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为师之道
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https://img.taocdn.com/s3/m/6e544d19c5da50e2524d7f0c.png)
三个古人尊师重道的故事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授人以“德”、“才”,教人做人之道、以及学业、技能和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使其一生受益,因此古训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古人非常注重品行修养,学师德,谢师恩,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以下为其中的几个。
第一个故事是文王、武王师从姜子牙商朝末年时,西部诸侯国中最长的周文王以德化民,推行仁政,深明要治理好国家就要任用贤德之人。
他思贤若渴,听说姜子牙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是当世大贤,就选定吉期,斋戒熏香沐浴,极其诚挚的亲自率众到磻溪去请姜子牙。
谈话中,文王看姜子牙胸怀博大,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安民之志,便高兴的说:“我祖父在世时曾对我说:‘ 将来一定会有位圣人来到周,帮你把周兴盛起来。
’您就是我祖父说的圣人啊。
”说罢就请姜子牙与他同车而归。
文王拜姜子牙为丞相,请他当自己的老师,向他请教治国安民的方略,从此西周更加强盛起来。
文王临终前把儿子武王托付给姜子牙,文王嘱咐武王说:“以父事丞相,早晚听训指教。
可请丞相坐而拜之。
”武王于是尊姜子牙为相父,又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不负众望,励精图治,辅佐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为后世开辟了治国兴邦之正道。
第二个故事是子贡维护师道尊严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克己自律,对老师毕恭毕敬。
不仅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坚定的捍卫者。
他视师志为己志,弘扬道德仁政思想,时时处处维护着老师的尊严和声誉。
陈子禽问子贡说:“孔子的学问是从哪儿得来的?他周游列国,了解了各国的政事,是请求人家告诉的,还是人家主动说的呢?”子贡说:“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流传在世间,贤能的人知道它的内涵,缺少贤能的人只知它的皮毛,道义公理无处不在,夫子在哪里不能学习呢!夫子打听消息的方式也和一般人不一样,他是凭着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
”齐景公向子贡询问孔子的贤能时,子贡马上回答说:“夫子圣人也,岂直贤哉。
”鲁国大夫叔孙武叔毁谤孔子,子贡义正词严的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夫子是毁谤不了的。
为师之道计长远
![为师之道计长远](https://img.taocdn.com/s3/m/e4bc42046bd97f192279e9d1.png)
为师之道计长远——徐州丰、沛两县“学讲计划同课异构”教学交流观摩活动有感高一语文刘荣“父母之爱子当为其计长远”最早读及此话是在学生时代,记得当初老师在讲到《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时对这句话颇为认同,如今已为人母的笔者每每念及此言更是奉若圭臬。
之中的微言大义蕴含了天下有大智慧的父母对儿女多少的深情厚爱,不言自明。
而当下同时又为人师的笔者也不免感慨:我子亦他人的学生,对学生不也应该如此吗?但究竟该怎样为学生计长远,又从何入手,如何既能为学生计长远,又不影响学生当前的成绩……凡此种种问题在自己反复思考,期望能有所实际行动时,又总会缠绕心头,挥之不去,却又不得而解。
幸而思考者绝不只笔者一个。
“学讲计划”在徐州的深广推行,让如笔者一样的师者看到了教育领导们的高屋建瓴。
看到了为学生计长远的真切希望。
“学讲计划”在推行之初笔者对之所持的多是怀疑与不安,怀疑的是“学讲计划”就真的如其理论上所说的能切实的激发起学生学的愿望,让学生通过学讲而学会学习吗?又真的能为学生计长远,而不会是一场浮华喧嚣的教改闹剧吗?不安的是学生的成绩不会受到影响吗,又怎样教会学生会将,学生学会了讲又置教师于何地,学生学会了讲就等于学会学习了吗……诸多疑问在如笔者一样的师者内心泛滥不止。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
“学讲计划”推行半年多来,给师生们带来的朝气和实效是有目共睹共感的,尤其这次徐州丰、沛两县合理举办的“学讲计划同课异构”教学交流观摩活动,更是让笔者感触颇深,不由产生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的冲动。
这次丰、沛两县合理举办的“学讲计划同课异构”教学交流观摩活动,笔者有幸观摩了丰沛两县四位优秀教师的课,授课之前就知道这几位教师皆是其所在学校久负盛名的骨干教师,但这次活动可不同以往,本次授课要本着“学讲计划”的核心宗旨: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https://img.taocdn.com/s3/m/f7a49f97581b6bd97f19eae8.png)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记得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为教师要力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处世要树好榜样。
”我有幸考入张家口师专,学校门口大大的几个字,铭刻在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学校的校训,更是每个将要做老师的大学生一生的座右铭。
自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后,这八个字时时鼓励着我,鞭策着我。
教师是一缕和煦的春风,它用吹绿小草、融化坚冰的力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希望。
身为教师的我也常为自己能从事这一伟大的职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
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
从教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
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
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无声的语言往往却达到了有声的要求无法比拟的效果。
不知不觉中,我和同学们已经有了一种默契。
动情的教育才能打动人心,打开心灵沟通的渠道,爱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要使学生懂得主动给予爱,教师就首先要善于发现、利用、创设良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上有一名长得矮小并有口吃的男孩,由于有语言障碍常被同学取笑,因而变得自卑和内向起来。
那堂课上,我发现他犹犹豫豫想举手答题,我抓住机会,毫不犹豫地叫了他。
为师先做人演讲稿5篇
![为师先做人演讲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797bd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3.png)
