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河北邢台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河北邢台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如表反映了1861~﹣1898年中国教案的情况。
据此可知,甲午战争后()
A: 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滲透松弛
B: 团会对教会攻击是教案主要冲突形态
C: 官方的介入使民教冲突得以明显缓和
D: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宗教势力
【答案】B
【解答】
第2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伴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民众歌咏会等歌咏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逐渐形成了群众性歌咏热潮。
……1938年1月,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在武汉成立,提出要用歌咏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把他们唱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规模宏大的群众歌咏活动唱响着团结抗战的激昂旋律。
——摘编自陈聆群《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根据材料概括形成群众性歌咏热潮的原因。
【答案】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亡;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和传播;救亡歌咏团体的广泛成立。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群众性歌咏热潮的出现,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扩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致形成诸多抗日救亡运动,在此背景下,很多反映抗日救亡的歌曲被广泛创作、传唱,各种救亡歌咏团体纷纷成立。
第3题.
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以下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而实行的
B: 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
D: 五个省级自治区以外其他地区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D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全国已建立西藏、新疆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不是五个省级自治区以外其他地区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故选D。
第4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
下列中美关系缓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③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④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③②①④
【答案】B
【解答】①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是1971年7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1971年的10月份。
③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是1971年4月
④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是1972年。
第5题.
在17世纪的欧洲,英国是杀了一个王、逐了一个王、请了一个王,这三个王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答案】A
【解答】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驱逐了詹姆士二世,推翻了复辟王朝,迎立威廉三世为新国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因此顺序是①②③。
故选A。
1776年在北美殖民地一本50页的小册子《常识》,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问题。
这本小册子引起轰动,在一个人口不到300万的殖民地里,总共出了50万册。
可见,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 英国殖民统治的残酷
B: 北美民众独立愿望强烈
C: 北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答案】B
【解答】根据题述信息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问题……在一个人口不到300万的殖民地里,总共出了50万册可知,潘恩的《常识》因探讨美国独立问题而引发轰动,说明北美殖民地人民有强烈的独立愿望。
故选B。
第7题.
列宁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这表明,法国大革命()
A: 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 促进了世界文明与文化的发展
C: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
D: 推动了法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答案】C
【解答】据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可知,这表明,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故选C。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东欧发生巨变,变化的实质是()
A: 政治体制的变革
B: 共产党失去政权
C: 对外政策的调整
D: 社会制度的变化
【答案】D
【解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东欧发生巨变,变化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
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史称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9题.
下图中?处应该填写()
A: 霸权主义盛行
B: 环境急速恶化
C: 人口过快增长
D: 贫富分化加剧
【答案】C
【解答】由图中信息可知,询问引发众多问题的原因,可知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A、B、D三项过于片面,无法全部涵盖材料信息。
故选C。
如图是日本国力发展图,对此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 ①时期日本开始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此后国力逐渐上升
B: ②时期的经济危机使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C: ③时期国力上升是因为二战时期日本对外侵略
D: ④时期日本实施贸易立国等政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答案】D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时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此后国力逐渐上升,A正确;②时期,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日本逐渐走上了法西斯道路,B正确;
③时期日本参加二战,对外侵略,使得国力上升,C正确;④时期,日本战败,对日本造成巨大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利用美国的援助,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措施,50年代日本实施贸易立国等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题干说日本5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说法错误。
2.材料分析题
第11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6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航海条例》,根据这项法律,进出于英格兰、爱尔兰、英属殖民地的商船要么应属于英国、英属殖民地所有,要么应是商品生产国自己的船只。
来往于亚、非、美洲与英国、英属殖民地之间的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完全被垄断拉制了,《航海条例》的重商主义性质一览无余。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重商主义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商业资本的利益,也体现了王朝君主的利益。
然而,重商主义以行政手段推行经济政策,是其有效之处,也是其弊病之处工业革命使英国开创以近代工业为生产力基础的市场经济。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高峰,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经济活动,自由竞争提高经济效率;1849年,英国废除《舰海条例》,至此,经济政策的钟摆转向自由经济主义,带来了好日子:英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
材料三 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从经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历时近百年,凯恩斯主义展现了大规模国家干预理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断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20世纪之前,近代英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二则材料,指出近代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特点。
(3)你认为近代英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答案】
(1)变化:由重商主义转变为自由经济主义
(由政府干预到市场调节)。
原因: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重商主义政策存在
弊端;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学家和经济理论的推动
(2)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经济政策;每次经济政策的变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经济政策变革与理论发
展相互促进;每次经济变革都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
(3)经济政策变革应从实际出发;经济理论要服务于现实需要;经济政策变革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和民生问题;注重市场调节
和政府干预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
【解答】
(1)根据材料一《航海条例》的重商主义性质一览无余、材料二1849年,英国废除《舰海条例》,至此,经济政策的钟摆转
向自由经济主义、材料三凯恩斯主义展现了大规模国家干预理论,总结概括可知:20世纪之前,近代英国经济政策由重商主
义转变为自由经济主义
(由政府干预到市场调节)。
根据材料材料二中的重商主义以行政手段推行经济政策,是其有效之处
,也是其弊病之处工业革命使英国开创以近代工业为生产力基础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提高经济效率等信息,概括可知:导致
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有: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重商主义政策存在弊端;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学家和经济理论的推动。
(2)通读三则材料,可以发现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材料二中带来了‘好日子’和材料三中出现
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则说明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中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是经济自由
主义的理论高峰……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和材料三中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达到新稳定可知,经济
理论为经济政策的调整指明了方向等。
(3)开放性设问,围绕制定政策要与国情相符合,要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如:经济政策变革应从实
际出发;经济理论要服务于现实需要;经济政策变革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和民生问题;注重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结合,促进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
第12题.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
材料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哪些历史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
【答案】经验:团结人民。
史实: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战;领导人民解放战争。
【解答】从材料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可知,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是团结人民。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战;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等史实体现了这一经验。
第13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一
(1)分别写出图1、图3会议的名称?图2所示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是一次革命战争的誓词,其中,总理是指孙中
山。
(2)材料二所示革命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爆发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材料三: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
革命群众,国共两党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内战,也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机会。
尽管如此,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之下,中共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它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2016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这次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
(1)中共一大;中共七大;遵义会议;意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国民革命
(北伐战争);政治基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合则强,分则弱,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解答】
(1)图1是《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图3是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会议的遗址;图2是《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党中央在遵
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据材料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可知是北伐战争.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北伐战争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3)1927年,秋收起义爆发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在这一道路的指引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4)综合分析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由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共同抗战的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结果;可从国共之间的关系来说,例如:国共两党合则强,分则弱,合则两利,分则两伤.。