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师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师范)
(Physics)
一、培养目标
物理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道德风貌,具有宽厚和扎实的物理专业基础及良好的数学基础与实验技能,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和拓展潜力、富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开阔的视野、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研究性教学人才,培育“四有好老师”。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物理科学思维和教师教育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有较深刻的理解,具备较开阔
的国际视野;
●热爱教育事业,遵守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
道德。

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掌握坚实的、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及宽厚的专
业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发展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
体趋势;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
创新能力。

●了解国内外物理教育研究领域和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熟悉基础教育改
革实践现状,具有以反思、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素养及在基础教育领
域开拓创新的潜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
发能力。

●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对近代物理学在高技术
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等有所
了解。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具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
力。

●具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
物理学教育学
四、核心课程(共14门)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量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I、近代物理实验、理论力学A/B、电动力学A/B、量子力学IA/B、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IA/B、固体物理A/B、计算物理基础。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各类实验课程、专业实习与社会调查、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竞赛、教学能力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六、学制
学制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毕业总学分:155。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A或B分别表示修读学科基础课中的A或B系列课程。

九、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分布表
十、教学计划表
注:标记#的课程为本科生可选的研究生课程。

标记*的课程为数学系开放给物理系本科生的课程。

十一、修读要求及说明
(一)通识课程修读说明
1.鼓励学生自主选修通识教育课程各模块中的新生研讨课(X类课程)。

2.通识教育课程“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模块具体修读要求见“通识教育课程列表”。

3.通识教育课程中的“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至少要在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中各修读2学分,其中一门必须为A类课程。

4.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可以修读Fortran、C、C++中的任一门(Fortran可以选修物理系开设的《Fortran语言#》课程);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选修Java。

5.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中,建议学生选修《近代物理思想》、《电子线路》、《电工学与电工学实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批判性思维及在社会和金融中的应用》。

(二)物理专业课程修读说明
物理学系根据学生毕业后不同深造需求和择业方向,在专业基础课中分别设置了课程计划A和课程计划B,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1.课程计划A旨在培养物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后备人才,其培养重点在于夯实基础知识,强调物理理论和实验知识的学习,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

凡是想参加4+3保送研究生排名的学生必须按此教学计划选修课程。

毕业之后希望继续从事物理学研究、或打算从事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的研究的同学,也建议选修此课程计划。

2.课程计划B是为培养今后从事交叉学科或跨专业研究、以及从事基础教育的高级专业人才而设置的,其培养重点是在重视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多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知识面的拓展和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

毕业之后希望转专业考研、直接就业或希望到中学从事教学工作的非免费师范生建议选择此课程计划。

3.已选择课程计划A的同学如果想转选课程计划B,其多余的必修课学分可以转化为选修课学分;而已选择课程计划B的同学如果想转选课程计划A,则必须再修读所有A类必修课程。

4.拟参加4+2教育硕士培养的同学可以选择A或B计划。

在4+2推选时,平均成绩不区分A、B计划的差异,在总成绩排队时,平时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5.标注#的课程为研究生和本科共选课,凡是有兴趣的同学均可以在三、四年级选修,考试合格者计学分,如果本科阶段没有用到相应学分,则可计入研究生培养学分。

隔年开课的课程为三、四年级共选课。

6.物理系专家讲座I主要针对每年入学的新生,讲座内容相对固定,主要以介绍物理系的科研方向和科研内容为主,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物理系的科研状
况,尽早进入科研课题组学习和锻炼。

物理系专家讲座II主要针对高年级同学,以介绍物理学前沿研究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旨在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构建现代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7.专业选修课中《研讨课》模块学分需计入自由选修课程的学分。

(三)教师职业素养课程修读说明
此模块必修学分为30,其中教师教育基础课程中的14学分为必修;教师教育提升课程(分为学校层面和院系层面)为选修课程,学生可任选6学分;教育实习必修10学分。

(四)实践与创新模块修读说明
实践与创新模块最低必修学分为6,其中毕业论文(4学分)为必修,其余2个必修学分可在“专业实习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三个模块中任意修读。

学分认定方法参考教务处相关指导文件及“物理系实践与创新模块实施细则和学分认定规则”,并最终由“物理系实践与创新模块学分认定小组”审核通过,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十二、课程修读学期分布图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教师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1(0.5)
教师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2(0.5)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6)、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2)、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2)
思政1(2) 思政2(2+2)
思政3(2+2)
思政4(2+2)
思政5(2+2)
教师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3(1)
创新与实践环节(7-10)
体育(1学分×4门课)
英语1(2) 英语2(2) 英语3(2) 英语4(2) 英语5(2)
信息处理基础(2+2) 程序设计基础(2+2)
数学物理方法I (4)
理论力学A (4)/B (3)
近物实验(I )(4)
近物实验(II )(4)
军事理论(2)
电动力学A (4)/ B (3)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I (A )(4)/(B )(3)
微积分1(6) 微积分2(6) 线性代数(4) 计算物理基础(4)
量子力学IA(4)/ B(3)
固体物理(A )(4)/(B )(2)
力学(4) 电磁学(4) 光学(3) 量子物理学(3)
教师职业素养课程(30)
热学(2) 普通物理实验AII (4)
普通物理实验AI (4)
专业选修课程(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