为师先做人演讲稿5篇为师先做人演讲稿 (1) 前不久,一位学者被邀请去讲课,讲课之前他向台下学员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今社会最缺乏的东西是什么?”台下学员异口同声喊成一片:“缺德!”,这位学者顿时痛心不已。
“德”是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一个有威望的人称之为德高望重,做了损人利己的事称之为"缺德鬼"。
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德,医师有医德,演员有艺德,教师有师德。
据有关部门前不久进行的民意调查,教师在被调查的二十一个全民所有制的行业中,其职业形象是最佳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最佳”是否意味着没有问题呢?不,问题相当普遍,有的还相当严重,被称为之最后一片净土的教育界如今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见死不救”是医务工作者最大的缺德,“以权谋私”是国家干部最大的缺德,而“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最大的缺德。
面对一桩桩伤筋动骨、诲辱学生的事件,有位学者沉痛地说:“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老师,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却恰恰颠倒过来-站着的老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站着或跪着的灵魂。
”也许这位学者的话有点过份,但也触到了教育的痛点。
导致这种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多年以来,唯系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我们推崇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于是小小的课堂里,教师成了“天王老子”……,他们常常随心所欲地做事,随随便便地讲话。
有一位青年教师为了教训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突然叫学生站起来,指着干干净净的黑板问学生:"你往前看,看见什么?"学生莫名其妙、抖抖数数的回答:“什么也没有看见”。
这位老师把学生往黑板前推了推问:“你再给我仔细看看,你眼前到底是什么?”,这回学生疑疑惑惑的回答:“就一块黑板。
”语音刚落,这位教师极其满足地说:“这就对了,在你眼前,确实是漆黑一片,暗淡无光”。
还有一位教师请学生到办公室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你爸是干什么的?”“收破烂的”;“你妈呢”?“也是收破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出自哪里?我来答分享举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出自哪里?我来答分享举报](https://img.taocdn.com/s3/m/beb3ee1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4.png)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出自哪里我来答
分享举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是出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
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出自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专家、书法家启功教授的深思感悟,并由他亲自题写,之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意思是:老师应该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成为社会中的楷模。
能够在教育乃至所有行业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具有较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与它本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密切关系。
扩展资料:
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内涵:
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又是启功70多年从教生涯中的一个感悟。
启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
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
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
他指出,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实践校训关键在于师生的自觉性。
所学能否真正成为师表,并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为模范,也不待旁人选举出来,而是要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如何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如何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5c9b3c67783e0912a2162ab0.png)
如何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二十中学林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师德是教育者价值体系的灵魂和具体化。
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充分体现出教师特有的职业属性,包括职业理想、作风、态度、行为。
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可以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不是动听的言词,而是切实的行动。
中国古典哲学倡导的“知行合一”强调的就是知识与行动的统一。
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标。
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最信赖、最崇敬的人,也常常是最能影响学生的人。
教师面对的是天真可爱、充满梦想、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少年儿童,而少年儿童阶段又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等,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么,怎样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呢?我认为:一、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教育者之人品,为教育成败之要素,教育良否之所由分也。
