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湘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长沙市湘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
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
C.锌片、铜片,稀盐酸
D.铜片、银片, FeCl3溶液
参考答案:
A
略
2. 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硝酸
B. 液氨用作制冷剂
C. 氢氟酸刻蚀玻璃
D. 生石灰作干燥剂
参考答案:
B
A. 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硝酸发生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A错误;
B. 液氨用作制冷剂发生的是状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正确;
C. 氢氟酸刻蚀玻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错误;
D. 生石灰作干燥剂过程中氧化钙吸水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选B。
3. 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为防止钠与水反应时燃烧,可将该反应置于试管中进行,以减少与氧气的接触
B.钠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C.钠在空气中受热时,熔化为银白色的小球,产生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粉末
D.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主要生成物为过氧化钠
参考答案:
B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
【分析】A、在试管中反应,空间小,可能引起爆炸;
B、根据钠的化学性质处理钠着火;
C、生成了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不是白色固体;
D、先生成氧化钠,最终生成了碳酸钠.
【解答】解:A、若是反应置于试管中进行,反应空间太小,剧烈反应,容易发生危险,故A错误;
B、钠与水反应,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应该干燥的沙土灭火,故B正确;
C、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故C错误;
D、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开始生成氧化钠,最终变成了碳酸钠,故D错误;
故选B.
4. 某10% 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g水后得到80mL20%的溶液,则该20%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6.25mol/L B.12.5mol/L C.7mol/L D.7 .5mol/L
参考答案:
A
5. 对于2Na + 2H2O=2NaOH +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的结构示意图:
B. H2的摩尔质量:2 g·mol-1
C. H2O中O的化合价:-1
D. NaOH电离方程式:NaOH=Na+ + O2-+ H+
参考答案:
B
【详解】A.Na+的结构示意图:,故A错误;
B.H2的摩尔质量为2 g·mol-1.故B正确;
C.H2O中O的化合价应为-2价,故C错误;
D.NaOH电离方程式应为NaOH=Na+ +OH-,故D错误。
正确答案:B。
6. 可以用来断定碳酸氢钠粉末中是否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A.加热时有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钙溶液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参考答案:
C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分析】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加热不分解,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但只有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据此解答.
【解答】解:A.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加热不分解,不能确定是否有碳酸钠,故A不选;B.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确定是否有碳酸钠,故B不选;
C.只有碳酸钠才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可以确定是否有碳酸钠,故C选;
D.二者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确定是否有碳酸钠,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熟悉二者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二者性质的异同,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题目难度不大.
7. 向27.2 g 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 (NO3)2。
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 mol/L 的NaOH溶液1.0 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 g。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 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 mol/L
C. 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
D. 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 m
参考答案:
B
8. 观察如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是()
A.0.5ml B.1.5ml C.1.6ml D.1.7ml
参考答案:
C
考点: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分析:根据量筒的构造,量筒能精确到0.1mL,刻度按从下到上增大分布,每一刻度为0.1mL,据此完成本题.
解答:解:量筒能精确到0.1mL,量筒的刻度是按从下到上增大分布的,每一小刻度为0.1mL,
则由图可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为1.6m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量筒的构造及读数,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量筒的结构特点和精确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见仪器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9. 下图中左图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右图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A. 铜棒的质量
B. c(H+)
C. c(SO42-)
D. c(Zn2+)
参考答案:
B
铜锌原电池中,Zn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Cu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Cu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棒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B.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故B正确;C.SO42-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故C错误;D.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溶液中c(Zn2+)增大,故D错误;故选B。
10. 分别处于第二、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相差2层。
已知A处于第m族;B处于第n族;A只有正化合价。
则A、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分别为
A、m、n
B、3、7
C、m-2、10n
D、m+2、n+10
参考答案:
D
略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A.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用手腕甩动
C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
参考答案:
B
略
12. 在1L 1mol·L-1的氨水中
A、含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
B、含NH3和NH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C、含NH3·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
D、含NH3、NH3·H2O、NH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参考答案:
D
略
13. 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在容量瓶上标有的是( )
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
A. ①③⑤
B. ③⑤
C. ①⑤
D. ②③⑤
参考答案:
A
在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和刻度线,答案选A。
14. 对于硫酸和硝酸的比较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中()
A.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的容器盛装
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
C.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D.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参考答案:
B
略
15. 当一束光通过下列各类分散系,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
是 ( )
①浊液②乳液③溶液④烟⑤雾⑥氢氧化铁胶体
A.只有⑥ B.④⑤⑥ C.①③⑤ D.全部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2分)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
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且该装置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不可少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
C中:,D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如果去掉装置B,还能否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2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各1分).
(1)Zn+2H2SO4(浓)ZnSO4+SO2↑+2H2O
(2)当Zn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浓度逐渐变稀,Zn与稀H2SO4反应可产生H2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品红溶液检验SO2 浓H2SO4吸收水蒸气
(5)黑色(CuO)变成红色(Cu) 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不能因为混合气体中含H2O,会干扰H2的检验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1分)向100mL某二价金属M的氢氧化物澄清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后生成了MCO3沉淀。
过滤,将沉淀置于足量的盐酸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L的气体;将滤液加水稀释到250 mL,取出25 mL恰好与20 mL盐酸完全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12 L的气体。
请回答:
(1)M(OH)2与过量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要计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你认为还必须提供下列哪项数据 (选填字母序号).A.M的氢氧化物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设为2mol/L)
B.M的碳酸盐的质量(设为39.4 g)
C.与M的碳酸盐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设为0.1 mol/L)
D.题设数据充足,不需要补充数据。
根据你的选择,计算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求与滤液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
(1)M(OH)2 +2NaHCO3=MCO3↓+Na2CO3+2H2O (2分)
(2)B(2分)
解:因为沉淀与盐酸产生的CO2为4.48L(标准状况),所以有下式成立:
n(CO2)=n(MCO3)==0.2mol
M(MCO3)=[39.4g/0.2mol]=197g·mol-1
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60=137(2分)
(3)解:因为25mL滤液与盐酸反应产生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所以有下式成立:n(Na2CO3) +n(NaHCO3) =n(CO2)= =0.05mol
期中25mL滤液中n(Na2CO3)==0.02mol,消耗HCl 0.04mol
25mL滤液中n(NaHCO3)=0.05mol-0.02mol=0.03mol,消耗HCl 0.03mol
则c(HCl)==3.5mol·L-1
答:与滤液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5mol·L-1。
(5分)
18. (6分)氢氧化钡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化学试剂。
某课外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测定某试样中Ba(OH)2·nH2O的含量。
(1)称取3.50g试样溶于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从中取出1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mol/LHCl溶液中和,共消耗盐酸20.0mL(杂质不与酸反应),求试样中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
(2)另取5.25g试样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杂质不分解),称得质量为3.09g,求
Ba(OH)2·nH2O中的n值。
参考答案:
(6分)(1)0.01mol (2) 8
略
19.
(5分)硫酸和盐酸组成的混合液100 mL,向里面加入氢氧化钡粉末4.275g,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沉淀2.33g,同时测得滤液中的OH-离子浓度为0.100
mol·L-1 。
请分别求出原混合液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设溶液总体积始终不变)
参考答案:
0.1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