此突出的特点。

(摘编自2016年12月05日《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战国时期盛行的黄帝,尚未见与老子相连,汉代的记载中才有“黄老”连称的出现,所以“黄老”相连的起源应在秦汉时期。

B. 20世纪以来,我们才开始对黄老学进行研究,尽管黄老学早已存在,而且它在历史上的发展也是客观存在的。

C. 郭沫若发表的《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是当时最早最明确提出“黄老学派”的研究论文,这篇论文在当时也是影响较大的。

D. 蒙文通先生在《黄老考》基础上发表的《略论黄老学》可以看作是黄老学研究的延续,他在文中有南北学派之分,应为其首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钟肇鹏的论文《论黄老之学》,有两个部分都在讨论“黄老帛书”,这显然是与马王堆出土帛书有关而引发的黄老学研究。

B. 1982年在山东淄博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在黄老学研究思潮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

郭沫若先生认为黄老之术是在齐地得以培植、发育直至昌盛的。

C.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末,黄老学的研究得以深入展开,研究专著纷呈。

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是众多研究号著中最突出的。

D. 黄老学研究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确定。

例如黄老学究竟如何界定,它包括哪些内容,黄老学汉代以后发展如何,讨论黄老学有哪些著作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战国时期,一些以黄帝或黄帝君臣命名的著作的出现,可以证明在当时黄老已成为一门学问。

B. 尽管也有学者们撰文批判黄老学派,两千多年来黄老思想的影Ⅱ向是存在的,从汉以后,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和养生两方面。

C. 朱元璋读《老子》而思罢极刑,顺治帝认为《老子》乃治心治国之道,这些是黄老学政治思想的正面、理想的一面。

D. 郭沫若的论断“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中所提到的“道家”应该是黄老道家。

【答案】1. C 2. C 3. D【解析】1. 试题分析:“是当时最早最明确提出”错误,原文第二段第二行,“应该是最早最明确(至少是最有用)。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此题选项C混淆范围。

2. 试题分析:“是众多研究号著中最突出的”表述不当。

原文“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是比较突出的,其酝酿时间也在80年代初。

”可知选项错误。

3. 试题分析:根据原文“我们可否理解,他这里的‘道家’应该说是黄老道家”可知选项错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半夜急救万芊半夜十二点多,夏院长刚抢救了一名患者才回二楼值班休息室,值班护士过来报告说,急救室又来了两个车祸病人,有一人伤得挺重。

夏院长跑到一楼急救室,只见两张床上,一边躺着一人,都是三十多岁,男的,浑身是血。

一个在呻吟,半边脸已经肿得变了形,血流不止。

另一个,一眼能看到的是一条腿断了,人昏迷,神志不清。

夏院长吩咐了几句,先动手抢救断腿病人。

人手不够,夏院长让护士把内科值班医生、护士都叫了过来,还让给在家的骨科医生、麻醉师打电话,叫他们马上赶来。

输氧、输血、清创、消炎、用药、缝合、检查……急救室里,一切有条不紊。

不一会儿,骨科医生、麻醉师也赶了过来。

断腿病人做了检查后被推到了楼上手术室,继续抢救,开始做接肢手术。

按理是说这么危重的病人最好转送市医院,那边医疗技术和设备都要比他们这乡区医院要好,但夏院长担心路上出事,这病人已经耽搁了好长时间,只有马上手术。

手术进行间,夏院长问值班外科医生:“这两个车祸病人怎么过来的?谁送过来的?送的人呢?”值班外科医生说:“是脸受伤的人自己开着摩托车驮着断腿人过来的。

过来时,倒在医院大门内,浑身是血,吓坏了保安。

”“又是摩托车?”夏院长心头一凉,又问:“他们有没说在哪出的车祸?”值班外科医生一脸困惑,说实在的,这两人,一个昏迷,一个死不开口,连最起码的缴费、签字手续,都没法弄。

“他们不像是在附近出的车祸,你们说呢?”夏院长仔细看了伤口说。

值班外科医生手上忙着,嘴里说:“是的,从创面看,他们受伤’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是我没想通,他们怎么不去市里的几个医院,偏要赶到我们这偏僻的乡镇医院呢?这两人伤得蹊跷!”夏院长吩咐一旁的内科护士,说:“你去,抓紧做几桩事。

一桩是把那个脸上受伤的人送特护病房,安排特护,不能脱人。

第二桩是你给我家里打个电话,让我女儿马上来这里。

说我这里有事让她过来帮忙。

”...夏院长的女儿是市一院的外科医生,读的是博士,专攻心血管。

只是,熟悉夏院长的几个医生都知道,夏院长女儿夏阳半年前出了事受了伤,一直在家养伤。

夏阳怎么受的伤,夏院长自己没说,但医院里消息灵通的都知道。

夏阳从医院里值夜班开车回家下车进楼道时,被骑摩托车的飞车贼抢了包,抢包的人很恶劣,车子突然从黑暗里窜出,打了她一铁棍,把她打翻在地。

打的是腿,很狠,一条腿当即被打折。

夺包时,夏阳看清了抢包的两人,三十几岁的男人,报警时她愤恨地说,这两人,烧成灰,她也认得。

一个多小时后,夏阳来了,拄着拐杖,缓缓进了手术室。

进了手术室,夏阳看了看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与父亲的眼神对视交换一下,两人似乎什么都明白了。

夏阳没说话,坐在一边,默默地看父亲做手术。

夏院长虽说已59岁了,然眼神和手的灵活,仍然不会输给已经有了五六年手术经验的女儿。

一会儿,有医生进来,拿着检查报告,告诉夏院长一个惊人的坏消息。

检查发现在这断腿人胸口离心脏非常近的地方有一枚金属针,针尖已影响到了心脏,需要同时手术。

夏阳再也坐不住了,跟父亲说:“这个手术,我来吧。

”夏院长清楚,在当事人没有能履行任何签字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要冒巨大风险。

但若不马上手术,断腿人很可能因为心脏被刺而下不了手术台。

夏阳做了一番准备,便为断腿人做起了胸口取针手术。

腿受过伤,正在恢复当中的夏阳,站着手术,自然很累,做了一会,累得厉害,便小坐一会歇歇。

而一边的夏院长正做着断肢再植手术。

两台手术同时进行,父女俩只消眼神传递,便能默契配合。

几个医生护士一直忙到第二天上午九点多,才把断腿病人身上的几个手术做完。

从昏迷中抢救过来的断腿病人被送入了特护病房。

手术结束,夏阳问:“爸,你怎么知道是他抢了我的包?”夏院长说:“我只是有一点小小的预感,我让你过来就是要让你看看到底是不是他们。

其实,我不是让你来做手术的,却被你赶上了。

”夏阳说:“没办法,一进手术室,手就痒,遗传的。

”夏院长后来听说,那是断腿人使的苦肉计。

那插入胸口的针叫“拍针”,是事先花钱叫无良的人插进去的,一旦作案败露,他们便拍胸自残,嫁祸他人。

夏院长想想心里还是有点后怕,幸亏叫来女儿,幸亏及时手术,幸亏手术成功。

第三天,断腿人脱离了生命危险,人在特护病房,走廊里有民警二十四小时轮流看守。

一直到康复,这两人才先后从医院转到市看守所。

临走时,断腿人说要见一眼救他的人。

夏院长没同意。

断腿人有点失望,临上警车前,朝着医院大门,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

4.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标题“半夜急救”有设置悬念和揭示主旨的作用,“半夜”突出了时间的紧迫,“急救”突出了事件的紧急,巧设背景,烘托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