”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对于教育质量起着决定作用。
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是科学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民教师必须懂得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是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的前提和基础。
二、从日常的教学中规范自我的文明素养。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持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学生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重视。
所以教师要从自我做起,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为人为师为学
![为人为师为学](https://img.taocdn.com/s3/m/8cd001d526fff705cc170af3.png)
为人为师为学——师德是一种爱的表现教师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教师似星晨,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集平凡于一身的教师,以蜡烛的精神,春蚕的行为,人梯的态度,黄牛的品格,蜜蜂的技能去培植、燃烧、吐丝、架桥,时时想学生、处处为学生,终身被粉笔染白,一心报国育桃李。
人们尊敬老师,不仅仅是因为老师传播了知识,培育了人才,更因为许许多多的老师以个体的努力在公众中塑造了‘品德高尚、正直善良、勇于奉献、和蔼可亲’的群体形象。
这种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最近给我深深感动的是这样一位老师:36岁,只有春风的年龄,他为人为师为学,热情似火,用丰硕的科研成果诠释了教授儿子的深刻内涵。
他叫高志刚,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开发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高志刚老师经常说,为师应先修德,亲其师,信其道,为师之道就是一个爱字。
高志刚老师的和善仔细,让学生搞到幸福和温暖,留给年迈母亲和娇妻爱女的却是翘首盼望和等待,母亲已经70多岁,他是母亲唯一的儿子,2001年到2003年,为了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他放弃所有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把妻子和一岁多女儿送回娘家,年迈的母亲和刚会说话的女儿经常在电话里问他:“什么时候回家?”每当听到这句话,高志刚老师都深感内疚,可是,繁重的科研任务让他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3个春节都没回家过,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多少次食言啦,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志刚老师的付出得到了累累硕果.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接触的贡献,古来忠孝难两全,伟大的人,以国为家。
这突然让我想起的初中时班主任,每当他来到教室里时,那种祥和的氛围立即会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句话的语调都给人一种心灵空洁、浑身舒爽之感。
在这种庄严却宽松的气氛中,心灵就象在洗澡一样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军训的时候,从新生入学军训开始,老师就不开始不回避我们同样会遇到的困难:我们在烈日下坚持的时候老师就不会走到阴凉处;我们休息的时候老师也在我们身边,而没有去办公室吹空调。
德者 为人之本 为师之魂——如何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
![德者 为人之本 为师之魂——如何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a8c029a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1.png)
德者为人之本为师之魂———如何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杨雪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它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立德”即树立德业。
《左传》把立德、立功、立言看作三不朽,“立德”居首位。
“树人”即培养人才。
《管子·权修》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对教育根本任务最科学、最精准的表述,也是古今中外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是立师德。
德者,本也。
德者,师之魂也。
育人德为先,修业先修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
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黄大年;远离家乡,扎根乡村36年,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的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心中有大爱,舍己救人,失去双腿的最美教师张丽莉。
我们要从这些时代楷模身上汲取力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自身成为榜样,培养人才,才能使学生树正德、立志向。
那么如何做一名品德高尚的教师呢?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是有学识、有水平;范,是要成为模范、榜样。
作为一名教师,知识渊博、专业基础扎实,教法灵活、业务能力高超,勤奋好学、创新精神突出;品行端正,人格魅力强大,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楷模,引领学生不断地发展、进步。
作者介绍:杨雪/长春市第七中学高级教师,吉林省中小学中青年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吉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硕士(吉林长春13005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登632020年第11期(总第289期)首先,教师要拥有高尚的人格。
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引导学生,更要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治学精神、思想态度、仪表风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弟子眼中的陶先生——陶行知的为人与为师之道
![弟子眼中的陶先生——陶行知的为人与为师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2f14be8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5.png)
