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生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课后”问题成了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
热点难点问题,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双职工子女,
下午课后的放学接送、作业辅导、安全监管等难题备受关注。

农村小学按照县教
育局制定的“立足需求、服务社会、家长自愿、学生发展”原则,依托学校教育
资源,积极破解体制机制、师资力量、活动载体、安全管理等难题,创新开展新
时代文明实践课后服务活动,这样的课后服务深受家长欢迎,这样的课堂,让教
育变得更有温度。

关键词:“课后”问题;课后服务;农村小学
1农村小学生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1.1课后服务目标定位模糊
根据学校资源条件限制的实际考虑和综合考量只把保证学生在校园安全和提
高学业学科成绩作为课后服务的总体目标,各年级细化的目标任务较为类似和统一,不能完全考虑各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管理粗犷不够精细化。

在课后服务工程中,老师普遍喜欢给学生辅导作业,一方面便于学校和老师管理学生,保证学生
的在校安全,另一方面,相当于是延长了课堂时间,有利于学生及时完成作业。

从近期教育质量看,这种课后服务方式性价比最高,但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看,对
学生身心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违背了课后服务的价值取向和素质教育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分教师认为课后服务是学校的责任,而不应当是教师
的义务,课后服务顶多就是看着学生上自习,不要让学生乱跑和打闹,甚至部分
老师把课后服务变成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做试卷和写家庭作业。

部分学生家长的观念和态度也影响到学校课后服务的管理和决策,部分家长认为
只要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好了,把责任全部归结于学校,但是至于学生需要什么、
如何实现、如何评价都无法解答,这些都是对课后服务的片面认识甚至是错误的
理解,都是由于很好没有形成对课后服务的正确目标定位造成的。

1.2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单一
由于学校各种条件的限制,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学科辅导和体育锻炼,学科
辅导主要以老师辅导作业、学生自习为主,学习内容和形式非常单一。

学校课后
服务内容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过程和方法都几乎没有改变;体育活动主要以
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体操等常见体育项目为主,学生主要是自由活动,体育专业老师不足,无法提供专业的体育课程和达到运动要求标准。

虽然部分年
级老师开展的有音乐、舞蹈、美术兴趣小组和朗诵、书法社团,但是内容较为初级,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成长和家长多样化和个性化
的需求。

1.3评价体系缺位
教育评价起到对教育活动行为起到引导、激励、调节等重要作用,评价主要
是针对老师和学生,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可以有利于提高
课后服务质量水平。

学校管理体系比较丰富具体,包括教师的值班值日制度、教
师出勤考勤体系、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学生行为和成绩评价体系等,但是仍然缺
少对教师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标准,以及对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后前后的量
化水平测试体系,缺少反馈和激励机制。

2课后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法律政策层面上讲,除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意见》外,尚没有更多的相关
法律的出台,县级区域也没有相关法规制度的发布,这样就导致了农村小学课后
服务在法律政策层面暴露出很大的漏洞,这就容易造成了课后服务工作在开展过
程中缺乏实施依据和制度保障,引起课后服务在管理制度建立上欠缺依据和体系
框架不足。

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影响学校质量水平和长久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学校的工作中心既要完成上级教育部门所要求的任务,又要确保学校日常管理和
教学井然有序进行。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学校把目标任务仅仅停留在保证学生的
安全和基本需要上,未充分考虑学生和家长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也忽视了构
建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多元化的重要性,造成的结果就是,课后服务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和形式单调,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例如在课后服务自由化活动中,学
生处于自娱自乐、自由散漫的状态,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学校也未能够调动
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很多老师认为课后服务工
作不仅增加了老师的日常工作份量,大大缩短了休息时间,大大延长了工作时间,而且还额外增加了他们的教育责任范围和精神压力,工资补助与工作量不对等。

以上诸多因素严重阻碍了课后服务的顺利开展,也使得课后服务成效甚微。

3改善课后服务的对策
3.1明确教育管理目标
学校应关注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明确课后服务的目标定位,一是生活照顾,解决双职工家庭、留守儿童家长的“后顾之忧”;二是教育发展,不能忽视了给
学生创设一个更有意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活动
或者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
校还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应深刻自查,切实反思教育活动中存在
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实施丰富的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学校教
育质量。

同时,也对学校老师提出了要求,老师要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从提
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高度,充分认识课后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课后服务
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充分发扬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

3.2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的内容目标是使学生参与到类型丰富、层次完善和符合不同年龄阶
段的活动中,达到健康成长、强化学业、提升技能和能力、培养艺术品质等目标。

④学校在提供课后服务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尊重学生年龄差异、
身心特点、兴趣爱好选择和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给予学生的自
主选择权利,充分体现灵活性、自主性和个性化,并且满足重实践、去课程化、
层次递进且连续等特点,以现实生活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不断
提高思想认识,不断锻炼自心智,不断提升知识技能,实现自我教育,学校和家
长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发明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将知识
和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实践运用相结合,将科学文化素养和优质品德涵养进行反哺内化,更加规范品德行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进身心健康发展。

3.3完善督导与考核机制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和考核是教育行为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将学校课后服务纳入督导教育检查范围和绩效考核机制中是非常合理的。

根据政府机构决策、服务环境、卫生与安全、服务设施设备等质量统一标准,运用好的方法和措施,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对学校课后服务进行全面的督导和考核,学校积极落实整改督导和考核发现的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原则,深刻剖析课后服务在政治决策、目标执行过程中的矛盾和混乱,发现问题举一反三,及时整改,以查促改,以改促发展,回应家长关切,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使学校积极施行课后服务。

结束语
新时代文明实践课后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不仅解决了困扰广大家长的“课后”难题,实现了服务家长学生“最后一公里”的愿景,增强了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后服务的开展,学校“心理阳光、好学上进、兴趣广泛、善于创新、乐于交往”等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落到了实处,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的教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德育塑魂”“书香启
智”“体育健体”“文艺创美”“劳动育人”课程设置日臻科学合理,教育力量日渐增强,做到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学校将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STEAM教育理念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小学3D打印课程开发为例[J].
王晴晴.中小学电教.2020(04)
[2]弹性离校背景下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内涵、价值与目标[J].游莎,周先进.教学与管理.2020(09)
[3]促进儿童成长:课后服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探讨[J].康丽颖.中国教育学刊.2020(03)
[4]我国课后服务政策实施的理性思考[J].韩登亮,郭翠萍.教学与管
理.2019(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