学陶师陶弟子眼中的陶先生——陶行知的为人与为师之道■文/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李【摘要】陶行知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培养出一批杰出的弟子,在其弟子眼中,陶行知有着损己利人,不畏艰难,积极乐观,谦虚好学,节约简朴的高尚为人之道;有着身教重于言传,重视实践,爱满天下,亦师亦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民主为师之道。
这些精神与理论实践影响着其弟子们的一生,指导着他们前进。
【关键词】弟子;陶行知;为人;为师当前教育越来越趋向于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不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弟子。
在其弟子的眼中,陶行知的为人与为师之道影响着他们一生,让他们终身信奉并不断的继续发展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致力于教育与社会的进步。
一、陶行知的为人之道(—)损己利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不仅是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那一类的优秀人物。
而且是属干柔石一类'损己利人'的高尚人物。
”m陶行知的弟子张劲夫说道。
其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学习陶行知损己利人的高尚精神》来纪念陶行知。
他敬佩陶行知果断抛弃优越的生活,为教育奉献所有的“不顾一切”,无论是乡村教育、工人教育还是平民教育,只要认定可以挽救国家,便不顾自己,以苦为乐。
其在《在和陶夫子相处的日子里》中回忆,陶行知为家母买了一份保险,每年交100,家母去世以后,陶行知将保险的费用取出,一分未动的全部用于山海工学团和新安旅行团,将对于母亲的爱奉献给予大众,却未想给自己添置一件衣裳。
还有一次陶行知写书得来一比较为可观的稿费,其妹妹想从中拿出一部分用作于家用,陶行知拒绝,表示现在平民教育事业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
⑵陶行知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教育事业上,在心灵和行动上都做到了与广大工农百姓相结合,将国家与自己的生活牢牢的捆绑在一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https://img.taocdn.com/s3/m/9a339b3fa45177232f60a26a.png)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说要想成为老师,先要品德端正,学问高深、知识渊博的人成为老师,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成为典范和榜样。
一个优秀的教师,既为师,又为范。
教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正所谓教书育人。
《左传》中有句话:“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意思就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最后再学做学问。
进入工作岗位后,我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对这两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工作之前,我对教师这个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教书上,教师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每每说起对哪位老师印象深刻,必然是学问高深知识渊博的老教授。
工作之后,真正进入这个行业,我才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体的。
回想那些学问高深知识渊博的老教授,无不是师德高尚的老师,原来,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这和我们国家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在这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中,德育是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
这五育,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
因为,教师是曾经的学生,现在又承担教育学生的重任,要求学生做到的,先要自己做到,才算是合格的老师,才能不负众望,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然而,要做到合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老师要如何去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呢?我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是必须要做到的。
一、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总是一起出现,爱岗是前提,敬业是升华,爱岗敬业是我们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是尊重工作的体现。
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关心学生。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勤劳的蜜蜂,是蜡烛,是春蚕,是灵魂的铸造者。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a76e77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6.png)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程宝一师德为先《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论的第一条就是“师德为先”,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
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传统,教师是社会文化道德的维系者,所谓“师之所以存,道之所以存”。
教师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更多地体现在对职业道德的强调上,更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人格感化和道德师范作用。
(一)热爱教育事业孔子成为万世师表,流传千古,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包容。
在他政治生涯经历大起大落,在陈国最破落的时候,他仍旧坚持在杏树下讲学传教。
尤其是他晚年回到鲁国之后,更是全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之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晚年整理编纂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基本教材,说明孔子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一以贯之,用“爱”的教育思想对待教育事业和学生。
(二)热爱关心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衡量标准。
是教育知识的传递,是人格的塑造,是心灵的沟通与交融。
所以,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爱学生,就是要亲切地关心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在人格上平等对待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全面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孔子跟弟子相处,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人格上的尊重平等,他对学生的教育秉持着“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的思想,对弟子毫无保留。
孔子对待学生和自己的儿子一样,没有厚此薄彼。
“陈亢问于伯鱼”(《论语·季氏》)一章中记载,陈亢问伯鱼:“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陈亢之所以发问,是因为他用常人之心态来揣度孔子,认为孔子对儿子总会偏心。
然而,孔子却是一视同仁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无论你是年老年幼、聪慧愚笨、贵族贱民,孔子都是“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平等对待,教之成才。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人,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细心教导。
陶行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陶行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https://img.taocdn.com/s3/m/bace381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0.png)
陶⾏知:学⾼为师,⾝正为范陶⾏知是20世纪中国伟⼤的⼈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他的⽂章热情洋溢、通俗易懂、击中时弊⽽富含哲理,令⼈倍感亲切,妙不可⾔。
陶⾏知⼀⽣著述甚丰,从四川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陶⾏知全集》10卷看,已搜集到的论著就有500万字之多,这是学习和研究陶⾏知教育思想的丰富宝库。
虽然没有专门研究师德的⽂章,但他光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使⼈感到了⼈民教育家的伟⼤⼈格和崇⾼师德,他就是全⾯具有教师素养的典范,是我们教师的⾄尊⾄善的楷模、后⼈的万世师表。
学习陶⾏知先⽣的著作,可使我们对师德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教师遵此去修炼,师德建设⼀定会⼤有长进。
⼀、“捧着⼀颗⼼来,不带半根草去”陶⾏知先⽣的师德⾸先表现在“捧着⼀颗⼼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精神上,这种精神来⾃他对社会的⾼度责任⼼和对教育的事业⼼。
他认为:⼈⽣“为⼀⼤事来,做⼀⼤事去”,⽽“教育就是⼤事业,有⼤快乐”。
他对教育事业的理解是“教育乃最有效⼒之事业” 、“教育能改良个⼈之天性。
⼈之性情有善有恶……教育乃取恶性中之善分⼦,去善性中之恶分⼦。
如开矿然,泥内含⾦,⾦内亦杂有泥,开矿者取泥内之⾦,去⾦内之泥,然后成为贵品。
教育亦若是矣。
” “教育为最有可为之事,古今名⼈莫不由研究教育⽽出” 。
他列举了达尔⽂、杜威、威尔诺刻等“皆有研究教育⽽出者也。
但须有决⼼、有坚志,则成事何难?” 陶⾏知在“师范⽣应有之观念”⼀⽂中,引⽤了“昔英⼥皇依⾥萨伯终⾝不嫁,⼈问之故,辄以英吉利即吾之夫⼀语以对;意相加富尔终⾝不娶,⼈问之故,辄以意⼤利即吾之妻⼀语以对。
” 的故事“告于诸君”:“男师范⽣应以教育为之妻,⼥师范⽣应以教育为之夫,有此定⼒,则赴汤蹈⽕,在所不辞,鞠躬尽瘁,死⽽后已。
……海可枯⽽吾之志不可枯,⽯可烂⽽吾之志不可烂。
” 陶⾏知明知“教育是⽆名⽆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丝毫名利尊荣之可⾔” 。
以勤为师 以真为师 以实为师 以爱为师
![以勤为师 以真为师 以实为师 以爱为师](https://img.taocdn.com/s3/m/258fb3f95ef7ba0d4a733b37.png)
以勤为师以真为师以实为师以爱为师——论杨德广教授的研究生培养之道罗志敏杨德广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曾长期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等重要职务。
他不仅因为曾经主导过多次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而被誉为我国高教界的一名敢说敢干的“闯将”[1],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高等教育专家,同时也是至今还被广大师生、行政干部时常念叨的“干实事的校长”[2]。
对于他的这些成就,已有文献多有论及。
作为学界的“晚辈”,笔者很难再有什么新的论述,也不敢妄加一些难有什么分量的评论。
但例外且很荣幸的是,笔者曾担任过杨德广教授近两年的助教,也多次向他请教过教学、科研乃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在此过程中除了能亲身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之外,对他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那种独具“杨氏风格”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也深有体会。
基于此,能写成一篇专门分析杨德广教授有关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文章,就成了本人这两三年以来一直的心愿。
杨德广教授从1995年起就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截至目前共培养出40多位研究生,并至今仍为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研究生讲授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现代教育理念等学位课程,被广大研究生誉为“教书育人的良师益友”[3]。
今年(2015年)恰逢杨德广教授从教50周年,为了尽可能全面且客观地梳理出他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思想及做法,本文一是采取文本分析法,收集他曾主讲过的学位课程的最近十届研究生(2005届至2014届)所提交的课程作业,从中发现并抽取了147份,它们直接或间接涉及其所讲授课程的教学情况;二是访谈法,对于文本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事实或感想,有针对性地与一些研究生进行了面对面、邮件或电话访谈,访谈对象既有以他为导师的研究生,也有曾选修其课程的研究生,他们有的已经工作多年,有些还未毕业。
而在已工作的研究生中,既有大学校级领导这样的行政干部,也有普通的教师和企业员工;三是依据笔者担任其助教以来的有关谈话记录、观察和体会所获得的一些质性数据。
“三为”为本 “三力”为要--我的为师之道
![“三为”为本 “三力”为要--我的为师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f305162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d.png)
“三为”为本“三力”为要--我的为师之道
李峻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卷),期】2022()15
【摘要】2021年,我被评为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重点宣传先进典型,当摄制组人员问我职业生涯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时,我的回答是“大道至简,‘三为’为本,‘三力’为要”。
“大道至简”是指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以始为终;“‘三为’为本”是以“为人为师为学”作为事业奋斗目标,不断修炼自己,成就别人也成就自己;“‘三力’为要”是努力提升个人的“学习力判断力领导力”,锤炼自身的坚毅品格并勇于攀登教育的更高境界!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李峻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以勤为师以真为师以实为师以爱为师——论杨德广教授的研究生培养之道
2.为师之道:"学高为师"经典命题真伪之辨
3."三力聚合"下的政论纪录片创作之道——以《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例
4.为师之道三境界
5.体悟为师之道——读《师道:为师亦有道》有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汤国安的谈为师之本,从教之道,心得体会
![学习汤国安的谈为师之本,从教之道,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d0c192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8.png)
学习汤国安的谈为师之本,从教之道,心得体会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责任不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如何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全新教师观。
从“灌输书本知识”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从“传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
本文将自己对为人师表的看法稍加整理,略述心得,与之共勉。
一、爱是为师之本,从教之道的起点爱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扇的金钥匙。
爱蕴含着宽广的含义,一方面指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只有热爱自身的教育事业,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自身的精力,完成和履行教师的义务,完成和履行教师的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爱是相互的,是永恒的,只有教师将广博的爱无私的奉献给学生,才能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宽容与理解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因此,教师热爱教师职业,关爱学生身心,是为师之本,从教之道的起点。
二、道德是为师之本,从教之道的基础教师应重视自身品德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刻以主人翁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用真理的力量去说服学生同时,更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做人。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教师自身的道德、人格极为重要,是为师之本,从教之道的基础。
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为师之本,从教之道的核心教师要坚决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要敢于打破常规,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中,对所教学的内容予以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走上自主创新之路。
此外,教师要改变原有的观念,教师不仅仅满足教书匠的头衔,而是要努力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逐渐养成培养科研意识,善于从身边的教学资源人手,总结教育规律和教育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形成新的教育理论,撰写科研论文,用创新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孔子为师之道语录
![孔子为师之道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9c231ac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c.png)
孔子为师之道语录
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人 一曰问之言以观其详;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 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 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 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六韬》
选人 一是“喜”,看其有无节制能力,是否得意 忘形;二是“乐”,看其有无癖性爱好,是 否玩物丧志;三是“怒”,看其有无控制能 力;是否缺乏理智;四是“惧”,看其能否 勇于负责,是否铮铮铁骨;五是“哀”,看 其是否悲观失望,是否怨天尤人;六是 “苦”,看其是否坚忍不拔,是否吃苦耐 劳——吕氏春秋
山不转水转。学会辩证思维:通过概念、 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 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 映。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 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 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 识对象。
4、开动脑筋
从长计议。懂得战略思维:对关 系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重大 问题的分析综合、判断、预见的 理性思考和分析过程
谢
!
谢
4、谋事一是谋未来的事,二
是谋别人的事……
领导就是望远,就是要看到 未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 废,不谋长远,不足谋一时
三、须谋更多的钱
1、财路要正
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利人利己……
和气生财。要有和谐思维:从和谐视域
出发,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 揭示和谐性、协调性、互补性、互依 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并以追求事 物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方式 或思维模式。
二、须谋更多的事
1、谋事必须是真事——务实
与时俱进(传统)
温水煮青蛙(接凑慢)
随机应变(捉摸不定)
一是讲话、作报告、写文章,不动脑筋,大话、空话、 套话连篇,还不时拼出个四六句,不知所云。二是习惯 当“甩手掌柜”、做“二传手”,层层批转,坐而论道, 不干实事。三是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工作 飘浮。四是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 “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 走人,当“三拍干部”。五是报喜不报忧,专拣好听的 说,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带而过。六是懒懒散散, 松松垮垮。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个电话聊半天。七 是不读书、不学习,玩游戏、炒股票,“斗地主”、打 麻将。八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办公室越修越豪华, 小汽车越坐越高级。九是处事圆通、好人主义,喜欢当 瓦匠“和稀泥”,喜欢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是不当铁匠“硬碰硬”。
2、趋利避害
决策者一定要有健康的思想和冷静 的头脑,贪多嚼不烂,那是毫无意 义的事情。
杂于利害。要能理论思维:在感性认识
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 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 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 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 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
3、开拓财路
跑“部”“钱”进;走自己 的路,让别人去说,创品牌, 出特色……
进一步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以利于 形成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用人机 制;以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 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 好社会风尚;以利于促进人才结构 调整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协调, 推动管理方式的创新。
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布局,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 先、以用为本;“激发各类人 才创造活力,重点围绕用好用 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
பைடு நூலகம்
选人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辞之以酒色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礼而观其信——诸葛亮
3、要宽胸用正派人好的人
放手千里马类(不奋自蹄)
指挥老黄牛类(任劳任怨)
督促猪类狗类(好吃懒住)
4、要环境育正派人好的人
讲座
为人为师之道
——为人为师的三件主要事情
一、须谋更多的人
1、要做引领时尚的人——政治家
升官——政治家 发财——企业家
娶美女——才子佳人
做学问——科学家、教育家……
2、要慧眼识正派人好的人
好人 德才兼备 心正(德:修养:忠孝两全,礼义廉耻;心 胸宽广)身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
2、谋事就是谋具体的事 小事(大事),平凡(惊人的), 身边(自己)的事…群众问题无小 事(大事)
干部就是干事的人,引领别人干事, 指挥别人干事…
干部要干、要自己干、要率先干、要早干、要高 标准地干、要齐心协力地干。
3、谋事一是看清楚了的事,
二是没有看清楚的事……
毛泽东:领导就是指挥官;坐在指挥台上,如 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 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 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 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 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 量的普遍的东西,并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